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例围绝经期妇女相关激素值分析

184例围绝经期妇女相关激素值分析

一、184名围绝经期妇女的有关激素测值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孙继高[1](2021)在《基于德尔菲法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构建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骨质疏松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极大负担,但其可防可治并且预防重于治疗,因此要加强对高风险人群的早期筛查与判别。目前的筛查工具主要是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评估和筛查,多依靠年龄、体重等危险因素计算,而且各种工具评估的准确性、有效性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本研究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旨在辨识出“未病”但具有较高风险容易发展成为骨质疏松症的人群,也就是将判别筛检的关口从骨质疏松症的标准前移至骨量减少阶段。中医辨识骨质疏松独具特色,已有研究表明中医证候的变化可在骨密度改变之前出现,但尚未有专门判别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的中医辨识工具。基于此,本研究运用德尔菲法,根据骨质疏松领域专家经验探索实用性更强并具有中医特色的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并对其进行信度、效度的测试和条目优化,旨在更好的判别骨量异常人群从而进行及早的防治,为临床使用和筛检高风险人群提供参考。研究目的1运用德尔菲法对骨质疏松领域专家进行调研,建立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2对该工具进行信度、效度的测试和优化,验证其判别效果。3分析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的中医证候特征和生活质量,为该工具提供理论支持。方法1基于德尔菲法的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问卷构建首先,系统检索各数据库中有关骨质疏松评估工具、影响因素、评价指标及中医辨识的文献,结合专家咨询意见以及课题组前期研究成果,设计调查问卷,指标选项采用GRADE工作组推荐的9分Likert评分系统。其次,根据遴选标准选择在骨质疏松领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一定知名度的权威专家参与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专家的一般信息、专家积极系数,计算各指标的平均数、标准差、等级和、变异系数等。最后,根据调查结果,初步构建骨质疏松中医证候辨识问卷,明确本课题研究所用的其他监测指标、评估工具并形成完整的筛检问卷。2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的测试、优化与验证根据纳排标准,对40岁以上可能具有骨质疏松风险的人群进行筛检问卷调查,并采用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检测骨密度。通过问卷的填写情况进行可行性评价;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因子分析等检测中医证候辨识工具的效度;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克朗巴赫信度系数α、折半系数法考核中医证候辨识工具的信度。根据测试结果对中医证候条目和选项进行部分删减和调整,优化后确定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对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IOF一分钟测试题、OSTA指数判别骨量异常人群的效果进行对比,验证该工具辨识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的能力。3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的临床实践应用应用前期建立的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以及IOF一分钟测试题、OSTA指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对228例40岁以上人群进行调查。选用SPSS 20.0软件处理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年龄、性别、体重、体重指数、舌脉特征、VAS疼痛评分、SF-36在骨量不同人群的分布情况,分析中医证候在不同骨量人群出现的频次频率并做方差分析和发生率检验,以了解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危险因素,明确其中医证候特征。结果1基于德尔菲法的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问卷构建1.1问卷发放回收情况及参与专家信息第一轮专家调查发放问卷20份回收20份、专家积极系数100%,第二轮发放30份收回有效问卷28份、专家积极系数93.33%。参与调查的专家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福建、陕西、吉林、湖南、湖北、黑龙江、河南10个省市的20余家医院或科研院所。参与第二轮调查调查的28名专家中男性23名、女性5名,平均年龄53.07±8.66岁,平均工作年限28.55±10.97年,其中执业中医师14名、西医师9名、中西医结合医师5名,研究方向包括骨科、内分泌科等,具有较好的地域代表性和良好权威性。1.2专家对骨质疏松筛检工具、辅助检查、评价指标的选择情况专家对IOF测试题、OSTA与中医评估工具的意见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高,可作为初筛工具。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骨转换指标、血钙血磷三项的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与协调程度最高,均满足x>7、R=0、CV<20%,可作为主要的辅助检查内容。专家对骨密度、中医证候积分、血钙血磷、平衡能力、生活质量评分、骨转换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跌倒次数、骨折发生次数7项的选择均满足x>8、K>90%、CV<20%,可作为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的主要评价指标。1.3专家对中医证候辨识条目的选择第二轮调查问卷共纳入32个中医症状、体征作为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的中医辨识指标。专家对腰痛、背痛、周身疼痛、腰膝酸软、驼背、身高变矮、下肢拘挛7个指标的选择满足x>7、K>70%、R=0、CV<20%;专家对倦怠乏力、下肢困重、足跟痛3个指标选择满足K≥50%,且x>6.5、CV<25%,这10个指标的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与协调程度较好,可尝试作为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条目。根据专家意见,初步形成的骨质疏松中医证候辨识问卷包含基本信息资料、疾病相关危险因素、躯体症状、临床体征4部分内容。2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的测试优化与验证2.1调查问卷的可行性采用了现场调查的方式,回收率和有效率均较高达90%,完成课题组筛检问卷的时间在20分钟以内,表明本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实际操作性。2.2中医证候辨识问卷的信度评价本中医证候辨识问卷的克朗巴赫系数α值较高为0.882,其折半信度的Spearman-Brown系数为8.891,表明本问卷的中医证候领域的条目一致性较好,并具有较好的分半信度。2.3筛检问卷的效度评价采用因子分析法考察问卷的结构效度,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对获得数据进行分析,显示手足烦热(条目16)、健忘(条目25)2个条目的负荷值在所有因子上均较低,经课题组讨论予以删除。