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板失稳屈曲有限元法的结构系统研究

弹性板失稳屈曲有限元法的结构系统研究

一、利用弹性板失稳屈曲的有限单元法研究构造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王连捷,张利荣[1](1983)在《利用弹性板失稳屈曲的有限单元法研究构造体系》文中提出 前言地壳中的构造现象是复杂的。但是,李四光教授所发展起来的地质力学却为地壳构造的研究提供了重要途径。地壳中构造体系的存在,各种构造现象有规律的排列和成生联系以及地壳中水平应力的主导性是研究构造形成机制的基础。从目前的研究程度来看,一些构造体系的形成与水平应力作用下地壳屈曲有密切关系。同时,地应力实测表明,地壳中存在着很大的水平应力。因此,用水平应力作用下地壳失稳屈曲来研究构造体系是有重要意义的。

王连捷,张利荣[2](1983)在《利用弹性板失稳屈曲的有限单元法研究构造体系》文中认为前言地壳中的构造现象是复杂的。但是,李四光教授所发展起来的地质力学却为地壳构造的研究提供了重要途径。地壳中构造体系的存在,各种构造现象有规律的排列和成生联系以及地壳中水平应力的主导性是研究构造形成机制的基础。从目前的研究程度来看,一些构造体系的形成与水平应力作用下地壳屈曲有密切关系。同时,地应力实测表明,地壳中存在着很大的水平应力。因此,用水平应力作用下地壳失稳屈曲来研究构造体系是有重要意义的。

王连捷,张利荣[3](1983)在《利用弹性板失稳屈曲的有限单元法研究构造体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前言地壳中的构造现象是复杂的。但是,李四光教授所发展起来的地质力学却为地壳构造的研究提供了重要途径。地壳中构造体系的存在,各种构造现象有规律的排列和成生联系以及地壳中水平应力的主导性是研究构造形成机制的基础。从目前的研究程度来看,一些构造体系的形成与水平应力作用下地壳屈曲有密切关系。同时,地应力实测表明,地壳中存在着很大的水平应力。因此,用水平应力作用下地壳失稳屈曲来研究构造体系是有重要意义的。

刘利[4](2019)在《拱结构稳定研究的传递矩阵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拱式结构因其造型优美,受力合理以及施工方便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在桥梁建设中以提高结构的跨越能力;索结构具有良好的柔性,能与拱结合形成新的结构形式兼具两者之长处,也被广泛应用在大跨结构中。为了寻求一种研究拱、索拱以及拱式组合桥的稳定问题的新途径,本文基于径向均布荷载作用下圆拱的屈曲微分方程,根据其边界条件采用传递矩阵法求解其特征值屈曲问题,并对拱和索拱组合结构的面内外稳定性以及拱桥的整桥面内稳定性进行了参数分析。主要内容包括:(1)首先对拱结构稳定的概念、类别和求解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同时对拱结构的面内外屈曲形式进行了对比说明,为后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2)纯拱面内稳定:基于径向均布荷载作用下圆拱的面内屈曲微分方程,本文利用传递矩阵法并根据边界条件导出其特征方程从而求得面内屈曲荷载。同时,结合力法以及拱上荷载集度与轴力的关系,将该理论方法推广到集中荷载作用下纯拱稳定问题的研究中。另外,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模型以验证本文理论与方法的正确性。最后采用本文理论方法对纯拱面内稳定性进行参数分析。(3)索拱组合结构的面内稳定:将以上分析纯拱面内稳定问题的理论与方法拓展到对索拱组合结构的面内特征值屈曲的研究。同时,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验证了本文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最后,对索拱面内稳定进行参数分析,并与纯拱结构进行对比研究。(4)纯拱与索拱组合结构的面外稳定:利用传递矩阵法对径向均布荷载作用下圆拱和索拱面外屈曲微分方程进行求解,结合边界条件得到了纯拱与索拱面外稳定问题的特征方程,从而得到了结构侧倾失稳的屈曲临界荷载。进而,用本文方法对拱与索拱面外侧倾屈曲进行了相关参数分析,并与相应的面内稳定进行了对比讨论。(5)下承式拱桥面内稳定:首先通过传递矩阵法求解拱桥在外荷载作用下吊杆的拉力,再将吊杆拉力视为施加在拱上的集中力,进而求出拱脚处的轴力,利用拱轴力与荷载集度的关系将梁上的外荷载转移到了拱上,即可等效为满布于拱上的径向均布荷载。最后再次采用传递矩阵法导出拱面内稳定问题的特征方程以求得拱桥面内整体屈曲荷载,并分析拱、梁和吊杆的相关参数对其的影响。本文不仅提出了采用传递矩阵法对纯拱与索拱组合结构的面内面外特征值屈曲问题求解的建模理论,而且利用传递矩阵法以及荷载等效关系对下承式拱桥的面内稳定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三种结构的稳定问题进行了相关参数讨论并得出了一些对实际工程的设计与建造有意义的结论。

杨超[5](2015)在《薄膜结构的有限质点法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薄膜结构是一种典型的柔性张力体系。由于膜材本身几乎没有抗弯、抗剪能力,需要预应力来提供结构体系的刚度,因此它有着完全不同于传统刚性结构的力学性能,其结构行为往往表现出较显着的非线性特征。鉴于有限质点法在结构复杂非线性问题分析中的独特优势,本文以课题组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进一步发展了适用于薄膜结构分析求解的有限质点法计算理论,并将其作为基本分析手段,对当前薄膜结构研究中存在的若干共性与难点问题及技术挑战逐一展开研究和探讨。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内外薄膜结构分析计算方法的研究现状以及此类结构在工程界的应用情况,总结归纳了膜材与薄膜结构的基本力学特点和分析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简要评述了有限质点法的应用优势,明确了本文要做的研究工作。有限质点法以点值描述、途经单元和虚拟逆向运动为基本概念,用清晰的物理模型取代了复杂的函数连续体模型,本质上属于一种几何非线性动力描述方法,在处理结构的几何大变位、非线性材料本构、弹性变形与机构运动耦合以及不连续变形等复杂力学问题时有独特的优势。文中系统阐述了有限质点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详细推导了该方法用于薄膜结构分析计算的基本公式,给出了针对运动约束质点的特殊处理方法,建立了求解各类静、动力问题的基本程序框架,为后文开展薄膜结构的各类非线性力学问题研究奠定了基础。发展了以有限质点法为核心的薄膜结构初始形态分析方法。