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检测电路在遥测设备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马文超,涂卫军,李科连,聂荣[1](2021)在《弹载遥测系统总体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弹载遥测系统主要用于导弹飞行试验过程中,完成导弹飞行试验数据的采编、调制、传输,与地面遥测设备配合完成试验数据远距离获取,即遥测任务。遥测数据为导弹及分系统设计验证、故障分析、试验结论评判等提供数据依据,是导弹研制过程中极其重要、必不可少的测量系统。结合导弹遥测系统技术发展趋势及笔者近年来创新性工程设计经验,详细阐述了包括弹载遥测系统架构设计、可编程式采编技术、优化供电技术及射频综合化技术等总体关键性技术,为弹载遥测系统提供总体设计新思路。
那凯鹏,裴俊杰,刘国忠[2](2021)在《一种小型遥测通信设备设计》文中研究表明设计了一种基于ARM处理器和集成收发器架构的遥测通信设备,用于采集多路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不同的应用场景通过修改配置参数,设备工作模式可在无线遥测模式或者无线通信模式之间灵活切换;具有集成度高、体积小、质量轻和成本低的特点。该遥测通信设备经过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遥测通信设备性能可靠、可以满足遥测需求。
杨兰[3](2021)在《S波段小型化遥测接收机的设计和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针对集中飞行器试验遥测数据接收处理的目的,使实测较为困难的参试设备性能转化为可视化的动态性能数据,提出了一种S波段小型化遥测接收机的设计。本接收机主要任务包括,在进行系统试验过程中,准确、可靠地接收遥测信号,并对所接收到的遥测信号进行变频、分析、处理以及数据存储,为参试设备提供实时、准确、可靠的测试手段,以此确定参试设备性能或为设备故障分析提供依据。整体设计上,根据超外差式接收机的设计原理,将预选滤波器置于低噪放后,用来提升接收器的灵敏度。在接收机的变频设计部分,主要采用了两次混频的方法,两次混频均选择差频信号;在自动增益控制的设计部分,采用了比较新颖的三级增益控制方法,扩大了其动态接收范围;在本振信号的设计部分,选用10MHz的晶振,经过功分器分为两个10MHz的信号,再与各自的锁相环电路结合,产生所需要的一本振信号和二本振信号。该接收机以S波段为接收信号,在模块化、小型化的产品设计思路下,利用成熟元器件搭建而成,其具有可移植性强、高通用性的优点。此外,为了完成对整个系统的模拟测试,加入了了基带PCM仿真、中频PCM-FM体制调制,和S波段上变频单元来完成射频仿真信号输出,由此可以让整个系统不借助外部信号发生仪器就完成自身的闭环自检。通过外接信号源的接收机频点和灵敏度测试,以及接收机自身的闭环测试,验证了接收机满足各项的设计指标。最终结论是完成了S波段小型化遥测接收机的设计,实现对S波段射频信号的接收、变频、解调、同步。在具体实现上,根据各模块的技术指标,选用对应的元器件,绘制原理图,布局PCB版图,从而达到硬件电路实现,这些步骤都进行了反复验证,以提高S波段遥测接收机的可实现性及可靠性。通过本次的设计,实现了遥测接收机的大动态、多频点、高灵敏度的特点,完成了硬件的研制和测试。
李超杰,马游春,赵阳,李晋芳[4](2021)在《基于AD9364的弹载小型遥测发射系统设计》文中提出针对传统弹载遥测通信系统所使用的分立元器件占用空间比重较大、移植性差的问题,设计了一款基于ZYNQ和AD9364的软件无线电零中频遥测发射机系统。该系统可以对采编器采集组帧后的数据进行DQPSK调制,利用PS端对AD9364进行寄存器配置,调制后的数据通过PL与AD9364之间的LVDS高速数据接口进行传输,在AD9364芯片内部完成上变频、滤波等处理后,经过功率放大模块,利用所设计的柔性天线将数据发送给地面接收站。最后,搭建了遥测发射机测试系统,对遥测发射机进行了调制通信测试,实现了系统的实地收发数据测试。测试表明,该系统有效降低了弹载遥测系统的体积、功耗和重量,而且依托强大的软件可重构性,不仅简化了硬件设计,还提高了设备通用性,传输距离也大大增加。满足了弹载遥测系统的小型化及通用性需求。
张泽宇[5](2021)在《弹载遥测采编存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来,随着我国航天航空事业的迅速发展,数据采集存储系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目前,数据采集的方式主要有遥测采编和记录仪存储。但由于遥测采编系统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本文设计了一种弹载遥测采编存储系统,采用了遥测采编和固态存储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双重备份,可以实现数据的完整采集和存储。