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青青化学成分初探

四季青青化学成分初探

一、四季青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唐炯[1](2017)在《中药四季青抗菌作用物质基础研究(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细菌耐药性问题对人类的威胁越来越大,新的抗菌药物被发现的速度已不能跟上细菌耐药性上升的步伐。因此,从中药中发现具有抗菌活性的物质已经成为一条新抗生素开发的重要途径。四季青,为冬青科植物冬青(Ilex chinensis Sims)的干燥叶,有清热解毒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具有抗菌、抗炎等广泛的药理作用。然而,目前对于四季青抗菌活性物质基础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用HPLC法分别测定了四个产地四季青叶中槲皮素、原儿茶酸和绿原酸的含量,其中河北产四季青相对较高,河南产相对较低。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了四种单体槲皮素、原儿茶酸、绿原酸和咖啡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MRSA)、大肠杆菌(KE+、KE-)以及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结果抗菌活性均不明显,MIC>128μg/ml,四种单体等比例混合,抗菌活性也无增强作用。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四季青片和四季青水煎液对MSSA、MRSA、KE+、KE-、铜绿假单胞菌的MIC,结果MIC>2048μg/ml,抗菌活性也不强。同时,用四季青水煎液原液不做稀释直接测试,对部分菌株有抑菌作用,表明高浓度的水煎液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不同产地的四季青叶水煎液对实验菌株的MIC大致相同,与其中所含槲皮素、原儿茶酸和绿原酸的含量比较发现,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可能与这几种成分的含量高低有关。四季青水煎液、四季青片水溶液以及原儿茶酸和绿原酸两种单体,分别与犬空白血浆混合后在37℃水浴孵化不同时间后进行MIC测定,对实验菌株的抗菌活性与未孵化MIC比较,无明显变化。四季青水煎液与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联合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相加作用但无协同作用。不同产地四季青水煎液均具有较强的抗内毒素作用,且活性大致相同,水煎液最低浓度以生药量计为0.00625g/ml,原儿茶酸为1mg/ml,绿原酸为5mg/ml。小鼠体内实验显示,四季青水煎液对小鼠的LD50为3.6g/kg,95%置信区间为(2.219-5.635)g/kg。四季青水煎液对小鼠体内感染后的死亡率无明显影响,但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本论文为研究开发抗菌中药提供思路或参考。

甄汉深,李生茂,董佳梓[2](2007)在《四季青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四季青有抗菌、消炎及治疗烧烫伤作用,对心血管系统也有显著的药理作用,在我国分布广泛,药用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因此概述了近年来四季青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提出应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其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为合理开发四季青提供科学的依据。

王丽丽[3](2016)在《DNA条形码鉴定中药材和中成药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DNA条形码技术作为新兴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已经作为国家标准,被列入《中国药典》2015版。DNA条形码技术已经有10多年的应用,可以弥补传统的基原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的不足,作为传统鉴定方法的有效补充。本文以藏菖蒲、四季青、菟丝子,含人参、川贝母的中成药为例,基于通用的ITS2序列,对DNA条形码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可行性进行验证,进而应用于中药材和中成药市场监管的流程方法进行探究。得出以下结论:(1)根茎类药材——藏菖蒲的鉴定:以47份藏菖蒲及其近缘种和混伪品的ITS2序列和从GenBank中获得的49条ITS2序列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通过序列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查找SNP位点、分析变异位点等方法,发现第23位和212位存在稳定的SNP位点,可准确鉴定藏菖蒲。NJ树显示,藏菖蒲可以准确的与混伪品和菖蒲属其他物种进行区分。DNA条形码技术结合SNP可用于鉴定藏菖蒲及其近缘种和混伪品。(2)叶片类药材——四季青的鉴定:以四季青及其近缘种和混伪品的37份植物样本为实验材料,依照标准流程获取DNA并测序。进而结合GenBank中获得28条四季青的同属近缘种以及混伪品女贞、四川山矾的ITS2序列对冬青种间种内序列进行分析,构建邻接树。冬青从各个方面均能与同属其他物种进行准确区分。所以DNA条形码可以有效地把四季青与其形态相似的混伪品和近缘种进行区分。作为一种快速、准确、简便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DNA条形码技术可以应用于四季青及其近缘种和混伪品的鉴定,同时对于准确鉴定冬青属物种亦有巨大潜力。(3)种子类药材——菟丝子的鉴定:基于菟丝子及其近缘种共45份实验样本的207条ITS2序列构建菟丝子鉴定的标准DNA条形码数据库。应用数据库,结合克隆测序,对33份购自药店、医院和药材市场的菟丝子药材进行鉴定。构建邻接树,对标准数据库的鉴定效率进行检测。结果发现69.7%的市售菟丝子药材均存在混伪现象,仅有10份菟丝子药材为正品。混伪物种主要包括绿穗苋、埃塞俄比亚芥、大头菜、藜、中亚虫实、Cuscuta alata、日本菟丝子、单柱菟丝子、茴香、大豆、紫苜蓿等11种。结果表明本研究所用的方法对菟丝子鉴定和市场监管都有很好的效果。(4)中成药的鉴定:以人参健脾丸、人参归脾丸、蛇胆川贝胶囊、启脾丸为4种含有名贵中药材的中成药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对中成药所含成分的ITS2序列和300 bp短序列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表明,四种中成药中均检测到了正品中药材的近缘种,甚至于本应含有人参的中成药中检测到了比例相近的人参、西洋参,这将严重威胁中成药的用药安全。

