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架点头现象

转向架点头现象

一、转向架的点头现象(论文文献综述)

文孝霞,韩轲,杜子学[1](2021)在《单轴转向架跨座式单轨车辆悬挂系统参数优化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改善单轴转向架跨座式单轨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对单轴转向架跨座式单轨车辆的结构及运行机理进行分析;运用SIMPACK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单轴式单轨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然后,通过Isight多目标优化软件对单轴式单轨车辆悬挂系统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得到车辆过弯时对导向力矩和走行轮侧偏力影响较大的参数;最后,以导向力矩与走行轮侧偏力为目标,采用改进型遗传算法进行多目标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单轴式单轨车辆的导向力矩比优化前减少了3.67%,走行轮侧偏力比优化前减少了6.30%,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单轴转向架跨座式单轨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

赵江涛,苏洁,吴奇兵,宋伟,李明星[2](2021)在《地铁运行对沿线不同砌体结构的振动影响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地铁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地铁列车运行对沿线砌体结构振动影响日趋严重。针对这一问题,以某地铁线路邻近砌体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车辆轨道隧道地层砌体结构耦合模型,分析了砌体结构层数、墙体材料、基础材料对振动响应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墙体材料除石砌体外,均在不同层数出现振动响应放大现象,且配筋砌体最大;各种基础材料均出现振动响应放大现象,且峰值频域范围均为40~50 Hz;对于不同层数的砌体结构,水平向、垂向倍频程峰值个数略有区别,但每种层数下的最大加速度振级基本相同,均为60 dB左右。研究成果对地铁沿线砌体结构的振动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朱志和[3](2021)在《横风下复线路堤工况对高速列车气动特性及安全性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高速列车的迅速发展,列车运营速度也不断提高,我国幅员辽阔,线路结构差异较大,高速铁路线路中存在路堤、高架桥、隧道等特殊路况。横风环境下特殊运行路况对高速列车的气动安全性产生较大的影响,现有的大多研究对比分析了路堤、峡谷、隧道等特殊路况下的气动性能差异。由于在横风环境下高速列车运行在复线路堤背风侧时其气动安全性较低,给列车运行安全带来潜在的威胁。因此,本文详细探究了高速列车在不同高度的复线路堤背风侧运行时的气动特性,对高速列车头车在各个路堤工况下的动力学性能指标开展研究,以评估高速列车在横风环境下的运行安全性。首先建立了高速列车头、中、尾三车编组的三维模型和不同高度的路堤模型,模拟列车在不同横风风速、运行速度以及不同高度的复线路堤背风侧运行,分析列车气动力、周围流场结构、表面压力分布以及列车迎风侧和背风侧的受力状况,对比头车、中车和尾车在各工况下的受力变化;通过Simpack软件构建多体动力学模型,将Fluent模拟得到的气动力及力矩施加在动力学模型中,重点探究头车在各路堤工况下的动力学性能指标参数,分析运行速度、横风风速和路堤高度对列车动力学性能指标的影响,同时对比各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之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高速列车在横风环境下运行时侧向力是影响列车的最大因素,头车受到的侧向力最大,尾车则受到了反方向的侧向力,但侧向力值最小,随着横风风速和运行速度的增加,列车受到的气动力整体呈增大趋势,且在相同的风速和车速条件下随着路堤高度的增加列车所受的气动力也逐渐增大;在横风影响下列车车体表面的压力峰值点位于头车鼻尖处且向迎风侧偏移一定的距离,列车背风侧、车顶及转向架区域出现负压值;各运行工况下流场分布结构基本一致,头车和尾车底部、尾车背风侧均有涡流形成,而头车和路堤背风侧有形成涡流的趋势,涡流的形成对车体的受力影响较大;头车动力学性能指标也随路堤高度的增加而增大,高路堤相对低路堤运行安全性相对降低,其中轮重减载率作为评价标准更为严格、脱轨系数和轮轴横向力次之,轮轨垂向力指标始终未超出安全限值。

