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农户兼营业务

两种农户兼营业务

一、两种类型的农户兼业化(论文文献综述)

康丕菊,张航,彭志远[1](2021)在《欠发达地区农户分化是否促进了农地转出——基于云南农户的调查》文中研究指明农户分化是否促进农户农地转出在理论和实证上均存在较大争议,基于云南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欠发达地区农户分化能够促进农地流转,农户分化后的Ⅱ兼业户和非农户转移的概率显着高于纯农户,但其效果有限,主要原因在于以山区为主的欠发达地区农地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起着社会保障作用。为此需进一步加快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地流转,同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从而促进农户农地转出。

黄善林,陈萍,吴佳旗,杜国明[2](2021)在《农地富集区农地经营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建档立卡农户与非建档立卡农户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基于生计资本差异分析东北农地富集区建档立卡农户与非建档立卡农户农地经营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向乡村振兴有效过渡提供参考。研究方法:DEA模型与Tobit模型。研究结果:(1)研究区农户农地经营效率偏低,建档立卡农户的综合技术效率与纯技术效率均显着低于非建档立卡农户,而农地经营效率差异主要是由二者的纯技术效率差异引起的;(2)建档立卡农户与非建档立卡农户均存在土地与资金投入冗余;(3)在生计资本差异下,样本农户总体、建档立卡农户、非建档立卡农户的农地经营效率主要受人力资本、自然资本、金融资本的影响。研究结论:应注重从农业技术应用、农业生产金融体系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多方面着手提高农户农地经营效率。

姚一帆[3](2021)在《西华县粮农兼业及其分化研究》文中认为

魏向一[4](2021)在《衡水市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以农户家庭作为基本单位的小规模生产经营成为了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特别是在河北省这样的农业大省这种情况尤为突出。但随着社会在不断进步,农村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小农户在政府的干预以及推动下正朝着有利于现代农业的方向发展,成为推进农业规模化和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就衡水市而言,一直以来,小农户作为河北省以及衡水市的主要经营主体,与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内容。比如:衡水市现代农业目前还没有发展成熟,小农户仍然面临分散经营、兼业化严重、生产技术低、风险承受力低等问题,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小农户和现代农业会同时存在。致使产业经营者面临着成本高、不全面、收益低的困境。总的来说,着力解决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化中存在的矛盾,即是降低小农户收入成本,增加小农户经营收入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步伐,实现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对衡水市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从政府的视角出发,从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提升小农户发展能力、拓展小农户增收空间、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完善小农户扶持政策等五个层面探究了衡水市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陈迪,修晨,韩晓燕[5](2021)在《东北玉米种植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行为差异研究——基于兼业异质性视角》文中提出利用辽宁省和吉林省黄金玉米带地区的564份农户调研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分析兼业农户不同类型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行为差异,从兼业异质性视角探讨不同类型兼业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行为的差异及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兼业农户对劳动密集型服务采纳的概率大于对技术密集型采纳的概率,且兼业化程度低的农户采纳生产性服务的概率大于兼业化程度高的农户。针对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吴璟,王征兵,娄季春[6](2020)在《家庭内部分工视角下的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意愿》文中研究表明以陕西省637户农户调查资料为基础,在家庭内部分工视角下,运用Logit模型分析农户不同特征和认知状况对其耕地质量保护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特征方面,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土地流转类型与地块数量对不完全分工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意愿有显着影响;外出务工和非农收入比重对完全分工农户有显着负向影响;耕地肥力对纯农户有显着正向影响;性别和劳动力人数对不完全分工与完全分工农户有相对显着的正向影响。(2)认知状况方面,经济认知对不完全分工农户的影响大于对完全分工农户的影响,生态认知对三类农户有程度相近的正向影响,情感认知对不完全分工与纯农户的影响要大于对完全分工农户的影响。(3)与不完全分工农户相比,完全分工农户倾向于采取费用型措施,纯农户倾向于采取资产型措施。由此提出建议:提高农户耕地质量保护积极性的关键在于提高各类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认知,促进土地流转,加快实现耕地规模经营;针对不同类型耕地质量保护措施制定分类补贴政策,加强对农户的技能培训,引导不完全分工农户向完全分工农户和专业纯农户转化。

