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建立效益稽核指标(论文文献综述)
王小梦[1](2019)在《ZH农业上市公司存货审计风险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存货是企业的重要资产,是营运资本项目的最大组成部分。存货的采购、使用和销售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真实且准确的存货信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重大而广泛的影响,因此存货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项目。农业类上市公司的存货主要是以林木、家畜、种苗、水产品为代表的生物资产,而生物资产具有生产周期长、易受疫病和极端天气影响、数量难以盘点、公允价值难以计量、交易对象分散和交易不规范等特殊属性,这些特殊属性使得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存货项目时面临较大的审计风险。因此,在审计农业上市公司存货时,注册会计师采取何种程序和方法识别和评价农业上市公司与存货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如何设计恰当的审计控制方案以控制审计风险,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首先,本文介绍了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文献综述,并对农业类企业生产经营特征、审计风险概念及其特征、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及审计风险模型和审计风险控制流程等理论进行阐述。其次,以ZH农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会计师事务所的角度,利用风险评估程序对ZH农业上市公司及环境和有关内部控制进行了解,识别出了ZH农业上市公司与存货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和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再次,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分别评价ZH农业上市公司与存货相关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基于审计风险模型,得出ZH农业上市公司的与存货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处于较高水平。然后,基于上述评价结果,会计师事务所应在审计工作中的每一个阶段有针对性的设计审计风险控制方案将其所面临的检查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分别为:承接审计业务阶段的存货审计风险控制、审计计划阶段存货审计风险控制、审计程序执行阶段存货审计风险控制及审计报告出具阶段存货审计风险控制。最后,会计师事务所为保障ZH农业上市公司存货审计风险控制方案的正常运行提出应对措施,包括加强签约前对ZH农业企业审计风险的评估;增强注册会计师对生物资产审计的风险意识;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有效利用水产养殖业专家的工作。
黄琳[2](2019)在《宁德市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政策实施研究》文中认为2011年7月1日起,《社会保险法》和《先行支付暂行办法》正式施行。尤其是《社会保险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工伤赔偿先行支付办法,这标志着我国的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正式开始实施。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既能有效解决因为单位未依法为其参保和遭到第三人侵权后,拒付工伤待遇的问题,不因相关责任人不履行义务而错失治疗和康复的最佳时机,给工伤人员提供及时的治疗和应有的补偿,又能避免因为工伤职工待遇无法落实产生恶性事件激化社会矛盾,起到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是我国工伤保险制度规范完善过程中的重大举措。然而,从2011年7月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确立实施至今八年多来,全国各地在实践中暴露了许多问题,社会各界更将其诟病为“执行难点”,使这一本来利国利民的政策,变成了遥不可及的“镜花水月”。为了打开福建省先行支付工作的僵局,2016年1月省人社厅确定宁德市做为全省开展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工作试点。如何在宁德市开展先行支付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政策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究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对下一步为福建省制定出台工伤保险先行支付实施细则,全面推开工伤保险先行支付工作提供理论、实践基础和决策依据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本文在开篇阐明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采用文献分析法简要评述国内外文献的研究成果,介绍研究方法、思路和技术路线,也说明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二章,解释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先行支付的法定情形和追偿等相关概念以及研究分析所需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公共政策理论、史密斯的政策实施过程模型和工伤保险无过错责任原则。第三章,采用个案分析法从政策的创新之处、政策执行期间基金运行情况、各类先行支付典型案例分析、工作成效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福建省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试点单位宁德市工伤保险先行支付政策创新与政策实施的成效。第四章,通过对宁德市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定期汇报(案例分析)、12345公共服务信箱反应的问题及参保单位和职工代表座谈会提出的意见收集整理后进行汇总,运用归纳分析法对宁德市先行支付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五大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系统的梳理。第五章,通过近年全国工伤保险会议各省市的先行支付工作经验交流、亮点介绍,民主评议群众意见反馈和参保单位及职工代表座谈会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等结合福建省实际情况,运用归纳分析法针对宁德市先行支付政策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和风险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加大用人单位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的强制性,提高未依法参保的惩戒力度,明确存在争议的问题,尽快完善出台实施细则,实现规范化管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建立追偿协调机制,制定先行支付财务办法,确定完整结案标准,积极加强政策宣传,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建立单独管理运行的工伤保险先行支付基金等相关完善建议。