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性粒子束首次空间试验获得成功(论文文献综述)
任国光[1](1990)在《中性粒子束首次空间试验获得成功》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介绍了美国中性粒子束技术的现状,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未来的计划,并介绍了1989年7月13日所进行的中性粒子束首次空间试验。
于心可[2](2019)在《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957年,前苏联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自此,人类终于首次打造出可以无视国界的军用资产,进入太空新时代。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高度重视太空安全,将其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将确保太空安全与稳定视为国家安全的核心,强调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维护其太空安全。特朗普政府的太空战略是美国为保持其在太空领域的优势地位、维护其在太空的行动自由及确保太空安全而制定的国家战略。该战略以“美国优先”为原则,强调在太空领域以实力求和平,提出将与私营部门和美国盟友一起,筑牢弹性能力、威慑实战、基础设施以及国内外环境4大支柱,以确保美国在太空的领导地位和必胜态势。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特朗普政府在行动上进一步加快太空力量建设与发展,于2019年8月正式成立了太空司令部,并加快太空军的组建进程,加速推进太空军事化。有鉴于此,本文以“特朗普政府的太空战略”为研究对象,以该战略的目标、手段、实施为研究重点,聚焦战略特征,在梳理其起源动因的基础上,围绕特朗普太空战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几个主要问题对其进行全面研究,力求从中发现特点规律,总结经验教训,以期弥补此前对该问题研究的空白与不足,并为后人对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本文参考了大量官方文献,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进行全面、系统的剖析。文章从宏观视角通览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的发展逻辑与特点规律,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国家太空战略的规律性认知,这对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战略支援部队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框架设计上,本文主体包括四章,前三章分别对特朗普太空战略的起源动因、主要内容、特点趋势进行了梳理和研究,第四章在贯穿前三章研究的基础上,对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研判,同时在吸收美国太空发展有益经验和矛盾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刘秀,赵东兴,徐卫卫[3](2020)在《国外空间攻防对抗装备与技术发展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主要航天国家持续推进空间攻防对抗装备与技术发展。2019年,多国发布天军建设方案,加速太空战略调整;太空态势感知计划稳步实施,相关运行能力得到验证;在轨机动技术取得新突破,空间武器研发步伐加快;此外,美国、印度开展太空军事演习,提高联合作战能力,新一轮空间能力竞赛拉开帷幕。
张振华,孙毅俊,王基祥,孙毅俊,裴呜远,王基祥,王常先[4](1985)在《定向能导弹防御》文中研究表明这篇背景材料是由A.B.卡特博士根据技术评议局的合同撰写的。后者经常委托发表这样的材料以便技术评定工作保持在最新的水平上。这些文件是国会经常咨询的内容。在卡特博士进行撰写时,参议院外交委员会的L.普雷斯勒和P.崇加斯曾要求把写成的文章尽早提供给委员会使用。技术评议局发表这篇文章并深信它会使国会议员和公众对此感兴趣。技术评议局的背景材料不同于正式的技术评议文件。背景材料通常只起一般的评论或调查当前所遇到的技术问题,以确定是否值得作全面的更详细的评论。1984年3月22日由技术评议局指导下的技术评论委员会将对“新型弹道导弹防御技术”问题作正式评论。本背景材料将作为技术评论的出发点。本文是在L.S.约翰(能源、材料和国际安全部门的副主任)和P.沙夫曼(计划经理)指导下,为技术评议局的国际安全和交流计划而编写的。
段旭如,钟武律[5](2019)在《中国环流器二号A装置物理实验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介绍了中国环流器二号A(HL-2A)装置概况、系统工程以及在磁约束聚变物理研究方面取得的若干重要进展,尤其是在HL-2A装置上成功实现了具有边缘局域模的高约束模式运行,是我国磁约束聚变实验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进展.近年来利用该装置可近性好,原创的加料与控制技术以及先进的高时空分辨诊断系统等独特优势,在HL-2A装置上开展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ITER)及未来聚变堆等离子体相关的前沿物理问题与关键技术的研究,获得了一批国际磁约束核聚变领域创新科技成果,为ITER的运行与实验以及未来聚变堆的设计提供了重要技术基础与支撑.
