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学作文指导与批改(一)(论文文献综述)
龚赛男[1](2016)在《语用视角下的中学作文教学创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直以来,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现状堪忧。一方面,中学作文教学始终指向应试,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注重作文的技巧技法训练,作文的语用目标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另一方面,作文教学的指导理论随着政治意识形态左右摇摆,尽管新世纪以来作文素质教育论、作文实践活动论、作文人格论、交际语境作文教学等理论异彩纷呈,但是没有相对稳定的指导理论。笔者认为,语用学理论作为语言学范畴的一个重要理论,其语境理论、礼貌原则、合作原则等与中学作文教学目标契合,用语用学理论指导中学作文教学,能够很好地实现中学作文教学目标,从而极大地提高中学生的作文能力。本文采用例证法、理论归纳与作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旨在分析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探索中学作文教学语用目标的还原与回归。本文前有绪论,后有结语,正文共分为四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分别为:绪论部分交代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写作缘起,论述了本文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并就语用学用于语文教学的相关研究和语用学用于中学作文教学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一章为中学作文教学价值目标与现状反思。这一章主要论述了中学语文以及中学作文的价值目标,指出了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并对此进行反思。第二章为用语用学理论指导中学作文教学的可行性。该部分论述了语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基本理论,以及语用学理论语境原则、会话原则、礼貌原则与作文的内在关联及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启迪。第三章为用语用学理论指导中学作文教学的各个过程。该部分主要论述如何运用语用学理论中的语境理论、礼貌原则、合作原则指导中学作文教学的命题、指导、批改与讲评各个环节,使中学作文教学的各个过程以语用学理论为指导,实现中学作文教学的语用目标。第四章为语用学理论指导中学作文各类文体写作。该部分主要论述如何运用语用学理论中的语境理论、礼貌原则、合作原则等指导中学作文中记叙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的写作,使学生在语用学理论指导下进行各类文体写作,在写作中实现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结语部分对本文的观点和论述进行总结和说明,同时也认可中学作文教学任务的繁重与复杂,指出用语用学理论来指导中学作文教学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有着广阔的研究空间。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中学作文教学中,命题离不开语境理论的指导,教学的各个过程和各类文体的写作离不开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指导。结合语用学的这些理论进行中学作文教学,是改变目前中学作文教学现状,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周立伟[2](2006)在《合作学习与中学作文教学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文中指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疼的课题,学生不爱写,教师不好改,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无法提高。本文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框架下,经过对合作学习与作文教学理论的认真思考,结合集体授课和分组合作两种形式,进行互帮互助的独立写作实践探索,重点研究“分组合作式”教学策略在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实施,及其对学生写作的影响及意义。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具有十分明显的优越性。但传统的观念认为写作是个人化的活动,与他人商讨,会造成抄袭或掠夺别人成果的弊端。各国作文教学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共同讨论,合作写作并不构成抄袭,反而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非常有利于写作技巧的提高,对那些缺乏自信的学生很有益处。而且,中学作文教学改革迫切呼唤合作学习,以促使教师更新观念,转换角色,以便更有效地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有鉴于此本人结合自身实际,分阶段、分批次地进行了“分组合作式”作文教改实验,并对“异质分组”作了灵活变通。经过两年实践后,发现合作学习应用于中学作文教学中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更能有效地解决目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