张玉龙[4](2021)在《高速列车小半径曲线通过性能及轮缘异常磨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小半径曲线是铁路线路薄弱环节,列车在小半径曲线上运行时,由于轮轨动力作用导致轮轨磨耗严重的同时也降低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国内外对列车小半径曲线运行安全性及轮缘异常磨耗问题缺少系统的研究。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根据实际工程问题中小半径曲线线路参数对列车曲线通过性能及轮缘磨耗的影响规律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我国小半径曲线线路参数设计标准并结合CRH6A型动车构造特点和主要技术参数,利用SIMPACK仿真软件建立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实测试验,证明所建仿真模型的可靠性。(2)系统研究了列车小半径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因素,得到了曲线通过速度、曲线半径、曲线超高、轨距加宽、轨底坡、轮轨摩擦系数等参数对列车曲线通过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动车组小半径曲线通过性能主要由轮轴横向力以及轮对冲角控制,主要影响因素为曲线半径、曲线通过速度、曲线超高。提出了小半径曲线最大允许通过速度、曲线半径、曲线超高、轨底坡、轨距加宽等参数最优值,为小半径曲线线路设计及提高动车组小半径曲线运行安全性的建议。(3)研究了影响小半径曲线轮缘异常磨耗的主要因素,获取了曲线半径、曲线超高、摩擦系数、曲线通过速度对小半径曲线轮缘异常磨耗的影响规律;从线路设计及维修养护方面提出小半径曲线线路的减磨策略。

孟宪金[5](2021)在《基于ANSYS二次开发的轮轨耦合系统动力仿真平台研究》文中指出高速列车在行驶过程中会导致轨道结构动应力增加,这反过来加剧了车体振动。针对车辆-轨道相互作用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通常采用不同编程语言编程或联合多体动力学软件和有限元软件的方法,在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这一领域进行大量的研究。这些方法的计算效率比较高且能够精确仿真车辆模型,但建模严重依赖系统构型,对于不同的轨道结构型式,动力学方程需要重新推导,程序编制难度较大,复杂的轮轨接触关系不易考虑;联合仿真需运用不同软件,软件之间接口的建立难度较大,模型建立较为复杂且存在一定计算误差。因此,需要开展车辆-轨道相互作用计算方法的研究,并借助具有广泛适用性的轮轨相互作用计算方法,研发轮轨耦合系统动力学领域的仿真平台,探索系统各结构参数影响下的车辆-轨道垂向耦合系统动力响应特征,为轨道结构设计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基于ANSYS的二次开发技术,采用一种具有广泛适用性的轮轨相互作用计算方法,研究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并构建轮轨耦合系统动力仿真平台分析车辆-轨道耦合系统振动特性,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回溯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的发展,总结了研究车辆-轨道相互作用的方法。这些方法建模及计算方法严重依赖系统构型,对于不同的轨道结构形式,动力学方程需要重新推导,程序编制难度较大,模型建立较为复杂并存在一定误差,亟需一种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方法研究轮轨耦合相互作用。引出ANSYS的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并通过使用“*ASK”命令、对话框、宏和加密宏、状态条和宏里拾取操作等方法实现了APDL的二次开发功能。(2)基于ANSYS的二次开发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广泛适用性的轮轨相互作用计算方法。在该计算方法中,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车辆模型,采用显式积分求解,通过APDL语言将其编程到ANSYS中,然后轨道部分采用有限元理论仿真,并采用隐式积分法对其求解,最后基于非线性Hertz接触理论,在ANSYS计算平台上编程实现了车辆系统和轨道系统的耦合。基于所采用的轮轨相互作用计算方法,能够建立不同轨下结构,方便地实现轨道及轨下结构与车辆系统的耦合。(3)以提出的轮轨相互作用计算方法为基础,采用参数化语言APDL编写的以txt文件形式保存的命令流文件,利用C#编程技术编程读写txt命令流文件的代码,并设计相应的界面,用以实现APDL文件的读写、模型参数的初始化和参数的修改,然后利用ANSYS的Batch(批处理技术)调用生成的命令流文件,通过读取所编写的APDL文件实现自动化快速建模、模型的加载计算和动力响应数据的输出,最后借助C#数据流技术建立Excel接口,用以分析ANSYS输出的相应数据文件,形成集参数输入、模型建立、加载计算和计算数据输出自动化于一体的轮轨系统动力仿真计算平台。通过与采用交叉迭代算法得到的系统振动响应对比发现,车体垂向位移和车体垂向加速度仅在初始位置有所差异,而钢轨位移和轮轨垂向力曲线基本吻合,验证了所构建的轮轨耦合系统动力仿真平台的通用性和其建立的车辆-轨道垂向耦合模型的可靠性,借助构建的仿真平台可实现对不同耦合系统的仿真和各结构参数变化下的耦合系统动力响应分析。(4)基于所构建的轮轨耦合系统动力仿真平台,选取车辆系统和轨道系统各结构参数,建立车辆-轨道垂向耦合模型,并对其振动响应进行分析,然后利用所构建的轮轨耦合系统动力仿真平台,分析了车辆悬挂参数、扣件刚度和阻尼、CA砂浆刚度和阻尼等参数对耦合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总结各参数对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应综合考虑一系悬挂刚度和阻尼值,降低转向架和车体垂向加速度,减小车体与转向架的共振;适当降低二系悬挂的刚度和阻尼值,可降低车体和转向架的垂向振动,提高对轨下结构振动的抑制作用;选择合理的扣件阻尼,以期最大程度地延长轨道板及其下部结构的使用寿命;CA砂浆的刚度值不宜过大,应尽量选择阻尼大的CA砂浆垫层,降低轨道板及其下部结构的振动响应,延长轨道结构的使用寿命。