本文以遥测系统为背景,主要对遥测采编单元、记录仪存储单元及防毁记录仪的结构防护设计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防毁记录仪设计了内外层防护结构,保证了数据的完整回读;硬件方面主要完成了对56路模拟量信号调理、模数转化电路,以及对多路RS422、LVDS数字量信号光耦隔离式接口电路的设计,实现了高压模拟量的采集和对数字量接收的功能;从软件方面主要完成了Flash存储模块、USB读数模块以及遥测发送模块的设计。在Flash存储模块中引入了坏块检测和ECC校验,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存储与回读,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通过搭建的测试平台,对采编记录仪的功能进行了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完整性分析和准确性校验,最后结果表明弹载遥测采编存储系统完成了对开关量信号、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采集、可靠记录与保存,可承受高冲击,保证数据完整不丢失,实现了数据回读的功能。
许超[6](2021)在《基于Aurora的高速数据记录装置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在飞行试验测试中,数据记录装置的主要任务是可靠、快速地接收并存储数据。随着飞行器测试技术不断地发展,对飞行器的各种状态参数、目标位置的确定以及所处环境的测试等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不得不引入各种高帧频、高分辨率等成像设备。这些设备在短时间内产生了大量的数据,使得在飞行试验测试中所需采集和记录的数据量越来越大,对数据记录装置传输速度和存储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课题以“某航天院所的高速数据记录装置研制任务”为依托,主要对高速大容量数据的高速接收和高速存储环节及对1553B总线数据量监视和存储进行设计和实现。论文具体工作如下:首先,针对本课题高速数据记录装置研制任务,通过对其实现功能和技术指标梳理分析后,基于高速串行通信技术,采用模块化设计原则和可靠性原则对装置实现功能和技术指标任务需求制定详细的总体设计方案。其次,对高速数据记录装置的关键模块和接口进行了硬件电路设计,包括SRIO接口电路、Aurora接口电路、1553B总线接口电路、DDR3电路、时钟电路、供电电源电路六部分。其中SRIO接口和Aurora接口硬件上都是基于FPGA内部集成的高速Serdes模块实现。SRIO接口电路接收来自遥测设备下发的高速图像数据;Aurora接口电路则是将数据传输至存储器模块进行存储;两个接口之间采用DDR3对高速数据进行缓存;1553B总线接口电路负责监视和接收1553B总线数据;电源电路为整个高速数据记录装置提供可靠二次电源。然后对高速数据记录装置的Aurora接口逻辑、1553B总线接口逻辑和NAND FLASH存储逻辑进行设计,详细的分析了数据的传输过程和各接口的逻辑控制。最后通过搭建测试平台,对高速数据记录装置进行基本功能测试、数据传输准确性测试。全部测试通过后,在实际飞行试验中对高速数据记录装置进行验证。
赵阳[7](2021)在《基于AD9364的弹载小型化遥测发射机设计》文中指出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遥测技术在国防和航空航天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在软件无线电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遥测设备早已改变了过去由于不同的通信标准而导致不同遥测系统无法通信的状况,但系统的小型化仍是研究的重点方向,由于传统通信所使用的分立器件设计方案,在弹载领域的有限空间内,遥测系统所占用的空间比重依然不小。AD9364搭配ZYNQ所实现的软件无线电遥测系统,既可以降低弹载遥测系统的体积、功耗和重量,而且依托强大的软件可重构性,简化了硬件设计也提高了设备通用性。本文所设计的弹载小型化遥测发射机,采用了QPSK调制,使用AD9364+ZYNQ为架构的软件无线电技术完成整个了通信系统。首先,通过对比现阶段数字调制技术,并结合系统所应用的环境,选用了QPSK技术作为系统的调制技术;其次,提出了整体的软件无线电遥测发射系统设计方案,并将整个系统分为了以ZYNQ为核心的基带处理部分和以AD9364为核心的射频发射部分,并依据此作为系统小型化的基础;第三,完成了发射机的硬件电路设计,主要包括数字基带处理电路的ZYNQ电路设计、分布式电源设计和时钟设计以及射频发射电路的射频接口、时钟接口、LVDS数字数据接口、SP I接口、电源和功率放大器电路的设计。最后,完成了发射机的软件设计及仿真,其中数字基带处理模块主要完成了QPSK调制的MATLAB仿真和FPGA的实现,同时射频发射模块的软件设计为:使能状态机设计、SPI接口逻辑设计、LVDS数字数据接口逻辑设计以及AD9364的寄存器配置,其中以AD9364的寄存器配置最为重要。最后,搭建了遥测发射机测试系统,对遥测发射机进行了单音信号测试和调制通信测试,在完成寄存器配置后,通过实时频谱分析仪观察单音信号波形图,说明了单音信号可以正常发送,也证明了寄存器的正确配置,同时,对比接收机接收到的频谱图,判定QPSK调制的通信正确。在数据收发测试中,基带数据速率为8MHz,发射频率为2.26GHz,通过观测分析实时数据接收图,说明了遥测发射机的数据通信成功。