对其他30个条目重新进行因子分析,显示其Kaiser-Mayer-Olkin检验值为0.838,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为2087.76,df=435,p<0.01,提取采用主成分法、旋转方法采用最大方差法,按照特征值>1.0共提取出9个公因子,方差贡献率累计为61.215%,表明结构效度较好。提取的9个因子包含头目症状、下肢症状、躯体症状、疼痛症状、头目体征、躯体体征等维度,经过专家讨论和中医证候判别,9个因子体现的中医证候体现了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病机特点,也基本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分型所符合。对根据专家意见确定的前10个中医证候条目进行检验,KMO值为0.831,Bartlett检验近似卡方=623.069(P<0.001),因子分析提取出3个公因子,累积方差61.2%,3个公因子依次命名为躯体症状、疼痛和躯体体征。运用AMOS 24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上述3因子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计算适配度指标,显示 CMIN/DF=2.052,GFI=0.949,NFI=0.897,IFI=0.944,CFI=0.943,RMSEA=0.068,表明各拟合指数基本处于合理范围内,提示模型拟合较好。将骨密度作为校标来检验中医证候辨识工具的校标效度,显示基于专家意见确定的10个中医证候条目计分及整个中医证候条目计分与BMD诊断、腰椎BMD、髋/股骨颈BMD均呈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0.272~-0.144,P<0.01或P<0.05),表示中医证候条目出现越多,骨密度异常的可能性越大,骨密度值越低。2.4中医证候辨识工具得分分布中医证候按照“有”“无”2级分类计分,中医证候得分在骨量正常、低骨量、骨质疏松症三类人群中逐渐增加,经方差分析,前10个证候得分F=5.389,P=0.005,30个证候得分F=6.856,P=0.001;按照骨量正常和骨量异常两组分类,前 10 个证候得分 F=10.817,P=0.001,30 个证候得分分 F=13.296,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骨量不同人群的中医证候得分有差异。2.5中医证候辨识工具判别效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分析ROC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按照骨量的多少分为骨量正常和骨量异常两类,将前10个中医证候计分与30个中医证候计分与骨密度两类定性拟合ROC曲线,前10个中医证候AUC=0.636(95%CI:0.564~0.709),30 个中医证候 AUC=0.650(95%CI:0.579~0.721),表明两者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前10个中医证候得分当以2为截断值时,灵敏度为82.14%、特异度为45.69%,阴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5.9%、59.35%。当30个中医证候得分截断值取5时,灵敏度为79.46%、特异度为43.97%,阴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8.92%、57.79%。2.6 OSTA和IOF测试题判别效果IOF1分钟测试题判别骨量异常人群的灵敏度98.21%、特异度仅为10.34%,AUC=0.543(95%CI:0.468~0.618);判断骨质疏松症的灵敏度为96.15%,特异度为 6.44%,AUC=0.513(95%CI:0.397~0.629)。OSTA 指数判别女性骨量异常的灵敏度是 49.46%、特异度是 81.67%,AUC=0.669(95%CI:0.585~0.754);判断骨质疏松症的灵敏度是38.10%、特异度95.45%,AUC=0.668(95%CI:0.524~0.812)。3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的临床实践应用3.1年龄、体重等危险因素228例被调查者包括75例男性、153例女性,平均年龄为64.8岁。对骨量不同的三组人群年龄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F=7.224,P=0.001,表明随着年龄增大,骨密度值逐渐呈下降趋势。调查人群的身高平均数为163.62cm,标准差为7.143cm,经方差分析,F=13.248,P<0.001,表明随着骨密度的减少,身高呈降低趋势。调查人群的平均体重为67.88kg±11.786kg,显示随着骨密度的降低,体重逐渐下降,经方差分析,F=26.44,P<0.001。调查人群体重指数(BMI)平均值为 25.2545kg/m2、标准差为 3.42576kg/m2,经方差分析,F=18.441,P<0.001,提示调查人群随着骨量的减少,BMI也随着下降。3.2舌象、脉象分布特点调查人群中舌体正常者最多为161例,占比为70.6%,经卡方检验,χ2=8.989,P=0.174;调查人群中的舌苔以正常薄白苔最多为91例,占39.9%,其次为黄腻苔、薄黄苔分别占15.4%、14.9%,卡方检验示χ2=13.36,P=0.498;脉象以沉脉和弦脉最多分别为67例和66例,卡方检验示χ2=20.204,P=0.124,表明舌体、舌苔、脉象分布,在骨量不同人群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3生活质量和VAS疼痛评分SF-36按照8个维度对三组人群得分进行统计,显示随着骨量减少,SF-36各维度得分逐渐下降,提示其生活质量越低。被调查人群VAS疼痛平均为3.63分±2.447分,说明有轻度疼痛,对三组人群的VAS评分统计发现随着骨量降低,疼痛增加。3.4中医证候特征分布本研究显示多数中医证候如腰痛、背痛、腰膝酸软、下肢拘挛等的发生率随着骨密度的降低而增高,即骨量正常人群中的发生率最低,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发生率最高。按照α=0.05的标准,可以得出背痛、膝膝酸软、身高变矮、下肢拘挛、倦怠乏力、下肢困重、足跟痛、发脱齿摇、遇寒痛甚、畏寒、体重减轻、多梦易惊、气短、失眠、耳鸣、目眩、口燥咽干、视物模糊、目睛干涩、头晕这20个中医证候在骨量正常和骨量异常两类人群的分布方差不同(P<0.05),表明这些中医证候的分布比例在两类人群是不同的。根据发生率检验的结果,腰痛、腰膝酸软、身高变矮、下肢拘挛、畏寒、多梦易惊、气短、失眠、健忘、目眩、口燥咽干、视物模糊、目睛干涩、头晕这14个中医证候在骨量正常和骨量异常的两类人群中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这14个中医证候的发生率在骨量异常人群中高于骨量正常人群。结论1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总结了骨质疏松领域专家临床经验,条目包括腰痛、背痛、周身疼痛、腰膝酸软、驼背、身高变矮、下肢拘挛、倦怠乏力、下肢困重、足跟痛等指标,可为临床辨识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提供参考。2经过对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的测试和优化,表明该工具的信度、效度较满意,且与BMD定性诊断、腰椎BMD、髋/股骨颈BMD均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校标效度较好。研究证明骨质疏松中医证候辨识工具具有较好判别骨量异常人群的能力,当出现前10个条目中两个及以上或者全部条目中5个及以上,则可判别为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提示骨量异常的可能性较大,建议用于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的筛查。3研究显示出中医证候在骨量不同人群的发生率不同,在低骨量等骨量异常人群中出现较多的这些症状体征可用来辨识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为中医证候辨识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该工具的进一步优化研究提供参考。

