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花落新妇化学成份的研究——佛手配质的分离与鉴定(论文文献综述)
李萍萍,杨生超,曾云恒[1](2009)在《岩白菜素药源植物资源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岩白菜素具有镇咳祛痰的功效,作为传统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特效药,市场需求量大。目前已有20科37属88种植物均含有岩白菜素的研究报道,其中虎耳草科鬼灯檠属、岩白菜属、落新妇属,紫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较为普遍,西南鬼灯檠、羽叶鬼灯檠和岩白菜是提取岩白菜素的主要植物资源,含有3.0%以上的岩白菜素。我国西南和西北地区是岩白菜素药源植物资源的主要分布区,但近年来野生资源迅速减少,有必要开展主要药源植物的保护与繁育及种植研究。
侯遇成[2](1973)在《多花落新妇化学成份的研究——佛手配质的分离与鉴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矮地茶素Ⅰ号(佛手配质或称岩白菜素),在防治慢性气管炎中,已广泛的用于临床。我省近三年来大量的临床实践及药理学方面的研究表明,佛手配质是较好的止咳药,疗效可靠,尚未发现明显的毒性,耐受性,成瘾性。这种异香豆素类止咳药的应用,值得重视。唯矮地茶(紫金牛科紫金牛)含佛手配质仅约为0.2%,用于工业生产,成本颇高。我们试图寻找植物资源广,有效成分含量较高的植物来代替矮地茶,在此设想下,对本省分布广,资源
王永奇,刘嘉琪,王宝昌,唐玲,史丽颖[3](2013)在《药用收载落新妇属植物功能主治与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对落新妇属植物的资源分布、药用收载、功能主治、与功能主治相吻合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及新发现的药效活性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进行了综述。为其开发利用及对中药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研究提供参考。
王瑾[4](2012)在《陕西地方习用药材落新妇的质量标准及岩白菜素的提取工艺研究》文中指出落新妇(Astilbe chinensis (Maxim.) Franch.et Sav.)系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落新妇属(Astilbe)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根茎供药用。现代大量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证明其具有抗肿瘤、镇痛、活血祛瘀、抗炎利尿、止咳祛痰、退热、抗菌、抗内毒素的生理活性。落新妇有效化学成分岩白菜素具有止咳、抗炎、护肝、抗溃疡、提高免疫等作用,目前已经被开发成各种剂型药物,应用于临床,其治疗支气管炎有独到之处。落新妇产于我国多省,其在陕西省的自然资源量较大,秦岭—大巴山地区是落新妇的主产区之一。本论文主要对陕西地方习用药材落新妇的质量标准及其有效化学成分岩白菜素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为该药的资源开发利用和质量标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常规化学成分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落新妇根茎中含有黄酮类、鞣质、氨基酸类、三萜类、酚性成分、香豆素类成分,不含有蒽醌类成分。2、本试验探究了回流提取法与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落新妇中岩白菜素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为超声波辅助提取,提取条件是:以45%乙醇为提取溶剂,提取时间为10min,料液比1∶15,提取温度为60℃,提取功率为50W,提取次数为2次。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岩白菜素得率为2.68%。