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和废水中BOD_5测定的技术要点及改进

水和废水中BOD_5测定的技术要点及改进

一、水和废水BOD_5测定技术要点与改进(论文文献综述)

杨占忠,张迪,张营,荆建波[1](2021)在《巢式生物流化床技术在处理低负荷废水上的应用》文中指出文章首先介绍巢式生物流化床技术的工艺原理及特点,通过该技术对低负荷废水处理现场的调试情况,掌握到该工艺的技术控制要点,并对该工艺去除SS(悬浮物)、COD、BOD5的效果进行分析,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为中水回用和"近零"排放奠定基础。

张维[2](2021)在《水解酸化-改造A2O工艺对混合进水有机物降解效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杨辉[3](2021)在《糖蜜酒精废水的中试消化和生态净化及规模化厌氧示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糖蜜酒精废水(MAW)是酒精蒸馏后产生的一种典型酸性(pH为3.7-5.8)工业有机废物,其化学需氧量(COD,≥50000 mg/L)、生化需氧量(BOD,≥30000 mg/L)和悬浮固体(SS,≥10000 mg/L)等含量较高,因此具有很高的处理难度。本实验以一个规模化内循环(IC)反应器和一个中试内循环反应器为主体,探究二者在糖蜜酒精废水厌氧处理的可行性和处理效率,并在厌氧处理后进行生态净化的初步探究。本实验采用的规模化IC反应器和中试IC反应器的有效处理容积分别为500 m3和2 m3,二者在运行之前均添加猪粪和厌氧污泥作为反应器底物。实验过程中的进样方式为每日连续进样,期间不再添加任何营养物质、催化剂、添加剂、缓冲物,两个反应器均设置在自然条件下运行。整个过程采取逐步提高进样有机负荷的策略。主要结果总结如下:1.中试IC反应器的处理效果较为可观,在整个实验期间COD的平均消除率达76.91%,生化产气总量达465.56 m3,平均日产气量为3.88 m3,实验中所产沼气甲烷平均含量为54.83%。反应器出水氨氮含量无较大波动,平均氨氮含量为1687.40 mg/L,硫化物含量有所升高,平均硫化物含量为133.47 mg/L。对不同时期颗粒污泥中的微生物16S r RNA基因V3和V4区域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在科水平排名前5的优势细菌依次是Bacteroidetes_vadin HA17,Propionibacteriaceae,Spirochaetaceae,Anaerolineaceae,Ruminococcaceae;在科水平排名前5的优势古细菌依次是:Methanosaetaceae,uncultured_bacterium_c_Bathyarchaeia,Methanobacteriaceae,Methanomassiliicoccaceae,uncultured_bacterium_o_Methanomicrobiales。2.依靠单一的厌氧消化很难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实际生产中常常采取厌氧和其他途径相结合的方法。本实验通过构建一个微型生态系统对糖蜜酒精废水的厌氧出水进行生态净化。微型生态系统对COD消除率等5个参数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在前期维持在较高水平。尽管实验后期进水中污染物质的浓度升高,处理周期缩短,但微型生态系统对COD等5个参数的消除率也能维持相对稳定,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净化的效果。在经过一次水力停留时间后(30次进样),微型生态系统出水COD、氨氮、总氮、总磷、生化需氧量的浓度分别达到211.30、4.85、24.45、3.27、42.2 mg/L。通过厌氧消化和生态处理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把糖蜜酒精废水的处理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攻克其中的难点,掌握其中的要点,为现实生活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际参考。3.规模化IC反应器处理糖蜜酒精废水的效果整体良好,在包括启动期和稳定期的整个实验周期中,COD的平均消除率达76.35%,生化产气总量达71000 m3,稳定期的平均日产气量达1019.18 m3,整个实验产气样品中平均甲烷含量为55.18%。反应器出水氨氮含量维持相对稳定,平均氨氮含量为1597.67 mg/L,而硫化物含量明显降低,平均硫化物含量为51.07 mg/L。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在科水平排名前5的优势细菌依次是Bacteroidetes_vadin HA17,Anaerolineaceae,Syntrophaceae,Ruminococcaceae,Syntrophobacteraceae;在科水平排名前5的优势古细菌依次是Methanosaetaceae,Methanomassiliicoccaceae,Methanobacteriaceae,uncultured_bacterium_p_Aegiribacteria,uncultured_bacterium_o_Methanomicrobiales。

李智仙[4](2021)在《污水处理PPP项目绩效考核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水环境保护得到我国政府的日益重视,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成为首要任务。污水处理作为保障国家实现节能减排、青山绿水的重要行业,其环保属性强、投资额较大、财务收益率低回收期长、市场化不足,PPP模式的引入对缓解地方财政压力,提升污水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污水处理PPP项目的浪潮下,绩效管理也成为了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基于此,为建立有利于提高污水处理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的过程导向考核体系,本文提出了对污水处理PPP项目绩效考核的研究,以期对健全污水处理PPP项目绩效考核体系、实现“按效付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项目总体目标和物有所值的实现起到一定作用。本文首先阐述分析了污水处理项目的概念和特点,对PPP模式、绩效考核和PPP项目绩效考核的含义及特点进行论述,并对建立绩效考核体系所需运用的激励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做了基本介绍。其次,文章提出污水处理PPP项目绩效考核的目标和应遵守的原则,通过研究绩效考核的政策现状、考核办法现状和考核应用现状,分析出目前污水处理PPP项目绩效考核存在政策文件不完善、监管机制不到位、权利义务不对等、缺乏激励作用和考核结果应用不足的问题,为本文构建绩效考核体系做铺垫。再次,通过对绩效考核的定性分析,结合激励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构建了污水处理PPP项目绩效考核体系,继而提出绩效考核主体、内容和方式,以及绩效考核的指标设置原则、设置依据和设置方法,利用文献研究法和专家调查法进行指标选取和指标解释,再通过整理调查问卷,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考核指标权重,之后设置具体的考核标准和评分办法,并对该绩效考核体系提出实施的保障措施。最后,本文通过实际案例,对构建的绩效考核体系进行应用,通过构造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每个考核指标进行打分,根据绩效分值确定项目绩效等级,并对指标结果进行了单项和综合分析,针对项目绩效考核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结果反馈。通过模型结果得出该体系更有利于激励社会资本努力提高运营服务质量,保证各利益相关方的权力义务,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验证了考核体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期该体系的构建对促进污水处理PPP项目健康发展具有一定作用。