杨文文[2](2021)在《补肾填精法治疗卵巢功能下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 研究背景女性的卵巢功能下降是一个逐步进展的过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为卵巢功能下降的早期阶段,是指卵巢内存留的可募集卵泡数目减少或卵母细胞质量下降,导致卵巢反应性及生育潜能较同龄女性下降的一种疾病,不强调病因及患者的年龄与月经状态。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环境及工作节奏等的改变,DOR患病率持续增高,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约占女性卵巢疾病的20%。若不加干预DOR患者将在1~6年内发展成为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或卵巢早衰,此类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及肿瘤的风险增高。早发性卵巢功能下降(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即40岁以前女性卵巢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时的疾病状态,主要表现为闭经、月经稀发或频发等月经失调,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25 U/L),雌激素水平波动性下降的疾病。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为卵巢功能下降终末阶段,是指妇女在40岁以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月经改变、不孕、雌激素缺乏,以及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FSH>40 U/L)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据统计,该病在世界不同人群中的一般发病率:全世界约有1.1%的女性患有POF,中国女性POF患病率约为0.5%。2 研究目的2.1 系统评价中医补肾法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的有效性。2.2 临床研究通过研究补肾填精中药治疗卵巢功能下降的相关诊疗成效,评价补肾填精中药的临床效果;并通过对疾病进行分层论治,评价补肾填精中药对不同阶段卵巢功能下降的临床效果。3 研究方法3.1 补肾法治疗卵巢功能下降文献的系统评价计算机检索 CNKI,WanFang,VIP,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补肾中药治疗DOR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2020年8月。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采用“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系统评价。3.2 补肾填精中药治疗卵巢功能下降的临床研究将符合肝肾阴虚型的72例卵巢功能下降患者,按照疾病分层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亚组及卵巢早衰亚组,按照治疗组对照组比例为2:1,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12例。治疗组于月经5天口服补肾填精中药;对照组单纯从月经第5天开始服用克龄蒙,两组用药3个治疗周期。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超声指标的改善情况,月经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的差异性及安全性评价。4 研究结果4.1 补肾法治疗卵巢功能下降文献的系统评价最终纳入45个研究,共计3019例患者。由于纳入研究的干预措施不同,进行亚组分析,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系统评价结果显示:在降低FSH水平、改善中医症候评分方面,补肾诸法均有优势;在升高AMH水平方面,补肾疏肝法、补肾填精法有明显优势;在改善AFC水平方面,补肾健脾活血法、补肾填精法有显着优势;在提高总有效率方面补肾疏肝法、补肾填精法、补肾活血法、补肾滋阴法有显着优势。补肾填精法在降低FSH水平,升高AMH、AFC水平,提高总有效率方面均有明显优势。4.2 补肾填精中药治疗卵巢功能下降的临床研究4.2.1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是90.00%、80.00%,治疗组有效率高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早衰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是90.00%、90.00%,两组总有效率一致。4.2.2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及卵巢早衰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FS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治疗前好转,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M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治疗前好转,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3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及卵巢早衰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卵巢体积、基础AFC、RI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但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4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两组治疗后月经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均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早衰两组治疗前后月经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较前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5研究结论5.1补肾法治疗卵巢功能下降系统评价补肾中药治疗DOR,在改善中医症候评分、激素水平、超声指标、提高总有效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文献研究质量偏低,上述结论尚需规范性的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研究加以验证。5.2补肾填精中药治疗卵巢功能下降的临床研究补肾填精中药治疗肝肾阴虚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及卵巢早衰疗效明显,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卵巢功能,且无明显副反应,安全可靠。

卞美璐,黄敏丽,张震宇,刘淑敏,孙洁,方芳,顾宇平,刘崇东,姚晨[3](2021)在《低剂量米非司酮用于子宫肌瘤的术前治疗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评估口服米非司酮(10 mg/d)与安慰剂在手术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试验。共入组132例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6例。试验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1片/d(剂量为10 mg/片),对照组患者口服安慰剂1片/d,两组均治疗3个月。主要疗效指标为最大肌瘤体积变化率,次要疗效指标包括闭经率、主观症状和贫血状况改善情况,安全性评价包括不良事件、辅助检查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结束时,试验组最大肌瘤体积变化率为-25.97%(95%CI为-34.79%~-15.95%),而对照组为-1.51%(95%CI为-13.03%~11.54%);试验组治疗前后最大肌瘤体积变化率显着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与对照组最大肌瘤体积变化率之差为-24.84%(95%CI为-36.56%~-10.94%),在95%CI区间内,远高于本研究设定的10%优效界值的目标。