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癔球症与上消化道疾患的关系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程启秀,高其昌[1](1992)在《癔球症与上消化道疾患的关系初探》文中提出对37例癔球症患者进行上消化道纤维内窥镜检查,发现有上消化道疾患者24例,占64.9%;经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发现有上消化道疾患者21例,占56.8%;同期我们对30例慢性鼻窦炎、慢性咽炎患者进行了上消化道纤维内窥镜检查,发现有上消化道疾患者11例,占36.7%。其阳性率与癔球症上消化道纤维内窥镜检查的阳性率相比较,P<0.05,有显着性差异。说明上消化道疾患可能是癔球症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
唐贝,贾林,蔡厚达,谢海丽,陈冬云,江舒曼,徐建[2](2016)在《广州地区人群癔球症的发病学特征及城乡差异》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广州中心城区和农村社区人群癔球症的发病学特征及其伴发焦虑抑郁状况。方法以"是否曾发生癔球症症状"为主要调查指标,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广州市远景街道和南沙村镇人口中18岁及以上长住居民的癔球症症状(GETS)及焦虑抑郁情绪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癔球症终生患病率为21.46%,城区人群患病率(26.48%)显着高于农村人群(16.41%,χ2=45.18,P<0.05);男女终生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城市癔球症患者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均高于农村癔球症患者(48.80%vs 33.94%,χ2=4.35,P<0.05;40.47%vs25.69%,χ2=4.76,P<0.05;35.71%vs21.10%,χ2=5.09,P<0.05);(3)癔球症患者GETS与SAS焦虑评分(r=0.234,P=0.002)、SDS抑郁评分(r=0.258,P<0.05)呈正相关。结论癔球症在广州人群中并不罕见,常合并其他胃肠道症状,其患病率及伴随的焦虑抑郁状况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临床试验注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EOC-15006029。
王笑娜,卜平[3](2007)在《癔球症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癔球症类似于梅核气。中医多责之于七情内伤,临床以罗马Ⅱ、Ⅲ为诊断标准。现代医学从抗抑郁和抗反流等方面进行治疗,中医以疏肝理气和调理脾胃为基本大法,配合健脾、化痰散结、活血化瘀等。动物实验多使用慢性咽炎模型或以动物绝望行为模型评价药效,本病中西医结合动物模型研究较少。
龚政[4](1994)在《咽异感症165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咽异感症165例临床分析上海市金山县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龚政咽异感症是指咽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时的各种异常感觉,为耳鼻咽喉科门诊常见的病症之一。其病因繁多,临床表现特殊,预后不一。本文分析了我科自1987年10月~1990年9月经治的165例咽异感症临床...
牛文剑[5](2003)在《咽异感症与上消化道疾患的关系》文中指出 咽异感症临床常见且难以治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本症并非纯粹是一种癔病的表现,而且与上消化道某些疾患和机能失调有关。为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于1998年2月~2000年3月对94例经过咽喉检查排除了咽、喉局部病变,诊断为咽异感症的患者进行上消化道检查,并同期对44例慢性
张燕平[6](2001)在《中西药治疗伴上消化道疾患的咽异感症44例》文中研究表明
丁壮壮[7](2020)在《活血通降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反流高敏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有反流症状且内镜下食管黏膜正常的患者进行相关检测,探索非糜烂性食管炎(NERD)、反流高敏(RH)、功能性烧心(FH)各自的临床特征;通过对气滞血瘀型RH分组治疗观察,为临床寻找其最有效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以2017年12月—2019年9月就诊于天津市南开医院消化内科的,有反流症状,经内镜检查食管粘膜正常的患者作为初步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一般情况统计、食道压力测定和24小时pH-阻抗监测。