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长抑素和垂体后叶素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龚金红,杜沈蓥荧,刘广军,杜贯涛,翁春梅[1](2017)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肝硬化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循证药物经济学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血管活性药物治疗肝硬化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的临床效果及经济性。方法:采用循证医学方法,检索国内正式发表的有关血管活性药物治疗肝硬化致EGVB的药物经济学研究文献,筛选文献并进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价不同血管活性药物治疗肝硬化致EGVB的临床效果,并运用药物经济学分析方法评价不同药物方案的经济性。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共10篇。其中,4项研究的止血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显示:奥曲肽组(130例)与生长抑素组(135例)的止血有效率相似[RR=0.89,95%CI(0.80,1.00),P=0.06],但平均止血时间较生长抑素组略长[SMD=0.32,95%CI(0.06,0.58),P=0.01],花费的平均成本较生长抑素组低(3 889元vs.4 814元);5项研究的止血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显示:奥曲肽组(146例)的止血效果优于垂体后叶素组(125例)[RR=1.42,95%CI(1.05,1.91),P=0.02],两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3.66、3.13;3项研究的止血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显示:生长抑素组(94例)的止血效果与垂体后叶素组(94例)相似[RR=1.06,95%CI(0.87,1.28),P=0.57],但后者花费的成本较前者低(744元vs.2 761元)。结论:奥曲肽、生长抑素和垂体后叶素用于肝硬化致EGVB在止血有效率方面比较,除奥曲肽优于垂体后叶素外,其余差异不明显;从经济学角度比较,垂体后叶素组方案最经济,奥曲肽低于生长抑素。临床应根据患者病情、经济情况和药品不良反应选择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
徐小元,丁惠国,贾继东,魏来,段钟平,令狐恩强,刘玉兰,庄辉[2](2016)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文中提出1概述门静脉高压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最常见病因为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基本病理生理特征是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内静力压升高并伴侧支循环形成,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水、食管胃静脉曲张(gastroesophageal varices,GOV)、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VB)和肝性脑病等,其中
徐小元,丁惠国,贾继东,魏来,段钟平,令狐恩强,刘玉兰,庄辉,曹颖,古川,张妍,张霞霞[3](2016)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文中研究说明目录一、概述二、基本概念三、GOV的发病机制、自然史和风险评估四、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一级预防五、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六、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二级预防七、特殊类型静脉曲张的处理八、原发疾病的治疗九、待解决的问题十、中英文缩略词表一、概述门静脉高压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最常见病因为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基本病理生理特征是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内静力压
徐小元,丁惠国,贾继东,魏来,段钟平,令狐恩强,刘玉兰,庄辉[4](2016)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概述门静脉高压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最常见病因为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基本病理生理特征是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内静力压升高并伴侧支循环形成,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水、食管胃静脉曲张
陈璐[5](2016)在《生长抑素与奥曲肽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对照》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回顾性收集进展至肝硬化阶段,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予以不同剂量的生长抑素或者奥曲肽治疗,观察各组患者的止血时间,24h止血率,止血后维持治疗三天后停药后再出血率,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并观察几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输血量是否具有差异。方法:共收集70例(男41例、女29例)经既往病史、B超、CT、内镜等诊断为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患者,且患者出血量大(大于1000ml),需要输血,根据使用药物及剂量的不同分为三组:其中A组(26例,年龄47.65±15.1岁,体重58.23±8.52Kg):在给予(奥美拉唑注射剂、止血敏、扩容等)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250ug/h,持续微泵滴注。