一、继承·探索·创新——读冉庄的五本诗文集(论文文献综述)
徐臻[1](2014)在《文学场视域下的冉庄创作研究》文中认为重庆土家族作家冉庄曾获得第六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诗歌奖,这充分奠定了他的文坛地位,同时他兼民族身份与体制身份于一身,是四川、重庆地区作协的骨干成员。他的创作时间跨度长,从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到20世纪90年代依然保持旺盛的创作力,不但致力于山水诗的写作,还涉足小说、散文、戏剧等诸多体裁,在文艺批评、文艺理论方面也有所建树。然而有关他的研究并不充分,缺乏宏观整体的认识。但冉庄以民族作家身份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的坚守,艺术上化古融今的风格,在当代文学中具有独特性,有待深入分析。首先,以文学场理论的整体视野来研究冉庄,有助于打破以往对于其研究只看重他诗歌的山水情怀和艺术特色的局限性,不但可以全面考察冉庄的创作,还可以发掘其作品艺术呈现背后的文化、传媒、体制等影响因素。综合各种影响因子,可以以冉庄为典型案例窥视当代中国民族文学场的建构和运动方式。其次,当前的民族文学研究和批评工作中,学界的主要精力在于人类学的发掘、采集、整理工作,考察民族文学体现的民族文化、民俗风情等。有初步带入西学研究方法的论着,但较多受制于二元对立的思想。文学场理论的涉入可以突破民族文学研究视野的局限性,综合已有的研究方法和成果,深入到各个场域互动的宏观、辩证领域去考察民族文学,以期建立崭新的批评和研究方法。通过这两方面的努力,可以着力于解决以下几大方面问题:第一,全面考察冉庄的创作语境,作品呈现,艺术特色。第二,研究分析媒介力量在冉庄作品传播和接受过程中的意义。第三,对冉庄的文艺理论写作及有关冉庄的研究做出“反身研究”——即对冉庄研究本身的再研究,发掘背后文化和体制因素。第四,发掘民族文学场的建构和运作的特殊性,进而对布迪厄的文学场理论进行拓展,并指出其文学场理论存在的不足。
杨华平[2](2010)在《简论晓雪的民族诗美思想》文中认为晓雪是当代着名白族诗人,在诗坛上获得了较高的评价。同时,晓雪也发表了相当数量的诗歌评论,提出了自己的诗学主张。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研究者对晓雪的关注大多只集中在对其诗歌的研究,而对晓雪诗美理论的研究相对薄弱,尚未有系统的论述。本文对晓雪的诗美学观作了较全面的探讨。全文主体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晓雪对诗美的基本看法,以突现晓雪的诗美学观特有的民族色彩。从三个方面入手:1.晓雪对诗美内容、诗美展现形式的认识,为晓雪的整个诗美学理论做一个基本阐释和概括。2.晓雪对诗美特征的认识。3.晓雪对诗美给时代人民,给个人带来的巨大作用的论述。第二部分探讨晓雪的诗美创作观,主要内容包括:1.民族诗歌的思想主题。2.民族诗美的创作方法3.民族诗美的情感定位。4.民族叙事诗的形象塑造。5.民族诗美创造的审美眼光。6.民族诗歌的形式美的追求。这部分重点讨论晓雪诗美创作的前提、基础、内容、艺术手法、审美眼光等。第三部分探讨晓雪对民族诗美继承与发展基本主张,主要内容有:1.民族诗美的精神来源。2.民族诗美继承与发展的重要性。3.民族诗美继承与发展的具体要求。本文通对过上述内容的细致梳理,对晓雪诗学的价值进行较全面的分析,试图在最大程度上和最大相关度上发现晓雪诗学对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的意义,以期在整体上把握晓雪诗学在中国少数民族新诗发展中的独特性和历史贡献。
杨华平[3](2009)在《不断创新 异彩纷呈——晓雪民族诗论概述》文中提出晓雪是我国白族着名的诗人、文学评论家。从1956年《生活的牧歌——论艾青的诗》开始,到新世纪的今天,晓雪一直在从事诗歌评论。其诗论不但平实朴素、很有见地,而且融诗人的悟性和理论家的哲思为一体,对各民族诗人的诗歌创作给予了重要指导,有着深远的意义。尤其在对民族诗歌的批评和理论构建上,有比较独到的见解。
涂鸿[4](2001)在《固守与超越中的困惑——土家族诗人冉庄创作的个性心理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当一个日益开放世界不断逼视我们 ,使我们再也无法把心灵和视野封闭 ,当一个诗人有可能选择以一个崭新的面目弄潮于诗坛时 ,当现代科学的发展越来越普遍地改变着我们的生存方式 ,从而改变我们精神世界的构成时 ,我们无疑会有多种选择 ,而选择往往意味着困惑。土家族诗人冉庄便是怀着一种矛盾与骚动的心理踯躅于诗歌世界里的 ,一方面他擅长于中国传统诗歌艺术的表现 ,但另一方面他又对诗歌艺术的现代传达进行了不少尝试和探索 ,这构成了诗人十分矛盾的创作心理机制 ,既想固守传统 ,又试图超越自我 ,冉庄诗歌创作的艺术传达正是在这种两难选择中矛盾与困惑的结果。我们研究冉庄的诗作 ,如果不深入剖析他创作的心理机制 ,仅从现象上分析他对传统诗歌艺术表现形式的继承 ,将难以把握冉庄诗歌创作的本质
晓雪[5](1996)在《继承·探索·创新——读冉庄的五本诗文集》文中研究指明冉庄,土家族作家。他的诗,朴素而又明丽,单纯而又丰富,浏亮又含蓄,音调铿锵,朗朗上口,既有古典诗歌的韵味,也有现代诗歌的情趣;他的散文,用朴实无华的真情实感,歌颂了祖国山川的美,民族风光美;他的评论,重在研究和评述作家的个性气质和道德人品
晓雪[6](1995)在《继承·探索·创新——读冉庄的五本诗文集》文中研究指明 一我与冉庄同志尚未见过面,但彼此神交已久。他来信说,早在“读中学及大学的时候”,就对我的诗论和诗“非常喜爱”。我也不时读到他的作品,知道他是一位诗人.重庆的诗友们曾同我多次谈到他。却不知道他除了不断写诗之外,还写散文,又搞评论,是创作和评论“双枪并举”的有成就的作家.今年二月,我同时收到他寄赠的五本着
