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问模式与学法指导(论文文献综述)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学习潜能开发研究"课题组[1](2004)在《关于学会学习(2000.1~2004.11)》文中提出一、学会学习的涵义 “学会学习”可以分三个层次来定义。第一层次是狭义的学会学习。仅指学生掌握运用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和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的过程。第二层次是指学生在教师或他人的指导下,在开放的环境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培养兴趣和学习意志力,自主、自觉地调控学习情绪和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及学习技术。使学习不再仅仅是储存知识、形成某种技能的过程,而更重视身心发展与
米雪[2](2018)在《学法指导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学会学习”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会学习密切相关的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学法指导以人的学习活动、学习现象为对象,通过揭示学习规律,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学习潜力,因此,学法指导作为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独立要素,得到广泛关注。然而,在目前的学法指导实践中,人们通常只关注到学法指导对学习成绩产生的影响,相关研究也仅停留在论证学法指导可以有效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层面,而关于学法指导的“调控类型”对学生学习成绩产生何种影响,尚无定论。本研究立足“学法指导调控类型”与“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以数学学习为例,选取N校七年级学生作为被试,对三组实验班分别采取分享型、松散型以及强制型的调控方法进行学法指导,采用准实验法,探索学法指导调控类型对学生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以准实验法为主,在资料收集、整理中综合运用了课堂观察法、聚焦式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等方法进行研究。研究开展了五方面的工作:其一,通过文献梳理、专家咨询等手段,选择恰当的研究工具,编写不同调控类型学法指导的教学设计。其二,选取研究对象,确定研究方法。其三,从“学习策略”、“学习成绩”两个维度,测量学生的学习效果。研究以N校七年级的159名学生为被试,依据高丙成、刘儒德改编的“学习策略量表”对学生学习策略展开调查与测量。以N校七年级的159名学生为被试,采用N校统一编制的七年级数学测试卷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考查,同时,辅以利用自编数学口试题,对N校七年级按比例抽取出的45名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考察。数学口试能够展示出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时的数学思维过程的真实状态,可以与纸笔测试相互补充对学习成绩的测试效果。其四,从“学习策略”维度,探究“学生学习策略的现状与特征”与“学法指导调控类型与学生学习策略的关系”,旨在解决问题1与问题2。其五,从“学习成绩”维度,探究“学法指导调控类型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旨在解决问题3。研究得到如下结论:首先,数学学科的学法指导对学生的各类学习策略均有正向影响。其次,不同调控类型的学法指导对学习策略的影响存在差异:松散型调控或分享型调控的学法指导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影响显着,强制型调控的学法指导对学生考试、态度、动机、焦虑、专心、时间管理、自我测试及学业求助类型的学习策略产生显着影响。再次,数学学科学法指导可以通过影响学习策略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另外,不同调控类型的学法指导,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存在差异:分享型调控对绩优生影响最为明显,松散型调控次之;强制型调控的学法指导对中等生学生影响最为明显,分享型调控次之;分享型调控对学困生影响最为明显。最后,不同调控类型的学法指导,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松散型与分享型调控同对绩优生的思维能力(数与代数)影响最为明显;强制型调控对中等生影响最为明显,分享型调控次之;分享型调控对学困生影响最为明显,强制型调控次之。松散型与分享型调控同对绩优生的思维能力(图形与几何)影响最为明显;强制型调控对中等生影响最为明显,分享型调控次之;分享型与强制型调控同对学困生影响最为明显。本研究针对学法指导在初中数学中的若干问题,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将学法指导融入初中数学日常教学之中,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习效果,而且可以达成“会学”。学会学习恰恰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普及学法指导,可以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其次,将学法指导整合到初中数学内容之中,使“学会”与“会学”同步发展,需要教师具备研发学法指导教案的能力,提升教师自身素养至为关键。最后,在调整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实施“同层异班同法”的方式进行分层、分法的学法指导。
任亚丽[3](2019)在《高中数学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学法指导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世纪之交,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但是,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那么,在现在的数学课堂中,老师是如何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不同成长阶段的老师,学法指导有何差同?为了了解这些问题,本研究从教师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比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的学法指导,了解不同类型教师学法指导的异同,讨论数学学科更好的学法指导方法,为不同教师的个人专业成长提出一些建议。