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烧伤后的心理变化及其治疗

严重烧伤后的心理变化及其治疗

一、严重烧伤后的精神改变及其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廖文强[1](2021)在《严重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回顾性调查分析》文中提出

李志红[2](2021)在《消炎生肌膏对肛周脓肿术后bFGF、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比消炎生肌膏与雷弗努尔外用治疗肛周脓肿术后创面,观察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4天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的浓度表达变化,观察并比较两组在创面疼痛、创面渗液、创缘水肿、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的治疗效果及差异。研究并探讨消炎生肌膏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肛肠一科住院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湿热下注型肛周脓肿术后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消炎生肌膏纱条外用换药治疗,对照组予雷弗努尔纱条外用换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4天的血清VEGF与bFGF的浓度表达变化,术后第7天、14天、21天两组患者创面疼痛,创面渗出量,创缘水肿的情况,测量并记录创面面积,计算创面愈合率,对比总体疗效,追访并记录创面愈合的时间。结果:1、术前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原始创面面积、治疗前的血清VEGF、bFGF的浓度表达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具有可比性。2、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VEGF、bFGF的浓度表达水平,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VEGF、bFGF的浓度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升高血清VEGF、bFGF的浓度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比两组术后创面疼痛情况,术后第7天,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14天、21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比两组术后创面渗液情况,术后第7天,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14天、21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对比两组术后创缘水肿情况,在术后第7天、14天、21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对比两组术后创面面积,在术后第7天、14天、21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对比两组术后第21天的创面愈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对比两组术后的总体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对比两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消炎生肌膏治疗肛周脓肿,能够提高血清VEGF、bFGF的浓度表达水平,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修复,同时显着缓解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疼痛,减少创面渗液量,减轻创缘水肿,加快创面修复速度,缩减愈合时间。

王晓云[3](2021)在《小儿严重烧伤液体复苏与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文中指出研究背景:烧伤是目前小儿最常见的意外事故之一。因其年龄的特点及活动范围与成人大不相同,在日常生活中的小儿烧伤以热液烫伤多见,少数为火焰烧伤、电烧伤以及其他原因所致的烧伤。小儿烧伤通常发生在幼儿期和学龄前期,其烧伤的程度与热源的温度和接触的时间长短密切相关,也与小儿皮肤较成人相比更为娇嫩及自己不能及时脱离致伤原因等因素有关。因此,同样条件下小儿烧伤时其损伤程度比成人要严重得多。烧伤休克是在严重烧伤后早期就呈现的并影响病情发展全过程与治疗结果的全身性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与临床综合病征,患儿休克期能否平稳度过直接影响了整个救治的效果。液体复苏目前依然是早期治疗重度烧伤患者的重要手段,因此休克期及时有效、正确的液体复苏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治愈率至关重要,对于提高和改善重度烧伤患儿的救治水平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目的:本研究旨在收集分析山东省立医院1990年5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严重烧伤患儿的病历资料,分析并探讨患儿在休克期进行液体复苏的治疗情况,研究影响患儿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提高严重烧伤患儿休克期液体复苏的疗效以及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儿预后提供参考及经验总结。方法:对山东省立医院1990年5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重度及特重度烧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入院后均行一般治疗并及时开始液体复苏治疗,并同时给予其他辅助治疗。研究并分析纳入本研究所有患儿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入院日期、季节、烧伤原因、烧伤部位、烧伤面积、是否伴有吸入性损伤、伤后入院时间、手术次数、住院天数、治疗结果、是否出现并发症等)、伤后第1个24小时和第2个24小时的补液情况和生命体征监测数据(包括心率、呼吸、氧饱和度、尿量等)以及其他治疗情况。将实际各成分的补液量及补液总量与相应的按照全国通用补液公式计算出的理论补液量进行对比,并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探究并筛选与患儿住院天数(Length of stay,LOS)及并发症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分析采用SPSS26.0软件。组间差异比较采用了Wilcoxon符号秩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以及Pearson卡方检验,卡方检验中若存在理论频数<5的情况则采用Fisher精确检验。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严重烧伤患儿住院天数的因素,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 17例符合条件的患儿病历资料,男性患儿共72例,女性患儿共45例,男女比例为1.6:1;年龄分布为1-12岁,年龄中位数为2(1,3)岁。其中4例(3.42%)患儿入院时伴有吸入性损伤;伤后入院时间中位数为3(1,5)小时;LOS中位数为22(14.5,34.5)天。小儿烧伤以夏季多发,最常见的部位为四肢肢体及躯干,热液烫伤为主要致伤因素,烧伤总面积为16%-90%,烧伤总面积中位数为25(20,30)%,其中34例(29.06%)患儿伴有Ⅲ°烧伤,Ⅲ°烧伤面积为3%~80%。患儿ABSI中位数为4(4,5),BI中位数为12.5(10,16.5),Baux评分中位数为26(21,33)。2.全部患儿伤后第1个24 h和第2个24h实际输入的水分量、胶体量及总液体量明显少于理论量,实际输入的晶体量明显多于理论量,P<0.001;1 17例患儿中到第1个24h后尿量维持满意为111例,仍有6例患儿尿量无法达到1mL/kg/h;到第2个24h后全部患儿尿量均达到1mL/kg/h以上。经休克期补液治疗后,第2个24h尿量明显多于第1个24h尿量,P<0.001。3.线性回归分析结果:Ⅲ°烧伤面积占比、伤后48小时生命体征未能达标、手术次数及治疗结果是严重烧伤患儿住院天数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对于严重烧伤的患儿来说,Ⅲ°烧伤面积占比越大、治疗期间手术次数越多、出院时的治疗结果越好,患儿住院天数越长;相对于伤后48小时生命体征达标的患儿,未能达标患儿的住院天数延长。