针对两类预应力引入方式不同的膜结构形式—张拉膜结构和充气膜结构,分别给出了采用有限质点法进行初始形态分析的思路和计算流程,并改进了原有的控制方程求解技术,加快了收敛速度。针对极小曲面、不等应力膜面找形及初始状态质点分布控制等关键问题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分析策略。针对索杆膜结构的初始形态协同分析问题,提出了虚设索杆内力和控制索杆位形两种分析思路;针对以内压和矢高(或体积)为约束条件的充气膜结构初始形态问题提出了先找形后找态的分析思路及相应的实现方式。发展了同时考虑膜材各向异性和非线性拉伸特性的求解薄膜结构大变形问题的计算方法。基于薄膜的材料力学特性分别建立了正交异性线弹性本构模型和各向异性非线性本构模型,特别讨论了确定弹性主轴坐标方向的简便计算方法,实现了对薄膜结构几何与材料大变形过程的有效模拟。基于张力场模型,应用薄膜非线性计算理论对薄膜结构的褶皱问题进行了模拟和分析,重点研究了膜面状态的判定和褶皱区域的处理。通过对膜面平衡条件的分析,建立了区分三种不同受力状态(即张紧、褶皱和松弛)的判定准则,然后基于Raddeman分析模型并借鉴弹塑性问题中塑性修正的概念,建立了一种与有限质点法中显式增量计算格式相匹配的褶皱分析方法,并给出了在计算程序中的具体实现流程。该方法对材料本构关系没有特别限制,线性或非线性、各向同性或各向异性膜材均可适用。为了进一步获得褶皱的波长、幅值和数量等具体构形信息,发展了基于薄壳稳定理论的薄膜褶皱精细化分析技术。根据实际膜材具有少量弯曲刚度的特点以及薄膜褶皱与薄壳屈曲行为的相似性,特别构建了能够同时考虑面内薄膜变形和面外弯剪变形的有限质点法薄壳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瞬时扰动、位移控制等关键技术并借助于方法对非线性问题的分析能力,实现了对膜面褶皱形态演化过程的准确模拟。最后,针对薄膜的碰撞接触、折叠状态展开成形、开裂破坏等一系列复杂的强非线性动态行为,以物理过程的真实描述为出发点,分别建立了“点-面”接触模型、多气室流场模型及质点分离与分裂模型,并给出了各个分析模型在有限质点法中的实现方式和算法流程。综合运用以上各部分的研究成果,对薄膜结构的各种复杂动态行为进行了仿真计算,结合实例分析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通过理论推导、大量数值模拟及程序模块的编制表明,本文所发展的薄膜结构有限质点法分析计算理论是可行且有效的,可以作为工程师和研究者进行薄膜结构复杂行为分析的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同时论文最后还提出了今后有待解决和完善的若干问题。

常玉珍[6](2007)在《钢—混凝土组合肋壳非线性分析》文中认为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组合空间结构体系——组合肋壳,由U型截面钢肋和浇注于其内的混凝土肋构成组合肋,以组合肋为支架浇注混凝土薄壳,最终完成组合肋壳施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建成构件依次作为后者施工时的模板和支架,避免混凝土薄壳施工中支模拆摸等繁琐工作,大大缩短工期,降低造价,是一种具有很好工程应用前景的新型壳体结构形式。为深入探讨组合肋壳的受力机理,弥补新型结构研究空白,本文依照施工先后顺序,分别对单根钢肋、组合肋及组合肋壳的受力性能、承载力影响因素等进行研究,主要内容有:1.对单根钢肋圆拱稳定性及承载力进行理论研究和数值分析,探讨了钢肋的稳定性,拟合了钢肋平面内屈曲和侧倾屈曲临界荷载计算公式。首次对U型截面钢肋圆拱进行分析,利用APDL语言,分别建立不带隔板、带隔板两种模型,对30种不同截面尺寸,180余例单根钢肋在平面内屈曲及侧倾失稳时的极限承载力、失稳形态进行了研究,考察隔板设置对钢肋受力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截面尺寸、半跨荷载作用以及初始缺陷对钢肋稳定性的影响,为全面了解钢肋圆拱力学性能提供了资料。2.对组合肋截面构件进行了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分析,推导了组合肋正截面受压、受拉和受弯时承载力计算公式。对组合截面承载力研究方法进行讨论,着重论述了非线性有限单元法与软件分析相结合的实用分析方法,并以标准混凝土抗压试块、钢筋混凝土梁及钢管混凝土短柱为例,进行验证。对组合肋截面构件在正截面受压、受拉、受弯三种不同受力情况进行有限元模拟,同时考虑几何、材料非线性影响,在有限元分析基础上,依据极限平衡理论,推导了组合肋截面构件承载力计算公式。对不同混凝土强度下不同截面尺寸组合肋承载力进行参数分析,证明所推导的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可靠性。3.通过组合肋壳弹塑性分析,对组合肋壳承载能力、变形特点进行了全面探讨。采用更新拉格朗日格式,基于增量虚功原理建立了组合肋壳非线性增量平衡方程,利用空间梁单元和层合曲边壳单元,考虑组合肋与混凝土薄壳间的偏心影响,建立了组合肋壳刚度矩阵;研究了在自重和均布压力荷载作用下,组合肋壳内力分布特点、荷载传递方式、结构内部力流分布,以及材料进入塑性后,结构变形特点、内力分布特点等;最后与普通的钢筋混凝土带肋壳受力性能进行比较。4.在组合肋壳稳定性分析中,探讨了结构的失稳形态和后屈曲特性,结论可供设计参考。提出线搜索和弧长法相结合的稳定性分析方法,通过典型例题进行验证;由组合肋壳受力全过程跟踪,判断结构稳定性,并对不同影响因素进行大规模参数分析,研究了不同肋格数、不同矢跨比、不同截面尺寸、不同边界条件及不同荷载作用下,组合肋壳极限承载力变化和失稳区域分布情况等,可供该新型结构设计参考。本文创新之处:1.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形式——钢—混凝土组合肋壳,对其承载能力、弹塑性和稳定性进行了全面研究,发现这种结构能克服混凝土薄壳施工繁琐缺陷,同时具有承载能力高,稳定性能优越等特点。2.通过对钢肋稳定性研究,分别拟合了单根钢肋平面内失稳、侧倾失稳时临界荷载计算公式,并对此进行检验,为U型截面圆拱临界荷载数值计算提供参考;对两种不同模型的钢肋极限承载力和失稳形态比较发现,带有隔板的钢肋承载力是不带隔板的2-3倍,在添加隔板后,不仅可以有效防止浇注过程中混凝土沿钢肋轴线下滑,同时可大大提高钢肋的承载能力;对承载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钢肋板厚度是重要影响因素,其次是钢肋截面高度,宽度和隔板间距。3.在有限元模拟结果的基础上,根据极限平衡理论,推导出组合肋截面轴心受压、轴心受拉及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并对组合肋三种受力状态下承载力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果吻合较好,两者相差仅2%左右,所提出的U型截面计算公式可为设计提供参考。4.组合肋壳弹塑性分析发现,经过组合肋壳中心的两条正交组合肋是重要传力构件,结构传力路线明确、流畅;钢肋不仅可以作为浇注混凝土肋模板使用,一定程度上也改善了结构的受力性能,调节组合肋轴向压力和弯矩变化幅度,可使结构内力分布趋于均匀,结构受力性能比钢筋混凝土带肋壳优越。稳定性分析发现在组合肋壳局部失稳后,承载能力仍有所提高,与网壳结构受力性能不同,结构表现出一定的屈曲后强度,因此对于组合肋壳而言,取第一个临界点作为临界荷载是不合理的,应该考虑并充分利用结构的后屈曲强度。