各因素对岩白菜素得率的影响顺序为: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3、落新妇根茎横切面显微特征是:皮层组织内分布有维管束。无限外韧型维管束多而小,呈环状排列,髓射线较宽,具有明显发达的髓部。药材粉末棕黄色,淀粉粒较多,呈椭圆型或杆状,草酸钙簇晶较大且明显,螺纹或梯纹导管,并有大量黄棕色物质分布。4、落新妇药材水分含量不宜超过16.5%,总灰分不宜高于11.0%,酸不溶性灰分不宜高于1.0%。水溶性浸出物测定中,热浸法测得的含量高于冷浸法,因此,水溶性浸出物测定应宜采用热浸法,且含量不低于11.5%。醇溶性浸出物测定中,热浸法测得的含量远高于冷浸法,且60%乙醇为最佳溶媒,应选择热浸法以60%乙醇作为溶剂进行醇溶性浸出物测定,含量不应低于29.0%。5、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来测定岩白菜素含量,岩白菜素进样量在0.004~0.06mg·mL-1范围内,275nm波长处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7)。岩白菜素含量平均值为4.17%,最低1.99%,最高值为7.6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6%,RSD为0.98%(n=5)。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落新妇药材中岩白菜素的含量测定。为了保证落新妇药材质量,拟定:岩白菜素含量不得低于2.0%。6、本实验中有关落新妇质量研究的内容和各项指标,可以作为鉴定落新妇和制定落新妇药材质量标准的科学参考依据。
杨生超,张丽梅,郭凤根,李萍萍,陈雯[5](2012)在《云南岩白菜素药源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策略》文中提出通过对云南省岩白菜素药源植物的踏查、现场调查和访问调查了解到这类资源在云南省的野生种群的贮量已经显著减少;各地对这类资源的采收和需求量均很大。资源现状让人堪忧。应对这类资源中贮量较大者合理利用,对资源量已经锐减者尽快开展有效的保护措施。
高辉,黎云祥,权秋梅,王辉[6](2013)在《药用植物中岩白菜素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药用植物中岩白菜素含量及提取工艺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为本行业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结果表明:岩白菜素在不同的科属、同属的不同种之间量的差异很大,其中虎耳草科鬼灯檠属、岩白菜属、落新妇属的含量较高;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提取工艺越来越先进,纯度也得到很大的提高;通过实验知道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和利用超声波提取法都可以得到较高的产率以及低廉的成本。由于岩白菜素的相关产品的临床应用在不断拓宽,对于岩白菜素在各药用植物中的含量及其提取方法和工艺的改进显得尤为重要。
魏均娴[7](1976)在《防治慢性气管炎中草药植物化学研究简介(下)》文中研究表明自1971年以来,国内在防治慢性气管炎的中草药中进行过化学成份研究的约123种,包括植物药和动物药。本文分二大部分介绍,(Ⅰ)统计了动植物药的种类、有效部位及作用,并按植物的系统分科排列,以便查找。(Ⅱ)将已知结构中有效成份归纳为14大类:酸及盐类、醇类化合物、生物碱、氨基酸类、蒽甙、蒽醌及醌类化合物、香豆素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树酯、皂甙、砜类化合物、甾醇及三萜、挥发油及其它。并列出一些主要的已知成份的化学结构。
陈钧鸿,鱼慧颦,罗思齐,谢斐君,丁牧良,陆仲毅[8](1980)在《建国三十年来中草药有效成分研究的成就》文中指出作者综述了建国三十年来中草药有效成分研究的成就。1959年以前有关天然药物化学的成就已有一些叙述,因此作者重点总结了近二十年来的工作。按药理作用分九个方面综述:①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中草药的有效成分,②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中草药的有效成分,③抗肿瘤中草药的有效成分,④计划生育中草药的有效成分,⑤抗寄生虫病中草药的有效成分,⑥抗肝炎中草药的有效成分,⑦防治慢性气管炎中草药的有效成分,⑧抗微生物感染中草药的有效成分,⑨其他。文中有重要化学结构式38个。
