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春某化工厂急性生产性农药中毒的调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汉斌,牛文凯,刘晓玲[1](2009)在《急性氰化物中毒的诊治现状》文中研究表明
郑冬梅[2](2006)在《中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研究》文中指出作为有害生物的防治剂,生物农药可有效控制农林有害生物,保护农业生产。生物农药的特性赋予了其对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等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同时生物农药产业是我国未来经济中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增长点之一。研究我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对于政府部门科学制定促进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实现生物农药产业的结构调整,促进循环经济和可持续社会发展战略,保障我国经济建设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及建设我国农产品安全体系等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经济理论、植物保护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环境经济学为理论基础,运用历史与逻辑统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比较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阐述了中国生物农药发展的历史、现状,比较了中外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差异,认真分析了中国生物农药产业竞争力状况,揭示了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内外部制约因素。同时,系统地研究了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对我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创新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中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趋势,提出了中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战略性框架和对策。 全文总体分七个部分: (1)基于当前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问题、化学农药开发难度不断加大、生物农药产业发展有待加强和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研究较为薄弱等,指出本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确立研究的框架和方法,提出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观点。 (2)阐述了中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与背景。首先导出生物农药、生物农药工业与生物农药产业的概念和内涵,继而深入探讨与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相关的基础理论,主要是可持续发展理论、植物保护理论与农药管理理论,以及产业政策理论,环境经济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与产业经济理论;其次论述了生物农药产生发展的相关背景,如人们的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变化等。 (3)中外生物农药产业发展对比分析。本部分总结了国内外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特点,并对中外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特征与轨迹作了比较研究,指出了中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研究认为主要优势在于我国生物农药的研究领域及生物农药资源方面;但生物农药生产的工业化技术落后,产业发展的服务体系如产业政策、金融体系、人才资源薄弱,生物农药应用技术和农民对使用生物农药的唯经济效益目的等是主要劣势。 (4)中国生物农药产业与化学农药产业的竞争力比较研究。本部分从产业竞争力要素角度,分析中国生物农药产业的竞争力结构特征和产业演变趋势,比较了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产业竞争力的差异。社会经济发展对生物农药的需求量增加速度明显大于化学农
刘瑜,姜学杰,刘红[3](2005)在《有机磷酸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混配农药作业工人健康调查》文中研究指明
陈晓琴[4](2004)在《有机磷农药中毒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侯小凤[5](2001)在《沿海农业区施用农药的环境经济损益分析——方法与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使用化学农药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然而,农药的使用在保障农业的高产、稳产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影响。本论文从环境经济学这一新的视角开展沿海农业区施用农药的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其特色之处在于以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费用效益分析步骤为主线,引入EQC和Soilfug模型、层次分析法以及线性规划(LP)模型等构建了沿海农业区施用农药的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的方法体系,并成功的应用于案例研究。研究成果不仅对于同类研究具有明显的参考价值,即为其提供可借鉴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而且直接为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海岸带综合管理与有关立法提供决策支撑,并有助于引导公众合理、高效地使用农药。