尤鹏程[5](2021)在《皖南山区某小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计研究》文中提出皖南山区我国着名的自然文化旅游聚集地,是新安江﹑青弋江等众多河流源头,其生态环境保护尤为重要。山区内整体人口密度较小,群山中分布着大量文化底蕴深厚的城镇,由于地形条件限制人口多以小城镇为聚集单位。目前皖南山区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相对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滞后,整体的污水处理能力较薄弱。国内针对皖南山区小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相关设计研究较少,适合山区小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工程建设的相关标准和规范也并不完善。本文以皖南山区某典型综合性小城镇为例,研究分析了该山区小城镇的污水水量和水质特点,污水收集管网及其配套设施建设特点,最后综合研究确定了适合该小城镇的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的工程设计。此次研究小城镇位于山间河谷中,地形和地质情况较差,镇区有河流和国道穿过,现状地貌较为复杂。因地形和经济条件限制,镇区现状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处于较低水平。污水收集系统设计依据地形地势等因素,将镇区划分为三个污水分区,分别收集各区域污水,最后集中于镇区东北处污水处理厂。污水干管过河方式采用六跨单独管桥过河方式,设计位置靠近现状过河大桥,不破坏原有旅游景观环境。西侧及南侧分区因地势高差较大,设计采用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进行污水提升。污水管道管材选用适应山区施工条件,且具有可抵抗地质灾害﹑抗冲刷﹑防渗漏的轻质挠性管材。此次研究小城镇城镇规模较小,整体污水水量小。目前该镇工贸业﹑旅游业发展较迅速,旅游﹑学生﹑外出务工等季节性流动人口占比较大,污水量随季节性波动。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另外含有部分工业废水,整体的污水水质情况复杂。针对该镇污水特点,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按照季节性流动人口产生的最大污水量设计,预处理工艺设置较大的调节池。通过对污水厂进水水质特征分析,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具有抗冲击能力强,可调节的改良型A2/O一体化生物处理工艺及深度处理工艺。初期设计规模800 m3,远期设计规模1500m3。通过实际调研及参考周边污水厂进水水质,确定设计进水水质BOD5:150mg/L,CODcr:300mg/L,SS:200mg/L,NH3-H:30mg/L,TN:40mg/L,TP:5mg/L。设计出水水质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排放要求,总体设计研究对于山区小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建设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图[23]表[24]