在治疗结束时,试验组患者的完全闭经率[84% (52/62)]、痛经消除率[98%(61/62)]、月经失血消失率[87% (54/62)]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时,试验组血红蛋白[(131±13) g/L]、红细胞计数[(4.5±0.4)×1012/L]和血细胞比容(0.39±0.03)均较治疗前显着升高(P均<0.05);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上述3个指标分别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1)。试验组治疗结束时血清雌二醇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之间FSH和皮质醇水平在治疗前、后分别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之间任何不良事件的整体发生率分别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腹痛是试验组最常见的不良事件[9%(6/65)],但与对照组[3% (2/64)]相比,发生率并未显着增加(P>0.05)。结论与安慰剂相比,口服米非司酮10 mg/d缩小子宫肌瘤体积、改善贫血状况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安慰剂,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子宫肌瘤患者术前的药物治疗。

赵磊[4](2021)在《干眼的中医证型及杞参方治疗干眼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德国K5M眼表分析仪用于干眼泪膜分度诊断的诊断价值,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干眼临床常见中医证型与K5M眼表检查结果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总结干眼临床常见中医证型的眼表检查及危险因素的规律性。总结左韬教授运用杞参方论治“气阴两虚证”干眼的经验。基于网络药理学及生物信息学的研究思路,探究杞参方治疗干眼的分子网络调控机制,筛选出杞参方治疗干眼的主要成分、作用靶点、生物过程、信号通路等。基于中药网络药理学筛选出的主要信号通路,通过体内、体外实验研究杞参方对高渗诱导的干眼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1.收集门诊干眼患者35例,再随机抽取35例非干眼者,通过K5M眼表分析仪采集即时眼表参数,包括NI BUT f、NI BUT av、TMH,进行K5M眼表分析仪与常规眼表检查对干眼泪膜相关指标分度的诊断效能试验。2.收集门诊干眼患者160例,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危险因素情况、OSDI评分;判定中医证型,使用K5M眼表分析仪采集TMH、NIBUT f、NIBUT av、睑板腺缺失情况评分、睑板腺堵塞情况、眼红指数、脂质情况,进行干眼临床常见中医证型与K5M眼表检查结果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3.(1)在TCMSP数据库中检索杞参方中14味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2)应用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杞参方入血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3)通过Gene Cards、Dis Ge Net、Human Phenotype Ontology、OMIM四大疾病数据库检索当前已知的与干眼发病明确相关的靶点。(4)通过bioinformatics在线工具筛选杞参方有效成分作用靶点与干眼差异基因的交集基因及对应的药物有效成分;并运用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基因进行PPI网络构建,运用Cytoscape3.8.0筛选核心网络。(5)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杞参方作用于干眼的交集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及KEGG调控通路富集分析。4.取60只SPF级BALB/c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BC组),模型组(HO组),西药组(HO+SH组),杞参方颗粒高、中、低剂量组(HO+HD组、HO+MD组、HO+LD组),每组10只。除BC组外,其余各组小鼠使用高渗盐水建立干眼小鼠模型。14d后进行模型评价,剔除不符合成模标准的小鼠。HO组继续点眼,方法同前,维持干眼状态;HO+SH组给予高渗盐水联合0.3%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HO+HD组、HO+MD组、HO+LD组分别给予高渗盐水点眼联合杞参方高、中、低剂量灌胃,每日一次。所有干预因素均连续施加14d。末次干预后2h,测定SⅠT、BUT及FL。进HE染色观察角膜层间结构;透射电镜观察角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TUNEL法检测角膜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泪液炎性因子IL—lβ、IL-6、IL-8、TNF-α的表达情况;IHC法检测小鼠角膜组织中凋亡因子caspase-1、caspase-3及AQP5、JNK、p-JNK、p38MAPK、p-p38MAPK、ERK、p-ERK的表达;WB法检测角膜组织中AQP5、JNK、p-JNK、p38MAPK、p-p38MAPK、ERK、p-ERK蛋白表达水平。5.通过500m Osm/L浓度渗透压作用于HCECs制造干眼细胞模型,将空白血清、玻璃酸钠滴眼液、杞参方颗粒高、中、低剂量的含药血清作用于已造模的干眼HCECs,CCK-8法检测不同药物刺激对HCECs存活率的影响;ELISA法检测细胞外液炎性因子IL—lβ、IL-6、IL-8、TNF-α的表达情况;ICC法检测凋亡因子caspase 1、caspase 3及AQP5的表达变化;WB检测HCECs的AQP5、JNK、p-JNK、p38MAPK、p-p38MAPK、ERK、p-ERK表达情况。结果:1.K5M眼表分析仪对干眼组与非干眼组组间NIBUT f、NIBUT av、TM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BUT f与BUT、NIBUT av与BUT、TMH与SⅠT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675、0.809、0.711,且在置信度(双测)为0.01时,相关性是显着的。K5M眼表分析仪的NIBUT f与常规检查诊断BUT的符合率为76.81%,ROC曲线下面积为0.838,标准误为0.036,P<0.01,95%置信区间为(0.767,0.908);NIBUT av与BUT的符合率为76.09%,ROC曲线下面积为0.903,标准误为0.027,P<0.01,95%置信区间为(0.851,0.955);TMH与SⅠT的符合率为92.75%,ROC曲线下面积为0.712,标准误为0.043,P<0.01,95%置信区间为(0.628,0.796)。2.(1)不同中医证型干眼患者的生物学指标分布比较:证型人数占比由高到低为:气阴两虚证>肺阴不足证>肝经郁热证>邪热留恋证。不同证型组间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证型组间年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肺阴不足证的患者合并其他部位干燥、眼睛环境敏感、免疫系统疾病史的风险因素占比高于其他证型。肝经郁热证的患者睡眠不佳、眼药水滥用、长期用药史的风险因素占比高于其他证型。气阴两虚证的每日平均视屏终端使用时间超过5小时、糖尿病病史、角膜屈光手术史或白内障手术史的风险因素占比高于其他证型。邪热留恋证的配戴隐形眼镜、过敏性眼病史的风险因素占比高于其他证型。(3)不同中医证型与OSDI评分、NIBUT f、NIBUT av、TMH、睑板腺缺失、睑板腺开口堵塞情况、眼红指数、脂质情况分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筛选出杞参方活性成分127个,中药-活性成分关系217个,共得到335个作用靶点,1292种成分-靶点关系。其中作用靶点最多的3个成分依次为槲皮素、鲁期可皂甙元、山柰酚,效应靶点分别为254、84、65个。四大疾病数据库检索当前已知的与干眼发病明确相关的靶点共计3549个。取交集后得到杞参方治疗干眼的211个靶点基因;采用网络拓扑参数进行核心网络筛选,获得AKT1、IL6、VEGFA、TP53、TNF、CASP3等15个关键靶点基因。