何雪娇[9](2009)在《朱砂根细胞组织培养及其岩白菜素含量分析》文中提出朱砂根是著名的药用花卉植物,其主要药用成分为岩白菜素。本试验以朱砂根的愈伤组织为材料,进行如下研究:①朱砂根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的影响因素的研究;②朱砂根愈伤组织岩白菜素提取工艺的优化和岩白菜素含量HPLC测定方法的建立;③朱砂根悬浮细胞培养体系的建立及其细胞培养过程中的动力学研究;④朱砂根悬浮培养细胞的生长与岩白菜素含量的关系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朱砂根愈伤组织生长与分化的研究试验比较了不同培养基类型、不同碳源及其浓度、不同氮源、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光照强度、不同光质及添加物水杨酸对朱砂根愈伤组织继代、增殖与保持的影响。结果表明:MS+0.5 mg·L-1 2,4-D是朱砂根愈伤组织继代、增殖与保持的最佳培养基;最佳碳源为25 g·L-1蔗糖;最佳氮源为1900 g·L-1 KNO3;最佳培养条件为遮光培养;水杨酸的最佳添加浓度为10-5 mg·L-1,最佳添加时间为第20 d。在MS+0.05 mg·L-1 2,4-D+2.0 mg·L-1 KT+100 mg·L-1肌醇+4 %蔗糖+3 %甘露醇+5 %椰汁培养基中根分化率最高,历时也较长;在同等条件下,激素对朱砂根愈伤组织分化根的影响效果为KT>6-BA>NAA;1/2 MS培养基比MS培养基更易促进朱砂根愈伤组织中根的分化。2朱砂根愈伤组织中岩白菜素的提取工艺、测定及含量研究本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水料比这3个因素进行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试验(响应面分析法),利用响应面法对其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提取时间为49.7411 min,提取温度为80.0846℃,料液比为1:9.9966时,岩白菜素浓度达到最大为81.3388 ug·mL-1。测定方法:HPLC的流动相为甲醇:水=20:80(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5 nm。试验比较了不同培养基类型、不同碳源、不同氮源、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光照强度、不同光质及添加物水杨酸对朱砂根愈伤组织中岩白菜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利于朱砂根愈伤组织中岩白菜素含量的积累的培养基为4 mg·L-1 2,4-D + 1.5 mg·L-1 NAA + 0.5 mg·L-1 KT;0.5 g·L-1水解酪蛋白可以提高岩白菜素的含量;最佳氮源为1650 mg·L-1 NH4NO3;最佳光照为遮光培养;绿光可提高岩白菜素的含量;培养第20 d添加10-4 mg·L-1水杨酸可提高岩白菜素的含量。3朱砂根悬浮细胞系的建立及培养过程中的动力学研究本试验将颗粒性强的的愈伤组织进行悬浮培养,研究了基本培养基、激素、培养条件、接种量,细胞浓度及碳源对朱砂根细胞培养中细胞生长和岩白菜素含量的影响;测定了朱砂根细胞生长和岩白菜素积累的动态变化,并对悬浮培养的理化特性和动力学做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悬浮培养细胞在MS培养基中生长良好,细胞分散性较好;最佳激素组合为0.5 mg·L-1 2,4-D+0.05 mg·L-1KT +0.1 mg·L-1 NAA;细胞继代周期以8 d左右为宜;悬浮细胞适合在23℃-25℃、110 rpm下生长;最佳碳源为蔗糖15 g·L-1添加0.03 g·L-1Ad;最佳接种密度为0.0714 g·mL-1。悬浮培养细胞在第3-7 d为对数生长期,细胞干重至第7 d达到最大。在细胞对数生长期内,岩白菜素积累与细胞生长呈线形正相关性,第7 d岩白菜素含量达到最大值0.0148 %。朱砂根悬浮培养基中营养物质(如氮源、磷源和碳源)的消耗与生物量的积累和岩白菜素的生物合成呈一定的相关性。