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刚玉金属复合人工髋关节的研制

纯刚玉金属复合人工髋关节的研制

一、纯刚玉—金属复合型人工髋关节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王春艳[1](2008)在《一系列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主要对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合成和性质进行了研究。在第二章中,进行了纳米药物/羟基磷灰石复合体的原位组装及浸渍组装的方法、复合体的结构及复合体中的药物含量、药物活性和体外释放量的比较。对于溶菌酶/羟基磷灰石复合体,原位合成法组装酶量为79 mg/g远远大于通过浸渍法组装的酶量15 mg/g。其酶活力为196 F.I.P.-U/mg大于浸渍组装的酶活力56. 8 F.I.P.-U/mg。对于氯霉素/羟基磷灰石复合体,原位合成法组装药量为186.83 mg/g,而通过浸渍法组装的药量为123.8 mg/g。对于原位组装的复合体,药物的组装与HAP的合成同步进行,组装量较大,药物以分子状态均匀存在HAP中,而浸渍组装的药物主要靠吸附作用较多的存在复合体的外部,而复合体内部的药物含量较低。在释放初期,对于原位组装的复合体中药物的释放量低于利用吸附作用组装体,但随着低结晶度HAP在酸性条件逐渐水解,能控制内部的药物的均匀释放,从而高于通过浸渍组装的复合体的释放量。在第三章中,利用湿法原位合成了3种未见报道的有机/无机杂化物(RE-HQ/HAP),它是同时具有抗菌功能和骨修复功能的复合材料。本实验选择两种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作为抗菌试验的研究对象,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表征并采用抑菌圈法、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的测定研究了复合材料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同时探讨了其抗菌机理。在第四章中利用湿法合成和水热法合成一系列的RE/HAP复合材料,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且考察了RECL3加入不同量时与单纯的HAP纳米材料的结构和抗肿瘤效应的差异。观察复合材料作用于Hale细胞的形态学,RE/HAP作用后的Hela细胞生长受到干扰,发生细胞变小、脱壁现象,通过细胞生长曲线及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定量研究,发现不同材料浓度和作用时间对Hela细胞都有明显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有一定的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从MTT和细胞流式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单纯的HAP在各浓度下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较低,而纳米复合材料RE2a/HAP皆对宫颈癌细胞Hela的生长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主要是稀土粒子缓慢释放的结果,通过引起肿瘤细胞的凋亡或坏死而抑制了肿瘤细胞的生长率。RE2a/HAP作用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 G1期细胞明显增多,S期细胞相应减少。

李峰[2](2008)在《羟基磷灰石/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生物活性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采用了一种新方法来制备羟基磷灰石/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复合生物材料。先将粒度为Φ300nm的羟基磷灰石粉末用磷酸单酯偶联剂进行表面改性,然后将羟基磷灰石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混合放入球磨机中进行反应球磨。球磨处理完成后直接热压成型。本文主要讨论了偶联剂和球磨及热压成型工艺参数对羟基磷灰石/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的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单酯偶联剂最佳加入量为0.7%,最佳共混温度为120℃,共混时间为15min。较佳的球磨工艺条件如下:球直径Φ=10mm,球料比为10:1,转速为400rpm,球磨时间为24h。较佳的热压成型工艺条件如下:热压温度T=180℃,压力P=20MPa,热压时间为15min。在上述工艺条件下羟基磷灰石/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相比直接热压成型均有较大的提升,可制备出机械力学性能良好的人工骨生物复合材料。