高嵩[7](2020)在《林甸县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对于保障农民种粮的基本收益以及促进粮食生产由总量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都具有重要作用。林甸县是黑龙江省的产粮大县,测算林甸县农户组合种粮的生产技术效率,明确农户的个人及社会特征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为林甸县政府制定提高农户种粮生产技术效率的措施提供参考,对于林甸县政府制定提高组合种粮生产技术效率的政策具有参考意义。依据林甸县6个乡镇17个村屯169户组合种植玉米、大豆、红小豆粮农的截面数据,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与多元线性模型分析样本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普通农户与种粮大户组合种粮的平均生产技术效率分别为76.73%与79.52%,表明样本农户组合种粮的技术效率有较大提升空间;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低于70%的普通农户与种粮大户分别占31.03%与17.07%,高于90%的分别占28.74%与21.95%,表明普通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过低与过高的极端比例高于种粮大户,而种粮大户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则更具有集中性。普通农户的化肥、机械+人工、土地投入对组合种粮的单位面积产值具有正向影响,农药投入则有负向影响;种子投入未通过显着性检验。种粮大户的种子、机械+人工投入对单位面积产值具有正向影响,农药投入则有负向影响;化肥与土地投入未通过显着性检验。普通农户中受教育程度、劳动力数量、务工种类对组合种粮技术效率有正向影响,性别对技术效率有负向影响;种粮大户中仅有受教育程度通过显着性检验,且对技术效率有负向影响。从农户粮食生产要素投入视角与技术效率影响因素视角提出促进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提高的建议。

