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教育实践与回顾

四年教育实践与回顾

一、办学四年来的实践与回顾(论文文献综述)

朱远来[1](2012)在《新疆哈萨克族现代教育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新疆哈萨克族和哈萨克族地区正发生着深刻的社会变革,这种变化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观念和适应新生产生活方式的新的行为方式。这就需要教育充分发挥出文化功能,肩负起传播新观念、塑造培育现代化人的神圣责任、由此推动科技发展、经济振兴、文化繁荣与社会进步。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要切实解决好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特别是要解决好教育发展问题。因为,发展民族教育是不断提高少数民族素质,振兴民族经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逐步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大计本研究在借鉴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整合运用民族学、社会学、教育人类学、教育生态学和历史学等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建构对新疆哈萨克族现代教育发展研究和分析的框架,通过对所选取的哈萨克族聚居地区有代表性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伊犁师范学院等所属不同办学类型和层次学校教育的田野调查,结合当前哈萨克族教育发展所处的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现实背景,借助历时与共时的比较,为正确制定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相关规划提供明确有针对性的实证依据,为当前哈萨克民族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最佳的教育选择和设计行之有效的未来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研究结论可为后继的研究以及教育政策的关怀提供一定的(文献)参考与咨询,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新疆民族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全文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阐述了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相关研究的状况及动态、研究依据的主要理论与方法以及论文的研究思路;第二部分,新疆哈萨克族教育发展的自然、社会生态环境。在叙述新疆哈萨克族形成发展简史、经济社会及人口分布等基本概况的基础上,借助教育生态学理论,探讨了哈萨克族教育所依存的自然生态环境与教育发展的互动关系及其影响作用机制,从传统游牧经济及其生产生活方式、牧民定居及人口的国际迁移等方面对哈萨克族教育与其所依存的社会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优化社会生态环境的思考和建议;第三部分,新疆哈萨克族教育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在借鉴教育人类学和教育生态学有关理论方法的基础上,选取了哈萨克文化生态环境中宗教和民俗两个方面的内容,探讨分析了它们与哈萨克族教育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第四部分,新中国成立前新疆哈萨克族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从新疆清末民初,盛世才统治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等三个不同历史阶段,回顾了哈萨克族经堂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型与现代学校教育形成发展的主要历程;第五部分,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哈萨克族教育的发展历程。分别从社会主义改造和初步建设时期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两个历史阶段回顾了新疆哈萨克族教育的发展历程,重点就新时期以来新疆哈萨克族义务教育和“两基”工作,牧区教育以及双语教育的改革发展情况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与分析;第六部分,新形势下新疆哈萨克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个案研究—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为例。详细描述了新疆哈萨克地区一个哈萨克族作为主体民族的国家级贫困县-尼勒克县的自然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通过对该县“两基”达标和巩固提高工作情况、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民汉合校以来学前教育,双语教育的改革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反映出了当前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新疆哈萨克族各级各类教育事业获得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困难与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建议;第七部分,当代哈萨克文化和教育的重镇—伊犁师范学院。通过对所选取的全国唯一的以培养哈萨克族师资和各类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伊犁师范学院办学历史与现状的细致描述,结合当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边疆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实际,就伊犁师范学院如何实现弘扬与传承哈萨克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目标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针对新形势下新疆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促进学院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路与建议;第八部分,结语。对照新疆哈萨克族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哈萨克族现代教育自身发展中所具有的规律与特点,无一不与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社会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在当前新疆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过程中,必须正视和解决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造成的哈萨克地区教育基础设施落后,经费投入不足,总体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够均衡,软硬件建设和发展不协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政府大力推行的中小学布局调整、民汉合校工程,适应了新时期社会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在不断提升整体办学水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规模办学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这对缩小民、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差距,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培养和增强各族师生的相互理解和认同感,促进民族团结,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满足了广大农牧民群众渴望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愿望,得到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高度认同与支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重点要抓好农牧区学前双语幼儿园的建设工作,把普及农牧区学前双语幼儿园作为新疆大力推进双语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突破口;作为当代哈萨克文化和教育重镇的伊犁师范学院必须认真研判形势,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确立“地方院校,立足地方,服务地方”总体定位的基础上面向区内,为区域基础教育服务,做优做强传统教师教育专业,同时主动适应区域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管理服务现代化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抢抓机遇,着力推进学院从传统师范教育为主体向现代教师教育和非教师教育并重转型,并逐步向综合性大学方向迈进。学院要继续运用人才优势和学科优势,服务于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特别是要在传承与弘扬哈萨克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文化引领作用。