王梓阳[7](2019)在《某大跨网架屋盖综合体育馆结构设计》文中指出根据我国现行规范的要求,本文阐述了大跨网架屋盖综合体育馆的结构设计全过程,重点讨论了设计难点及要点。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按照初步方案设计、结构分析、结构设计及施工图绘制的设计流程,概述了大跨网架结构屋盖综合体育馆的结构设计方法,讨论了采用工程设计软件建立结构模型及验算结构模型合理性的方法。2.重点讨论了大跨网架屋盖的一般计算原则、结构分析方法、风荷载分析方法、稳定性分析方法(屈曲分析)及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方法。3.根据上述方法,对某大跨网架屋盖综合体育馆进行了结构设计。根据该综合体育馆的建筑要求,建立了整体结构模型,并考察了该结构模型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对该综合体育馆进行了具体的结构设计,编制了结构设计总说明及结构施工图,并已通过专家审核。

刘健强[8](2019)在《基于直接分析法的钢结构受压构件承载能力可靠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直接分析法在结构分析时充分考虑了各种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将结构和构件的强度和稳定性完全联系起来,从而在设计过程中彻底抛弃了计算长度系数的概念,无需进行受压构件的稳定性校核。我国近期颁布的《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已经写入了直接分析法,但其可靠性尚不清晰,使得设计人员难以评估其科学性。为此,针对钢结构中的典型受压构件,开展了直接分析法设计结果的可靠度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系统总结了直接分析法中非线性因素处理方式的相关研究成果,比较了欧洲、美国、香港和中国钢结构设计规范中直接分析法相关条文的异同。(2)使用试验结果和规范柱子曲线验证了有限单元法、数值积分法用于受压构件承载能力数值分析的可行性,通过参数分析研究了材料性能、几何尺寸和初始缺陷对构件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的影响。(3)搜集、计算了材料性能、几何尺寸、初始缺陷和计算模型不确定性的统计参数,分析发现热轧构件的截面几何尺寸之间、焊接构件的残余应力与屈服强度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初始几何缺陷具有负偏态分布特征,而其他随机变量均近似服从正态分布。(4)针对典型的热轧截面和焊接截面,进行了受压构件的灵敏度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统计得到了承载能力的统计参数,研究了长细比、偏心率和随机变量相关性对承载能力均值和变异系数的影响。(5)分别使用计算长度系数法和直接分析法计算了典型受压构件的容许承载力,进行了设计结果的可靠度分析,发现计算长度系数法设计结果能够达到目标可靠度要求,而直接分析法设计结果对长柱偏危险。提高荷载分项系数后,设计结果的可靠指标普遍增加,但其不一致性并未得到显着改善。

陈斌斌[9](2019)在《圆环耐压壳屈曲特性及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中国提出计划建设新一代居住型深海作业平台——深海空间站。圆环壳作为深海空间站较为理想的耐压壳主体结构形式,为了保证其设计和制造的可靠性,对均匀外压作用下圆环壳失效的主要形式之一——屈曲问题,作出正确的预测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考虑到中国船级社(CCS)和压力容器关于均匀外压作用下圆环壳的相关标准规范较少,对圆环壳屈曲特性开展深入研究,探索高效且精准的屈曲载荷预测方式,为海洋勘探工作的安全开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通过线性屈曲分析与试验结果对比,探讨了单元类型、单元密度、边界条件对圆环壳稳定性分析结果的影响,提出了一个合理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建立方法。比较了临界屈曲载荷理论解、数值解和试验值之间的误差,得出数值解与试验结果相符,而Jordan公式计算的理论解误差较大。计算了不同厚径比圆环壳的屈曲载荷,证明Jordan公式结果偏于保守,当t/r≥1/14时,可以直接根据数值计算结果来预测部分结构实际情况的屈曲载荷。(2)通过非线性屈曲分析与试验结果对比,证明对于大多数实际结构,采用考虑材料、大变形等非线性情况的非线性屈曲分析是十分必要的。证明尽管不能在数值分析中完全体现圆环壳厚度变化,但是采用近似的真实变厚度可以最大程度的贴近试验结果。发现平均厚度相同条件下,相比于单一厚度圆环壳,特定参数变厚度圆环壳拥有更好的抵抗屈曲的能力。(3)通过线性屈曲分析和试验结果对比,研究肋骨对于圆环壳屈曲特性的影响。相比于离散型肋骨,由于连续肋骨的侧向稳定性较差,该类型肋骨加强圆环壳的临界屈曲载荷有所下降。在肋骨自身尚未失稳的情况下,加肋圆环壳临界屈曲载荷随着肋骨截面惯性矩的增加而提高;相比于矩形肋骨,侧向稳定性更好的半圆肋骨并未显着提高加肋圆环壳的临界屈曲载荷。总体而言,矩形截面离散加肋方式对于圆环壳的加强效果最好。(4)针对4个304不锈钢和8个树脂试样开展静水压力试验,对比304不锈钢圆环壳的试验结果和数值分析结果,证明圆环壳对于初始几何缺陷不敏感,特定参数变厚度圆环壳拥有更好的抵抗屈曲的能力。对比树脂圆环壳的试验结果和数值分析结果,证明数值分析可以较好的预测圆环壳的屈曲和后屈曲行为。