本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首先,通过查阅文献,整理了数学学习方法以及学法指导的相关理论,确定了研究内容;其次,选择了有代表性的新手教师一名,熟手教师一名,专家型教师一名作为观察对象,通过听课、观察以及课前课后的交流收集三位教师在数学学习的环节(预习、听课、作业、考试)以及数学内容(数学概念、数学命题、数学解题)方面的学法指导资料,同时,为了验证指导效果,对教师进行访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资料;然后,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在预习环节专家型教师指导学生课上预习,寻找学习目标与重难点;(2)在上课环节专家型教师指导学生板演,疑难问题给学生时间课堂讨论;(3)在作业环节专家型教师指导学生把握基础、中等题,不贪恋难题;(4)在考试环节三位老师的指导(做题顺序、时间、格式)相似;(5)熟手、专家型教师在数学概念、命题、解题学习的学法指导重在理解;(6)专家型教师和熟手型教师学法指导效果优于新手型教师。并得出如下关于课堂学法指导的教学反思:(1)课堂上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寻找学习目标与重难点;(2)疑难问题讲授完毕给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3)给学生课堂展示的机会,展示暴露的问题要及时纠正;(4)布置作业应该精挑细选,合理适当,不能贪多贪难;(5)错题的修改应应给学生自由选择权,并及时给学生反馈;(6)数学概念、命题、解题的学习重在理解。
叶云志[4](2018)在《初中物理学法指导与实践》文中提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是当前社会的新学习观,如何让受教育者学会学习,渐渐成为了社会热点问题,甚至引领全世界教育改革的方向。人们只能通过自主学习,逐渐获取新知识与新能力,持续更新知识储备,才可以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因此,很多国家已经不断地尝试进行教育改革,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力争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初中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生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因此,在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中,最基本的学习方式是自主,自主学习才能高效;更高效的自主学习方式就是合作,有了合作就可以深化学习;更高层次的合作就是探究,有了探究就可以解决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可以说,学习方法的改变就是本次课程标准的核心。本文从新课标的国内外背景出发,讲述了学法指导的目的和意义,指出了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和方法,然后对现阶段初中学生学习物理情况进行的问卷调查,从中反映出学生学习方法普遍存在的问题,引导得出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要加强学法指导。文中分别对学法指导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初中物理学法指导的内容是什么、如何对初中学生进行物理学法指导,展开了综合细致的分析与论述。最后通过对学法指导的实践进行对比学习,得出了本论文研究的结论。
戴元琴[5](2020)在《蓝墨云环境下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对分课堂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着重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同时培养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开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从而实现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教授的内容没有实质性的掌握,只是停留在模仿阶段,无法形成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无法进行技能迁移来适应职业变化。本研究采用的对分课堂分为讲授、内化吸收、讨论三个环节,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讲授和讨论中间增加内化吸收环节,主要是学生进行个性化地学习、思考或完成作业。由于中职学生自律性偏差,本研究采用蓝墨云班课辅助对分课堂,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实现对知识的理解、深化,从而培养学生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问卷法、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在教学研究中通过行动、行动后观察和反思三个循环步骤不断改进教学,共进行2轮教学实践。研究发现:(1)讲授只讲框架或重难点,给学生留白,学生内化开展自主补充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2)内化吸收在课余开展,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入研究,完成的作品具有独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3)讨论是在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后开展的,讨论“碰撞”出新想法,讨论不仅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同时是知识技能的升华。(4)蓝墨云班课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共同学习提供平台,并促进学生和教师反思和改进。
李祥[6](2019)在《面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学法指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学法指导历来就是教育学界研究的重点,关于学法指导的概念、原则、内容、等研究己较为成熟。文章在梳理这些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师生问卷和专家咨询,从教育评价学的角度,面向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对教师课堂学法指导情况进行评价。构建地理教师课堂学法指导情况的观察量表,选择有代表性的课例进行课堂观察,发现课堂中学法指导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面向核心素养的学法指导策略。文章共包括六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从政策导向、学科需求、学生发展三个角度说明研究背景,交代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国内外学法指导及核心素养的现状进行梳理,确定本研究主要是构建量表对教师课堂学法指导技能进行评价。第二部分为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界定了学法指导、地理核心素养、课堂学法指导的概念,说明了文章的理论基础为元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地理教学理论、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理论。第三部分为高中地理教师课堂学法指导情况评价量表的建构。此部分为文章的中心环节,首先阐明量表构建的六项原则,然后以理论和笔者听课、访谈、问卷的现实为出发点阐明量表构建的依据,接着经过文献整理和专家咨询,确立评价量表的一二级指标,接下来利用层次分析法对量表的指标进行权重赋值,最后生成评价量表。第四部分为高中地理教师课堂学法指导情况课例分析。将课堂观察分为准备、实施分析三个阶段,说明每一阶段的实施任务,选择12节课例利用量表进行观察,最后从地理学习能力培养情况、具体学习方法指导情况、学生学习动力培养情况三个方面对课例进行分析。第五部分为面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学法指导策略。提出研读课标找到指导起点,走进学生充分考虑学生学情,博学多思深化学生能力培养,凝练语句点名每课学习方法的策略,并利用课例加以说明。第六部分为结论和展望。介绍了文章的基本结论,存在的问题和前景展望。