B组(23例,年龄48.87±15.56,体重57.87±7.00Kg):在给予(奥美拉唑注射剂、止血敏、扩容等)一般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加倍剂量的生长抑素500ug/h,持续微泵滴注。C组(21例,年龄46.86±14.39岁,体重57.95±6.54Kg):在给予(奥美拉唑注射剂、止血敏、扩容等)一般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曲肽50ug/h,持续微泵滴注。分别对三组患者的止血时间、24h止血率,停药后再出血率,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输血量,平均住院天数进行对比,观察其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三组入选病例从年龄、体重、血红蛋白、凝血时间、总蛋白、白蛋白、转氨酶、肌酐、尿素氮等方面进行两两比较,P值均大于0.05,无显着性差异(P>0.05),三组患者可以进行两两对比。2.A(普通生长抑素)组与B(加倍生长抑素)组相比:在止血时间上的比较,即(21.80±7.01vs 15.6±5.47),P=0.01<0.05,两组有显着差异,加倍生长抑素组患者的止血时间短于普通生长抑素组的患者;两组在24h止血率上的比较,即(42.3%vs91.3%),由卡方检验得出χ2=12.93>5.97,即p<0.0166,故而有统计学差异,即加倍生长抑素组止血率明显优于普通生长抑素组;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的比较,即(7.6%vs4.35%),由卡方检验得出χ2=0.026<5.97,则p>0.0166,两者无显着性差异,即普通生长抑素组与加倍生长抑素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差异;停药3天后再出血率,两组患者中,停药后均未见再出血患者;两组在平均输血量上的比较,即(594.23±301.77vs310.87±116.73),p=0.010<0.05,两组有显着差异,即加倍生长抑素组患者的输血量明显低于普通生长抑素组的患者;两组在平均住院日上的比较,即(20.53±3.07vs11.43±1.99),p=0.042<0.05,两组有显着差异,即加倍生长抑素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明显低于普通生长抑素组。3.a(普通生长抑素)组与c(奥曲肽)组的比较:在止血时间上的比较,即(21.80±7.01vs15.38±6.19),p=0.03<0.05,两组有显着差异;两组在24h止血率上的比较,即(42.3%vs85.7%),由卡方检验得出χ2=9.26>5.97,即p<0.0166,故而有统计学差异,普通生长抑素组止血率不优于奥曲肽组;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的比较,即(7.6%vs4.8%),由卡方检验得出χ2=0.036<5.97,则p>0.0166,两者无显着性差异;停药3天后再出血率,两组患者中停药后均未见再出血患者;两组在输血量上的比较,即(594.23±301.77vs397.62±223.31),p=0.022<0.05,两组有显着差异;两组在平均住院日上的比较,即(20.53±3.07vs14.00±1.84),p=0.047<0.05,两组有显着差异。4.b(加倍生长抑素)组与c(奥曲肽)组在止血时间上的比较,在止血时间上的比较,即(15.6±5.47vs15.38±6.19),p=0.8980>0.05,两组无明显差异;两组在24h止血率上的比较,即(91.3%vs85.7%),由卡方检验得出χ2=0.012<5.97,则p>0.0166,故而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的止血率无明显区别;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的比较,即(4.35%vs4.8%),由卡方检验得出χ2=0.43<5.97,则p>0.0166,两者无显着性差异;停药3天后再出血率,两组患者中,停药后均未见再出血患者;两组在输血量上的比较,即(310.87±116.73vs397.62±223.31),p=0.323>0.05,两组无明显差异;两组在平均住院日上的比较,即(11.43±1.99vs14.00±1.84),p=0.741>0.05,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加倍剂量的生长抑素与奥曲肽组在止血时间上无明显差异,而其二者的止血时间均短于普通生长抑素组;加倍剂量的生长抑素与奥曲肽组在的止血率上无明显差异,而其二者的止血率均优于普通生长抑素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中,三者均未见明显差异;三组患者中停药后均未见再出血患者;在平均输血量上,加倍剂量的生长抑素组与奥曲肽组相比,无特异性差异,然两者的输血量均少于普通生长抑素组;平均住院日的比较中,加倍剂量的生长抑素组与奥曲肽组无显着差异,但其二者的平均时间均短于普通生长抑素组。综上可知,加倍剂量的生长抑素组与奥曲肽组在止血时间、止血率、输血量、平均住院日上未见明显差异,且均优于普通生长抑素组,可优先选用于临床。三种药物在止血后维持静滴三天后停药,均可预防患者的再出血。
王柳青[6](2019)在《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 本课题通过对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06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和唐山弘慈医院收住院的肝硬化患者614例,依据是否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分为病例组(出血组)168例和对照组(非出血组)446例。将168例出血组患者根据患者预后(首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死亡),分为病例组(首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死亡)65例和对照组(非首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死亡)103例。收集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家族史、既往史(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脾切除病史)等;实验室化验检查指标:包括血常规:Hb、WBC、PLT;肝功能:ALT、AST、ALB、CHE、TBIL、CTP评分;肾功能:Cr;GLU;血脂:TC、TG;电解质:K+、Na+;凝血功能:PT、APTT、FIB、TT;休克指数;肝硬化并发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肝性脑病、门静脉血栓、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感染、胆石症等。