何志胜[10](2016)在《连续梁聚氨酯—钢板复合材料正交异性桥面板静力及稳定性能分析》文中指出聚氨酯-钢板复合材料正交异性桥面板是用聚氨酯-钢板夹层结构替代普通钢桥面板的盖板,并且大量减少纵肋数量而成的一种新型桥面结构,目前在国外的桥面板新建、更换及维修加固中均有应用。由于该新型桥面板在国内尚未应用且缺失相应的研究,为此本文以有限元模拟为基础,对新型桥面板进行全桥复杂荷载工况下静力分析及局部模型稳定性能研究,揭示新型桥面板的受力性能特点,为其在国内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首先,本文以现有研究理论为基础,介绍了夹层板概念、力学模型及稳定分析理论。随后,重点介绍了普通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基本理论、三大受力体系和稳定分析理论。其次,根据现有工程实例和钢箱梁设计规范,初步设计采用普通正交异性桥面板的三跨连续钢箱梁。在构造和受力响应符合规范要求的基础上,用新型桥面板替换连续钢箱梁的普通钢桥面板,分析新型桥面板在桥梁复杂荷载工况下的受力性能,并与普通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进行对比。经分析计算,聚氨酯-钢板复合材料正交异性桥面板的力学性能可满足桥梁的安全和可靠性要求,在某些方面甚至优越于普通桥面板。再次,以桥面板体系理论为基础,从全桥模型中提取聚氨酯-钢板复合材料正交异性桥面板局部子模型,对子模型进行线弹性稳定分析和非线性稳定分析。结果表明,在纵肋数量几乎减少一半情况下新型桥面板的稳定性能还能与普通桥面板相当,其弹性稳定系数及稳定极限承载力均满足安全要求。材料弹塑性、几何非线性和初始缺陷对新型桥面板的极限承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为安全考虑在设计中应全部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最后,讨论了夹层板钢板厚度、芯层厚度和纵肋数量等参数变化对新型桥面板的稳定性能的影响。经对比分析,得到了各参数对新型桥面板稳定性能的影响程度,为工程合理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总之,本文对聚氨酯-钢板复合材料正交异性桥面板的构造设计、全桥环境下静力分析以及稳定性能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对新型桥面板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利用弹性板失稳屈曲的有限单元法研究构造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弹性板失稳屈曲的有限单元法研究构造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4)拱结构稳定研究的传递矩阵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拱和索拱结构
        1.1.2 拱式组合体系桥
        1.1.3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拱和索拱结构的稳定问题研究
        1.2.2 拱式组合桥的稳定问题研究
        1.2.3 传递矩阵法
    1.3 本文主要内容和方法
第2章 拱桥稳定基本理论
    2.1 稳定的概念与分类
    2.2 稳定计算方法
        2.2.1 静力平衡法
        2.2.2 能量法
        2.2.3 有限单元法
    2.3 拱结构屈曲形式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纯拱面内稳定的传递矩阵法求解
    3.1 圆拱面内屈曲微分方程
        3.1.1 力平衡条件
        3.1.2 变形几何关系
        3.1.3 屈曲微分方程
    3.2 等截面圆拱面内稳定
        3.2.1 全跨径向均布荷载作用
        3.2.2 半跨径向均布荷载作用
        3.2.3 跨中作用集中力
        3.2.4 拱上作用多个集中力
    3.3 变截面圆弧拱
    3.4 算例分析
        3.4.1 等截面圆拱
        3.4.2 变截面圆拱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索拱面内稳定的传递矩阵法求解
    4.1 索拱结构建模理论
    4.2 算例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拱与索拱面外稳定的传递矩阵法求解
    5.1 纯拱面外失稳
        5.1.1 拱的侧倾失稳微分方程
        5.1.2 传递矩阵法求解
        5.1.3 算例分析
    5.2 索拱面外失稳
        5.2.1 索拱的侧倾失稳微分方程
        5.2.2 算例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下承式拱桥面内稳定问题的研究
    6.1 面内稳定建模理论
    6.2 算例计算及分析
    6.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5)薄膜结构的有限质点法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薄膜结构概述
        1.1.1 薄膜结构的发展与应用
        1.1.2 膜材分类及力学特性
        1.1.3 薄膜结构的基本特点
    1.2 薄膜结构分析理论研究现状
        1.2.1 主要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1.2.2 若干共性与难点问题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1.3.1 究动机与出发点
        1.3.2 本文主要工作
第2章 薄膜结构的有限质点法基本计算理论
    2.1 引言
    2.2 有限质点法的基本原理
        2.2.1 基本假设
        2.2.2 固体的运动和变形描述机制
        2.2.3 运动控制方程的建立
        2.2.4 运动控制方程的求解
        2.2.5 误差分析与修正机制
    2.3 理想柔性薄膜的计算理论
        2.3.1 理想柔性薄膜离散模型
        2.3.2 理想柔性薄膜的质点运动方程式
        2.3.3 三节点薄膜元内力推导
        2.3.4 四节点等参薄膜元内力推导
        2.3.5 薄膜的质点等效外力推导
        2.3.6 薄膜的质点应力推导
    2.4 薄膜质点的运动约束方程
        2.4.1 固定约束质点
        2.4.2 位移限制质点
        2.4.3 多体连接质点
    2.5 计算步骤与流程
        2.5.1 计算步骤
        2.5.2 分析流程图
    2.6 有限质点法的特点与优势
        2.6.1 有限质点法与其它计算力学方法的比较
        2.6.2 有限质点法在结构非线性分析中的优势
    2.7 数值测试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薄膜结构的初始形态分析