贺新向[2](2017)在《基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学校组织变革研究》文中提出课堂教学改革的启动与推进,同现行学校的组织制度、规则以及行为方式等,正日趋产生诸多的摩擦与冲突。由此,基于课堂教学改革的组织变革问题——探究课堂教学改革与学校组织变革之间的关系、促使课堂教学改革持续深入的学校组织变革过程及策略、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学校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就显得极为迫切。本研究采用质的研究之案例研究方法。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基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学校组织变革研究理论假设,对三个典型学校案例系统考察,分别描述并讨论课堂教学改革启动与学校环境改变的依存关系,课堂教学改革导致的学校组织行为转变,为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对学校管理系统的改进,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所发生的学校领导变革,进而概括基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学校组织变革的一般性结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剖析案例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引发的学校教学、管理系统改进与领导变革过程中,探讨课堂教学改革启动同学校环境要素关系及管理策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与学校教学系统重建过程及策略,适应课堂教学改革需要的学校管理系统改进理论与策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学校领导变革类型及策略,课堂教学改革引发学校组织变革的过程,以及与此直接相关的学校组织变革关键因素与实施原则。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概括得出的结论是:第一,基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学校组织变革遵循"理性→行动→策略→制度化"的循环运行规律。学校组织变革以体现师生"主体性"价值的课堂教学改革为立足点;通过领导者角色转变,分权授权予中层领导和教师,激发教师对学校特色理念的信奉与遵从,促使教师成为变革行动者;施以系统策略,包括教学模式推行、班级管理转型、教学评价优化、备课组建制化等的教学系统重建策略,推进组织结构职能转变、管理流程改造、学校制度创新等管理系统改进策略,通过领导者理念引领与行动示范、权力调整、组织文化营造、强化输出等学校领导变革策略;推动教学行为持续转变、管理方式不断创新与组织文化加快转型及学校环境关系改善,进而促使组织变革的制度化。第二,基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学校组织变革实施原则。其一,目标体系重建,包括建构实现师生"主体性"价值的教学系统目标、改进科层制下的教师专业自治管理系统目标、确立走向学习共同体的学校领导变革目标。其二,关联策略施行,包括课堂教学改革策略、教学系统重建策略、管理系统改进策略、领导变革策略等。其三,学校文化重塑,以"师生主体性"价值观为核心,重塑学校教学、管理和领导行为,践行"主体性"教学观、主体教育管理观与"变革性实践"领导观,推动学校组织各系统的变革。形成以"主体性"价值为统领,各系统目标递进、多层面策略关联、相互促进的改革合力。第三,基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学校组织系统变革的模型建构。对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自内向外的同心五层环线漩涡模型及其动力分析发现,学校组织系统变革的动力,源于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的各系统变革运行中师生"主体性"价值的彰显与目标引领、以专业权力与道德领导力为主的权力驱动、组织策略转化、最终通过制度化得以维系和稳固,是理念引领、权力驱动、组织转化、制度维系等四种力量的持续整合。

梁金禄,方丽萍,李岩,李家明[3](2016)在《新设油气储运工程本科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认识——以钦州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对钦州学院新开设油气储运工程本科专业办学历程的回顾总结和分析,可更好地强化已取得的成功办学经验和建设成效。其教学改革应找准专业定位和服务领域,改善办学资源和平台建设,规范教学监督管理和指导,提升办学质量和优势,并打通石油与天然气及石油化工上中下游一体化,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共同打造广西石油与天然气及石油化工特色优势专业群,提高校企合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培养高素质油气储运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