李昊[6](2015)在《EAST中性束注入实验分析研究》文中提出高能中性粒子束注入对目标等离子体的加热效率比较高,是获得并维持长脉冲高性能等离子体的重要实验工具之一。第一条4MW高功率中性束注入器在EAST2014年夏季等离子体物理实验中首次投入使用,并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中性束注入期间,等离子体的温度、密度、储能、能量约束时间、H98Y2因子等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对中性束加热条件下的等离子体热输运进行分析,能够模拟计算出中性束束能的沉积与损失,以及评估目标等离子体的约束性能等。本文首先简要的说明了束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基本物理过程,回顾了在世界各大聚变装置上所做的具有代表性的中性束注入物理实验。介绍了EAST首套中性束注入器的性能参数和运行使用情况,并列出了与束注入实验密切相关的几种物理诊断。采用TRANSP程序中的NUBEAM模块,本文对本轮EAST典型的兆瓦级高功率中性束注入实验数据进行热输运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大约有70%-80%的束能量能够被目标等离子体有效吸收,20%-30%的束能量会被损失掉,其中穿透损失为主要的能量损失机制。由于EAST中性束注入器的切向注入半径较小,电流驱动的能力相对较弱,仅能贡献10%左右的非感应驱动电流。对EAST不同束注入条件下的实验结果统计发现,中性束加热和电流驱动的效果会受到多种物理因素的影响。由中性束注入引起的等离子体储能的增长与束注入的功率基本上呈线性增长关系。中性束注入下H模放电期间的能量约束时间是L模放电期间的能量约束时间的1.5-2倍,H模放电期间的等离子体能够运行到更高的密度空间。在等离子体电流爬升段注入适量功率和能量的中性束有利于改变优化等离子体的电流剖面、节省上升段伏秒数消耗以及对等离子体进行有效的预加热等,是先进的等离子体运行模式之一。目前,在EAST上已经开展了相关初步的物理实验研究,并观察到了较为明显的中性束预加热效果。本文对EAST典型的中性束预加热实验进行了热输运分析,重点研究了低密度下中性束注入的能量损失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密度爬升率,逐级加热”的中性束预加热等离子体物理实验方案。
海天[7](2005)在《未来海战的杀手锏 新概念武器之微波、粒子束、声武器》文中研究表明人们在科幻读物和科幻电影中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可怖的情景:死光、电火、射束等神秘杀手会使敌手的导弹、火炮、火箭等在瞬间化为灰烬;狂风巨浪、天崩地裂等凶险天象会使敌手的庞大舰队立马陷于万劫而不复的境地;瘟疫、声响等无孔不入的死神会使敌手的千军万马在不知不觉中横尸遍野;而微生物、病毒等看不见的幽灵又会使敌手先进的战斗机群在数秒之间变成一堆废钢烂铁……。随着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又有谁敢说这些神话般的、乍听起来似乎是痴人说梦的战争场面不会展现在世人面前呢?近30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军事大国在继续完善其核武库的同时,又纷纷投入巨资,殚精竭虑地竞相开发一些足以翻江倒海、惊天动地的杀手锏式武器,以图实现其独步海洋、独霸世界的目的,可以想象,这类新概念兵器一旦投入使用,战争(包括海、陆、空、天、电五维战场)的场面将更加惊心动魄,战争的样式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整个军事领域必将出现一场人类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革命。
孙俭[8](1988)在《SDI技术进展报告》文中研究说明 一、引言战略防御倡议(SDI)是美国正在实施的一项重大研究计划,它能为可消除弹道导弹威胁的战略防御方案奠定基础,进而还能:(1)提高威慑效能;(2)增强战略稳定性;(3)加强美国及其盟国的安全。因此,SDI计划要获取足够的技术知识,以便能够正式决定,究竟是否发展和部署一种保护美国及其盟国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本报告提出SDI计划去年所取得的重大技术进展。
马丁,斯迪戈尔兹,韦兴[9](1988)在《1988年SDI的更新》文中研究指明 前言自我发表最后一份关于战略防御计划的报告以来,很多“兰天”的提案(“创见”的军事术语)已经变成合法的计划了。一些原始的方案已经不再作为可行的手段加以考虑了。1986年,SDI的投资已经达到27亿5千万美元,1987年的批准预算为35亿美元,1988年提出的预算为43亿美元,而1989年的预算将为67亿美元。看来,尽管科学家联盟表示担心,但SDI计划似是活跃的和令人满意的。7月中旬,日本与美国签订了参加SDI计划的条约。日本同意以对保密情报严加保护作
森精三,梁振和,华路[10](1988)在《SDI的技术课题和尖端技术(Ⅱ)——第二章 粒子束武器问题》文中研究表明 一、前言 所谓粒子束武器(PBW)就是发射接近光速的粒子束,借助粒子对目标碰撞和渗透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和副生电磁能来破坏目标或使之失效的一种武器。它与高能激光武器(HELW)一起,被称为定向能武器。现在,作为研究对象的粒子束有:电子、质子等带电粒子束(CPB)和氢原子等中性粒子束(NPB)两种。 带电粒子束目前以电子束为对象,根据其传播特性,主要考虑用于大气层内近距高速目标的拦截。但就最近的研究成果来看,与激光配合使用有可能用于拦截上层大气中的弹道导弹。