影像学指标: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等。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影响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1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分析:家族史、肝硬化病因、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肝性脑病、门静脉血栓、感染、Hb、PLT、ALB、CHE、TBIL、CTP评分、BUN、Na+、PT、门静脉内径等因素与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门静脉血栓是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2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预后的单因素分析:腹水、肝性脑病、门静脉血栓、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休克指数、Hb、PLT、PT、ALB、TBIL、CTP评分、Cr、门静脉内径等因素与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预后有关联(P<0.05);多因素分析:休克指数、门静脉血栓、肝性脑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显着影响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1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分析:当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升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越重、腹水量越多、出现门静脉血栓,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增加,是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2影响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表明当休克指数升高、出现门静脉血栓、肝性脑病分期升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越重,肝硬化并发首次上消化道出血的死亡风险增加,是显着影响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图0幅;表26个;参255篇。
席艳[7](2021)在《三种血管活性药物治疗肝硬化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奥曲肽、生长抑素和垂体后叶素三种血管活性药物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并分析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的经济性。方法 2017年7月~2019年12月,按照三种血管活性药物(奥曲肽、生长抑素和垂体后叶素)分别选取辽宁省凌源市中心医院治疗的20例肝硬化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三种血管活性药物对应三种不同用药方法,对不同用药方法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药物经济性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生长抑素组及奥曲肽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垂体后叶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用药期,生长抑素组及奥曲肽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垂体后叶素组出现腹痛及大便次数增多症状7例,1例在治疗期因疼痛难忍而停药,1例发生呕吐恶心症状,1例出现头晕、头痛症状。生长抑素组及奥曲肽组的药费高于垂体后叶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治疗中,奥曲肽、生长抑素较垂体后叶素有更好的临床效果,更低用药不良反应,但垂体后叶素有价格优势,建议临床根据患者的实际综合考虑用药方案。
尤银刚[8](2013)在《生长抑素联合内镜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是消化科的危重急症,如何快速止血,防止再出血,挽救患者生命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重要问题。本实验研究目的在于观察生长抑素联合内镜治疗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以及研究影响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生存时间因素,为临床上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探讨一种综合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12月在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科、感染科、肝病科经急诊胃镜确诊的88例EGVB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给予生长抑素(奥曲肽)联合内镜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奥曲肽治疗,通过比较2组的初次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静脉曲张消失率,观察2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对所纳入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分别记录年龄、性别、肝硬化病因、肝功能分级、