庄梦黎[6](2020)在《辽宁省白石水库水质分析与预测研究》文中认为白石水库地处朝阳、锦州、阜新三市中心地带,水库水源是辽宁西部的主力水源。本文以白石水库为研究对象,选取高锰酸盐指数(CODMn)、溶解氧(DO)、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总磷(TP)、总氮(TN)、氨氮(NH3-N)等六项常规参数为水质指标因子,研究白石水库水质变化,对未来水质进行预测,通过评价与预测提出保护水质的相应对策与建议,对该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实现生产与生态的和谐发展,提供可行的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通过Pearson相关和Spearman秩相关两种方法,使用2007年-2018年六项水质指标实际观测数据对年际间水质指标含量和水质指标含量变化的趋势进行动态分析,研究指标间相关关系以明确近年来水质的变化规律。通过对2007年-2018年白石水库入水口水质年际变化趋势来看,在选取时间段内的水质指标变化较为明显,近年来白石水库入库口环境污染出现抬头态势。水库上游较为严峻的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问题引起总氮含量上升,并导致水质长期得不到提升,水质指标呈现出增长趋势,这与各年份水源地上游的不同污染物有较为直接的关系。使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WQI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水质评价模型,选取其中2008年-2017年十年的数据进行水质评价分析,结果显示:2008年-2017年的水库水质均能达到Ⅲ类水质,达到居民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水质要求,满足白石水库水功能区的要求,该评价结果与2019年发布的白石水库水环境影响后评价结果基本一致。此外,2008年-2017年十年间,白石水库的水质在逐步改善,在满足水功能区Ⅲ类水质的要求下,向更优的Ⅱ类水质发展。在水质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对水质进行预测分析,并根据预测结果进行验证。运用灰色理论GM(1,1)预测模型根据2008年-2017年十年数据建立一维时间序列水质预测模型,计算平均相对误差值对模型精度检验,再运用2018年、2019年实际数据进行验证对比。结果表明:经模型精度检验后六项监测指标的平均精度能达到三级,模型较好,具有使用价值,可以为白石水库水质预测提供依据,为水环境管理及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侯英龙[7](2020)在《农村厕所污染治理技术与模式研究 ——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目前,传统旱厕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仍然沿用,同时也存在一些农户自行开展的不规范改厕活动,未对厕所粪污进行有效处置利用,由此导致厕所卫生及其粪污污染成为农村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并严重影响到我国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本文以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农村为研究区,在对国际国内农村户厕情况进行充分文献调研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调研了解大兴区长子营镇农村厕所改造现状,对研究区农村户厕改造工程中不同化粪设施的粪污无害化处理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归纳提出研究区农村厕所粪污污染治理适宜模式。具体的研究结论如下:(1)设计调查问卷,主要的调查内容包括农户家庭的基本情况(包含人口、职业、文化程度、人均收入)、农村厕所建筑卫生情况、农村厕所类型和卫生厕所建筑卫生合格率的影响因素等。对回收的合格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卫生厕所普及率与户主文化程度密切相关,卫生厕所建设比例和农户受教育水平的相关系数达0.8993;农村户主的职业对卫生厕所普及率有显着影响,非务农户主的卫生厕所普及率明显高于务农户主的;农村户主是否正确使用卫生厕所是影响厕所卫生达标的关键因素。(2)从研究区实际实施的农村户厕改造工程中选择现场砖砌和预制桶两类化粪池,共采集了12座化粪池的入口和出口水样,进行有机物、总氮、氨氮及总磷含量的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得出,两类化粪池对粪便污水均具有较好的有机物处理效果,CODCr和BOD5去除率分别达45.6%~78.9%和41.1%~70.2%;两类化粪池对总氮的去除效果都不理想,去除率不到10%,且总氮以氨氮为主要存在形式,化粪池对氨氮几乎无去除效果;两类化粪池的总磷平均去除率为25.18%(19.8%~34.2%),化粪池对总磷的去除效果比对总氮的去除效果好;清淘周期是影响化粪池除磷效果的重要因素,及时清淘可有效提高化粪池对有机物、氮和磷的去除效果,对氨氮的去除率也均转为正值;化粪池仅接收厕所污水情况下,对有机物的去除效率高于同时接收厕所排水和生活污水的情况。(3)农村改厕不能完全按照全镇、整村采用统一模式的改造方法,而是要遵循“因村制宜”、“因户制宜”的原则,根据村子所处地理区位、村和家庭的主要生产方式、农户意愿和院落空间等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或达标处置模式和技术,使农村改厕取得良好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

陈博坤[8](2020)在《煤化工废水零液排放技术研究及高浓酚氨废水处理流程开发》文中研究说明面对国家能源安全和煤炭和水资源在地势上呈逆向分布的现状,中国既要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又要解决煤转化工业因巨大耗水量而带来的严峻挑战,煤化工废水的“零液排放”俨然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在工业设计上基本形成并认同了“污水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盐水处理–固化零排放”的设计框架,但是对于部分煤化工废水,该流程仍存在预处理效率低、回用水水质差、处理成本高、水资源回用率低且处理系统缺乏顶层设计等问题,制约着我国煤转化工业的清洁利用和可持续性发展。为此,本文基于生命周期模型调研分析了典型的九类煤化工废水处理的生命周期成本,通过引入虚拟成本法对比分析了“零液排放”和综合废水一级排放的成本优势,并基于2018年现代煤化工项目规划和煤化工项目取用水水平对未来煤化工项目耗水水平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煤化工废水实现“零液排放”具有7.17元/t水的成本优势,已规划的煤化工项目总耗水水平将达到工业耗水量的2.8%,通过对经济成本、环境影响和各地区水资源总量的分析,本文总结归纳了一些改进措施,推动煤化工项目能源转化效率的提升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碎煤加压气化技术虽然具有非常高的冷煤气效率,但实现废水“零液排放”困难,相比之下,水煤浆气化技术实现“零液排放”较为容易,但该技术用于生产清洁燃料或化工产品时,对碳元素的利用效率仍然较低。因此,本文耦合了两种气化技术的优点以期实现优势互补。结果显示,在控制各工艺流程能够实现全流程“零液排放”的基础上,提升煤制烯烃和煤制乙二醇流程碳元素转化效率提高24.95%和13.55%,降低烯烃和乙二醇的单位成本19.72%和9.27%,而且降低了CO2排放量83.1%和83.5%,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而煤制天然气项目实现较低成本“零液排放”仍有待进一步探索。当前煤制兰炭废水预处理过程对油、尘和酚类等污染物脱除效率不足,而且消耗大量的高品位蒸汽。这不仅污堵各单元设备组件并大大降低过程的传质传热效率,而且蒸汽要求远高于兰炭厂的蒸汽副产能力。本文总结归纳了该流程的几点不足之处,针对性地提出了新型处理流程并通过工业废水的小试实验研究验证了其可靠性和可行性,并对产水量为240 m3/d的兰炭废水处理流程进行了工业设计。结果表明,新型流程通过改变废水体系中稳定存在的油滴表面ζ电位使其斥力减少而聚并沉降,油尘含量均降至20mg/L以下;分离脱酸塔和脱氨塔有效降低了塔底热负荷和蒸汽品位需求;而溶剂回收塔的负压操作不仅降低了再沸器蒸汽品位,而且减少了粗酚在高温条件下对塔釜的腐蚀。最终出水中油、酸性气、总酚、氨氮和COD浓度分别降至20 mg/L、10 mg/L、270mg/L、50 mg/L和3050 mg/L以下,节省固定投资成本约57.9%,吨水操作成本由53.40元降至50.69元。煤化工高浓含酚氨有机废水均需采用酚氨回收单元汽提脱除废水中的酸性气、氨氮并回收稀氨水,萃取脱除水中有机物并回收粗酚产品。华南理工大学酚氨回收工艺获得了工业界普遍的认可,该工艺采用单塔同时脱除酸性气和氨氮,MIBK萃取脱除酚类并精馏回收萃取剂和粗酚,但在此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蒸汽。本文通过引入蒸汽再压缩式热泵精馏,借助夹点分析方法,在不改变现流程的操作参数的条件下,提出了两种能量集成方案,基于技术经济分析结果,发现新流程降低了53.7%热公用工程、57.5%冷公用工程、增加了662 k W电耗。新流程吨水处理成本由35.53元/t降至27.34元/t水,年节省公用工程费用655.2万元,减少CO2排放5237 t/y。