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生物过程方面,主要包括了血液循环、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活性氧代谢过程、MAPK级联通路的正调节、细胞增殖负调控、凋亡信号通路等生物过程。KEGG信号通路富集后,与干眼相关的主要包括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凋亡、上皮细胞信号转导等。4.给药干预后,所有组间小鼠干眼评价指标SⅠT、BUT、FL进行one-way ANOVA比较,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HE染色:BC组角膜上皮细胞形态正常,排列整齐,上皮完整连续。基底层细胞排列紧密,分布整齐;HO组及各治疗组角膜上皮均存在不同程度表层细胞丝状分离,角膜上皮细胞排列紊乱,伴有表层上皮细胞损伤、脱落,角膜表面欠光滑,角膜基质细胞排列无序,胞核固缩。其中HO+HD组要好于HO+MD组,其次依次为HO+SH组、HO+LD组、HO组。电镜:BC组角膜上皮细胞向外伸出丰富的微绒毛,呈指状突起,排列整齐规则;HO组角膜上皮微绒毛可见明显减少,微绒毛形态也与BC组有很大差别,偶见指状突起,大部分微绒毛变短,可见脱落,上皮细胞排列紊乱;杞参方各治疗组微绒毛数量多于HO组,形态较HO组排列规则、整齐;HO+SH组微绒毛数量略多于HO组,形态较HO组排列规则、整齐,但整体差于杞参方各治疗组。角膜细胞凋亡结果显示所有组间one-way ANOVA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ELISA法检测泪液炎症因子IL-1β、IL-6、IL-8、TNF-α的所有组间one-way ANOVA比较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IHC检测小鼠角膜组织中凋亡因子caspase-1、caspase-3和AQP5、JNK、p-JNK、p38MAPK、p-p38MAPK、ERK、p-ERK的蛋白表达水平one-way ANOVA比较,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而JNK、p38、ERK蛋白表达所有组间one-way ANO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法检测角膜组织中;WB法检测角膜组织中AQP 5、p-JNK、p-p38MAPK、p-ERK所有组间one-way ANOVA比较,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而JNK、p38MAPK、ERK所有组间one-way ANO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CCK-8法检测不同药物对HCECs存活率所有组间one-way ANOVA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ELISA法检测细胞外液炎症因子IL-1β、IL-6、IL-8、TNF-α的所有组间one-way ANOVA比较,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ICC检测不同给药后的HCECs的凋亡因子caspase-1、caspase-3及AQP5的表达的one-way ANOVA比较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WB法检测不同干预后的HCECs的AQP 5、p-JNK、p-p38MAPK、p-ERK蛋白表达所有组间one-way ANOVA比较,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而JNK、p38MAPK、ERK所有组间one-way ANO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K5M眼表分析仪用于干眼的单一泪膜指标分度诊断时,能够为临床应用于分度诊断及疗效评价提供准确可靠的价值。2.干眼患者的风险因素情况、OSDI评分及K5M眼表分析仪检查结果情况能够为干眼的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提供一定的辅助参考依据。3.杞参方可能通过降低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改善血液循环及氧代谢,抑制细胞凋亡等多途径共同发挥治疗干眼的调控作用,其中以调控MAPK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等途径最为明显。4.杞参方可有效改善高渗诱导小鼠干眼模型的SⅠT、BUT、FL、角膜上皮形态及角膜上皮细胞微绒毛形态,降低泪液炎症因子IL-1、IL-6、IL-8、TNF-α,减少角膜组织JNK、p38MAPK、ERK的磷酸化和凋亡因子caspase-1、caspase-3及AQP5的蛋白表达,最终抑制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减轻角膜上皮细胞损伤。5.杞参方可有效提高500 m Osm高渗诱导HCECs干眼模型的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外液炎症因子IL-1、IL-6、IL-8、TNF-α,减少HCECs的JNK、p38MAPK、ERK的磷酸化和凋亡因子caspase-1、caspase-3及AQP5的蛋白表达,最终抑制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

扎拉(zahra)[5](2021)在《子宫内膜息肉临床病理特征分析-附120例》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和目的子宫内膜息肉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可引起经期延长、不孕及绝经后出血,容易复发并有向恶性转化的潜力。子宫内膜息肉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些研究者认为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是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异常表达的结果。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子宫内膜息肉伴有癌前病变/癌变的潜在风险,分析子宫内膜息肉的不同临床参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120名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特征和病理结果,并评估与子宫内膜息肉伴癌前病变/癌变的相关因素。根据病理诊断分为良性组和癌前病变/癌变组。结果12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90.0%为绝经前妇女,10.0%为绝经后妇女;60.0%是无症状性息肉,40.0%是有症状性息肉。年龄范围为22-78岁,平均值为40±10.3岁。36.7%使用激素补充治疗,7.5%为高血压患者,0.8%为糖尿病患者,有乳腺癌病史的患者为3.3%,既往有息肉病史占4.2%。单发息肉患者为45.8%,多发息肉患者为54.2%。息肉≤15mm为65.0%,息肉>15mm为35.0%,BMI≤25kg/m2为76.6%,>25 kg/m2为23.3%。大多数患者为良性子宫内膜息肉,良性组有115例,占95.8%,子宫内膜息肉伴癌前病变/癌变组5例,占4.2%。本研究中发现,癌前病变/癌变组中有症状的息肉、息肉直径>15mm、子宫内膜厚度>10mm以及BMI>25kg/m2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时发现,以上因素均非子宫内膜息肉伴癌前病变/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伴癌前病变/癌变的发生率较低,有5例,占4.2%。本研究中癌前病变/癌变组中有症状的息肉、息肉直径>15mm、子宫内膜厚度>10mm以及BMI>25kg/m2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以上因素均非子宫内膜息肉伴癌前病变/癌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这可能是由于纳入研究人群的不同(种族、地域等因素影响)以及子宫内膜息肉伴癌前病变/癌变组病例数较少有关,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研究。

