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确定性关系的含义

信息不确定性关系的含义

一、信息测不准关系的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蒲瑾[1](2020)在《弯曲时空与量子引力理论的相关研究》文中指出弯曲时空和量子引力理论的相关研究是当前天体物理和理论物理的热点和前沿课题之一。为了进一步揭示引力和时空的本质,本文重点研究在非相对论条件下限制修改色散关系中表征普朗克尺度效应的参数,利用双狭义相对论(DSR)研究黑洞霍金辐射,构建含有高阶修正项的广义测不准关系(GUP)并研究其对黑洞热力学性质的影响,揭示洛伦兹不变性破缺对黑洞霍金辐射的影响。本文既有理论研究与实验观测的结合,又有理论的发展和应用研究。属于理论物理与致密天体物理交叉学科的研究,也是对量子引力有效理论的应用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利用超高精度的氢原子1S-2S跃迁实验对修改色散关系中表征普朗克尺度效应的参数进行限制。对于非相对论条件下修改色散关系中的一阶项,本实验可以得到|ξ1|≤1.3,与冷原子反冲实验限制ξ1=-1.8±2.1的结果一样,也给出了非常有意义的限制。从而,确定可以用氢原子1S-2S跃迁实验来完成在期望的普朗克尺度灵敏度研究引力的量子性质。对于修改色散关系中的二阶项,本实验得出的界限为|ξ2|<1.7 × 102,虽然与可能探测的普朗克尺度还相差两个数量级。但是,这个结果比冷原子反冲实验得出|ξ2|<109要小7个数量级,这已经是非相对论条件下得出的最好限制。2.基于DSR中修改的色散关系,将普朗克尺度效应对霍金辐射影响的研究从之前的静态和稳态黑洞时空推广到动态黑洞时空。之前的研究是从自旋为1/2费米子推导出修正的Hamilton-Jacobi方程,本文是从描述更为一般的自旋为1/2半整数倍费米子运动的Rarita-Schwinger方程出发,应用半经典近似方法,得出了普朗克尺度效应修正的Hamilton-Jacobi方程。然后,应用这个修正的方程讨论了费米子从动态Kerr黑洞的霍金辐射,结果发现:普朗克尺度效应不仅会对黑洞的热辐射性质带来修正,而且对于动态的旋转黑洞来说,黑洞视界处修正后的隧穿率和霍金温度不再只是黑洞径向的性质,也与黑洞的角向性质有关。3.R.Banerjee和S.Ghosh的研究发现,当考虑含有一阶和二阶修正的GUP模型对黑洞热力学演化行为的影响时,黑洞蒸发过程停止在残余质量大于临界质量处,因此他们认为奇点问题能够自然地被避免。本文对Banerjee-Ghosh的工作进行了重新调查,有趣地发现:当考虑GUP效应时,黑洞蒸发的最后阶段其残余质量一直是等于临界质量,并且此时热力学量也不是奇异的。事实上,临界质量是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关于温度有效范围的定义得出的,残余质量是通过热容等于0或者熵不随质量变化得出的,这两个质量相等的结果意味着在经典引力中建立起来的热力学第三定律和宇宙监督假设之间的对应关系,在量子引力中仍然成立。同时,这揭示了热力学第三定律可以作为量子时空不能超过普朗克尺度以上的这个因果关系的监督者,从而为解释量子引力的时空中存在一个最小可观测长度提供一个可能的热力学解释。4.基于S.Hossenfelder等人构建GUP关系的思想,通过修正德布罗意关系,构建了新的含有高阶修正项的GUP关系。与从三个基本假设建立Banerjee-Ghosh的GUP关系相比,新GUP关系给出了粒子波矢和动量之间的具体函数形式。然后,利用新GUP关系讨论Schwarzschild黑洞的蒸发演化过程,结果发现:在量子引力修正下,黑洞不会完全蒸发,黑洞蒸发截止时残余质量一直等于临界质量。这个结果再次证实热力学第三定律和宇宙监督假设之间的对应关系在量子引力中仍然成立。最后,对黑洞残余进一步分析发现黑洞残余的类型依赖于GUP模型中修正项取值的正负。5.基于标准模型扩展(SME)理论提出了研究洛伦兹不变性破缺对黑洞霍金辐射影响的方法。通过将洛伦兹不变性破缺与隧穿辐射性质相联系,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洛伦兹破缺所带来的量子效应。本文主要研究了洛伦兹破缺对标量粒子和费米子从带电Reissner-Nordstrom黑洞和动态Vaidya黑洞霍金隧穿辐射的影响,结果有趣地发现:洛伦兹不变性破缺项对黑洞隧穿辐射性质带来了修正,特别是在旋量场中,只有类以太项影响费米子隧穿辐射性质,与CFJ项和手征项无关。