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伤后入院时间、TBSA、Ⅲ°烧伤面积占比及伤后48小时生命体征未能达标是影响严重烧伤患儿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于严重烧伤的患儿来说,伤后入院时间每增加1小时,其并发症发生的OR(95%CI)为1.385(1.040-1.844);烧伤面积每增加1%TBSA,其并发症发生的OR(95%CI)为1.083(L026-1.143);Ⅲ°烧伤面积占比每增加1%,其并发症发生的OR(95%CI)为1.036(1.000-1.073);相对于伤后48小时生命体征能够达标的患儿,未能达标的患儿发生并发症的OR(95%CI)为5.067(1.202-21.359)。结论:1.对于严重烧伤患儿早期的液体复苏治疗应在将补液公式计算量作为参考的基础上,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及监测指标进行调整补液,增加电解质的输入量,减少水分的输入量,以尽量避免短时间内大量水分输入,使严重烧伤患儿的休克期度过更加平稳。2.对于严重烧伤的患儿,通过重点关注Ⅲ°烧伤面积占比、严密的监测及灵活、个体化的补液治疗使患儿更加平稳地度过休克期、治疗期间谨慎选择手术以及降低对治疗结果的预期(如不必等到创面完全愈合时才可出院,而是在创面大部分愈合时即可转回当地或门诊继续治疗),来缩短患儿的住院天数。3.严重烧伤的患儿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减少病情的延误,入院后结合致伤类型、TBSA、Ⅲ°烧伤面积占比对严重烧伤患儿的病情做出准确评估,通过严密的监测及灵活、个体化的补液治疗使患儿更加平稳地度过休克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小儿严重烧伤的救治水平。

黄海金[4](2020)在《氟比洛芬酯对烧伤SD大鼠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烧伤是毁灭性的伤害,通常会导致高发病率、情绪低落以及生活质量的下降。除了紧张的即时护理外,烧伤通常还需要进行长期治疗、多次门诊就诊(换药等)以及多次重建性外科手术和住院治疗,这些与烧伤有关的健康后果通常会给烧伤受害者及其家人带来额外的社会经济负担。热损伤促进组织炎症和疼痛,这是很难控制的。已有研究表明,麻醉和镇痛可以影响大鼠烧伤模型的结果。不同的外周机制似乎与烧伤疼痛有关,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大量的临床前期研究和一些回顾性临床证据表明,麻醉可能损害认知能力。越来越多的临床前期研究证据表明麻醉剂是神经元发育和功能强大的调制器,可能导致有害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氟比洛芬酯是否足以减少烧伤引起的痛觉和炎症,以及对早期认知的影响,阐明氟比洛芬酯治疗大鼠热损伤模型、减轻早期认知功能损伤的分子机理。研究目的:POD是老年患者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在非心脏手术后的老年患者中,POD的发生率为3.6%-28.3%。氟比洛芬酯理论上通过抑制烧伤局部的炎症反应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反应、减轻疼痛,减少认知功能损伤的发生。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研究氟比洛芬酯对老年SD大鼠烧伤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为临床烧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损伤的防治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实验一:氟比洛芬酯对烧伤大鼠早期认知和炎症的影响研究方法:通过构建老年大鼠烧伤模型,利用HE染色判断模型是否成功,实验分组为:1)正常对照组(Contro1);2)烧伤模型组(Model);3)氟比洛芬酯低剂量处理组(5mg/kg);4)氟比洛芬酯中剂量处理组(10mg/kg);5)氟比洛芬酯高剂量处理组(15mg/kg)。将各组大鼠(n=6)按上述分组处理,正常对照组不做烧伤处理。建模前30分钟/建模后24h给药,第3天处死大鼠。利用Von Frey法测量各组大鼠在烧伤后12、24、36、48、60、72h的机械痛阈值,评价大鼠疼痛行为学;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的空间记忆和学习能力;HE染色检测各组皮肤和海马组织的病理结果;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TNF-α、CINC-1、IL-6和IL-1β表达水平;TUNEL染色检测各组海马组织凋亡的结果。研究结果:模型建造成功。烧伤SD大鼠经氟比洛芬酯处理治疗后,烧伤引起的游滞区组织的表皮层变薄、真皮层结构肿胀、胶原结构改变、局部炎症浸润、组织破坏等损伤倾向有所减轻,并随剂量增加,这一作用更加明显。给予氟比洛芬酯处理治疗后,大鼠机械痛阈值较模型组显着升高(P<0.05),各剂量处理组组间差异不显着。Morris水迷宫实验显示,烧伤使大鼠空间记忆和学习能力下降,而氟比洛芬酯处理治疗后,大鼠的空间记忆和学习能力有所改善。海马HE染色结果显示烧伤使大鼠海马组织出现病理改变,经氟比洛芬酯处理治疗后,海马病理学改变有所改善,但各剂量处理组组间差异不明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TNF-α、CINC-1、IL-6和IL-1β含量都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氟比洛芬酯处理组的TNF-α、CINC-1、IL-6和IL-1β含量都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处理组组间差异不显着。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大鼠海马组织凋亡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氟比洛芬酯处理治疗组的大鼠海马组织凋亡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氟比洛芬酯高剂量处理组(15mg/kg)下降最为明显。研究结论:氟比洛芬酯处理后抑制了炎症因子TNF-α、CINC-1、IL-6和IL-1β的表达,缓解痛觉过敏,减轻大鼠早期认知功能损伤。实验二:氟比洛芬酯影响烧伤大鼠早期认知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通过构建老年大鼠烧伤模型,利用HE染色判断模型是否成功,实验分组为:1)正常对照组(Control);2)烧伤模型组(Model);3)氟比洛芬酯低剂量处理组(5mg/kg);4)氟比洛芬酯中剂量处理组(10mg/kg);5)氟比洛芬酯高剂量处理组(15mg/kg)。建模前30分钟/建模后24h给药,根据实验一中机械痛阈值的结果,选择造模后48h处死各组大鼠(n=6)。HE染色检测各组皮肤和海马组织的病理结果;qPCR检测各组BDNF、Caspase3、GFAP和MMP9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BDNF的表达和定位情况;Westernblot检测各组BDNF、Caspase3、p38和p-p38蛋白表达水平。研究结果:模型建造成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的BDNF、Caspase3、GFAP和MMP9的m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并且BDNF、caspase3和p-p38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氟比洛芬酯处理治疗组海马组织的BDNF、Caspase3、GFAP和MMP9的mRNA表达水平显着下降,并且BDNF、caspase3和p-p38的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处理组组间的BDNF、Caspase3、GFAP和MMP9的mRNA表达水平及BDNF、caspase3和p-p38的蛋白表达水平差异不显着。研究结论:氟比洛芬酯通过抑制烧伤SD大鼠p38信号通路,使BDNF、Caspase3、GFAP和MMP9的mRNA表达及BDNF、caspase3和p-p38的蛋白表达下降,从而减轻大鼠早期认知功能损伤。