李志颖[3](2017)在《阮真中学作文教学思想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阮真是上个世纪30年代最重要的语文教育家之一。他尤其在中学作文教学的研究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他的《中学国文教学法》、《中学作文教学研究》等着作是语文教育界的经典之作。他的中学作文教学思想涵盖作文教学目的、命题、训练、批改与评价等多个方面,内容丰富而全面,是一个十分完备的作文教学思想体系。阮真的中学作文教学思想建立在大量统计、分析的基础之上,科学而严谨,因而对当今的中学作文教学仍有很大的研究意义和启示作用。本论文旨在探索和研究阮真中学作文教学的思想,通过对其思想内涵、特点等进行理论研究,挖掘其在作文方面的教育教学规律,探索作文教学奥秘,从而为实际教育教学难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效的启示。本论文主体分为4章:第一章探析阮真的作文教学目的观。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行文规矩意识的树立和作文表述能力的提升三个方面对阮真作文教学目的观进行细致的剖析。第二章从命题的准备、命题的方法、命题的规约要求等方面展开,对阮真的作文教学命题观进行深入地、系统地研究。第三章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对阮真的作文教学训练观进行分析。教师层面主要是序列化的指导,学生层面指的是练习方法的多维结合,呈现立体化练习范式。第四章主要研究阮真作文教学的批改观。他的作文批改从标准到方法都是多维的,立体的,标准层面甚至呈现出阶梯性的特征。同时阮真的作文批改思想体现出浓厚的“人文关怀”,有着很强的“人本特色”。因而阮真的作文批改思想是一门值得研究的教学艺术。
袁治信[4](2003)在《中学作文教学过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首先要求写作者具备一定的思想水平,同时要求写作者必须掌握并领会灵活运用具体的知识、词语、章法、写作技巧等等。当今社会日益信息化、效率化,对作文教学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当前的作文教学状况却不尽如人意。因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特做如下强调“重视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写作知识务必精要有用。”作文教学虽然改革不已,然而往往是重局部而轻整体,重环节而轻过程,不成系统。 作文教学改革必须重整体、重过程:作文命题——变单一型为多样型;作文指导——变封闭型为开放型;作文批改——变一支笔为几十支笔;作文讲评——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从系统论出发审视该教学过程,可以看出其含有的科学性、合理性程度较高。这不仅因为它具备了一个完整的动态教学结构所必备的定向、执行、反馈三个环节要素,而且在整个过程中的反馈调节行为处于反复进行的形态之中——批改与讲评。从作文教学过程的主体性看,该过程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学生走出低谷的有效措施之一。教师要放手学生自己观察事物、体验生活、提炼主题、精选材料、巧妙构思,教师只做适当点拨、启示。即使评改作文,也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可以组织学生自己评改、相互评改、集体评改等。 如此改革,可产生多元效应:可操作性强;信息传递加强;减少了许多无效劳动,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快。
安丽娟[5](2019)在《朱德熙作文教学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建国初期,学生国文程度低下,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写作水平较差,教学中教师“重读轻写”,不重视作文教学,忽略学生写作训练。我国着名的古文字学家、语言学家、语法学家和教育家朱德熙,他关心作文教学,发表了许多作文教学的论着,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指导价值的观点,对改变当时作文教学现状有积极的意义。目前,对朱德熙作文教学思想的研究较少,缺乏整体意识,内容不够全面,为此,本文旨在对朱德熙作文教学思想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希望通过对其作文教学思想的研究,给当下作文教学一定启示。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来研究朱德熙作文教学思想。绪论部分主要围绕选题对象及意义、文献回顾及研究态势、研究内容及方法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第二部分主要是探究朱德熙作文教学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和主观原因。第三部分全面归纳总结朱德熙作文教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主要论述朱德熙作文教学的主题论、结构观、表现论、语言观、训练观、评改观等。第四部分结合当下作文教学现状,阐述朱德熙作文教学思想在树立语言规范意识、培养学生感知生活的能力、提倡准确自然的文风、要有创新意识、应注重读写训练、应重视评改环节等方面的启示和意义。最后一部分为结语,主要探讨朱德熙作文教学思想的继承性和创新性,并剖析其思想的局限性。
张彤[6](2019)在《阮真作文教学思想研究》文中提出阮真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具有代表性的国文教育家,尤其是在作文教学方面成就突出。他的作文教育观既吸收了西方现代教学理念,又融入了自己的教学体验,这使其教育观具有科学性与实操性的特点。阮真的中学作文教学思想具有完整严密的系统性。他在作文教学目的、作文教学选题、作文教学实践及作文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见解。在作文教学目的方面,他从正确与法度这两方面提出了十条详细的标准;在作文选题方面,他从学生的生活与能力两方面提出命题的方法;在作文教学的实践方面,他从写作指导、写作方法及写作次数等方面给出建议;在写作评价方面,他从作文批改和作文发放两方面给出相应的操作建议。因此,阮真的作文教学思想具有结合当下作文教学进行深入研究的价值。阮真的作文教学思想对当下作文教学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当下作文教学存在阅读与写作联系被弱化、写作过程的指导不完整、写作练习方式单一化等问题。