张江[2](2017)在《不确定关系的确定性——阐释的边界讨论之二》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中后期以来当代西方社会与人文理论中兴起的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思潮,张扬了西方怀疑论的传统,它们为解构主义所牵动,从量子力学特别是海森堡的旧不确定性原理中寻找支援,为其理论生长与传播开凿新的路径。当代西方文艺理论诸多学派、理论误读和曲解量子力学的基本理论,特别是不确定原理,否定人类理性和认识的真理性追求,片面推崇理解和阐释的无限开放与任意结果,消抹阐释主体与文本对象之间的界线,认为现代的文学文本的意义从根本上说是无限度的,完全由读者创造和操控,使文本阐释和解读最终走向神秘主义和不可知。事实上,从对量子力学基本形式的细究考察可知,主体与客体无论怎样纠缠,两者的界线总是清晰的。对未知事物的确定性认识是人类理性和科学的根本性目标。神秘主义终究难有出路。

范如国[3](2017)在《“全球风险社会”治理:复杂性范式与中国参与》文中研究指明全球正在进入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风险社会"时代,风险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并正在改变现代社会的运行逻辑与规则,人类社会的价值理念、行为方式正在被系统化地重构,全球治理演变为"全球风险社会"治理。当前,全球风险治理的碎片化、低效率现象严重,现有公共管理、国际治理方式还不能适应风险社会治理的要求。现代社会是一个具有内生复杂性、测不准性、脆弱性等特征的复杂系统,复杂性是全球风险社会形成的根本机理,全球风险社会治理离不开复杂性范式与中国参与。系统研究全球风险社会形成的复杂性机制,构建面向全球风险社会治理的价值、文化与机制,形成辨识、化解风险的协同治理及反脆弱能力,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张一方[4](2021)在《量子力学中测不准关系、方程和时空等基本问题的新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量子力学中的某些问题仍应该探索.首先讨论了量子力学的基础和各种解释,并提出量子力学的非线性混沌-孤子解释.其次研究了测不准关系,探讨了最普适的测不准关系及其数学形式.第三讨论不可逆性和统计性,并提出熵的算符表示.第四研究了量子力学方程.最后探讨了量子理论中的二象性.

王汰非[5](2020)在《量子通信动力学研究及应用》文中认为提出量子通信动力学守恒定理、弱电磁相互作用与广义测不准关系,研究量子纠缠与量子通信隐形传态动力学规律,给出弱电磁相互作用及传递介子的理论计算及分析。预言了信息与通信具有物理维度及星系量子通信宇宙互联网的可行性。量子通信动力学对量子技术、量子信息与通信的系统发展及宇宙量子关联普遍联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

查有梁[6](1990)在《信息测不准关系的意义》文中指出本文从香农—维纳公式中推导出信息测不准关系,并证明海森伯测不准关系只是它的特殊情况。文章对推导过程予以了数学说明和几何解释,并论述了广义测不准关系的物理意义和哲学意义。