夏正国[5](2020)在《肉碱通过调节CPT1酶活性对烧伤后肝细胞线粒体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分析补充肉碱对严重烫伤大鼠血清肉碱水平、脂肪酸代谢水平、肝细胞及线粒体损伤水平的影响,并通过细胞实验分析肉碱通过调节脂代谢关键酶活性对肝细胞线粒体损伤的保护机制,从而为通过补充外源性肉碱减轻严重烧伤患者肝细胞线粒体损伤的保护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动物实验:通过建立重度烫伤并给予尾静脉补液复苏的SD大鼠模型,观察伤后第12h、24h、48h、72h四个时相点中control、burn、carnitine三组大鼠血清肉碱、LDH、ALT、AST、OCT、β-HB水平变化趋势,作为初期阶段实验。选择其中一个典型时相点(伤后24h)做进一步研究,检测血清及肝组织中TG水平,观察肝细胞中TG分布的变化以及肝组织形态学病理改变。检测肝细胞线粒体CPT1酶活性水平、CPT1αRNA表达水平、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的变化,检测肝细胞凋亡水平的变化。电镜观察肝组织亚细胞结构的病理改变。取三组大鼠肝组织进行全RNA组学的高通量测序,从中选择出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对脂肪代谢有影响的基因RNA序列(Acacb,Acsm5,Fabp4,Pnpla3),在细胞实验中进行验证。2.细胞实验:选择Hep G2细胞作为体外试验细胞株。用200μM etomoxir模拟线粒体CPT1酶活性受抑制情况,分别检测control、etomoxir、carnitine三组细胞培养上清中肉碱、LDH、ALT、AST、OCT、β-HB水平变化及细胞内TG水平的变化,观察细胞中TG分布的变化,检测细胞线粒体CPT1酶活性水平、CPT1αRNA表达水平、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的变化,检测细胞ATP生成量及凋亡水平的变化。观察脂代谢有关基因的RNA(Acacb,Acsm5,Fabp4,Pnpla3)表达水平的变化。3.临床观察:观察临床治疗中危重烧伤患者血清肉碱、LDH、ALT、AST、OCT、β-HB、TG水平变化。结果1.动物实验(1)Burn组大鼠血清肉碱水平伤后12h即明显下降,然后呈缓慢恢复趋势,至伤后72h仍低于control组。经补充肉碱后,carnitine组大鼠血清肉碱水平恢复周期短于burn组,在伤后72h,carnitine组大鼠血清肉碱水平接近control组;在伤后12h,burn组大鼠血清LDH、ALT、AST水平即达到异常高峰,然后呈逐渐降低趋势,至伤后72h仍高于control组。carnitine组大鼠血清LDH、ALT、AST水平也在伤后12h达到异常高峰,但其恢复周期短于burn组,在伤后48h,carnitine组大鼠血清LDH、ALT、AST水平接近control组;在伤后12h,burn组大鼠血清OCT水平即达到异常高峰,然后呈逐渐降低趋势,至伤后72h仍高于control组。Carnitine组大鼠血清OCT水平也在伤后12h达到异常高峰,至伤后72h仍高于control组,但在伤后各时相点OCT水平均低于burn组;在伤后12h,burn组大鼠血清β-HB水平即达到异常低点,然后呈逐渐恢复趋势,至伤后72h仍低于control组。Carnitine组大鼠血清β-HB水平也在伤后12h达到异常低点,至伤后72h仍低于control组,但在伤后各时相点β-HB水平均高于burn组。(2)烫伤后24h,三组大鼠血清中TG水平无明显差异;而三组大鼠肝组织匀浆液中TG水平总体有差异,burn、carnitine组大鼠肝组织TG水平均高于control组,carnitine组低于burn组;Burn组大鼠肝组织切片中肝细胞排列紊乱,中心静脉萎缩,汇管区扩张。急慢性炎细胞浸润增加。小血管充血。Burn组大鼠肝组织可见大量脂滴。Carnitine组病理变化相比burn组有所减轻。Burn、carnitine组油红染色面积均多于control组,carnitine组油红染色面积低于burn组;Burn、carnitine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CPT1酶活性水平均低于control组。Carnitine组高于burn组;Burn、carnitine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CPT1αRNA表达量水平均高于control组。Carnitine组高于burn组;Burn、carnitine组肝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均水平低于control组。Carnitine组高于burn组;在电镜下,burn组大鼠肝组织可见线粒体萎缩,线粒体嵴不清晰,内质网肿胀。Carnitine组大鼠肝组织线粒体及内质网病理变化较burn组减轻;Burn组肝细胞凋亡数高于control组。Carnitine组与control组相近。Carnitine组低于burn组。(3)3组大鼠肝细胞中m RNA表达量在Acacb,Fabp4,Pnpla3三种基因中有统计学差异。其中burn组Fabp4基因的表达量高于control组。Carnitine组Acacb,Pnpla3基因的表达量高于burn组,Fabp4基因的表达量低于burn组。2.细胞实验(1)3组细胞上清肉碱水平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rnitine组上清肉碱水平高于control组和etomoxir组;Etomoxir组细胞线粒体CPT1酶活性水平降低,carnitine组CPT1酶活性水平与control组接近;Etomoxir组和carnitine组的CPT1αRNA表达量水平均增高。(2)Etomoxir组β-HB水平较control组降低,而carnitine组β-HB水平有所恢复,与control组接近;3组细胞ATP水平总体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carnitine组ATP水平更接近于control组。(3)Etomoxir组细胞内TG水平高于control组,carnitine组TG水平低于etomoxir组;通过油红染色可观察到,etomoxir组细胞内大量脂滴形成,carnitine组细胞内可见少量脂滴。Etomoxir、carnitine组油红染色面积均多于control,carnitine组油红染色面积低于etomoxir组。(4)Carnitine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高于etomoxir组;Carnitine组上清OCT水平低于etomoxir组;Carnitine组细胞凋亡水平低于etomoxir组;Carnitine组细胞上清LDH、ALT、AST水平低于etomoxir组。(5)3组细胞在Acacb,Fabp4两种基因中RNA表达量有统计学差异。其中carnitine组Acacb基因的表达量高于control、etomoxir组。Etomoxir、carnitine组Fabp4基因的表达量高于control组,carnitine组Fabp4基因的表达量低于etomoxir组。3.临床观察在伤后24h,重症烧伤患者血清中LDH、ALT、AST、OCT水平异常升高,肉碱、β-HB水平降低,TG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1.通过动物模型实验和临床观察,我们发现补充肉碱可以快速、有效恢复机体血清肉碱水平,恢复线粒体生酮能力。补充肉碱可恢复肝细胞CPT1酶活性,促进CPT1αRNA表达量增高,改善脂肪酸代谢,减轻脂质积聚,恢复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减轻线粒体损伤,减少细胞凋亡。2.通过Hep G2细胞模型,我们发现肉碱可能通过提高CPT1酶活性、促进CPT1αRNA表达量增高,来改善肝细胞内长链脂肪酸的转运以及线粒体的脂肪酸氧化。从而可以一方面减轻细胞质中的脂质积聚,减少脂毒性物质的形成和积聚。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线粒体生酮能力,维持细胞ATP生成量,起到维持线粒体膜电位的稳定性的作用。进而减轻线粒体的损伤,最终达到减少细胞凋亡的效果。3.严重烫伤后机体存在肝组织中与脂肪酸代谢有关基因表达量有变化,补充肉碱后对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变化有影响。在动物模型中表现为肉碱对肝组织中三种基因(Acacb,Fabp4,Pnpla3)m RNA表达量变化有影响。在细胞模型中表现为肉碱对Acacb,Fabp4两种基因表达量变化有影响。

万佳[6](2020)在《Bruton酪氨酸激酶在烧伤脓毒症小鼠肠损伤中的作用》文中认为一、背景脓毒症是临床常见危重急症之一,是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产生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损害。由于宿主免疫反应失衡,机体试图消除侵袭性微生物,大量炎性介质释放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继续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死亡。严重烧伤患者由于广泛坏死组织的存在和病原微生物的侵袭使机体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多,从而释放大量炎性介质,引发全身性的炎症反应,同时也造成脏器的损伤,脓毒症是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的最常见死亡原因。二、目的观察Bruton酪氨酸蛋白激酶(Bruton’s tyrosine kinase,Btk)在烧伤脓毒症小鼠肠组织中的活化情况,并采用Btk特异性抑制剂(LFM-A13)进行干预,探讨Btk信号通路在烧伤脓毒症肠损伤的作用和分子机制。三、方法实验将80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组)8只,烫伤组(BURN组)8只,烫伤+LPS组即烧伤脓毒症组(SEP组)32只,烫伤+LPS+Btk特异性抑制剂(LFM-A13)组32只。均予以备皮,麻醉。BURN组,SEP组以及LFM-A13组小鼠的背部用水浴(100℃)恒温持续接触15s,计算烫伤面积10%TBSAⅢ度;通过腹腔注射LPS10mg/kg,制备小鼠脓毒症模型。LFM-A13组在烫伤后立即于腹腔注射LFM-A13(10mg/kg BW)。SHAM组麻醉后处死,BURN组烫伤后24h处死,SEP组及LFM-A13组分别于0h、8h、12h和24h后处死,每个时相点均为8只动物。小鼠处死后,迅速将小肠组织取出并于液氮冻存,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肠组织Btk总蛋白和磷酸化蛋白表达。