陈道隆,杨洁[3](2007)在《“人生的价值在于奋斗,在于创造,在于奉献”——访生物医用材料学家李世普教授》文中研究表明回溯人类的历史,其实就一部人类科学探索的发展史。作为地球上最智慧的动物,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断地在挑战着未知。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的程度,人类已有充足的自信,似乎只要是能够想象的,未来都可以以某种合理的方式实现。潜入深海、飞向太空,甚至于人类自身如何永生,并在未来以何种状态存在……,但科学创造不仅需要智力和知识,也需要非智力因素──科学精神的支持。人们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行为常常与人们的精神世界密切相关。当人们的行为受一种高尚动机支配时、当人们的工作中含有超越现实功利的意义时、当人们能够体会到一种神圣的责任感时,他们将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更为勇敢、更为坚毅、更为积极主动、更不计眼下个人得失。在这个科技为发展原动力的时代,推动历史进程的他们无疑是时代的英雄。1987年美国米高梅公司出品了科幻电影《机械战警》。当人们还在为片中主人公警察墨菲的人机一体所震撼并感叹想象与现实到底还有多远时,在1979年的中国已有了第一例"纯刚玉-双杯式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这是一例用特种陶瓷代替人体关节面的置换手术。特种陶瓷的研制人是当时武汉工业大学教师,年仅33岁的李世普。至此,作为国内将氧化铝陶瓷应用于医学领域的第一人,也是国际上较早将其应用于临床的研究者,他的名字写在了我国生物医用材料发展史上。而他在后来近三十年的科研生涯中,坚持"科研不是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这一理念,一直站在生物医用材料的前沿。

张晓明[4](2007)在《改性MWNTs/纳米HA/PLA多孔骨修复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体硬组织修复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是一个全球关注的课题,是生物材料研究中非常活跃的领域。随着人类外伤、炎症、肿瘤以及先天畸形等原因对骨修复材料需求的增加,人们对骨修复材料的研究已经逐步深入,开发途径变得更加多样。本文成功的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粒子,并以改性MWNTs/纳米HA复合材料的制备为核心内容,采用气相氧化法及液相氧化法制备了带有羧基的多壁碳纳米管(MWNTs- COOH)。在超声波辅助下,通过原位合成法将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 HA)包覆在MWNTs- COOH上,得到复合纳米材料(MWNTs-COO /nano- HA),并成功制备出改性MWNTs-COO/ nano-HA/PLA多孔骨修复材料。分别考察了其力学性能,亲水性能及降解性能。

王东武[5](2006)在《高校自主创新 必须“顶天立地”》文中指出本文结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要求,提出高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必须“顶天立地”,即瞄准国际前沿和国家目标,服务国家和行业的重大需求及地方经济发展,并以自身的典型案例探讨高校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一些做法。

戴采云[6](2003)在《激光熔覆生物陶瓷涂层的界面研究及其应力场模拟》文中研究指明生物材料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的重要功能材料之一,包括生物金属、生物陶瓷材料和生物高分子材料等。在医用金属材料表面形成一层生物陶瓷是制备高性能、高可靠性生物植入材料的有效途经。它既避免了金属材料无生物活性、易腐蚀的问题,又能克服生物陶瓷材料力学性能差的缺陷,并已得到广泛应用。本课题组在国内外首次采用激光处理技术制备了在TC4(Ti6Al4V)钛合金表面同步合成及熔覆以羟基磷灰石(HA)为主的生物陶瓷涂层复合材料。对于这种层状生物复合材料而言,界面是比较重要的部分,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整个材料的质量和寿命。所以本文针对这种情况,采用实验、数学计算以及计算机数值模拟等方法较深入地研究了激光熔覆生物陶瓷涂层的界面状况;并且对涂层中加入稀土Y2O3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本文首先采用实验手段,对界面的组织形貌、成分、物相及显微硬度等进行了研究。发现加入稀土Y2O3可有效控制其界面两侧原子的短程扩散及界面反应的发生,改善其界面组织结构,从而提高结合强度。其次,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采用计算机辅助工程软件ANSYS6.1对激光熔覆生物陶瓷涂层的界面进行了温度场及应力场模拟,得到激光熔覆材料冷却到室温后其界面的残余应力分布以及位移分布。其结果是,界面在经过搭接熔覆后部分纵向应力为拉应力,但数值远小于界面的结合强度,所以界面的质量不会受到影响。再有从热力学计算的角度分析了在模拟温度场的加热温度条件下涂层及界面可能发生的反应。数学计算表明,在该实验条件下,涂层不仅完全具备合成羟基磷灰石、磷酸钙等生物陶瓷的热力学条件,而且也满足界面化学反应生成钛酸钙等新相的条件。它们均已被X-ray物相分析所证实。最后对数值模拟温度场、残余应力场及热力学计算进行了验证,对本文所得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李爱民,孙康宁,尹衍升,卢志华,王振光,毕见强[7](2002)在《生物材料的发展、应用、评价与展望》文中研究表明详细介绍了生物材料的发展历程与国内外目前的研究现状 .具体介绍了生物材料的分类方法、应用以及生物材料的最新评价方法 .结合国内外生物材料的研究现状 ,提出了生物材料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奇货[8](2002)在《生物医用材料》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湖南西南部某金矿。2002年4月中旬的某天,金矿领导乘坐北京吉普外出办公,在途径西南重镇新田铺的时候,发生车祸。工会书记吴某大腿粉碎性骨折,送到骨科医院就诊。医院给他植入了德国引进的仿生材料——一根长约一尺二寸的食指粗的塑胶状物质被植入大腿肱骨旁。这个被戏称为“金箍棒”的仿生骨头,花费了2万多人民币。 该骨科医院院长曹某说,如果我国的仿生材料技术进步的话,象这种“骨头”根本就不要到德国去购买了。花费会少得多。现在植入仿生材料在各地医院十分普遍,如果我们仍旧一味依赖进口,未免是医药界、材料界、整个科技界的巨大悲哀。