黄志洵[7](2018)在《试论量子通信的物理基础》文中提出众所周知,W. Heisenberg荣获1932年Nobel物理学奖是由于他提出了矩阵力学和不确定性原理,这对量子力学(QM)的建立非常重要。但是,A. Einstein对QM持反对态度;这在1926年开始显露,而在1935年达到顶点,其时他与B. Podolsky,N. Rosen发表了EPR论文。此文中的局域性原则与他的狭义相对论(SR)对应;对于一个分离系统(Ⅰ和Ⅱ)而言,二者之间不可能存在超距效应。N. Bohr对EPR论文作了反驳,指出不确定性原理对Ⅰ和Ⅱ的影响——当测量Ⅰ时Ⅱ会有反应,这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无关。当然,上述讨论均是针对微观粒子的。1951年D. Bohm把EPR思维实验作现代意义的陈述,称为Bohm自旋相关方案或自旋双值粒子系统。实际上Bohm启动了量子纠缠态研究。在此基础上,1965年J. Bell提出考虑了隐变量问题的不等式;而在1982年,A. Aspect用高精度实验证明,结果与Bell不等式不符却与QM一致;这引起了科学界的震动。1985年,物理学家J.Brown和P. Davies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组织了一次对着名科学家的访谈。在采访J. Bell时他说,该不等式是分析EPR思维所产生的,这个思维说在EPR论文条件下不应存在超距作用,但那些条件却导致了QM所预期的奇特的相关性。Aspect实验结果是在预料之中的——QM从未错过,即使条件苛刻也不会错。这些实验无疑证明了Einstein的观念站不住脚。……特别是在2008年,D. Salart等用处于纠缠态的相距18km的2个光子完成的实验证明其相互作用的速度比光速大一万倍以上,为104c—107c;可以说此实验对有关EPR的长期争论作了结论。在后来数十年中,Bell型实验常盛不衰,互相纠缠的光子间隔由Aspect时的15m逐步加大到2007年时的144km,而在2017年由中国量子卫星扩展到1200km,十分惊人。作为QM的一种应用,量子通信(QC)是量子信息学(QIT)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光纤为基础提出了若干QC实施方案,例如量子密钥分配(QKD),诱骗态(DS),量子安全直接通信(QSDC),以及超级纠缠态(HES),等等;信息传播可依靠单光子和纠缠。然而问题是QC并非绝对安全,故QC的重要性和意义尚需在实用中进一步求证。现在,以量子纠缠态为基础的QIT研究是有优势的;所有研究工作都建基于与QM非局域性一致而与EPR论文不符的基础上。EPR论文发表83年了,但它仍吸引人们注意并从反面促进了科学发展。无论QM的Copenhagen诠释有无问题,QM都是QC的可信的物理基础。

侯嘉励,孙咏萍,赵凤岐[8](2020)在《“不确定度关系”在中国的译介及演化》文中研究指明"不确定度关系"最早在中国被译为"测不准原理".基于文献研究法和概念分析法,厘清其在中国的译介过程,并对译名可能的原因做合理分析,进而使名词的演化过程变得更加清晰.这项工作再现了中国科学家对海森伯卓越科学成果理解和研究的演变历程,旨在更进一步深化对量子力学"不确定度关系"术语的认识和理解.