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进行评分;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AI);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及小肠组织中IL-4、IL-6和TNF-α水平以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四、结果Western结果显示,假手术(SHAM)组和10%TBSAⅢ度烫伤(BURN)组小鼠肠组织中Btk蛋白的表达水平表达无明显变化,而10%TBSAⅢ度烫伤+LPS诱导的烧伤脓毒症(SEP)组小鼠肠组织中的Btk蛋白在不同的时间点(0h、8h、12h、24h)的表达水平亦无明显变化,即Btk蛋白表达水平在不同组的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同法进一步检测各组小鼠肠组织中phospho-Btk(磷酸化Btk)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SHAM组及BURN组小鼠肠组织p-Btk蛋白表达水平亦较少,而SEP组的p-Btk蛋白表达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亦呈现出持续升高的趋势,在12h达到高峰,随后下降,SEP组24h较12h的肠组织p-Btk蛋白表达亦略有下降。烫伤+LPS+Btk特异性抑制剂(LFM-A13)小鼠肠组织中的Btk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而该组p-Btk蛋白随着时间推移呈现出持续升高的趋势,在12h达到高峰,24h较12h的肠组织p-Btk蛋白的表达略有下降。与SEP组相比,除了0h外,在相应时间点(8h、12h、24h)的p-Btk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明显降低。另外,小鼠肠组织病理学变化HE染色结果可见,10%TBSAⅢ度(BURN)组与SHAM组未见明显病理改变,可见腺体排列紧密,上皮细胞成柱状排列整齐,可见丰富的杯状细胞,而有LPS诱导的烧伤脓毒症(SEP)组则有明显病理改变,可见肠上皮变薄,水肿明显,部分腺体萎缩以及杯状细胞减少或消失,且随着时间点往前推移其损伤程度逐渐加重;而LFM-A13组HE染色结果也可除0h时间点外,看出相应时间点病理学改变均较相应的SEP组轻。我们还采用TUNEL法检测肠上皮细胞的凋亡情况以及凋亡指数,假手术(SHAM)组肠组织的切片视野中基本未见已凋亡细胞;烫伤(BURN)组可见少量凋亡细胞;烧伤脓毒症(SEP)可见较多凋亡细胞,且随着时间点的推移凋亡细胞继续增加。LFM-A13组与SEP组相应时间点相比棕色颗粒即凋亡细胞明显减少,凋亡指数(AI)显着下降。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清及肠组织中抗炎性细胞因子IL-4,促炎性细胞因子IL-6,TNF-a表达水平以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烧伤脓毒症(SEP)组血清中的炎性因子水平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余两组,而LFM-A13组与SEP组相比,除了烧伤后0h之外,其余相对的应时间点的血清中炎性指标的水平均显着降低。同样,实验结果证实,在肠组织中的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与其在血清中的水平表达变化基本一致。同样,SEP组肠组织MPO活性明显高于其余两组,与SEP组相比,除了烧伤后0h不具有显着差异之外,LFM-A13组其余相对的应时间点的肠组织MPO活性均显着降低。五、结论Btk信号通路介导了机体抗炎性细胞因子IL-4,促炎性细胞因子IL-6和TNF-a的产生,参与肠道氧化应激,介导肠道细胞凋亡,在烧伤脓毒症肠损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覃凤均,卞婧,田彭,黎明,沈余明[7](2020)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应用万古霉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检测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应用万古霉素后血液及水泡液中的药物浓度,进一步研究其在血液及水泡液中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为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合理应用万古霉素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10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6例烧伤总面积大于50%体表总面积的患者,入院后2h内开始给予万古霉素1.0g溶解于250ml的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60min匀速滴完,每12h给药1次。首次用药前和首次用药后0.5、1、2、4、8、12、24、48h分别采集静脉血2ml及水泡液1ml,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液和水泡液中的万古霉素浓度,采用3P97实用药代动力学程序自动拟合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处理药物浓度数据。结果用药后1h血液及水泡液中万古霉素药物浓度均达到高峰,用药后0.5h及1h血液中药物浓度高于水泡液中,差异有显着性(P<0.05)。用药后,水泡液中万古霉素在体内分布的表观一级速度常数、消除的表观一级速度常数、分布相半衰期、消除相半衰期、周边室向中央室的转运速度常数、中央室的消除速度常数、中央室向周边室的转运速度常数、曲线下面积及总体清除率与血液中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16例患者未发生肝肾损害与听力损害情况。结论大面积严重烧伤患者早期应用万古霉素后在水泡液中半衰期明显长于血液中,且体内药代动力学差异较大,应进行药物浓度监测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

李仲越[8](2020)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老年烧伤患者的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在老年烧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探讨其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烧伤整形科2010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年龄≥60岁、烧伤深度主要为Ⅱ度的126例老年烧伤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的患者定为治疗组,有65例,未使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的定为对照组,有61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静脉补液、抗感染、创面清创包扎换药等常规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深、浅Ⅱ度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瘢痕情况、住院总费用及二期手术率进行统计学比较。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1、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两组按严重程度比较,轻度(Z=-2.21,P=0.027)、中度(Z=-2.88,P=0.004)、重度(Z=-2.05,P=0.04),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浅Ⅱ度创面愈合时间:两组按严重程度比较,轻度(Z=-2.11,P=0.035)、中度(Z=-2.35,P=0.019)、重度(Z=-2.16,P=0.031),治疗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创面感染情况:两组轻度烧伤患者创面感染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P=0.568);两组中度烧伤患者比较,(χ2=4.15,P=0.042),两组的重度患者比较(P=0.008),创面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39,P=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休克、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5、瘢痕增生情况:治疗组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评分为(0.85±1.14)分,低于对照组(1.49±1.32)分(χ2=-2.98,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再住院手术率:治疗组四肢瘢痕增生患者再住院手术率为4.8%,低于对照组17.2%(χ2=4.77,P=0.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面部瘢痕增生患者再住院手术率为0,低于对照组8.3%(P=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躯干瘢痕增生患者再住院手术率均为0,无明显差异。7、治疗总费用情况:治疗组轻度患者住院总费用为(8529.9±1781)元,低于对照组(11993.95±5044.5)元(Z=-3.11,P=0.002);治疗组中度患者为(14576.61±6400.63)元,低于对照组(18707.7±8108.78)元(Z=-2.31,P=0.021);治疗组重度患者为(34053.37±11748.99)元,低于对照组(48490.44±10412.13)元(Z=-2.57,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烧伤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能够缩短深Ⅱ度、浅Ⅱ度创面愈合时间,降低创面感染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减少瘢痕增生程度,降低再住院手术率,治疗总费用也会相对减少,治疗效果确切,在老年烧伤患者的治疗中值得应用。