康晓雪[7](2020)在《关于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实践研究 ——以遂宁市某私立学校为例》文中认为笔者所在学校许多学生以中考数学140分以上的高分升入高中后,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学,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曾经的尖子生沦为数学学习后进生,“数学难学”成为高中学习的普遍状态。为了寻求原因,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参考,笔者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以建构主义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系统论和学习迁移理论为支撑,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案例分析、实验研究等方法,以遂宁市某私立学校高一学生和初高中数学教师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了初高中数学衔接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初中、高中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最后以《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为案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造成初高中数学衔接困难,学生成绩下降的原因如下:(1)初高中数学知识脱节,部分知识储备没有达到高中数学学习要求;(2)高一学生思想松懈,学习方法不当;(3)高中数学起点高难度大,学生学习能力不足;(4)高中集中进行衔接教学的方式不妥;(5)初高数学教师缺少交流,互相不了解对方的课程标准和知识体系。针对上述原因,本文从知识、学法、教法、衔接方式、初高教师交流五个方面提出以下策略:(1)初中数学教师应找准衔接点,适当进行拓展;高中数学教师应找准衔接知识点,编写校本衔接教材;(2)进行学法指导;(3)改变教学方法,注意初高教法的衔接;(4)将初高衔接内容融入平时教学;(5)加强初高中数学教师间交流、研讨。最后为了检验教学策略的可行性,开展了教学实验来加以佐证。实验结果显示:采用文中所提出的衔接策略,将衔接知识融入平时的教学,对学生数学成绩有显着性促进作用。
范少婷[8](2020)在《基于学法指导的初中自读课文教学改进行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部编本教材中将阅读教学分为“教读课文”“自读课文”和“课外阅读”,形成“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模式,其中自读课文处于中间位置,成为连接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桥梁和纽带,自读课文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研究的价值。本研究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自读课文为研究对象,在发放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的基础上,了解到自读课文在实际教学中存在教学方式随意、散漫,教学效率较低,学法指导不够明晰的现状。针对这些问题,展开为期两个学期的行动研究。第一轮行动主要在实践教学中明确自读课的学习任务,注重学法指导,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学生获得阅读方法和技巧。第二轮行动借助自读课文的助读系统,有针对性的分文体教学,阅读方法延伸到课外的群文阅读,两轮行动都用具体的教学案例做支撑,教学效果显着。在实践的基础上,从单元目标、助读系统、群文阅读等方面有效指导自读课教学,具体策略有:转变传统观念,树立自读意识;统筹单元目标,确立教学重点;巧用助读系统,辅助教学实践;学活阅读方法,开展群文阅读。
罗倩[9](2019)在《中美高中历史教材晚清史内容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与麦格劳希尔版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历史教材作为历史教学中最重要的知识载体,是顺利开展历史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体现国家教育方向、代表国家意志和学科教育基本精神的主要文本。以历史教科书为切入点的比较研究,既具有学科教育研究的意义,也具有从中领略不同国家公民教育核心价值的功能。在中美两国的高中历史教材编写中,“晚清史”都是占有较大篇幅且具重要地位的内容,但两国高中教材对“晚清史”知识点的选择,材料的引证、观点的陈述,又具有各自鲜明的特点。以“晚清史”为切入点的教材比较研究,无疑是洞悉中美高中历史教育理念、历史教育方法和特点的良好视角,也是保障我国历史教育在立足本国特色和国情的基础之上,借鉴他国优秀教育方法和理念的有效途径。为了保证研究的有效性,本论文选取了中美两国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教科书,即美国麦格劳希尔公司2017年出版的《世界历史与地理》和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历史必修教材作为比较蓝本,以“晚清史”教材内容作为比较对象展开研究分析。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中美两个版本历史教材做简要概述,分别从编写背景、编写体例、编写体裁的角度,呈现两版历史教材编写的主要思路和基本特点。第二部分则针对两版教材课文系统中的“晚清史”内容进行比较,分别从中美教材史事选取、史事陈述和史料论证三方面,探究中美历史教材在选材思路、材料构建和论证方式上所存在的异同,初步把握中美教材在教材编写的史观指导、主题偏好和技术路线上的特点。第三部分是针对课文辅助系统中的栏目设置、课后习题进行比较,主要凸显中美教材工具性功能的特点。第四部分则在深入思考中美教材内容差异原因的基础上,借鉴美国教材编写的经验,取长补短,争取实现教材编写和使用的优化。