最后本文对研究结论进行了归纳总结,也对今后国家制度建设和工伤保险先行支付工作提出了展望。本文意在通过对这一课题的探讨研究,归纳总结宁德市试点工作的实践经验,借着2020年福建省工伤保险实现省级统筹的契机,为制定出台福建省工伤保险先行支付实施细则,下一阶段全面推开工伤保险先行支付工作提供理论、实践基础及决策依据,以确保先行支付政策能真正的落实到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让更多符合享受先行支付条件的工伤职工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和合理的经济补偿,这也有益于彰显国家责任、维护工伤职工权益,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和可持续发展。
郭宇骁[3](2019)在《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资产证券化是指发起人将流动性不足但具有可预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资本市场证券化,转化成具有可交易和投资属性证券的过程。资产证券化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美国出现,作为一种金融工具,在提高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效率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把缺乏流动性的信贷资产转化为在资本市场上可以流通的证券化产品,从而获得融资。2005年我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开始出现,但随着2008年次贷危机的爆发,我国一度中断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工作。直至2012年,我国的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工作进程才再次启动。自从资产证券化试点在我国重启工作后,它为我国金融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并取得了显着的成绩。随着监管层面对资产证券化的监管政策的不断放松,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实践证明,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盘活商业银行的存量资产、增加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缓解商业银行的资本压力等。然而,资产证券化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本文明确提出了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综合效益问题,建立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必须遵循目的性、全面性和可行性原则,从提高商业银行经营安全性出发建立信贷资产证券化评价模型,通过回归分析,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作用效果及对上市商业银行影响效应进行了评价分析。结合招商银行招元2015年第一期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对其交易结构风险、违约概率及损失率、对房地产跌价的影响与信用增级水平等进行了分析,并对招商银行自身效益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针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本文从完善资本市场、培育市场参与主体;完善法律体系、健全实施细则;建立监管协调机制、完善审批制度与提高风险意识;丰富基础资产证券化种类、增强信用评级机构的公信力加强监管力度;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投资者群体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
王渊[4](2018)在《浙江移动浦江分公司营销渠道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外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和内部集中化变革的不断深入,中国通信行业近几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全业务运营、铁塔公司成立、互联网下营销模式发展等等。县市移动公司作为业务发展的基层单元,渠道就是核心竞争力,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营销渠道的转型优化愈发显得重要。笔者在浙江移动县市公司工作多年,一直关注于营销渠道的发展,也深切感受到新形势下渠道转型的重要意义,希望通过对该选题的研究,以浙江移动浦江分公司(下称浦江移动)这个典型的东部县市移动公司为对象,全面分析其营销渠道发展的问题,为营销渠道架构体系优化和能力进一步发展提升建议对策,探寻新形势下移动渠道创新转型的道路。本文以营销渠道基础理论、PEST分析理论、管理学理论为基础,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比较与归纳方法相结合、渠道管理理论与运营商渠道特点相结合,深入地研究了浦江移动渠道的发展。笔者通过细致深入的调查研究,首先对浦江移动内外部环境、渠道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其次,针对浦江移动的实际情况明确了渠道优化的目标和优化的原则,提出浦江移动必须完善营销渠道结构体系、优化现有渠道的布局、加速存量渠道营销转型及能力提升、强化渠道管理等具体的优化对策。同时,围绕优化对策的组织落实提出了优化队伍机构、提升人员素质、完善渠道支撑以及丰富渠道管控激励手段等具体的建议,以期能够实现变革中的稳步提升。本文以浦江移动为研究案例,借鉴和运用了国内外营销渠道管理的相关理论,分析和研究其渠道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用于该公司的渠道优化方案,并给予了优化方案实施的相关策略及建议。该研究成果可以为浦江移动下一步渠道的优化提供指导,也可对中国移动县级公司以及其他运营商在新形势下渠道转型工作给予一定的参考。