薛蕊[6](2021)在《时速250公里以上货运动车组振动特性及安全性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快速货运需求的加大,我国在标准动车组技术标准的基础上研发了时速250公里以上货运动车组,其车体地板上安装有扣件用来固定小型集装器。货运动车组目标运营速度高达350km/h,高速运行工况下,动车组车体与集装器之间可能出现结构振动。相较于客运动车组,货运动车组载重增加,不确定的运载工况对列车运行安全性亦将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本文开展了时速250公里以上货运动车组振动特性与安全性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建立了“车-集装器”耦合动力学模型。基于车辆动力学理论,考虑车体与集装器之间力学连接关系,和集装器重心空间位置变化,推导了货运动车组集装器、车体、构架、轮对等部件的运动方程,建立了全刚性“车-集装器”耦合动力学模型和考虑柔性车体的“车-集装器”耦合动力学模型。采用结果对比方法,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2)研究了货运动车组“车-集装器”耦合动力学性能受地板扣件连接参数影响的振动敏感性。基于全刚性“车-集装器”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了车体地板扣件连接参数对货运动车组车体振动的影响;分析了直线和曲线运行工况下,货运动车组中集装器、构架、柔性车体不同运行速度的耦合振动特性;对比了考虑“车-集装器”耦合关系和不考虑二者耦合关系的货运动车组振动特性结果的差异性;获得了不同地板连接参数下,构架至车体和车体至集装器的垂向和横向加速度频响函数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地板扣件连接参数对车体和集装器的振动影响较大,对构架振动影响较小;不考虑车体与集装器耦合关系模型的振动结果,与扣件参数较大的耦合模型的结果类似;扣件参数不仅改变车体至集装器的频响函数,也会影响构架至车体的频响函数。基于以上分析结果,给出了工程中地板扣件参数的建议值。(3)研究了瞬态横风载荷对货运动车组振动特性的影响。基于Cooper理论建立了瞬态横风风谱,获得了不同运行速度和平均风速下作用于车辆的瞬态风载荷。将风载荷施加到“车-集装器”耦合动力学模型中,获得了货运动车组中车体、构架和集装器等部件在横风载荷与轨道不平顺耦合作用,和其单独作用下的振动特性。结果表明,车体和集装器垂向和横向振动能量以及构架横向振动能量集中在5Hz以内;构架垂向振动能量受轨道不平顺激励影响比较大,可高达50Hz;集装器在车体内部的摆放位置对其在横风载荷工况下的振动有较大的影响等。(4)研究了货运动车组在多因素组合工况下的运行安全性。采用正交实验方法,选取我国高铁线路因素和集装器装载质量因素作为变量进行正交仿真实验。车体内分成多个区域,并考虑不同区域上集装器不同的装载质量,以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与倾覆系数等作为安全性评价指标,结合极差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开展不同影响因素对安全性的贡献率分析,获得了货运动车组的不利运行工况。在不利工况的基础上,研究了货运动车组在不同集装器重心横向偏移量和不同重心高度下的运行安全性。研究表明,货运动车组在不利工况运行条件下满足安全性运行的要求;线路因素对车辆的安全性影响最大;将车体分成三区域,放置不同质量的集装器时,中部集装器的质量对车辆运行安全性影响较明显。货运动车组运行过程中应重点监测轮重减载率。本文图105幅,表35个,参考文献193篇。

樊庆宇,池茂儒,梁树林,宋宇,于明洋,王欢声[7](2021)在《A型地铁转向架动力学仿真及滚振试验性能研究》文中提出针对北京地铁车辆装备有限公司和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设计的120 km/h A型地铁转向架,建立其动力学模型并计算了相关动力学性能指标,分析该转向架设计合理性;基于动力学仿真结果,进一步对该转向架在机车车辆整车滚动振动试验台上进行了滚振动力学试验,并给出车辆在空簧失气故障工况条件下运行时的合理建议。仿真计算与试验结果表明,该A型地铁车辆具有良好的蛇行运动稳定性,在美国V级直线线路上以40~120 km/h速度运行时的平稳性达到优级标准,其临界速度及运行平稳性均能够满足线路上最高运行速度120 km/h的要求,为该转向架上线提供了理论依据及试验参考。空簧失气后,车辆非线性临界速度大幅度降低,安全性指标(轮轴横向力、轮轨垂向力、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有所增加,而其垂向平稳性指标较原车正常工况明显增大,并且运行速度越高差距越大,若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空簧失气故障现象,应立即降低车辆运行速度,为保证运行品质,建议限速80 km/h。