张艳[10](2016)在《初一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研究 ——以宁津第二实验中学为个案》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是针对初一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进行的调查与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四方面:1.初一学生入学时基本状况。2.一学期以后,初一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的变化(依据教学与学习要素理论,本研究从学习适应性、学习方式方法、学习非智力因素、学习环境和学习结果五个维度对学习现状展开调查)。3.分析初一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4.探讨解决初一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有效策略。该研究讨论的问题有四:1.初一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如何?2.初一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中存在哪些问题?3.初一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有哪些?4.初一学生英语学习中有哪些成功或效果好的策略?为了回答上述问题,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教学与学习要素理论,采取了以问卷调查法为主,以文献研究法、课堂观察法和访谈法等为辅的研究方法,自编学生问卷50题及教师问卷35题,以宁津实验二中的975名初一学生为研究对象,从以下五个维度展开调查:学习适应性、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学习非智力因素、学习环境和学习结果。为了保证研究的真实、可靠、持续、动态,就同一份问卷,分别于2015年9月中旬和2016年1月初两次对宁津实验二中全体初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两次问卷调查结束后,笔者逐项分析了调查结果,并就调查中所反映的问题,从实验班内随机抽取若干名学生分别进行了访谈并通过电话录音的形式进行记录,访谈地点是教师办公室,以进一步补充了解问卷中没能反映出的情况,分析存在问题的关联性及成因,以更好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本研究过程中,笔者还在实验班内选取了10名学生进行课堂观察,做个案研究,实际观课时,笔者邀请其余4位同级同科教师协助进行观察记录,每人观察2名学生,课堂观察节数20节,实际收录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10节做研究。调查结果显示,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问题:1.教师仍采用传统的、单向传递的教学方法,如:传统的讲授法、实物和教具演示法和依据范文进行写作指导的教学方法,缺乏情景和交际互动的教学,不利于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教材方面缺乏一定的延续性。教材的衔接部分,内容过于简单、肤浅,达不到有效衔接的目的。外研版英语教材的容量大(包括阅读量、词汇量和听说量);重点语汇不突出,不系统,缺乏连贯性;难度大,忽视了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和进步,以及教育的复杂性和学生状况的丰富性。2.初一学生上课不善于记笔记和结伴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不强。不善于制定切实、可行、有效的英语学习计划,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重视课堂学习,而忽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3.初一学生英语学习态度不稳定,缺乏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坚韧顽强的意志。学生学习动机大多来自外在因素,属于工具性学习动机。没有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学习效果不佳,但尚有学习信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当薄弱,缺乏自主学习策略,造成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学习状况差异很大;课后英语学习时间投入存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4.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大有改观,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技术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但大班教学不利于教师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个别问题。全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是引言,简要介绍了研究的背景、问题、目的和意义。第二章文献综述。简要介绍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国内外关于初中英语的研究现状和趋势以及国内关于初一英语学习的研究现状及趋势。第三章详细介绍了研究问题、研究对象、研究工具、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及资料处理。第四章对初一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的调查数据进行了详细的记录整理。第五章详细分析了初一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结果。第六章是调查结论。第七章提出了对初一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及其建议,同时也提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今后的研究方向。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实施这一研究丰富初一英语教师对教学理论的认识,改善笔者所在学校初一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帮助学生为整个初中学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1.在研究的时间分配方面,用于实践研究的时间比较充分,但用于科学总结、提炼的时间微乎其微。在研究过程中,笔者注重了对实际问题的研究,淡化了对相关理论的深入学习与总结。2.在研究过程中,笔者主要是针对宁津实验二中进行的个案研究,以初一全体被试为研究对象。如何将研究的成果经验进行推广运用,是急需解决的问题。3.学生发展是反复多变的,给研究工作造成难度。这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并继续通过大量文献寻找存在同性的规律,支持本文进行深入的研究。4.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所寻找的文献综述中的相关文献资料可能不一定能代表当前“初一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研究的最高水平,最新的研究理论和成果也可能没有借鉴。
二、提问模式与学法指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问模式与学法指导(论文提纲范文)
(2)学法指导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意义 |
四、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学法指导的研究 |