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血清球蛋白、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腹水程度、血钠浓度、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等指标,采用Kaplain-Meier及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引入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临床疗效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止血成功43例,止血成功率为89.5%,对照组72小时内止血成功率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48例中再出血9例,发生率为18.8%,对照组40例再出血率为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6个月内,治疗组静脉曲张治疗有效率为52.1%,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分析显示肝功能分级、血清球蛋白、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存时间有显着相关性(P<0.05)。结论:对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生长抑素(奥曲肽)联合内镜治疗是一种止血快、效果好、安全有效的手段。肝功能分级、血清球蛋白、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存时间具有相关性。
雷婷,李茜,刘萍[9](2018)在《生长抑素、奥曲肽和垂体后叶素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系统性和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奥曲肽和垂体后叶素治疗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方法选择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224例,分别应用生长抑素(A组,n=68)、奥曲肽(B组,n=73)和垂体后叶素联合硝基甘油(C组,n=83)治疗,使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测定肝脏和系统性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在治疗24 h、48 h和72 h,A组和B组出血控制率分别为(67.7%、73.5%和91.2%)和(68.5%、72.6%和91.8%),均显着高于C组[分别为(50.6%、54.2%和80.0%),均P<0.05],A组和B组出血控制时间分别为(32.7±6.8)h和(33.8±8.0) h,均显着短于C组[(44.6±15.4) h,均P<0.05];在治疗过程中,三组门静脉内径(PVD)、血流速度(PVV)、血流量(PVF)和肝动脉搏动指数(HA-PI)显着减低,而在治疗后又恢复到治疗前水平;A组和B组心率和心输出量显着减少,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变化,而C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显着增高。结论生长抑素和奥曲肽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疗效显着优于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者,其机制可能为减少了心输出量和收缩内脏血管,从而降低了门静脉血流量和门脉压力。
徐小元,丁惠国,贾继东,魏来,段钟平,令狐恩强,刘玉兰,庄辉[10](2015)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防治指南(2015)》文中提出门静脉高压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最常见病因为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基本病理生理特征是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内静力压升高并伴侧支循环形成,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水、食管胃静脉曲张(gastro-oesophageal varices,GOV)、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VB)和
二、生长抑素和垂体后叶素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长抑素和垂体后叶素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血管活性药物治疗肝硬化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循证药物经济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文献检索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
1.4 药物经济学评价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
2.3 奥曲肽vs.生长抑素 |
2.3.1 止血有效率 |
2.3.2 平均止血时间 |
2.3.3 CMA |
2.4 奥曲肽vs.垂体后叶素 |
2.4.1 止血有效率 |
2.4.2 CEA |
2.4.3 增量成本分析 |
2.5 生长抑素vs.垂体后叶素 |
2.5.1 止血有效率 |
2.5.2 CMA |
3 讨论 |
(2)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基本概念 |
2.1 EVB的治疗目的 |
2. 2 EVB和再出血 |
2.2.1 EVB的诊断 |
2.2.2提示EVB未控制的征象 |
2.2.3提示EVB再出血的征象 |
2.3 GOV的分型与分级 |
3 GOV的发病机制、自然史和危险因素评估 |
4 EVB的一级预防 |
4.1无食管静脉曲张 |
4.2轻度食管静脉曲张 |
4. 3 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 |
4.3.1药物预防 |
4.3.2内镜预防 |
4.3.3内镜联合药物预防 |
4.3.4门体分、断流术预防 |
4.4胃静脉曲张的预防 |
5 急性GOV出血的治疗[2,24,46] |
5. 1 药物治疗 |