崔胜伟[8](2021)在《高速铁路轨道板破裂及CA砂浆脱空疲劳分析》文中指出在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和客运高铁的大规模建设下,并且CRTSI型板式无砟轨道的结构设计成熟,施工方便,广泛应用在中国高速铁路的施工建设中。在高速铁路动荷载的反复作用下,无砟轨道的各主体结构难以避免出现轨道板破裂、CA砂浆脱空等各种病害。这些病害可能对轨道各结构的动力响应及轮对钢轨系统的接触振动造成重大影响,进而缩短无砟轨道的长期使用寿命。因此,建立了含有病害的无砟轨道分析模型,对无砟轨道轨道板破裂下裂纹的扩展和CA砂浆脱空下动力响应进行研究,从而进一步研究无砟轨道各结构的疲劳使用寿命,对正在运营的轨道中结构出现病害时进行修理和养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通过查阅各种文献及实地勘察调研,介绍了国内外板式无砟轨道的发展情况与应用现状,列举了轨道系统的主要病害及其成因,其中轨道板裂纹和CA砂浆脱空是最为普遍的病害,并分析了产生的原因,进而确定本文所要研究的病害形式。(2)运用ABAQUS有限元模拟软件,建立高速铁路“车辆-无砟轨道-路基”模型,采用生死单元法仿真模拟CA砂浆层不同脱空状态,简要模拟总结了在CA砂浆在不同脱空长度、脱空宽度以及脱空位置条件下,运用动荷载作用下的CRTSI型板式无砟轨道系统的动力响应,计算结果表明CA砂浆端部脱空比中部脱空对轨道各结构的动力响应影响更大。然后引入混凝土疲劳方程来更加直观的预测不同脱空情况下对轨道运营的疲劳寿命,以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3)基于断裂力学理论,通过有限元软件对轨道系统开始建模,建立了无砟轨道有限元计算模型并对其模拟求解,计算结果表明裂纹在不同深度和不同角度时的裂纹尖端能量释放率,仅在列车荷载作用下,并根据最大能量释放率的断裂判别准则,判断裂纹是否扩展。计算结果表明裂纹尖端的能量释放率随裂纹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缓慢减小的趋势,在初始裂纹占轨道板厚度11/20时,裂纹尖端出现最大能量释放率,对裂纹的失稳扩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利用上述计算结果,并根据Paris公式研究了轨道板裂纹疲劳扩展寿命。

张志川[9](2021)在《轨道刚度对动态检测数据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轨道不平顺是引起列车振动的根源之一,对行车平稳舒适性和安全性有重要的影响。轨道不平顺测量分动态和静态两种,动态检测在有载荷下进行,轴重、轨道刚度和检测速度会影响动态检测结果,同时动静态检测原理不同也会引起动静态检测结果差异,而现场主要依据静态结果进行维修和复核,目前动静态检测结果相关性研究较少,不利于指导现场维修。本文针对动静态检测数据相关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完成了如下内容:(1)建立车辆-有砟轨道耦合模型利用有限元法,建立车辆-有砟轨道耦合静力学和动力学仿真模型;对不同轨道刚度的轨道动态检测进行了模拟。通过实测数据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2)研究实测动静态轨道不平顺数据相关性研究提出了动静态轨道不平顺对齐算法,通过时域和频域方法研究动静态轨道不平顺数据相关性,研究发现:动静态轨距、水平、三角坑属于极强相关,高低、轨向属于强相关;动静态轨距、三角坑功率谱密度基本相同;动静态高低、轨向谱密度存在较大差异;动静态水平谱密度在1~10m波长范围内有较大差异,10m以上基本一致。(3)研究轨枕空吊对动态检测数据的影响针对不同的轨枕空吊工况,研究了检测车不同轴重和速度对检测数据的影响,当轴重偏差大于1.5t时轨道峰峰值偏差大于10%;车轮通过轨枕空吊区后检测的高低仍持续波动,波动距离为3m。在相同轴重和速度下,高低峰峰值随着轨枕空吊深度呈线性增加,但当单根至连续六根轨枕空吊深度分别增加到1.5mm、2.2mm、3.6mm、5.6mm、8.6mm、13.8mm时将不再发生变化;检测速度对高低峰峰值检测结果略有影响。(4)轨道不平顺动态检测仿真分析为了弥补实测数据难以分析检测速度和轨道刚度变化的影响,通过轨道不平顺动态检测仿真的手段研究不同轨道刚度和检测速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支座刚度相同时,轨道刚度以轨枕间距呈周期分布;支座刚度在正常取值范围内随机变化时,动静态高低之间相关系数为0.99;轨道刚度为60k N/mm时,动态高低功率谱密度整体大于静态,当轨道刚度增加到160k N/mm时,动静态功率谱密度趋于一致;检测速度对的高低功率谱密度影响较小。