    3.1 引言
    3.2 张拉膜结构的初始形态分析
        3.2.1 问题描述与分析思路
        3.2.2 以有限质点法为核心的初始形态分析技术
        3.2.3 算例分析
    3.3 充气膜结构的初始形态分析
        3.3.1 问题描述与分析思路
        3.3.2 程序实现流程
        3.3.3 算例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各向异性薄膜大变形分析
    4.1 引言
    4.2 问题描述与分析思路
        4.2.1 几何非线性因素
        4.2.2 材料非线性因素
    4.3 膜材的本构模型
        4.3.1 膜材拉伸应力-应变试验曲线特征
        4.3.2 线弹性正交异性模型建立
        4.3.3 非线性各向异性模型建立
    4.4 算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薄膜结构的褶皱效应分析
    5.1 引言
    5.2 张力场理论基本思想
    5.3 薄膜的受力状态判断
        5.3.1 膜面的受力状态
        5.3.2 褶皱的判定
    5.4 基于张力场理论的褶皱分析方法
        5.4.1 褶皱模型
        5.4.2 褶皱方向角
        5.4.3 应变与应力的修正
        5.4.4 增量本构关系与变形虚功
        5.4.5 分析流程
    5.5 算例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薄膜结构的褶皱形态模拟
    6.1 引言
    6.2 薄壳的有限质点法计算理论
        6.2.1 薄壳的离散模型
        6.2.2 薄壳的质点运动方程式
        6.2.3 薄壳元的内力推导
        6.2.4 薄壳的质点等效外力推导
        6.2.5 算例验证
    6.3 基于薄壳稳定理论的褶皱模拟方法
        6.3.1 结构稳定问题概述
        6.3.2 关键技术
        6.3.3 分析流程
    6.4 算例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薄膜结构的复杂动态行为仿真模拟
    7.1 引言
    7.2 碰撞接触问题
        7.2.1 概述
        7.2.2 接触侦测方法
        7.2.3 接触响应计算
        7.2.4 计算流程
        7.2.5 算例分析
    7.3 充气膜展开成形问题
        7.3.1 概述
        7.3.2 气流场分析
        7.3.3 算例分析
    7.4 膜面开裂破坏问题
        7.4.1 概述
        7.4.2 开裂准则
        7.4.3 开裂模式
        7.4.4 计算流程
        7.4.5 算例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本文主要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途经单元间应力变换公式
附录B 薄壳弯曲变形的描述
附录C 弹-塑性材料本构关系与积分算法
作者简历

(6)钢—混凝土组合肋壳非线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大跨度空间结构简介
    1.2 空间结构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薄壳结构
        1.2.2 网格结构发展
        1.2.3 空间组合结构的发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研究方法及现状
        1.3.2 研究中存在问题
    1.4 钢—混凝土组合肋壳提出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6 论文写作思路
    参考文献
第2章 单根钢肋稳定性研究
    2.1 单根钢肋极限承载力计算模型与方法
        2.1.1 单根钢肋计算参数
        2.1.2 有限元分析模型建立
        2.1.3 屈曲临界荷载确定方法
    2.2 单根钢肋平面内失稳分析
        2.2.1 圆弧拱平面内失稳
        2.2.2 无隔板单根钢肋圆拱平面内失稳
        2.2.3 不同隔板间距单根钢肋圆拱平面内失稳
        2.2.4 两种模型研究结果分析
    2.3 单根钢肋侧倾失稳分析
        2.3.1 圆弧拱侧倾失稳
        2.3.2 无隔板单根钢肋圆拱侧倾屈曲
        2.3.3 不同隔板间距单根钢肋圆拱侧倾屈曲分析
        2.3.4 考虑不同施工过程侧倾屈曲
        2.3.5 单根钢肋圆拱非线性侧倾屈曲分析
    2.4 半跨均布压力作用下单根钢肋稳定分析
    2.5 侧倾屈曲、平面屈曲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拟合
        2.5.1 平面内屈曲极限承载力公式拟合
        2.5.2 侧倾屈曲极限承载力公式拟合
    2.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组合肋承载力研究
    3.1 钢—混凝土构件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概述
    3.2 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模型及可靠性验证
        3.2.1 混凝土和钢材的本构关系
        3.2.2 有限元模型
        3.2.3 混凝土材料的破坏准则
        3.2.4 屈服准则
        3.2.5 求解方法
        3.2.6 有限元算例
    3.3 组合肋截面承载力计算
        3.3.1 有限元模拟
        3.3.2 组合肋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推导
        3.3.3 两种方法计算结果比较
    3.4 有限元模拟与计算公式比较
        3.4.1 计算参数确定
        3.4.2 参数模拟与计算公式结果分析
    3.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组合肋壳弹塑性分析
    4.1 组合壳体结构分析方法
        4.1.1 拟夹层板法
        4.1.2 拟壳法