莫俊[4](2008)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初期民办高职市场定位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过多年扩招,在2002年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这一时期既是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时期,也是民办高校发展壮大的时期。2004年教育部文件将现有的200多所民办高职院校限定于高职高专层次,使其不得不面临全国千余所同类高校的激烈竞争。多数民办高职院校对此普遍缺乏有效应对的策略,在办学定位上存在不安于高职高专的办学层次的思想,在课程体系上机械照搬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办学特色,制约了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学术界尽管对此展开了广泛的探讨,但专门针对民办高职院校定位问题的研究非常薄弱。本文第一部分是对民办高职院校市场定位理论的研究。通过对相关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定位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民办高职院校市场定位的概念。在对各种定位内涵学说进行整理后,将其发展为民办高职院校定位内涵的二层定位学说。在对民办高职院校市场定位的现实依据进行了详细探讨后,分析了一些目前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定位趋势的价值和不足。本文第二部分是对民办高职院校市场定位策略和办学特色的调查研究。笔者对无锡K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以及外语系主任进行了访谈,总结了该学院“专家委员会——系部——教研室”的三段式决策组织结构模式,并详细了解到该学院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外语技术人才”的特色定位目标,以及为凝聚这一办学特色而采用的“试点——推广——普及”定位策略。在对访谈的总结中,笔者提出了这一决策模式的不足,并主张构建一个开放的决策组织结构模型。随后笔者以专门用途英语理论为指导,立足于专业建设层面,在参考了高校决策机制的三种主要模式后,构建了民办高职学院的二元定位决策组织结构模型。本文第三部分是对民办高职院校市场定位策略的案例研究。笔者以上述决策组织结构模型为基础,将专门用途英语理论融入市场定位策略的理论和实践,对无锡K学院的专业设置和专业管理展开理论和案例研究。专业设置是指专业的设立与调整,该学院采用异质结构进行专业设置,形成了较强的市场应变能力和抗冲击能力。专业管理包括人才培养目标管理、课程体系管理和实训基地管理等方面。笔者以该学院为凝聚办学特色而率先进行试点改革的应用英语+物流管理双专科专业为例,详细阐述了该专业试点改革的情况和所采用的多元整合策略,剖析了该专业的专业特色和课程体系特色,从而提炼出该学院市场定位策略的实践经验,为同类民办院校的办学者和决策者提供启示。无锡K学院的办学定位策略旨在通过双专科专业实现“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外语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这一策略在实施的过程中,因受到2007年教育部全面取消高职高专院校双专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政策制约而一度陷入困境。该学院根据形势的变化重新讨论和拟定了办学的市场定位策略,在坚持既定的办学理念和定位特色的基础上,将双专科专业改造为定向单专科专业,并压缩了原有双专科专业的课程体系,为定向单专科专业的教学服务,从而实现了市场定位策略的重生。

刘馨[5](2018)在《西藏自治区特殊儿童教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育问题历来是我国政府、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步入新常态、各项改革事业深入推进,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作为教育事业中所涵盖的一类非常特殊的群体——特殊儿童,其所受的关注程度显然不及其他群体所受的关注程度高。近年来党中央、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持续关注特殊儿童教育问题,社会及公众对于特殊儿童教育的关注度也日渐提高。尽管如此,特殊儿童教育问题因其特殊性及复杂性,受制于特殊儿童自身、家庭、社会的方方面面,还有诸多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特殊儿童教育和保障特殊儿童权益方面,我国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还有较多的差距。而目前关于特殊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不同层面做了深入的探讨并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但也应理智的认识到特殊儿童教育发展还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尤其是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如西藏自治区,对于特殊儿童教育的关注普遍较低,针对这一特殊群体教育问题的系统研究十分匮乏,缺乏对于现状调查与分析的系统梳理。有鉴于此,为了深入研究特殊儿童教育在西藏自治区的现实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西藏自治区各地区(市)特殊儿童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能适应西藏自治区发展的特殊儿童教育路径、方法,概括出目前西藏自治区特殊儿童教育的基本规律,为制定适合西藏自治区特殊区情的特殊儿童教育政策提供理论支撑。本文第一章为绪论部分,概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方法及创新点与不足,并通过文献综述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特殊儿童教育的研究脉络。第二章首先对本文的研究对象特殊儿童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然后对本文所运用到的理论基础进行详细阐述。第三章从宏观层面依次梳理了国内外特殊儿童教育的情况,并介绍了国内外特殊儿童教育的优秀经验。第四章从西藏自治区实际出发采用实地调查法对各市县的特殊儿童教育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和概括,并对西藏自治区特殊儿童教育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第五章通过第四章的归纳总结结合特点分析,得出目前西藏自治区特殊儿童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第六章通过问题结合理论基础,从西藏自治区实际区情出发,提出契合西藏情况的特殊儿童教育发展对策。