试验建立了朱砂根细胞生长、蔗糖消耗、岩白菜素合成的动力学方程:细胞生长:底物消耗产物合成:上式中,μ代表比生长速率,μm代表最大比生长速率,KS代表底物饱和常数,KI代表底物抑制常数,Cs代表底物浓度,qs代表底物的比消耗速率,YX/S代表为底物消耗对细胞的得率系数,m代表细胞的维持系数,YP/S代表产物对底物消耗的得率系数,qp代表产物的比生产速率,α,β代表比例系数。经过验证,模型预测值与试验结果有较高的拟合度,说明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可信度。4朱砂根悬浮细胞生长与岩白菜素含量关系研究在MS基本培养基中,60 mM的硝态氮而去掉氨态氮,朱砂根悬浮培养细胞的生长最快;而当氨态氮与硝态氮的摩尔浓度比为5:1,总氮源为40 mM时,悬浮培养细胞岩白菜素的生物合成能力最强。采用氮源改变调节的二步培养可使细胞的生物量和岩白菜素含量分别达到0.3498 g和0.0478 %,分别为对照的3.11倍和3.57倍。磷酸盐浓度为1.1 mM时,即为MS基本培养基中磷酸盐浓度时,细胞生长量达到最高为0.1851 g,岩白菜素的含量也达到最大为0.0239 %;Mn2+,Zn2+,BO33+,I-,MoO42-,Cu2+,Co2+,Fe2+这8种元素中I-,MoO42-,Cu2+,Co2+对岩白菜素的合成影响较大,I-浓度提升到5倍,MoO42-浓度提升10倍,Cu2+浓度提升10倍,Co2+浓度提升20倍,即I-(25μM),MoO42-(10μM),Cu2+(1μM),Co2+(2μM)时对岩白菜素合成效果最佳。在这四种微量元素的最佳浓度的协同作用下,朱砂根细胞的生长量和岩白菜素的含量可分别达到0.2105 g、0.0287 %,分别是对照的168.43 %、227.78 %添加诱导子水杨酸10-5 mg·L-1,且在第6 d加入时,岩白菜素含量达到最大。
魏均娴[10](1976)在《防治慢性气管炎中草药植物化学研究简介(上)》文中认为 在毛主席革命卫生路线的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国广大医药卫生科研人员,认真贯彻了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有关文件精神,大搞群众运动,积极开展防治慢性气管炎药物的研究工作。1971年以来,对30种防治慢性气管炎的重点药物和方剂做了大量的临床验证和药物研究工作,其中复方阴阳莲,紫花杜鹃、小叶枇杷、复方杜鹃油、芸香草气雾剂、矮地茶等疗效较高而稳定,副作用小,值得推广使用。对临床验证的200多种药物中,大部分进行了分离提取及化学研究,其进展之快,数量之多,超过以往,为今后发展我国新医药开辟了道路。为了今后更进一步的发掘和研究防治慢性气管炎中草药,本文首先对已进行化学研究的中草药按科属加
二、多花落新妇化学成份的研究——佛手配质的分离与鉴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花落新妇化学成份的研究——佛手配质的分离与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岩白菜素药源植物资源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岩白菜素药源植物资源种类及其分布 |
1.1 鬼灯檠属: |
1.2 岩白菜属: |
1.3 落新妇属: |
1.4 紫金牛属: |
1.5 其他药源植物: |
2 岩白菜素药源植物资源利用现状 |
3 岩白菜素药源植物资源种植开发状况 |
4 结语 |
(3)药用收载落新妇属植物功能主治与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落新妇属植物的资源分布 |
2药用收载的落新妇属植物 |
2.1《中华本草》收载的落新妇属植物[2] |
2.1.1落新妇 |
2.1.3溪畔落新妇 |
根茎或全草: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行气止痛之功能, 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胃痛、黄水疮。 |
2.1.5腺萼落新妇 |
2.2《中药大辞典》收载的落新妇属植物[3] |
3落新妇属植物中的化学成分 |
3.1香豆素类分类 |
3.2黄酮类成分 |
3.3萜类成分[13-15] |
3.4甾醇类成分 |
3.5酸性成分 |
4功能主治与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 |
4.1镇咳、祛痰、平喘作用 |
4.2治疗烧伤、烫伤、刀伤、冻伤及毒蛇咬伤作用 |
4.3止痛、消炎作用 |
5现代研究发现的药效与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的研究 |