金颖[9](2019)在《基于脂肪能量代谢探讨背俞穴埋线对OVX大鼠肥胖的作用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肾俞穴、脾俞穴、肝俞穴埋线对脂肪组织能量代谢的影响,阐述肾俞穴、脾俞穴、肝俞穴埋线防治围绝经期肥胖症的疗效机制,为临床应用背俞穴埋线法防治围绝经期肥胖提供理论基础。材料与方法:1.动物分组与造模:将体重(220±10)g的48只8周龄雌性SD大鼠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OVX模型组、埋线治疗组,每组12只大鼠,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动物中心喂养,饲养温度为恒温20-24℃,湿度40%-70%。OVX模型组与埋线治疗组大鼠应用切除双侧卵巢切除法建立围绝经期模型,假手术组仅切除卵巢旁脂肪团。整个实验过程符合《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规定,实验方案通过辽宁中医药大学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核。2.干预方法:OVX术后大鼠恢复10天,埋线组大鼠应用肾俞穴、脾俞穴、肝俞穴埋线法干预,穴位定位参照《实验针灸学》,结合比较解剖学进行定位。埋线时采用7号埋线针,4号埋线用羊肠线,长度为0.2-0.3cm,刺入穴位内0.5-0.6cm,每10天一次,共进行8次。其余组大鼠仅捆绑于固定器中相同时间,不做埋线处理。整个实验过程所有动物自由进食、饮水,光照:黑暗=12h:12h。饲料采用SPF级大小鼠饲料。3.指标检测:3.1实验一:记录实验过程中各组大鼠摄食量、体重变化,实验结束后处死前空腹12小时,麻醉后准确测量大鼠体长、腹围,计算Lee’s指数,剥离大鼠子宫、腹股沟sWAT、肾周vWAT、肩胛部BAT,计算子宫指数及WAT、BAT重量百分比;取大鼠血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脂四项;Elisa方法检测血清E2、FSH、LH、LEP及ADP水平;3.2实验二:取大鼠肩胛BAT,用于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的组织迅速放入液氮,用于组织学染色的组织置于多聚甲醛中固定。HE染色镜下观察各组大鼠BAT形态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定位检测各组大鼠BAT内UCP1蛋白表达;Elisa方法测定各组大鼠BAT内cAMP含量;q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BAT内PKA、CREB、PPARγ、PGC1、UCP1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各组大鼠BAT内PKA、p-CREB/CREB、PPARγ、PGC1、UCP1蛋白表达;3.3实验三:取大鼠腹股沟sWAT,用于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的组织迅速放入液氮,用于组织学染色的组织置于多聚甲醛中固定。HE染色镜下观察各组大鼠WAT形态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定位检测各组大鼠WAT内UCP1蛋白表达;Elisa方法测定各组大鼠WAT内cAMP含量;q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WAT内PKA、CREB、PPARγ、PGC1、UCP1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各组大鼠WAT内PKA、p-CREB/CREB、PPARγ、PGC1、UCP1蛋白表达。4.统计学分析:所有统计学资料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数据统计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实验一:1.1各组大鼠子宫重量及血清E2、FSH、LH水平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OVX组大鼠子宫萎缩,子宫湿重与子宫指数减少,血清E2水平降低,FSH、LH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与OVX组大鼠比较,埋线组大鼠子宫湿重与子宫指数,血清E2水平上升,促性腺激素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空白组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1.2各组大鼠肥胖相关指标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OVX组大鼠摄食增加,体重、Lee’s指数升高,腹围增大,各部位脂肪重量及WAT重量百分比增加(P<0.05,P<0.001),血脂四项检测结果显示OVX组大鼠血清TC、TG、LDL水平上升,HDL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与OVX组大鼠比较,埋线组大鼠摄食量减少,体重、Lee’s指数降低,腹围减小,各部位脂肪重量WAT重量百分比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血脂四项显示穴位埋线组大鼠血清TG、LDL水平下降,HDL水平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空白组与假手术组大鼠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1.3各组大鼠血清脂肪因子含量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OVX组大鼠血清LEP水平提高(P<0.001),ADP水平降低(P<0.001);穴位埋线组大鼠血清LEP水平降低(P<0.001),ADP水平升高(P<0.001);空白组与假手术组大鼠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2.实验二:2.1各组大鼠BAT HE染色及UCP1免疫组织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OVX组大鼠BAT内棕色脂肪细胞排列紊乱,体积增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UCP1阳性染色显着减少(P<0.001);与OVX组大鼠相比,穴位埋线组大鼠脂肪细胞变小,UCP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率提高(P<0.001);空白组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2.2各组大鼠BAT cAMP含量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OVX组大鼠BAT内cAMP含量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OVX组大鼠相比,穴位埋线组大鼠BAT内cAMP含量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空白组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2.3各组大鼠BAT内PKA、CREB、PPARγ、PGC1、UCP1 mRNA表达q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OVX组大鼠BAT内PKA、CREB、PPARγ、PGC1、UCP1 mRNA表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与OVX组大鼠相比,穴位埋线组大鼠BAT内PKA、CREB、PPARγ、PGC1、UCP1 mRNA表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2.4各组大鼠BAT内PKA、p-CREB/CREB、PPARγ、PGC1、UCP1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OVX组大鼠BAT内PKA、PPARγ、PGC1、UCP1蛋白表达减少,p-CREB/CREB比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VX组大鼠相比,穴位埋线组大鼠BAT内PKA、PPARγ、PGC1、UCP1蛋白表达增加,p-CREB/CREB比值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空白组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3.