樊瑞瑞[8](2021)在《通用化单元测试设备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航空航天飞行试验中需要通过中间装置来获取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的指标和环境参数,因此中间装置的可靠性对于各种飞行器的设计和生产至关重要。由于以往的自动测试设备大多数是专机专用,设计生产成本高。本文设计了一的种通用化单元测试设备,能够模拟中间装置各种控制和接口信号以及多种工作模式,为中间装置的自检提供所需的多路模拟和数字信号。本文结合国内外自动测试设备的研究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对通用化单元测试设备的总体方案、标准化通信协议和设备构成进行了设计。通用化单元测试设备由地面单元测试台和电源负载测试台两部分构成。地面单元测试台实现指令信号的输出、RS-422和UART信号的输出和接收、PCM码的解码以及实现对被测设备1553B总线接口的测试功能。电源负载测试台实现的功能包括为体系终端的设备提供+28V电源,以及等效被测终端系统内的设备,为终端设备提供模拟负载,实现终端设备的用电监测,并且与地面单元测试台进行数据交互。地面单元测试台和电源负载台按照功能模块进行板卡分配和电路设计。选择FPGA和STM32作为主控芯片,与外围电路配合完成命令执行和数据处理,从而达到任务要求的测试目的。地面单元测试台和电源负载测试台之间通过RS-422通信接口完成异步串行通信,硬件上采用外接电缆的方式,通过专用接插件完成信号的传递。通过搭建平台对通用化单元测试设备进行整机测试与分析,并且针对设备的可靠性和测量精度展开了分析与总结,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
朱泽珲[9](2021)在《图像数据采集装置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在飞行器试验过程中,为了获取飞行器试验完整的飞行环境参数及飞行状态数据,常选择数据采集记录器作为飞行器飞行关键参数的采集与存储装置,便于试验结束后对所需试验参数分析与总结。本文就某任务的要求展开数据采集记录装置的设计,主要对数据采集记录装置的采集部分进行设计与研究。整个装置以FPGA为逻辑控制核心,实现可见光图像数据、LVDS图像数据、PCM数据及指令数据等数据的采集与可靠性传输。本文首先介绍了图像数据采集装置的研究意义背景及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依据所需实现的功能和技术指标,进行了总体方案的设计,再依据功能的不同完成相应的模块方案设计。其次针对不同的通信接口及模块进行硬件电路设计,实现多通道数据的采集。采用以太网接口实现可见光图像数据的接收;利用数模转换器及外围电路完成电压数据的采集;采用RS422接口实现PCM数据接收、指令的接收与状态信息的反馈;利用LVDS接口实现视频回波数据的接收及向存储单元的高速下传。之后通过逻辑设计介绍电压信号采集逻辑设计、数字量收发逻辑设计、以太网数据收发逻辑设计和多种数据的混合编帧设计以及采用汉明码编码机制实现基于6B/10B的向前纠错编码来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设计。最后通过测试平台的搭建,完成图像数据采集装置的单元的测试,对装置的功能及性能指标进行了全面测试,并进行了大量的可靠性试验,验证装置工作的可靠性及可行性。
王旋[10](2021)在《千米级以浅海洋多物理参量数据采集与传输装置的设计》文中提出海洋数据采集与传输工作是获取海洋数据的关键技术,是研究海洋能量、使海洋透明化的重要推动力。针对“基于MEMS技术的全海深湍流混合矩阵剖面观测仪器研究”这一项目中提出的在海底1000 m对温盐深仪(CTD)、MEMS湍流传感器、罗经传感器、姿态传感器数据进行采集的要求,本文设计了千米以浅海洋多物理参量数据采集与传输装置的方案,该系统能够实现这四种传感器的全数据采集、存储,并且将温盐深仪(CTD)、罗经传感器、姿态传感器数据进行实时传输,通过上位机对数据进行解析,实现温度、深度、盐度、电导率以及剖面仪的姿态等重要物理量的实时显示;设计抛载电路模块,结合上位机的重要物理参量的显示对子设备进行抛载;将剖面仪搭载的摄像头视频进行实时传输与保存,为剖面仪在500-1000 m处释放子设备做充分准备。文中将目前存在的各种长线传输的方式以及海洋数据观测的各种系统进行总结对比,结合项目技术指标与各种方式的优缺点,根据部分数据实时显示以及剖面仪需要搭载摄像头进行观测的需求,选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保证了传输速率。