童庆蒙[8](2020)在《农户气候响应行为及其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 ——以江汉平原水稻生产为例》文中提出温室气体排放引发的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制约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农业具有强烈的自然生产属性,与气候变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而且这种关联是双向互动的:一方面,农业部门已经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农业也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敏感和严重的产业。农户是农业生产的微观主体,也是响应气候变化的行为决策单元。农户对气候的响应,基于减排视角,表现为低碳生产行为;基于适应视角,则表现为气候适应行为。理清农户对气候响应的行为逻辑与影响机理、明确气候响应行为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作用效果,对于推进气候约束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尝试解决如下问题:第一,农户实施气候响应行为的影响因素与机理有哪些?基于不同农户异质性情境下,这些影响因素有何不同?第二,农户实施气候响应行为对其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如何?第三,为推动农户对气候的响应,应该建立怎样的政策体系?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研究将基于“减排-适应-技术效率”的逻辑主线,以江汉平原水稻生产为例,对农户气候响应行为及其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展开系统性分析与论证。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研究基础与现状解析(第1、2、3章);第二部分,基于减排与适应视角的农户气候响应行为分析(第4、5章);第三部分,气候响应行为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分析(第6章);第四部分,推进农户对气候响应的政策体系(第7、8章)。通过系统研究,形成以下结论:(1)受气候变化影响,江汉平原的平均温度有显着的上升趋势,旱涝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江汉平原农户实施气候响应行为的比例和程度不高,但相对而言,农户实施气候适应行为比低碳生产行为更积极。1988~2017年间,江汉平原的年平均温度具有显着的上升趋势,平均每年上升0.0246摄氏度;每年总降水量虽然在均值附近波动,但年内分布极不均匀,每年主要降水集中在夏季,旱涝灾害导致农作物减产较为严重。基于对江汉平原地区1011个水稻种植户的调查发现,分别有37.09%、36.50%和17.21%的农户实施了水旱轮作、病虫害综合防治以及种植绿肥的低碳生产行为;分别有59.84%、58.36%和32.15%的农户实施了使用新品种、改善排灌条件以及调整农药化肥使用的气候适应行为。相对而言,气候适应行为的实施比例和程度较低碳生产行为更高。此外,就低碳生产而言,农户对三种行为的选择之间存在显着的互补关系;就气候适应而言,农户实施改善排灌条件分别与使用新品种、调整农药化肥使用存在显着的互补关系。(2)对于实施种植绿肥、水旱轮作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这三种低碳生产行为,农户的行为选择和行为强度受到农户个体特征、环境认知与风险态度、家庭禀赋特征与农业经营特征的影响。对江汉平原水稻种植户的低碳生产行为选择与行为强度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在对农户低碳生产行为选择的影响上,从事非农工作、更偏好风险、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越多、养殖畜禽的农户更倾向于实施种植绿肥;女性、从事非农工作、环境健康认知程度更高、更偏好风险、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越多、养殖畜禽以及种植单季稻的农户更有可能实施水旱轮作;而女性、受教育程度偏低、从事非农工作、健康状况不佳、环境污染认知和环境健康认知程度更高、得到农技推广部门帮助、家庭拥有互联网和摩托车、种植单季稻的农户实施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可能性更大。(2)在对农户低碳生产行为强度的影响上,女性、从事非农工作、健康状况不佳、环境健康认知程度更高、更偏好风险、家庭农业劳动力越多、拥有互联网和摩托车、养殖畜禽、种植单季稻的农户行为强度更高。(3)低碳生产行为的实施受农户异质性影响明显,对不同农业依赖度和水稻经营规模的农户而言,农户低碳生产行为选择与行为强度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通过考察农户异质性情境下低碳生产行为选择和行为强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按照农业依赖度进行划分后的分组研究表明,环境污染认知只对低农业依赖度农户实施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影响显着;环境健康认知对高农业依赖度农户实施三种低碳生产行为的影响均显着为正,但只对低农业依赖度农户实施病虫害综合防治影响显着;风险态度只对低农业依赖度农户实施种植绿肥和水旱轮作的影响显着且方向为负;种植多季稻对高农业依赖度农户实施三种低碳生产行为的影响均显着为负,而仅对低农业依赖度农户实施病虫害综合防治产生显着的负向影响。与此同时,性别、健康状况、风险态度、获得农技推广部门帮助、拥有摩托车、养殖畜禽以及稻田面积对低农业依赖度农户的低碳生产行为强度影响显着,而对高农业依赖度农户影响不显着。(2)按照水稻经营规模进行划分后的分组研究表明,健康状况对小规模农户实施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影响显着为正,但对大规模农户种植绿肥的影响显着为负;风险态度只对大规模农户种植绿肥的影响显着且方向为负;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只对大规模农户实施种植绿肥和水旱轮作的影响显着且方向为正;养殖畜禽对小规模农户实施水旱轮作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影响显着且分别为正和负。与此同时,健康状况、拥有互联网和摩托车、养殖畜禽和稻田面积均只对小规模农户低碳生产行为强度影响显着;而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只对大规模农户的低碳生产行为强度影响显着且方向为正。(4)对于实施使用新品种、改善排灌条件以及调整农药化肥使用这三种气候适应行为,农户的行为选择和行为强度受到农户个体特征、气候感知与风险态度、家庭禀赋特征与农业经营特征的影响。