赵富华[6](1991)在《办学四年来的实践与回顾》文中认为 我校是一所九年制(“五、四”分段学制)试验学校。建校四年来,我们努力探索学校德育管理和教学管理改革的路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89年12月受到省政府的表彰,被省教委命名为“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在改革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办好一所学校必须抓住根本。

梁金禄,方丽萍,李家明,李岩,石海信[7](2015)在《新设油气储运工程本科专业特色及就业状况分析——以钦州学院为例》文中认为钦州学院作为目前广西唯一新开设油气储运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依托石油与化工学院已有的石油化工办学资源和平台优势,在积极服务广西"14+10"中的石化产业、海洋工程装备工业、新能源产业和海洋产业以及"广西县县通天然气工程"中,努力打造出油气储运工程"地方性、海洋性、国际性"专业特色,并创造各种实习、见习机会,"精准扶贫",使大部分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为地方行业和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油气储运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办学四年来的实践与回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办学四年来的实践与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哈萨克族现代教育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与目的
    一、研究的缘由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目的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关于哈萨克族教育研究现状
    二、国外关于哈萨克教育的研究
    三、文献评价
第三节 研究理论与方法
    一、研究理论
    二、主要研究方法
    三、研究思路 第一章 新疆哈萨克族教育发展的自然、社会生态环境
第一节 新疆哈萨克族概况
    一、哈萨克族与哈萨克先民
    二、哈萨克族的人口与分布
    三、经济生活
第二节 哈萨克族教育发展的自然、社会生态环境
    一、哈萨克族教育发展的自然生态环境
    二、哈萨克族教育发展的社会生态环境 第二章 新疆哈萨克族教育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
第一节 文化生态环境理论概述
    一、文化与教育
    二、文化生态环境理论
第二节 宗教与哈萨克族教育
    一、宗教的本质与教育
    二、哈萨克族原始宗教与教育
    三、伊斯兰教与哈萨克族教育
第三节 哈萨克族民俗与教育
    一、民俗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二、哈萨克民俗的教育功能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前新疆哈萨克族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 清末民国初年新疆哈萨克族现代教育的兴起
    一、清末新疆近代学校教育的兴起
    二、新疆哈萨克经文宗教教育向现代学校教育的转变
第二节 盛世才统治时期新疆哈萨克现代教育的发展
    一、盛世才统治时期的教育方针、政策与措施
    二、盛世才统治时期哈萨克族各级各类教育的新发展
    三、师资培训和教材建设
第三节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新疆哈萨克族教育
    一、三区政府时期的教育政策和措施
    二、三区政府时期哈萨克族教育的恢复与发展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哈萨克族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社会主义改造和初步建设时期的新疆哈萨克族教育
    一、新疆哈萨克族教育的特点、性质和任务
    二、哈萨克族教育的整顿与改造
    三、社会主义初步建设时期的哈萨克族教育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哈萨克族教育
    五、民族语言文字与教材建设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新疆哈萨克族教育
    一、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历史回顾
    二、新时期以来的新疆哈萨克族义务教育和“两基”工作
    三、新时期以来的新疆哈萨克族牧区教育
    四、新时期以来的新疆哈萨克族双语教育 第五章 新形势下新疆哈萨克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个案研究—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为例
第一节 尼勒克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认识
    一、尼勒克县的自然生态环境
    二、近年来尼勒克县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第二节 尼勒克县基础教育发展的实证描述
    一、尼勒克县“两基”攻坚达标工作情况
    二、尼勒克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情况
    三、尼勒克县基础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第三节 对尼勒克县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民汉合校后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调查
    一、尼勒克县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民汉合校的现实背景
    二、尼勒克县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民汉合校的现状
    三、实施学校布局调整、民汉合校中尼勒克县学前教育的迅速发展与面临的问题和出路
    四、实施学校布局调整、民汉合校对尼勒克县双语教学工作产生的影响与变化
    五、尼勒克县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及今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第六章 当代哈萨克文化和教育的重镇—伊犁师范学院
第一节 伊犁师范学院的历史沿革—传承与发展
第二节 伊犁师范学院的发展现状
    一、发展现状
    二、伊犁师范学院最具办学特色的院系--人文学院发展现状扫描
第三节 连心牵手促发展—对伊犁师范学院对口支援工作现状的考察
    一、对口支援的基本情况