顾汉卿[9](2001)在《生物材料的现状及发展(三)》文中指出

闫玉华,张宏泉,李世普[10](1998)在《生物陶瓷及制品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文中提出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内外生物陶瓷材料及其制品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国外生物材料的研究动态及其研究方向与趋势。结合我国生物陶瓷材料研究现状,对我国生物陶瓷材料的研究领域提出相应的设想和展望。

二、纯刚玉—金属复合型人工髋关节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纯刚玉—金属复合型人工髋关节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一系列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生物学材料的发展概述
        1.1.1 生物医学材料的概念
        1.1.2 生物医学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1.1.3 生物学材料的类型与应用
    1.2 纳米材料
        1.2.1 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的定义
        1.2.2 纳米材料的特性
        1.2.3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1.2.4 纳米医用复合材料的分类和制备
        1.2.5 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学评价
        1.2.6 纳米材料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1.3 羟基磷灰石及其复合材料
        1.3.1 HAP 的晶体结构
        1.3.2 HAP与其它材料复合
    1.4 本课题选题的目的、意义和主要结果
        1.4.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4.2 本课题的主要结果
    参考文献
第2章 纳米药物/羟基磷灰石复合体的原位组装及药物活性的研究
    2.1 引言
    2.2 纳米溶菌酶/羟基磷灰石复合体的原位组装及酶活性的研究
        2.2.1 实验部分
        2.2.1.1 实验试剂
        2.2.1.2 主要仪器和表征方法
        2.2.1.3 纳米羟基磷灰石的湿法合成
        2.2.1.4 溶菌酶的组装
        2.2.1.5 组装酶量的测定
        2.2.1.6 酶活力测定
        2.2.1.7 不同溶菌酶/羟基磷灰石复合体中溶菌酶释放速率的比较
        2.2.2 结果与讨论
        2.2.2.1 溶菌酶/羟基磷灰石复合体粉末 X 射线衍射分析
        2.2.2.2 溶菌酶/羟基磷灰石复合体红外光谱分析
        2.2.2.3 溶菌酶/羟基磷灰石复合体扫描电镜分析
        2.2.2.4 溶菌酶/羟基磷灰石复合体紫外漫反射光谱
        2.2.2.5 溶菌酶/羟基磷灰石复合体 N2 吸附曲线
        2.2.2.6 溶菌酶/羟基磷灰石复合体热重分析
        2.2.2.7 溶菌酶的组装量、活性与释放
    2.3 纳米羟基磷灰石/氯霉素复合体的原位组装及释放性能的研究
        2.3.1 实验部分
        2.3.1.1 实验试剂
        2.3.1.2 主要仪器和表征方法
        2.3.1.3 纳米羟基磷灰石的湿法合成
        2.3.1.4 氯霉素的组装
        2.3.1.5 氯霉素组装量的测定
        2.3.1.6 氯霉素/羟基磷灰石不同组装体中氯霉素释放速率的比较
        2.3.2 结果与讨论
        2.3.2.1 氯霉素/羟基磷灰石复合体粉末 X 射线衍射分析
        2.3.2.2 氯霉素/羟基磷灰石复合体红外光谱分析
        2.3.2.3 氯霉素/羟基磷灰石复合体扫描电镜分析