王霆宇[9](2020)在《原相煤矿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环境影响后评价作为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在预防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过程中越来越发挥着尤为突出的作用。煤矿建设项目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这给我国的生态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实际生产中,煤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工作取得一定成果,但是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进展缓慢,给煤矿环境管理造成一定困扰。本文在大量资料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全面分析、综合对比、技术验证、系统评论等工作,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识别,详细阐述环境影响后评价相关概念和理论;结合原相煤矿建设的实际情况,以单因子指数法,多因子综合评价法,现场调查法、观察法、层次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和系统科学方法等相结合,以建设前预估的环境影响和建设达产后对环境影响的实时监测的数据为支撑,对原相煤矿开展境影响后评价。本次后评价结果与环保验收的主要结论总体上一致,在生产过程中矿井环保设施运行良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实施到位,矿井周边环境有所改善。

王辉[10](2020)在《渗滤液浓缩液特征识别及E+-微纳米O3耦合去除其污染物过程研究》文中指出膜分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渗滤液处置以稳定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但也产生了具有“高腐殖质含量、高盐分、多组分”的浓缩液,其出路成为新的难题。为探究浓缩液处理的可行方法,本文选取了全国8个不同区域的实际渗滤液浓缩液样品,分析了其基本理化性质、重金属含量以及不同新型污染物的组分特征,识别了其环境生态风险,并有针对的构建了微纳米臭氧(O3)和电化学协同微纳米O3(E+-微纳米O3)处理技术体系,研究并优化了其对于不同类典型污染物的降解效能,探究了在此过程中有机物的转化机制、氧化系统中自由基生成机理及作用效率。取得以下主要结论:(1)通过对8个区域、10个厂区渗滤液以及浓缩液性质的系统分析,发现浓缩液的污染物浓度变化较大,但性质具有相似性。浓缩液中化学需氧量(CODCr)浓度为5.10×102-1.09×104 mg/L,且腐殖酸类物质含量较高,占到总有机碳(TOC)的42.8%-52.3%;电导率为7.53-20.1 m S/cm;14种重金属检出率均大于68.8%,浓度范围为0.07-5.10 mg/L;31种农药检出率为100%,总浓度为2.03-16.8μg/L;28种目标抗生素中,磺胺类、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的浓度分别为0.41-1.59μg/L,2.50-8.31μg/L和1.29-1.43μg/L,其中诺氟沙星浓度最高,浓度为0.12-4.54μg/L,需要重点关注;9种抗性基因中,str B基因丰度最高,相对丰度-1.91±0.67 log10ARGs copies/16S-r RNA。(2)浓缩液中,新型污染物同重金属、腐殖酸间存在一定的复合污染(p<0.01)。利用国家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风险熵法计算,若毒性归一化指数和风险熵值(RQ)大于1,分别认为其为危废和高风险,结果发现:浓缩液中仅看重金属的毒性归一化指数就达到0.04-0.62,农药的急性(RQA)和慢性(RQC)风险熵总值分别为64.8-806.8和577.9-3901.4,抗生素的RQA和RQC总值分别为94.5-164.3和131.0-563.3,因此渗滤液浓缩液具有高生态风险和高毒性性质。(3)基于浓缩液的性质特征,构建了E+-微纳米O3体系用于浓缩液处理,比选了臭氧气泡尺寸、初始p H、臭氧投加量、E+等的影响;其中微纳米气泡臭氧为80 mg/L、初始p H为9.0、反应时间为120 min,而电解系统(极板质地为Ru O2/Ti,极板间隔设置为5 cm,尺寸为10cm×10 cm)的电流密度设置为30 m A/cm2时,CODCr和TOC的去除效能分别达到74.5%和69.7%。(4)在最优条件下,微纳米O3体系中的主要活性物质为O3和羟基自由基(●OH),其通过增加体系的气含率(较中大气泡提高了2.7-6.7倍),使得液相臭氧溶解的浓度提高了2.3-3.2倍,产生的●OH浓度提高了1.9-2.3倍。而E+-微纳米O3体系主要活性物质除了氧活性物质(O3、●OH、H2O2),还生成了大量的氯活性物质(HCl O、Cl O-、Cl O●和Cl●),产生的●OH浓度较微纳米O3体系提高了2倍,活性氯累积量达60.4 mg/L,其协同机理主要为臭氧的直接和间接氧化过程、氧气被大量利用的阴极强化作用和氯离子被有效利用的阳极强化作用。(5)E+-微纳米O3体系处理浓缩液过程中,其大中分子的有机物得到了较好的降解。联合紫外可见光谱(UV/vis)、三维荧光光谱(3D-EEM)和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 ICR-MS)结果表明:大于30个碳原子的有机物几乎被全部去除,中等分子量的有机物氧化程度提高;浓缩液中的芳香化合物和长链有机物得到有效降解,有机污染物腐殖化程度和碳骨架缩合程度明显降低;相比微纳米O3体系,对浓缩液中含碳氢氧氮(CHON)的有机物有更高的氧化程度,N1O1-5类的有机物去除率高于N2-5O1-5,对含CHN和CHNS的有机物的去除率提高了28.9%和2.0%。(6)针对浓缩液中的新型污染物,以含量高、风险大的诺氟沙星作为模型物质,探究了E+-微纳米O3氧化体系中多底物对其降解效能的影响和分子结构相应的转化机制。纯模拟诺氟沙星溶液去除率可达90.0%以上,实际浓缩液中诺氟沙星去除率为33.5%;无机盐离子(Cl-、CO32-和HCO3-)的添加提高了对诺氟沙星的降解,但严重抑制了其矿化效能,以富里酸为代表的天然有机物的存在对诺氟沙星降解和矿化均有严重抑制现象;无机盐离子有利于●OH向Cl●或CO3●-的转化,可有选择性的氧化诺氟沙星,但Cl●或CO3●-的氧化能力远不及●OH,天然有机物中含有大量的羧基等基团对●OH具有一定的泯灭作用,从而降低对诺氟沙星的氧化效率。E+-微纳米O3氧化处理浓缩液极大程度的去除其中的溶解性有机物,以腐殖质为主,可有效降低水环境中新型污染物和常规有机物的污染风险。