二、继承·探索·创新——读冉庄的五本诗文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继承·探索·创新——读冉庄的五本诗文集(论文提纲范文)
(1)文学场视域下的冉庄创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相关研究现状 |
一、冉庄研究现状 |
二、骏马奖研究现状 |
三、文学场研究现状 |
第二节 文学场的构成与运动 |
第三节 选题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
第一章 冉庄作品概观 |
第一节 冉庄创作的体裁分布及原因 |
第二节 民族文化元素的承袭 |
一、自然山水情怀的极致抒发 |
二、直抒胸臆与爽直的民族性格 |
三、民歌民谣形式与语言的借鉴 |
第三节 古典文学传统的活化 |
一、古典名句的化用 |
二、律诗形式借鉴 |
三、用典与历史素材融入 |
第四节 现代文学与西学思想的融贯 |
一、冉庄作品中的现代意识 |
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艺观念的贯彻 |
三、“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观念的交织 |
第二章 当代传媒语境下冉庄作品的传播与接受 |
第一节 冉庄作品与读者的交流模式 |
一、叙事模式分析 |
二、作品话语分析 |
三、偏向“下行”的交流模式 |
第二节 冉庄艺术创作的传播模式与意义 |
一、印刷出版为主的传播模式 |
二、新媒介的潜在影响 |
三、冉庄获奖情况与文化占位 |
第三节 传媒与冉庄作品接受 |
一、开启多元的接受结构 |
二、接受、反馈对创作的再影响 |
第三章 批评之维:冉庄理论写作与冉庄研究批判 |
第一节 冉庄的文学理论写作现象研究 |
一、冉庄的批评主体身份及表述方式 |
二、冉庄对“文学工具论”观念的修正 |
三、已有文化象征资本的巩固 |
第二节 冉庄研究批判 |
一、对冉庄评价的着眼点和共识 |
二、批评话语分析与“命名”意图 |
三、民族文学自主性的完善和制约 |
第三节 “大民族”化:冉庄的创作立场和规律 |
一、单一民族性的突破与“大民族”意识 |
二、文学自主性与时代主旋律的互动 |
第四章 民族文学场的建构与文学场观念批判 |
第一节 民族文学场的特征 |
一、民族文学场的建构与单轴化运动 |
二、民族作家的反向占位 |
三、民族文学场与文学场的互动 |
第二节 文学场理论批判 |
一、文学场理论的形成与作用 |
二、文学场理论的适用性 |
三、民族文学批评方法的推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冉庄创作年表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2)简论晓雪的民族诗美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缘起及选题意义 |
1.2 研究成果述评 |
1.3 晓雪——优秀的诗人兼评论家 |
2 晓雪论诗美 |
2.1 何为诗美 |
2.2 诗美特征 |
2.3 诗美功能 |
3 晓雪论民族诗美的创造 |
3.1 民族诗美的思想主题 |
3.2 民族诗美的创作方法 |
3.3 民族诗歌的情感定位 |
3.4 民族叙事诗的形象创造 |
3.5 民族诗美创造的审美眼光 |
3.6 民族诗歌形式美的追求 |
4 晓雪论民族诗美的继承和发展 |
4.1 民族诗美的精神来源 |
4.2 民族诗美继承与发展的重要性 |
4.3 民族诗美继承与发展的具体要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3)不断创新 异彩纷呈——晓雪民族诗论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4)固守与超越中的困惑——土家族诗人冉庄创作的个性心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面对 |
二、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在诗歌美的意象的营造中得到体认。 |
三、以心体物, 以情抒怀, 将感觉作为把握诗歌对象世界的基本方式。 |
四、诗人的个性心理影响了他的艺术选择, 选择是痛苦的, 但也是诗歌发展的契机。 |
四、继承·探索·创新——读冉庄的五本诗文集(论文参考文献)
- [1]文学场视域下的冉庄创作研究[D]. 徐臻. 广西大学, 2014(02)
- [2]简论晓雪的民族诗美思想[D]. 杨华平. 新疆师范大学, 2010(02)
- [3]不断创新 异彩纷呈——晓雪民族诗论概述[J]. 杨华平.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9(07)
- [4]固守与超越中的困惑——土家族诗人冉庄创作的个性心理分析[J]. 涂鸿.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1)
- [5]继承·探索·创新——读冉庄的五本诗文集[J]. 晓雪.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6)
- [6]继承·探索·创新——读冉庄的五本诗文集[J]. 晓雪.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199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