对江汉平原水稻种植户的气候适应行为选择与行为强度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在对农户气候适应行为选择的影响上,受教育年限越长、健康状况较好、感知到病虫害更频繁、越厌恶风险、拥有互联网以及不养殖畜禽的农户更有可能使用新品种;年龄越大、受教育年限越长、感知到降雨越来越不规律和病虫害更频繁、能够获取气候信息、不养殖畜禽以及种植单季稻的农户改善排灌条件的可能性更大;感知到病虫害更频繁、家庭农业劳动力越多、未加入合作社、获得农技推广部门帮助以及不养殖畜禽的农户更有可能通过调整农药化肥使用来适应气候变化。(2)在对农户气候适应行为强度的影响上,受教育年限越长、感知到降雨越来越不规律和病虫害更频繁、获得农技推广帮助、能够获取气候信息、拥有互联网以及不养殖畜禽的农户行为强度更高。(5)气候适应行为的实施受农户异质性影响明显,对不同农业依赖度和水稻经营规模的农户而言,农户气候适应行为选择与行为强度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通过考察农户异质性情境下气候适应行为选择和行为强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按照农业依赖度进行划分后的分组研究表明,受教育年限对低农业依赖度农户使用新品种和改善排灌条件影响显着,而对高农业依赖度农户调整农药化肥使用影响显着;健康状况只对低农业依赖度农户使用新品种和调整农药化肥使用的影响显着;加入合作社和获得农技推广部门的帮助只对低农业依赖度农户调整农药化肥使用的影响显着。与此同时,受教育年限、获得农技推广部门的帮助、获取气候信息、拥有互联网、养殖畜禽均只对低农业依赖度农户实施气候适应行为的强度影响显着;种植多季稻则对高农业依赖度农户影响显着。(2)按照水稻经营规模进行划分后的分组研究表明,受教育年限对小规模农户实施三种气候适应行为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而对大规模农户的影响均不显着;感知到病虫害更频繁对小规模农户实施三种气候适应行为的影响均显着为正,但只对大规模农户调整农药化肥使用影响显着;农业劳动力数量和农技推广部门的帮助只对小规模农户调整农药化肥使用影响显着且方向为正;家庭总收入和气候信息获取只对小规模农户改善排灌条件的影响显着。与此同时,受教育年限、获得农技推广部门的帮助只对小规模农户实施气候适应行为的强度影响显着。(6)江汉平原农户的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农户实施气候响应行为以及气候响应行为强度均能够显着提高水稻生产技术效率。但是对“减排-适应型”农户而言,同时实施较多的低碳生产和气候适应行为可能会导致效率损失。基于江汉平原一季中稻种植户的数据,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得到的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87,数据包络分析测算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平均分别为0.65、0.72和0.91;两种方法的测算结果关联度较高。因此,江汉平原地区农户的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无论实施低碳生产行为还是气候适应行为,均能够显着提升农户的水稻生产技术效率。此外,农户低碳生产或气候适应行为强度也能显着改善技术效率。整体而言,“减排-适应型”农户实现较高技术效率的可能性更大。对于“减排-适应型”农户而言,同时实施过多的低碳生产和气候适应行为,则有可能导致技术效率损失。最后,研究还发现,气候响应行为对技术效率的影响也存在农户异质性。整体而言,气候响应行为对技术效率的提升作用对低农业依赖度和小规模农户而言更加明显。(7)江汉平原农户的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受到农户个体特征、家庭特征与农业生产经营特征的影响。同时,不同气候响应行为类型农户的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通过对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研究发现,个体特征中的男性、年龄、受教育年限、更好的健康状况能够提升农户的技术效率,而农户的风险规避态度则显着降低了技术效率;家庭特征中,家庭拥有摩托车和互联网能够改善农户技术效率;农业生产经营特征中,农业收入占比能够提高技术效率,而稻田离家的距离及水稻经营总面积降低了技术效率。研究还发现,从事非农工作显着提高了“减排型”农户的技术效率;健康状况不佳则降低“适应型”农户的技术效率;气候信息获取、拥有互联网分别对“减排型”和“适应型”农户技术效率产生显着正向影响;稻田块数和水稻经营总面积均对“减排型”农户的影响显着。(8)推进农户对气候响应的立体化政策体系包括复合型的政策目标,多元化的政策实施原则以及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基于实证分析所得到的结论,结合政策制定的现实要求,本研究认为,为推进农户对气候响应,应该确立以推广农户应用低碳生产技术为重点,促进农业部门的温室气体减排;以提升农户对适应气候变化资源的获取能力为核心,推动农业对气候变化的适应;以改善农户生产技术效率为突破,全面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复合型政策目标。同时,政策实施时要把握兼顾复合性、注重差异化和坚持优先序的原则。推动农户对气候响应的政策措施包括切实推进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公共服务、强化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三个方面。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1)构建了农户气候响应行为分析的理论框架。在对农户气候响应行为影响因素与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减排”和“适应”的双重视角,对农户气候响应行为的发生机理与实践效果展开实证研究。这与现有文献中的同类研究相比,拓展了大多只从单一视角来探讨农户的减排或适应行为的内容。(2)诠释了农户气候响应行为对技术效率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无论是低碳生产行为,还是气候适应行为,均能显着地改善农户的技术效率。这和现有农户技术效率研究相比,较大程度地弥补了人们对气候响应行为作用效果关注不足的缺陷。与此同时,本文将农户的气候响应行为与技术效率联系起来开展研究,一定程度地拓宽了农业突破“气候锁定”、提高生产率的理论路径,为后续研究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3)构建了推进农户对气候响应的立体化政策体系。基于实证研究结论,融合促进农业生产“减排-适应-技术效率”的多重目的,提出推进农户对气候响应的立体化政策体系。这与现有文献中的研究相比,弥补了大多因为忽视减排与适应的同等重要性、忽略了气候响应行为对效率提升的作用潜力,从而导致提出的政策建议在兼容性和整体性上的欠缺。