从中鉴别出RH、FH、NERD三组患者。2.对RH、FH、NERD三组患者均进行一般情况统计、弱酸反流的检测、HAMA和HAMD他评量表的评定。3.对RH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4.将符合气滞血瘀型的RH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进行治疗观察,A组(常规治疗组):予雷贝拉唑+伊托必利,B组:常规治疗+黛力新,C组:常规治疗+活血通降方加减。三组疗程均为8周。5.比较三组治疗前后消化道症状评分、中医症状分级评定、HAMA/HAMD他评量表评分、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的变化。6.计算三组治疗后西医临床总体有效率与中医症状改善有效率。7.治疗结束后对三组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1.近2年内有反流症状且内镜下食道黏膜正常患者共1090例,其中女性比例为60.73%,年龄大多在40-50岁之间,病程多为1-2年。对其进行食道压力测定,发现其均在正常范围。进行24小时pH-阻抗检测结果DeMeester积分>14.72分共762人,确诊为 NERD,占总数 69.90%;符合 DeMeester 积分<14.72 分,SI>50%或 SAP>95%共 201 人,确诊为 RH,占总数 18.44%;符合 DeMeester 积分<14.72,SI<50%和 SAP<95%共127人,确诊为FH,占总数11.65%。2.NERD、RH、FH患者的发病年龄均在40-50岁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上:FH>RH>NERD(P<0.01);三组患者均有女性较多,而且女性比例上:FH>RH>NERD(P<0.01)。RH、FH、NERD三组患者的弱酸反流次数:NERD>RH>FH(P<0.05),且均在5-20次之间。NERD患者存在焦虑/抑郁,占比34.91%;FH患者存在焦虑/抑郁,占比85.03%;RH患者存在焦虑/抑郁,占比62.69%。三组患者伴焦虑/抑郁的比例比较:FH>RH>NERD(P<0.01)。3.对201例RH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共分为6型,其中气滞血瘀型93人占比46.27%,肝胃不和型共35人,占比17.41%;肝胃郁热型共28人,占比13.93%;气郁痰阻型共16人,占比9.45%;中虚气逆型共16人,占比7.96%;寒热错杂型共10人,占比4.98%。4.气滞血瘀型RH患者分为三组,治疗前一般情况、消化道症状评分、中医症状评分、HAMA和HAMD他评量表评分、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三组均具有可比性。5.气滞血瘀型RH三组患者治疗后的消化道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B、C两组的改善优于A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B、C两组对比差异不显着(P>0.05);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三组间改善程度比较:C组>B组>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三组在焦虑改善程度上:B组与C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组和C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在抑郁改善程度上:C组>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三组在SF-36生活量表评分改善程度上:C组>B组>A组。B、C两组相比于A组差异均显着,B组与C组在VT、MH 2维度相比差异显着,在SF、PF、RP、RE、BP、GH 6维度相比差异不显着。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西医总体临床有效率:B组与C组>A组,B、C两组总有效率相当,差异不显着,其余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的中医症状改善有效率为:C组>B组>A组,A、C两组间比较差异极显着(P<0.01),其余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显着(P<0.05);三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B组的便秘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总例数远高于A、C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痛、头晕、腹胀、口干、恶心发生率差异不显着。结论:1.有反流症状且内镜下食道黏膜正常的患者中,NERD最为常见,其次是RH和FH;三者均女性多见;三者均有5-20次的弱酸反流,NERD最多,其次是RH和FH;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其中FH最为严重。2.RH最常见的中医证型是气滞血瘀型,在缓解其消化道症状、改善中医症状、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方面,含有活血通降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药及神经递质药相比,优势明显且副作用最低。
