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MW和300MW汽轮机和锅炉产品说明书交流会在青岛召开(论文文献综述)
赖世贤[1](2020)在《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营建过程关键性技术问题研究(1840-1949)》文中指出工业建筑作为中国近代新兴建筑类型及西方先进技术引进中国的最初载体之一,承载着当时中国较为先进的建筑理念,充当中国近代建筑追赶世界建筑潮流的不自觉历史工具。本文研究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营建过程中关键性技术问题,含括规划选址、大跨技术、标准化、结构发展等内容,分类探讨木材、砖、水泥等材料技术,同时关注工业建筑设计师。研究以调研过程中大量实物例证结合图纸资料、近现代建筑期刊文献及厂史资料进行,比对同时期西方先进技术,重视技术来源与技术真实性问题。研究对中国近代城市工业发展分期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分期方案。第二章以工厂的选址与布局入手,关注中国近代城市工业萌芽阶段工业建筑营建前期技术性问题,选址和布局贯穿工业建筑建设全过程,涉及宏观地区选择、中观地点选择、微观厂址选择及具体厂区布置等层面。第三章关注中国近代城市工业发展起步阶段,由于生产方式和动力技术改变引起对于大空间厂房即大跨度技术的迫切需求,重点关注西式木屋架。西式木屋架技术在材料和施工技术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展现出对于力学等结构概念的理解,意味着中国建筑近代转型开始。第四章则关注中国近代城市工业加速增长阶段,工业建筑由于大量快速建设带来对于高质量、标准化建材需求等问题。以砖的工业化生产及工业建筑用砖变化,探讨工业化时代下中国传统建筑材料在引进西方建筑材料后的各方面技术发展。第五章则聚焦中国近代工业稳速增长阶段如何解决工业建筑营建所要求的安全舒适、结构持久等问题,关注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及与之紧密相关的水泥生产技术引入与发展。第六章将专业人才视为技术实施保障予以讨论,关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放缓期对工业建筑营建规范化、经验化起关键作用的设计师及代表作品、设计师群体组成等问题。研究发现在中国近代城市工业发展各时期不同阶段,基于建设目标需求及技术水平不同,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营建过程中关键性技术问题亦不相同。对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而言,部分营建关键技术与当时世界先进技术相比并不逊色,但技术推广和实现受社会环境及观念意识影响甚大;技术要与当地资源、经济及社会体制相适应,社会需求会强有力改变技术的运用及传播;由于材料观念缺失,其在营建过程中重外观轻建造,重模仿轻创造;技术属于文明范畴,由初级走向高级是趋势,中西方建筑技术融合也是趋势。
葛素琴[2](2011)在《城市集中供热电厂节能减排后评价研究》文中指出节能减排,全世界的严肃课题。当前,我国节能减排的形势十分严峻,“十二五”期间,必须把单位GDP能耗、传统能源利用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下来。电力行业在能源转换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50%,是减排的关键部门之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当务之急。城市发展的进程推动了集中供热事业的发展,集中供热电厂具有显着的节能减排效益,新形势下集中供热电厂的建设和项目改造工程就是要升级节能环保技术、充分挖掘企业持续减排的潜能。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研究项目实施后节能减排各类指标的评估评价体系是促进节能减排目标完成的一种手段,构建节能减排评价体系可以科学衡量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本文试图以外部视角、运用项目后评价研究方法,对城市集中供热电厂建设、改造项目的节能减排指标进行系统分析、审视和评估,建立热电厂项目节能减排单项指标的后评价体系框架,以此服务于项目的建设和管理者,后评价涵盖项目的过程评价、效益评价、影响评价以及持续性评价四个方面。本论文以山西省大同市集中供热热源点——华电大同第一热电厂节能改造项目为例,运用后评价基本模型,通过对比法对该项目实施后的节能减排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项目建设后的影响评价、社会评价和可持续评价,论证其节能减排的成功度。本文旨在搭建电厂建设项目节能减排的评价体系,希望能为未来电厂建设和电厂改造项目提供更多的借鉴和依据,充实电力企业建设项目后评价的例证。随着我国节能减排力度的不断加大,电力企业将更加重视建设项目的后评价工作,本研究所构建的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仍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使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合理。
本刊编辑部[3](1990)在《《发电设备》1990年度索引》文中提出