高飞[9](2020)在《基于小农户群体特征的农地规模化经营路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水平不断发展,我国农业的发展也逐渐朝着现代化迈出脚步。借鉴国外经验,以家庭农场为代表的农地规模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实现形式。而农户兼业化不断发展导致农户种地积极性不高、农地闲置等现象也为农地规模化经营提供了发展空间。农地规模化经营作为我国农业未来发展主要方向,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是对于小农户而言,在不同农地规模化经营路径中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才能实现收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才能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由于各发展路径机制不同,小农户群体经营特征将会导致在不同路径下存在不同的交易费用。因此,以找出交易费用最低、收益最大为目标,对于不同发展路径进行比较研究就很有必要。本文以小农户群体经营特征为基础,探讨不同发展路径下各参与主体的交易费用,并建立博弈模型深入比较研究,继而通过三地四种发展路径实际案例的分析,验证所得结论,最终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研究中发现,小农户所承担交易费用主要为包含信息搜寻、契约谈判以及监督执行的市场星交易费用;作为规模化经营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承担交易费用既有市场型交易费用,又包含管理型交易费用;政府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在选择参与时需要承担管理型交易费用和政治型交易费用,选择不参与时无需承担任何交易费用。随后结合上述分析结果,本文借助三方博弈模型对政府不参与下农地流转路径、政府不参与下农地托管路径、政府参与下农地流转路径、政府参与下农地托管路径进行比较,得出以下结论:(1)政府是否选择参与农地规模化发展路径,对于小农户、经营主体各自承担的市场型交易费用具有极大的影响;(2)政府选择既定的前提下,农地托管与农地流转具有不同的制度安排,选择农地托管路径会降低小农户和经营主体的市场型交易费用,同时会降低经营主体的管理型交易费用;(3)对于小农户而言,政府参与下的农地托管路径能够使得小农户所承担交易费用最低。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1)不同于现有关于农民参与农地流转的研究,论文将小农户从农户群体中分离出来,归纳总结其群体经营特征并作为研究的基础,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研究范围,丰富了研究对象。(2)论文通过对比不同农地规模化经营路径下交易费用,从理论上肯定了政府参与下农地托管更适合小农户群体,并明确政府角色定位,充分行使政府职能,寻求进一步降低交易费用,提高小农户参与农地规模化经营的意愿,一定程度上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