        4.1.3 空间析架位移法
        4.1.4 有限单元法
    4.2 组合肋壳有限元方程建立
        4.2.1 更新拉格朗日虚功方程
        4.2.2 组合肋的模拟空间梁单元
        4.2.3 钢筋混凝土薄壳的模拟层合曲边壳单元
        4.2.4 坐标转换
        4.2.5 转角处理
        4.2.6 节点偏移
    4.3 方程求解和收敛准则设定
        4.3.1 求解方法
        4.3.2 收敛准则
    4.4 组合肋壳弹塑性分析
        4.4.1 计算模型
        4.4.2 基本假定
        4.4.3 正常使用情况时内力及变形分析
        4.4.4 材料进入弹塑性后内力变形分析
    4.5 与钢筋混凝土带肋壳静力性能比较
    4.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组合肋壳稳定性研究
    5.1 稳定理论
        5.1.1 失稳现象
        5.1.2 失稳定义
        5.1.3 失稳机理
        5.1.4 失稳特点
        5.1.5 失稳类型
        5.1.6 失稳传递
    5.2 弧长法及失稳判别方法
        5.2.1 弧长法基本原理
        5.2.2 线性弧长法
        5.2.3 球面弧长法
        5.2.4 线搜索与弧长法结合使用
        5.2.5 弧长确定
        5.2.6 失稳区域的判别方法
    5.3 典型算例及文献对比
        5.3.1 六角型弯顶
        5.3.2 三向网格型穹顶结构
    5.4 组合肋壳全过程跟踪
    5.5 组合肋壳稳定性分析
        5.5.1 肋格划分对稳定性的影响
        5.5.2 截面尺寸影响
        5.5.3 矢跨比影响
        5.5.4 边界条件影响
        5.5.5 荷载作用影响
        5.5.6 初始缺陷影响
        5.5.7 不同因素下稳定性能分析
    5.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7)某大跨网架屋盖综合体育馆结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工程背景
    1.2 大跨空间网格结构综合体育馆的结构特点
        1.2.1 大跨空间网格结构综合体育馆中常见竖向承重结构的结构特点
        1.2.2 大跨空间网格结构综合体育馆中常见水平承重结构的结构特点
    1.3 大跨网架屋盖的研究现状
        1.3.1 大跨网架屋盖的发展历程与工程应用
        1.3.2 大跨网架屋盖结构设计方法的研究进展
        1.3.3 大跨网架屋盖设计规范的发展概况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本文技术路线
第2章 大跨网架屋盖综合体育馆的结构设计方法
    2.1 大跨网架屋盖综合体育馆的初步方案设计
        2.1.1 竖向承重结构的初步方案设计
        2.1.2 水平承重结构(屋盖)的初步方案设计
        2.1.3 底部承重结构(基础)的初步方案设计
        2.1.4 结构不规则性的判别方法
        2.1.5 计算机建模与计算参数的选取
    2.2 大跨网架屋盖综合体育馆的结构分析方法
        2.2.1 结构分析方法概述
        2.2.2 结构合理性判别
    2.3 大跨网架屋盖综合体育馆的结构设计
        2.3.1 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
        2.3.2 竖向承重结构的结构设计
        2.3.3 大跨网架屋盖的结构设计
        2.3.4 底部承重结构的设计
    2.4 设计成果提交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跨网架屋盖的结构分析方法
    3.1 大跨网架屋盖的计算原则及结构分析方法概述
        3.1.1 大跨网架屋盖的一般计算原则与基本假定
        3.1.2 大跨网架屋盖最大挠度容许值的限值规定
        3.1.3 大跨网架屋盖的各类计算模型
        3.1.4 大跨网架屋盖的分析方法
    3.2 大跨网架屋盖在竖向荷载及温度作用下的分析
        3.2.1 大跨网架屋盖的永久荷载
        3.2.2 大跨网架屋盖的其他竖向荷载
        3.2.3 温度作用
    3.3 大跨网架屋盖的风荷载分析方法—风洞试验
        3.3.1 对大跨网架屋盖进行风洞试验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3.3.2 风洞试验的结果
    3.4 大跨网架屋盖在地震作用下的分析方法
        3.4.1 大跨网架屋盖在地震作用下的主要计算规定
        3.4.2 大跨网架屋盖在地震作用下的分析方法
    3.5 大跨网架屋盖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屈曲分析
        3.5.1 结构失稳
        3.5.2 屈曲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工程实例—某大跨网架屋盖综合体育馆的结构设计
    4.1 某大跨网架屋盖综合体育馆的工程背景
        4.1.1 工程概况
        4.1.2 设计依据
        4.1.3 主要建筑图纸
        4.1.4 本工程设计所采用的计算程序
    4.2 水平承重结构的结构设计
        4.2.1 大跨网架屋盖的结构选型
        4.2.2 大跨网架屋盖的结构布置
        4.2.3 大跨网架屋盖的构件截面尺寸
        4.2.4 大跨网架屋盖的结构分析
        4.2.5 大跨网架屋盖的稳定性分析
        4.2.6 设计环节相关问题探讨
    4.3 整体结构的初步方案设计
        4.3.1 竖向承重结构的结构平面布置
        4.3.2 竖向承重结构的构件选型与布置
        4.3.3 工程难点问题的解决—结构超长但未设缝的解决方案
        4.3.4 整体结构建模
    4.4. 材料参数的选取
        4.4.1 钢筋
        4.4.2 混凝土
    4.5 整体结构的设计荷载作用
        4.5.1 楼、屋面荷载
        4.5.2 雪荷载
        4.5.3 地震作用
        4.5.4 风荷载