5.1抗高尿酸血症 (痛风) 作用[20] |
5.2抗肿瘤作用 |
6结语 |
(4)陕西地方习用药材落新妇的质量标准及岩白菜素的提取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篇 文献研究 |
第一章 综述 |
1.1 落新妇药材概况 |
1.1.1 来源与分布 |
1.1.2 应用 |
1.2 落新妇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1.2.1 化学成分 |
1.2.2 岩白菜素研究进展 |
1.3 落新妇药理学研究进展 |
1.3.1 抗肿瘤作用 |
1.3.2 镇痛、活血祛瘀作用 |
1.3.3 抗炎、利尿作用 |
1.3.4 落新妇甙(苷)的其它作用 |
1.3.5 止咳、祛痰作用 |
1.3.6 退热、抗菌、抗内毒素作用 |
1.4 落新妇属药用植物研究进展 |
1.5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进展 |
1.5.1 中药质量标准概述 |
1.5.2 中药质量控制方法 |
1.6 岩白菜素提取研究进展 |
1.6.1 提取方法的选择 |
1.6.2 岩白菜素提取进展 |
第二篇 实验部分 |
第二章 落新妇化学成分预试验研究 |
2.1 引言 |
2.2 仪器与材料 |
2.2.1 仪器 |
2.2.2 试剂 |
2.2.3 供试样品 |
2.3 方法与结果 |
2.3.1 黄酮类成分预测 |
2.3.2 鞣质成分预测 |
2.3.3 氨基酸成分预测 |
2.3.4 三萜类成分预测 |
2.3.5 酚性成分预测 |
2.3.6 蒽醌类成分预测 |
2.3.7 香豆素类成分预测 |
2.4 分析与讨论 |
第三章 落新妇中岩白菜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
3.1 引言 |
3.2 仪器与试剂 |
3.2.1 仪器 |
3.2.2 试剂 |
3.2.3 供试样品 |
3.3 方法 |
3.3.1 色谱分析条件 |
3.3.2 岩白菜素标准曲线的绘制 |
3.3.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3.3.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3.3.5 单因素试验 |
3.3.6 正交试验 |
3.3.7 岩白菜素含量的测定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单因素试验结果 |
3.4.2 回流提取正交试验设计与结果 |
3.4.3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正交试验设计与结果 |
3.4.4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3.4.5 最佳工艺条件试验 |
3.4.6 精密度试验 |
3.4.7 稳定性试验 |
3.4.8 重复性试验 |
3.4.9 加样回收率试验 |
3.5 粗纯化 |
3.5.1 方法 |
3.5.2 结果 |
3.6 结论 |
第四章 落新妇药材的质量标准研究 |
4.1 引言 |
4.2 仪器与试剂 |
4.2.1 仪器 |
4.2.2 试剂 |
4.2.3 供试样品 |
4.3 基源 |
4.3.1 方法 |
4.3.2 植物形态 |
4.4 性状鉴定 |
4.4.1 方法 |
4.4.2 性状 |
4.5 显微鉴别 |
4.5.1 方法 |
4.5.2 落新妇根茎横切面显微特征 |
4.5.3 根茎粉末特征 |
4.6 理化鉴别 |
4.6.1 显色试验 |
4.6.2 薄层定性鉴别 |
4.7 检查 |
4.7.1 水分 |
4.7.2 总灰分 |
4.7.3 酸不溶性灰分 |
4.8 浸出物 |
4.8.1 水溶性浸出物 |
4.8.2 醇溶性浸出物 |
4.9 讨论 |
第五章 岩白菜素含量测定 |
5.1 引言 |
5.2 仪器与试剂 |
5.3 供试样品 |
5.4 方法 |
5.5 方法学考察 |
5.6 岩白菜素含量测定 |
5.7 结果与讨论 |
第六章 总结论 |
第七章 落新妇质量标准草案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云南岩白菜素药源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岩白菜素在被子植物中的分布现状 |
2 云南岩白菜素药源植物资源的现状 |
2.1 云南省岩陀资源的分布现状 |