卜平,陈齐鸣,朱海杭,张旭东,徐海荣,张瑜,曹有军[8](2009)在《半夏厚朴汤加味治疗癔球症46例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半夏厚朴汤加味方治疗癔球症的临床疗效及可能作用机理。方法将95例癔球症患者随机分为半夏厚朴汤加味方组(治疗组)46例、慢严舒柠组(对照组)49例,另设正常组24例。采用国际常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观察患者临床疗效,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构建证候四诊合参数据库。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及对患者抑郁、焦虑和整个心理状态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半夏厚朴汤加味方治疗癔球症疗效确切,其作用机理可能与调整患者抑郁、焦虑等心理状态有关。
曹有军[9](2009)在《半佛纳米微丸治疗癔球症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癔球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精神神经症状及咽部异物感,病情反复,缠绵难愈,给患者的工作、生活都有较大的影响。目前对本病发病机理和治疗的理想药物研究尚不够深入。临床上半夏厚朴汤对治疗癔球症有较好的疗效。半佛纳米微丸是在半夏厚朴汤方加减后,以纳米技术为依托所研制的一种中药新剂型。为了进一步研究半佛纳米微丸对癔球症的作用机理,本课题在江苏省科技厅医药高技术(三药)项目“半佛纳米微丸的新药临床前研究”(编号BG2006606)的资助下采用了临床采集病例研究及慢性咽炎动物模型和慢性抑郁动物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半佛纳米微丸治疗癔球症的作用机理。一、临床研究【目的】通过相关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癔球症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发病机制。【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方式,让调查对象填写调查问卷,以国内外公认诊断标准,构建证候四诊合参数据库,并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癔球症证候的分布与肝最为密切,占83.1%,其次为脾,占12.1%。【结论】癔球症的病因及诱发因素与精神因素、季节、饮食及劳逸等关系密切相关;病位主要在肝、脾;病机关键是肝郁。二、慢性咽炎动物模型:【目的】研究半佛纳米微丸对慢性咽炎动物模型有关基础指标、血液流变学、咽部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半佛纳米微丸低、中、高剂量组,采用氨水和松节油复合因素在日本大耳白兔咽部直接造模制作慢性咽炎动物模型,定期观察慢性咽炎兔体重、肛温及表现,并抽取实验兔耳缘静脉血进行测定,判断疗效。实验结束后,取实验兔咽部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并使用spss10.0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半佛纳米微丸能够减少动物外周血象中慢性炎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数量,减少咽部血管通透性及炎细胞渗出,抑制纤维组织增生,能够改善血液流变学,增强免疫功能。【结论】表明半佛纳米微丸对慢性咽炎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是通过抗炎、改善血液流变性、增强免疫等多途径、多环节发挥作用来实现的。三、慢性抑郁动物模型:【目的】研究半佛纳米微丸对慢性抑郁动物模型行为学及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半佛纳米微丸低、中、高剂量组,采用慢性不可预知应激(24 h断水、用止血钳夹尾部1 min、污染鼠笼、4℃冰水游泳3 min、24 h黑白颠倒、24 h断食、水平震荡)建立大鼠慢性抑郁模型,定期进行开野行为观察(open-field tests),观察半佛纳米微丸对慢性抑郁大鼠的行为学影响。实验结束后,取大鼠脑组织,经高效液相测定不同分组大鼠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并用spss10.0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半佛纳米微丸对抑郁大鼠的体重、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均有改善。并且能够升高5-HT、DA含量,进而改善大鼠行为特征。【结论】表明通过调节5-HT、DA神经递质是半佛纳米微丸抗抑郁机制之一。