许睿[4](2009)在《救必应化学成分研究及抗肿瘤活性成分初步筛选》文中提出目的:冬青科冬青属植物救必应(Ilex rotunda Thunb.)始载于《岭南采药录》,现收载于《广东省中药材标准》,为岭南地区常用中草药,民间使用追溯久远。药材性苦、凉,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行气止痛等功效,用于外感表证,癍痧发热,咽喉肿痛,乳娥,腕腹胀痛,腹泻,痢疾,急性胃肠炎,风湿骨痛;外用治跌打损伤,痈疖疮疡,外伤出血,烧烫伤等。现已运用该药材开发出多种中成药,市场销路很好,占有率高,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该药材原植物在广东各地区分布广泛,来源十分丰富,极具开发应用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曾收载该药材,但因其化学成分研究部分相对空白,有效成分不明确并且缺少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等项,无法对该药材的质量进行有效全面的控制,因而在《中国药典》后续版本中未将其收录在内。现阶段该药材的制备工艺主要以水提醇沉,提取物干燥、粉碎直接入药的方法,由于该药材的主要有效成分不清楚,使得对于以该药材为主要组方的中成药质量难以得到很好的控制,鉴于该药材在临床上其明确的药理功效,为了更好的控制该药材的质量,掌握该药材中所含的化学成分组成,提高该药材的质量标准,在此基础上对药材进行二次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次,通过对该药材的化学成分研究,寻找其主要有效成分或以其主要有效成分结构母核为基础的药物先导化合物,并在此前提下再开发出以其主要成分为组方、功效更明显、服用更方便的新成方制剂或新剂型奠定基础。因此,以救必应药材相关的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有其重要的研究意义。同时为该药材再次收录《中国药典》提供充分的实验依据。方法:化学成分研究,取救必应药材粗粉按95%热乙醇提取,减压回收溶剂,得提取物干膏,取提取物利用改良的索氏回流提取器(Soxhlet’s apparatus)将所得拌样流浸膏,按溶剂极性分为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丙酮、甲醇五个部位。所得不同极性部位,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反向ODS硅胶等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综合运用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质谱(MS)及核磁共振光谱(1H-NMR、13C-NMR、DEPT、1H-1H-COSY、HSQC、HMBC)等现代光谱和波谱学技术鉴定所得单体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体外单体抗肿瘤活性研究,运用MTT法分别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株,胰酶消化,计数,将细胞悬液分别稀释成每毫升5×105个细胞、10×105个细胞,加入96孔板中,根据不同细胞株特性每孔加入3000~8000个细胞,200μl每孔。实验组加入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对照组加入浓度为0.1%的DMSO,每组设4个平行孔,置于5%CO2、37℃培养箱中培养72h,中止前4h加入5g·L-1MTT液10μl,继续培养4h,弃去培养液加入0.1ml DMSO,振荡30min,待结晶溶解并完全显色后在酶联检测仪上检测570nm波长下每孔的OD值,按公式:生长抑制率(%)=(1-用药组平均OD值/对照组平均OD值)×100%,求出生长抑制率。结果用BLISS法软件程序处理,得到半数抑制率IC50。结果:从救必应中共分离得到22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解析鉴定了其中20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中,三萜及其苷类化合物8个,分别为齐墩果酸(Comp.19),铁冬青酸(Comp.10),19α,24-dihydroxyurs-12-en-3-one-28-oic acid(Comp.17),3β,19α-dihydroxyurs-12-en-24,28-dioic acid(Comp.11),Peduncloside(Comp.12),木栓酮(Comp.1),3-羟基齐墩果烷(Comp.2),28-羟基-木栓酮(Comp.3);二萜类2个,分别为阿贝苦酮(Comp.4),sugereoside(Comp.6);酚性化合物4个,分别为二丁香苷醚(Comp.5,disyringin ether),紫丁香苷(Comp.8),芥子醛葡萄糖苷(Comp.9),救必应醇(Comp.16,rotundaol);甾体类化合物2个,分别为β-谷甾醇(Comp.21);β-胡萝卜苷(Comp.22);其他类化合物4个,分别为硬脂酸(Comp.20)、十九烷酸(Comp.18)、葡萄糖(Comp.7)、肌醇(Comp.13)。其中新化合物两个,分别为Comp.5和Comp.16,命名为二丁香苷醚(disyringin ether)和救必应醇(rotundaol)。选取从救必应中分离得到的12个单体化合物,11种受试肿瘤细胞株:CNE1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人鼻咽癌细胞株;MDA-MB-435人乳腺癌细胞株;SW620人结肠癌细胞株;LoVo人结肠癌细胞株;Bel-7402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肺癌细胞株;HeLa人宫颈癌细胞株;Hep3B人肝癌细胞株;HepG2人肝癌细胞株;Glc-82人肺癌细胞株。结果显示三萜类化合物rotundic acid对CNE1,CNE2,HeLa,SW620,Hep3B,A549,MDA-MB-435肿瘤细胞株有体外抑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6.48μmol·L-1,18.59μmol·L-1,15.70μmol·L-1,18.24μmol·L-1,29.80μmol·L-1,70.20μmol·L-1,11.21μmol·L-1;3β,19α-dihydroxyurs-12-en-24,28-dioic acid对SW620,Hep3B,LoVo,MDA-MB-435肿瘤细胞株有体外抑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0.07μmol·L-1,7.37μmol·L-1,32.22μmol·L-1,27.79μmol·L-1。结论:从救必应中共分离得到22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解析鉴定了其中20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中三萜及其苷类化合物8个,四环二萜类化合物2个,酚苷类化合物4个,甾体类化合物2个,脂肪酸类化合物2个,其他类2个。二丁香苷醚(disyringin ether)和救必应醇(rotundaol)为新化合物,木栓烷类型三萜类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到,二萜类化合物为首次从该种分到。对从救必应中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发现其中三萜类化合物rotundic acid和3β,19α-dihydroxyurs-12-en-24,28-dioic acid分别对多种人肿瘤细胞有明显的体外抑制作用,这两个三萜类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为首次报道。