陈景,肖唯文,龚剑[10](2020)在《地下水漏斗区城郊区农户休耕意愿及影响因素——以沧州市258户农户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文章选取河北省沧州市城郊区258户农户开展调查,运用问卷调查法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户休耕的意愿及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政策启示。研究表明:沧州市城郊区农户兼业程度高,休耕意愿较强烈,但对现有休耕补助标准满意度较低。不同类型农户对耕地休耕意愿和期待补偿方式有所差异,近郊蔬菜种植农户休耕意愿最低,远郊粮食种植农户休耕意愿一般,近郊集体企业农户休耕意愿强烈。休耕意愿的影响因素包括文化程度、年龄、耕地面积等共同因素,以及不同农户类型的差异性因素。

二、两种类型的农户兼业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两种类型的农户兼业化(论文提纲范文)

(1)欠发达地区农户分化是否促进了农地转出——基于云南农户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二、理论分析
三、数据、变量及模型
    (一) 数据来源
    (二)变量说明
    (三) 统计性描述
        1.被解释变量与核心解释变量
        2.控制变量
        (1)户主个人及家庭特征
        (2)对农地承包产权归属的认知
        (3)外出务工情况
    (四) 模型选择
四、实证分析及结果
    (一)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二) 内生性问题的处理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
    (二)对策建议

(2)农地富集区农地经营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建档立卡农户与非建档立卡农户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理论框架构建
3 数据来源、模型构建及变量选取
    3.1 数据来源
    3.2 模型构建
    3.3 变量选取
        3.3.1 DEA模型指标选取
        3.3.2 Tobit模型变量选取
        (1)因变量:
        (2)自变量:
4 实证结果分析
    4.1 DEA结果分析
    4.2 Tobit模型结果分析
        (1)人力资本的影响。
        (2)自然资本的影响。
        (3)金融资本的影响。
        (4)社会资本的影响。
5 结论与启示

(4)衡水市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外文献综述
        2.国内文献综述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
    (一)相关概念
        1.现代农业
        2.小农户
        3.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融合
    (二)相关理论
        1.规模经济理论
        2.传统农业改造理论
二、衡水市现代农业及小农户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现状分析
        1.衡水市小农户发展现状
        2.衡水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3.衡水市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现状
    (二)问题分析
        1.小农户分散经营与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矛盾
        2.小农户兼业化与现代农业专业化矛盾
        3.小农户生产技术低与现代农业高技术矛盾
        4.小农户半自给经营与现代农业市场化矛盾
    (三)原因分析
        1.规模化经营动力不足
        2.农户职业分化加剧
        3.技术推广与应用受限
        4.独立融入市场较难
三、衡水市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探究
    (一)融入有效路径的国内案例分析
        1.四川绵阳市
        2.重庆奉节县
        3.融入有效路径启示
    (二)融入有效路径探究
        1.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
        2.提升小农户发展能力
        3.拓展小农户增收空间
        4.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5.完善小农户扶持政策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问卷调查

(5)东北玉米种植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行为差异研究——基于兼业异质性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分析与模型设定
    1.1 玉米种植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行为的理论分析
    1.2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2 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2.1 数据来源
    2.2 描述性统计分析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3.1 农户兼业对不同类型生产性服务采纳行为的影响差异
    3.2不同类型兼业农户生产性服务采纳行为的差异
        3.2.1Ⅰ兼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行为分析
        3.2.2Ⅱ兼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行为分析
    3.3 稳健性检验
4 结论与政策启示

(6)家庭内部分工视角下的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意愿(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一、概念界定与研究假设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假设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一)数据来源
    (二)不同分工类型农户家庭特征
    (三)不同分工类型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认知状况
    (四)不同分工类型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意愿
三、模型构建与计量分析
    (一)模型选择与变量说明
    (二)不同分工类型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意愿分析
    (三)不同分工类型农户对耕地质量保护措施选择差异分析
四、结论与启示