    4.6 整体结构的结构分析
        4.6.1 整体结构的弹性反应谱分析
        4.6.2 整体结构的弹性时程分析
    4.7 整体结构的结构设计
        4.7.1 竖向承重结构的结构设计
        4.7.2 水平承重结构的结构设计
    4.8 设计成果的体现
        4.8.1 结构设计说明书
        4.8.2 结构施工图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建筑施工图
附录B 结构施工图
附件:某大跨网架屋盖综合体育馆建筑结构设计说明书

(8)基于直接分析法的钢结构受压构件承载能力可靠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结构可靠性理论概述
    1.3 钢结构设计方法的发展历程
        1.3.1 计算长度系数法
        1.3.2 二阶弹性分析设计法
        1.3.3 直接分析法
    1.4 受压构件的弯曲失稳承载力研究与应用
        1.4.1 弯曲失稳承载力分析方法
        1.4.2 弯曲失稳承载力设计公式
        1.4.3 弯曲失稳承载力可靠度研究
    1.5 本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直接分析法中非线性因素处理方式的研究与应用
    2.1 引言
    2.2 非线性因素处理方式的研究概述
        2.2.1 几何非线性
        2.2.2 材料非线性
        2.2.3 初始缺陷
        2.2.4 节点连接性能和节点域剪切变形
        2.2.5 板件局部屈曲
        2.2.6 构件扭转屈曲和弯扭屈曲
        2.2.7 其他非线性因素
    2.3 非线性因素在各规范中的考虑方式
        2.3.1 欧洲钢结构设计规范Eurocode-3-1-1:2005
        2.3.2 美国建筑钢结构设计规范AISC 360-16
        2.3.3 香港钢结构作业守则HKSC2011
        2.3.4 中国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受压构件承载能力的数值分析
    3.1 引言
    3.2 数值分析方法简介
        3.2.1 有限单元法
        3.2.2 数值积分法
    3.3 数值分析方法的准确性验证
        3.3.1 热轧H型钢偏心受压构件的承载力分析
        3.3.2 焊接箱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的承载力分析
        3.3.3 热轧圆钢管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计算
    3.4 轴心受压构件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的参数分析
        3.4.1 材料性能参数
        3.4.2 几何尺寸参数
        3.4.3 初始缺陷参数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受压构件承载能力的灵敏度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
    4.1 引言
    4.2 基本随机变量的统计特性
        4.2.1 钢材材料性能
        4.2.2 构件几何尺寸
        4.2.3 构件初始缺陷
        4.2.4 计算模型不确定性
    4.3 受压构件承载能力的灵敏度分析
        4.3.1 加载条件的影响
        4.3.2 钢材强度等级的影响
        4.3.3 截面类别的影响
    4.4 受压构件承载能力的不确定性分析
        4.4.1 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4.4.2 承载能力的分布特性
        4.4.3 承载能力与随机变量的相关性
        4.4.4 随机变量相关性对承载能力的影响
        4.4.5 承载能力统计参数的变化规律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直接分析法中受压构件承载能力的可靠度研究
    5.1 引言
    5.2 可靠度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
        5.2.1 基本概念
        5.2.2 一次二阶矩法和JC法
    5.3 受压构件的容许承载力分析
        5.3.1 轴心受压构件
        5.3.2 偏心受压构件
    5.4 受压构件承载能力的可靠度分析
        5.4.1 荷载的不确定性及荷载组合
        5.4.2 目标可靠指标的选取
        5.4.3 提高荷载分项系数前的可靠指标
        5.4.4 按GB50068-2018 提高荷载分项系数后的可靠指标
    5.5 理论分析和设计建议
    5.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9)圆环耐压壳屈曲特性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圆环壳屈曲研究现状
        1.2.1 解析法
        1.2.2 数值法
        1.2.3 试验法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无肋圆环壳屈曲特性研究
    2.1 屈曲分析有限单元法概述
        2.1.1 线性屈曲分析
        2.1.2 非线性屈曲分析
    2.2 无肋圆环壳线性屈曲研究
        2.2.1 无肋圆环壳屈曲特性理论研究
        2.2.2 无肋圆环壳屈曲特性数值研究
        2.2.3 参数t/r对于无肋圆环壳屈曲特性的影响
        2.2.4 结论
    2.3 无肋圆环壳非线性屈曲研究
        2.3.1 B?achut试验概述
        2.3.2 非线性屈曲分析
        2.3.3 结果对比分析及结论
    2.4 基于ABAQUS的圆环壳屈曲分析SOP框图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肋骨加强圆环壳屈曲特性研究
    3.1 不同加肋方式加强的圆环壳屈曲特性研究
        3.1.1 不同加肋方式的选取
        3.1.2 数值结果与部分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3.2 不同型式肋骨加强的圆环壳屈曲特性研究