王昱涵[6](2020)在《去卵巢大鼠心功能和糖脂代谢的变化及二仙汤的干预作用》文中指出目的以去卵巢大鼠为动物模型,观察大鼠去卵巢后不同时间点其心功能、血压、空腹血糖、血脂水平的变化特征,以及大鼠心肌组织能量代谢及相关蛋白的表达,探讨二仙汤对上述变化的作用,以期为更年期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SPF级健康雌性SD大鼠80只,经1周适应性饲养后,按体重随机分组,假手术组20只,造模组60只。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雌激素组、二仙汤组,每组20只,并开始给药。雌激素(E2)组:戊酸雌二醇以1.8×10-4g.kg-1剂量灌胃;二仙汤组:二仙汤以9g.kg-1剂量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纯净水;各组大鼠每天灌胃一次,灌胃6天停1天,持续16周。给药4周末,8周末,12周末,16周末:(1)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大鼠心功能;(2)采用套尾法检测各组大鼠血压、心率;(3)采用试纸法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4)氧化酶法、直接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给药16周末取材时:(1)采用电泳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LDL-C亚组分;(2)采用放免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E2,促卵泡激素(FSH)含量;(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2(Ang II)含量;(3)液相-质谱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含量;(4)以蛋白免疫印记(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蛋白表达;(5)以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心肌、子宫组织病理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左心室超微结构,过碘酸雪夫(PAS)染色检测各组大鼠心室糖原沉积。结果1.阴道涂片及子宫病理学变化 去卵巢模型大鼠阴道涂片规律动情周期消失,假手术模型大鼠阴道涂片呈现动情前期—动情期—动情后期—间期的周期变化,此次实验造模成功;假手术组大鼠子宫内膜较厚、腺体丰富;模型组大鼠子宫萎缩,管壁明显变薄,管腔狭窄;雌激素组、二仙汤组大鼠子宫内膜被覆单层扁平上皮或单层立方上皮,内膜腺体数目少,偶有分泌现象。2.血清雌激素变化 给药16周末,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E2含量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雌激素组大鼠血清E2含量增加(P<0.05),二仙汤组大鼠血清E2含量显着增加(P<0.01)。3.心功能变化 与假手术组相比,给药4周末,模型组大鼠射血分数(EF%)降低(P<0.05),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Vols)增大(P<0.05);8周末,模型组大鼠心功能各指标未见明显差异;12周末,模型组大鼠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显着增大(P<0.01),LVVol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Vold)均增大(P<0.05);16周末,模型组大鼠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显着降低(P<0.01),心脏泵血功能显着下降;与模型组相比,给药4周末,二仙汤组大鼠EF%,FS%升高,左室后壁收缩末期厚度(LVPWs)增大(P<0.05),LVVols减小(P<0.05);12周末,二仙汤组大鼠心功能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16周末,二仙汤组大鼠EF%,FS%显着升高(P<0.01);雌激素组大鼠心功能在不同时间点亦有改善。4.血压变化 与假手术组相比,给药4周、8周、12周末,模型组收缩压(SBP)增加(P<0.05),16周时SBP显着增加(P<0.01);4周、8周、12周末,模型组舒张压(DBP)呈上升趋势但无明显差异,16周末DBP显着增加(P<0.01);8周末,模型组平均压(MBP)增加(P<0.05),16周末MBP显着增加(P<0.01),总体呈上升趋势;与模型组相比,给药4周末二仙汤组SBP下降不明显,8周、12周、16周末,二仙汤组SBP显着下降(P<0.01);8周末,二仙汤组DBP下降(P<0.05),16周末,二仙汤组DBP显着下降(P<0.01);8周、12周、16周末,二仙汤组MBP显着下降(P<0.01);雌激素组大鼠SBP,DBP,MBP在不同时间点也下降;各组大鼠各时间点心率均无明显差异。5.血清ET-1,AngⅡ含量变化 给药16周末,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ET-1,AngⅡ含量均显着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雌激素组、二仙汤组大鼠血清ET-1,AngⅡ含量显着减少(P<0.01)。6.空腹血糖变化 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给药4周末空腹血糖显着升高(P<0.01),8周升高(P<0.05),12周末,16周末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与模型组相比,雌激素组、二仙汤组大鼠在给药4周末,8周末空腹血糖显着降低(P<0.01)。7.血脂变化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给药4周末血清LDL-C显着增加(P<0.01);8周末血脂未见明显差异;12周末血清TC,HDL-C含量显着增加(P<0.01),LDL-C含量增加(P<0.05);16周末血清TC增加(P<0.05),LDL-C显着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雌激素组、二仙汤组大鼠在给药4周末,8周末血脂未见明显差异;12周末雌激素组血清TC,HDL-C,LDL-C显着降低(P<0.01),二仙汤组血清TC,HDL-C显着降低(P<0.01),LDL-C降低(P<0.05);16周末雌激素组血清TC,LDL-C显着降低(P<0.01),二仙汤组血清TC降低(P<0.05),LDL-C显着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在给药12周时血清HDL-C显着升高,其原因值得进一步探究。8.血清LDL亚组分变化 给药16周末,模型组大鼠血清中出现小颗粒LDL-3亚组分;与模型组相比,二仙汤组大鼠血清中大颗粒LDL-1,LDL-2亚组分比例增加,且未出现小颗粒LDL-3亚组分。9.心肌能量代谢变化 给药16周末,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中ATP,ADP显着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雌激素组大鼠心肌中ADP显着上升(P<0.01),二仙汤组大鼠心肌ATP上升(P<0.05),ADP显着上升(P<0.01)。10.心肌能量代谢相关蛋白表达变化 给药16周末,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中p-AMPK,AMPK-α表达显着增高(P<0.01),PPAR-α蛋白表达增高(P<0.05),Glut-4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与模型组相比,雌激素组大鼠心肌p-AMPK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1),AMPK-α,PPAR-α蛋白表达降低(P<0.05);二仙汤组大鼠心肌p-AMPK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1),AMPK-α蛋白表达降低(P<0.05),PPAR-α,Glut-4 无明显差异。11.心肌病理学改变 给药16周末,从心肌HE染色、心肌透射电镜、心肌糖原染色结果可看出,假手术组大鼠心肌横纹排列规则,心肌细胞排列整齐,心肌线粒体膜完整,线粒体嵴结构清晰,心肌组织未见明显糖原沉积;模型组大鼠心肌横纹局灶性溶解,心肌细胞局灶性萎缩、间质增生,可见细胞核固缩,线粒体嵴稀疏、肿胀,心肌组织糖原沉积增多;雌激素组、二仙汤组大鼠心肌横纹明显,心肌细胞偶有萎缩,线粒体嵴结构较清晰,未见明显肿胀,心肌糖原沉积减少。