该系统以FPGA为核心时序控制芯片,采用RS232数字接口实现对温度、深度、盐度和电导率以及三维姿态的数据采集;采用双通道同步模数转换芯片ADS8353,满足二维矢量MEMS湍流传感器中X与Y路数据的同步采集。所接收的数字量信号和模数转换采集速率各不相同,设计了可变长度的混合帧传输结构,实现了不同传输速率传感器的全数据采集,完成了剖面仪数据的实时传输与存储。该设计电路和数据帧结构传输模式已经应用于水池水库实验,且具备海洋环境下的测试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实时传输数据和存储回读数据无丢数乱码现象,验证了设计的可靠性,多参量数据同步采集装置在海洋观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二、检测电路在遥测设备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检测电路在遥测设备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弹载遥测系统总体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1 国际遥测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 国内遥测技术现状及问题 |
2 导弹遥测总体关键技术的实现方法及研究 |
2.1 重构遥测采编功能的技术实现 |
2.2 增强供电适应性遥测电源的技术实现 |
2.3 弹上射频系统综合一体化的技术实现 |
3 结束语 |
(2)一种小型遥测通信设备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系统总体设计 |
1.1 设计要求 |
1.2 系统原理 |
2 设计方案 |
2.1 主要元器件选型 |
2.3 电源模块设计 |
2.4 软件设计 |
2.4.1 设备工作流程 |
2.4.2 信号采集编码 |
2.4.3 无线通信模式(Packet模式) |
2.4.4 无线遥测模式(Direct Tx模式) |
3 试验结果 |
4 结论 |
(3)S波段小型化遥测接收机的设计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1.1 S波段的定义 |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3 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
1.2 内容安排 |
第二章 总体方案设计 |
2.1 核心功能及需求分析 |
2.2 整体方案设计 |
2.3 设计原理 |
2.3.1 超外差式接收机的基本原理 |
2.3.2 噪声系数和灵敏度 |
2.3.3 接收机的动态范围 |
2.3.4 接收机的自动增益控制 |
2.3.5 基于DDS和 PPL的频率合成原理 |
2.3.6 锁相环原理 |
第三章 硬件设计 |
3.1 S波段接收机 |
3.1.1 本振信号设计 |
3.1.2 变频设计 |
3.1.3 自动增益控制设计 |
3.1.4 结构设计 |
3.1.5 PCB板印制 |
3.2 S波段上变频 |
3.3 中频基带单元 |
3.4 成品 |
3.4.1 成品板卡设计 |
3.4.2 成品机箱结构设计 |
第四章 软件设计 |
4.1 功能需求分析 |
4.2 软件结构 |
4.2.1 软件流程 |
4.2.2 软件架构 |
4.3 模块设计 |
4.3.1 应用程序类设计 |
4.3.2 主框架类设计 |
4.3.3 模块操作相关类设计 |
4.3.4 视图类设计 |
4.3.5 CFrame类设计 |
4.3.6 参数管理类设计 |
第五章 接收机性能测试 |
5.1 接入外部信号源时的性能测试 |
5.1.1 接收频率测试 |
5.1.2 灵敏度测试 |
5.2 接收机自闭环测试 |
5.3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基于AD9364的弹载小型遥测发射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总体设计方案 |
2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2.1 系统主控模块设计 |
2.2 射频发射电路设计 |
1)AD9364射频接口设计 |
2)时钟接口设计 |
3)AD9364电源电路设计 |
4)功率放大电路设计 |
2.3 共形天线的设计 |
3 系统软件设计及仿真 |
3.1 LVDS数据接口设计 |
3.2 AD9364数据发送 |
1)AD9364寄存器配置 |
2)DQPSK 调制信号发送 |
3.3 遥测共形天线的仿真 |
4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
4.1 遥测通信测试 |