钟锵瑞[4](1990)在《200MW和300MW汽轮机和锅炉产品说明书交流会在青岛召开》文中提出按照机械电子工业部机办电[1988]234号文的要求,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于1989年10月14~17日在青岛市召开了200MW和300MW汽轮机和锅炉产品说明书交流会,有15个单位34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在会上,机电部一装司杨连海同志传达了部、司领导对修改和完善国产大型机组产品说明书的要求,例举了大量事例说明编好产品说明书的重要性,希望各公司和各制造厂能按照这次会议确定的修改原则、范围、进
二、200MW和300MW汽轮机和锅炉产品说明书交流会在青岛召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MW和300MW汽轮机和锅炉产品说明书交流会在青岛召开(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营建过程关键性技术问题研究(1840-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
1.2.1 研究对象界定 |
1.2.2 时间概念界定 |
1.2.3 空间范围说明 |
1.3 文献综述及前期分析 |
1.3.1 中国近代建筑的相关研究 |
1.3.2 中国近代工业建筑的相关研究 |
1.3.3 中国近代建筑技术的相关研究 |
1.3.4 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营建技术相关研究小结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目标 |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难点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难点 |
1.6 论文研究整体框架 |
第2章 近代工业萌芽起步期工厂选址规划与厂区布局的探索 |
2.1 技术载体:萌芽起步期军事工厂的典型性 |
2.2 宏观布局:地区选择——初期规划缺位与后期调整乏力 |
2.3 中观布局:地点选择——初期运输依赖与后期全面平衡 |
2.4 微观布局:厂址选择——初期因地制宜与后期逐步合理 |
2.4.1 江南制造局——两次选址失误 |
2.4.2 金陵制造局——邻护城河建厂 |
2.4.3 福州船政局——风水择地典型 |
2.4.4 天津机器局 |
2.4.5 广东机器局——近海到近铁路 |
2.4.6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结合祭祀文化 |
2.4.7 吉林机器局——资源优于运输 |
2.4.8 湖北枪炮厂(汉阳铁厂)——多个方案比较 |
2.5 厂区布局:总平面设计——“幼稚时代”的想象与探索 |
2.5.1 江南制造局——功能重叠引起流线混乱 |
2.5.2 金陵制造局——自由布局适应生产流程 |
2.5.3 福州船政局——分区明确兼顾礼制秩序 |
2.5.4 天津机器局 |
2.5.5 广东机器局——传统合院影响厂区布局 |
2.5.6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缺乏规划下一事一建设 |
2.5.7 吉林机器局——完全独立自主设计 |
2.5.8 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比邻建设带来资源共享 |
2.6 近代工业萌芽起步期军事工厂选址布局及建设特点 |
2.6.1 结合传统风俗观念择地因地制宜利用旧有建筑 |
2.6.2 有目的规划设计偏少与有控制的建设过程缺乏 |
2.6.3 自由生产流线与传统等级秩序制约的平面布局 |
2.6.4 功能复合下空间布局及建筑形式的本土化改良 |
2.7 国内外工业发展早期工厂规划设计及理论的发展 |
2.7.1 国外早期工厂建筑规划选址及设计 |
2.7.2 国内近代工厂选址设计理论的发展 |
2.8 本章小结 |
第3章 近代工业萌芽起步期西式木屋架技术发展与中西互鉴 |
3.1 中西木屋架技术之别及西式木屋架体系传入 |
3.1.1 中西技术差异——基于力学原理的形式差异 |
3.1.2 知识引介普及——《建筑新法》及书中所载木屋架类型 |
3.1.3 名称反应认知——西式木屋架及各构件名称演变 |
3.1.4 需求引发变革——工厂建筑西式木屋架应用概况 |
3.2 近代工业萌芽起步期工业建筑木屋架技术应用 |
3.2.1 洋务运动中的机器局兵工厂 |
3.2.2 民族工业发展下的工业建筑 |
3.3 构造技术发展与木材使用 |
3.3.1 整体性补强与抗震技术构件增加 |
3.3.2 木构架之间结合方式与位置选择 |
3.3.3 木屋架与墙体及柱子间结合方式 |
3.3.4 进口木料与国产木材的使用偏好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近代工业快速发展期制砖工业化与工业建筑用砖技术 |
4.1 建材生产方式的改变——近代制砖工业技术发展 |
4.1.1 传统制砖技术延续 |
4.1.2 制砖技术的机械化 |
4.1.3 制砖工厂规划建设 |
4.2 建材生产变革的深入——产品类型变化与质量标准推行 |
4.2.1 产品及原料的多样化 |
4.2.2 规格与质量的标准化 |
4.3 建材生产变革的影响——制砖技术传播与砖瓦产业勃兴 |
4.3.1 制砖技术传播 |
4.3.2 制砖工业分布 |
4.4 工业建筑用砖技术的改变 |
4.4.1 “青”“红”之变——观念改变与技术改变之辩 |
4.4.2 砌筑方式——规格统一带来的改变 |
4.4.3 粘合材料——对应砌体改变的变化 |
4.4.4 特殊构造——回应工业生产的处理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近代工业快速发展期水泥引进与工业建筑混凝土应用 |
5.1 从落后到超越——中国近代水泥工业发展 |
5.1.1 大量建设保障——中国近代水泥产量提升 |
5.1.2 窑体技术变革——国际水泥生产技术提升 |
5.1.3 后发外生优势——中国近代水泥技术提升 |
5.1.4 多样企业类型——中国近代着名水泥企业 |
5.1.5 曲折前进及多样技术来源 |