5. 1. 1 一般处理 |
5.1.2血容量的恢复 |
5. 1. 3 早期降低门静脉压力药物的应用 |
5.1.3.1血管加压素及其类似物 |
5.1.3.2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 |
5.1.4抗生素的应用 |
5.1.5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 |
5. 2 内镜治疗[3,17] |
5.2.1 EVL治疗 |
5.2.2 EIS治疗 |
5.2.3药物辅助内镜治疗 |
5.2.4自膨式覆膜食管金属支架(self-expandable esophagealmetallic stent,SEMS) |
5.2.5内镜治疗禁忌证 |
5.2.6跟踪治疗、长期随访 |
5.3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
5.4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 |
5.5外科手术 |
6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二级预防 |
6.1二级预防的目的 |
6.2二级预防的时机 |
6.3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
6. 4 药物治疗 |
6.4.1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
6.4.2血管扩张剂 |
6.4.3药物的联合应用 |
6.5内镜治疗[92] |
6.6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联合内镜治疗 |
6.7外科手术 |
6.8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 |
7 特殊类型静脉曲张的处理 |
7. 1 孤立胃静脉曲张( Lg型) |
7. 1. 1 各种防治孤立胃静脉曲张出血方法的询证医学证据 |
7.1.2内镜下组织黏合剂治疗 |
7.2 Leg型胃静脉曲张 |
7.3少见部位静脉曲张 |
8 原发疾病的治疗 |
9 待解决的问题[111] |
9.1 HVPG测定是进一步深入临床研究的基础 |
9.2目前药物的优化与联合 |
9.3重视肝硬化进展为肝癌的筛查 |
9. 4 新的研究动向 |
9.4.1微生态制剂(probiotics) |
9.4.2新的治疗靶点 |
(3)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一、概述 |
二、基本概念 |
(一)EVB的治疗目的 |
(二)EVB和再出血 |
(三)GOV的分型与分级: |
三、GOV的发病机制、自然史和危险因素评估 |
四、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一级预防 |
(一)无食管静脉曲张 |
(二)轻度食管静脉曲张 |
(三)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 |
1、药物预防 |
2、内镜预防 |
3、内镜联合药物预防 |
4、门体分、断流术预防 |
(四)胃静脉曲张的预防 |
五、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2,24,46] |
(一)、药物治疗 |
1、一般处理 |
2、血容量的恢复 |
3、早期降低门静脉压药物的应用 |
(1)血管加压素及其类似物 |
(2)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 |
4、抗生素的应用 |
5.质子泵抑制剂(PPI)的应用 |
(二)、内镜治疗[3,17] |
(三)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
(四)、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 |
(五)外科手术 |
六、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二级预防 |
1、二级预防的目的: |
2、二级预防的时机: |
3、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
4、药物治疗: |
(1)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
(2)血管扩张剂 |
(3)药物的联合应用 |
5、内镜治疗[92] |
6、非选择性β |
7、外科手术 |
8、TIPS |
七、特殊类型静脉曲张的处理 |
(一)孤立胃静脉曲张(Lg型) |
1、各种防治孤立胃静脉曲张出血的方法的询证医学证据 |
2、内镜下组织黏合剂治疗:一、二级预防均适合孤立胃静脉曲张出血。 |
(二)Leg型胃静脉曲张 |
(三)少见部位静脉曲张 |
八、原发疾病的治疗: |
九、待解决的问题[111] |
(一)、HVPG测定是进一步深入临床研究的基础 |
(二)、目前药物的优化与联合 |
(三)、重视肝硬化进展为肝癌的筛查: |
(四)、新的研究动向 |
十、中英文缩略词表 |
(4)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基本概念 |
2.1 EVB的治疗目的 |
2.2 EVB和再出血 |
2.2.1 EVB的诊断 |
2.2.2 提示EVB未控制的征象 |
2.2.3 提示EVB再出血的征象 |
2.3 GOV的分型与分级 |
3 GOV的发病机制、自然史和危险因素评估 |
4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一级预防 |
4.1 不同程度静脉曲张的预防措施 |
4.1.1 无食管静脉曲张 |
4.1.2 轻度食管静脉曲张 |
4.1.3 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 |
4.1.3. 1 药物预防 |
4.1.3. 2 内镜预防 |
4.1.3. 3 内镜联合药物预防 |
4.1.3.4门体分、断流术预防 |
4.1.4 胃静脉曲张的预防 |
5 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2,24,46] |
5.1 药物治疗 |
5.1.1 一般处理 |
5.1.2 血容量的恢复 |
5.1.3 早期降低门静脉压药物的应用 |
5.1.3. 1 血管加压素及其类似物 |
5.1.3. 2 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 |
5.1.4 抗生素的应用 |
5.1.5 质子泵抑制剂(PPI)的应用 |
5.2 内镜治疗[3,17] |
5.2.1 EVL治疗 |
5.2.2 EIS治疗 |
5.2.3 药物辅助内镜治疗 |
5.2.4 自膨式覆膜食管金属支架(SEMS) |
5.2.5 内镜治疗禁忌证 |
5.2.6 跟踪治疗、长期随访 |