窦丰明[5](2017)在《EVA在YYGD公司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EVA(Economic Value Added)理论及其绩效管理应用得到了管理学界和企业经营者们的青睐。2009年底,国资委重新修订《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规定于2010年1月1日起中央企业全面推行经济增加值(EVA)考核。这标志着国有企业的绩效管理模式发生了重大改革。EVA不受公认会计准则的限制,所以使用者可以根据需求做出适度调整,以获取相对准确的数据,从而避免因会计准则造成经营绩效扭曲的情况。基于EVA环境下的绩效评价有效弥补了传统绩效评价的不足,提高了绩效评价的质量,增加了财务信息价值,并能对成本控制、预算及融资等各个环节带来深刻的变革,有利于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提高企业管理者对EVA绩效评价的认知水平,为EVA在企业管理,特别是绩效评价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YYGD公司是隶属于国家电网公司的县级供电企业,国有独资中型企业。YYGD公司为保障本区域供电稳定与安全,不断规划建设大中型电网基建项目和持续投入维修资金,所属电网日益坚强,电力维护到点到位,得到了极好的社会评价。在发展社会公用事业的同时,YYGD公司不断强化自身管理,通过同业对标、业绩考核等管理手段不断提升经营水平,其中特色业绩考核体系的构建在提升全员劳动生产力方面起了重要作用,EVA指标也纳入了业绩考核体系范围。本文结合YYGD公司实施EVA管理的案例,深入论证YYGD公司实施EVA价值管理的理论基础和管理背景,全面分析管理实施内容,解剖绩效评价方式的变化。通过财务数据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实施EVA价值管理推动了企业价值的提升。本文还指出在EVA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并和解决策略,由此可以得出结论:EVA的价值管理在中国企业推广应用是可行的,并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杨智斌[6](2017)在《F公司由会计集中核算向财务共享服务转型探索》文中研究指明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国内大型企业集团迎来了快速成长的有利时机,集团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壮大以及分支机构的不断增加,原有的分散管理模式越来越显现出缺陷,主要表现为:财务信息失真且无法及时传递,不能有效支持集团战略决策;财务监管滞后,风险难以把控;基层财务队伍庞大,简单重复性工作较多,人力资源成本压力较大等等。企业需要在财务管理方法和模式上寻求变革,以不断适应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F公司为了强化对所属县公司的业务管控,自2013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实施会计集中核算,主要做法是在地市公司层面成立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并将其作为对县公司的管控平台。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对于F公司在统一会计核算标准、强化风险管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职责分工不够明晰、经济规模及分工优势不明显、对管理决策的支持力度较弱、人员管理等诸多方面问题,亟需进行调整和完善。财务共享服务主要是通过对企业集团分散的财务资源进行整合及业务流程再造,从而提升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水平,该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并付诸实施。本文主要采取了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F公司会计集中核算实践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作者自身参与的工作经历,对现行的公司财务管控模式进行剖析,并对F公司由会计集中核算向财务共享服务转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在经过分析论证基础上,作者建议F公司进行财务管理模式转型,并结合F公司的主要经营业务,构思了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具体方案。希望借助财务管理变革,F公司能更大程度发挥财务管理价值,进而提升企业价值最大化。
胡发龙[7](2014)在《AW矿业投资公司内部管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从AW矿业投资公司成立开始,公司就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来使公司规模迅速得到扩大,逐渐实现了对许多公司的收购和控股,在这个迅速发展的过程中,AW矿业投资公司对于公司内部的管理控制体系建设给予了一定的重视,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初步的内部管控体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的各种经济环境以及公司自身的一些特点都在不断的发生着改变,公司现行的内部管控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公司高速发展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公司的未来发展,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因此,如何通过一定的措施来对公司内部的现行管控体系进行合理的优化,是AW矿业投资公司目前所要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相关的公司内部管理控制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以及相关文献研究的方法,本文主要对AW矿业投资公司内部管理控制体系的问题进行挖掘并制定出相应的优化方案。是通过对目前AW矿业投资公司内部管理控制进行剖析并发现问题,最终制定出一个符合当前环境的最佳的AW矿业投资公司内部管理控制体系。围绕着这个研究主题,本文首先对内部管控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对AW矿业投资公司内部管理控制现状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指出其在内部管理控制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形成的原因,之后对AW矿业投资公司内部管理控制体系从多个不容的角度提出了相关的优化思路,最后对内部管控体系优化过程中的保障措施从不同方面进行了说明。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能够对AW矿业投资公司的现有内部管控体系进行一定的优化,更能够成为其他公司进行自身内部管控体系建设与相关优化的重要参考。
张修婧[8](2014)在《送变电A公司业务重组的财务整合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送变电A公司因经营困难,要通过重组来摆脱困境。本文主要针对A公司重组中进行的一系列整合展开研究,其中研究的核心部分是有关重组中的财务整合。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从国内和国外两方面的经验来说明公司重组的整合情况,认为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运行形势下,公司重组和整合是发展和优化的一个主要途径。文章在区分了一些重组的主要概念,然后指出重组过程中的整合是决定重组成败的关键,本文对管理整合作了具体分析。财务整合在重组整合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并且文章对财务整合的目标、整合的方法和整合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针对A公司的案例分析,从A公司的经营状况入手,分析了A公司重组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公司经营状况差,公司机构、人员、资金和管理能力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公司在重组过程中的财务整合主要从会计核算体系的整合、财务人员的整合、资产整合、负债整合以及推行集约化管理等方面进行,在论文中对这些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和解析。最后对A公司重组财务整合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虽然重组中出现一些具体问题,但A公司在财务整合的内容还是相对比较全面的,并且整合后有一定的效果,部分经验值得借鉴,可以完善公司重组财务整合理论。