(一)学法指导的基本含义 |
(二)学法指导概念的界定 |
(三)学法指导的类型 |
(四)学法指导的目标和内容 |
(五)学法指导的教学原则研究 |
(六)学法指导模式的相关论述 |
(七)学法指导中的教师调控研究 |
(八)学法指导的理论基础 |
二、学法指导对学生学习策略影响的研究 |
(一)学习策略的概念与内涵 |
(二)学习策略类型、成分 |
(三)学习策略的获得与发展 |
(四)学习策略的掌握现状调查 |
(五)学法指导对学生学习策略影响的研究 |
三、学法指导对学习成绩关系影响的研究 |
(一)学习成绩评定的研究 |
(二)学法指导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实践研究 |
四、述评 |
(一)学法指导的本质 |
(二)学生学习策略掌握水平的现状 |
(三)学法指导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影响 |
(四)学法指导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对象的选取 |
(一)问卷调查与纸笔测验的样本 |
(二)口试测验的样本 |
(三)实验教师的样本 |
四、实验设计 |
(一)实验目的 |
(二)实验构想与假设 |
(三)实验模式与过程 |
五、研究的效度与信度 |
第三章 不同调控类型学法指导课的设计与实施 |
一、数学学科学法指导课教案的制定依据 |
(一)理论基础 |
(二)七年级数学教学内容与目标 |
(三)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 |
(四)学法指导课的内涵解析 |
(五)学法指导课的特点 |
二、学法指导课的教学环节与教师的理解 |
(一)学法指导课的教学环节 |
(二)教师对学法指导意义的理解 |
(三)教师对学法指导教学环节的理解 |
三、三种调控类型的学法指导课 |
(一)三种调控类型的学法指导课教学环节 |
(二)学法指导课教学设计——以《代数式》为例 |
第四章 学生学习策略的状况与特征 |
一、问题阐述 |
二、研究方法 |
三、结果分析 |
(一)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
(二)学习策略的描述性分析 |
四、讨论 |
五、结论 |
第五章 学法指导对于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的影响 |
一、学法指导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影响 |
(一)假设提出 |
(二)研究方法 |
(三)结果分析 |
(四)讨论 |
(五)结论 |
二、学法指导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
(一)假设提出 |
(二)研究方法 |
(三)结果分析 |
(四)讨论 |
(五)结论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一、基本结论 |
(一)数学学科的学法指导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有直接影响 |
(二)不同类型的学法指导对学习策略的影响存在差异 |
(三)数学学科学法指导通过影响学习策略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
(四)不同类型的学法指导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存在差异(笔试部分) |
(五)不同类型的学法指导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存在差异(思维能力) |
二、改进初中数学教学的若干建议 |
(一)深化初中数学学科学法指导的开展 |
(二)进行分层、分法教学 |
(三)用学法指导统整初中数学内容 |
(四)重视学生对学习策略的内心认同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情况 |
(3)高中数学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学法指导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学习方法 |
2.1.2 学法指导 |
2.1.3 数学学法指导 |
2.1.4 专家型教师与新手、熟手型教师 |
2.2 学法指导的相关研究 |
2.2.1 学法指导的内容 |
2.2.2 学法指导的原则 |
2.2.3 学法指导的方法 |
2.2.4 总结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方法 |
3.3 研究工具 |
3.3.1 课堂实录分析框架 |
3.3.2 教师访谈提纲 |
3.3.3 学生问卷 |
3.4 研究过程 |
3.4.1 样本选择 |
3.4.2 资料收集 |
3.4.3 资料分析 |
4 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学法指导的异同分析及效果验证 |
4.1 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学法指导的异同分析 |
4.1.1 学习环节的学法指导比较 |
4.1.2 数学学习内容的学法指导比较 |
4.2 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学法指导的效果验证 |
4.2.1 学生的对数学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及成绩 |
4.2.2 教师的学法指导观念及行为 |
5 结论与反思 |
5.1 研究结论 |
5.1.1 在预习环节专家型教师指导学生课上预习,寻找学习目标与重难点 |
5.1.2 在上课环节专家型教师指导学生板演,疑难问题给学生时间课堂讨论 |
5.1.3 在作业环节专家型教师指导学生把我基础、中等题,不贪恋难题 |
5.1.4 在考试环节三位老师的指导(做题顺序、时间、格式)相似 |
5.1.5 熟手、专家型教师在数学概念、命题、解题学习的学法指导重在理解 |
5.1.6 专家型教师和熟手型教师学法指导效果优于新手型教师 |
5.2 反思 |
5.2.1 课上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寻找学习目标与重难点 |
5.2.2 疑难问题讲授完毕给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 |
5.2.3 给学生课堂展示的机会,课堂展示暴露的问题及时纠正 |
5.2.4 做作业应该精挑细选、合理适当,不能贪多贪难 |
5.2.5 错题的修改应给学生自由选择权,并及时给学生反馈 |
5.2.6 数学概念、命题、解题的学习重在理解 |
5.2.7 不同教师的学法指导建议 |
6 创新与不足 |
6.1 创新 |
6.2 不足 |
6.2.1 研究样本少 |
6.2.2 研究无法获得教师的学法指导对学生的长期影响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附录 D |
致谢 |
(4)初中物理学法指导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学法指导的提出 |
1.1.1 研究的国内外背景 |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的主要问题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的主要问题 |
1.3.2 研究方法 |
2 初中物理学法指导概述 |
2.1 学法指导的概念与内涵 |
2.1.1 学法指导的概念 |
2.1.2 学法指导的内涵 |
2.2 初中物理学法指导的内容 |
2.2.1 确立物理学习方法的理念 |
2.2.2 引导学生学好每个环节的学习方法 |