李坚[9](2006)在《不确定性问题初探》文中研究表明不确定性问题研究是关于世界内在本性的一种哲学研究。确定性是人类认识尤其是科学认识追求的目标,科学的发展史曾经是一部“确定性寻求”的历史。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人们发现世界本质上不确定性比确定性更为基本和普遍,在确定性的周围存在着广阔无垠的不确定性海洋。本论文以不确定性问题为题,从历史和理论两个维度对不确定性概念内涵、不确定性与确定性的关系以及自然科学、系统科学和社会科学中不确定性的具体表现进行探析,并提出有关这一问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期推动对不确定性问题的进一步研究。论文共分四章,外加一个结束语。第一章不确定性的概念考察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对不确定性在哲学和科学中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使我们看到不确定性问题研究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论题,从古希腊哲学、近代自然科学一直到当今量子力学和复杂性科学等都在不断地研究这一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不确定性、确定性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与因果性的关系做了理论上的概括。确定性本质上就是唯一性,确定性寻求的最高境界就是拥有“上帝之目”的洞察能力,其哲学表现就是拉普拉斯决定论。不确定性则是对确定性的否定,它又可以分为主观不确定性和客观不确定性。我还通过引入一个新概念——确定度——来定量地计算一个事物系统的确定或不确定的程度。如果我们对因果性做广义的理解,则可以用因果性统一地说明严格决定性、统计决定性和不确定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本章是该论文的理论观念基础。第二章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本章在叙述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思想发展简史之后,具体分析了海森伯提出的“不确定性原理”的基本内容,并且分别考察了海森伯和玻尔对不确定性的哲学解释。海森伯强调不确定性原理在逻辑上应当先于其它原理,而玻尔则强调波粒二象性是测不准关系的原因和概念基础,并提出了互补性思想及“互补性原理。”随后,我又从另一个角度考察了着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和玻姆对不确定性以及量子力学统计诠释进行诘难的思想观点,以表明与哥本哈根学派不同思想的存在和价值。最后,我还梳理了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对不确定性问题的看法,作为量子力学中不确定性原理在哲学上的余音。第三章复杂性科学中的不确定性复杂性科学不仅揭示了客观世界复杂系统的新的性质和规律,也揭示了复杂系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其中,耗散结构理论、混沌动力学和突现理论对不确定性的认识最富有特点。耗散结构理论中的“分叉点理论”包含着非平衡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的不确定性前提;混沌系统的“内在随机性”本质上是系统演化对初始条件具有敏感依赖性;突现论研究复杂系统出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机制。本章在分别叙述各个学说的具体内容的同时,对其中存在的不确定性现象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普里高津关于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思想富有创见。第四章社会科学中的不确定性社会领域和社会科学充满了不确定性。本章分别以经济学中的不确定性、风险社会及其管理和技术创新中的不确定性为论题对之进行了分析。在对经济学中不确定性分析中,又以“有限理性说”、预期理论、风险与不确定性为例具体分析了不确定性的具体情形。对于“风险社会及其管理”,分析了当今社会正在成为一个风险社会的原因及其特点,并提出了风险管理的应对策略。对于“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指出不确定性是技术创新的基本特点,它在技术创新的整个过程中都有表现。

陈国庆[10](2013)在《对量子力学的“钟”与“云”之争的再认识》文中提出以爱因斯坦和玻尔为代表的两派围绕测不准关系深入展开的长期争论,揭示出量子力学内蕴着与经典物理不同的实在观。在量子力学中,微观粒子的几率特征是内禀的,其表现形式是与观察的方法分不开的。因此,用经典实在观及还原论思维方式理解微观粒子存在本质上的不适应。

二、信息测不准关系的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信息测不准关系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弯曲时空与量子引力理论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2.1 双狭义相对论(DSR)
        1.2.2 广义测不准原理(GUP)
        1.2.3 标准模型扩展(SME)
        1.2.4 黑洞热力学性质
    1.3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第二章 量子引力修改色散关系的参数限制
    2.1 修改色散关系
    2.2 冷原子实验限制修改色散关系
    2.3 氢原子1S-2S跃迁实验限制修改色散关系
        2.3.1 参数ξ_1的限制
        2.3.2 参数ξ_2的限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双狭义相对论与黑洞霍金辐射
    3.1 引言
    3.2 自旋1/2费米子修正的HAMILTON-JACOBI方程
    3.3 一般自旋费米子修正的HAMILTON-JACOBI方程
    3.4 普朗克尺度效应与动态KERR黑洞费米子隧穿辐射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义测不准原理与黑洞热力学性质
    4.1 引言
    4.2 BANERJEE-GHOSH的GUP模型
    4.3 黑洞热力学性质
    4.4 修正的黑洞热力学性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阶广义测不准模型与黑洞热力学性质
    5.1 引言
    5.2 高阶GUP模型
    5.3 高阶GUP与黑洞热力学性质
        5.3.1 一阶修正项
        5.3.2 二阶修正项
    5.4 黑洞残余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洛伦兹不变性破缺与黑洞霍金辐射
    6.1 标量场中洛伦兹不变性破缺
        6.1.1 Schwarzschild黑洞热力学性质的修正
        6.1.2 Reissner-Nordstrom黑洞热力学性质的修正
    6.2 旋量场中洛伦兹不变性破缺
        6.2.1 Reissner-Nordstrom黑洞辐射的修正
        6.2.2 动态Vaidya黑洞辐射的修正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3)“全球风险社会”治理:复杂性范式与中国参与(论文提纲范文)