姜琦[10](2021)在《季冻区列车激励土层的三维波场模拟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伴随轨道交通发展而生的一个负面效应是列车对周边环境产生振动影响。严寒时期季节性冻土场地的波速结构有别于未冻结场地,轨道交通形成的机械波在冻土覆盖场地内的传播规律有待深入揭示。现场实测受到设备能力、测点布设以及铁路运营管理的诸多限制,数值模拟是一个有力的补充研究手段。本文采用实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力求揭示东北寒区轨道交通周边的季节性冻土场地波场特征,为寒区轨道交通线路规划和减振降噪技术开发提供研究基础。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梳理冻结前后冻土的动剪切模量对比关系及温度变化规律,比较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的低应变动剪切模量对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考虑不同试验方法,在-2°C~-20°C的温度范围内,拟合得到土的低应变动剪切模量与温度的线性关系,为季冻土场地轨道交通振动问题的数值模拟提供土体动力参数变化规律。(2)将低应变动剪切模量与温度的拟合关系引入场地数学模型,给出列车-轨道-冻土层状场地耦合振动的半解析模型,对模型进行了参数影响分析;采用滨洲铁路大庆龙凤湿地区间的振动观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3)基于大庆不同季节地温监测数据,设置研究区段不同气温条件下的场地负温工况;利用低应变动剪切模型与温度关系,设置各工况场地模型力学参数;模拟计算各工况季冻土场地土体振动响应,分析不同季节温度、不同车速以及不同频率的轮/轨力等条件下土层振动的传播规律。最终对列车引起的季节性冻土振动特征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

二、转向架的点头现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转向架的点头现象(论文提纲范文)

(1)单轴转向架跨座式单轨车辆悬挂系统参数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单轴式单轨车辆动力学模型
    1.1 车辆走行机理分析
    1.2 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2 灵敏度分析
    2.1 灵敏度分析参数
    2.2 优化目标选择
    2.3 灵敏度结果分析
3 多目标优化分析
    3.1 优化参数的取值范围
    3.2 优化模型搭建
4 结束语

(2)地铁运行对沿线不同砌体结构的振动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计算模型
    1.1 车辆轨道耦合模型
        1.1.1 车辆模型
        1.1.2 轨道模型
        1.1.3 车轨耦合方式
    1.2 隧道地层砌体结构模型
        1.2.1 数值计算模型
        1.2.2 材料属性
2 受振体振动响应规律分析
    2.1 振动随墙体材料变化
    2.2 振动随基础材料变化
    2.3 振动随砌体层数变化
4 结论