二、水和废水BOD_5测定技术要点与改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和废水BOD_5测定技术要点与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巢式生物流化床技术在处理低负荷废水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工艺原理及特点
    1.1 巢式生物流化床工艺原理
    1.2 巢式生物流化床载体的特点
    1.3 巢式生物流化床处理系统的优势
2 工艺设计及操作条件
    2.1 工艺设计及流程简介
    2.2 调试方法
        2.2.1 污水的注入
        2.2.2 载体的投加
        2.2.3 污泥的驯化
3 处理效果
    3.1 巢式流化床对SS的去除效果
    3.2 巢式流化床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4 结语

(3)糖蜜酒精废水的中试消化和生态净化及规模化厌氧示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糖蜜酒精废水概述
        1.1.1 糖蜜酒精废水的来源
        1.1.2 糖蜜酒精废水的特性
    1.2 糖蜜酒精废水的危害
        1.2.1 破坏水生生态系统
        1.2.2 破坏土壤微生物结构
    1.3 糖蜜酒精废水的主要处理方法和差异
        1.3.1 废水的资源化利用
        1.3.2 废水的直接处理法
    1.4 国内外处理废水的研究进展
        1.4.1 厌氧消化处理废水的研究进展
        1.4.2 规模化厌氧消化处理废水的研究进展
        1.4.3 废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结构的研究进展
        1.4.4 生态净化处理废水的研究进展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中试IC反应器对糖蜜酒精废水的强化处理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装置
        2.2.2 厌氧污泥和糖蜜酒精废水的来源和性质
        2.2.3 实验设计
        2.2.4 实验数据测定及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出水pH
        2.3.2 COD消除率
        2.3.3 出水氨氮和硫化物含量
        2.3.4 出水色度和浊度值
        2.3.5 日产气量
        2.3.6 甲烷含量
        2.3.7 微生物多样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态净化对糖蜜酒精废水厌氧处理出水的净化作用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装置
        3.2.2 实验设计
        3.2.3 实验数据测定及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COD消除率
        3.3.2 氨氮消除率
        3.3.3 TN消除率
        3.3.4 TP消除率
        3.3.5 BOD5 消除率
        3.3.6 植物根系和生物填料的显微观察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糖蜜酒精废水规模化厌氧处理效果评估以及颗粒污泥微生物群落分析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装置
        4.2.2 厌氧污泥和糖蜜酒精废水的来源和性质
        4.2.3 实验设计
        4.2.4 实验数据测定及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出水pH
        4.3.2 COD消除率
        4.3.3 出水氨氮和硫化物含量
        4.3.4 出水色度和浊度值
        4.3.5 日产气量
        4.3.6 甲烷含量
        4.3.7 微生物多样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创新点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5.3 本研究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主要实验试剂
    附录2 主要仪器设备
致谢

