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美学:现代与传统(上)(论文文献综述)
胡友峰[1](2022)在《20世纪中国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文中指出新世纪以来,20世纪中国美学研究成为美学热点话题,并在中国重要美学家专题研究、部门美学研究、重要美学问题研究、中国美学史总体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不仅展现了中国美学学科的建构方向、特色与价值,也凸显了美学的实践性、人文性与启蒙性品格。从美学研究的方法论而言,20世纪中国美学研究形成了以"美学—知识""美学—思想"和"美学—实践"三维相结合的研究视野,并以"史论结合"的视角实现美学知识与文本实践、美学理论与审美价值、知识建构与文化启蒙相融合的景观,促使美学研究者立足当下视野对百年美学研究进行理论对话与反思。美学现代性问题、中国美学的理论定位问题、美学研究学术资源问题、美学审丑缺位与生态缺失问题等成为当代中国美学研究崭新的理论生长点。中国百年美学研究在历史性和当下性、时代感和当代性的辩证统一中不断走向深入和开阔。
张鑫,吴炫[2](2021)在《中国现代美学的弱创造性问题——以王国维、李泽厚、宗白华为例》文中认为"否定主义美学"以"批判和创造的统一"为核心,主张从中国现代社会现实提出独特的美学问题,对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进行双重批判和改造,才能实现美学原理的真正创造。以此为坐标考察中国美学百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中国现代美学的"弱创造"特性在王国维、李泽厚和宗白华的美学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审视性地梳理其创造程度的差异,是中国当代美学获得原创性建构的基本前提。
胡友峰[3](2021)在《20世纪中国美学史书写的十大问题》文中研究说明学界对20世纪中国美学进行了多向度、多层次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20世纪中国美学史书写研究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正本清源。一是逻辑起点问题,二是书写范式问题,三是叙述方式问题,四是方法论和学科定位问题,五是重要美学家的重新评价问题,六是民间视域缺失的问题,七是港台地区美学的书写问题,八是补遗工作问题,九是当代美学建设的学术资源问题,十是自然美缺失问题。这十个问题的解决能够为20世纪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和书写提供新的知识增长点。
肖玥琪[4](2021)在《湖北古建筑彩作形式语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王晓俊[5](2011)在《论民族乐器演奏技法之美学研究的必要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艺术技法研究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传统。当下学术语境中,以民族乐器演奏技法为对象进行美学研究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此研究的必要性主要存在于以下四方面:当代美学研究,要关注思想史内部有关艺术创造经验、艺术技巧运用等问题;发扬传统音乐美学,要研讨民族乐器演奏技法所具有的音乐"母语"属性,从审美直觉中获得独立的音乐美学语言;民族乐器演奏艺术发展,要求实现技法与"传统之根"的"复接",并阐释技法的"意义"、解读技法的文化内涵;疗治当代中国音乐美学对民族民间音乐之美的"失语症",要面向当下民族乐器演奏技法实践,"以形态分析的独立思考"获得中国音乐美学的自主发展。
邱书婉[6](2011)在《时间&美学 ——从对王国维和利奥塔的思考来看中国当代美学建构》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当代美学的建构方向一直是属于学者们十分关心和思考的热点话题,尤其是在今天这个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历史大背景下,如何寻找属于自己的标签,凸现自身的特点,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作为一个美学专业的研究生,在面对被中西学者争论不休的若干美学问题和不断建构又解构的各色理论学说下,希望自己能首先抽身出来对中国美学学科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和认识,然后对这个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所以撰写这篇论文的原出发点就是对三年的学习进行一次系统的回顾和总结,理清学科内部的一些思路,以期解决自身的学习困惑,为未来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和准备。而整篇论文将坚持一种相对的相对主义哲学视角,即对已有的权威结论不轻易膜拜,但也不会将怀疑主义泛滥,既不盲目排外,也非全盘西化,更不是不中不西,而是坚持以史为据,批判的继承,分析结论出现之前的背景原因,继而思考是否合理,希望能剥开层层迷雾,以求能探索到自己所需要的答案。