屈巧玲[5](2007)在《急支糖浆的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与评价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急支糖浆由四季青、金荞麦、鱼腥草、枳壳、紫菀、前胡、甘草、麻黄八味中药组成,经过多年的临床验证,在治疗呼吸道感染、外感咳嗽、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及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均有较好的疗效,多次获得国家中成药复方产品单品种的销量冠军。标准收载于《中国药典》2000年版和2005年版一部,规定有原儿茶酸、麻黄碱、柚皮苷为对照的定性鉴别和对柚皮苷进行的含量测定。由于近年来在市场上多次发现膺品,企业和患者均遭到损失,且药材的批间差异也无法通过现行标准来控制,从而成品间可能出现药效不均一的情况。目前,其质量的有效控制越来越成为生产厂的技术难题。本文针对急支糖浆的质量控制难题,探索多成分复杂体系质量控制与评价及技术标准制订方法。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四季青药材中4种酚酸类成分的同时测定方法,并对20批药材进行了含量测定,规定含原儿茶酸(C7H6O4)、原儿茶醛(C7H6O3)、绿原酸(C16H18O9)、咖啡酸(C9H8O4)分别不得少于0.45%,0.24%,0.19%,0.20%。建立了四季青药材HPLC指纹图谱,制定了其指纹图谱标准,规定按相似度模式,供试品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比较,相似度应大于0.85;按共有峰模式,供试品指纹图谱应符合以下要求:有14个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分别为:0.640,0.680,0.915,1,1.662,1.875,2.165,2.372,2.445,3.471,4.088,5.015,5.475,5.620,其相对偏差不得大于±10%,非共有峰面积不得大于10%。将收集到的5个产地20批药材指纹图谱中各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以及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绿原酸、咖啡酸含量测定结果分别通过SPSS软件,采用组间距离法(Between-groups linkage)进行标准化处理,用欧氏距离平方法(Squared Euclideandistance)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安徽和浙江产四季青药材质量较好,江苏产四季青药材质量较差,而湖南产四季青药材两者均有之,结合性状鉴别考虑与采收时间有关。分别测定了急支糖浆的原料药材-中间体-成品的指纹图谱,并对其相似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通过指纹图谱实现三者的跟踪控制。建立了急支糖浆HPLC指纹图谱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规定本品含原儿茶酸(C7H6O4)、原儿茶醛(C7H6O3)、绿原酸(C16H18O9)、咖啡酸(C9H8O4)、柚皮苷(C27H32O4)、新橙皮苷(C16H14O6)分别不得少于0.47mg.ml-1,0.24 mg.ml-1,0.10 mg.ml-1,0.09 mg.ml-1,1.03 mg.ml-1,0.51 mg.ml-1。建立了急支糖浆的HPLC指纹图谱,制定了其指纹图谱标准,规定按相似度模式,供试品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比较,相似度应大于0.9;按共有峰模式,以参照物峰为S峰,计算相对保留时间的比值,供试品指纹图谱应符合以下要求:有21个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分别为0.525,0.639,0.909,1,1.330,1.670,1.879,2.166,2.213,2.383,2.455,3.481,4.069,4.280,4.515,4.615,4.697,5.024,5.309,5.494,5.919,其相对偏差不得大于±10%,非共有峰面积不得大于10%。本实验在四季青指纹图谱研究中探讨了一种相对完善的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可以用于中成药生产企业对原料药材的选择和质量评价。实验运用中药指纹图谱和指标成分定量相结合的方式,首次建立了急支糖浆的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及成品指纹图谱标准,从常规的中药材检定经验和质量标准的可操作性出发,探索了多成分复杂体系质量控制与评价方法及技术标准制订方法。目前,“中药复方质量控制与评价方法”研究已列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中医药领域项目,本论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谭思琪[6](2020)在《植生混凝土降碱技术及植物适生性研究》文中指出植生混凝土作为新型复合材料,将多孔混凝土与植物有机结合,具有降噪、绿化、净水、透水透气、固化功能,可应用于生态护坡和屋顶绿化等工程。近些年,我国学者对植生混凝土的基本性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约束其推广应用的降碱和植生技术还有待考究,本文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孔隙碱性之间呈矛盾关系,植生混凝土低碱状态,则强度得不到保证,高碱状态,则植物生长受限,本文将针对这两个性能指标进行深入研究。根据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重点控制参数,选取水胶比、粉煤灰掺量、矿粉掺量和增强剂掺合料掺量设计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对16组配合比的植生混凝土试块分别进行抗压、抗折强度及孔隙环境pH值测试,采用极差、方差分析法,得出影响植生混凝土各性能指标的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采用Z值综合分析法,优选出低碱高强的植生混凝土配合比。采用正交设计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植生混凝土28d孔隙环境pH值、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与四因素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并对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2)对优选配合比制备出的植生混凝土试块分别采用化学降碱、物理封碱、农艺降碱技术,研究了柠檬酸溶液浸泡、过磷酸钙溶液喷洒、DPS剂喷涂、石蜡浸泡及碱性缓冲剂改造基质的单一降碱方法对植生混凝土强度和孔隙pH值两个关键指标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经柠檬酸溶液浸泡过的植生混凝土相较于基准组,其孔隙环境pH值下降1~2个单位,抗压强度降低幅度约13%~26%,因此不宜片面选用酸性溶液对植生混凝土进行降碱处理;经过磷酸钙溶液喷洒后的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可提高2%~13%,孔隙环境pH值可降低2~3个单位,且当过磷酸钙溶液浓度为2%时经济性好、降碱效果更佳,pH值稳定在8.2左右;DPS剂喷涂有效阻隔了植生混凝土可溶性碱析出,可使孔隙环境pH值长期稳定在7~8之间,且不影响植生混凝土强度发展;采用碱性缓冲材料进行植生混凝土降碱处理时,前期碱性缓冲效果较好,后期OH-积累导致种植基质碱性过高,不利于植物生长,实际工程中可通过化学或物理封碱与农艺降碱相结合的形式对植生混凝土进行降碱处理。(3)配制植生混凝土孔隙填充基质,通过孔隙基质填充试验确定填充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喷射法和浸入法,灌浆法填充更加均匀、填充率较高,且当基质浆体扩展度为215mm时最佳;配制抗冲刷性的覆层基质,对覆层基质基础配合比掺加胶体类固化剂,根据广州市水务局发布的暴雨强度公式,设计暴雨强度进行模拟雨水冲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固化剂掺量为1.5%、2%时,2cm厚覆层基质完全冲净时间分别为2小时40分10秒、2小时53分10秒,而暴雨往往持续时间不超过90分钟,由此可知:掺加固化剂的覆层基质具有一定的雨水冲刷性。(4)根据植物物种的选用原则,选取适合广州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的草本植物在纯种植基质中进行试种试验,从出苗时间、存活率、成坪率几方面挑选出生长状况良好的草本植物品种,本文选育出高羊茅、护坡王、狗牙根和四季青开展下一步植生试验;设计单播、混播、草籽撒播和草皮铺设试验组,通过植生效果评价指标优选出适用于广州地区植生混凝土应用的植物物种。