实验三:3.1各组大鼠WAT HE染色及UCP1免疫组织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空白组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WAT内脂肪细胞大小、形态、排列正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UCP1固有表达均较少,各项指标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OVX组大鼠WAT内脂肪细胞排列紊乱,体积增大(P<0.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UCP1阳性染色显着减少(P<0.05);与OVX组大鼠相比,穴位埋线组大鼠脂肪细胞变小,UCP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率提高(P<0.001);3.2各组大鼠WAT cAMP含量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OVX组大鼠WAT内cAMP含量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OVX组大鼠相比,穴位埋线组大鼠白色脂肪组织内cAMP含量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空白组与假手术组大鼠各项指标与明显差异(P>0.05);3.3各组大鼠WAT内PKA、CREB、PPARγ、PGC1、UCP1 mRNA表达q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OVX组大鼠WAT内PKA、CREB、PPARγ、PGC1、UCP1 mRNA表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VX组大鼠相比,穴位埋线组大鼠WAT内PKA、CREB、PPARγ、PGC1、UCP1 mRNA表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空白组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3.4各组大鼠WAT内PKA、p-CREB/CREB、PPARγ、PGC1、UCP1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OVX组大鼠WAT内PKA、PPARγ、PGC1、UCP1蛋白表达减少,p-CREB/CREB比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VX组大鼠相比,穴位埋线组大鼠WAT内PKA、PPARγ、PGC1、UCP1蛋白表达增加,p-CREB/CREB比值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空白组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肾俞穴、脾俞穴、肝俞穴埋线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围绝经期生殖激素骤变的情况,改善肥胖相关指标;2.肾俞穴、脾俞穴、肝俞穴埋线通过改善生殖激素水平,激活BAT与WAT内cAMP/PKA信号通路,促进下游CREB磷酸化,增加PPARγ、PGC1表达,提高组织内UCP1含量,提高BAT能量代谢,促进WAT棕色化,从而加强脂肪组织能量代谢,起到防治围绝经期肥胖的作用。

张晓敏[10](2019)在《乌司他丁应用于严重烧伤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基于CHPS的真实世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利用源于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CHPS)的真实世界数据,观察和评价上市后的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在应用于严重烧伤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乌司他丁在严重烧伤领域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估提供真实世界证据。方法:1.文献研究法。以“乌司他丁”、“严重烧伤”、“有效性”、“安全性”为关键词,从CNKI、万方数据库检索相关中文文献;以“ulinastatin”、“burn”、“efficacy”、“safety”为关键词,从Pubmed、Elsevier等国外数据库检索相关英文文献,分析并归纳总结出乌司他丁在烧伤领域的主要应用情况。2.病例对照分析法。基于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CHPS)平台,采用单中心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G医院2015.1-2018.6期间符合严重烧伤的患者,根据用药情况将患者分为乌司他丁组(UTI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常规组采用常规的急救处理措施,UTI组则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应用乌司他丁(20万U/次静脉滴注,3次/d,连用7d)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一般情况(烧伤总面积、伤后入院时间、年龄、性别、既往史、生命体征等);观察用药前及用药后3d、7d两组患者的血常规(WBC、PLT、NEUT%)、LAC浓度、凝血四项(APTT、PT、TT、FIB)、相关组织器官功能指标(CK-MB、SCr、BUN、TBIL)、临床结局、总住院时间、用药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死亡情况等记录,并对停药一周后UTI组与常规组同期各实验室检查指标值的异常情况的比较进行卡方检验。通过统计软件SPSS 22.0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P<0.05被认为所检验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有效性评价: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入院后不同时间点(治疗3d、7d)的血生化指标(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血乳酸)、心功能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肾功能指标(血肌酐、尿素氮)、凝血四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发生情况,并据此进行有效性的评价。安全性评价:(1)临床安全性评价:通过患者自发报告与主治医生对用药患者直接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全面监测和评价药物的安全性。(2)重要指标的安全性评价:比较两组患者在停药一周后的重要实验室指标:血常规检验指标(WBC、PLT、NEUT%),组织灌注指标:乳酸(LAC)、肝功能指标(TBIL)、心功能指标(CK-MB)、肾功能指标(SCr、BUN)以及凝血功能生物标志物(APTT、PT、TT、FIB)等的异常值情况,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基于CHPS研究平台,共纳入98例严重烧伤病例,其中UTI组43例,常规组55例。(1)基线资料:UTI组与常规组的严重烧伤病例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既往史、合并症等基础资料以及伤后入院时间、烧伤总面积、生命体征、血常规、主要器官功能检查等基线资料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一般指标的改变:98例严重烧伤患者,在入院接受常规治疗3d后,两组患者LAC、WBC、PLT、NEU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UTI组的PLT较常规组同期相应指标升高(P<0.05),提示机体微循环和炎症情况有所改善(P<0.05)。治疗7d后,UTI组患者LAC、WBC、NEUT%水平较常规组同期相应指标均显着降低(P<0.05)。