(4)污水处理PPP项目绩效考核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污水处理PPP项目研究现状
        1.3.2 污水处理PPP项目绩效考核研究现状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污水处理项目
        2.1.1 污水处理项目概念
        2.1.2 污水处理项目特点
    2.2 PPP项目绩效考核
        2.2.1 PPP模式定义
        2.2.2 绩效考核理论
        2.2.3 PPP项目绩效考核特点
    2.3 相关理论
        2.3.1 激励理论
        2.3.2 委托代理理论
        2.3.3 利益相关者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污水处理PPP项目绩效考核现状和问题分析
    3.1 污水处理PPP项目绩效考核目标及原则
        3.1.1 绩效考核的目标
        3.1.2 绩效考核的原则
    3.2 污水处理PPP项目绩效考核现状
        3.2.1 绩效考核政策现状
        3.2.2 绩效考核办法现状
        3.2.3 绩效考核应用现状
    3.3 污水处理PPP项目绩效考核问题分析
        3.3.1 绩效考核政策文件不完善
        3.3.2 绩效考核监管机制不到位
        3.3.3 绩效考核权利义务不对等
        3.3.4 绩效考核缺乏激励作用
        3.3.5 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不足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污水处理PPP项目绩效考核体系构建
    4.1 污水处理PPP项目绩效考核体系框架
    4.2 污水处理PPP项目绩效考核主体及内容
        4.2.1 绩效考核主体
        4.2.2 绩效考核内容
        4.2.3 绩效考核方式
    4.3 污水处理PPP项目绩效考核模型设计
        4.3.1 绩效考核指标设置原则及方法
        4.3.2 绩效考核指标选取
        4.3.3 绩效考核指标赋权
        4.3.4 绩效考核体系建立
    4.4 污水处理PPP项目绩效考核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4.4.1 政策制度保障
        4.4.2 加强绩效考核监管机制
        4.4.3 重视绩效考核结果反馈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案例分析
    5.1 项目概况
        5.1.1 项目背景
        5.1.2 项目投资运营概况
    5.2 项目绩效考核
        5.2.1 项目数据收集
        5.2.2 绩效考核体系应用
    5.3 绩效考核结果分析
        5.3.1 单项指标结果分析
        5.3.2 综合指标结果分析
        5.3.3 考核结果应用及优化建议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污水处理PPP项目绩效考核指标重要性调查问卷
    附录Ⅱ:Q县水务供排一体化项目绩效考核调查问卷
致谢

(5)皖南山区某小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小城镇发展状况
        1.1.2 山区小城镇
        1.1.3 山区小城镇水环境现状
    1.2 国内研究进展和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3.1 课题的提出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项目设计研究背景
    2.1 城镇概况
        2.1.1 地理区域
        2.1.2 自然条件
    2.2 城镇规模及类型
        2.2.1 城镇规模
        2.2.2 职能类型
    2.3 给水排水现状及规划
        2.3.1 镇区给水现状及规划
        2.3.2 镇区排水现状及规划
第三章 污水量预测及建设规模
    3.1 小城镇污水量预测现状
        3.1.1 污水量预测现状及问题
        3.1.2 污水量预测影响因素
        3.1.3 应对措施和建议
    3.2 污水量分析预测
        3.2.1 污水量预测方法
        3.2.2 相关预测参数选取
        3.2.3 污水量预测
    3.3 建设规模的确定
第四章 污水收集管网工程方案设计
    4.1 排水体制
        4.1.1 皖南山区城镇排水体制概述
        4.1.2 排水体制选择
    4.2 污水管网分区和定线
        4.2.1 地形地质情况概述
        4.2.2 污水分区
        4.2.3 污水管网布置
    4.3 污水提升泵站
        4.3.1 污水提升泵站选型
        4.3.2 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
        4.3.3 泵站设计规模与位置
    4.4 管道穿越河流设计及附属设施
        4.4.1 管道穿越河流,沟渠设计
        4.4.2 管网附属设施
    4.5 排水管材选择
        4.5.1 待选管材简介
        4.5.2 管材比较选择
    4.6 污水管网设计方案总结
        4.6.1 方案设计研究特点
        4.6.2 方案设计总结
第五章 污水集中处理工程方案设计
    5.1 污水处理厂厂址选择
        5.1.1 厂址的选址原则
        5.1.2 厂址的选址
        5.1.3 厂址合理性分析
    5.2 进、出水水质预测及分析
        5.2.1 进水水质分析预测
        5.2.2 出水水质及处理程度
        5.2.3 进水水质特征分析
    5.3 污水处理工艺选择论证
        5.3.1 皖南山区污水处理工艺概述
        5.3.2 处理工艺选择原则
        5.3.3 选择依据
        5.3.4 预处理工艺选择
        5.3.5 生物处理工艺选择
        5.3.6 深度处理工艺方案
    5.4 处理后污水与污泥的处置
        5.4.1 尾水处置方案
        5.4.2 污泥处置方案
    5.5 污水处理工艺方案总结
第六章 污水厂工艺设计
    6.1 污水厂总体布置
        6.1.1 平面布置
        6.1.2 水力高程布置
    6.2 污水厂工艺布置
        6.2.1 格栅及调节池
        6.2.2 生化处理设备
        6.2.3 深度处理设备
        6.2.4 紫外消毒设备
        6.2.5 污泥浓缩脱水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与致谢
附图