郑国栋[7](2008)在《花境植物景观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与应用 ——以北京市四季青镇为例》文中认为花境作为城市绿地中新颖的植物配置模式,体现了植物造景的本质,满足了人们追求自然的气息和生态城市建设的需要,是城市绿地景观中最绚丽多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花境这种优秀的植物景观形式向城市各类型绿地的推广和应用,花境在塑造城市绿地的风貌,体现区域及城市绿地的历史文化内涵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使花境在城市绿地中合理布局,塑造特色的城市绿色空间是一个重要而值得研究的课题。本研究以北京四季青镇为例,对花境植物景观进行的综合系统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一、通过对花境概念的总结,结合中国花文化明确了花境的科学内涵,阐述了花境的分类、花境国内外的应用状况以及花境设计和花境规划的研究进展。二、通过对北京四季青镇的实地调查,统计出目前四季青镇花境植物材料达112种。其中一、二年生花境植物材料20种,多年生花境植物材料共有48种;花灌木共计35种;观赏草共6种;观赏竹类3种;观赏蕨类1种。以植物群落学的研究方法对调查的22个样地花境群落的组成、数量特征、配置技术、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为花境景观规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从生态美、形式美、时空美、意境美四方面构建了北京市四季青花境植物景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北京四季青镇花境植物景观评价的AHP模糊模型,计算了22个样地的综合评价指数,在样地群落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北京四季青花境植物景观的现状,明确花境建设的重心,为花境景观规划指明了方向。四、对花境景观规划的理论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探讨,从理论基础、规划原则、布局形式、植物规划以及结合花文化在花境中的应用进行了对花境景观规划进行了阐述。五、结合北京四季青花境景观规划的实际项目,在现场实际调查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花境规划的相关理论,将理论结合实践对花境景观规划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黄文杰[8](2019)在《亚热带植生混凝土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植生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环境友好型材料,由混凝土层和植被层组成,混凝土层为多孔结构,主要起受力作用,其多孔结构不但为植物根系提供生长环境,还可以起到排水作用,使地面水还原为地下水;植被层一方面起到净化水质,美化环景,保护生物多样性,固堤护岸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有利于调节城市的温度和湿度。由于我国现在还没有植生混凝土的相关规范和标准,让植生混凝土的推广遭到了阻碍,因此本文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对植生混凝土的制备技术进行研究得出:在保持粗骨料表明清洁的情况下,搅拌方法采用“裹浆法”,振动方法采用在0.4MPa下的静压成型法,采用二次降碱,一次降碱选择掺入粉煤灰和石膏两种降碱材料,二次降碱采用水浸法,可以制备出强度较高且碱性较低的植生混凝土试块。植生混凝土的强度、孔隙率和孔隙水环境pH值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本文对此三种性能进行深入研究。选取水灰比、粉煤灰掺量、设计孔隙率和陶粒替代量作为正交试验的四个因素,将不同材料的掺量和设计孔隙率作为四个水平。通过对16组成型试块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孔隙率和孔隙浸出液pH值进行测试,分析了测试结果的极差、方差和功效系数,得出了影响植生混凝土性能的主要和次要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优选出了一组最优配合比。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强度、孔隙浸出液pH值与四因素(水灰比、粉煤灰掺量、设计孔隙率和陶粒替代量)的回归公式,并对分析结果进行显著性分析。(2)对优选配合比制备出的植生混凝土在3%、5%、7%三种浓度的硫酸盐中浸泡,通过15次、30次、60次、90次、120次的干湿循环侵蚀制度,观察混凝土表观变化;计算其相对重量变化和强度耐蚀系数;分析了硫酸盐侵蚀下植生混凝土破坏的原因。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植生型多孔混凝土试块的表面破坏越来越严重,其骨料的脱落顺序是从角落到对角再到四周,说明硫酸盐侵蚀对植生混凝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植生型多孔混凝土在不同浓度的硫酸盐侵蚀作用下,其相对重量变化呈现从负值到正值的一个逐渐变大的过程,即植生混凝土试块的质量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硫酸盐浓度越高,其重量的下降速度越快,幅度越大。植生型多孔混凝土在不同浓度的硫酸盐侵蚀作用下,其抗压强度耐蚀系数变化呈现一个逐渐变小的过程,植生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硫酸盐浓度越高,其抗压强度量的下降速度越快,幅度越大。(3)通过对植生混凝土的种植技术研究,选择在孔隙中填充混合基质土,在表面覆盖天然土壤,营养基质的填充方法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现浇植生混凝土选用渗入法,预制植生混凝土构件选用浸入法。本文选取狗牙根、高羊茅、黑麦草、剪股颖、三叶草和四季青六种植物进行种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上述六种植物均能在植生混凝土上生长,其中高羊茅的生长速率最快,成活率最高,其次是黑麦草,生长速率相对较快,成活率也较高,四季青与狗牙根也能在植生混凝土中较好地生长,而剪股颖与三叶草的成活率相对较低,六种植物按发芽时间从短到长排序为:高羊茅<黑麦草<狗牙根=剪股颖<四季青<三叶草,按成活率从高到低排序为:高羊茅>黑麦草>四季青>狗牙根>三叶草>剪股颖。(4)通过ANSYS APDL程序,利用蒙特卡罗方法和孔隙投递算法建立了植生混凝土的多孔骨架,使用Workbench程序对模型进行植生混凝土抗压破坏数值仿真,对所得的总位移、应力和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压力载荷下,模型的变化主要发生在试件顶部,位移变化量从试件顶部开始往下部逐渐减小,最大位移变形主要是试件顶部和孔隙间的薄弱部位。试件底部的试件变形很小,上部变形较大,其应力云图呈现出从孔隙出发逐渐向外扩散的趋势,孔隙处应力在逐渐增大,说明试块在破坏时是由孔隙处开始发生破坏,逐渐蔓延到试块的其他部分,这与实际试验中混凝土从孔隙中开始产生裂缝逐渐蔓延导致骨料脱落,从而使试块发生破坏的情况相一致。进一步说明了对于植生混凝土来说,抗压破坏主要是先从孔隙处的较薄弱的界面开始破坏,之后开始扩展延伸,最终导致试块出现失稳,强度丧失,试块破坏。