(3)横风下复线路堤工况对高速列车气动特性及安全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目标和意义
    1.2 横风下高速列车气动特性及安全性研究现状
        1.2.1 列车空气动力学研究现状
        1.2.2 横风下高速列车气动研究方法
        1.2.3 横风下高速列车气动特性研究现状
第二章 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理论
    2.1 流体力学基本理论
    2.2 流体基本控制方程
    2.3 湍流模型
    2.4 流体力学数值计算
第三章 建模方法及研究内容
    3.1 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模型
        3.1.1 几何模型
        3.1.2 计算域及网格划分
        3.1.3 网格划分
        3.1.4 区域及网格无关性验证
        3.1.5 边界条件及参数
        3.1.6 计算工况
    3.2 高速列车动力学模型
        3.2.1 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
        3.2.2 SIMPACK软件介绍
        3.2.3 三维模型
        3.2.4 运行安全指标
第四章 不同路况下气动性能分析
    4.1 气动力数值分析
        4.1.1 侧向力
        4.1.2 升力
        4.1.3 阻力
    4.2 压力云图
        4.2.1 迎风侧和背风侧
        4.2.2 横截面压力
        4.2.3 纵截面压力
    4.3 速度云图
    4.4 流场结构
    4.5 小结
第五章 列车运行安全性评价
    5.1 高速列车头车在各运行工况下气动力
    5.2 各运行工况下头车动力学指标
        5.2.1 脱轨系数
        5.2.2 轮轴横向力
        5.2.3 轮轨垂向力
        5.2.4 轮重减载率
    5.3 运行安全性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内容及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高速列车小半径曲线通过性能及轮缘异常磨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及仿真原理
    2.1 车辆-轨道耦合系统求解方法
    2.2 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理论基础
        2.2.1 车辆系统模型
        2.2.2 轮轨接触模型
    2.3 SIMPACK车辆系统动力学基本原理
    2.4 SIMPACK软件仿真功能及建模步骤
        2.4.1 SIMPACK软件仿真功能
        2.4.2 SIMPACK车辆-轨道系统建模步骤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小半径曲线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
    3.1 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
        3.1.1 车辆系统自由度及技术参数
        3.1.2 车辆-轨道系统简化
    3.2 小半径曲线轨道建模
        3.2.1 小半径曲线几何形位实例参数
        3.2.2 小半径曲线线路几何形位建模
    3.3 轨道不平顺模型
    3.4 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非线性元件和环节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车辆小半径曲线通过性能影响因素
    4.1 车辆小半径曲线通过性能指标评价标准
        4.1.1 轮轨动力作用评价标准
        4.1.2 脱轨系数
        4.1.3 轮重减载率
    4.2 一般小半径曲线通过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4.2.1 曲线半径的影响分析
        4.2.2 曲线超高的影响分析
        4.2.3 轨距加宽的影响分析
        4.2.4 缓和曲线长度的影响分析
        4.2.5 轨底坡的影响分析
        4.2.6 轮轨摩擦系数的影响分析
    4.3 S形小半径曲线通过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4.3.1 曲线半径的影响分析
        4.3.2 曲线超高的影响分析
        4.3.3 夹直线长度的影响分析
    4.4 提高车辆小半径曲线通过性能及安全性策略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列车小半径曲线运行试验
    5.1 静态试验
    5.2 动态试验
        5.2.1 车辆动力学性能试验
        5.2.2 结果验证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小半径曲线轮缘异常磨耗分析及减磨策略
    6.1 车轮磨耗计算模型
    6.2 车轮磨耗影响因素分析
        6.2.1 曲线半径
        6.2.2 曲线超高
        6.2.3 摩擦系数
        6.2.4 运行速度
    6.3 小半径曲线轮缘减磨策略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及经历
致谢