阮真的中学作文教学思想里有读写结合的练习方法、完整的写作指导过程、多样化的写作练习方式,能够解决当下作文教学的不足,为当下作文教学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阮真的作文教学思想与“新课标”对作文教学的要求有相契合之处,如写作要联系生活写出真情实感、写作教学应给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写作过程要有详细指导及写作教学要与说、读相联系等。回归历史,以历史为鉴,重现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现代性,为当下作文教学改革找出借鉴的思路和方法,是本文的立足点。本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引言部分,介绍研究的对象、内容与价值,分析当前的研究现状,说明研究的内容、思路和方法;第一部分介绍了阮真与中学作文教学,其中包括阮真与中学作文教育的结缘、阮真作文教学思想的形成,他在求学时期受到了科学教育思想的影响,这使他把国文教育作为研究对象,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作文教学体系;第二部分系统地介绍了阮真的作文教学思想,从写作教学的目的、命题、实践及评价四个方面论述;第三部分为阮真作文教学思想的现实意义,笔者分析后得出,阮真的作文教学思想与“新课标”对作文教学的要求相契合,这是阮真的作文教学思想能够运用到当下的重要前提,在此基础上,找到并分析当下教学中的困境,利用阮真的观点,为当下作文教学提供可借鉴的可行性建议。
李家萍[7](2020)在《高考作文命题与高中作文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将“高考作文命题”作为高中作文教学研究中的一个切入点,以高中作文教学者的观察视角来分析高中作文教学现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如何对教学现状进行优化改进提出一系列的教学策略,以此来深入探究高考作文与高中作文教学之间的关联性。一方面,高考作文是对作文教学效果的最终反馈和显性证明,一定程度上指导并且制约着高中作文教学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高中作文教学又为高考作文的成果展现打下基础,高考作文本质上是对学生综合写作能力的测量和评价。本论文主要从三个部分来论述高考作文命题与高中作文教学。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研究缘起、研究对象、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方法,较为具体地表明以高考作文命题为切入点来进行高中作文教学研究的缘由及学术价值,凝聚着重大的教育实践意义。第二部分是论文的主干内容,根据2010年—2019年全国卷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特点,总结出高考作文命题的形式类型与材料取舍、写作要求与价值取向,然后对高中教师作文教学现状、高中生作文写作现状分别进行调查研究。其次,基于高考作文命题走向下对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两大主体分别进行概括分析,以此诠释当下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部分教学问题。最后,从高考作文命题走向认知谈到了作文教学观,提出了作文教学情感提升策略、作文教学认知提升策略和作文教学写作训练策略,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高考作文核心目标的要求,在对高考作文命题走向有了整体认知的基础上,精准细化总结出相应的高中作文教学策略,以此明确作文教学指导方向。第三部分是结语,在对全文进行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再次肯定了高考作文命题与高中作文教学的研究对一线作文教学的重要现实意义。同时也期望研究成果能够为中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供一些解决思路,同时也希望能对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促进作用。
陈海东[8](2007)在《语境与中学作文教学》文中研究指明文题为语境与中学作文教学,主要探讨如何利用语境来加强作文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第一章和第二章是研究基础部分。首先,从主客观因素入手,分析现在中学作文教学现状。针对相应的中学作文教学现状,认为中学作文教学必须与语境结合起来,进而提出运用语境解决中学作文教学现状的构想。其次,在界定语境定义的基础上,比较概括地讨论了语境的性质、构成和分类,并对语境研究的国际现状和国内现状作相应的梳理。再次,就中学生作文的地位、目标、特点进行简要阐述。最后,用心理学上学生学习语文的制约因素与语境因素具有相通性和一致性,来进一步说明利用语境进行中学作文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来夯实立论基础。在上述基础上,第三章探讨了如何运用语境进行中学作文教学,包括语境与中学作文指导,语境与中学作文评价。其中语境与中学作文指导包括基于语境的立意指导、基于语境的选材指导、基于语境的运思指导、基于语境的表达指导、基于语境的语言指导和基于语境的修改指导。其中语境与中学作文评价包括基于语境的作文批改和基于语境的作文评讲。文章第四章结合语境探讨学生作文素养,文章择要讨论了如何利用语境来激励学生的写作意欲和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刘光成[9](2010)在《百年中学作文命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文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最难以把握的部分。作文命题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讲究作文命题艺术,做到命题恰当是作文的关键。作文命题体现命题者的教育思想,命题的科学与否,反映了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是否发挥了主导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次作文的成败,关系到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快慢,并最终决定学生作文素养的高低。在语文能力测评中,作文命题的质量还关系到它的选拔和导向功能的有效发挥。