(7)林甸县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农户与粮农
        2.1.2 种粮大户与普通农户
        2.1.3 粮食生产技术效率
    2.2 基础理论
        2.2.1 计划行为理论
        2.2.2 生产前沿面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样本农户粮食投入产出描述统计分析
    3.1 样本点选择依据、调研时间及地点说明
    3.2 粮食组合种植面积
    3.3 粮食组合种植总投入
    3.4 粮食组合种植总产量与总产值
        3.4.1 粮食组合种植总产量
        3.4.2 粮食组合种植总产值
    3.5 粮食单位面积投入产出
    3.6 本章小结
4 实证分析
    4.1 模型选择
        4.1.1 技术效率测算模型
        4.1.2 技术效率损失影响因素模型
    4.2 变量选择
        4.2.1 产出变量
        4.2.2 投入变量
        4.2.3 技术效率损失影响因素及分类变量赋值说明
    4.3 样本农户及其家庭特征描述性分析
    4.4 测算结果与分析
        4.4.1 多重共线性检验
        4.4.2 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测算结果分析
        4.4.3 粮食技术效率损失影响因素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研究结论、建议与不足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建议
        5.2.1 针对投入要素的建议
        5.2.2 针对影响因素的建议
    5.3 研究不足
附录
    附录1 大庆市与林甸县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及产量
    附录2 调研问卷
    附录3 农户粮食产量与种植面积
    附录4 农户粮食生产投入
    附录5 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农户气候响应行为及其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 ——以江汉平原水稻生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回顾与评述
        1.3.1 农户低碳生产行为研究
        1.3.2 农户气候适应行为研究
        1.3.3 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研究
        1.3.4 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机理分析
    2.1 理论基础
        2.1.1 农户行为理论
        2.1.2 外部性理论
        2.1.3 生产前沿面理论
    2.2 概念界定
        2.2.1 低碳生产行为
        2.2.2 江汉平原稻农典型的低碳生产行为
        2.2.3 气候适应行为
        2.2.4 江汉平原稻农典型的气候适应行为
    2.3 农户气候响应行为的分析框架
        2.3.1 农户气候响应行为的理论模型
        2.3.2 农户气候响应行为的影响因素与机理分析
    2.4 农户气候响应行为对技术效率的影响机理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江汉平原气候变化及农户实施气候响应行为的特征
    3.1 江汉平原的气候变化特征
        3.1.1 江汉平原的基本情况
        3.1.2 江汉平原的气候特征与变化趋势
        3.1.3 气候灾害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
    3.2 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
        3.2.1 问卷设计
        3.2.2 抽样原则与调查实施
        3.2.3 样本描述
    3.3 农户实施气候响应行为的现状与特征
        3.3.1 农户实施气候响应行为的总体现状
        3.3.2 农户实施气候响应行为的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减排视角的农户气候响应行为分析
    4.1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4.1.1 农户低碳生产行为选择模型
        4.1.2 农户低碳生产行为强度模型
        4.1.3 变量定义与统计
    4.2 结果与讨论
        4.2.1 风险态度实验测量结果
        4.2.2 农户低碳生产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4.2.3 农户低碳生产行为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4.3 基于农户异质性的低碳生产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4.3.1 基于家庭农业依赖度的农户低碳生产行为分析
        4.3.2 基于水稻经营规模的农户低碳生产行为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适应视角的农户气候响应行为分析
    5.1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5.1.1 农户气候适应行为选择模型
        5.1.2 农户气候适应行为强度模型
        5.1.3 变量定义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农户气候适应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5.2.2 农户气候适应行为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5.3 基于农户异质性的气候适应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5.3.1 基于家庭农业依赖度的农户气候适应行为分析
        5.3.2 基于水稻经营规模的农户气候适应行为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气候响应行为对农户技术效率的影响分析
    6.1 研究对象与数据说明
    6.2 基于参数方法的气候响应行为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分析
        6.2.1 研究方法与模型构建
        6.2.2 变量定义与统计
        6.2.3 结果与讨论
    6.3 基于非参数方法的气候响应行为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分析
        6.3.1 研究方法与模型构建
        6.3.2 技术效率测算结果及比较
        6.3.3 结果与讨论
        6.3.4 气候响应行为对异质性农户技术效率的影响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推进农户对气候响应的政策体系
    7.1 政策目标
    7.2 政策实施原则
        7.2.1 兼顾复合性原则
        7.2.2 注重差异化原则
        7.2.3 坚持优先序原则
    7.3 政策措施
        7.3.1 切实推进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
        7.3.2 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公共服务
        7.3.3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附表
    附录 B: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基于小农户群体特征的农地规模化经营路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1.3.1 小农户的概念界定
        1.3.2 理论基础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创新点
2.小农户群体的经营现状与经营特征
    2.1 小农户群体的经营现状
        2.1.1 小农户仍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
        2.1.2 小农户家庭非农就业逐渐成为常态
        2.1.3 小农户逐步参与农地规模化经营
    2.2 小农户群体的经营特征
        2.2.1 农业生产规模小、生产效率低
        2.2.2 农业生产组织化较差
        2.2.3 农地依赖度较高
        2.2.4 风险规避能力较差
    2.3 小农户经营特征与交易费用
3.农地规模化经营路径及其交易费用分析
    3.1 农地规模化经营路径的分类
        3.1.1 农地流转
        3.1.2 农地托管
        3.1.3 农地流转和农地托管的比较
    3.2 农地规模化经营的交易费用分析
        3.2.1 市场性交易费用
        3.2.2 管理型交易费用
        3.2.3 政治型交易费用
    3.3 农地规模化经营参与主体在不同路径下的交易费用
        3.3.1 流转路径下各参与主体交易费用
        3.3.2 托管路径下各参与主体交易费用
4.不同农地规模化经营路径的博弈分析
    4.1 农地规模化经营参与主体分析
        4.1.1 小农户—土地的主要供给者
        4.1.2 经营主体—经济效益的追求者
        4.1.3 政府—中介服务提供者
    4.2 博弈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4.2.1 模型基本假设
        4.2.2 三方参与主体行动策略分析
    4.3 无政府参与下的博弈分析
        4.3.1 从小农户A的角度分析
        4.3.2 从经营主体B的角度分析
    4.4 政府参与下的博弈分析
        4.4.1 从小农户A的角度分析
        4.4.2 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B的角度分析
        4.4.3 从政府的角度分析
    4.5 本章小结
5.不同发展路径比较研究的案例分析
    5.1 无政府参与下不同路径效果比较分析
        5.1.1 农地流转案例:豫东地区Q县
        5.1.2 农地托管案例:豫东地区S县
        5.1.3 案例比较分析
    5.2 政府参与下不同路径效果比较分析
        5.2.1 流转案例:山东省滕州市
        5.2.2 托管案例:山东省滕州市
        5.2.3 案例比较分析
    5.3 本章小结
6.推动农地规模化经营的政策建议
    6.1 降低市场型交易费用
        6.1.1 加强中介服务机构及相关机制建设
        6.1.2 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
        6.1.3 增强小农户风险抵抗能力
        6.1.4 提高小农户非农就业的稳定性
    6.2 降低管理型交易费用
        6.2.1 鼓励进行经营路径创新
        6.2.2 引导经营主体健康发展
7.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10)地下水漏斗区城郊区农户休耕意愿及影响因素——以沧州市258户农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研究区概况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2.2.1 模型选择与说明
        2.2.2 模型变量设计与预期方向
3 结果与分析
    3.1 城郊区农户基本特征
    3.2 城郊区不同类型农户参与休耕意愿
    3.3 城郊区不同类型农户耕地休耕影响因素
        3.3.1 不同类型农户耕地休耕意愿的共同影响因素
        3.3.2 不同类型农户耕地休耕意愿的差异影响因素
4 结论