    二、对口支援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三、对口支援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举措
第四节 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对伊犁师范学院未来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一、伊犁师范学院的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二、今后发展的主要思路与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访谈录辑要 附录2:尼勒克县学前双语幼儿园布局图 附录3:2011年秋季少数民族农村双语幼儿园免费教育教学用书发货结算专用表 附录4:“国培计划”初中数学02班课程培训总结报告 附录5:“国培计划”--网络课堂培训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6: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基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学校组织变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课堂教学改革
        二、学校组织
        三、学校组织变革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组织变革
        二、学校组织变革
        三、组织变革、学校组织变革相关研究述评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范式
        二、理论假设
        三、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课堂教学改革启动及学校环境关系改变
    第一节 课堂教学改革启动及学校环境要素探究
        一、变革决策理论探讨
        二、学校与环境关系认识
        三、影响课堂教学改革启动的学校环境要素
    第二节 课堂教学改革启动及其学校环境要素影响
        一、民进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启动及其学校环境要素影响
        二、民创初中课堂教学改革启动及其学校环境要素影响
        三、卓越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启动及其学校环境要素影响
        四、课堂教学改革启动及其学校环境要素影响概要
    第三节 课堂教学改革启动与学校环境管理策略及分析
        一、课堂教学改革启动的校长行动策略
        二、基于课堂教学改革启动的学校环境管理策略
        三、课堂教学改革启动中校长、学校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变化
第三章 基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学校组织行为转变
    第一节 学校教学系统重建的基本理论探究
        一、教学系统重建的内涵与要素
        二、现代教学改革论的基本观点
        三、重建"主体性"教学价值
    第二节 学校教学系统重建实践
        一、民进小学"成长"教学系统重建
        二、民创初中"大展示"教学系统重建
        三、卓越高中"主体"教学系统重建
        四、学校教学系统重建概要
    第三节 学校教学系统重建策略及分析
        一、教学系统重建的要素变化及关系
        二、教学系统重建的策略
        三、教学系统重建的组织影响
        四、教学系统重建的组织诉求
第四章 基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学校管理系统改进
    第一节 学校管理系统改进基本理论探究
        一、学校管理系统改进的概念与内容
        二、学校系统变革机理及主体教育管理观的理论辨析
        三、科层控制与专业自治相平衡的实践理性
    第二节 学校管理系统改进实践
        一、民进小学"五环节"管理系统改进
        二、民创初中"三横六纵一个圆"管理系统改进
        三、卓越高中"一制三权"管理系统改进
        四、学校管理系统改进概要
    第三节 学校管理系统改进策略及分析
        一、管理系统改进的策略
        二、管理系统改进策略的机制
        三、管理系统改进与教学系统重建关系分析
第五章 基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学校领导变革
    第一节 学校领导变革基本理论探究
        一、学校领导变革的概念与内容
        二、学校领导变革的本质、必要性与可能性
        三、走向"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改造
    第二节 学校领导变革实践
        一、民进小学"道德"领导变革
        二、民创初中"学习导向"领导变革
        三、卓越高中"专业"领导变革
        四、学校领导变革概要
    第三节 学校领导变革分析
        一、领导变革的策略
        二、领导变革的组织影响
        三、领导变革实施原理
第六章 课堂教学改革引发学校组织变革系统分析
    第一节 课堂教学改革引发学校组织变革的演进
        一、课堂教学改革引发学校组织变革的过程
        二、课堂教学改革引发学校组织变革演进分析
        三、课堂教学改革引发学校组织变革演进的逻辑及启示
    第二节 课堂教学改革何以引发学校组织变革
        一、课堂教学改革引发学校组织变革关键因素相关性分析
        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学校组织变革实施原则
    第三节 课堂教学改革引发学校组织变革的模型
        一、课堂教学改革引发学校组织变革模型建构
        二、课堂教学改革引发学校组织变革模型动力分析
研究结论
结语 关于本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3)新设油气储运工程本科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认识——以钦州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加深对油气储运固有特性的认识
2开设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紧缺急需”性
3 找准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定位
4 教学改革策略探索
    4. 1 安全教育要始终贯穿整个本科教育阶段
    4. 2 不断提升师资教学科研水平
    4. 3 合理、高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4. 4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成效
    4. 5 不断打造和深化专业特色及优势
5 结语