研究作文命题,有助于提高作文教学水平,对当下实施的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发掘我国的考试文化,提高考试作文命题水平,从而丰富我国的考试理论宝库。中华民族素有重视文章写作的优良传统,历史上曾出现辉煌的文学创作时期,产生过众多文章大家,所有成绩的取得都与扎实的基础性作文训练有关,或者说与作文命题有关。语文独立设科以来,我国中学作文教学的历程已逾百年。百年来,中学作文命题紧跟时代的步伐波澜起伏,积累了许多经验,也有沉痛的教训。本论文拟以中学作文命题受时代思潮影响而不断调整,不断变迁的历史,来勾勒语文独立设科至今一百余年中学作文命题思想发展的主要轨迹,探寻其背后的成因,并冀以对当今的中学作文教学改革有所启示。本论文运用文献法、比较法、统计法、历史分析法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系统探讨百年来中学作文命题的沿革与发展。研究的问题聚焦在四个方面:(1)梳理百年中学作文命题的沿革与发展历程;(2)揭示百年中学作文命题的历史阶段特征;(3)探寻百年中学作文命题的发展变革原因;(4)总结中学作文命题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并对其未来发展作出构想。根据各个历史时期中学作文命题的不同特点,本论文把百年中学作文命题史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一是承绪与变革期。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的颁行,中国的语文教育掀开了历史新篇章,这可以看作是我国近代作文教育史的重要转折点。1904至1919这十五年时间,属于我国中学作文命题的承绪与变革期。由于根深蒂固的古AI写作作教育传统与科举文章命题的影响,中学作文命题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沿着传统科举文章命题的轨道作惯性运行,但现代中学作文命题曙光初现。在“经世致用”、“中体西用”等思想的影响下,出于对科举文章命题的有力矫枉,“实用”思想逐渐成为中学作文命题的主导思想。在清末民初的一些重要教育法规中,中学作文命题的“实用”思想有了较为明确的体现,而在当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也呈现出一些可喜的变化。二是探索与定型期。从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爆发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三十年时间,是中学作文命题的探索与定型期。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是中国中学作文命题现代化探索的契机。语文教育界的有时之士认识到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他们在对其进行考察、批评的过程中,也肩负起了时代的责任,开展摆脱作文训练随意、混乱局面,寻求作文命题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初步创建了现代中学作文命题规范。中学作文命题趋向科学与实用。命题内容较为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抒写个人的生活与情感、关心人民大众的福祉和疾苦,关心祖国的前途与命运,成为命题主旋律;命题文体日趋成熟,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文成为中学生作文的主要文体。三是波折与重创期。新中国的建立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与过去相比,新中国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向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种转变一度为语文教育带来了空气活跃的新气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作文命题无计划、无序列的现象普遍存在。随着“教育大革命”的兴起,中学作文教学又被生硬地套上了政治评判标准,虽然不乏有识之士呼吁,但在极左思潮的干扰下,作文教学的政治倾向并没有根本扭转,中学作文命题的价值追求在“外在工具价值(文)”和“内在思想价值(道)”两端徘徊。“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作文教学完全沦陷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学生作文大多是以“革命”和“造反”为主题的“大字报”式的文章,结构单一,格式呆板,近乎千篇一律,中学作文命题实践走入了死胡同。四是回归与创新期。以粉碎“四人帮”为标志的“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中国开始了历史性的转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拨乱反正,打碎精神枷锁,实行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开始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二次创业腾飞。社会结构的调整,文化思想的转型,教育理论的发展,写作理论的创新,促使中学作文命题逐步从政治舞台上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到写作主体上来。中学作文命题开始注意激发写作者的主体意识,命题方式趋向灵活多样,学生作文从单一应景的书写载体逐步演变为多姿多彩的心灵窗口。21世纪前后,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东西方交流日趋频繁,多元化文化格局形成。在此背景下的中学作文命题更是发生了质的飞跃,变得开放、多元、丰富,“乐于表达”、“自由表达”、“个性化表达”等“人本”作文教学理念成为中学作文命题猎猎飘扬的旗帜。本研究的基本结论是:第一,上述四个时期的中学作文命题内容不尽相同,命题样式也各具情态,但从中我们仍能发现百年中学作文命题的大致演进轨迹:一是命题内容从功利性走向人文性。百年中学作文命题紧跟着时代变迁的步伐,历经曲折,命题内容由“仕途功利性”“现代实用性”“革命政治性”的外部观照转向了人的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和人的健康心理的完整构建,逐步由主体的困顿与自在走向了主体的自觉和自由。