(3)凝血指标改变:FIB在常规组治疗7d后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使用UTI组的患者在用药3d时FIB有所下降,7d时效果改善更加明显;TT在治疗前后没有显着性差异,但一直在正常范围内;APTT、PT在治疗7d后与常规组同期相比指标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主要器官功能指标的改变:在入院后两组患者在用药前BUN、SCr、TBIL和CK-MB等心、肝、肾功能指标均高于正常值,且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方案治疗3d后CK-MB、BUN、SCr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TBIL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7d后,UTI组SCr、BUN、TBIL、CK-MB水平变化较常规组同期相应指标均有下降(P<0.05),即UTI组病例的各器官功能指标值较常规组有所改善(P<0.05)。停用UTI一周后UTI组与常规组同期实验室检查指标:血生化检验(LAC、WBC、NEUT%、PLT)、肝功能(TBIL)、肾功能(BUN、SCr)及心功能(CK-MB)的异常值通过卡方检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5)并发症的发生情况:UTI组创面脓毒症和MODS等并发症的发生率[(χ2=5.153,P=0.020<0.05)、(χ2=5.385,P=0.018<0.05)]均低于常规组,具有统计学差异。(6)总住院时间的比较:UTI组住院时间为(37.23±13.09)d,相对于常规组的(48.89±24.06)d,在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735,P=0.003<0.05)。(7)临床结局:UTI组与常规组临床结局的χ2检验结果显示,UTI组与常规组相比,死亡率、自动出院率分别为(χ2=1.292,P=0.439>0.05)、(χ2=1.952,P=0.190>0.05),均无显着性差异。另外,UTI组与常规组的预后良好情况相比,两者无显着性差异(P=0.281>0.05),但从整体上看,UTI组具有更高的预后良好率(74.42%vs 63.64%)。结论:(1)有效性评价:严重烧伤患者在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对于改善其微循环以及减轻其心肌、肝脏、肾脏等主要器官功能的损伤,降低其ARDS、创面脓毒症、MODS等并发症,缩短其总住院时间,改善其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2)安全性评价:相对于常规组,UTI组的严重烧伤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说明乌司他丁应用于严重烧伤患者的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二、严重烧伤后的精神改变及其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严重烧伤后的精神改变及其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2)消炎生肌膏对肛周脓肿术后bFGF、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研究对象来源
        2.2 研究对象入选标准
    3 药物
        3.1 药物制剂来源及主要组成
        3.2 药物使用方法
    4 研究方法
        4.1 分组
        4.2 操作方法
        4.3 分组处理
        4.4 主要试剂及检测方法
    5 观察指标
    6 疗效评定
        6.1 疗效评定标准
        6.2 肛门疼痛程度评分标准
        6.3 创缘水肿评分情况
        6.4 创面分泌物渗液量评分标准
        6.5 创面愈合率
        6.6 创面愈合时间
    7 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
        1.1 性别
        1.2 年龄
        1.3 创面原始面积的比较
        1.4 生长因子治疗前的比较
    2 观察指标数据分析和对比
        2.1 VEGF的数据分析
        2.2 bFGF的数据分析
        2.3 两组术后第7 天、14 天、21 天的VAS的分析与对比
        2.4 两组术后创面渗液积分分析和对比
        2.5 两组术后创缘水肿积分分析和对比
        2.6 两组创面面积的分析与对比
        2.7 两组创面愈合率的分析和对比
        2.8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的分析和对比
        2.9 两组创面总体疗效分析和对比
    3 脱落说明
    4 安全性审查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肛周脓肿的认识
        1.1 病名的认识
        1.2 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肛周脓肿术后病因病机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肛周脓肿的认识
        2.1 定义
        2.2 发病机制
    3 祖国医学治疗肛周脓肿的研究进展
        3.1 祖国医学对治疗肛周脓肿的认识
        3.2 祖国医学对治疗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认识
    4 现代医学治疗肛周脓肿的研究进展
        4.1 现代医学对治疗肛周脓肿及术后创面的认识
    5 生长因子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意义
        5.1 创面愈合与生长因子的联系
        5.2 生长因子直接调控创面修复
        5.3 生长因子间接调控创面修复
    6 中药油膏外治疗法
        6.1 中药油膏的定义及特点
        6.2 膏药的中医治疗理论
        6.3 中药油膏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恢复
    7 消炎生肌膏的认识
        7.1 方药组成及方解
        7.2 消炎生肌膏主要药物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8 研究结果分析
        8.1 一般资料分析
        8.2 血清生长因子VEGF、bFGF治疗前后的表达分析
        8.3 疗效分析
    9 问题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中药油膏治疗肛周脓肿影响生长因子表达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小儿严重烧伤液体复苏与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小儿严重烧伤发病及休克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氟比洛芬酯对烧伤SD大鼠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1 烧伤
    1.2 严重烧伤对认知的影响
        1.2.1 烧伤治疗过程中麻醉对认知障碍的影响
        1.2.2 烧伤引起的炎症对认知障碍的影响
    1.3 烧伤疼痛管理
        1.3.1 疼痛管理的问题
        1.3.2 烧伤疼痛的治疗
        1.3.3 未来的疼痛目标和考虑因素
    1.4 本研究选择氟比洛芬酯的原因
第二部分 氟比洛芬酯对烧伤大鼠早期认知和炎症的影响
    2.1 引言
    2.2 技术路线图
    2.3 材料与方法
        2.3.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3.2 实验动物
    2.4 实验数据统计
    2.5 结果
        2.5.1 HE染色判断模型
        2.5.2 疼痛行为学改变
        2.5.3 Morris水迷宫结果
        2.5.4 各组大鼠皮肤组织病理结果
        2.5.5 各组TNF-α、CINC-1、IL-6和IL-1β表达结果
        2.5.6 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病理结果
        2.5.7 各组大鼠海马组织凋亡结果
    2.6 讨论
    2.7 结论
第三部分 氟比洛芬酯影响烧伤大鼠早期认知的分子机制
    3.1 引言
    3.2 技术路线图
    3.3 材料与方法
        3.3.1 实验试剂与仪器
        3.3.2 实验动物
    3.4 实验数据统计
    3.5 结果
        3.5.1 HE染色判断模型
        3.5.2 各组大鼠海马组织基因mRNA表达水平
        3.5.3 各组大鼠海马组织BDNF蛋白的表达
        3.5.4 各组大鼠海马组织caspase3、p38和p-p38蛋白的表达
    3.6 讨论
    3.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1. POCD的临床诊断
    2. POCD的发病机制与相关学说
        2.1 炎症反应
        2.2 中枢胆碱能系统功能降低
        2.3 突触修饰假说
        2.4 蛋白异常学说