4.2 遥测数据传输性能测试 |
4.3 系统功耗测试 |
5 结 论 |
(5)弹载遥测采编存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遥测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采编存储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2.系统总体设计 |
2.1 系统指标要求及设计原则 |
2.1.1 系统指标要求 |
2.1.2 方案设计原则 |
2.2 系统设计方案 |
2.2.1 采编单元设计方案 |
2.2.2 存储单元设计方案 |
2.3 防毁记录仪结构设计方案 |
2.4 本章小结 |
3.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3.1 系统主控单元设计 |
3.2 模拟量采集电路设计 |
3.2.1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
3.2.2 模拟开关的选型及模数转化电路的设计 |
3.3 数字量接口电路的设计 |
3.3.1 LVDS接口电路设计 |
3.3.2 RS422 接口电路设计 |
3.4 电源模块电路设计 |
3.5 配置电路的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4.系统控制逻辑设计 |
4.1 系统总体逻辑设计 |
4.2 Flash存储模块逻辑设计 |
4.2.1 Flash芯片的选型 |
4.2.2 Flash控制逻辑设计 |
4.2.3 ECC校验 |
4.3 USB读数模块逻辑设计 |
4.4 遥测发送模块逻辑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功能测试与验证 |
5.1 实验室测试平台的搭建与组成 |
5.2 测试过程与结果分析 |
5.2.1 调理电路的测试 |
5.2.2 存储数据的分析 |
5.2.3 系统总体功能的测试 |
5.3 试验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6.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基于Aurora的高速数据记录装置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发展趋势 |
1.3 本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2 高速数据记录装置总体分析 |
2.1 功能及技术指标分析 |
2.2 高速数据记录装置总体方案设计 |
2.3 高速串行通信相关技术及协议 |
2.3.1 基于Ser Des的高速串行总线技术 |
2.3.2 高速串行通信协议 |
2.3.3 光纤通信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3 硬件电路设计 |
3.1 SRIO接口电路设计 |
3.2 Aurora接口电路设计 |
3.3 1553B总线接口电路设计 |
3.4 时钟电路的设计 |
3.5 DDR3 电路的设计 |
3.6 供电电源设计 |
3.7 本章小结 |
4 关键接口控制逻辑设计 |
4.1 Aurora接口逻辑设计 |
4.1.1 Aurora8B/10B IP核简介 |
4.1.2 Aurora8B/10B内核结构与用户接口 |
4.1.3 数据传输控制时序 |
4.1.4 用户接口逻辑设计 |
4.2 1553B总线接口逻辑设计 |
4.2.1 BU-61580 BM模式选择及配置 |
4.2.2 BU-61580 的读写时序控制 |
4.3 NAND FLASH存储逻辑设计 |
4.3.1 读/写操作时序控制 |
4.3.2 无效块管理 |
4.4 本章小结 |
5 高速数据记录装置测试及验证 |
5.1 硬件平台搭建 |
5.2 基本功能测试 |
5.3 数据传输准确性测试 |
5.4 高速存储装置验证 |
6 工作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基于AD9364的弹载小型化遥测发射机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遥测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软件无线电的发展历程 |
1.2.2 遥测体制的发展及应用 |
1.2.3 集成式RF收发器的发展历程 |
1.3 弹载小型化遥测系统的关键技术 |
1.3.1 基于集成式RF收发器的软件无线电技术 |
1.3.2 遥测信号调制技术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遥测发射机方案及设计 |
2.1 遥测发射机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 |
2.2 数字基带原理及设计 |