二是命题形式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语文独立设科以来,中学作文命题的类型先后历经了给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三次大的变化。每一次变化,每一种类型的出现都是因时而动,都是一种探索,虽然每一种类型各有所长、不能彼此取代,但总的趋势是前进的。作文文体也由单一的政论文向应用文、叙述文演进,今天学生的作文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文章和文学体裁。第二,百年来,中学作文命题内容与形式的变化绝不是偶尔的,每一道题目都是特定思潮下的产物,每一阶段作文命题呈现出的特点,都与特定阶段下的语文教育思潮有着深刻的联系。纵观百年中学作文命题,交错存在和发展着的三种语文教育思潮对作文命题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中学作文命题完整地演绎了语文教育思潮由“社会本位”向“以人为本”的演进,中学作文命题的发展轨迹深刻地反映了百年来人们对语文教育性质、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及反复。当今的中学作文命题似乎又有向第二时期回归之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历史的一种单纯循环,而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种有益反思。第三,新世纪的中学作文命题理当高举“人本”的旗帜,这是中学作文命题发展规律使然,同时也是由制约其发展变化的语文教育思潮所决定的。但是,如何在中学作文命题中落实“以人为本”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展望中学作文命题的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人本语文教育思潮下的中学作文命题必将极大地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激活学生的写作思路,引发学生拥抱生活的激情。同时,我们也坚信,作文命题只要真正地体现了“以人为本”,作文终将成为人生的第一等快事,学生将在乐此不疲的写作中张扬他们的个性,放飞他们的心灵,并为此奉献出他们神圣的创意。
刘安帅[10](2011)在《中学作文评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文教学被誉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本文认为突破这一难点,关键还在作文批改上,而作文评语是教师对学生作文最直接、最集中的批改。但因作文评语无法量化,主观性强,反而成为作文教学不易穿越的“瓶颈”。因而,作文评语存在的问题必然会影响作文批改的效果,进而影响到作文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学。本文认为,作文评语是指教师批改学生作文后提出指导性意见的文字及批注,是对学生作文的书面指导和评判,具有反馈功能、激励功能和交流功能。当前,受教师批改作文的时间少、应试教育、评语写作理论相对滞后、教师轻视作文评语写作、教师评语写作的水平有限、拘泥于晕轮效应等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作文评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作文评语的缺失及简单化,作文评语模式化,作文评语“人”、“文”分离,作文评语偏爱优生、冷落差生。以上问题的出现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良导向,降低教师的威信和评判能力,影响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解决中学作文评语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通过学校、教研组及全体教师的长期共同努力。学校及教研组要为教师写作评语提供时间上和制度上的保证,本文创建性地提出学校及教研组可以实行“评语备案”和“集中评会”来为教师写作评语预留时间。评语备案是将教师批改作文、加写评语的情况记录在案,教师备案后还需填写对学生作文状况、作文评语写作情况、作文教学现状分析的作文评语汇总表。集中评会是教研组定期集中教师进行作文评语写作和交流的会议,主要为教师提供一个展示思想、提出困惑、介绍经验的舞台。学校及教研组还可以通过“评语展示”和“评语培训”来创设评语交流氛围。同时,教师也要加强对作文评语的认识,树立以生为本和尊重差异的人文关怀理念,遵循针对性、明确性、激励性、情感性、商量性和批评性的评语写作原则,提高作文评语的有效性。
二、中学作文指导与批改(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学作文指导与批改(一)(论文提纲范文)
(1)语用视角下的中学作文教学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写作缘起 |
二、选题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
三、本选题的文献综述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中学作文教学价值目标与现状反思 |
第一节 中学作文教学价值目标 |
一、中学语文教学价值目标 |
二、中学作文教学价值目标 |
第二节 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反思 |
一、写作教学理论摇摆不定 |
二、作文教学目标指向应试 |
三、写作教学指导过程囫囵吞枣 |
第二章 语用学理论指导中学作文教学的可行性 |
第一节 语言学中的语义学与语用学的区别 |
一、语义学与语用学的区别 |
二、本文中语用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 |
第二节 语用学基本理论及其对作文教学的启迪 |
一、语境理论 |
二、会话含义中的合作原则理论 |
三、礼貌原则 |
第三章 语用学理论指导中学作文教学过程 |
第一节 中学作文命题应遵循语境性原则 |
一、中学作文命题现状分析 |
二、语境理论指导中学作文命题 |
第二节 中学作文教学指导应遵循合作原则 |
一、指导学生审题立意遵循关联准则 |
二、指导学生语言表达遵循方式准则 |
第三节 合作原则指导中学作文教学的批改与讲评 |
一、作文评语应遵循数量准则 |
二、作文评语应遵循质量准则 |
三、作文评语应遵循方式准则 |
第四节 礼貌原则指导作文讲评 |
第四章 用语用学理论指导中学作文各类文体写作 |