(4)高等教育大众化初期民办高职市场定位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第三节 研究的内容与框架
    第四节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民办高职院校市场定位理论述评
    第一节 民办高职院校定位的概念和内涵
        一、学校经营──民办高职定位问题的新理念
        二、民办高职定位的概念──高校微观层面的视角
        三、民办高职定位的内涵──二层定位学说
    第二节 民办高职院校定位的现实依据
        一、社会需求
        1. 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
        2. 求学者的个人需求
        二、学校办学水平
        1. 办学者的价值追求
        2. 办学资源
        3. 毕业生质量
    第三节 民办高职院校特色定位的现状和问题
        一、特色定位趋势之一:“专、特、精”
        二、特色定位趋势之二:“能、多、活”
        三、特色定位趋势之三:“高、大、高”
第三章 无锡K学院市场定位决策的组织结构
    第一节 无锡K学院定位决策的组织结构
        一、对无锡K学院Z院长的访谈
        1. 关于办学定位决策组织结构模式的访谈
        2. 关于办学定位特色的访谈
        二、对无锡K学院P主任的访谈
        1. 关于系部在专业设置方面作用的访谈
        2. 关于系部开展社会需求分析工作情况的访谈
        3. 关于系部特色专业试点改革经验的访谈
    第二节 无锡K学院办学定位访谈小结
        一、办学定位区域性特色鲜明
        二、定位策略条理分明
        三、有待构建更为开放的决策组织结构模型
        四、社会需求调查的效度和信度急待提高
    第三节 基于ESP需求分析的特色定位决策组织结构模型
        一、ESP需求分析理论
        二、专业建设
        三、高校决策机制的主要模式
        1. 学术权力中心模式
        2. 行政权力中心模式
        3. 二元权力结构模式
        四、民办高职院校二元定位决策组织结构模型
        1. 四方调研需求,民主行使行政权力进行专业设置
        2. 系部层层落实,自由行使学术权力开展专业管理
        3. 专业试点推广,逐步实施定位策略凝聚办学特色
第四章 无锡K学院以ESP专业特色为导向的市场定位策略
    第一节 无锡市社会需求调查
        一、无锡地区产业结构的特点
        二、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程度及教育市场分析
        三、无锡市紧缺人才调查
    第二节 无锡K学院办学定位理念与特色
    第三节 专业设置──民办高职院校市场定位策略的基石
        一、专业设置
        1. 专业设置的概念
        2. 专业设置的结构
        二、无锡K学院的专业设置
        1. 专业设立
        2. 专业结构
        3. 专业调整
    第四节 专业管理──民办高职院校市场定位策略的实施层
        一、专业背景
        二、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特色
        1. 专业培养目标
        2. 专业特色
        3. 专业设置的成本与收益比较
        三、课程体系管理
        1. 国内外高职课程体系模式比较
        2. 民办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多元整合”策略
        3. 无锡K学院应用英语+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四、实训基地管理
        1. 实训基地的意义
        2. 无锡K学院实训基地管理
第五章 无锡K学院市场定位策略的挫折和重生
    第一节 无锡K学院市场定位策略的挫折
        一、评估成就
        1. 学院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定位准确
        2. 专业建设、教学建设和改革初见成效
        3. 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办学条件逐年改善
        4. 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毕业生受到社会好评
        二、专业剖析
        1. 应用英语专业
        2. 物流管理专业
        三、双专科人才培养定位策略的挫折
    第二节 无锡K学院市场定位策略的重生
        一、坚持既定的办学理念和定位特色
        二、改造双专科专业为定向单专科专业
        三、压缩双专科专业课程体系为定向单专科专业服务
    第三节 无锡K学院市场定位策略展望
        一、无锡K学院特色定位策略总结
        二、无锡K学院特色定位策略的价值和阶段性成果
        1. 区域性特色优势较强
        2. 人才培养周期更短
        3. 学院招生形势大好
        三、无锡K学院特色定位策略展望
第六章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各部门关于双专科专业的相关政策
附录二 无锡K学院专业教学计划
附录三 无锡K学院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问卷(校友版)
附录四 无锡K学院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问卷(用人单位版)
附录五 访谈提纲
附录六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5)西藏自治区特殊儿童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国内外研究综述