2.2 云南紫金牛属植物的种类和分布现状 |
3 云南野生岩白菜素药源植物资源的评价 |
3.1 云南省岩陀及其近缘种质资源资源量的评价 |
3.2 云南紫金牛属植物资源贮量的评价 |
3.3 云南岩白菜素植物资源现状的评价 |
4 云南岩白菜素药源植物的开发利用策略 |
5 岩白菜素药源植物的保护价值及对策 |
5.1 野生岩白菜素药源植物的保护意义 |
5.2 岩白菜素药源植物的保护对策[25] |
5.2.1 有计划、有组织地就地保护现有资源各地人们应 |
5.2.2 适时开展迁地保护根据实地调查结果, 各地均应在 |
5.2.3 申请相应保护级别结合资源考查结果, 将部分资源 |
5.2.4 引种驯化以满足市场需求岩白菜素药源植物的各 |
5.2.5 加大岩白菜素药源植物的科研攻关力度鉴于当前 |
5.2.6 严厉打击不法商贩哄抬药价, 不顾后果的收购行为 |
(9)朱砂根细胞组织培养及其岩白菜素含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 药用花卉细胞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1.1 药用花卉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1.2 药用花卉细胞培养的研究进展 |
1.3 药用花卉细胞组织培养产生的主要药物成分 |
1.4 药用花卉的细胞组织培养的主要应用 |
1.5 药用花卉细胞组织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所存在的问题及提高产量的方法 |
2 药用花卉的药用成分的提取测定及比较 |
2.1 药用花卉的药用成分的提取工艺 |
2.2 药用花卉的药用成分的检测技术 |
2.3 药用花卉的药效对比 |
3 朱砂根的研究进展 |
3.1 朱砂根种子贮藏和萌发的研究 |
3.2 朱砂根非试管快繁技术的研究 |
3.3 朱砂根种质资源的研究 |
3.4 朱砂根组培方面的研究 |
3.5 朱砂根药性方面的研究 |
3.6 存在的问题 |
4 本项目研究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二章 朱砂根愈伤组织生长与分化研究 |
第一节 朱砂根愈伤组织增殖、继代与保持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培养条件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培养基类型对朱砂根愈伤组织增殖系数的影响 |
2.2 朱砂根愈伤组织生长曲线的绘制 |
2.3 碳源对朱砂根愈伤组织增殖系数的影响 |
2.4 氮源对朱砂根愈伤组织增殖系数的影响 |
2.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朱砂根愈伤组织增殖系数的影响 |
2.6 光照对朱砂根愈伤组织增殖系数的影响 |
2.7 光质对朱砂根愈伤组织增殖系数的影响 |
2.8 水杨酸对朱砂根愈伤组织增殖系数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朱砂根愈伤组织生长的最适培养基是MS 培养基 |
3.2 蔗糖和甘露醇的配合使用使愈伤组织颗粒性良好 |
3.3 硝态氮有利于朱砂根愈伤组织的生长 |
3.4 2,4-D 对朱砂根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最大 |
3.5 光照强度、光质是影响朱砂根愈伤组织增殖的重要因素 |
3.6 建立朱砂根愈伤组织高效增殖体系的意义 |
第二节 朱砂根愈伤组织的分化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培养条件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培养基对朱砂根愈伤组织分化根的影响 |
2.2 培养基对朱砂根愈伤组织诱导体胚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影响愈伤组织分化的因素 |
3.2 朱砂根愈伤组织分化根的途径和意义 |
第三章 朱砂根愈伤组织中岩白菜素提取工艺优化、HPLC 测定方法建立及含量分析 |
第一节 响应面法优化朱砂根愈伤组织中岩白菜素提取工艺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剂与仪器 |
1.3 原材料的处理 |
1.4 试验设计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提取方法的比较 |