第一节 记叙文写作应讲求语境 |
一、记叙文的内涵、文体特征和写作现状 |
二、指导学生利用上下文语境,培养敏锐的语境感 |
三、指导学生利用情景语境,使表达变得灵活自如 |
四、指导学生调动背景语境,使文章立意切合题意 |
第二节 议论文写作注重合作原则 |
一、议论文论点确立应遵守关联准则 |
二、议论文论据选择应遵守数量准则和质量准则 |
三、议论文的语言表达应遵守方式准则 |
第三节 应用文写作联系合作原则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合作学习与中学作文教学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合作学习与中学作文教学 |
一、中学作文教学面临的困惑 |
(一) 作文教学的现状 |
(二) 对作文教学现状的反思 |
二、对新课标的学习与思考 |
(一) 新课标理念的特点 |
(二) 新课标对写作的要求 |
三、合作学习的内涵和特征 |
(一) 合作学习的内涵和特征 |
(二) 合作学习在美国 |
(三) 新课标中的合作学习 |
四、对研究问题的初步构想 |
(一) 选题的含义 |
(二) 研究的对象 |
(三) 研究的方法 |
第二章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及其在国内外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状况 |
一、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
(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三)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 |
(四) “群体动力”理论 |
二、合作学习在国外及港台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状况 |
(一) 美国的作文教学 |
(二) 日本的作文教学 |
(三) 香港创意写作教学 |
(四) 台湾作文教学的指导方法 |
(五) 其他国家的作文教学 |
三、合作学习在国内的理论与实践 |
(一) 合作学习理论研究的代表人物 |
(二) 合作学习的主要模式 |
(三) 合作学习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
第三章 关于合作学习与中学作文教学的理论思考 |
一、中学作文教学 |
(一) 关于写作 |
(二) 关于中学作文教学 |
(三) 影响作文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
二、中学作文教学改革 |
(一) 教师的作文教学观念 |
(二) 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
三、中学作文教学改革呼唤合作学习 |
(一) 合作学习体现着“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
(二) 合作学习促使教师更新观念,转换角色 |
(三) 合作学习有效地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
第四章 合作学习与中学作文教学的应用方案与实施过程 |
一、研究的方案 |
二、研究的实施过程 |
(一) 怎样分组 |
(二) 怎样培训组长 |
(三) 怎样辅导差生组 |
(四) 如何在课外展开合作小组活动 |
(五) 如何将合作学习引入课堂 |
(六) 如何讲评作文 |
三、研究的结果 |
第五章 合作学习在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成效评估 |
一、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
(一) 有利于创设和谐氛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
(二) 有利于培养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 |
(三) 有利于增强自我完善的内驱力和良性竞争观 |
(四) 有利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拓宽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
(五)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
二、解决目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
(一) 开掘写作的源泉 |
(二)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
(三) 保障学生的写作心理健康 |
(四) 加大训练力度,以说促写 |
(五) 有利于作文修改习惯的形成和修改能力的提高 |
第六章 反思与总结 |
一、强化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认识 |
二、加强合作学习技能的指导 |
三、帮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技能的策略 |
附录:高中学生写作状况调查表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3)阮真中学作文教学思想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理论依据及方法 |
第一章 阮真中学作文教学目的观 |
第一节 主体自觉意识的树立 |
一、主体自觉意识的提出背景与内涵 |
二、树立主体自觉意识的价值意义 |
三、当今学生树立主体自觉意识的策略 |
第二节 行文规矩意识的增强 |
一、行文规矩意识的思想背景 |
二、行文规矩意识的内涵 |
三、增强规矩意识的意义 |
第三节 作文表述能力的提升 |
一、作文表述能力教学低效的现状及原因 |
二、作文表述能力教学实效性的特征 |
三、作文表述能力提升的策略 |
第二章 阮真中学作文教学命题观 |
第一节 事前经营 |
一、“事前经营”的含义及内容 |
二、“事前经营”作文命题思想的特征 |
第二节 多法相用 |
一、“多法相用”的内涵 |
二、“多法相用”的特征 |
第三节 收放有度 |
一、作文命题的一般原则 |
二、作文命题的特殊要求 |
三、“收放有度”思想对当下作文命题改革的启示 |
第三章 阮真中学作文教学训练观 |
第一节 指导过程的序列化 |
一、作文指导“序列化”的具体体现 |
二、“序列化”作文指导的启示意义 |
第二节 练习范式的立体化 |
一、横向:阅读、口语相结合的综合作文练习 |