        2.3.2.4 氯霉素/羟基磷灰石复合体紫外漫反射光谱
        2.3.2.5 氯霉素/羟基磷灰石复合体 N2 吸附曲线
        2.3.2.6 氯霉素/羟基磷灰石复合体热重分析
        2.3.2.7 氯霉素的组装量与释放
    2.4 本章小节
    参考文献
第3章 羟基磷灰石和稀土乙酸8-羟基喹啉三元配合物的纳米有机/无机主客体组装复合生物抗菌材料的研究
    3.1 引言
    3.2 羟基磷灰石和稀土乙酸8-羟基喹啉三元配合物的纳米有机/无机主客体组装和表征
        3.2.1 实验部分
        3.2.1.1 实验试剂
        3.2.1.2 主要仪器和表征方法
        3.2.1.3 稀土氯化物的制备
        3.2.1.4 醋酸稀土8-羟基喹啉三元配合物的合成
        3.2.1.5 纳米羟基磷灰石的湿法合成
        3.2.1.6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湿法合成
        3.2.2 结果与讨论
        3.2.2.1 La-HQ/HAP 的研究
        3.2.2.2 Y-HQ/HAP 的研究
        3.2.2.3 Gd-HQ/HAP 的研究
    3.3 羟基磷灰石和稀土乙酸8-羟基喹啉三元配合物的纳米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测定
        3.3.1 实验部分
        3.3.1.1 试剂
        3.3.1.2 菌种
        3.3.1.3 主要仪器和表征方法
        3.3.1.4 抑菌圈法的测定
        3.3.1.5 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的测定
        3.3.2 结果与讨论
        3.3.2.1 RE-HQ/HAP 抑菌圈实验
        3.3.2.2 RE-HQ/HAP 抗菌 MIC、MIB 实验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掺杂稀土的纳米稀土/羟基磷灰石复合体的合成、表征和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4.1 引言
    4.2 纳米稀土/羟基磷灰石的合成及表征
        4.2.1 实验部分
        4.2.1.1 实验试剂
        4.2.1.2 主要仪器和表征方法
        4.2.1.3 稀土氯化物的制备
        4.2.1.4 纳米羟基磷灰石的湿法合成
        4.2.1.5 纳米羟基磷灰石的水热合成
        4.2.1.6 纳米稀土/羟基磷灰石复合体的湿法合成
        4.2.1.7 纳米稀土/羟基磷灰石复合体的水热合成
        4.2.2 结果与讨论
        4.2.2.1 ICP 表征
        4.2.2.2 纳米稀土/羟基磷灰石复合体粉末X 射线衍射分析
        4.2.2.3 纳米稀土/羟基磷灰石复合体红外光谱(IR)分析
        4.2.2.4 纳米稀土/羟基磷灰石复合体扫描电镜(SEM)分析
        4.2.2.5 纳米稀土/羟基磷灰石复合体 TG 分析
    4.3 纳米稀土/羟基磷灰石复合体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4.3.1 实验部分
        4.3.1.1 实验试剂
        4.3.1.2 肿瘤细胞株
        4.3.1.3 主要仪器和表征方法
        4.3.1.4 细胞培养和形态观察
        4.3.1.5 细胞生长抑制率
        4.3.1.6 流式细胞仪检测
        4.3.2 结果与讨论
        4.3.2.1 细胞形态学观察
        4.3.2.2 细胞生长抑制率
        4.3.2.3 纳米稀土/羟基磷灰石复合体对 Hela 细胞周期时相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结论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致谢
作者简历
博士论文期间发表或接收的论文情况