任聪[9](2013)在《辽宁F市中心医院财务风险管理诊断》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新医疗改革政策的出台和逐步深入,国家以财政拨款形式对医疗的投入重点开始发生转变,主要表现由原有对医疗机构救治制度和救治设施的支持,转变为对医疗体系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者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由于财政资金的投向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长期处于医疗体系中较高等级的三级甲等公立医院所面临的经营运作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保证其正常的运作,自行筹集资金满足医院经营和运作过程的资金需求,逐渐成为三级甲等医院日常运作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即“举债经营”将成为三级甲等医院经营运作的模式之一,财务风险油然而生本文通过对F市中心医院财务风险管理问题进行梳理,根据新医改制度,采用文献法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观点进行文献回顾。其次,对辽宁F市中心医院财务风险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主要包括会计系统财务风险和非会计系统财务风险,从固定资产管理、筹资、投资及营运资金、内控、成本核算和预算等方面形成的财务风险问题进行系统阐述。结合其内、外部财务环境因素所造成的资产管理不规范、缺乏内部监督、财务人员素质缺陷等财务风险问题进行分析,旨在为F市中心医院财务风险管理诊断提供理论支持,以此作为本诊断课题的研究基础。再次,针对F市中心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和措施。主要包括资金拓展、提高预算执行可行性、开展全面核算、加强内外部监督、建立财务总监制、运用财务风险管理技术等。通过本文研究,得出通过强化内部控制以及最终依赖相关责任人素质的提高防范潜在财务风险的结论,对新医改制度下我国类似性质医院进行财务风险控制具有参考价值。
易若冰[10](2013)在《我国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问题探讨 ——以FC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为例》文中提出自2007年以来时至今日,金融危机的影响力还在全世界的范围内持续发酵。从国内情况来看,根据2012年9月中国财政部会计司与证监会会计部联合发布的《我国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2011年执行企业内控规范体系情况分析报告》中显示,截至2012年4月30日,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67家已披露年报公司中,报告期内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有49家,占比达73.1%。在该报告中,中国石化、工商银行、中国铝业、中国南车等大型国有企业机构均因为内控管理不当而被点名。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的发展,传统上仅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来实施企业的风险管理职能,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企业对于风险管理的要求已经从业务条线发展到贯穿企业各个方面。为了能够有效解决企业对于风险管理的需求,建设全面的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必然的选择。出于外部监管和自身发展的需求,FC证券公司正在积极寻求建设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FC公司的现状,对其目前的全面风险管理建设中各个要素进行了梳理,对每一个要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本文主要分为六个章节来对FC证券公司的全面风险管理建设进行探讨和分析。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探讨了本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对于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情况及成果,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第二章主要探讨了全面风险管理的背景、含义和构成要素。同时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全面风险管理的现状。第三章对FC证券公司构建全面风险管理建设实践的背景进行了分析,包括FC证券公司历史变革和发展,主营业务范围,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动因分析和整体构思。第四章对FC公司目前的全面风险建设状况进行整体评估和差距分析。在本章中,将FC公司的风险要素按照管理机制建立的成熟度划分为风险管理基础建设、风险管理量化手段建设和风险管理的深化建设。并从业务流程、信息系统、风险报告、组织体系、净资本动态风险控制指标、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风险理念、风险相关的绩效考核和风险战略与偏好,共计12个项目进行详细评估与分析。第五章在分析了FC公司在全面风险建设现状和差距的基础上,从风险管理基础建设、风险管理量化手段建设和风险管理的深化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第六章是对全文的总结。
二、谈建立效益稽核指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建立效益稽核指标(论文提纲范文)
(1)ZH农业上市公司存货审计风险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存货审计程序的文献 |
1.2.2 关于农业类企业审计风险的文献 |
1.2.3 关于存货审计风险识别及防范的文献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理论概要 |
2.1 农业类企业生产经营特征 |
2.1.1 存货的数量计量和价值难以确定 |
2.1.2 未来经营利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
2.1.3 存货占用资金过大,降低资金使用效率 |
2.1.4 交易对象分散,难以获取真实交易凭证 |
2.2 审计风险理论概要 |
2.2.1 审计风险的概念及特征 |
2.2.2 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 |
2.2.3 审计风险模型 |
2.3 审计风险控制理论概要 |
2.3.1 审计风险控制的概念 |
2.3.2 审计风险控制流程 |
第三章 ZH农业上市公司存货审计风险的识别和评价 |
3.1 ZH农业上市公司基本背景介绍 |
3.1.1 ZH公司简介 |
3.1.2 ZH公司事件回顾 |