王其彰[10](2015)在《胃食管反流病》文中研究说明(上接第1期第39页)(九)幽门螺杆菌有许多研究观察了幽门螺杆菌和胃食管反流之间的关系。多数研究显示此种病原菌与胃食管反流无关。Vicari(1997年)的研究认为此菌能引起和加重原先存在的GERD。幽门螺杆菌还能引起贲门部炎症,可触发迷走神经传导的t LESRs和发生胃食管反流;该菌释放的细胞毒素可损伤食管黏膜;幽门螺杆菌所致的胃炎可延迟胃排空而引起反流。
二、癔球症与上消化道疾患的关系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癔球症与上消化道疾患的关系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5)咽异感症与上消化道疾患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 |
1.1 研究组 |
1.2 对照组 |
2 检查方法及结果 |
2.1 检查方法 |
2.2 检查结果 |
2.2.1 研究组 |
2.2.2 对照组 |
2.2.3 统计学处理 |
3 治疗及疗效 |
4 讨论 |
(6)中西药治疗伴上消化道疾患的咽异感症44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治疗方法 |
2.1 西医治疗 |
2.2 中医治疗 |
3 疗效判断 |
3.1 疗效标准 |
3.2 治疗结果44例患者中, 治愈21例, 有效19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91%。 |
4 讨论与体会 |
(7)活血通降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反流高敏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技术线路图一 |
第一部分 气滞血瘀型RH患者筛选 |
1.气滞血瘀型RH纳入标准 |
1.1 西医RH诊断标准 |
1.2 西医RH纳入标准 |
1.3 气滞血瘀型 RH 诊断标准 |
2.排除标准 |
3.研究方法 |
3.1 RH、FH与 NERD的病例筛选 |
3.2 确诊RH、FH与 NERD患者检测项目 |
3.3 RH患者中医辨证分型 |
3.4 统计学方法 |
4.结果与分析 |
5.小结 |
技术线路图二 |
第二部分 气滞血瘀型RH患者分组治疗临床研究 |
1.研究方法 |
1.1 随机分组 |
1.2 给药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三组治疗后疗效评价标准 |
1.5 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 治疗前三组一般情况比较 |
2.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
2.3 治疗后疗效判定 |
2.4 复查安全性观察指标及不良反应 |
3.小结 |
讨论 |
1.反流症状涉及的临床疾病及特征识别 |
2.现代医学对反流高敏的认识与诊治进展 |
3.精神心理因素对RH的影响 |
4.RH的中医辨证论治 |
5.活血通降方加减的立方依据及药物分析 |
6.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功能性食管病的中西医诊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半夏厚朴汤加味治疗癔球症46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及辨证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2 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
2.3 疗效判定标准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
3.2 病因分析 |
3.3 95例癔球症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
3.4 病程、复发情况 |
3.5 癔球症患者与健康人群心理状况比较 |
3.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和焦虑SCL-90评分比较 |
4 讨论 |
(9)半佛纳米微丸治疗癔球症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正文 |
正文一 前言 |
正文二 癔球症临床研究 |
正文三 半佛纳米微丸对慢性咽炎模型动物治疗作用 |
正文四 半佛纳米微丸对慢性抑郁模型动物治疗作用 |
参考文献 |
结语 |
特色与创新点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 |
(10)胃食管反流病(论文提纲范文)
一、胃灼热 |
二、反胃(反酸) |
三、吞咽痛 |
四、胸痛 |
五、吞咽困难 |
六、出血 |
七、食管测压 |
八、同位素扫描 |
(一)食管旁疝病因 |
(二)食管旁疝的症状 |
(三)食管旁疝并发症 |
1. 胃扭转 |
2. 梗阻 |