二、纵向: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多课堂作文练习 |
三、中心线:作文模仿练习 |
第四章 阮真中学作文教学批改观 |
第一节 作文批改的多维层面 |
一、批分标准层 |
二、具体批改层 |
三、发文指导层 |
第二节 作文批改的人文关怀 |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
二、尊重学生的个体程度差异 |
三、促进学生的个体进步与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中学作文教学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作文教学过程研究概述 |
一、 作文教学过程的内涵 |
二、 作文教学过程研究现状 |
三、 作文教学过程研究的意义 |
第二章 作文教学现状及原因探微 |
一、 作文教学现状 |
二、 作文教学贫困现状原因探微 |
第三章 作文教学对策研究 |
一、 作文教改综述 |
二、 作文命题研究 |
三、 作文指导研究 |
四、 作文批改研究 |
五、 作文讲评研究 |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一、 作文教学过程研究之结论 |
二、 作文教学建议 |
附录 |
注释 |
参考文献 |
(5)朱德熙作文教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对象及意义 |
二、文献回顾及研究态势 |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一章 朱德熙作文教学思想形成的背景 |
第一节 朱德熙作文教学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
一、学校教育对写作教学重视不够 |
二、建国初期作文教学在曲折中前进 |
第二节 朱德熙作文教学思想形成的主观因素 |
一、个人的求学经历 |
二、相关语文教学实践 |
第二章 朱德熙作文教学思想的内容 |
第一节 作文教学的主题论 |
一、立场与观点的正确性 |
二、反对片面夸大主题 |
三、反对主题空洞无物 |
第二节 作文教学的结构观 |
一、材料要突显主题 |
二、组织材料应有重点、有秩序 |
三、文章布局要合理 |
第三节 作文教学的表现论 |
一、倡导具体化写作 |
二、准确生动刻画事物 |
三、文风应准确自然 |
四、刻画事物要有方法 |
五、发挥创造性思维 |
第四节 作文教学的语言观 |
一、规范使用语言 |
二、准确使用词汇 |
三、合理使用句型 |
四、关注词序和虚词 |
五、准确使用标点 |
六、检查语法错误 |
第五节 作文教学的训练观 |
一、注重培养读写能力 |
二、有分析的读写训练 |
三、作文训练应有针对性 |
第六节 作文教学的评改观 |
一、评改的重要性 |
二、评改要有针对性 |
三、评改要具体化 |
第三章 朱德熙作文教学思想的启示 |
第一节 应树立语言规范意识 |
第二节 应培养学生感知生活的能力 |
第三节 作文应提倡准确自然的文风 |
第四节 作文要有创新意识 |
第五节 作文应注重读写训练 |
第六节 作文应重视评改环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辞 |
(6)阮真作文教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对象、价值与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
一、阮真与中学作文教育 |
(一)阮真与中学作文教学 |
(二)阮真作文教学思想的形成 |
二、阮真的中学作文教学思想 |
(一)阮真对作文教学目的的主张 |
(二)阮真对作文教学选题的主张 |
(三)阮真对作文教学实践的主张 |
(四)阮真对作文教学评价的主张 |
三、阮真作文教学思想对当下作文教学的意义 |
(一)当下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
(二)阮真作文教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高考作文命题与高中作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意义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高考作文命题走向与高中作文教学现状 |
第一节 高考作文命题走向 |
一、高考作文命题的形式类型与材料取舍 |
二、高考作文命题的写作要求与价值取向 |
第二节 高中作文教学现状 |
一、高中教师作文教学现状调查 |
二、高中生作文写作现状调查 |
第二章 基于高考作文命题走向下的作文教学主体分析 |
第一节 教师主体 |
一、语文教师写作教学素养 |
二、语文教师作文评改素养 |
第二节 学生主体 |
一、自主阅读与作文写作 |
二、文化传承与作文写作 |
第三章 高考作文命题走向认知与高中作文教学策略 |
第一节 高考作文命题走向认知与作文教学观 |
一、高考作文命题走向认知与发展 |
二、语文核心素养与作文教学观 |
第二节 作文教学情感提升策略 |
一、育人教学为本,鼓励教学为主 |
二、明确教学导向,激发写作热情 |
三、树立科研精神,争做研究型教师 |
第三节 作文教学认知提升策略 |
一、深化作文教学认知 |
二、优化作文教学内容 |
三、完善作文评价指导 |
第四节 作文教学写作训练策略 |
一、审题立意与鉴赏审美训练 |
二、素材积累与高考视角训练 |
三、写作情境与文体规范训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2010-2019年高考作文(全国卷)命题材料汇总 |
附录 B 关于高中生写作现状的调查问卷 |
附录 C 关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访谈提纲(教师访谈) |
致谢 |
(8)语境与中学作文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章 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及构想 |
第一节 中学作文教学现状 |
第二节 中学作文教学构想 |
第二章 语境与中学生作文 |
第一节 语境概说 |
第二节 中学生作文 |
第三节 语境与学生写作心理 |
第三章 语境与中学作文教学 |
第一节 语境与中学作文指导 |
第二节 语境与中学作文评价 |
第四章 语境与学生作文素养 |
第一节 激励学生写作意欲 |
第二节 培养学生写作习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9)百年中学作文命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及理论基础 |