3.2 ZH公司存货审计风险的识别 |
3.2.1 ZH公司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
3.2.2 ZH公司与存货相关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
3.3 ZH公司存货审计风险的评价 |
3.3.1 ZH公司存货审计风险评价模型 |
3.3.2 ZH公司存货审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3.3 ZH公司存货审计风险评价结果及分析 |
第四章 会计师事务所控制ZH农业上市公司存货审计风险的方案设计 |
4.1 审计业务承接阶段存货审计风险控制 |
4.1.1 充分了解ZH公司与存货相关信息 |
4.1.2 委派具有胜任能力的审计人员 |
4.2 审计计划阶段存货审计风险控制 |
4.2.1 完善与存货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程序 |
4.2.2 编制详细的存货审计计划 |
4.3 审计程序执行阶段存货审计风险控制 |
4.3.1 加强对ZH公司存货实施内部控制测试 |
4.3.2 严格执行存货实质性程序 |
4.4 审计报告出具阶段存货审计风险控制 |
4.4.1 严格执行项目质量复核制度 |
4.4.2 重视与被审计单位沟通 |
第五章 会计师事务所保障存货审计风险控制方案运行的措施 |
5.1 加强签约前存货审计风险的评估 |
5.2 强化存货审计风险控制的意识 |
5.3 提高审计人员存货审计的专业胜任能力 |
5.4 有效利用水产养殖业专家的工作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2)宁德市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政策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研究评述 |
1.4 研究方法、思路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5 创新与不足 |
1.5.1 创新点 |
1.5.2 存在的不足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 |
2.1.2 先行支付的法定情形 |
2.1.3 先行支付的追偿 |
2.2 理论基础 |
2.2.1 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 |
2.2.2 公共政策理论 |
2.2.3 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的模型 |
2.2.4 工伤保险无过错责任原则的理论 |
3 宁德市工伤保险先行支付政策实施现状及案例分析 |
3.1 宁德市工伤保险先行支付政策实施基本情况 |
3.1.1 宁德市实行先行支付三年来的工伤保险基金收支余情况 |
3.1.2 宁德市工伤保险先行支付政策实施现状 |
3.2 宁德市工伤保险先行支付的管理办法和业务处理流程 |
3.3 宁德市工伤保险先行支付案例分析 |
4 宁德市工伤保险先行支付政策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政策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
4.1.1 影响用人单位参保积极性,参保扩面风险增加 |
4.1.2 社会保险经办部门消极对待 |
4.1.3 存在基金流失风险 |
4.1.4 基金追讨工作举步维艰 |
4.1.5 社会各界对政策理解存在分歧 |
4.2 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
4.2.1 强制性不足,惩戒性不强 |
4.2.2 实施细则缺位 |
4.2.3 社保经办机构自身主观因素 |
4.2.4 追偿制度亟待健全完善 |
4.2.5 政策宣传不够到位 |
5 完善宁德市实施工伤保险先行支付政策的对策建议 |
5.1 加大惩戒力度,提高强制性 |
5.2 明确争议问题,完善实施细则,实现规范化管理 |
5.3 建立追偿协调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 |
5.4 制定先行支付财务办法,确定完整结案标准 |
5.5 建立单独管理运行的工伤先行支付基金 |
5.6 着力加强政策宣传 |
6 研究结论及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1.2.2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结构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2 资产证券化概述 |
2.1 资产证券化原理 |
2.1.1 资产证券化概念 |
2.1.2 资产证券化核心原理和基本原理 |
2.1.3 资产证券化特征 |
2.2 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分类、参与主体、运作流程 |
2.2.1 资产证券化分类 |
2.2.2 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参与主体 |
2.2.3 资产证券化运作流程 |
2.3 资产证券化的动因 |
2.3.1 从基础资产原始权益人的角度分析其动因 |
2.3.2 从投资者角度分析其动因 |
2.4 中美资产证券化发展的比较 |
2.4.1 中国资产证券化发展概况 |
2.4.2 美国资产证券化发展概述 |
2.4.3 美国资产证券化经验借鉴 |
3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 |
3.1.1 贷款抵押债券(CLO)发展现状 |
3.1.2 汽车贷款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 |
3.1.3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RMBS)发展现状 |
3.1.4 个人消费贷款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 |
3.1.5 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 |
3.2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
3.2.1 信贷资产证券化相关市场发育不健全 |
3.2.2 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 |
3.2.3 基础资产单一且分散风险程度不高 |
3.2.4 缺乏专业和权威的评级机构 |
3.2.5 金融监管滞后,项目审批不完善 |
4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效益分析 |
4.1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效益分析的理论基础 |
4.2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效益评价指标的选取 |
4.2.1 效益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
4.2.2 代表性商业银行的选择与数据采集 |
4.3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效益评价模型的建立 |
4.3.1 研究假设 |
4.3.2 变量的选择 |
4.3.3 效益评价模型的建立 |
4.3.4 变量说明及数据来源 |
4.4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
4.4.1 描述性统计 |
4.4.2 回归结果分析: |
4.4.3 扩展的检验 |
4.4.4 效益评价结果总体分析 |
5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