(6)辽宁省白石水库水质分析与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水质评价研究进展
        1.2.1 国内外现状
        1.2.2 水质评价方法概述
    1.3 水质预测研究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白石水库基本概况
    2.2 水质指标测定
        2.2.1 指标选取
        2.2.2 测定方法
        2.2.3 测定步骤
    2.3 水质动态分析方法
    2.4 水质评价方法
        2.4.1 评价标准
        2.4.2 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
        2.4.3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WQI
        2.4.4 综合水质类别随时间变化评价
    2.5 模糊综合评价法
    2.6 水质预测模型
第三章 白石水库水质动态
    3.1 年际间水质指标含量的Duncan’s多重比较
    3.2 水质指标含量变化的趋势分析
    3.3 水质指标间的相关关系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白石水库水质评价
    4.1 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
    4.2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WQI
    4.3 综合水质类别随时间变化评价
    4.4 水质模糊综合评价
    4.5 两种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
第五章 白石水库水质预测
    5.1 水质预测目标的选择
    5.2 水质预测模型计算
    5.3 水质预测模型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7)农村厕所污染治理技术与模式研究 ——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我国农村人粪尿管理方式
    1.2 中国农村厕所的使用管理问题
    1.3 厕所粪污的主要污染问题
    1.4 国际上农村人粪尿处置利用现状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2章 大兴区长子营镇农村厕所现状调查
    2.1 研究区概况
    2.2 问卷调查方法
    2.3 受访农户基本情况
    2.4 户厕类型
    2.5 户厕建筑状况
    2.6 户厕卫生状况
    2.7 粪便的利用与处理情况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兴区长子营镇农村户厕改造方案及化粪设施治污性能研究
    3.1 长子营镇农村户厕改造方案
    3.2 化粪设施无害化效果评价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兴区农村厕所粪污治理技术模式探讨
    4.1 长子营镇户厕改造问题分析与讨论
    4.2 适用技术原则
    4.3 农村户厕粪污治理模式
    4.4 大兴区长子营镇农村户厕粪污治理模式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本文研究特色
    5.3 展望
附录一 :户厕及卫生状况问卷调查表
附录二 :我国农村卫生厕所常见类型及施工要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8)煤化工废水零液排放技术研究及高浓酚氨废水处理流程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煤化工产业发展及其废水“零液排放”现状
        1.1.1 以固定床气化为核心的产业发展与研究现状
        1.1.2 以流化床气化为核心的产业发展与研究现状
        1.1.3 以气流床气化为核心的产业发展与研究现状
        1.1.4 煤焦化/半焦的产业发展与研究现状
    1.2 煤化工废水“零液排放”的意义和难点
    1.3 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和工程实践
        1.3.1 污水预处理
        1.3.2 生化处理
        1.3.3 深度处理
        1.3.4 膜浓缩及蒸发结晶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目标
第二章 煤化工废水处理的生命周期评价
    2.1 煤炭和水资源利用现状
    2.2 典型煤化工废水处理现状
        2.2.1 煤炭开采伴生水
        2.2.2 煤炭洗选废水
        2.2.3 煤气化废水
        2.2.4 煤液化废水
        2.2.5 煤焦化/半焦废水
    2.3 环境影响和经济性能分析
        2.3.1 直排生化出水对环境的影响
        2.3.2 废水处理系统生命周期成本分析
    2.4 煤化工工业政策意涵和建议
        2.4.1 煤化工项目未来的发展趋势
        2.4.2 政策意涵及建议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煤化工废水“零液排放”概念设计
    3.1 流程建模与分析
        3.1.1 碎煤加压气化制天然气流程
        3.1.2 水煤浆气化制烯烃/乙二醇
    3.2 碎煤加压气化耦合水煤浆气化制产品工艺
    3.3 技术经济分析
        3.3.1 碳元素氢化效率
        3.3.2 碳元素转化效率
        3.3.3 水耗分析
        3.3.4 经济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浓含酚氨兰炭废水处理流程开发
    4.1 现存流程处理兰炭废水的瓶颈
    4.2 新流程开发研究方法
        4.2.1 酸化除油除尘
        4.2.2 萃取操作条件优化
        4.2.3 公用工程调整
    4.3 新流程性能分析
        4.3.1 现存工业兰炭废水处理效果
        4.3.2 酸化对油尘脱除影响
        4.3.3 萃取条件分析
    4.4 新流程关键单元可行性分析
        4.4.1 酸水汽提塔
        4.4.2 溶剂回收塔
    4.5 流程初步设计及经济性能分析
        4.5.1 过程集成及设计
        4.5.2 经济性能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酚氨废水处理流程能量集成
    5.1 酚氨回收工艺运行现状
    5.2 能量集成潜力分析
        5.2.1 工艺物流节能分析
        5.2.2 精馏塔或汽提塔热力学分析
        5.2.3 能量集成可行性分析
    5.3 能量集成方案
        5.3.1 关键技术节点分析
        5.3.2 污水汽提塔优先方案
        5.3.3 溶剂汽提塔优先方案
    5.4 能量集成经济和环境性能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原相煤矿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概念
    1.2 环境影响后评价研究内容
    1.3 环境影响后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区别
    1.4 研究背景
    1.5 研究意义
    1.6 研究路径
    1.7 研究方法
    1.8 研究难点
2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文献评析
    2.1 国内研究动态
    2.2 国外研究动态
    2.3 环境影响后评价研究趋势
3 原相煤矿环境影响后评价概述
    3.1 项目概况
    3.2 原相煤矿环境影响后评价目的及原则
    3.3 原相煤矿环境影响后评价范围
    3.4 原相煤矿环境影响后评价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3.5 原相煤矿环境影响后评价评价标准
    3.6 原相煤矿环境影响后评价重点
    3.7 后评价流程
    3.8 评价方法
4 原相煤矿大气环境影响后评价
    4.1 大气环境影响现状调查及回顾性评价
    4.2 大气环境影响环保措施有效性评价
    4.3 小结及建议
5 原相煤矿地表水环境影响后评价
    5.1 地表水现状调查及回顾性评价
    5.2 地表水环境影响保护措施有效性评价
    5.3 小结及建议
6 原相煤矿地下水环境影响后评价