杜萌[9](2012)在《“灵薏方”有效组分及其配伍抗肺癌活性及机理初探》文中认为本论文在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选择中药复方“灵薏方”为研究对象,采用超临界CO2萃取(SFE-CO2)和液液萃取等技术手段,对方中的有效组分进行提取分离,并通过“细胞和动物”模型研究“灵薏方”中各有效组分及其配伍的抗肺癌活性,并从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角度对其分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本研究结果表明,“灵薏方”中抗肺癌的主要有效组分为灵芝总三萜和多糖类组分、薏苡仁甘油三酯和多糖类组分、百合总生物碱和多糖类组分,且组分配伍后,各组分通过发挥不同的细胞周期阻滞作用,协同诱导细胞凋亡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表现出很强的抗肺癌活性,充分说明多组分的协同抗肺癌作用,体现了中药复方“多组分、多途径、多靶点”抗肺癌的治疗优势和特色。“灵薏方”为临床抗肺癌验方,由灵芝、薏苡仁和百合三味中药组成,具有补气养阴,利水渗湿,消瘤软坚的作用。本文首先对“灵薏方”中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了文献综述。在实验部分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灵薏方”中各单味药醇提部位和水提部位的体外抗肺癌活性研究实验首先采用HPLC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有效成分的含量,并结合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MTT实验),优选出实验所用药材的品种与产地,其中灵芝为江苏东台的赤芝Ganoderma lucidum(Leyss.ex Fr.),薏该仁为河北的薏该 Coix lacryma-jobiL.var.ma-yuen(Roman.)Stapf,百合为甘肃兰州的百合 F.E.Brown var.viridulum Baker。其次,选用人肺癌A549和SPC-A-1两种细胞模型,以肿瘤细胞的存活率为测定指标,对“灵薏方”中各味药材的醇提部位和水提部位及其配伍进行了抗肺癌活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灵芝、薏苡仁和百合的醇提部位是“灵薏方”中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主要部位,其对A549细胞的IC50依次为2.35,2.24,7.15 mg生药·mL-1,对SPC-A-1细胞的IC50依次为2.26,1.71,3.69 mg生药.mL-1;而三味药材的水提部位在体外对细胞没有直接杀伤作用。将灵芝、薏苡仁和百合的醇提部位按原处方比例配伍给药后,与单独给予各醇提部位相比,对人肺癌A549和SPC-A-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均有显著提高(P<0.05),对人肺癌A549和SPC-A-1细胞的IC50分别为1.59mg生药·mL-1和1.61 mg生药·mL-1。2.“灵薏方”中抗肺癌有效组分的提取纯化运用现代提取分离技术对有效组分进行提取富集,最终得到有效组分群为灵芝总三萜、薏苡仁甘油三酯、百合总生物碱、灵芝多糖、薏苡仁多糖、百合多糖。(1)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分别对灵芝总三萜类组分和薏苡仁甘油三酯类组分进行萃取,得:灵芝总三萜提取率为3.75%,纯度为61.50%;薏苡仁甘油三酯提取率为 6.62%,纯度为 74.35%。(2)采用有机溶剂-液液萃取的分离手段,对百合总生物碱进行了提取分离,得总生物碱提取率为1.25%,纯度为59.92%。(3)采用水提醇沉、Sevag去蛋白的方法提取纯化“灵薏方”中各味药材中的多糖类组分,得:灵芝多糖提取率为6.56%,纯度为57.70%;薏苡仁多糖提取率为8.40%,纯度为64.42%;百合多糖提取率为4.84%,纯度为62.53%。3.“灵薏方”各有效组分及其配伍的体内外抗肺癌活性研究(1)体外对人肺癌A549和SPC-A-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MTT法,对“灵薏方”中各单味药的有效组分进行了抗肺癌活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灵芝总三萜、薏苡仁甘油三酯和百合总生物碱对人肺癌细胞均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其对A549细胞的IC50分别为2.86,2.72,8.19 mg生药·mL-1,对SPC-A-1细胞的IC50分别为2.93 mg,2.18,5.96 mg生药·mL-1,且以灵芝总三萜和薏苡仁甘油三酯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而多糖类组分在体外无直接抑制细胞生长和杀伤细胞的作用。灵芝总三萜、薏苡仁甘油三酯和百合总生物碱分别与其多糖类组分配伍后,对两种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减弱,对A549细胞的IC50分别为4.18,5.07,8.97 mg生药·mL-1,对SPC-A-1细胞的IC50分别为4.29,4.91,9.19 mg生药·mL-1。说明“灵薏方”体外抗肺癌作用的成分主要是灵芝总三萜、薏苡仁甘油三酯和百合总生物碱。此外,依据原有临床用方剂量,以灵芝总三萜、薏苡仁甘油三酯和百合总生物碱的用量为影响因素,结合药材、有效组分含量为影响水平,运用等量倍增法(0.5倍、1倍、2倍),设计L9(34)正交试验表,以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指标,考察不同配比剂量药液的抗肿瘤活性,优选有效组分的最佳配比,进一步确定了“灵薏方”中药物的最佳组成比例为灵芝20 g,薏该仁20 g,百合3 g。(2)体内抗肿瘤药效评价选用Lewis荷瘤小鼠动物肺癌模型,以抑瘤率和免疫调节指数为评价指标,对“灵薏方”的抗肺癌药效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给药剂量为30 g生药·kg-1·d-1时,灵芝总三萜、薏苡仁甘油三酯和百合总生物碱的抑瘤率分别为49.33%、47.95%、33.43%,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P<0.05);组分配伍后对肿瘤的抑制率明显提高,抑瘤率为54.60%。与单一组分相比,“灵薏方”组分配伍后,肝指数、胸腺指数、脾指数和血浆中TNF-α、IL-6的含量均有明显提高(P<0.05),说明:灵芝总三萜、薏苡仁甘油三酯、百合总生物碱和多糖类组分配伍给药,不但能协同杀伤肿瘤细胞,而且能协同增强机体免疫活性,从而共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中药复方“多组分多途径多靶点”抗肿瘤的整体优势。4.“灵薏方”有效组分及其配伍抗肺癌作用机理的初步探讨体内外抗肺癌结果主要体现了“灵薏方”抗肺癌活性最强的药味为灵芝和薏苡仁的配伍,因此选择灵芝总三萜和薏苡仁甘油三酯来初步探讨“灵薏方”抗肺癌的作用机理。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灵芝总三萜和薏苡仁甘油三酯均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其中灵芝总三萜对细胞凋亡多表现在晚期,其凋亡率为34.35%,而薏苡仁甘油三酯对细胞凋亡分布于早期和晚期,凋亡率为31.74%。两者配伍给药后,细胞的凋亡率明显提高,为42.58%;灵芝总三萜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而薏苡仁甘油三酯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两者配伍给药后,S期内的细胞数减少,G1期和G2期内的细胞数增加,表现出细胞周期阻滞的协同作用。本论文对“灵薏方”有效组分及其配伍的抗肺癌活性和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为其在今后的制剂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了前期研究基础和科学依据。

刘娜[10](2019)在《清热解毒消瘿方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并总结清热解毒消瘿方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及优势,为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提供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方法:1.本研究共纳入符合风热痰阻型亚急性甲状腺炎60例,均来源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省中医院)血液内分泌门诊及住院部。采用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治疗组:口服清热解毒消瘿方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对照组:给予口服醋酸泼尼松片。3.治疗8周后,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甲状腺功能、血沉、C反应蛋白、主要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复发情况,从而判定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两组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血沉、C反应蛋白经统计学对比,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经统计学对比,P<0.05,说明两组在用药后症状均改善明显;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有统计学差异,说明治疗组对于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3.两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达到96.67%,泼尼松片西药组有效率达到90%,经秩合检验对比,P<0.05,说明治疗组对于症候疗效的改善强于对照组。4.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患者完成疗程用药后其有效率达到86.6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3.33%,P<0.05,治疗组症候有效率优于对照组;5.在安全性方面:在治疗期间,两组一般安全性检查如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未见异常,但是治疗组出现2例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9例不良反应,治疗组无人复发,对照组6人复发。结论:1.清热解毒消瘿方能够改善亚急性甲状腺患者的症状、体征;2.清热解毒消瘿方能够改善亚急性甲状腺患者的甲状腺功能、血沉、C反应蛋白;3.清热解毒消瘿方能改善激素治疗所带来的副作用,安全可靠;4.清热解毒消瘿方能弥补激素的不足,改善预后;5.不足之处:样本量太少,未能有效减少偏差;清热解毒消瘿方治疗亚甲炎的临床疗效,来自于临床经验,机制尚不明确,缺乏动物实验、细胞实验方面的数据支持;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变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点,但是这些都太具有主观性,容易出现误差。