5.3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
5.4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 |
5.4.1 适应证 |
5.4.2 禁忌证 |
5.5 外科手术 |
6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二级预防 |
6.1 二级预防的目的 |
6.2 二级预防的时机 |
6.3 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
6.4 药物治疗 |
6.4.1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
6.4.2 血管扩张剂 |
6.4.3 药物的联合应用 |
6.5 内镜治疗[92] |
6.6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联合内镜治疗 |
6.7 外科手术 |
6.8 TIPS作为药物、内镜治疗失败的选择方案 |
7 特殊类型静脉曲张的处理 |
7.1 孤立胃静脉曲张(Lg型) |
7.1.1 各种防治孤立胃静脉曲张出血的方法的询证医学证据 |
7.1.2 内镜下组织黏合剂治疗 |
7.2 Leg型胃静脉曲张 |
7.3 少见部位静脉曲张 |
8 原发疾病的治疗 |
9 待解决的问题[11]] |
9.1 HVPG测定是进一步深入临床研究的基础 |
9.2 目前药物的优化与联合 |
9.3 重视肝硬化进展为肝癌的筛查 |
9.4 新的研究动向 |
9.4.1 微生态制剂(probiotics) |
9.4.2 新的治疗靶点 |
(5)生长抑素与奥曲肽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对照(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不足之处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 |
(6)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对象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研究因素 |
1.1.3 资料收集方法 |
1.1.4 资料分析 |
1.2 结果 |
1.2.1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分析 |
1 )病例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比较 |
2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单因素分析 |
3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1.2.2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
1 )病例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比较 |
2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
3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1.3 讨论 |
1.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研究进展 |
2.1 病因与发病机制 |
2.1.1 肝硬化门脉高压 |
2.1.2 肝功能受损 |
2.2 诊断研究 |
2.3 治疗研究 |
2.4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结论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三种血管活性药物治疗肝硬化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三组临床效果的比较 |
2.2 三种不同用药方法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2.3 三组不同用药方法药费的比较 |
3 讨论 |
(8)生长抑素联合内镜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1.1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研究概述 |
1.1.1 病因研究 |
1.1.2 基础实验研究 |
1.2 治疗概述 |
1.2.1 药物治疗 |
1.2.2 气囊压迫止血 |
1.2.3 内镜治疗 |
1.2.4 外科治疗 |
1.2.5 肝移植治疗 |
第二章 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粘合剂栓塞的治疗准备 |
2.2.2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硬化剂聚桂醇栓塞治疗的准备 |
2.2.3 疗效判定指标 |
2.2.4 临床随访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临床疗效 |
3.1.1 止血率 |
3.1.2 曲张静脉消失率 |
3.1.3 复发再出血 |
3.1.4 平均每例注射的次数 |
3.1.5 平均止血所需要的时间 |
3.1.6 治疗期间的输血量 |
3.1.7 6周死亡率 |
3.2 影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4.1 肝硬化的病理生理改变 |
4.2 临床上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主要手段 |
4.3 食管胃底静脉出血的预防再出血 |
4.4 EGVB的综合治疗 |
4.5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预后 |
4.6 影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的相关因素 |
4.7 影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 |
4.8 关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二级预防 |
4.8.1 一级预防 |
4.8.2 二级预防 |
4.9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分析 |
4.10 其他治疗方法 |
4.10.1 组织粘合剂治疗 |
4.10.2 联合治疗 |
4.10.3 其他治疗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生长抑素、奥曲肽和垂体后叶素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系统性和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治疗方法 |