为了将自己的观点论述清晰,本文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第一章,将西学渐进的中国百年美学史做一个整体的梳理,熟悉和了解这段背景材料的来龙去脉,进而找出中国美学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困惑和问题所在,并以此为切入口从而展开进一步的分析和论证。第二部分主要指第二章和第三章,通过对王国维和利奥塔二人之间的思想脉络和内容进行一番梳理,然后由此深挖找出二人背后所代表的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最后回到美学学科本身,去发现中西美学存在的根本差异,彼此拥有的具体特质和共同诉求。这当中会涉及到对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理论的论述,同时会选择一种特定的中西比较视角(即时间观),去重新看待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困惑和启发。第三部分是指第四章,该章既是承接前两章思考脉络的结论部分,也是展现笔者思考方向的创新部分。但该部分的仍然坚持只破不立的原则,因为破是为了更好的立,一切结论都是开放的。
刘天召[7](2011)在《宗白华艺术哲学思想研究》文中提出宗白华的艺术哲学思想由三部分组成:艺术感觉发生论;艺术创作论;艺术结构与艺术境界论。宗先生认为艺术感觉发生于人对宇宙、自然、人生无限的同情,同情具有三层含义:艺术化的人生观,泛神论、生命哲学的宇宙观,同情的审美心理。在同情的心眼的观照下,艺术家不满足于艺术对自然表面形式的模仿,而是传神写意形式创造,。艺术感觉发生论与艺术创作论不仅决定了艺术情、景、形的三层结构,同时也决定了艺术写实、传神、造境的境界结构。艺术境界是艺术感觉发生的同情之心与写意传神形式创造的艺术创作的必然结果,是中国艺术精神的完全体现,因而也就是中国艺术哲学精神核心精意所在。
李瑞奇[8](2010)在《倥偬廿载,浮沉三纪——陈望道美学思想评述》文中研究说明陈望道先生是“五四浪潮”中不可磨灭的一颗明星,其研究涉猎之丰,学术造诣之深,社会活动之广,令其成为“五四”时期的又一位“五四式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更是20世纪前半期中国学术大跃进的重要推手之一。探观先生纷繁多产的学术人生,倘以时间背景和研究重心为线索概之,述以“倥偬廿载,浮沉三纪”并不为过。①因其“多元交叉”的学术背景,注定其与“职业美学家们”不同,其是将美学思想注入到它学科领域的第一人,也是将美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先驱之一,他不仅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拓荒者,更是我国修辞美学的早期探索者。其美学思想的纲领性书目《美学概论》,既构建了较富见地且颇具开创意义的美学框架,也为中国百年美学的发端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美学概纲。藉由上因,本文对于陈氏②美学思想的评述与考察,摭求于以下三点:第一,探源陈望道美学思想,厘清其思想脉络,概述其思想内核,以时间为轴线,呈现其美学研究的流变。第二,藉由陈望道的美学专论及辅论文献,试图与其“它专业”研究对话,将其美学思想植入历史语境,具体从美的形式说、审美形态论、马克思主义美学观等维度阐述其美学思想。第三,观其美学思想所呈现出的时代特征和学术价值,将其“悬置”的美学体系植入“实践”的社会学领域中,寻找其美学思想的“归宿”,并借此分析其对中国美学史建设所产生的现实借鉴意义和历史源流影响。围绕以上的“三维目标”,本文将分为五个章段展开具体评述:首先,引言部分,述清论题研究基点,重在阐明课题的研究基奠。其次,主体部分,共计四章展开,分别就陈氏生平历经、治学背景、美学境界、源流影响等方面逐一述明。第一章:开篇宗义,言明陈氏“倥偬廿载,浮沉三纪”的学术流向。第二章:颔章铺陈,探明陈氏“五四氛围”下美学思想的语境溯源。第三章:颈章轧实,阐明陈氏“美的境界”与美学归宿的精义要件。第四章:尾章叙评,述明陈氏美学思想的“未完成性”与现实意义。结语置存疑性作结,标明陈氏美学思想的“疑点”,期以业界对陈氏美学思想的研究价值着以权威性关注。
张曼[9](2010)在《试论中国油画的民族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中国油画的百年发展进程中,油画民族化始终是一个大家关注的话题。中国油画民族化的发展方向和中国油画是否需要民族化一直是大家争论的话题。目前,关于油画民族化的论着有很多,许多着名理论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大家对油画民族化的看法也各不相同。董希文认为:“(为了使油画)不永远是一种外来的东西,为了使他更加丰富起来,获得更多群众更深的喜爱,今后,我们不仅要继续掌握西洋的多种多样的油画技巧,发挥油画的多方面的性能,而且要把它吸收过来,经过消化变成自己的血液,也就是说要把这个外来的形式变成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东西,并是使其有自己的民族风格。”