2.2 单因素试验 |
2.3 朱砂根中岩白菜素的提取工艺 |
3 讨论 |
3.1 响应面法分析优化的提取工艺具有精准性 |
3.2 响应面法分析优化的提取工艺具有可行性 |
第二节 朱砂根愈伤组织中岩白菜素测定方法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剂与仪器 |
2 试验方法与结果 |
2.1 色谱条件 |
2.2 样品液的制备 |
2.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4 方法学考察 |
3 讨论 |
3.1 流动相比例是影响岩白菜素含量测定的最大的因素 |
3.2 方法学研究表明本法准确可靠 |
第三节 朱砂根愈伤组织中岩白菜素含量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培养条件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朱砂根原物质的根、叶、果实中的岩白菜素中含量的测定 |
2.2 不同培养基类型对朱砂根愈伤组织中岩白菜素含量的影响 |
2.3 朱砂根愈伤组织生长过程中岩白菜素含量的变化 |
2.4 碳源对朱砂根愈伤组织中岩白菜素含量的影响 |
2.5 氮源对朱砂根愈伤组织中岩白菜素含量的影响 |
2.6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朱砂根愈伤组织中岩白菜素含量的影响 |
2.7 光照对朱砂根愈伤组织中岩白菜素含量的影响 |
2.8 光质对朱砂根愈伤组织中岩白菜素含量的影响 |
2.9 水杨酸对朱砂根愈伤组织中岩白菜素含量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水解酪蛋白可提高朱砂根愈伤组织中岩白菜素的含量 |
3.2 不同浓度的蔗糖对朱砂根愈伤组织中岩白菜素积累的影响机理复杂 |
3.3 氨态氮利于提高朱砂根愈伤组织中岩白菜素的含量 |
3.4 2,4-D 和其它激素的协同作用能提高朱砂根愈伤组织中岩白菜的含量 |
3.5 光照强度、光质对目标产物的影响效果因物种而异 |
3.6 添加诱导子是刺激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有效方法 |
第四章 朱砂根悬浮细胞培养系的建立与培养过程中的动力学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来源 |
1.2 悬浮培养的建立与优化 |
1.3 参数测定 |
1.4 重复性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适合朱砂根悬浮培养基本培养基的选择 |
2.2 激素的筛选 |
2.3 碳源的影响 |
2.4 接种量的影响 |
2.5 细胞浓度的影响 |
2.6 继代时间,培养温度和摇床转速的影响 |
2.7 朱砂根细胞悬浮培养的生长特性和岩白菜素的动态积累 |
2.8 悬浮培养细胞对营养的消耗变化 |
2.9 悬浮培养朱砂根细胞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
3 讨论 |
3.1 影响朱砂根悬浮培养的因素 |
3.2 培养基类型决定了朱砂根细胞的生长特性 |
3.3 2,4-D 和其它激素的协同作用能促进朱砂根细胞的生长和岩白菜素的积累.. |
3.4 合适的接种密度促进朱砂根细胞生长和岩白菜的积累 |
3.5 蔗糖同其它添加物的配合使用效果优于蔗糖的单独使用效果 |
3.6 朱砂根悬浮细胞培养体系中细胞动态生长和岩白菜素积累呈偶联型 |
3.7 朱砂根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的动力学研究 |
第五章 营养成分及诱导子对朱砂根悬浮细胞系生长及岩白菜素积累的影响 |
第一节 氮源的改变和二步培养对朱砂根细胞生长和岩白菜素积累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细胞悬浮培养 |
1.2 氮源的改变 |
1.3 细胞生长量的测定 |
1.4 岩白菜素含量的测定 |
1.5 重复性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比例的硝态氮和氨态氮对细胞生长和岩白菜素含量的影响 |
2.2 不同的初始总氮源对生物量和岩白菜素积累的影响 |
2.3 采用二步培养同时提高细胞生物量和岩白菜素的含量 |
3 讨论 |
3.1 硝态氮利于细胞生长,氨态氮利于岩白菜素积累 |