    3. POCD与循环标致物
        3.1 炎性因子
        3.2 S-100蛋白
        3.3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
        3.4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n factor, BDNF)
        3.5 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 CRP)
        3.6 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等位基因
        3.7 微RNA(microRNA, miRNA)
        3.8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
        3.9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
    POCD的影响因素
        1. 疼痛与镇痛
        2. 麻醉药
        3. 麻醉方式
        4. 年龄
        5. 手术因素
        6. 麻醉深度
        7. 其他因素
    治疗与预防
        1. 右美托咪定
        2. 利多卡因
        3. 乌司他丁
        4. 磷酸肌酸钠
        5. 环氧酶抑制剂
        6. 中医药方面
    小结
    参考文献

(5)肉碱通过调节CPT1酶活性对烧伤后肝细胞线粒体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补充肉碱对严重烫伤大鼠早期肝细胞线粒体损伤的影响及肝脏保护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章 左旋肉碱通过调节CPT酶活性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章 危重烧伤患者伤后急性期血清肉碱、肝功能以及脂代谢水平的变化
    1 对象和方法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全文结论
本课题的不足及进一步的研究计划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肉碱对严重创伤后机体线粒体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6)Bruton酪氨酸激酶在烧伤脓毒症小鼠肠损伤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写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6.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烧伤脓毒症防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7)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应用万古霉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给药方案
    1.3 样本采集及检测
    1.4 不良反应监测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药物浓度及药代动力学参数
    2.2 不良反应
3 讨论

(8)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老年烧伤患者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老年烧伤特点及其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基于脂肪能量代谢探讨背俞穴埋线对OVX大鼠肥胖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一:背俞穴埋线对OVX大鼠肥胖相关指标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实验二:背俞穴埋线对OVX大鼠BAT能量代谢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实验三:背俞穴埋线对OVX大鼠WAT棕色化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一:中医学对围绝经期肥胖的认识
    综述二:西医学对围绝经期肥胖的认识
    综述三:针灸减肥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10)乌司他丁应用于严重烧伤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基于CHPS的真实世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有效性研究
        1.2.2 安全性研究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
        2.1.1 中国药物警戒系统
        2.1.2 研究药物
        2.1.3 技术路线图
    2.2 方法
        2.2.1 数据来源
        2.2.2 数据采集
        2.2.3 数据脱敏
        2.2.4 标准化处理
    2.3 数据纳入与排除
        2.3.1 纳入标准
        2.3.2 排除标准
        2.3.3 目标分组
    2.4 观察指标
        2.4.1 有效性评价指标
        2.4.2 安全性评价指标
        2.4.3 监测时点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患者一般资料
    3.2 基线资料的比较
        3.2.1 入院时一般情况
        3.2.2 重要检验项目与生命体征分析
        3.2.3 患者基础疾病、合并症分布
    3.3 并发症、总住院时间以及临床结局
    3.4 临床指标的改变
        3.4.1 一般指标变化
        3.4.2 器官功能指标变化
        3.4.3 凝血指标变化
        3.4.4 实验室指标异常率的比较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有效性评价
    4.2 安全性评价
    4.3 研究创新点
    4.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严重烧伤后的精神改变及其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严重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回顾性调查分析[D]. 廖文强. 南昌大学, 2021
  • [2]消炎生肌膏对肛周脓肿术后bFGF、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D]. 李志红.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小儿严重烧伤液体复苏与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D]. 王晓云. 山东大学, 2021(12)
  • [4]氟比洛芬酯对烧伤SD大鼠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黄海金. 南昌大学, 2020(08)
  • [5]肉碱通过调节CPT1酶活性对烧伤后肝细胞线粒体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D]. 夏正国.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1)
  • [6]Bruton酪氨酸激酶在烧伤脓毒症小鼠肠损伤中的作用[D]. 万佳.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7]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应用万古霉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 覃凤均,卞婧,田彭,黎明,沈余明. 中国医刊, 2020(03)
  • [8]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老年烧伤患者的疗效分析[D]. 李仲越.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9]基于脂肪能量代谢探讨背俞穴埋线对OVX大鼠肥胖的作用机制[D]. 金颖.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1)
  • [10]乌司他丁应用于严重烧伤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基于CHPS的真实世界研究[D]. 张晓敏. 广东药科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严重烧伤后的心理变化及其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