    6.1 矿区地下水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
    6.2 地下水环境影响现场调查和环保措施有效性评价
    6.3 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
    6.4 小结及建议
7 原相煤矿声环境影响后评价
    7.1 声环境影响现状调查及回顾性评价
    7.2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有效性评价评价
    7.3 小结及建议
8 原相煤矿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后评价
    8.1 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调查及回顾性评价
    8.2 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
    8.3 小结及建议
9 原相煤矿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
    9.1 生态环境影响现状调查
    9.2 生态影响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评价
    9.3 小结及建议
10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供需预警程序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渗滤液浓缩液特征识别及E+-微纳米O3耦合去除其污染物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背景
    1.2 渗滤液浓缩液特征
        1.2.1 浓缩液产生源
        1.2.2 水质特性
    1.3 渗滤液浓缩液关键技术
        1.3.1 异地处置
        1.3.2 就地减量
        1.3.3 填埋场回灌
        1.3.4 就地无害化处理
    1.4 臭氧氧化强化技术进展
        1.4.1 微纳米臭氧氧化技术
        1.4.2 催化臭氧氧化技术
        1.4.3 超重力协同臭氧耦合技术
        1.4.4 过氧化氢协同臭氧耦合技术
        1.4.5 紫外光协同臭氧耦合技术
        1.4.6 电化学协同臭氧耦合技术
    1.5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实验装置与分析方法
    2.1 浓缩液性质及预处理
        2.1.1 样品来源及性质
        2.1.2 样品预处理
    2.2 实验装置设计
    2.3 污染物指标分析方法
        2.3.1 常规指标
        2.3.2 重金属
        2.3.3 新型污染物
    2.4 有机物含量测定方法
        2.4.1 腐殖质提取
        2.4.2 分子量分布
        2.4.3 紫外吸收光谱
        2.4.4 三维荧光光谱
        2.4.5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2.5 活性氧化物质分析方法
        2.5.1 臭氧含量分析
        2.5.2 羟基自由基含量分析
        2.5.3 过氧化氢含量分析
        2.5.4 活性氯含量分析
    2.6 风险评估方法
        2.6.1 生态风险评估
        2.6.2 毒性含量评估
第三章 渗滤液浓缩液特征识别及风险评估研究
    3.1 浓缩液基本理化性质
        3.1.1 常规指标
        3.1.2 重金属
    3.2 浓缩液新型污染物分布特征
        3.2.1 农药
        3.2.2 抗生素
        3.2.3 抗性基因
    3.3 新型污染物与常规指标相关性分析
        3.3.1 重金属与其他常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3.2 农药与常规指标相关性分析
        3.3.3 抗生素/抗性基因与常规指标相关性分析
    3.4 浓缩液风险评估
        3.4.1 重金属毒性风险及排放估计
        3.4.2 农药生态风险及排放估计
        3.4.3 抗生素生态风险及排放估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微纳米O_3降解浓缩液有机物效能
    4.1 影响条件优化
        4.1.1 气泡尺寸
        4.1.2 臭氧投加量
        4.1.3 初始pH
        4.1.4 反应时间
    4.2 有机物转化过程特性
        4.2.1 不同组分特征变化
        4.2.2 分子量特征变化
    4.3 活性物质作用效能分析
        4.3.1 气含率
        4.3.2 溶解臭氧浓度
        4.3.3 羟基自由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E~+-微纳米O_3降解浓缩液有机物效能
    5.1 耦合作用效能及影响因素
        5.1.1 初始pH
        5.1.2 电流密度
        5.1.3 极板位置
        5.1.4 通电模式
    5.2 有机物转化过程特性
        5.2.1 不同组分特征变化
        5.2.2 等效双键特征变化
        5.2.3 分子水平特征变化
    5.3 活性物质作用效能分析
        5.3.1 溶解臭氧浓度
        5.3.2 羟基自由基
        5.3.3 过氧化氢
        5.3.4 活性氯
        5.3.5 活性物质耦合机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E~+-微纳米O_3同步去除浓缩液典型新型污染物效能
    6.1 诺氟沙星降解影响效能分析
        6.1.1 初始pH的影响
        6.1.2 电流密度的影响
        6.1.3 多底物因素的影响
    6.2 E~+-微纳米O_3降解诺氟沙星机理分析
        6.2.1 NOR~(+,0)降解路径分析
        6.2.2 NOR~(+,-)降解路径分析
        6.2.3 NOR~(0,-)降解路径分析
        6.2.4 机理剖析
    6.3 浓缩液诺氟沙星降解及环境影响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的科研成果
附录 中英文名称对照

四、水和废水BOD_5测定技术要点与改进(论文参考文献)

  • [1]巢式生物流化床技术在处理低负荷废水上的应用[J]. 杨占忠,张迪,张营,荆建波. 化工管理, 2021(34)
  • [2]水解酸化-改造A2O工艺对混合进水有机物降解效能研究[D]. 张维.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3]糖蜜酒精废水的中试消化和生态净化及规模化厌氧示范[D]. 杨辉. 广西大学, 2021(12)
  • [4]污水处理PPP项目绩效考核研究[D]. 李智仙.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5]皖南山区某小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计研究[D]. 尤鹏程.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8)
  • [6]辽宁省白石水库水质分析与预测研究[D]. 庄梦黎.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4)
  • [7]农村厕所污染治理技术与模式研究 ——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D]. 侯英龙.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6)
  • [8]煤化工废水零液排放技术研究及高浓酚氨废水处理流程开发[D]. 陈博坤. 华南理工大学, 2020
  • [9]原相煤矿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研究[D]. 王霆宇.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10]渗滤液浓缩液特征识别及E+-微纳米O3耦合去除其污染物过程研究[D]. 王辉. 上海交通大学, 2020

标签:;  ;  ;  ;  ;  

水和废水中BOD_5测定的技术要点及改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