3.2 氨态氮抑制细胞生长的原因探讨 |
3.3 氨态氮促进岩白菜素积累的原因探讨 |
3.4 氮源对细胞生长及目标产物的积累的影响情况复杂多变 |
3.5 二步培养法可同时提高细胞生长量和目标产物的产量 |
第二节 磷对朱砂根悬浮细胞系生长及岩白菜素积累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细胞悬浮培养 |
1.2 磷源的改变 |
1.3 细胞生长量的测定 |
1.4 岩白菜素含量的测定 |
1.5 重复性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第三节 微量元素对朱砂根悬浮细胞系生长及岩白菜素积累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细胞悬浮培养 |
1.2 微量元素的影响 |
1.3 细胞生长量的测定 |
1.4 岩白菜素含量的测定 |
1.5 重复性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微量元素对细胞生长和岩白菜素合成的影响 |
2.2 I-,MoO_4~(2-),Cu~(2+),Co~(2+) 的不同浓度对朱砂根细胞的生长和岩白菜素含量的影响 |
2.3 I-,MoO_4~(2-),Cu~(2+),Co~(2+) 的协同处理对朱砂根细胞生长和岩白菜素含量影响 |
3 讨论 |
第四节 诱导子对朱砂根悬浮细胞系生长及岩白菜素积累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细胞悬浮培养 |
1.2 水杨酸的影响 |
1.3 细胞生长速率测定 |
1.4 岩白菜素含量的测定 |
1.5 重复性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水杨酸添加浓度 |
2.2 水杨酸添加时间 |
3 讨论 |
第六章 小结 |
1 朱砂根愈伤组织生长的研究 |
2 朱砂根愈伤组织分化的研究 |
3 响应面法优化朱砂根愈伤组织中岩白菜素提取工艺的研究 |
4 岩白菜素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
5 不同因子对朱砂根愈伤组织中岩白菜素含量的影响的研究 |
6 朱砂根悬浮细胞系的建立及培养过程中的动力学研究 |
7 氮源及二步培养对朱砂根细胞生长和岩白菜素积累的研究 |
8 磷、微量元素及诱导子对朱砂根悬浮细胞系生长及岩白菜素积累影响的研究 |
9 本研究的意义 |
参考文献 |
图版 |
致谢 |
四、多花落新妇化学成份的研究——佛手配质的分离与鉴定(论文参考文献)
- [1]岩白菜素药源植物资源研究进展[J]. 李萍萍,杨生超,曾云恒. 中草药, 2009(09)
- [2]多花落新妇化学成份的研究——佛手配质的分离与鉴定[J]. 侯遇成. 中草药通讯, 1973(06)
- [3]药用收载落新妇属植物功能主治与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研究[J]. 王永奇,刘嘉琪,王宝昌,唐玲,史丽颖.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9)
- [4]陕西地方习用药材落新妇的质量标准及岩白菜素的提取工艺研究[D]. 王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12)
- [5]云南岩白菜素药源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策略[J]. 杨生超,张丽梅,郭凤根,李萍萍,陈雯.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12(10)
- [6]药用植物中岩白菜素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J]. 高辉,黎云祥,权秋梅,王辉. 光谱实验室, 2013(01)
- [7]防治慢性气管炎中草药植物化学研究简介(下)[J]. 魏均娴. 中草药通讯, 1976(02)
- [8]建国三十年来中草药有效成分研究的成就[J]. 陈钧鸿,鱼慧颦,罗思齐,谢斐君,丁牧良,陆仲毅. 中草药, 1980(01)
- [9]朱砂根细胞组织培养及其岩白菜素含量分析[D]. 何雪娇. 福建农林大学, 2009(12)
- [10]防治慢性气管炎中草药植物化学研究简介(上)[J]. 魏均娴. 中草药通讯, 19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