5.1 主要参与方履约能力 |
5.1.1 发起机构/贷款服务机构 |
5.1.2 资金保管机构 |
5.1.3 受托机构/发行人 |
5.2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交易概况 |
5.3 信贷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及风险分析 |
5.3.1 信托账户与现金流支付 |
5.3.2 结构化安排 |
5.3.3 交易结构风险分析 |
5.4 信贷资产证券化违约概率及损失率分析 |
5.4.1 违约概率的界定 |
5.4.2 基准违约概率 |
5.4.3 其他违约概率调整因素 |
5.4.4 违约货款损失率 |
5.5 信贷资产证券化应考虑房地产市场变化与信用增级的影响 |
5.5.1 房地产市场和房产跌价比率参数 |
5.5.2 其他房产跌价影响因素 |
5.5.3 必要信用增级水平的确定 |
5.6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银行自身的影响 |
5.6.1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银行流动性的影响 |
5.6.2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银行安全性的影响 |
5.6.3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银行盈利性的影响 |
6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对策 |
6.1 完善资本市场,培育市场参与主体 |
6.2 完善法律体系,健全实施细则 |
6.3 建立监管协调机制、完善审批制度与提高风险意识 |
6.4 丰富基础资产证券化的种类 |
6.5 增强信用评级机构的公信力并加强监管力度 |
6.6 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投资者群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浙江移动浦江分公司营销渠道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情况 |
1.3.2 国内研究情况 |
1.3.3 通信企业中渠道研究情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二章 营销渠道的基本理论 |
2.1 营销渠道的定义 |
2.2 营销渠道的结构 |
2.3 渠道忠诚与激励 |
2.3.1 渠道忠诚度 |
2.3.2 渠道激励 |
2.4 渠道冲突与控制 |
2.4.1 渠道冲突 |
2.4.2 渠道控制 |
第三章 浦江移动公司渠道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浦江移动公司基本情况 |
3.2 浦江移动公司市场环境分析 |
3.2.1 外部环境分析 |
3.2.2 内部环境分析 |
3.3 浦江移动公司渠道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
3.3.1 公司渠道类型 |
3.3.2 公司渠道分布情况 |
3.3.3 公司渠道发展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四章 浦江移动公司渠道优化设计 |
4.1 优化目标和原则 |
4.1.1 优化的总体目标 |
4.1.2 优化的原则 |
4.2 渠道优化设计 |
4.2.1 渠道结构体系优化 |
4.2.2 渠道布局优化 |
4.2.3 渠道业务能力优化 |
4.2.4 渠道管理优化 |
第五章 浦江移动公司渠道优化的实施组织 |
5.1 优化的实施组织及保障 |
5.1.1 优化队伍结构,明晰管理职责 |
5.1.2 强化分享提升,完善培训考核机制 |
5.1.3 加速渠道信息化水平建设 |
5.1.4 建立渠道业务稽核及信用评价体系 |
5.1.5 构建新型渠道荣誉评价体系 |
5.2 效果预测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EVA在YYGD公司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的方法 |
1.3 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EVA理论及研究现状 |
2.1 EVA理论 |
2.2 研究现状 |
2.2.1 国外文献综述 |
2.2.2 国内文献综述 |
2.3 我国会计准则下EVA的计算调整项 |
2.3.1 税后营业净利润 |
2.3.2 资本占用 |
2.3.3.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
2.4 经济增加值在电力行业实施 |
2.4.1 电力行业EVA考核规则 |
2.4.2 EVA考核实施效果简析 |
第三章 EVA在YYGD公司的应用 |
3.1 YYGD公司概况 |
3.1.1 历史沿革情况 |
3.1.2 组织结构情况及公司治理情况 |
3.1.3 YYGD公司财务管理控制模式 |
3.1.4 YYGD公司经营现状 |
3.2 YYGD公司业绩评价 |
3.3 现有业绩评价存在的问题 |
3.4 YYGD公司 2011~2015 年EVA业绩计算及分析 |
3.4.1 EVA业绩评价应用的意义 |
3.4.2 EVA的业绩评价的思路 |
3.4.3 税后净营业利润的计算 |
3.4.4 调整后资本的计算 |
3.4.5 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
3.4.6 计算经济增加值 |
3.5.YYGD公司价值创造能力分析 |
3.5.1 EVA与净利润的对比分析 |
3.5.2 EVA与净资产收益率的对比分析 |
3.5.3 同质企业比较 |
3.6 资本投入及资本成本分析 |
第四章 EVA在YYGD公司实施的效果综述 |
4.1 公司原有业绩评价体系诊断 |
4.2 YYGD公司EVA业绩评价体系实施结果分析 |
第五章 EVA在公司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5.1 存在的问题 |
5.1.1 EVA指标本身的局限性 |
5.1.2 引起权益性资本变动的项目调整 |
5.1.3 激励效果的逐层“减弱化” |
5.1.4 EVA作为考核指标权重过低不利于推进EVA的考核工作 |
5.2 解决策略 |
5.2.1 改进YYGD公司的财务管理 |
5.2.2 做好EVA培训和差异化激励 |
5.2.3 合理确定EVA指标权重 |
第六章 EVA应用的总结和展望 |
6.1 EVA应用的总结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F公司由会计集中核算向财务共享服务转型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1.2.1 研究的内容 |
1.2.2 研究的方法 |
1.2.3 论文框架 |
1.3 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 |
2.1 理论基础 |
2.1.1 规模经济与劳动分工理论 |
2.1.2 委托代理理论 |
2.1.3 财务资源整合 |
2.1.4 财务管控模式 |
2.1.5 流程再造 |
2.2 相关概念 |
2.2.1 会计集中核算 |
2.2.2 财务集中管理 |
2.2.3 财务共享服务 |
2.2.4 三者的联系与区别 |
第3章 财务共享服务的实践与成效 |
3.1 财务共享服务的发展历程 |
3.1.1 国外发展历程 |
3.1.2 国内发展历程 |
3.2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动因 |
3.3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所取得的成效 |
3.3.1 降低企业财务成本 |
3.3.2 提升工作效率 |
3.3.3 推动财务管理转型 |
3.3.4 帮助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