        3.2.1 不同型式肋骨的选取
        3.2.2 数值结果与部分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3.2.3 肋骨截面参数研究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圆环壳屈曲特性试验研究
    4.1 304不锈钢无肋圆环壳试验研究
        4.1.1 试样参数与材料属性
        4.1.2 试验前数据采集
        4.1.3 试验结果与数值结果对比
    4.2 光敏树脂圆环壳试验研究
        4.2.1 试样参数与材料属性
        4.2.2 试验前数据采集
        4.2.3 试验结果与数值结果对比
    4.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及科研项目
致谢

(10)连续梁聚氨酯—钢板复合材料正交异性桥面板静力及稳定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聚氨酯-钢板复合材料
        1.2.1 聚氨酯-钢板复合材料的制作
        1.2.2 聚氨酯-钢板复合材料的特点
        1.2.3 聚氨酯-钢板复合材料在工程上的应用
    1.3 聚氨酯-钢板复合材料在桥面板的应用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内容及研究意义
        1.4.1 主要内容
        1.4.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夹层板、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一般理论
    2.0 引言
    2.1 夹层板理论
        2.1.1 现有的理论模型
        2.1.2 夹层板稳定分析理论
        2.1.3 夹层板失稳的类型
    2.2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理论
        2.2.1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三大受力体系
        2.2.2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分析方法
    2.3 正交异性加劲板的稳定理论及失稳的类型
        2.3.1 正交异性加劲板稳定理论
        2.3.2 正交异性加劲板的失稳类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连续梁聚氨酯-钢板复合材料正交异性桥面板全桥模型分析
    3.1 引言
    3.2 连续钢箱梁初步设计
        3.2.1 桥跨布置
        3.2.2 尺寸拟定
    3.3 梁单元初步分析
        3.3.1 梁单元模型
        3.3.2 计算结果
    3.4 空间有限元精细化分析
        3.4.1 有限元模型建立
        3.4.2 约束模拟
        3.4.3 荷载模拟
        3.4.4 计算结果
    3.5 结果分析
        3.5.1 两类模型对比分析
        3.5.2 两类桥面板对比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聚氨酯-钢板复合材料正交异性桥面板局部模型稳定性能分析
    4.1 引言
    4.2 子模型提取
        4.2.1 节段模型
        4.2.2 聚氨酯-钢板复合材料桥面板子模型
    4.3 弹性屈曲分析
        4.3.1 弹性屈曲有限元分析理论基础
        4.3.2 弹性稳定安全系数
        4.3.3 计算结果
    4.4 非线性屈曲分析
        4.4.1 几何非线性有限元方法
        4.4.2 材料非线性有限元方法
        4.4.3 考虑初始缺陷对稳定性能影响
        4.4.4 非线性失稳判别准则及稳定安全系数
        4.4.5 非线性有限元求解过程
        4.4.6 计算结果
    4.5 新型桥面板屈曲稳定性能参数分析
        4.5.1 夹层板钢板厚度对稳定性能的影响
        4.5.2 夹层板芯层厚度对稳定性能的影响
        4.5.3 纵肋数量对稳定性能的影响
        4.5.4 各参数影响程度对比分析及初步设计
    4.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利用弹性板失稳屈曲的有限单元法研究构造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 [1]利用弹性板失稳屈曲的有限单元法研究构造体系[J]. 王连捷,张利荣.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所刊, 1983(04)
  • [2]利用弹性板失稳屈曲的有限单元法研究构造体系[J]. 王连捷,张利荣.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文集, 1983(00)
  • [3]利用弹性板失稳屈曲的有限单元法研究构造体系[A]. 王连捷,张利荣.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文集(4), 1983
  • [4]拱结构稳定研究的传递矩阵法[D]. 刘利. 湖南大学, 2019(06)
  • [5]薄膜结构的有限质点法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D]. 杨超. 浙江大学, 2015(08)
  • [6]钢—混凝土组合肋壳非线性分析[D]. 常玉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03)
  • [7]某大跨网架屋盖综合体育馆结构设计[D]. 王梓阳. 湘潭大学, 2019(02)
  • [8]基于直接分析法的钢结构受压构件承载能力可靠度研究[D]. 刘健强. 东南大学, 2019(05)
  • [9]圆环耐压壳屈曲特性及试验研究[D]. 陈斌斌. 江苏科技大学, 2019(03)
  • [10]连续梁聚氨酯—钢板复合材料正交异性桥面板静力及稳定性能分析[D]. 何志胜.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弹性板失稳屈曲有限元法的结构系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