2.2.3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
2.2.4 发展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
2.2.5 提髙学生智力参与程度 |
2.2.6 教法运用与学法指导和谐统一 |
2.2.7 解决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 |
3 初中物理学法指导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3.1 学生在学法上的问题 |
3.2 教师在教法中的问题 |
3.3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3.3.1 学生在学法上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2 教师在学法指导中问题的原因分析 |
4 初中物理学法指导的实践 |
4.1 《力》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
4.1.1 学法指导前的教学过程 |
4.1.2 学法指导后的教学过程 |
4.1.3 两个教学过程的对比 |
4.2 《压强》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
4.2.1学法指导前的实验 |
4.2.2 学法指导后的实验改进 |
4.3 学法指导在学习成绩中的实践 |
5 研究的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的结论 |
5.2 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蓝墨云环境下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对分课堂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 |
一、教育改革 |
二、中职学生就业的需要 |
三、中职学生学习现状 |
四、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
一、对分课堂 |
二、蓝墨云班课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一、对分课堂研究现状 |
二、蓝墨云班课研究现状 |
三、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研究现状 |
第四节 研究意义 |
第五节 研究内容 |
第六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案例研究法 |
三、行动研究法 |
四、问卷调查法 |
第二章 蓝墨云环境下的对分课堂教学相关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对分课堂 |
一、对分课堂的理论基础 |
二、对分课堂的内涵 |
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
第二节 蓝墨云班课 |
一、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 |
二、蓝墨云班课 |
第三节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
一、教学目标及要求 |
二、教学内容 |
三、教学实施 |
四、教学评价 |
第四节 蓝墨云环境下的对分课堂的应用模式 |
第三章 基于蓝墨云班课的中职对分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
第一节 蓝墨云环境下对分课程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
一、以学生为中心 |
二、以就业为导向 |
第二节 基于蓝墨云班课的中职对分课堂教学设计 |
一、对分课堂教学设计 |
二、对分课堂教学过程详细设计 |
三、课程考核 |
第四章 教学实施及实验研究 |
第一节 基于蓝墨云班课的中职对分课堂教学实施 |
一、教学分析 |
二、教学组织 |
三、课前准备 |
四、教学案例 |
第二节 对分课堂教学行动研究与反思 |
一、讲授 |
二、内化吸收 |
三、讨论 |
第三节 实验结果分析 |
一、讲授 |
二、内化吸收 |
三、讨论 |
四、学生实操成绩分析 |
五、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六、访谈结果分析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一节 实验结论 |
一、讲授与内化培养自学能力 |
二、内化吸收有利于作品创作 |
三、讨论有益于知识技能的升华 |
四、蓝墨云班课有助于共同进步 |
第二节 研究不足 |
第三节 实验注意事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B 蓝墨云环境下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对分课堂教学效果调查问卷 |
附录C 学生部分作品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面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学法指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政策导向 |
1.1.2 学科需求 |
1.1.3 学生发展需要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学法指导的研究现状 |
1.3.2 国内学法指导的研究现状 |
1.3.3 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的基本思路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4.3 拟解决关键问题 |
1.4.4 研究方法 |
1.4.5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学法指导 |
2.1.2 地理核心素养 |
2.1.3 课堂学法指导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元认知理论 |
2.2.2 建构主义理论 |
2.2.3 地理教学理论 |
2.2.4 课堂教学评价理论 |
2.3 本章小节 |
3. 高中地理教师课堂学法指导情况评价量表的构建 |
3.1 评价量表构建原则 |
3.1.1 科学性原则 |
3.1.2 系统性原则 |
3.1.3 针对性性原则 |
3.1.4 操作性原则 |
3.1.5 学科性原则 |
3.1.6 发展性原则 |
3.2 评价量表构建依据 |
3.2.1 理论依据 |
3.2.2 现实依据 |
3.3 评价量表指标选取 |
3.3.1 一级指标的试选取 |
3.3.2 二级指标的试选取 |
3.3.3 一二级指标的确立 |
3.4 评价量表权重赋值 |
3.4.1 构建学法指导情况层次结构模型 |
3.4.2 构建两两比较矩阵 |
3.4.3 确定一级指标权重 |
3.4.4 一级指标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 |
3.4.5 二级指标权重计算 |
3.5 生成评价量表 |
3.5.1 生成量表 |
3.5.2 评价量表信效度检验 |
3.5.3 量表的使用说明 |
3.6 本章小节 |
4. 高中地理教师课堂学法指导情况课例分析 |
4.1 课堂观察的基本步骤 |
4.2 课堂观察准备 |
4.3 课堂观察实施 |
4.4 课堂观察分析 |
4.4.1 课例总体分析 |
4.4.2 地理学习能力培养情况分析 |
4.4.3 具体学习方法指导情况分析 |
4.4.4 学生学习动力培养情况分析 |
4.5 高中地理教师课堂学法指导主要问题 |