结论去卵巢大鼠在给药4周末心脏射血分数降低,8周末心功能处于代偿状态,12周末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均降低,16周末反映心脏“泵”功能的射血分数显着降低;其收缩压在给药4周即显着升高,并随着时间延长不断升高,舒张压16周末才出现明显升高,其升高明显晚于收缩压;心肌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改变,以心肌局灶性萎缩、线粒体空泡化等为主。二仙汤可显着升高血液中雌激素水平、降低ET-1,AngⅡ水平,对上述心脏功能和结构变化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降低收缩压效果明显,优于雌激素。去卵巢大鼠在给药4周末即出现糖脂代谢紊乱,至16周明显加重,尤以血清LDL-C水平显着增高,同时可见心肌糖原沉积现象,心肌ATP,ADP含量减少,p-AMPK,AMPK-α,PPAR-α蛋白表达增高,Glut-4虽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二仙汤可降低去卵巢大鼠血清LDL-C水平,减少血清中小颗粒LDL 比例;降低空腹血糖水平,减少心肌糖原沉积,调控心肌中p-AMPK,AMPK-α蛋白表达、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对去卵巢大鼠糖脂代谢紊乱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大鼠去卵巢后各阶段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异常、糖脂代谢紊乱,二仙汤可通过直接作用到心脏、血管等靶器官及调节内分泌系统和糖脂代谢等多途径,对去卵巢大鼠心血管起到保护作用。本研究为深入认识更年期女性心血管病的病理发展过程以及临床应用二仙汤防治更年期心血管病提供实验参考。

阮璐薇[7](2020)在《从ERK1/2-CREB-BDNF信号通路探讨围绝经期肝郁证大鼠的生物学基础》文中提出目的从方证对应的角度,以柴胡疏肝散为干预手段,从ERK1/2-CREB-BDNF信号通路探讨围绝经期肝郁证的生物学基础。方法1.48只2月龄SPF级雌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个月后,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围绝组、围绝肝郁组和柴胡疏肝散组。假手术组摘除卵巢旁脂肪组织,其余各组行去势手术,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观察大鼠阴道脱落细胞涂片,判断围绝经期动物模型建立是否成功。围绝肝郁组和柴胡疏肝散组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建立肝郁证模型。2.药物干预,自CUMS第1天起,柴胡疏肝散组大鼠灌胃柴胡疏肝散水煎剂(3.31g·kg-1·d-1),假手术组、围绝组和围绝肝郁组大鼠则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干预21天。3.观察大鼠体质量、强迫游泳不动时间、蔗糖水偏好率。4.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雌二醇(Estradiol,E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hormone,ACTH)、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多巴胺(Dopamine,DA)、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含量。5.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检测大鼠海马、下丘脑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1/2,ERK1/2)、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ycli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酪氨酸蛋白激酶B(Tropomyosin Receptor Kinase B,TrkB)mRNA表达量。6.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大鼠海马ERK1/2、CREB、BDNF和TrkB蛋白表达量。7.7.0 T小动物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采集各组大鼠脑部影像学数据,通过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分析各组大鼠脑区神经元活动变化。结果1.去势后大鼠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提示动情周期紊乱,围绝经期动物模型建立成功。围绝组比假手术组,大鼠体质量增高(P<0.05),体质量增长率明显升高(P<0.01),围绝肝郁组比围绝组,大鼠体质量降低(P<0.05),体质量增长率降低明显(P<0.01),柴胡疏肝散组体质量较围绝肝郁组减轻(P<0.05)。2.造模前各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蔗糖水偏好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围绝肝郁组比假手术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延长(P<0.05),蔗糖水偏好率明显降低(P<0.01);围绝肝郁组蔗糖水偏好率与围绝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柴胡疏肝散组比围绝肝郁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缩短(P<0.01),蔗糖水偏好率显着升高(P<0.01)。3.血清E2含量,与假手术组比,各组均显着降低。血清ACTH、CORT含量,围绝肝郁组比假手术组、围绝组均显着升高,柴胡疏肝散组比围绝肝郁组明显降低。血清5-HT、DA、NE含量,围绝肝郁组比假手术组、围绝组均显着降低,柴胡疏肝散组比围绝肝郁组明显升高(P<0.01)。4.海马ERK1/2、CREB、BDNF、TrkB mRNA表达量。与假手术组比,围绝肝郁组海马ERK1/2、BDNF、TrkB mRNA表达量降低(P<0.05),而CREB mRNA表达量降低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围绝组比,围绝肝郁组海马ERK1/2、CREB、BDNF表达量均降低(P<0.05;P<0.01),TrkB mRNA表达量有降低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围绝肝郁组比,柴胡疏肝散组海马ERK1/2、CREB、BDNF、TrkB mRNA表达量均显着升高(P<0.01)。下丘脑ERK1/2、CREB、BDNF、TrkB mRNA表达量。围绝肝郁组下丘脑ERK1/2、CREB、BDNF、TrkB mRNA表达量与围绝组、假手术组相比均表达下降(P<0.05;P<0.01);与围绝肝郁组比,柴胡疏肝散组下丘脑ERK1/2、CREB、BDNF、TrkB mRNA表达量均显着升高(P<0.01)。5.海马ERK1/2、CREB、BDNF、TrkB蛋白表达量。ERK1/2蛋白各组有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假手术组比,围绝肝郁组BDNF、TrkB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CREB蛋白表达量有降低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围绝组比,围绝肝郁组海马CREB蛋白表达量下降(P<0.05);与围绝肝郁组比,柴胡疏肝散组海马CREB、BDNF、TrkB蛋白表达量均升高(P<0.05;P<0.01)。6.围绝组与假手术组相比,静息态ReHo值分析结果显示在大鼠左侧海马、左侧纹状体、运动皮层、视觉皮层等脑区局部一致性出现了降低;围绝肝郁组比围绝组,左侧海马、杏仁核、运动皮层等脑区局部一致性出现了升高;围绝肝郁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小脑后叶、左侧梨状皮层、左侧纹状体等脑区局部一致性出现了降低。柴胡疏肝散作用后,小脑后叶、海马、纹状体、嗅觉皮层、感觉皮层等脑区局部一致性出现升高。结论1.围绝经期肝郁证存在神经递质5-HT、DA、NE紊乱。2.围绝经期肝郁证能引起ERK1/2-CREB-BDNF信号通路异常,柴胡疏肝散可以通过调节ERK1/2-CREB-BDNF信号通路的表达,调控行为学变化,改善大鼠抑郁状态,发挥抗抑郁作用。3.围绝经期肝郁证的病理变化可能涉及小脑后叶、纹状体、海马等区域静息态功能异常,柴胡疏肝散可能通过调节“皮层-海马-纹状体-小脑后叶”神经网络自发性活动发挥抗抑郁作用。