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1.费用效益分析是进行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的重要方法。论文首先对该方法的产生与发展、基本原理和概念、分析框架以及具体评价步骤等作了系统研究,从而对该方法在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应用中的关键之处提出自己的见解。 2.在收集大量资料数据的基础上,以基础描述型指标为出发点,全面分析农药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确立费效分析所需的分析评价型指标,进而构建了沿海农业区施用农药的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的方法体系。该方法体系以费用效益分析步骤为主线,首先运用EQC和SoilFug模型模拟计算农药在环境中的分布和地球化学行为,为确定分析范围,寻求农药这一影响因子和分析评价型指标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在分析评价型指标的货币化估算中,除运用环境经济评估方法如直接市场价值法、修正的人力资本法和防护费用法外,还引入层次分析法估算水生生物受农药影响的权重,以便作出经济评估。最后对施用农药产生的社会费用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价。以费用效益的评估结果和实测数据校正过的Soilfug模型的模拟结果为基础,运用LP模型求出在降低农药外部不经济性的前提下,获得经济收益最大的各主要农作物的最佳种植面积,寻求一条合理、高效使用农药,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途径,这也是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的最终目的。 3.选择厦门同安湾及其周边的同安区为案例研究区,以1999.7~2000.7为研究年限,对该地区施用农药这一经济活动进行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尽可能将所产生的各种环境影响加以货币化评估,并以综合的货币化指标对其损与益作出权衡对比和总体评价,从而提出环境经济合理可行的方案。
江希流,华小梅[6](2000)在《加强农药的环境管理刻不容缓》文中研究说明介绍和分析了农药对我国生态环境污染与危害的现状。指出造成我国农药环境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是缺乏必要的环境监督管理 ,研究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农药污染控制政策与措施已经刻不容缓
张凤兰,赵忠杰,李萍[7](1993)在《长春某化工厂急性生产性农药中毒的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 1991年6月,长春某化工厂发生一起较严重的生产性农药中毒事故,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中毒事故发生概况长春某化工厂是长春郊区所属集体所有制企业,全厂现有职工170人,其中生产工人90人,有农药、助剂两个生产车间。农药车间有生产工人38人,大部分为青年合同工,其中女工17人。1990年6月由大连化工研究院技术转让,1991年4月进行农药试生产。主要产品为巴胺磷(商品名)。巴胺磷为高效低毒杀螨杀虫剂,主要是兽类外
杀虫脒中毒诊断标准研制协作组[8](1989)在《急性杀虫脒中毒187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 杀虫脒是一种高效广谱有机氮农业杀虫剂和杀螨剂。我国于1971年开始生产,1976年后陆续有急性中毒病例报导。本协作组收集了1980~1984年资料较完整的单一杀虫脒引起急性中毒187例作一临床资料分析。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和中毒原因 187例中男66侧、女121例,年龄2~27岁,平均30岁。生产性中毒27例,其中农民23例,
刘新民[9](2007)在《LY-EC诱导肝细胞毒性的体外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在体外试验系统,探讨浏阳霉素乳剂(Liuyangmycin emulsifiable concentrate,LY-EC)对L-02肝细胞抗氧化系统及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浏阳霉素肝损害的毒性机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用L-02肝细胞为受试细胞,通过MTT试验检测LY-EC对L-02肝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在>60%细胞存活率的浓度下设置6个试验组即100mg/L、25mg/L、6.25mg/L、1.56mg/L、0.39mg/L LY-EC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LY-EC处理细胞时间为12h。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肝细胞线粒体琥珀酸脱氢(SDH)、细胞膜ATP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和线粒体膜通透性转运孔(PTP)开放度;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不同浓度LY-EC对肝细胞中腺苷酸(ATP,ADP,AMP)含量的影响,并分析ATP/ADP比值以及负荷能量(EC)的变化;电镜观察高、中浓度LY-EC对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在100mg/L-0.39mg/L处理浓度范围,LY-EC对L-02肝细胞具有明显细胞毒性,其细胞存活指数与LY-EC处理浓度呈负明显相关(r=-0.939)。LY-EC处理的肝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其细胞SOD、SDH、ATP酶与GST活性显着降低(P<0.05),线粒体PTP开放度与MDA含量明显增加(P<0.05),并观察到明显的浓度-效应关系。染毒组肝细胞内GSH、总腺苷酸含量(TAN)、ATP/ADP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显着降低(P<0.05),LY-EC处理组Ec值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但均未观察到明显的浓度-效应关系。电镜观察发现LY-EC高、中浓度染毒组肝细胞胞浆水肿,线粒体肿胀变形,嵴不完整甚至消失,内质网扩张,严重者出现空泡样变,周围积聚大量的溶酶体,发生膜破裂。结论:LY-EC对L-02肝细胞存在氧化损伤作用;对L-02肝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存在抑制作用。