三、文献综述 |
四、概念与研究范围界定 |
五、研究方法 |
六、研究思路和内容框架 |
第一章 中学作文命题的承绪与变革(1904-1919) |
第一节 发轫之前的科举文章命题 |
一、科举文章命题的主要特点 |
二、科举文章命题的演变轨迹 |
三、科举文章命题的兴衰启示 |
第二节 中学作文命题的艰难发轫 |
一、停科举与科举文章命题之终结 |
二、定学制与中学作文命题之发韧 |
第三节 中学作文命题的传统承绪 |
一、中学作文命题的承绪特点 |
二、中学作文命题的承绪原因 |
第四节 中学作文命题的现代变革 |
一、教育法规对作文命题的实用规范 |
二、中学作文命题践行上的实用变化 |
第五节 承绪与变革背后指导思想 |
一、"经世致用"思想 |
二、"中体西用"思想 |
第二章 中学作文命题的探索与定型(1919-1949) |
第一节 中学作文命题现代化探索的思想基础 |
一、民主科学精神的确立 |
二、西方教育理论的输入 |
三、文章写作理论的发展 |
第二节 中学作文命题现代化探索的直接动因 |
一、作文教学的弊端 |
二、作文载体的变化 |
三、教育制度的支撑 |
第三节 中学作文命题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探索 |
一、中学作文教学相关问题的探讨 |
二、中学作文命题要领的理论探讨 |
第四节 中学作文命题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探索 |
一、春晖中学作文命题实践 |
二、扬州八中作文命题实践 |
第五节 中学作文命题现代化探索的基本定型 |
一、中学作文命题规范与体制的基本定型 |
二、中学作文命题参照与范例的基本定型 |
三、中学作文命题形式与内容的基本定型 |
第三章 中学作文命题的波折与重创(1949-1978) |
第一节 中学作文命题转变的文化教育背景 |
一、新民主主义文化范式的确立 |
二、新民主主义文艺思想的形成 |
三、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提出 |
第二节 建国之初中学作文命题的缓慢发展 |
一、建国之初中学作文命题的主要问题 |
二、建国之初中学作文命题的实践探索 |
第三节 教育革命前后中学作文命题的波折 |
一、中学作文教学文道关系的反复 |
二、中学作文命题政治意识的凸显 |
三、中学作文命题科学体系的新构 |
第四节 文化革命期间中学作文命题的重创 |
一、语文教材作文命题的政治化 |
二、中学作文命题实践的政治化 |
第四章 中学作文命题的回归与创新(1978年至今) |
第一节 新时期中学作文命题演进的思想背景 |
一、文化思想从单一封闭转向多元开放 |
二、教育思想从服务政治转向人的发展 |
三、写作理论从以文为本转向以人为本 |
第二节 新时期前20年中学作文命题的生活回归 |
一、中学作文命题研究工作取得进展 |
二、中学作文命题改革实验蓬勃发展 |
三、中学作文命题制度规范趋向科学 |
四、中学作文训练考核命题贴近实际 |
第三节 世纪之交中学作文命题的主体个性张扬 |
一、人文论倡导与中学作文命题的主体回归 |
二、语文课程标准中学作文命题的人本规范 |
三、作文训练与考核、竞赛命题的创新变革 |
第五章 中学作文命题的反思与前瞻 |
第一节 百年中学作文命题演进的历史反思 |
一、中学作文命题与社本语文教育思潮 |
二、中学作文命题与知本语文教育思潮 |
三、中学作文命题与人本语文教育思潮 |
第二节 中学作文命题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 |
一、客观认识中学作文命题的功用价值 |
二、正确领悟中学作文命题的基本要求 |
三、切实把握中学作文命题的原则策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后记 |
(10)中学作文评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二、中学作文评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
(一) 存在的主要问题 |
1. 作文评语的缺失及简单化 |
2. 作文评语模式化 |
3. 作文评语"人"、"文"分离 |
4. 作文评语偏爱优生、冷落差生 |
(二) 问题产生的影响 |
1. 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良导向 |
2. 降低教师的威信和评判能力 |
3. 不利于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
三、中学作文评语问题产生的原因 |
(一) 客观原因 |
1. 教师工作量大,批改作文的时间少 |
2. 受应试教育影响,偏离了写作动机 |
3. 缺乏作文评语的理论指导和写作训练 |
(二) 主观原因 |
1. 教师轻视作文评语的作用 |
2. 教师评语写作的水平有限 |
3. 拘泥于"晕轮效应" |
四、解决中学作文评语存在问题的对策 |
(一) 保证作文评语制度的实施 |
1. 预留评语写作时间 |
2. 创设评语交流氛围 |
(二) 提高作文评语的有效性 |
1. 树立人文关怀理念 |
2. 遵循评语写作原则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中学作文指导与批改(一)(论文参考文献)
- [1]语用视角下的中学作文教学创新研究[D]. 龚赛男. 湖南师范大学, 2016(02)
- [2]合作学习与中学作文教学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D]. 周立伟. 西北师范大学, 2006(04)
- [3]阮真中学作文教学思想探析[D]. 李志颖. 河北师范大学, 2017(09)
- [4]中学作文教学过程研究[D]. 袁治信. 西北师范大学, 2003(02)
- [5]朱德熙作文教学思想研究[D]. 安丽娟.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3)
- [6]阮真作文教学思想研究[D]. 张彤.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08)
- [7]高考作文命题与高中作文教学研究[D]. 李家萍. 河南大学, 2020(02)
- [8]语境与中学作文教学[D]. 陈海东. 华东师范大学, 2007(03)
- [9]百年中学作文命题研究[D]. 刘光成. 湖南师范大学, 2010(10)
- [10]中学作文评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刘安帅.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