        1.5.1 国外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1.5.2 国内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1.5.3 小结
    1.6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6.1 研究思路
        1.6.2 研究方法
    1.7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1.8 论文的难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特殊儿童的界定
        2.1.2 特殊儿童教育
    2.2 研究理论基础
        2.2.1 教育公平理论
        2.2.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2.3 社会保障理论
第三章 国内外特殊儿童教育发展概况
    3.1 国外特殊儿童教育概况
        3.1.1 国外的特殊儿童概况
        3.1.2 国外特殊儿童教育概况
    3.2 我国特殊儿童及其教育概况
        3.2.1 我国的特殊儿童概况
        3.2.2 我国特殊儿童教育概况
    3.3 国内外针对特殊儿童优秀教育经验
第四章 西藏自治区特殊儿童教育发展情况
    4.1 拉萨市特殊儿童教育情况
        4.1.1 学校建设与管理情况
        4.1.2 教育教学情况
        4.1.3 师资队伍和学生情况
    4.2 西藏自治区其他各区市县特殊儿童教育发展情况
        4.2.1 山南市特殊儿童教育情况
        4.2.2 林芝市特殊儿童教育情况
        4.2.3 昌都市特殊儿童教育情况
        4.2.4 日喀则市特殊儿童教育情况
        4.2.5 那曲地区特殊儿童教育情况
        4.2.6 阿里地区特殊儿童教育情况
    4.3 非公办特殊儿童教育情况
        4.3.1 拉萨彩泉福利特殊学校
        4.3.2 西藏盲童学校
    4.4 西藏自治区特殊儿童教育情况特点分析
        4.4.1 民办学校数量偏少
        4.4.2 师生比比例低
        4.4.3 特殊学校覆盖面低
        4.4.4 特有的“三包”经费制度
        4.4.5 送教上门难度大
第五章 西藏自治区特殊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5.1 国家法律法规层面
    5.2 政府政策层面
        5.2.1 缺乏统一领导小组
        5.2.2 特殊教育经费来源单一
        5.2.3 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5.2.4 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
    5.3 特殊儿童教育学校层面
        5.3.1 学生群体方面
        5.3.2 师资人才队伍建设方面
    5.4 特殊儿童家庭层面
    5.5 社会层面
第六章 提高西藏自治区特殊儿童教育的建议
    6.1 国家法律法规层面
    6.2 政府政策扶持层面
        6.2.1 成立特殊教育工作小组
        6.2.2 拓展经费来源渠道
        6.2.3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6.2.4 完善特殊教育机构建设
        6.2.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6.2.6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6.3 特殊儿童教育学校层面
        6.3.1 积极开展招生工作
        6.3.2 开展教师转岗培训
        6.3.3 完善入学登记制度
    6.4 特殊儿童家庭层面
        6.4.1 家长积极参与特殊儿童教育
        6.4.2 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6.5 社会关爱层面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7)新设油气储运工程本科专业特色及就业状况分析——以钦州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专业特色分析
    1. 1 打造油气储运专业亲密服务“地方性”的特色
    1. 2 大力发展油气储运专业“海洋性”特色
    1. 3 拓展油气储运专业“国际性”特色
2 就业状况分析
3 结语

四、办学四年来的实践与回顾(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哈萨克族现代教育发展研究[D]. 朱远来. 中央民族大学, 2012(10)
  • [2]基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学校组织变革研究[D]. 贺新向. 华东师范大学, 2017(01)
  • [3]新设油气储运工程本科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认识——以钦州学院为例[J]. 梁金禄,方丽萍,李岩,李家明. 钦州学院学报, 2016(01)
  • [4]高等教育大众化初期民办高职市场定位策略研究[D]. 莫俊. 华东师范大学, 2008(08)
  • [5]西藏自治区特殊儿童教育研究[D]. 刘馨. 西藏大学, 2018(10)
  • [6]办学四年来的实践与回顾[J]. 赵富华. 江苏教育, 1991(02)
  • [7]新设油气储运工程本科专业特色及就业状况分析——以钦州学院为例[J]. 梁金禄,方丽萍,李家明,李岩,石海信. 钦州学院学报, 2015(11)

标签:;  ;  ;  ;  ;  

四年教育实践与回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