4.5.1 学习能力培养现状不乐观 |
4.5.2 具体方法指导水平有待提高 |
4.5.3 学习动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
4.6 本章小节 |
5. 面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学法指导策略 |
5.1 面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学法指导策略 |
5.1.1 研读课标找到指导起点 |
5.1.2 走进学生充分考虑学生学情 |
5.1.3 博览多思深化学生能力培养 |
5.1.4 凝练语句点明每课学习方法 |
5.2 面向核心素养的学法指导教学设计案例 |
5.3 本章小节 |
6. 结论和展望 |
6.1 基本结论 |
6.2 存在问题 |
6.3 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关于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实践研究 ——以遂宁市某私立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意义 |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
2 文献综述 |
2.1 “衔接”概念的界定 |
2.2 数学衔接教学的研究综述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3 对研究现状的评述 |
3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现状调查 |
3.1 调查工具设计 |
3.1.1 调查问卷 |
3.1.2 访谈提纲 |
3.2 调查过程与结果分析 |
3.2.1 调查过程 |
3.2.2 调查结果分析 |
3.2.3 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论 |
4 解决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策略 |
4.1 知识方面 |
4.1.1 对初中数学教师的建议 |
4.1.2 对高中数学教师的建议 |
4.2 学法方面 |
4.2.1 督促学生课前预习 |
4.2.2 引导学生认真听课 |
4.2.3 指导学生做好笔记 |
4.2.4 提醒学生及时复习 |
4.2.5 引导学生勤于思考 |
4.3 教法方面 |
4.3.1 初中数学教师转变教学方法 |
4.3.2 高中数学教师调整教学方法 |
4.4 衔接方式方面 |
4.4.1 教学过程呈现知识的根源 |
4.4.2 有效提问撞出思维的火花 |
4.4.3 以旧引新降低新知的难度 |
4.4.4 以新审旧促进旧知的理解 |
4.4.5 新旧对比强化新知的记忆 |
4.4.6 多管齐下激发学习的动机 |
4.5 初高中数学教师交流方面 |
5 衔接教学案例及教学效果评价 |
5.1 课堂教学案例及点评 |
5.2 衔接教学实验 |
5.2.1 实验设计 |
5.2.2 实验实施 |
5.2.3 实验结论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与讨论 |
6.2 启示与建议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一学生的调查问卷 |
附录2 高一学生的访谈提纲 |
附录3 初中数学教师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 |
附录4 高中数学教师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 |
致谢 |
(8)基于学法指导的初中自读课文教学改进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四)文献综述 |
二、部编本语文自读课文编排特色 |
(一)部编本语文自读课文文本内容编选特色 |
(二)部编本语文自读课文助读系统编排特色 |
(三)部编本语文自读课文功能及价值意义 |
三、部编本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
(一)自读课文教学现状 |
(二)问题分析 |
四、第一轮改进行动 |
(一)学法指导教学计划 |
(二)学法指导教学行动 |
(三)学法指导行动观察 |
(四)学法指导教学反思 |
五、第二轮改进行动 |
(一)学法指导教学改进计划 |
(二)学法指导教学改进行动 |
(三)学法指导教学改进观察 |
(四)学法指导教学改进反思 |
六、策略与建议论 |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自读意识 |
(二)统筹单元目标,明确教学重点 |
(三)巧用助读系统,辅助教学实践 |
(四)学活阅读方法,开展群文阅读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部编本初中语文自读课文学法指导现状调查(学生卷) |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9)中美高中历史教材晚清史内容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与麦格劳希尔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四)创新之处 |
一、中美两版历史教材简介 |
(一)教材编写背景 |
1.人教版教材编写背景 |
2.麦格劳希尔版教材编写背景 |
(二)中美两版教材的体例和结构 |
1.人教版编写体例与结构 |
2.麦格劳希尔版编写体例与结构 |
二、中美两版教材“晚清史”课文系统比较 |
(一)中美两版教材“晚清史”内容选取比较 |
1.两版教材“晚清史”知识点选取比较 |
2.两版教材主题选取比较 |
3.两版教材内容选取视角的异同 |
(二)两版教材“晚清史”内容陈述方式比较 |
1.同一历史事件的描述差异 |
2.两种价值观导向下的词汇选取差异 |
3.语言文字表述中的情感差异 |
(三)两版教材史料内容的比较 |
1.文字史料比较 |
2.图片史料比较 |
3.数据结构及表格类史料比较 |
(四)两版教材“晚清史”课文系统评价 |
1.麦格劳希尔版课文系统评价 |
2.人教版课文系统评价 |
三、中美两版教材“晚清史”课文辅助系统比较 |
(一)栏目设置比较 |
1.人教版课文栏目设置 |
2.麦格劳希尔版课文栏目设置 |
(二)课后习题比较 |
1.人教版课后习题分析 |
2.麦格劳希尔版课后习题分析 |
(三)两版教材课文辅助系统评价 |
1.学法指导的程度 |
2.问题设置的有效性 |
四、中美两版教材“晚清史”内容差异原因分析与启示 |
(一)中美两版教材“晚清史”内容差异原因分析 |
1.课程标准与教育理念不同 |
2.不同史观下的历史视野 |
3.不同的评价机制 |
(二)中美两版教材“晚清史”内容比较的启示 |
1.优化历史内容呈现的逻辑结构 |
2.注重史料的丰富化和多元化 |
3.增加学法指导的相关内容 |
4.强化教材的问题探究意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后记 |
(10)初一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研究 ——以宁津第二实验中学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问题 |
1.3 研究的目的 |
1.4 研究的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的界定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3 国内外关于初一学生英语学习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三章 研究设计及研究过程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工具 |