(2)羟基磷灰石/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生物活性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生物医学材料概述
        1.2.1 生物医学材料发展现状
        1.2.2 生物医学材料分类
    1.3 羟基磷灰石的结构、特性、制备方法及应用
        1.3.1 羟基磷灰石概述
        1.3.2 羟基磷灰石的结构及特性
        1.3.3 羟基磷灰石的制备方法
        1.3.4 羟基磷灰石的应用及其复合材料
        1.3.5 羟基磷灰石材料发展方向
    1.4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性能及应用
        1.4.1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概述
        1.4.2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性能
        1.4.3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应用
        1.4.4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作为骨替代材料的缺陷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6 本文所采取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6.1 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
        1.6.2 本文采取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本原理
    2.1 复合材料的界面理论
    2.2 材料表面改性技术
    2.3 偶联剂对材料表面改性的机理
        2.3.1 羟基磷灰石的表面特性
        2.3.2 偶联剂的改性机理
        2.3.3 偶联剂对 HA 复合材料改性的研究和应用
    2.4 高能球磨反应相关原理
        2.4.1 高能球磨概述
        2.4.2 机械合金化与反应球磨技术
        2.4.3 反应球磨过程原理
第三章 实验部分
    3.1 样品原料及主要仪器设备
        3.1.1 实验所需样品
        3.1.2 实验所需仪器设备
    3.2 实验方法与过程
        3.2.1 PL 偶联剂对HA 表面改性的研究
        3.2.2 球磨共混参数条件的研究
        3.2.3 热压成型条件的研究
        3.2.4 HA/UHMWPE 成分、结构及力学性能测试
第四章 测试结果分析
    4.1 PL 偶联剂对HA 表面改性的研究
        4.1.1 共混复合温度对HA 表面改性的影响
        4.1.2 搅拌时间对 HA 表面改性的影响
        4.1.3 改性 HA 在溶剂中的分散特性
        4.1.4 偶联剂加量对复合物改性效果的影响
        4.1.5 红外(IR)光谱分析
        4.1.6 实验结果讨论
    4.2 球磨共混参数条件的研究
        4.2.1 球料比对HA/UHMWPE 共混效果的影响
        4.2.2 转速对HA/UHMWPE 共混效果的影响
        4.2.3 球磨时间对HA/UHMWPE 共混效果的影响
        4.2.4 实验结果讨论
    4.3 热力学条件研究
        4.3.1 热压温度对HA/UHMWPE 复合材料的影响
        4.3.2 热压时间对HA/UHMWPE 复合材料的影响
        4.3.3 实验结果讨论
    4.4 HA/UHMWPE 复合材料物相结构分析及性能研究
        4.4.1 HA/UHMWPE 的流变学性能分析
        4.4.2 复合材料中的均一性分析
        4.4.3 复合材料的热分析
        4.4.4 复合材料的红外光谱分析
        4.4.5 复合材料的XRD 分析
        4.4.6 复合材料的SEM 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3)“人生的价值在于奋斗,在于创造,在于奉献”——访生物医用材料学家李世普教授(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从氧化铝陶瓷开始
创造全陶瓷人工关节的“中国第一人”
引领降解研究让陶瓷也有生命
推动民族生物医用材料科学与产业发展
正直为人培养高素质人才
专家介绍

(4)改性MWNTs/纳米HA/PLA多孔骨修复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第一章 绪言
    1.1 生物医用材料
        1.1.1 生物医用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1.1.2 骨修复材料
    1.2 聚乳酸类高分子材料
    1.3 羟基磷灰石基复合材料
    1.4 碳纳米管简介
        1.4.1 碳纳米管的结构
        1.4.2 碳纳米管的性能及应用
        1.4.3 碳纳米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第二章 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
    2.1 HA 的表面结构和晶体结构
    2.2 纳米HA 的制备方法
    2.3 实验部分
        2.3.1 主要试剂与仪器
        2.3.2 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分散方法的影响
        2.4.2 反应时间的影响
        2.4.3 反应溶剂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改性MWNTs/纳米HA/PLA 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3.2.2 实验原理
        3.2.3 多壁碳纳米管的表面处理
        3.2.4 改性MWNTs/HA 纳米粒子的原位合成
        3.2.5 改性MWNTs/HA/PLA 骨修复材料的制备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红外光谱表征
        3.3.2 透射电镜表征
        3.3.3 XRD 表征
        3.3.4 亲水性表征
        3.3.5 力学性能表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材料成孔与降解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4.2.2 球磨
        4.2.3 多孔MWNTs/HA/PLA 骨修复材料的制备
        4.2.4 体外降解试验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成孔方法的选择
        4.3.2 孔隙率表征
        4.3.3 体外降解行为的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Abstract
致谢

(5)高校自主创新 必须“顶天立地”(论文提纲范文)

一、瞄准科技前沿,将标志性成果尽快融入行业和社会
二、加强知识创新,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三、加强与企业合作,努力融入国家技术创新体系
四、文化激发创新