李海生,方丽艳[10](2006)在《1起防水保护层施工引起职业中毒调查》文中研究说明
二、长春某化工厂急性生产性农药中毒的调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长春某化工厂急性生产性农药中毒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急性氰化物中毒的诊治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氰化物中毒事件概况 |
2 毒理学特性与中毒机制 |
3 临床表现 |
4 诊断及鉴别诊断 |
4.1 诊断 |
4.2 鉴别诊断 |
5 治疗 |
(2)中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导论 |
1 研究的起因 |
1.1 当前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等问题 |
1.2 化学农药开发难度不断加大,生物农药产业发展有待加强 |
1.3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研究较为薄弱 |
2 基本概念 |
2.1 农药 |
2.2 生物农药 |
2.3 产业 |
2.4 生物农药产业及在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的定位 |
2.5 生物农药工业 |
3 研究目标与基本内容 |
3.1 研究目标 |
3.2 基本研究内容 |
4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
4.1 技术路线 |
4.2 研究方法 |
5 追求的特色与创新 |
5.1 本研究追求的特色 |
5.2 本研究追求的创新 |
6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研究的相关理论 |
1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
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1.2 生物农药产业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
2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与植物保护科学理论 |
2.1 生物农药在农业有害生物治理中的作用 |
2.2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与植保技术 |
2.3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与农药管理学 |
3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与环境经济理论 |
3.1 环境经济理论 |
3.2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与环境经济理论 |
4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与产业政策理论 |
4.1 产业政策的理论依据 |
4.2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与产业政策理论 |
5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与产业组织理论 |
5.1 关于产业组织理论 |
5.2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与产业组织理论 |
6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动力机制 |
第三章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背景研究 |
1 生物农药与农业生态安全的关系 |
1.1 农业生态安全的概念与内容 |
1.2 化学防治与生态安全 |
1.3 生物防治与生态安全 |
2 生物农药与食品安全的关系 |
2.1 农药残留 |
2.2 安全食品生产 |
2.3 生物农药在安全食品生产中的地位 |
第四章 中外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比较分析 |
1 生物农药的发展历程 |
2 国外生物农药的发展状况及趋势 |
2.1 国外生物农药的发展概况 |
2.2 国外生物农药企业的特征 |
2.3 全球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特征 |
3 我国生物农药产业的发展现状 |
3.1 我国生物农药的研究进展 |
3.2 我国生物农药生产企业的发展状况 |
3.3 我国生物农药产业的问题 |
4 我国生物农药与国外的差异比较 |
4.1 登记数量上的差异 |
4.2 产业水平上的差距 |
4.3 产业竞争优劣势比较 |
第五章 中国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
1 生物农药产业竞争力的内涵 |
1.1 竞争的概念 |
1.2 生物农药产业竞争力的内涵与定义 |
2 生物农药产业竞争力分析的理论基础 |
2.1 波特的“国家钻石”模型理论 |
2.2 产业竞争结构理论 |
3 生物农药产业竞争结构 |
3.1 生物农药行业中的竞争激烈 |
3.2 竞争者众多 |
3.3 买方市场明显 |
3.4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较高 |
3.5 生物农药产业的进入障碍较化学农药产业低 |
3.6 生物农药行业的撤退障碍较化学农药行业低 |
4 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产业演变分析 |
4.1 产品生命周期分析 |
4.2 农药(含生物农药)的技术扩散 |
5 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产业竞争力对比分析 |
5.1 SWOT的内涵 |
5.2 中国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产业竞争力对比分析 |
5.3 分析结论 |
第六章 中国生物农药营销主体调查研究 |
1 中国农药经营者的调查分析 |
1.1 调查方法, |
1.2 农药经营者基本情况调查 |
1.3 农药经营者对农药市场的看法 |
1.4 农药经营者对生物农药的经营、态度和预测 |
1.5 农药经营者认为的生物农药厂商状况 |
1.6 农药经营者对农户购药行为的看法 |
1.7 农药经营者对农药管理方面的认识 |
2 中国生物农药销售模式分析 |