5.2 营建技术提升——近代混凝土工业建筑技术应用 |
5.2.1 西方近代钢筋混凝土技术发展及其在工业建筑的应用 |
5.2.2 “过渡型”的结构——钢骨混凝土结构的引入与应用 |
5.2.3 中国近代钢筋混凝土结构工业建筑的技术应用 |
5.2.4 近代工业快速发展期钢筋混凝土工业建筑营建技术特征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近代工业发展放缓期工业建筑设计专业化 |
6.1 西方近代工业建筑设计发展与专业化 |
6.2 从“工匠”到“建筑师”——身份认同与地位转变 |
6.2.1 主业之外兼营副业——洋行发展与设计类洋行(机构)产生 |
6.2.2 华洋混合来源复杂——中国近代建筑设计师产生 |
6.2.3 工业建筑审批制度——《建筑工厂审核法》颁布 |
6.3 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设计机构与设计师 |
6.3.1 经验建设与跨界参与——非建筑专业人员的设计 |
6.3.2 以施工带入建筑设计——营造厂(施工方)的设计 |
6.3.3 执业特点与专业设计——专业建筑设计师设计 |
6.4 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设计发展与专业化过程特征 |
6.4.1 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设计特点 |
6.4.2 近代工业发展放缓期建筑设计专业化加速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 |
7.1 研究主要成果及结论 |
7.1.1 中国近代城市工业发展分期方案 |
7.1.2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工业建筑营建过程关键性技术问题探讨 |
7.1.3 技术的适应性及技术选择 |
7.1.4 营建技术观念及文化抗争 |
7.1.5 技术真实性及其重要意义 |
7.2 研究创新 |
7.2.1 系统梳理中国近代工业建筑建造技术史 |
7.2.2 分类研究建筑材料及其生产流程和技术应用 |
7.2.3 尝试对技术实现保障的制度和建筑师的研究 |
7.3 未竟之处 |
7.3.1 和海外的技术关联性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 |
7.3.2 和遗产物证的相关性需要进一步延伸拓展 |
7.3.3 研究营建技术发展尚未深入结构力学分析 |
参考文献 |
附录A:随文附表 |
附录B:随文附图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2)城市集中供热电厂节能减排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本文所做的工作及研究价值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1 国外集中供热和热电联产的发展 |
1.3.2 国内集中供热和热电联产的发展 |
1.4 研究的主要方法和理论 |
1.4.1 国外项目后评价研究 |
1.4.2 国内项目后评价研究 |
1.5 可能的创新点 |
1.6 论文框架图 |
第2章 城市、企业可持续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关系 |
2.1 城市保护与城市发展中的节能减排 |
2.2 城市发展与集中供热发展中的节能减排 |
2.3 城市集中供热电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后评价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
3.1 后评价理论基础 |
3.2 后评价的基本涵义 |
3.3 后评价的方法 |
3.3.1 对比法 |
3.3.2 逻辑框架矩阵法 |
3.3.3 成功度法 |
3.4 后评价的主要内容 |
3.4.1 过程评价 |
3.4.2 效益评价 |
3.4.3 影响评价 |
3.4.4 持续性评价 |
3.5 项目后评价的组织实施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节能减排后评价实证研究 |
4.1 实证工程项目背景 |
4.1.1 城市背景 |
4.1.2 集中供热电厂背景 |
4.1.3 热用户端现状 |
4.1.4 工程设计概况 |
4.2 项目前后对比评价 |
4.2.1 项目改造前原供热能力 |
4.2.2 项目实施后供热能力 |
4.3 影响评价 |
4.3.1 节能效益分析 |
4.3.2 减排影响分析 |
4.3.3 社会影响分析 |
4.4 效益评价 |
4.4.1 财务效益分析 |
4.4.2 经济效益分析 |
4.5 持续性评价 |
4.5.1 项目实施进度与性能鉴定 |
4.5.2 技术推广情况 |
4.5.3 争取政策优惠 |
4.6 评价结论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和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200MW和300MW汽轮机和锅炉产品说明书交流会在青岛召开(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营建过程关键性技术问题研究(1840-1949)[D]. 赖世贤. 天津大学, 2020
- [2]城市集中供热电厂节能减排后评价研究[D]. 葛素琴.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1(09)
- [3]《发电设备》1990年度索引[J]. 本刊编辑部. 发电设备, 1990(12)
- [4]200MW和300MW汽轮机和锅炉产品说明书交流会在青岛召开[J]. 钟锵瑞. 发电设备, 19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