①对于艺术而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笔者认为中国油画的民族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中国油画的百年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中国油画民族化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油画中的过程。本论首先论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习惯和油画民族化的现实土壤。其次,论述了四个时期的中国油画的民族化探索。第一时期:以引入油画来改革中国传统绘画为初衷的萌芽期;第二时期:以为工农兵大众服务为目的的转折期;第三时期:对西方油画语言和西方文化全方位吸收的多元期;第四个时期:理性思考中国油画民族化发展方向的蓬勃期。对这四个时期的时代背景、中国油画的发展状况以及当时油画的民族化探索做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然后,论述了吴冠中和赵无极两位大师为中国油画民族化做出的贡献。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油画的发展过程就是中国油画民族化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将中国本土文化不断地融入油画中的过程。在中国本土文化的土壤里,经过几代油画家们的不断努力,中国油画已经创作出了许多蕴含着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和美学趣味的作品。这些油画作品从形式到技法,从气韵到感觉都具有民族特色,同时又保持了油画的品质特点。这些饱含民族特色、民族精神、民族气派的中国油画得到世界的认可,使中国民族化油画的地位得到了确立,也为中国油画民族化的发展开创了新的方向。
聂振斌,王向峰[10](2006)在《中国百年美学发生发展的轨迹》文中认为中国20世纪的美学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与民族文化土壤上,由最初主要是吸收德国古典美学之后逐渐发生发展的;它在百年的中西融汇、中国古今整合过程中,基本形成了自身的理论框架,建构了比较稳定的理论范畴,并从一般原理不断向生活、艺术、自然和技术领域与美学史延伸,大体上实现了体系规模和致用效应,成为一个迅速发展的新学科。
二、百年美学:现代与传统(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百年美学:现代与传统(上)(论文提纲范文)
(1)20世纪中国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一、20世纪中国美学研究的回顾 |
(一) 对20世纪中国重要美学家的研究 |
(二) 部门美学研究 |
(三) 对20世纪重要美学问题的研究 |
(四) 从宏观的角度对20世纪中国美学史的总体研究 |
二、20世纪中国美学研究的方法论反思 |
三、20世纪中国美学研究中一些重要问题的反思 |
(一)20世纪中国美学与现代性问题 |
(二)20世纪中国美学的理论定位问题 |
(三)20世纪中国美学研究的学术资源问题 |
(四)20世纪中国美学的审丑缺位和生态缺失问题 |
四、结语 |
(2)中国现代美学的弱创造性问题——以王国维、李泽厚、宗白华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如何理解中国现代美学的独特问题? |
二、如何理解王国维美学的 “弱创造性”问题? |
三、如何理解李泽厚美学的 “弱创造性”问题? |
四、宗白华美学的创造性努力及其问题 |
结 语 |
(3)20世纪中国美学史书写的十大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20世纪中国美学史书写的逻辑起点问题 |
二、20世纪中国美学史的书写范式问题 |
三、20世纪中国美学史的叙述方式问题 |
四、美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与学科定位问题 |
五、对20世纪中国重要美学家的重新评价问题 |
六、20世纪中国美学史书写民间视域缺失问题 |
七、港台地区美学的书写问题 |
八、20世纪中国美学史书写中的补遗工作 |
九、中国当代美学建设的学术资源问题 |
十、忽视自然美的问题 |
结 语 |
(5)论民族乐器演奏技法之美学研究的必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重视音乐性的美”要“观察”演奏技法的表现机制 |
二、发扬传统音乐美学要研讨演奏技法之“母语”存在 |
三、解读技法要将其“复接”于“传统之根” |
四、疗治“失语症”要面向当下演奏实践 |
结语 |
(6)时间&美学 ——从对王国维和利奥塔的思考来看中国当代美学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第一章 中国美学百年发展历程扫描 |
一、西方中心论 |
二、民族意识突显 |
三、中国美学的现实困境 |
第二章 王国维与中国现代美学——困境来源的案例分析 |
一、王国维的爱与恨——为何自杀 |
(一) 爱起源于“美” |
(二) 恨起源于“信” |
(三) 爱恨交织:自杀 |
二、王国维的“人生难题”与现代性的关系 |
(一) 西方话语下的现代性——以时间观为例 |
(二) 中国文化的现代性转型 |