2.1 中国生物农药的传统销售模式及其评估 |
2.2 中国生物农药现行销售模式 |
2.3 国内现行农药销售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
3 国外及外资农药生产企业销售模式 |
3.1 西方跨国公司在华农药企业销售模式 |
3.2 北美及欧洲农药的销售模式 |
3.3 台湾农药的销售模式 |
3.4 国外农药生产企业销售模式创新 |
第七章 中国生物农药及农产品消费群体决策行为调查研究 |
1 农户购药行为调查分析 |
1.1 调查和分析方法 |
1.2 调查的理论基础和条件假设 |
1.3 农户购药决策行为调查 |
1.4 农户购买农药的行为研究 |
1.5 农户使用农药行为的研究 |
1.6 农户对国家农药管理政策的看法 |
1.7 农户对生物农药的态度 |
2 社会公众对农产品安全的认知 |
2.1 社会公众农产品安全调查受访者基本情况 |
2.2 关于农产品安全 |
3 研究结论 |
第八章 中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 |
1 技术创新的涵义及作用 |
2 对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分析 |
2.1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特点 |
2.2 对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分析 |
3 技术创新在生物农药产业内部的扩散方式 |
3.1 扩散模式 |
3.2 “扩散模式”与生物农药产业链 |
3.3 促进技术创新的“产业链”效应 |
4 当前我国生物农药产业技术创新的障碍 |
4.1 当前我国生物农药产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 |
4.2 影响中国生物农药产业技术创新的深层因素 |
5 中国生物农药产业技术创新的模式选择 |
5.1 自主创新模鸯 |
5.2 模仿创新模杰 |
5.3 合作创新模式 |
5.4 创新模式的比粉 |
6 建立国家生物农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初步构想 |
6.1 国家生物农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涵义 |
6.2 国家生物农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目标及主要内容 |
第九章 中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与制度创新 |
1 制度与制度创新 |
2 传统制度的缺陷 |
2.1 传统社会经济体制的根本缺陷与主要弊端 |
2.2 环境问题的制度根源 |
2.3 传统农业经营制度的缺陷与弊端 |
2.4 农药管理制度的缺陷与弊端 |
2.5 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滞后 |
3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思路 |
3.1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新体制 |
3.2 环境制度创新 |
3.3 农业经营制度创新 |
3.4 农药管理制度创新 |
3.5 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创新 |
3.6 建立绿色消费模式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约束 |
第十章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及价格机制 |
1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及价格体系的内涵 |
1.1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内涵 |
1.2 价格机制的内涵 |
2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缺陷 |
2.1 法律法规体系的缺陷 |
2.2 标准体系的缺陷 |
2.3 检验检测体系的缺陷 |
2.4 认证体系的缺陷 |
2.5 信息支持体系的缺陷 |
2.6 执法监督体系的缺陷 |
2.7 诚信体系的缺陷 |
3 价格机制的作用与缺陷 |
3.1 价格机制的作用 |
3.2 价格机制的缺陷 |
4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及价格机制的对策思路 |
4.1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思路 |
4.2 价格机制在生物农药产业发展中发挥作用的思路 |
第十一章 中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趋势预测及战略思路 |
1 我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趋势的专家预测 |
1.1 专家调查法 |
1.2 专家调查问卷法的组织 |
1.3 专家预测结果 |
2 我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
3 我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 |
3.1 加快推进生物农药产业市场化进程 |
3.2 强化国家的宏观政策引导和扶持 |
3.3 尽快完善《农药管理条例》、出台《农产品质量法》 |
3.4 实施中国生物农药生产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
3.5 加强应用技术研究,规范发展,推动生物农药的广泛应用 |
3.6 在产业上强调规模化发展,形成核心,提高竞争力 |
3.7 增加投入,突出重点,促进商品化品种的产业化进程 |
3.8 加强生物农药标准和安全性研究,促进生物农药登记注册及商品化进程 |
3.9 加快体制改革,促进企业与科研单位的实质联合,提升生物农药产业的整体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
第十二章 总结与讨论 |
1 主要结论 |
2 主要特点 |
3 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农户购药、使用行为的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农药经营者调查问卷 |
附录三 社会公众农产品质量安全调查问卷 |
附录四 植物保护专家调查问卷(1)(2)(3) |
附录五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接受)的论文和参加的课题 |
致谢 |
(4)有机磷农药中毒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农药中毒的基本状况及临床表现 |