3.3.5 由成本中心走向利润中心 |
第4章 F公司会计集中核算的现状分析 |
4.1 F公司基本情况及财务管理现状 |
4.1.1 公司基本情况 |
4.1.2 F公司财务管理现状 |
4.2 F公司会计集中核算模式 |
4.2.1 “集中办公”模式 |
4.2.2 “在线审核”模式 |
4.3 取得的成效及对比分析 |
4.3.1 取得的成效 |
4.3.2 两种模式的对比分析 |
第5章 F公司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不足及转型分析 |
5.1 现行会计集中核算中存在的不足 |
5.1.1 市县公司职责分工不够明晰 |
5.1.2 经济规模及分工优势不明显 |
5.1.3 人员管理问题制约其发展 |
5.1.4 对管理决策的支持力度较弱 |
5.2 F公司向财务共享服务转型的必要性分析 |
5.2.1 支撑公司经营决策的需要 |
5.2.2 适应行业体制改革的需要 |
5.2.3 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需要 |
5.2.4 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 |
5.3 F公司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可行性分析 |
5.3.1 财务共享服务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 |
5.3.2 财务集约化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5.3.3 完备的信息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 |
5.3.4 会计集中核算积累的经验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5.3.5 即将实施的“子改分”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 |
第6章 F公司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探索 |
6.1 财务共享服务的目标、原则及范围 |
6.1.1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目标 |
6.1.2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原则 |
6.1.3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范围 |
6.2 实施共享服务后的财务组织架构及工作职责 |
6.2.1 财务组织架构 |
6.2.2 工作职责 |
6.2.3 内部组织分工 |
6.2.4 业务流程设置 |
6.2.5 保障措施 |
第7章 结束语 |
7.1 主要内容及研究结论 |
7.1.1 主要内容 |
7.1.2 研究结论 |
7.2 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
7.2.1 存在的不足 |
7.2.2 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语 |
(7)AW矿业投资公司内部管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2章 公司管控基本理论 |
2.1 概念界定 |
2.1.1 企业集团与集团公司的界定 |
2.1.2 子公司的界定 |
2.1.3 管控的内涵 |
2.1.4 管控类型 |
2.2 管控体系的内容 |
2.2.1 组织结构 |
2.2.2 权责体系与决策机制 |
2.2.3 激励与考核机制 |
2.2.4 监控体制 |
2.3 管理控制模式 |
2.3.1 行政管理型模式 |
2.3.2 自主管理型模式 |
2.3.3 治理型模式 |
第3章 AW 矿业投资公司管控体系现状分析 |
3.1 AW 矿业投资公司简介 |
3.2 AW 矿业投资公司管控体系现状 |
3.3 AW 矿业投资公司现行管控体系所存在的问题 |
3.3.1 公司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
3.3.2 战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
3.3.3 权责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 |
3.3.4 高管人员薪酬激励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
3.3.5 监控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
3.3.6 内部控制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 |
3.3.7 管理层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 |
3.4 AW 矿业投资公司管控体系存在问题成因 |
3.4.1 外部因素 |
3.4.2 内部因素 |
3.5 公司发展策略分析 |
第4章 AW 矿业投资公司管控体系优化设计 |
4.1 管控模式优化准备 |
4.1.1 优化设计的原则和目标 |
4.1.2 优化设计思路与流程 |
4.1.3 管控模式选择 |
4.2 组织结构优化 |
4.3 公司体制优化 |
4.3.1 建立专门决策委员会 |
4.3.2 权责配置 |
4.4 公司高管人员薪酬激励机制 |
4.4.1 当期相关激励 |
4.4.2 长期相关激励 |
4.5 监控机制优化 |
第5章 内部管控体系实施保障措施 |
5.1 培养和提高管理者的内部管控意识 |
5.1.1 树立良好的管理哲学和经营理念 |
5.1.2 培养诚信和道德价值观 |
5.1.3 提高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 |
5.2 调整人力资源政策及实务 |
5.2.1 相应调整人力资源政策 |
5.2.2 提高相关人员专业胜任能力 |
5.2.3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
5.3 AW 矿业投资公司内部管控体系的实施保障 |
5.3.1 组织保障 |
5.3.2 制度保障 |
5.3.3 企业文化建设 |
第6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送变电A公司业务重组的财务整合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重组企业财务整合理论综述 |
1.2.2 重组企业财务整合效果评价理论综述 |
1.3 论文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及难点 |
1.4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企业重组和财务整合理论概述 |
2.1 企业重组的概念 |
2.2 企业重组后的整合 |
2.2.1 组织结构整合 |
2.2.2 人力资源整合 |
2.2.3 管理文化的整合 |
2.2.4 财务整合 |
2.3 财务整合的概念 |
2.4 财务整合的目标 |
2.5 财务整合的内容 |
2.5.1 财务制度体系的整合 |
2.5.2 财务人员的整合 |
2.5.3 会计核算体系的整合 |
2.5.4 资产的整合 |
2.5.5 债务的整合 |
2.6 财务整合的运作和策略 |
2.6.1 整合前的财务分析 |
2.6.2 整合中财务信息的保密 |
2.6.3 整合后的财务控制 |
2.6.4 快速整合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送变电 A 公司重组必要性分析 |
3.1 A 公司简介 |
3.2 A 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 |
3.2.1 经营状况变差 |