二、中性粒子束首次空间试验获得成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性粒子束首次空间试验获得成功(论文提纲范文)
(2)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概念界定 |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六、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
第一章 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的起源和动因 |
第一节 美国太空战略形成的历史演进 |
一、初步形成阶段 |
二、全面发展阶段 |
三、调整转型阶段 |
第二节 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形成的现实动因 |
一、太空环境本身的特殊性 |
二、美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
三、中俄对美国太空霸权的挑战 |
第二章 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的主要内容 |
第一节 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的目标 |
一、经济目标:推动新型产业发展,带动美国经济的繁荣 |
二、科技目标:催生新的尖端技术,确保美国太空技术的绝对领先 |
三、安全目标:以实力求和平,保障美国国家和人民安全 |
第二节 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的手段 |
一、增强弹性能力 |
二、注重威慑实战 |
三、改善基础设施 |
四、塑造国内外环境 |
第三节 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的实施 |
一、太空力量发展的理论基础 |
二、太空力量组建的阶段演进 |
三、太空作战体系的构成和发展 |
第三章 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
第一节 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的主要特点 |
一、以“美国优先”为根本原则 |
二、以“太空军事化”为发展方向 |
三、以“太空弹性”为评价标准 |
四、以“作战体系化”为建设目标 |
第二节 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的发展趋势 |
一、太空开发从火星重返月球 |
二、太空领域公私伙伴关系走向战略化 |
三、“太空军”组建在波折中继续推进 |
第四章 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的主要影响及对我启示 |
第一节 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的影响 |
一、对国际社会的影响 |
二、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
第二节 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对我国的启示 |
一、政治领域:注重太空战略的顶层设计,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
二、军事领域:抢占太空技术制高点,适当保持战略威慑 |
三、外交领域:加强太空领域合作,不断扩大我国在太空领域的影响力 |
四、经济领域:大力推进军民融合,推进太空科技的军民双向转化。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3)国外空间攻防对抗装备与技术发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航天国家调整太空战略加强太空军事能力建设 |
在轨试验稳步进行在轨机动技术取得新突破 |
攻防试验持续开展空间武器研发步伐加快 |
各国不断深化太空演习提高多域联合作战能力 |
(5)中国环流器二号A装置物理实验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HL-2A托卡马克概况及工程进展 |
2.1 HL-2A简介 |
2.2 工程及技术进展与突破 |
2.2.1 国内首次实现偏滤器位形放电 |
2.2.2 等离子体温度达到5500万度 |
2.2.3 国内首次实现高约束模运行 |
2.2.4 原创的超声分子束注入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
2.2.5 低杂波加热PAM新天线 |
3 HL-2A装置物理实验研究重要进展 |
3.1 等离子体湍流与输运 |
3.1.1 湍流与带状流研究 |
3.1.2 等离子体粒子输运研究 |
3.1.3 等离子体热输运与动量输运研究 |