3. 嵌顿食管旁疝有完整的疝囊和一环状疝囊口,一旦发生嵌顿,疝内容物即不能复位。 |
4. 绞窄 |
5. 出血和溃疡 |
6. 胃食管反流 |
7. 其他并发症 |
(四)食管旁疝的诊断 |
(五)食管旁疝的鉴别诊断 |
(六)食管旁疝的手术指征 |
(七)食管旁疝的手术治疗 |
一、食管狭窄 |
(一)病理 |
(二)症状 |
(三)诊断 |
1. 放射线检查 |
2. 内镜检查 |
3. 食管测压与p H监测 |
(四)治疗 |
1. 药物治疗 |
2. 扩张疗法 |
3. 手术治疗 |
二、短食管 |
(一)膈上食管胃折叠术 |
(二)Collis胃成形术 |
(三)远端食管切除和食管胃胸内吻合术 |
(四)切除部分食管,以结肠或空肠重建食管 |
(五)经膈裂孔行食管切除,颈部食管与胃或结肠吻合 |
(六)迷走神经切断、胃窦切除和Roux-Y胆汁分流术 |
(七)改良胃成形术(V-Y手术) |
三、Schatzki环 |
四、食管外并发症 |
(一)喉部并发症 |
2. GERD在喉部检查所见各异,喉水肿而无红斑是LPR最常见的表现,但可能被医生忽略。 |
(二)慢性咳嗽 |
(三)哮喘 |
(四)口腔并发症 |
一、GERD的非手术治疗 |
(一)改变生活方式 |
1. 改变饮食结构、进食习惯和控制体重 |
2. 体位 |
3. 戒烟酒 |
4. 避免服用促使反流的药物 |
(二)药物治疗 |
1. 减低胃内容物的酸度和量。 |
2. 增强抗反流屏障能力。 |
3. 加强食管酸清除力。 |
4. 增强胃排空能力。 |
5. 增强幽门括约肌张力,防止十二指肠胃反流。 |
6. 在有炎症的食管黏膜上形成保护层,以促进炎症愈合。 |
二、GERD的手术治疗 |
(一)适应证 |
1. GERD的重大并发症,如重度食管炎(Sa-vary-MillerⅢ或Ⅳ级以上)、食管狭窄扩张疗法失败者,短食管。 |
3. 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如贲门失弛缓症)行贲门肌层切开术,为了防止日后的胃食管反流。 |
4. 经下咽部或UES下方电极p H监测证实,反复发作的喉部和肺部并发症确由反流引起,以及反流引起的哮喘发作。 |
5. 儿童的胃食管反流引起并发症,特别是频繁发作的肺部并发症。 |
6. 手术后复发,并有严重反流症状者。 |
7. 食管旁疝。 |
8. Barrett食管,有反流症状,药物治疗不成功者;细胞有重度异型改变或癌变。 |
9. 上腹部疾患与有症状的胃食管反流同时存在。 |
(二)禁忌证 |
1. 内科治疗不充分。 |
2. 缺乏反流的客观事实,特别是内镜检查和食管24小时p H监测的证据。 |
3. 症状是否由胃食管反流引起尚难肯定,目前症状不排除是由心绞痛、胃本身疾患或胆系疾患引起。 |
4. 有精神症状的非胃食管反流病人,病人有疑似反流的症状,同时见到他人有抗反流手术治疗成功的经过,而要求手术治疗。 |
5. 仅有胃食管反流而无并发症。 |
6. 无症状的滑动型食管裂孔疝。 |
(三)手术切口的选择 |
1. 经腹切口: |
2. 经胸切口: |
(四)手术重建抗反流机制的原则 |
2. 手术所建立的LES高压带的长度不短于3 cm。 |
(五)抗反流手术方法 |
1. Nissen手术 |
2. LES基础压力持续升高,即使松弛,也达不到胃内压水平; |
3. 折叠的胃底起一活瓣作用,允许食物单方向运动; |
4. 增加腹内食管的长度; |
5. 胃底折叠防止了胃底部的膨胀,因胃底膨胀可引起t LESRs。 |
四、癔球症与上消化道疾患的关系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癔球症与上消化道疾患的关系初探[J]. 程启秀,高其昌.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1992(01)
- [2]广州地区人群癔球症的发病学特征及城乡差异[J]. 唐贝,贾林,蔡厚达,谢海丽,陈冬云,江舒曼,徐建.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6(06)
- [3]癔球症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J]. 王笑娜,卜平.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07(06)
- [4]咽异感症165例临床分析[J]. 龚政. 上海医学, 1994(09)
- [5]咽异感症与上消化道疾患的关系[J]. 牛文剑.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3(01)
- [6]中西药治疗伴上消化道疾患的咽异感症44例[J]. 张燕平. 广西中医药, 2001(03)
- [7]活血通降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反流高敏的临床研究[D]. 丁壮壮.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3)
- [8]半夏厚朴汤加味治疗癔球症46例临床观察[J]. 卜平,陈齐鸣,朱海杭,张旭东,徐海荣,张瑜,曹有军. 中医杂志, 2009(04)
- [9]半佛纳米微丸治疗癔球症的临床及基础研究[D]. 曹有军. 扬州大学, 2009(01)
- [10]胃食管反流病[J]. 王其彰. 食管外科电子杂志, 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