(5)基于ANSYS二次开发的轮轨耦合系统动力仿真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编程编译方法研究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1.2.2 联合仿真方法研究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路线
第二章 ANSYS基本理论及其二次开发功能
    2.1 ANSYS概述
    2.2 APDL语言基础
        2.2.1 概述
        2.2.2 APDL基本组成
        2.2.3 APDL二次开发功能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ANSYS二次开发的轮轨相互作用计算方法
    3.1 车辆-轨道垂向耦合模型的建立
        3.1.1 车辆模型
        3.1.2 轨道有限元模型
        3.1.3 轮轨相互作用关系
    3.2 轨道随机不平顺激励
        3.2.1 轨道随机不平顺功率谱
        3.2.2 轨道不平顺激励的生成
    3.3 数值积分方法
    3.4 轮轨相互作用计算步骤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轮轨耦合系统动力仿真平台的设计与验证
    4.1 仿真平台设计原理
        4.1.1 C#数据流技术的实现
        4.1.2 模型参数导入实现
        4.1.3 轮轨相关计算实现
        4.1.4 数据收集实现
        4.1.5 轮轨耦合系统动力仿真平台计算流程
    4.2 仿真平台主要功能
    4.3 应用实例与平台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车辆-轨道垂向耦合系统动力特性及其参数影响分析
    5.1 车辆-轨道垂向耦合系统振动响应分析
        5.1.1 系统参数选择
        5.1.2 车辆-轨道垂向耦合系统振动响应
    5.2 参数影响分析
        5.2.1 车辆悬挂参数的影响
        5.2.2 轨下扣件的影响
        5.2.3 CA砂浆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时速250公里以上货运动车组振动特性及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车辆系统动力学研究进展
    1.3 瞬态横风载荷对车辆的振动影响研究进展
    1.4 货运列车重心偏移对安全性的影响研究及方法
        1.4.1 重心偏移对安全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1.4.2 实验设计方法
    1.5 论文章节安排及技术路线
        1.5.1 论文技术路线
        1.5.2 论文章节安排
2 货运动车组车-集装器耦合作用模型
    2.1 车-集装器耦合刚性模型
        2.1.1 集装器受力分析及运动微分方程
        2.1.2 车体受力分析及运动微分方程
        2.1.3 构架受力分析及运动微分方程
        2.1.4 轮对受力分析及运动微分方程
    2.2 轮轨接触模型
        2.2.1 轮轨接触关系
        2.2.2 轮轨力求解
        2.2.3 轮轨匹配关系
    2.3 悬挂部件动力学模型
    2.4 车辆系统参数及刚体振动模态
    2.5 高速货运动车组车辆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
        2.5.1 刚柔耦合动力学理论
        2.5.2 车辆动力学模型部件弹性化处理
        2.5.3 车体弹性模态
    2.6 动力学计算线路参数
        2.6.1 曲线线路参数
        2.6.2 线路不平顺激扰
    2.7 货运动车组动力学模型验证
        2.7.1 车体加速度
        2.7.2 轮轨作用力
    2.8 本章小结
3 货运动车组车体-集装器耦合振动特性研究
    3.1 振动问题研究方法
    3.2 随机振动功率谱及传递函数
        3.2.1 平稳随机过程的功率谱
        3.2.2 车辆系统振动传递函数
    3.3 地板连接扣件参数对车体-集装器系统刚性模型的振动影响
        3.3.1 扣件力学参数对车体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
        3.3.2 扣件阻尼参数对车体-集装器系统垂向振动的影响
        3.3.3 扣件阻尼参数对车体-集装器系统横向振动的影响
    3.4 地板连接扣件参数对柔性车体-集装器系统模型的振动影响
        3.4.1 直线工况垂向振动
        3.4.2 直线工况横向振动
        3.4.3 曲线工况垂向振动
        3.4.4 曲线工况横向振动
    3.5 货运动车组频率响应函数(FRF)
        3.5.1 垂向加速度频响函数
        3.5.2 横向加速度频响函数
        3.5.3 线路工况对车体-集装器间频响函数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4 货运动车组瞬态横风致耦合振动效应研究
    4.1 风载荷模型
        4.1.1 风速模型
        4.1.2 高速列车气动力计算
    4.2 瞬态横风载荷的加载与模型的选择
        4.2.1 风载荷加载方式对货运动车组车体振动的影响
        4.2.2 刚性/柔性车体对横风载荷作用下车体振动的影响
    4.3 瞬态横风载荷对货运动车组系统振动的影响
        4.3.1 时域特征
        4.3.2 频域特征
    4.4 安全性指标
    4.5 本章小结
5 货运动车组多因素组合工况的运行安全性研究
    5.1 多因素组合工况研究的必要性
    5.2 正交实验基本原理
    5.3 正交实验的因素分析及实验水平的确定
        5.3.1 线路条件与运行速度组合因素的分析及水平确定
        5.3.2 货运动车组集装器的装载工况确定
    5.4 货运动车组不利工况正交实验
        5.4.1 线路不利工况方案设计
        5.4.2 不利运行工况仿真结果分析
    5.5 货运动车组不利工况的确定
    5.6 基于集装器装载因素的正交实验
        5.6.1 正交实验结果方案及结果分析
        5.6.2 基于轮重减载率和倾覆系数的二次验算
    5.7 不利工况运行安全性分析
    5.8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的主要结论
    6.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1
附表2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7)A型地铁转向架动力学仿真及滚振试验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转向架结构分析
2 动力学仿真分析
    2.1 车辆动力学模型
    2.2 运行稳定性
    2.3 垂向平稳性
    2.4 运行安全性
3 滚振试验结果分析
    3.1 运行稳定性
    3.2 垂向平稳性
4 结论