四、两种类型的农户兼业化(论文参考文献)

  • [1]欠发达地区农户分化是否促进了农地转出——基于云南农户的调查[J]. 康丕菊,张航,彭志远.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21(11)
  • [2]农地富集区农地经营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建档立卡农户与非建档立卡农户比较[J]. 黄善林,陈萍,吴佳旗,杜国明. 中国土地科学, 2021(10)
  • [3]西华县粮农兼业及其分化研究[D]. 姚一帆.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1
  • [4]衡水市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问题研究[D]. 魏向一.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5]东北玉米种植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行为差异研究——基于兼业异质性视角[J]. 陈迪,修晨,韩晓燕. 玉米科学, 2021(02)
  • [6]家庭内部分工视角下的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意愿[J]. 吴璟,王征兵,娄季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7]林甸县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高嵩.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0(12)
  • [8]农户气候响应行为及其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 ——以江汉平原水稻生产为例[D]. 童庆蒙.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2)
  • [9]基于小农户群体特征的农地规模化经营路径比较研究[D]. 高飞. 郑州大学, 2020(03)
  • [10]地下水漏斗区城郊区农户休耕意愿及影响因素——以沧州市258户农户为例[J]. 陈景,肖唯文,龚剑.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0(09)

标签:;  ;  ;  ;  ;  

两种农户兼营业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