1.3 系统性和肝脏血流动力学参数测定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研究人群 |
2.2 出血控制情况 |
2.3 三组肝脏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
2.4 三组系统性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
3 讨论 |
(10)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防治指南(2015)(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本概念 |
(一) EVB防治目的 |
(二) EVB和再出血 |
1. EVB诊断: |
2. 提示EVB未控制的征象: |
3. 提示EVB再出血的征象: |
(三) GOV分型分级及记录方法 |
1. LXx: |
2. D0. |
3. Rf0, 1, 2: |
(四) 推荐意见 |
二、GOV发病机制、病程和危险因素评估 |
(一) 发病机制 |
(二) 病程 |
(三) 风险评估 |
三、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一级预防 |
(一) 无食管静脉曲张 |
(二) 轻度食管静脉曲张 |
(三) 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 |
1. 药物预防: |
2. 内镜预防: |
3. 内镜联合药物预防: |
4. 门-体分、断流术预防: |
(四) 胃静脉曲张的预防 |
四、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治疗[2, 24, 26] |
(一) 药物治疗 |
1. 一般处理: |
2. 恢复血容量: |
3. 早期应用降低门静脉压药物: |
4. 应用抗生素: |
5. 质子泵抑制剂 (PPI) 的应用: |
(二) 内镜治疗[3, 17] |
1. EVL治疗: |
2. EIS治疗: |
3. 药物辅助内镜治疗: |
4. 自膨式覆膜食管金属支架 (SEMS) : |
5. 内镜治疗禁忌证: |
6. 跟踪治疗、长期随访: |
(三)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
(四)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
(五) 外科手术 |
五、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二级预防 |
(一) 二级预防的目的 |
(二) 二级预防的时机 |
(三) 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
(四) 药物治疗 |
1.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
2. 血管扩张剂: |
3. 药物联合应用: |
(五) 内镜治疗[92] |
(六)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联合内镜治疗 |
(七) 外科手术 |
(八) TIPS |
六、特殊类型静脉曲张的处理 |
(一) 孤立胃静脉曲张 (Lg型) |
(二) Leg型胃静脉曲张 |
(三) 少见部位静脉曲张 |
七、治疗原发疾病 |
八、亟待解决的问题[111] |
(一) HVPG测定是进一步深入临床研究的基础 |
(二) 药物的优化与联合 |
(三) 重视肝硬化进展为肝癌的筛查 |
(四) 新的研究动向 |
1. 微生态制剂 (probiotics) : |
2. 新的治疗靶点: |
专家组成员 (以姓氏汉语拼音为序) : |
秘书 |
四、生长抑素和垂体后叶素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血管活性药物治疗肝硬化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循证药物经济学评价[J]. 龚金红,杜沈蓥荧,刘广军,杜贯涛,翁春梅. 中国药房, 2017(02)
- [2]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J]. 徐小元,丁惠国,贾继东,魏来,段钟平,令狐恩强,刘玉兰,庄辉.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6(02)
- [3]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J]. 徐小元,丁惠国,贾继东,魏来,段钟平,令狐恩强,刘玉兰,庄辉,曹颖,古川,张妍,张霞霞.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6(05)
- [4]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J]. 徐小元,丁惠国,贾继东,魏来,段钟平,令狐恩强,刘玉兰,庄辉.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2016(01)
- [5]生长抑素与奥曲肽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对照[D]. 陈璐. 延安大学, 2016(03)
- [6]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D]. 王柳青.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7]三种血管活性药物治疗肝硬化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J]. 席艳. 中国当代医药, 2021(01)
- [8]生长抑素联合内镜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观察[D]. 尤银刚. 兰州大学, 2013(05)
- [9]生长抑素、奥曲肽和垂体后叶素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系统性和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比较[J]. 雷婷,李茜,刘萍.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8(06)
- [10]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防治指南(2015)[J]. 徐小元,丁惠国,贾继东,魏来,段钟平,令狐恩强,刘玉兰,庄辉.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