2.2.1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选择 |
2.2.2 数字滤波器原理及设计 |
2.2.3 数字调制技术方案选择 |
2.2.4 频率合成技术原理及设计 |
2.3 射频发射方案设计 |
2.3.1 锁相环技术原理及设计 |
2.3.2 上变频原理 |
2.3.3 功率放大器方案选择 |
2.4 本章小结 |
3 遥测发射机硬件电路设计 |
3.1 系统硬件总体设计 |
3.2 数字基带处理电路设计 |
3.2.1 ZYNQ电路设计 |
3.2.2 分布式电源设计 |
3.2.3 时钟设计 |
3.3 射频发射电路设计 |
3.3.1 AD9364 工作原理 |
3.3.2 AD9364 射频接口设计 |
3.3.3 时钟接口设计 |
3.3.4 LVDS数字数据接口设计 |
3.3.5 SPI接口设计 |
3.3.6 电源设计 |
3.3.7 功率放大电路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4 遥测发射机软件设计及仿真 |
4.1 数字基带处理模块的软件设计 |
4.1.1 QPSK调制的MATLAB仿真 |
4.1.2 QPSK调制的FPGA实现 |
4.2 射频发射模块的软件设计 |
4.2.1 使能状态机 |
4.2.2 SPI接口逻辑设计 |
4.2.3 LVDS数字数据接口逻辑设计 |
4.2.4 寄存器配置 |
4.3 本章小结 |
5 遥测发射机性能测试 |
5.1 遥测发射机测试系统的搭建 |
5.2 单音信号测试与调制通信测试 |
5.3 数据收发测试 |
5.3.1 数据收发仿真测试 |
5.3.2 数据收发的实物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研究工作及总结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通用化单元测试设备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来源、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自动化测试技术发展趋势 |
1.4 本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2 通用化单元测试设备整体方案设计 |
2.1 通用化单元测试设备功能概述 |
2.2 通用化单元测试技术指标 |
2.2.1 地面单元测试台技术指标 |
2.2.2 电源负载测试台技术指标 |
2.3 整体方案设计 |
2.4 PXI总线接口技术 |
2.5 STM32 简介 |
2.6 本章小结 |
3 标准化通信协议设计 |
3.1 上位机与PXI总线通信协议 |
3.2 各板卡卡地址分配 |
3.3 返回帧 |
3.4 本章小结 |
4 地面单元测试台模块化方案设计 |
4.1 指令信号模块化电路设计 |
4.1.1 不带电指令信号输出电路及自检电路设计 |
4.1.2 带电指令信号输出电路及自检电路设计 |
4.2 数字量信号模块化电路设计 |
4.2.1 RS-422 同步通信模块接口电路设计 |
4.2.2 UART数字量通讯接口电路设计 |
4.3 数字量信号传输逻辑设计 |
4.3.1 RS-422 接口通讯协议 |
4.3.2 UART接口通讯协议 |
4.4 位帧同步解调模块设计 |
4.4.1 PCM脉冲编码调制原理简介 |
4.4.2 PCM的各种码型 |
4.4.3 PCM码解调模块逻辑设计 |
4.5 1553B通信功能卡设计 |
4.5.1 MIL-STD-1553B传输协议简介 |
4.5.2 1553B通信功能卡接口电路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5 电源负载台功能模块化方案设计 |
5.1 AC-DC电源总模块 |
5.1.1 供电电路设计 |
5.1.2 开关控制电路 |
5.1.3 电流采集电路设计 |
5.2 负载功能模拟模块 |
5.3 电量参数采集模块 |
5.4 自检功能模块 |
5.5 RS-422 通信功能模块 |
5.6 主控单元功能模块 |
5.6.1 主控MCU |
5.6.2 最小系统电路设计 |
5.7 本章小结 |
6 设备整机测试与分析 |
6.1 测试平台的搭建 |
6.2 地面单元测试台性能测试 |
6.2.1 带电指令输出电流测试 |
6.2.2 数据完整性验证 |
6.3 电源负载测试台精度测试 |
6.4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图像数据采集装置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来源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发展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1.3 论文主要内容 |
2 图像数据采集装置方案设计 |
2.1 图像数据采集装置关键技术指标 |
2.2 图像数据采集装置方案设计 |