3.2 高约束模相关物理 |
3.2.1 L-H转换机制研究 |
3.2.2 台基动力学研究 |
3.2.3 多种边缘局域模缓解技术研究 |
3.3 高能粒子与磁流体物理 |
3.3.1 高能粒子激发的磁流体不稳定性研究 |
3.3.2 阿尔芬模与磁岛相互作用 |
3.3.3 磁流体不稳定性对输运的影响 |
3.3.4 磁流体不稳定性的主动控制研究 |
4 总结与展望 |
(6)EAST中性束注入实验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聚变能及托卡马克 |
1.2 托卡马克物理实验中常见的加热手段 |
1.3 国内外主要中性束注入实验回顾 |
1.4 EAST中性束注入器 |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章 中性束注入基本物理模拟及相关物理诊断 |
2.1 中性束注入的基本物理过程 |
2.2 束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模拟程序 |
2.2.1 TRANSP程序介绍 |
2.2.2 NUBEAM模块介绍 |
2.3 中性束注入涉及的相关物理诊断 |
2.3.1 汤姆森散射 |
2.3.2 弯晶谱仪 |
2.3.3 电荷复合交换光谱 |
2.3.4 中子诊断 |
2.3.5 微波反射仪 |
2.3.6 EFIT等离子体平衡重建 |
2.3.7 多普勒诊断光谱 |
2.3.8 其它诊断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EAST中性束注入实验分析研究 |
3.1 EAST兆瓦级中性束注入实验分析研究 |
3.1.1 中性束注入对背景等离子体的加热 |
3.1.2 中性束驱动的非感应电流 |
3.1.3 中性束注入期间的能量损失 |
3.1.4 中性束注入期间的中子产额 |
3.1.5 中性束注入下产生的力矩 |
3.1.6 中性束注入产生的快离子的分布 |
3.1.7 中性束注入下H模放电相关物理现象 |
3.2 EAST不同中性束注入条件下的实验分析研究 |
3.2.1 中性束注入功率与等离子体储能及β_N增长之间的关系 |
3.2.2 中性束加热下L模与H模放电期间的能量约束时间对比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EAST电流爬升段中性束预加热实验分析研究 |
4.1 中性束辅助等离子体电流爬升的基础理论及优点 |
4.2 EAST电流爬升段中性束注入实验分析研究 |
4.2.1 加热及电流驱动分析 |
4.2.2 穿透损失分析 |
4.2.3 伏秒数消耗分析 |
4.2.4 优化中性束注入预加热等离子体物理方案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本文小结 |
5.2 后期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7)未来海战的杀手锏 新概念武器之微波、粒子束、声武器(论文提纲范文)
[高功率微波武器] |
A高功率微波武器的特点 |
B高功率微波武器的作战效能 |
■用于攻击海上目标 |
■用于防空反导 |
■用于攻击地下设施 |
■用于攻击隐形目标 |
■攻击有生力量 |
■用于战略打击 |
C高功率微波弹药及其应用 |
D高功率微波武器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
[粒子束武器] |
[声武器] |
■超声武器 |
■次声武器 |
■噪声武器 |
■声响武器 |
■水下声能武器 |
四、中性粒子束首次空间试验获得成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性粒子束首次空间试验获得成功[J]. 任国光. 世界导弹与航天, 1990(01)
- [2]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研究[D]. 于心可.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19(02)
- [3]国外空间攻防对抗装备与技术发展分析[J]. 刘秀,赵东兴,徐卫卫. 国防科技工业, 2020(07)
- [4]定向能导弹防御[J]. 张振华,孙毅俊,王基祥,孙毅俊,裴呜远,王基祥,王常先. 国外导弹技术, 1985(11)
- [5]中国环流器二号A装置物理实验研究进展[J]. 段旭如,钟武律.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2019(04)
- [6]EAST中性束注入实验分析研究[D]. 李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5(09)
- [7]未来海战的杀手锏 新概念武器之微波、粒子束、声武器[J]. 海天. 舰载武器, 2005(09)
- [8]SDI技术进展报告[J]. 孙俭. 现代防御技术, 1988(05)
- [9]1988年SDI的更新[J]. 马丁,斯迪戈尔兹,韦兴. 现代防御技术, 1988(06)
- [10]SDI的技术课题和尖端技术(Ⅱ)——第二章 粒子束武器问题[J]. 森精三,梁振和,华路.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1988(04)
标签: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