一、全球风险社会形构及中国情境
     (一) 全球风险社会的形构
     (二) “风险社会”的中国情境
二、全球风险社会的典型特征
三、全球风险社会形构的复杂性机理
     (一) 风险社会的内生复杂性机理
     (二) 风险社会的不确定性机制
     (三) 风险社会的“测不准性”机理
     (四) 风险社会的“二相对偶”机制
     (五) 风险社会的脆弱性机理
四、全球风险社会治理的困境与范式转型
     (一) 全球风险社会治理的主要困境
     (二) 全球风险社会治理的范式转型
        1. 复杂性治理范式
        2. 多边、多层级网络协同治理范式
五、全球风险社会治理的中国参与
六、构建全球风险社会治理的共同价值与机制

(4)量子力学中测不准关系、方程和时空等基本问题的新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量子力学的基础和各种解释
2 测不准关系
3 量子理论、不可逆性和统计性
4 量子力学方程的研究
5 量子理论中的二象性问题

(5)量子通信动力学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量子通信动力学守恒与系统相互作用及分析
2 广义测不准关系
    2.1 同时性的相对绝对性
    2.2 基本原理
        2.2.1 广义对称观测原理
        2.2.2 广义测不准原理
        2.2.3 系统态迭加原理
3 应用研究
    3.1 四种基本力特征尺度
    3.2 量子通信特征尺度与系统相互作用计算及分析
    3.3 宇宙量子关联和宇宙互联网研究
4 结语

(7)试论量子通信的物理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Bohr对量子理论创立的贡献和学术观点[2, 3]
3 Born波函数几率诠释和Heisen-berg测不准关系式[2, 4-8]
4 量子力学的Copenhagen诠释品评[2-9]
5 讨论
6 量子纠缠态存在性问题[17]
7 关于Wootters定理
8 结束语

(8)“不确定度关系”在中国的译介及演化(论文提纲范文)

1 英文的译介过程
2 中文的译介
    2.1 最初的介绍
    2.2 “测不准原理”的出现
3 中文译名的演化
4 结语

(9)不确定性问题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不确定性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不确定性”研究现状的概述
    三、对“不确定性”的一些新认识
    四、本论文的结构和基本内容
第一章 不确定性概念的考察
    一、“不确定性”的由来
    二、“不确定性”的概念分析
第二章 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
    一、海森伯的不确定性原理
    二、哥本哈根学派对不确定性的哲学解释
    三、爱因斯坦、玻姆对不确定性的诘难
    四、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对当代物理学理论中的不确定性的看法
第三章 复杂性科学中的不确定性
    一、分叉点:确定性的终结
    二、“蝴蝶效应”:确定性的随机性
    三、突现:不确定性生成复杂性
第四章 社会科学中的不确定性
    一、经济学中的不确定性论题
    二、风险社会与风险管理
    三、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
结束语 迎战不确定性
参考文献
后记

四、信息测不准关系的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弯曲时空与量子引力理论的相关研究[D]. 蒲瑾.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2]不确定关系的确定性——阐释的边界讨论之二[J]. 张江. 学术月刊, 2017(06)
  • [3]“全球风险社会”治理:复杂性范式与中国参与[J]. 范如国. 中国社会科学, 2017(02)
  • [4]量子力学中测不准关系、方程和时空等基本问题的新探索[J]. 张一方.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1(03)
  • [5]量子通信动力学研究及应用[J]. 王汰非. 通信技术, 2020(07)
  • [6]信息测不准关系的意义[J]. 查有梁. 大自然探索, 1990(04)
  • [7]试论量子通信的物理基础[J]. 黄志洵.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5)
  • [8]“不确定度关系”在中国的译介及演化[J]. 侯嘉励,孙咏萍,赵凤岐. 大学物理, 2020(10)
  • [9]不确定性问题初探[D]. 李坚.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6(11)
  • [10]对量子力学的“钟”与“云”之争的再认识[J]. 陈国庆.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3(07)

标签:;  ;  ;  ;  ;  

信息不确定性关系的含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