二、四季青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四季青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四季青抗菌作用物质基础研究(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中药四季青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
    1 RP-HPLC法测定四季青水煎液中槲皮素、原儿茶酸、绿原酸的含量
        1.1 实验目的
        1.2 仪器与材料
        1.3 方法与结果
        1.4 讨论
    2 不同产地四季青水煎液中槲皮素、原儿茶酸、绿原酸的含量测定
        2.1 实验目的
        2.2 仪器与材料
        2.3 方法与结果
        2.4 讨论
第二部分 中药四季青体外抗菌实验
    3 四季青中四种主要成分的体外抗菌活性
        3.1 实验目的
        3.2 仪器与材料
        3.3 方法与结果
        3.4 讨论
    4 四季青中四个主要成分混合后的体外抗菌活性
        4.1 实验目的
        4.2 仪器与材料
        4.3 方法与结果
        4.4 讨论
    5 四季青片和四季青叶水煎液体外抗菌活性
        5.1 实验目的
        5.2 仪器与材料
        5.3 方法与结果
        5.4 讨论
    6 不同产地四季青水煎液的体外抗菌活性
        6.1 实验目的
        6.2 仪器与材料
        6.3 方法与结果
        6.4 讨论
    7 四季青水煎液中加入四季青主要成分后的体外抗菌活性
        7.1 实验目的
        7.2 仪器与材料
        7.3 方法与结果
        7.4 讨论
    8 四季青水煎液与血浆孵化后的体外抗菌活性
        8.1 实验目的
        8.2 仪器与材料
        8.3 方法与结果
        8.4 讨论
    9 四季青主要成分及四季青片、四季青注射液与血浆孵化后的体外抗菌活性
        9.1 实验目的
        9.2 仪器与材料
        9.3 方法与结果
        9.4 讨论
    10 四季青水煎液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抗菌作用
        10.1 实验目的
        10.2 仪器与材料
        10.3 方法与结果
        10.4 讨论
    11 pH对四季青水煎液体外抗内毒素作用的影响
        11.1 实验目的
        11.2 仪器与材料
        11.3 方法与结果
        11.4 讨论
    12 四季青水煎液抗内毒素作用
        12.1 实验目的
        12.2 仪器与材料
        12.3 方法与结果
        12.4 讨论
    13 四季青水煎液加入四季青主要成分后的抗内毒素作用
        13.1 实验目的
        13.2 仪器与材料
        13.3 方法与结果
        13.4 讨论
第三部分 中药四季青体内实验
    14 四季青水煎液对小鼠的LD50测定
        14.1 实验目的
        14.2 仪器与材料
        14.3 方法与结果
        14.4 讨论
    15 四季青水煎液对小鼠体内感染的保护实验
        15.1 实验目的
        15.2 仪器与材料
        15.3 方法与结果
        15.4 讨论
    16 四季青水煎液对小鼠二甲苯致炎的抗炎作用
        16.1 实验目的
        16.2 仪器与材料
        16.3 方法与结果
        16.4 讨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2)四季青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成分
    1.1 酚酸类
    1.2 三萜及三萜皂苷
    1.3 黄酮类
    1.4 挥发油
    1.5 其它
2 药理作用
    2.1 抗菌、消炎作用
    2.2 治疗烧烫伤
    2.3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2.4 其它
3 小结与展望

(3)DNA条形码鉴定中药材和中成药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中药材及中成药研究现状
    2 中药材及中成药鉴定研究进展
        2.1 基原鉴定的特征及其在中药材和中成药鉴定中的应用
        2.2 性状鉴定的特征及其在中药材和中成药鉴定中的应用
        2.3 显微鉴定的特征及其在中药材和中成药鉴定中的应用
        2.4 理化鉴定的特征及其在中药材和中成药鉴定中的应用
        2.5 分子鉴定的特征及其在中药材和中成药鉴定中的应用
        2.6 DNA条形码与传统鉴定方法相结合在中药材和中成药鉴定中的应用
    3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SNP位点鉴定藏菖蒲及其近缘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藏菖蒲种内分析及SNP位点确定
        2.2 利用NJ树鉴定藏菖蒲及其混伪品并验证SNP位点鉴定结果
    3 讨论
        3.1 SNP位点鉴定为鉴定藏菖蒲的重要方法
        3.2 DNA提取和聚合酶链式反应中对温度的要求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ITS2序列鉴定四季青及其近缘种、混伪品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DNA提取与PCR扩增成功率分析
        2.2 四季青种内序列分析
        2.3 四季青及其近缘种、混伪品的ITS2序列分析
        2.4 四季青及其近缘种、混伪品的NJ树鉴别及分析
    3 讨论
        3.1 DNA条形码为植物分类学鉴定提供生物学依据
        3.2 DNA条形码为冬青属的鉴定提供新思路
        3.3 DNA条形码鉴定冬青属物种的稳定性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市售菟丝子药材的真伪鉴定
    1 材料方法
        1.1 样品来源
        1.2 方法
    2 结果及分析
        2.1 形态鉴定初步分析
        2.2 菟丝子标准DNA条形码数据库的构建
        2.3 运用BLAST鉴定市售菟丝子样品
        2.4 运用NJ树和SNPs鉴定市售样品
    3 讨论
        3.1 ITS2鉴定菟丝子的优势
        3.2 DNA条形码技术检测药材市场混伪品的潜力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基于Meta-barcoding的中成药组分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
        1.2 方法
    2 结果及分析
        2.1 蛇胆川贝胶囊
        2.2 启脾丸
        2.3 人参归脾丸
        2.4 人参健脾丸
    3 讨论
        3.1 短片段结合ITS2鉴定中成药药材组成有助于提高成功率和准确性
        3.2 高通量测序是中成药成分解析成为可能
        3.3 高通量测序的测序误差无可避免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小结
缩略词
致谢
作者简介

(4)救必应化学成分研究及抗肿瘤活性成分初步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章 冬青属植物研究进展
        1.冬青属原植物资源考察
        2.冬青属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3.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进展
        4.小结
    第二章 救必应研究进展
        1.救必应原植物考察
        2.救必应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3.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进展
        4.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章 救必应化学成分研究
        1.化学成分研究结果
        2.化合物结构解析
        3.实验部分
        4.小结
    第二章 救必应抗肿瘤活性成分筛选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冬青属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结构特征总结及波谱规律的初步探讨
    第一章 冬青属三萜类化合物结构特征
        1.甲基CH_3
        2.羟基OH
        3.羟基C00H
        4.双键C=C
    第二章 冬青属三萜类化合物波谱规律探讨
        1.紫外光谱UV
        2.红外光谱IR
        3.质谱MS
        3.EI-MS
        4.核磁共振波谱NMR
        5.冬青属部分三菇类化合物昔元结构及其~(13)C-NMR谱数据
    参考文献
结果与讨论
创新性与展望
致谢
论文发表
附录
    附表
    附图
        附图目录
        THE SPECTRUM OF COMP.1
        THE SPECTRUM OF COMP.2
        THE SPECTRUM OF COMP.3
        THE SPECTRUM OF COMP.4
        THE SPECTRUM OF COMP.5
        THE SPECTRUM OF COMP.6
        THE SPECTRUM OF COMP.7
        THE SPECTRUM OF COMP.8
        THE SPECTRUM OF COMP.9
        THE SPECTRUM OF COMP.10
        THE SPECTRUM OF COMP.11
        THE SPECTRUM OF COMP.12
        THE SPECTRUM OF COMP.13
        THE SPECTRUM OF COMP.16
        THE SPECTRUM OF COMP.17
        THE SPECTRUM OF COMP.18
        THE SPECTRUM OF COMP.19
        THE SPECTRUM OF COMP.20
        THE SPECTRUM OF COMP.21
        THE SPECTRUM OF COMP.22