2.3 图像采集单元方案设计 |
2.4 电源模块方案设计 |
2.5 主控制器选型 |
2.6 本章小结 |
3 图像数据采集装置硬件电路设计 |
3.1 供电模块设计 |
3.1.1 充电管理电路设计 |
3.1.2 二次电源设计 |
3.2 以太网接口模块设计 |
3.3 A/D接口电路设计 |
3.4 LVDS传输模块设计 |
3.5 通讯接口电路及PCM数据接口设计 |
3.5.1 通讯接口设计 |
3.5.2 PCM数据接口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4 图像数据采集装置逻辑设计 |
4.1 模拟数据采集逻辑设计 |
4.2 数字量收发逻辑设计 |
4.2.1 控制指令逻辑设计 |
4.2.2 消抖滤波逻辑设计 |
4.2.3 PCM数据接收逻辑设计 |
4.3 以太网通信设计 |
4.4 LVDS逻辑设计 |
4.4.1 LVDS逻辑优化设计 |
4.4.2 LVDS编码反馈纠错设计 |
4.5 混合编帧逻辑设计 |
4.5.1 混合编帧思路设计 |
4.5.2 数据的FIFO逻辑管理 |
4.5.3 可靠性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性能测试与验证 |
5.1 测试平台的搭建 |
5.2 性能测试及结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千米级以浅海洋多物理参量数据采集与传输装置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长线传输研究现状 |
1.3.2 海洋多参量数据采集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2 总体方案设计 |
2.1 数据采集终端需求多样化分析 |
2.2 数据采集传输装置的方案设计 |
2.3 耐压仓结构模型 |
2.4 四元数解算姿态 |
2.5 本章小结 |
3 多物理参量采集与传输硬件系统设计 |
3.1 硬件系统整体构成 |
3.2 接口模块电路设计 |
3.2.1 光耦隔离电路设计 |
3.2.2 模数AD转换设计 |
3.2.3 光模块设计 |
3.2.4 通用数字接口设计 |
3.3 MEMS湍流传感器放大滤波电路 |
3.4 存储模块电路设计 |
3.5 开关量模块电路设计 |
3.6 电源模块设计 |
3.7 本章小结 |
4 多物理参量采集与传输系统逻辑设计 |
4.1 系统控制逻辑 |
4.2 关键模块控制逻辑设计 |
4.2.1 AD模块时序逻辑 |
4.2.2 UART模块逻辑控制 |
4.2.3 帧结构设计 |
4.3 数据存储模块控制逻辑设计 |
4.3.1 FIFO存储设计 |
4.3.2 FLASH存储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系统性能验证及实验测试 |
5.1 耐压仓的结构设计 |
5.1.1 耐压仓结构尺寸计算与Comsol仿真 |
5.1.2 耐压仓结构设计 |
5.2 系统调试 |
5.2.1 电池模块调试 |
5.2.2 光模块调试测试结果 |
5.2.3 ADS8353 模块调试 |
5.2.4 MEMS湍流传感器前端放大电路调试 |
5.2.5 系统联调 |
5.3 水池水库环境下的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检测电路在遥测设备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弹载遥测系统总体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 马文超,涂卫军,李科连,聂荣. 遥测遥控, 2021(06)
- [2]一种小型遥测通信设备设计[J]. 那凯鹏,裴俊杰,刘国忠.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1(07)
- [3]S波段小型化遥测接收机的设计和实现[D]. 杨兰.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 [4]基于AD9364的弹载小型遥测发射系统设计[J]. 李超杰,马游春,赵阳,李晋芳. 电子测量技术, 2021(12)
- [5]弹载遥测采编存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张泽宇. 中北大学, 2021(09)
- [6]基于Aurora的高速数据记录装置设计与实现[D]. 许超. 中北大学, 2021(09)
- [7]基于AD9364的弹载小型化遥测发射机设计[D]. 赵阳. 中北大学, 2021(09)
- [8]通用化单元测试设备的设计与实现[D]. 樊瑞瑞. 中北大学, 2021(09)
- [9]图像数据采集装置的研究与实现[D]. 朱泽珲. 中北大学, 2021(09)
- [10]千米级以浅海洋多物理参量数据采集与传输装置的设计[D]. 王旋. 中北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