(三) 中西文化冲突下王氏的“人生难题” |
三、王国维对中国现代美学建构方向的影响 |
第三章 西方后现代美学对现代性的反思——利奥塔的反思案例 |
一、西方话语下的后现代——以时间观为例 |
二、利奥塔的后现代理论对现代性的反思 |
(一) 对宏大叙事和整体思维的合理性质疑 |
(二) 理论灵感来源:西方现代科学与东方传统思想 |
三、西方后现代性理论留给中国美学发展的困惑和启发 |
第四章 中国美学的建构道路在何方 |
一、西化——如何应对西方的自我否定 |
二、马化——服从意识形态的政治美学 |
三、中化——如何寻找中国的美学资源 |
(一) 儒释道传统文化资源的历史断层和现代变异 |
(二) 少数民族美学资源的挖掘和研究方法的确立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7)宗白华艺术哲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艺术感觉发生论——同情说 |
1.1 同情作为艺术化的人生观 |
1.2 同情作为哲学宇宙观 |
1.3 同情作为审美心理 |
2 艺术创作论 |
2.1 对西方美学思想的对比反思 |
2.2 对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高扬 |
3 艺术结构与艺术境界论 |
3.1 艺术情、景、形三层结构 |
3.2 艺术境界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8)倥偬廿载,浮沉三纪——陈望道美学思想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陈望道生平及论学背景 |
(一) 陈望道生平 |
(二) 陈望道论学背景 |
二、陈望道美学思想溯源 |
(一) “五四”文化语境的结晶 |
(二) 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东渐 |
三、陈望道美学思想 |
(一) 陈望道的美的境界 |
(二) 陈望道的美学归宿 |
四、陈望道美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
(一) 陈望道美学思想研究的现实意义 |
(二) 陈望道美学思想存疑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9)试论中国油画的民族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中国油画民族化的发展背景 |
2.1 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习惯 |
2.2 中国油画民族化的现实土壤 |
3 中国油画的民族化演绎 |
3.1 萌芽期 |
3.2 转换期 |
3.3 多元期 |
3.4 蓬勃期 |
3.4.1 中国油画的蓬勃期 |
3.4.2 蓬勃期的民族化表现形式 |
4 中国民族化油画地位的确立 |
4.1 "水陆兼程"——吴冠中 |
4.2 抽象抒情——赵无极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 |
致谢 |
(10)中国百年美学发生发展的轨迹(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美学的出现 |
二、百年美学的发展过程 |
(1) 百年美学的开创期。 |
(2) 百年美学的延续期。 |
(3) 百年美学的发展期。 |
(4) 百年美学的繁荣期。 |
三、百年美学的思想来源与中西融合 |
(1) 德国“哲学的美学”。 |
(2) 近代心理学美学。 |
(3) 马克思主义美学。 |
(4) 后现代主义美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 |
(5)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
四、美的定性与美学定位 |
四、百年美学:现代与传统(上)(论文参考文献)
- [1]20世纪中国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 胡友峰. 中国文艺评论, 2022(01)
- [2]中国现代美学的弱创造性问题——以王国维、李泽厚、宗白华为例[J]. 张鑫,吴炫.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6)
- [3]20世纪中国美学史书写的十大问题[J]. 胡友峰. 社会科学战线, 2021(08)
- [4]湖北古建筑彩作形式语言研究[D]. 肖玥琪. 湖北工业大学, 2021
- [5]论民族乐器演奏技法之美学研究的必要性[J]. 王晓俊.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1(02)
- [6]时间&美学 ——从对王国维和利奥塔的思考来看中国当代美学建构[D]. 邱书婉. 中南民族大学, 2011(07)
- [7]宗白华艺术哲学思想研究[D]. 刘天召. 郑州大学, 2011(04)
- [8]倥偬廿载,浮沉三纪——陈望道美学思想评述[D]. 李瑞奇. 东北师范大学, 2010(02)
- [9]试论中国油画的民族化[D]. 张曼. 郑州大学, 2010(05)
- [10]中国百年美学发生发展的轨迹[J]. 聂振斌,王向峰.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