(5)急支糖浆的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与评价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立题依据
    1.2 研究目标
    1.3 技术路线
2. 正文
    第一章 四季青药材的质量控制研究
    第二章 药材-中间体-成品有效成分追踪及相关性分析
    第三章 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
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6)植生混凝土降碱技术及植物适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本文符号一览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植生混凝土的概念、分类
        1.2.1 植生混凝土的概念
        1.2.2 植生混凝土的分类
    1.3 植生混凝土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植生混凝土国外研究进展
        1.3.2 植生混凝土国内研究进展
    1.4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5 本文的研究目标及内容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6.1 技术路线
        1.6.2 创新点
第二章 植生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设计及性能测试方法
    2.1 试验原材料
    2.2 试验仪器和设备
    2.3 配合比设计
        2.3.1 配合比设计控制参数
        2.3.2 配合比设计方法
    2.4 试验方法
        2.4.1 试块制备
        2.4.2 试块性能测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低碱型植生混凝土配合比优化研究
    3.1 植生混凝土孔隙环境降碱分析
        3.1.1 植生混凝土降碱的必要性
        3.1.2 植生混凝土降碱的原则
        3.1.3 植生混凝土降碱的思路
    3.2 硅酸盐水泥水化机理及降碱料的作用机理
        3.2.1 硅酸盐水泥水化过程
        3.2.2 粉煤灰性质及其作用机理
        3.2.3 矿渣微粉性质及其作用机理
        3.2.4 增强剂性质及其作用机理
    3.3 正交试验设计
        3.3.1 正交试验概念及数据分析方法
        3.3.2 本文的正交试验设计
    3.4 低碱型植生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3.4.1 正交试验pH值影响因素分析
        3.4.2 正交试验抗压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3.4.3 正交试验抗折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3.4.4 正交试验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
    3.5 植生混凝土正交设计回归分析和性能关系式研究
        3.5.1 正交设计多元回归分析方法
        3.5.2 植生混凝土28d孔隙环境pH值与各因素的回归分析
        3.5.3 植生混凝土28d抗压强度与各因素的回归分析
        3.5.4 植生混凝土28d抗折强度与各因素的回归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植生混凝土降碱技术研究
    4.1 化学降碱法对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4.1.1 柠檬酸对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4.1.2 过磷酸钙对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4.1.3 化学降碱的降碱效果评价
    4.2 物理封碱法对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4.2.1 DPS剂对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4.2.2 石蜡对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4.3 农艺降碱法对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4.3.1 碱性缓冲材料对植生混凝土孔隙环境pH值的影响
        4.3.2 碱性缓冲材料对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4.4 单一降碱技术评价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植生混凝土植物适生性研究
    5.1 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
    5.2 植生混凝土种植基质的优化配制
        5.2.1 优良种植基质的特征
        5.2.2 植生混凝土种植基质原材料的选用原则
        5.2.3 植生混凝土种植基质的基本组成材料
        5.2.4 植生混凝土种植基质的优化材料
        5.2.5 植生混凝土种植基质的配比
    5.3 植生混凝土植物物种的选用
        5.3.1 植生混凝土植物物种的选用原则
        5.3.2 试种试验及植生混凝土植物品种的选用
    5.4 植生混凝土植生试验
        5.4.1 植生试验方案设计和植生效果评价指标
        5.4.2 植生混凝土植生技术
        5.4.3 植生试验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花境植物景观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与应用 ——以北京市四季青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花境的研究概况
        1.1.1 花境的概念
        1.1.2 花境的起源与发展
        1.1.3 花境的类型
        1.1.4 花境的应用现状
    1.2 花境景观规划与花境设计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景观美感度评价方法研究
        1.3.1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
        1.3.2 层次分析法
        1.3.3 SBE 美学评价方法
    1.4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第二章 北京市四季青镇花境植物群落调查与分析
    2.1 研究地概况
        2.1.1 北京市四季青镇概况
        2.1.2 调查时间与样点
    2.2 调查与分析方法
        2.2.1 调查方法
        2.2.2 群落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种类组成
        2.3.2 植物群落数量特征
        2.3.3 花境植物群落配置技术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北京市四季青镇花境景观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3.1 研究对象
    3.2 评价方法体系构建
        3.2.1 评价体系的建立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判断距阵的构造和排序
        3.3.2 综合评判计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花境景观规划研究
    4.1 花境景观规划的理论基础
        4.1.1 概念
        4.1.2 花境景观规划的理论基础
    4.2 花境景观规划的基本原则
        4.2.1 系统性原则
        4.2.2 特色性的原则
        4.2.3 文化性的原则
        4.2.4 远近结合的原则
    4.3 花境景观规划的布局
    4.4 花境景观规划的植物规划
        4.4.1 花境的植物选择原则
        4.4.2 花境的植物选择依据
    4.5 花文化在花境规划中应用
        4.5.1 花文化的内涵
        4.5.2 花文化与花境规划
        4.5.3 花文化在花境规划中的应用手法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例——北京四季青花境景观规划
    5.1 现状概述
        5.1.1 自然条件
        5.1.2 社会经济
        5.1.3 人文历史
    5.2 花境景观现状评析
    5.3 规划总则
        5.3.1 规划意义
        5.3.2 规划原则
    5.4 发展定位
        5.4.1 规划目标
        5.4.2 规划风格及特色定位
        5.4.3 规划理念
    5.5 总体布局结构
    5.6 景观规划
    5.7 分类规划
        5.7.1 公园绿地花境规划
        5.7.2 附属绿地花境规划
        5.7.3 防护绿地花境规划
        5.7.4 产业园地花境规划
    5.8 植物规划
        5.8.1 选择原则
        5.8.2 植物的选择
    5.9 近期规划
        5.9.1 规划重点
        5.9.2 道路花境规划
    5.10 效益分析
        5.10.1 生态效益
        5.10.2 景观效益
        5.10.3 社会效益
        5.10.4 经济效益
    5.11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北京四季青镇花境景观规划植物种类
附录2:北京市四季青镇花境植物景观评价图例
详细摘要