(6)激光熔覆生物陶瓷涂层的界面研究及其应力场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
    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生物材料
        1.3.2 金属基HA生物陶瓷涂层的制备及其界面的研究
        1.3.3 稀土元素
        1.3.4 激光表面涂覆
        1.3.5 有限元法基本理论和激光熔覆的数值模拟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2 实验研究
    2.1 实验材料及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实验结果
        2.2.1 组织形貌观察
        2.2.2 界面成分及物相分析
        2.2.3 显微硬度测试
3 激光熔覆生物陶瓷涂层界面应力场的数值模拟
    3.1 数值模拟
    3.2 弹性力学的有限元法
        3.2.1 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3.2.2 弹性力学的有限元计算
    3.3 温度场的有限元法
        3.3.1 温度场概述
        3.3.2 温度场的控制方程、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3.3.3 温度场方程的求解
    3.4 热应力场的求解
    3.5 热应力场的模拟
        3.5.1 分析步骤
        3.5.2 模型的建立
        3.5.3 热物性参数的确定
        3.5.4 温度场模拟
        3.5.5 热应力场模拟
4 热力学计算
    4.1 热力学计算的理论依据
    4.2 热力学计算
        4.2.1 涂层反应的热力学计算
        4.2.2 界面反应的热力学计算
5 数值模拟温度场、残余应力场及界面热力学计算的验证
    5.1 数值模拟温度场的验证
    5.2 数值模拟残余应力场的验证
    5.3 热力学计算的验证
6 分析与讨论
    6.1 稀土对界面组织性能及残余应力的影响
        6.1.1 稀土对界面组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6.1.2 稀土对界面残余应力的影响
    6.2 激光熔覆生物陶瓷涂层温度场分布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6.2.1 激光熔覆温度场分布对涂层组织性能的影响
        6.2.2 激光熔覆温度场分布对界面组织性能的影响
    6.3 激光熔覆界面残余应力及位移对涂层寿命的影响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采用ANSYS6.1软件建立模型的日志文件
附录2: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7)生物材料的发展、应用、评价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生物材料及其发展历程
2 生物材料的类型与应用
    2.1 以材料的生物性能为分类标准
        2.1.1 生物惰性材料
        2.1.2 生物活性材料
        2.1.3 生物降解材料
        2.1.4 生物复合材料
    2.2 以材料的属性为分类标准
        2.2.1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 (Biomedical Metallic Materials)
        2.2.2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Biomedical Polymer)
        2.2.3 生物医用无机非金属材料或称为生物陶瓷 (Biomedical Ceramics)
        2.2.4 生物医用复合材料 (Biomedical Composites) 此类材料在2.1.4中已有介绍, 此处不再详述.
        2.2.5 生物衍生材料 (Biologically Derived Materials)
3 生物材料的性能评价
4 生物材料的发展趋势展望

四、纯刚玉—金属复合型人工髋关节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一系列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D]. 王春艳. 吉林大学, 2008(07)
  • [2]羟基磷灰石/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生物活性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D]. 李峰. 长春理工大学, 2008(02)
  • [3]“人生的价值在于奋斗,在于创造,在于奉献”——访生物医用材料学家李世普教授[J]. 陈道隆,杨洁. 科学中国人, 2007(12)
  • [4]改性MWNTs/纳米HA/PLA多孔骨修复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张晓明. 吉林大学, 2007(03)
  • [5]高校自主创新 必须“顶天立地”[J]. 王东武. 科学咨询, 2006(08)
  • [6]激光熔覆生物陶瓷涂层的界面研究及其应力场模拟[D]. 戴采云. 重庆大学, 2003(01)
  • [7]生物材料的发展、应用、评价与展望[J]. 李爱民,孙康宁,尹衍升,卢志华,王振光,毕见强.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2(03)
  • [8]生物医用材料[J]. 奇货. 中国科技信息, 2002(11)
  • [9]生物材料的现状及发展(三)[J]. 顾汉卿.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1(04)
  • [10]生物陶瓷及制品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J]. 闫玉华,张宏泉,李世普. 中国陶瓷, 1998(02)

标签:;  ;  ;  ;  ;  

纯刚玉金属复合人工髋关节的研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