1.1 主要中毒的农药类别 |
1.2 农药中毒原因 |
1.3 中毒现场调查 |
1.3.1 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 |
1.3.1.1 肝脏毒性 |
1.3.1.2 肾脏毒性 |
1.3.1.3 心脏毒性 |
1.3.1.4 周围神经毒性 |
1.3.1.5 其它毒性 |
1.3.2 流行病学调查 |
2 机理研究 |
(5)沿海农业区施用农药的环境经济损益分析——方法与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3 论文主要内容 |
§1.4 案例研究方法 |
§1.5 预期成果 |
第二章 费用效益分析方法 |
§2.1 费用效益分析是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的首选方法 |
§2.2 费效分析的产生和发展 |
§2.3 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
§2.4 费用效益分析框架 |
§2.5 费效分析主要步骤 |
§2.6 费效分析方法的思考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农药与生态环境 |
§3.1 农药使用概况及其对农业的贡献 |
§3.2 农药在环境中的分布 |
§3.3 农药与生物 |
§3.4 农药对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沿海农业区施用农药的环境经济损益分析方法体系的构建 |
§4.1 沿海农业区施用农药的环境经济损益分析框架 |
§4.2 EQC和SOILFUG模型 |
§4.3 主要的经济讦估方法 |
§4.4 层次分析法 |
§4.5 LP模型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案例研究 |
§5.1 研究区域概况 |
§5.2 农药在环境中的分布及其地球化学行为 |
§5.3 研究区施用农药的社会费用 |
§5.4 研究区施用农药的社会效益 |
§5.5 费效评价 |
§5.6 农药的管理对策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 |
§6.1 结论 |
§6.2 误差和局限性分析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加强农药的环境管理刻不容缓(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农药的环境污染现状 |
1.1 中毒伤亡人数众多, 威胁人民生命安全 |
1.2 破坏生态平衡, 威胁生物多样性 |
1.3 农药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
2 加强农药的环境监督管理刻不容缓 |
(9)LY-EC诱导肝细胞毒性的体外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受试物 |
2.1.2 受试细胞 |
2.1.3 主要试剂 |
2.1.4 主要仪器 |
2.1.5 试验溶液配制 |
2.2 方法 |
2.2.1 肝细胞培养 |
2.2.2 肝细胞生存率测定(MTT法) |
2.2.3 细胞内MDA、GSH、SOD的测定(化学比色法) |
2.2.4 肝细胞线粒体膜通透性检测 |
2.2.5 肝细胞内ATP,ADP,AMP含量的测定 |
2.2.6 肝细胞内琥珀酸脱氢酶活力的测定 |
2.2.7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测定 |
2.2.8 细胞膜ATP酶活性检测 |
2.2.9 肝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检测——透射电镜法 |
2.2.10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LY-EC对肝细胞生存率的影响 |
3.2 LY-EC对肝细胞氧化损伤指标的影响 |
3.2.1 LY-EC对SOD活性的影响 |
3.2.2 LY-EC对肝细胞GSH含量影响 |
3.2.3 LY-EC对肝细胞MDA含量的影响 |
3.3 LY-EC对肝细胞线粒体PTP孔的影响 |
3.4 LY-EC对肝细胞能量学指标的影响 |
3.4.1 ATP,ADP和AMP的定性分离结果 |
3.4.2 LY-EC对肝细胞中ATP、ADP、AMP含量的影响 |
3.4.3 LY-EC对肝细胞ATP/ADP比值以及EC的影响 |
3.5 LY-EC对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
3.6 LY-EC对肝细胞内SDH活性的影响 |
3.7 LY-EC对肝细胞GST活性的影响 |
3.8 LY-EC对肝细胞ATP酶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 |
4.1 LY-EC对肝细胞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4.2 LY-EC对肝细胞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影响 |
4.3 LY-EC对肝细胞酶活性的影响 |
4.4 肝细胞抗氧化系统平衡紊乱与能量代谢障碍之间关系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研究生期间的成绩 |
四、长春某化工厂急性生产性农药中毒的调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急性氰化物中毒的诊治现状[J]. 王汉斌,牛文凯,刘晓玲. 中国全科医学, 2009(20)
- [2]中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研究[D]. 郑冬梅. 福建农林大学, 2006(12)
- [3]有机磷酸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混配农药作业工人健康调查[J]. 刘瑜,姜学杰,刘红. 现代预防医学, 2005(01)
- [4]有机磷农药中毒及机理研究[J]. 陈晓琴. 广西医学, 2004(06)
- [5]沿海农业区施用农药的环境经济损益分析——方法与案例研究[D]. 侯小凤. 厦门大学, 2001(01)
- [6]加强农药的环境管理刻不容缓[J]. 江希流,华小梅. 农村生态环境, 2000(02)
- [7]长春某化工厂急性生产性农药中毒的调查分析[J]. 张凤兰,赵忠杰,李萍. 职业卫生与病伤, 1993(04)
- [8]急性杀虫脒中毒187例临床分析[J]. 杀虫脒中毒诊断标准研制协作组. 劳动医学, 1989(04)
- [9]LY-EC诱导肝细胞毒性的体外试验研究[D]. 刘新民. 中南大学, 2007(06)
- [10]1起防水保护层施工引起职业中毒调查[J]. 李海生,方丽艳.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