(8)亚热带植生混凝土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本文符号一览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植生混凝土概念、分类和用途
        1.2.1 植生混凝土概念
        1.2.2 植生混凝土分类
        1.2.3 植生混凝土用途
    1.3 植生混凝土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植生混凝土国外研究进展
        1.3.2 植生混凝土国内研究进展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植生混凝土原材料与制备技术研究
    2.1 试验原材料
    2.2 试验主要仪器和设备
        2.2.1 液压万能材料试验机
        2.2.2 混凝土抗折夹具
        2.2.3 混凝土劈裂夹具
        2.2.4 其他仪器和设备
    2.3 主要试验方法
        2.3.1 试验方案
        2.3.2 配合比设计
    2.4 试块制备
    2.5 性能测试方法
        2.5.1 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测试方法
        2.5.2 植生混凝土抗折强度测试方法
        2.5.3 植生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测试方法
        2.5.4 植生混凝土孔隙率测试方法
        2.5.5 植生混凝土pH值测试方法
    2.6 骨料表面清洁程度对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2.7 植生混凝土搅拌工艺研究
    2.8 植生混凝土成型工艺研究
        2.8.1 植生混凝土振动成型方法研究
        2.8.2 植生混凝土静压成型方法研究
        2.8.3 两种成型方法对比分析
    2.9 植生混凝土降碱技术研究
        2.9.1 降碱材料的研究
        2.9.2 二次降碱的研究
    2.10 植生混凝土植物种植研究
    2.11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植生混凝土性能研究
    3.1 植生混凝土结构分析
        3.1.1 植生混凝土的多孔结构分析
        3.1.2 植生混凝土的破坏特征分析
    3.2 正交试验方法
        3.2.1 正交试验法数据分析方法
    3.3 植生混凝土性能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3.3.1 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3.3.2 植生混凝土抗折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3.3.3 植生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3.3.4 植生混凝土孔隙浸出液pH值影响因素分析
        3.3.5 植生混凝土设计孔隙率与实测孔隙率对比
    3.4 植生混凝土效应分析
    3.5 植生混凝土正交设计回归分析
        3.5.1 正交设计回归分析
        3.5.2 抗压强度与各因素回归分析
        3.5.3 抗折强度与各因素回归分析
        3.5.4 劈裂抗拉强度与各因素回归分析
        3.5.5 孔隙浸出液pH值与各因素回归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植生混凝土耐久性研究
    4.1 植生混凝土受硫酸盐侵蚀机理分析
        4.1.1 硫酸盐的化学侵蚀
        4.1.2 硫酸盐的物理侵蚀
    4.2 植生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测试方法
    4.3 植生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测试指标
    4.4 植生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试验结果及分析
        4.4.1 表观变化
        4.4.2 相对重量变化
        4.4.3 抗压强度变化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植生混凝土抗压破坏过程的数值仿真
    5.1 蒙特卡罗方法概述
    5.2 随机孔隙模型的生成
        5.2.1 基于蒙特卡罗法的三维随机孔隙投放
    5.3 植生混凝土数值仿真流程
        5.3.1 模型导入
        5.3.2 定义材料
        5.3.3 施加荷载和约束
        5.3.4 模型求解
    5.4 抗压破坏模拟分析
        5.4.1 总位移分析
        5.4.2 等效应变和等效应力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
致谢

(9)“灵薏方”有效组分及其配伍抗肺癌活性及机理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目的
    第二节 “灵薏方”中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1 “灵薏方”中各味药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2.2 “灵薏方”中各味药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灵薏方”中各单味药醇提部位和水提部位的体外抗肺癌活性研究
    第一节 “灵薏方”各单味药材的品种及产地的选择
        1.1 灵芝的品种及产地选择
        1.2 薏苡仁的品种及产地选择
        1.3 百合的品种及产地选择
    第二节 “灵薏方”中各单味药细胞试验的样品前处理方法研究
        2.1 “灵薏方”各单味药醇提部位和水提部位的制备
        2.2 “灵薏方”中各单味药醇提部位的溶解性研究
        2.3 “灵薏方”中各单味药醇提部位和水提部位的除菌方式研究
        2.4 温度对灵芝给药溶液制备的影响
    第三节 “灵薏方”中各单味药醇提、水提部位及其配伍的体外抗肺癌活性研究
        3.1 “灵薏方”中各单味药醇提部位和水提部位及其配伍的体外抗肺癌活性研究
        3.2 “灵薏方”中不同药味醇提部位配伍的抗肺癌活性研究
    第四节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灵薏方”中抗肺癌有效组分的提取纯化与成分表征
    第一节 灵芝总三萜类组分和多糖类组分的提取纯化与成分表征
        1.1 灵芝总三萜类组分的提取纯化与成分表征
        1.2 灵芝多糖类组分的提取纯化与成分表征
    第二节 薏苡仁甘油三酯类组分和多糖类组分的提取纯化与成分表征
        2.1 薏苡仁甘油三酯类组分的提取纯化与成分表征
        2.2 薏苡仁多糖类组分的提取纯化与成分表征
    第三节 百合总生物碱类组分和多糖类组分的提取纯化与成分表征
        3.1 百合总生物碱类组分的提取纯化与成分表征
        3.2 百合多糖类组分的提取纯化与成分表征
    第四节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灵薏方”各有效组分及其配伍的抗肺癌活性研究
    第一节 “灵薏方”各有效组分的体外抗肺癌活性研究
        1.1 灵芝总三萜、多糖及其配伍的体外抗肺癌活性研究
        1.2 薏苡仁甘油三酯、多糖及其配伍的体外抗肺癌活性研究
        1.3 百合总生物碱、多糖及其配伍的体外抗肺癌活性研究
    第二节 “灵薏方”各有效组分配伍的体外抗肺癌活性研究
    第三节 “灵薏方”各有效组分及其配伍体内抗肺癌药效研究
    第四节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灵薏方”有效组分及其配伍抗肺癌的作用机理初探
    第一节 “灵薏方”有效组分对肺癌细胞生长形态的影响
    第二节 “灵薏方”有效组分对肺癌细胞周期的作用
    第三节 “灵薏方”有效组分诱导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第四节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创新点与工作展望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10)清热解毒消瘿方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引言
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认识
        1.1 病名溯源
        1.2 亚急性甲状腺炎病因病机
        1.3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2 西医学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认识
        2.1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因病机
        2.2 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进展
        2.3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及分组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的纳入、排除、剔除及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案
        2.2 .观察指标
        2.3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 2002 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2.4 安全性评价标准
    3 统计方法
    4 结果
        4.1 患者一般情况
        4.2 治疗前后各指标对比
        4.3 安全性比较
讨论
    1 立论依据
        1.1 与本研究相关的西医理论依据
        1.2 中医辨证论治
        1.3 立方依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作用的相关性
    2 清热解毒消瘿组方分析
        2.1 方药分析
        2.2 清热解毒消瘿方单味中药功效及现代药理研究
    3 临床治疗结果分析
        3.1 中医临床症状疗效分析
        3.2 西医疗效分析
        3.3 安全性分析
    4 展望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答辩委员会名单
个人简历

四、四季青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四季青抗菌作用物质基础研究(Ⅰ)[D]. 唐炯. 成都学院, 2017(01)
  • [2]四季青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甄汉深,李生茂,董佳梓. 中医药信息, 2007(06)
  • [3]DNA条形码鉴定中药材和中成药的应用研究[D]. 王丽丽.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6(02)
  • [4]救必应化学成分研究及抗肿瘤活性成分初步筛选[D]. 许睿.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0)
  • [5]急支糖浆的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与评价标准研究[D]. 屈巧玲.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7(07)
  • [6]植生混凝土降碱技术及植物适生性研究[D]. 谭思琪. 广州大学, 2020(02)
  • [7]花境植物景观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与应用 ——以北京市四季青镇为例[D]. 郑国栋. 南京林业大学, 2008(10)
  • [8]亚热带植生混凝土试验研究[D]. 黄文杰. 广州大学, 2019(01)
  • [9]“灵薏方”有效组分及其配伍抗肺癌活性及机理初探[D]. 杜萌.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5)
  • [10]清热解毒消瘿方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刘娜.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标签:;  ;  ;  

四季青青化学成分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