3.4 研究方法 |
3.5 研究过程及资料处理 |
第四章 初一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 |
4.1 学习适应性调查 |
4.1.1 学生对教师的适应性调查 |
4.1.2 学生对教材的适应性调查 |
4.2 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调查 |
4.2.1 学习方式调查 |
4.2.2 学习方法调查 |
4.3 学习非智力因素调查 |
4.3.1 学习态度与学习兴趣调查 |
4.3.2 学习动机与情感意志调查 |
4.3.3 学习时间投入调查 |
4.4 学习环境的调查 |
4.4.1 学校环境调查 |
4.4.2 班级环境调查 |
4.4.3 家庭环境调查 |
4.5 学习结果的调查 |
第五章 初一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 |
5.1 初一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的调查结果描述 |
5.1.1 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结果 |
5.1.2 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的调查结果 |
5.1.3 学习非智力因素的调查结果 |
5.1.4 学习环境的调查结果 |
5.1.5 学习结果的调查结果 |
5.2 初一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5.2.1 学习适应性调查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5.2.2 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调查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5.2.3 学习非智力因素调查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5.2.4 学习环境调查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5.2.5 学习结果调查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六章 初一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的调查结论 |
6.1 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结论 |
6.2 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的调查结论 |
6.3 学习非智力因素的调查结论 |
6.4 学习环境的调查结论 |
6.5 学习结果的调查结论 |
第七章 对初一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及建议 |
7.1 对学习适应性现状的思考及建议 |
7.1.1 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
7.1.2 根据学情,灵活处理教材 |
7.2 对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现状的思考及建议 |
7.2.1 建立和形成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
7.2.2 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学法指导 |
7.3 对学习非智力因素现状的思考及建议 |
7.3.1 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
7.3.2 激发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情感意志 |
7.3.3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时间利用率 |
7.4 对学习环境现状的思考及建议 |
7.4.1 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 |
7.4.2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创设有利于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 |
7.4.3 建立家校合作机制,提高家校合作的有效性 |
7.5 实行分层教学,改善学习结果 |
7.6 对本研究的思考及建议 |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
附录 1: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 2:学生问卷调查统计表 1 |
附录 3:学生问卷调查统计表 2 |
附录 4: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 5:教师问卷调查统计表 |
附录 6:英语课堂观察量表 |
附录 7:英语课堂观察案例 |
致谢 |
四、提问模式与学法指导(论文参考文献)
- [1]关于学会学习(2000.1~2004.11)[J].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学习潜能开发研究"课题组. 上海教育科研, 2004(S1)
- [2]学法指导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D]. 米雪. 东北师范大学, 2018(01)
- [3]高中数学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学法指导的比较研究[D]. 任亚丽.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5)
- [4]初中物理学法指导与实践[D]. 叶云志. 江西师范大学, 2018(03)
- [5]蓝墨云环境下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对分课堂教学研究[D]. 戴元琴.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面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学法指导研究[D]. 李祥.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7]关于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实践研究 ——以遂宁市某私立学校为例[D]. 康晓雪.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8]基于学法指导的初中自读课文教学改进行动研究[D]. 范少婷.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9]中美高中历史教材晚清史内容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与麦格劳希尔版为例[D]. 罗倩.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3)
- [10]初一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研究 ——以宁津第二实验中学为个案[D]. 张艳. 山东师范大学,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