(8)高速铁路轨道板破裂及CA砂浆脱空疲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 轨道病害分类及成因
    1.2 CRTSI型无砟轨道应用研究现状
        1.2.1 无砟轨道发展应用概况
        1.2.2 轨道动力学研究现状
        1.2.3 无砟轨道损伤失效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文研究思路
第二章 车辆-轨道-路基耦合动力学模型
    2.1 车辆模型的建立
        2.1.1 车辆运动方程
        2.1.2 车辆模型参数
    2.2 轮轨接触模型
    2.3 轨道-路基有限元模型
        2.3.1 无砟轨道结构模型
        2.3.2 边界条件
    2.4 模型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CA砂浆层脱空轨道受力特性分析
    3.1 CA砂浆层无损状态下动力影响分析
    3.2 CA砂浆层中部脱空动力响应分析
        3.2.1 结构应力云图
        3.2.2 结构变形分析
        3.2.3 结构应力影响分析
        3.2.4 结构加速度影响分析
    3.3 CA砂浆层端部脱空动力影响分析
        3.3.1 结构应力云图
        3.3.2 结构变形分析
        3.3.3 结构应力影响分析
        3.3.4 结构加速度影响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板式无砟轨道裂纹扩展研究
    4.1 混凝土断裂力学理论
        4.1.1 裂纹的基本类型
        4.1.2 应力强度因子
        4.1.3 混凝土断裂准则
    4.2 轨道裂纹有限元模型
    4.3 裂纹几何特征对裂纹的影响
        4.3.1 裂纹深度对裂纹参数的影响
        4.3.2 裂纹角度对裂纹参数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CRTSI型轨道结构疲劳寿命分析
    5.1 CA砂浆脱空下轨道板疲劳寿命研究
        5.1.1 混凝土疲劳方程
        5.1.2 CA砂浆脱空下轨道板寿命预测
    5.2 轨道板裂纹疲劳扩展寿命分析
        5.2.1 混凝土疲劳扩展理论
        5.2.2 轨道板裂纹疲劳扩展路径
        5.2.3 轨道板裂纹疲劳扩展寿命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轨道刚度对动态检测数据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序言(前言)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轨道不平顺检测方法
        1.2.2 轨道刚度对轨道不平顺的影响
        1.2.3 动静态轨道不平顺相关性研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思路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2 轨道不平顺检测仿真模型
    2.1 车辆-轨道静力学模型
    2.2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
        2.2.1 车辆模型
        2.2.2 有砟轨道结构模型
        2.2.3 轮轨接触
        2.2.4 动力学模型求解
    2.3 模型验证
    2.4 动态检测仿真数据处理
    2.5 本章小结
3 动静态轨道不平顺相关性分析
    3.1 动静态检测数据来源
    3.2 轨道不平顺对齐方法
    3.3 时域分析
        3.3.1 波形对比分析
        3.3.2 轨道质量指数对比分析
    3.4 频域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轨枕空吊对动态检测数据的影响
    4.1 检测车轴重、钢轨类型对检测数据的影响
    4.2 不同轨枕空吊工况对检测数据的影响
    4.3 检测车速度对检测数据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轨道不平顺动态检测仿真分析
    5.1 轨道刚度和钢轨支座刚度计算
    5.2 轨道刚度分布规律
    5.3 轨道刚度对检测数据的影响
        5.3.1 相同钢轨支座刚度对高低数据的影响
        5.3.2 随机钢轨支座刚度对高低数据的影响
    5.4 检测速度对检测数据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季冻区列车激励土层的三维波场模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现场实测研究成果
        1.2.2 数值模拟研究成果
    1.3 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冻土低应变动力特性的负温变化规律拟合
    2.1 引言
    2.2 冻土动力特性影响因素
    2.3 冻土动剪切模量随负温变化规律
        2.3.1 低温动三轴试验
        2.3.2 超声波试验
        2.3.3 共振柱试验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列车-轨道-季冻土场地耦合振动半解析模型
    3.1 引言
    3.2 数学建模
        3.2.1 列车-轨道-季冻场地耦合动力模型
        3.2.2 轨道竖向振动模型
        3.2.3 季节性冻土场地的三维振动模型
        3.2.4 列车、轨道和场地模型的耦合
        3.2.5 模型参数影响因素分析
    3.3 模型验证
        3.3.1 现场实测数据
        3.3.2 模型可靠性分析
        3.3.3 谐波不平顺激励地表振动模式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冬季地层的振动传播规律
    4.1 引言
    4.2 地层参数确定
    4.3 地表加速度
        4.3.1 时程
        4.3.2 功率谱
    4.4 地表以下土体的位移
        4.4.1 轮/轨谐波不平顺条件下的地层位移幅值
        4.4.2 轮/轨随机不平顺条件下的地层位移幅值
        4.4.3 车速对地层振动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项目

四、转向架的点头现象(论文参考文献)

  • [1]单轴转向架跨座式单轨车辆悬挂系统参数优化分析[J]. 文孝霞,韩轲,杜子学.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6)
  • [2]地铁运行对沿线不同砌体结构的振动影响研究[J]. 赵江涛,苏洁,吴奇兵,宋伟,李明星.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21(05)
  • [3]横风下复线路堤工况对高速列车气动特性及安全性的影响研究[D]. 朱志和. 华东交通大学, 2021(01)
  • [4]高速列车小半径曲线通过性能及轮缘异常磨耗研究[D]. 张玉龙. 华东交通大学, 2021(01)
  • [5]基于ANSYS二次开发的轮轨耦合系统动力仿真平台研究[D]. 孟宪金. 华东交通大学, 2021(01)
  • [6]时速250公里以上货运动车组振动特性及安全性研究[D]. 薛蕊.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7]A型地铁转向架动力学仿真及滚振试验性能研究[J]. 樊庆宇,池茂儒,梁树林,宋宇,于明洋,王欢声. 机械, 2021(06)
  • [8]高速铁路轨道板破裂及CA砂浆脱空疲劳分析[D]. 崔胜伟. 山东大学, 2021(12)
  • [9]轨道刚度对动态检测数据的影响[D]. 张志川.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10]季冻区列车激励土层的三维波场模拟分析[D]. 姜琦. 黑龙江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转向架点头现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