3.2.2 公司组织问题 |
3.2.3 人员问题 |
3.2.4 资金问题 |
3.2.5 管理能力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重组后的送变电 A 公司财务整合过程 |
4.1 财务管理目标的整合 |
4.2 财务核算制度的整合 |
4.2.1 凭证管理整合 |
4.2.2 会计科目整合 |
4.2.3 会计报表整合 |
4.3 财务机构人员的整合 |
4.4 资产的整合 |
4.5 负债的整合 |
4.6 财务集约化管理的整合 |
4.6.1 奠定财务集约化管理实现的基础 |
4.6.2 推进财务集约化管理,完善考核指标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重组的送变电 A 公司财务整合效果综合评价 |
5.1 整合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5.1.1 整合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5.1.2 整合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5.1.3 整合效果综合评价指标解释 |
5.2 整合效果评价方法的选择 |
5.2.1 层次分析法 |
5.2.2 模糊综合评价 |
5.3 重组后的送变电 A 公司财务整合效果综合评价 |
5.3.1 确定评价因素集 |
5.3.2 确定指标权重 |
5.3.3 隶属度的计算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财务整合后仍需要改进的地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作者简介 |
(9)辽宁F市中心医院财务风险管理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的目的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方法 |
1.4.1 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
1.4.2 文献研究法 |
1.4.3 案例分析法 |
1.5 研究的内容 |
2 辽宁F市中心医院概况及财务风险的现状 |
2.1 辽宁F市中心医院概况 |
2.2 辽宁F市中心医院财务风险问题的现状 |
2.2.1 会计系统的财务风险 |
2.2.2 非会计系统财务风险 |
3. 辽宁F市中心医院财务风险理论分析与原因探究 |
3.1 辽宁F市中心医院财务风险问题分析的理论依据 |
3.2 辽宁F市中心医院财务风险问题原因探究 |
3.2.1 外部环境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 |
3.2.2 内部环境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 |
3.3 辽宁F市中心医院财务风险问题的诊断意见 |
4 辽宁F市中心医院财务风险问题改进措施 |
4.1 资金拓展 |
4.1.1 财政投入放大 |
4.1.2 筹资渠道拓展 |
4.2 防范筹资风险 |
4.2.1 谨慎负债 |
4.2.2 选择负债期限 |
4.3 预算刚性约束加强 |
4.3.1 出台制定预算法规 |
4.3.2 增强预算执行的可行性 |
4.4 完善药品库房管理 |
4.4.1 药品流程管理 |
4.4.2 药品统计管理 |
4.5 加强基础成本核算 |
4.5.1 确立成本目标,制订标准成本 |
4.5.2 合理分摊费用 |
4.6 强化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
4.6.1 建立财务总监制 |
4.6.2 内部控制的加强 |
4.7 强化相关业务责任人的职业判断能力 |
4.8 财会人员服务能力提高 |
4.9 加强营运资金管理,优化资产结构 |
4.9.1 加强运营资金管理 |
4.9.2 优化资产结构 |
4.10 运用敏感性分析模型,量化财务风险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我国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问题探讨 ——以FC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情况 |
1.2.2 国内研究情况 |
1.3 本文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1.4 本文的贡献与不足 |
2. 全面风险管理概述 |
2.1 全面风险管理提出的背景 |
2.2 全面风险管理的含义 |
2.3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 |
2.4 国内券商风险管理现状 |
2.5 外国券商风险管理经验 |
3. FC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建设实践 |
3.1 FC证券公司历史变革及发展 |
3.2 FC证券公司主营业务 |
3.3 FC证券公司构建风险管理体系的动因分析 |
3.4 构建FC证券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整体构思 |
4. FC券商全面风险管理现状 |
4.1 风险管理基础建设 |
4.1.1 业务流程 |
4.1.2 信息系统 |
4.1.3 风险报告 |
4.1.4 组织体系 |
4.2 风险管理量化手段建设 |
4.2.1 净资本动态风险控制指标 |
4.2.2 市场风险 |
4.2.3 信用风险 |
4.2.4 操作风险 |
4.2.5 流动性风险 |
4.3 风险管理的深化建设 |
4.3.1 风险理念 |
4.3.2 风险相关的绩效考核 |
4.3.3 风险战略与偏好 |
5. 改进与建议 |
5.1 风险管理基础建设改进意见 |
5.1.1 风险报告体系 |
5.1.2 信息系统 |
5.1.3 组织架构建设 |
5.2 风险计量和管理 |
5.3 风险管理的深化建设 |
5.3.1 风险评价与考核 |
5.3.2 风险战略与偏好 |
6.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谈建立效益稽核指标(论文参考文献)
- [1]ZH农业上市公司存货审计风险控制研究[D]. 王小梦. 西安石油大学, 2019(09)
- [2]宁德市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政策实施研究[D]. 黄琳. 福建农林大学, 2019(10)
- [3]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研究[D]. 郭宇骁. 云南大学, 2019(03)
- [4]浙江移动浦江分公司营销渠道优化研究[D]. 王渊.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8(02)
- [5]EVA在YYGD公司的应用研究[D]. 窦丰明. 山东理工大学, 2017(03)
- [6]F公司由会计集中核算向财务共享服务转型探索[D]. 杨智斌. 厦门大学, 2017(05)
- [7]AW矿业投资公司内部管控研究[D]. 胡发龙.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10)
- [8]送变电A公司业务重组的财务整合管理研究[D]. 张修婧. 华北电力大学, 2014(03)
- [9]辽宁F市中心医院财务风险管理诊断[D]. 任聪.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3(03)
- [10]我国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问题探讨 ——以FC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为例[D]. 易若冰. 西南财经大学, 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