徐园园,江宏,余芳[8](2020)在《60例围绝经期妇女雌激素水平与骨质疏松的关系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雌激素水平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9-12月收治的60例围绝经期妇女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患者的雌激素、骨密度、骨代谢标志物。根据检测结果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标准将其分为骨量正常组(A组,13例)、骨量减少组(B组,23例)和骨质疏松组(C组,24例)。分析3组之间的雌激素水平、骨密度以及骨代谢指标,分析雌激素水平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结果 A组、B组、C组的雌二醇(E2)含量逐渐降低,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3组之间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3组的股骨颈、Wards三角、L1~L14的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3组间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N-端骨钙素(NMID)、总Ⅰ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PIN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相关性分析显示,E2与骨密度呈正相关,与β-CTX、NMID、PINP呈负相关(P<0. 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的E2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密切相关,随着其水平的降低,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提高。

田欢[9](2019)在《阴道超声结合出血模式对异常子宫出血病因学诊断价值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分析患者阴道超声、出血模式、宫腔镜结果及病理结果等临床资料,探讨阴道超声结合出血模式预测异常子宫出血病因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异常子宫出血(AUB)或体检发现子宫内膜回声异常而就诊于我院并行宫腔镜检查且取得病理结果的绝经前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身高、体重、孕次、产次),月经情况(初潮年龄、痛经、出血模式),既往病史(DM病史、HBP病史、甲状腺疾病、PCOS病史)及阴道超声结果,宫腔镜检查结果,病理结果。最终诊断以宫腔镜检查结果联合病理学诊断为准。纳入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及癌变、正常周期子宫内膜的患者。按照患者出血模式及最终诊断进行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研究纳入437例患者,最终诊断正常周期子宫内膜120例,子宫内膜息肉178例,出血模式以经间期出血最为常见。子宫内膜增生及癌变139例,出血模式以不规则出血最为常见。2.本研究纳入437例患者,包括:不规则出血112例,经间期出血67例,经期延长或经量增多66例,月经稀发61例,月经频发12例,经量减少10例,因查体发现宫腔异常或助孕前检查患者109例。3.112例不规则出血患者,其中最终诊断子宫内膜增生及癌变占比75.9%,子宫内膜息肉占比16.1%,正常周期子宫内膜占比8.04%。67例经间期出血患者,其中最终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占比68.7%,正常周期子宫内膜占比19.4%,子宫内膜增生及癌变占比11.9%。66例经期延长或经量增多患者,其中最终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占比50.0%,子宫内膜增生及癌变占比25.8%,正常周期子宫内膜占比24.2%。61例月经稀发患者,其中最终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占比39.3%,正常周期子宫内膜占比31.1%,子宫内膜增生及癌变占比29.5%。超声结果异常或助孕前检查而无异常出血患者109例,其中最终诊断正常周期子宫内膜占比46.8%,子宫内膜息肉占比45.9%,子宫内膜增生及癌变占比7.3%。4.对于正常周期子宫内膜患者,子宫内膜厚度<9.55mm,回声均匀,存在三线征排除子宫内膜相关病变,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82.35%、95.83%、77.78%、96.84%、0.78。对于EP患者。在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方面:出血模式为经间期出血预测EP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31.91%、92.59%、75.00%、66.14%、0.25。单独阴道超声结果为局部回声不均且存在三线征预测EP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93.85%,67.39%,80.26%,88.57%、0.61。经间期出血结合超声预测EP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86.96%,87.88%,83.33%,90.63%、0.75。在子宫内膜增生及癌变方面:出血模式为不规则出血预测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64.89%,89.63%,81.33%,78.57%、0.55。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厚度≥14.5mm,宫腔回声增高且不存在三线征预测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95.56%,91.67%,87.76%,97.06%、0.87。出血模式结合阴道超声预测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96.67%,98.39%,96.67%,98.39%、0.95。结论:1.子宫内膜息肉最常见的出血模式为经间期出血,常见的超声结果为子宫内膜局部回声不均,宫腔内清晰的高回声团,阴道超声结合出血模式可以较准确的预测子宫内膜息肉。2.子宫内膜增生及癌变最常见的出血模式为不规则出血,常见的超声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阴道超声提示高回声及无明显三线征,阴道超声结合出血模式对子宫内膜增生及癌变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3.阴道超声结合出血模式可以较准确地分流高危及低危患者,对高危患者进行进一步检查,及时诊治,避免病情进展;对低危患者避免不必要的有创检查,减少患者痛苦及医疗浪费。

刘云[10](2019)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评估乳腺癌患者应用他莫昔芬对子宫内膜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乳腺癌患者长期应用他莫昔芬会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目前尚没有关于他莫昔芬导致子宫内膜弹性改变的研究。本研究拟在应用超声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技术测定子宫内膜的弹性模量值,初步研究服用他莫昔芬的乳腺癌患者与未服药正常女性子宫内膜的弹性是否存在差异,探讨SWE技术评估子宫内膜弹性特征的可行性以及该技术在评估他莫昔芬对子宫内膜影响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就诊的女性183例,分组情况:(1)他莫昔芬组:应用他莫昔芬治疗的乳腺癌术后患者69例,年龄范围31-56岁,平均年龄47±5.8岁。他莫昔芬组根据用药时间不同分为四组:<1年组20例、1-2年组17例、2-5年组18例和≥5年组14例;根据乳腺癌患者年龄、激素水平、双卵巢切除与否判断患者的月经状态,分为两组:未绝经组39例和已绝经组30例。(2)正常对照组:常规查体显示子宫内膜正常的女性114例,年龄范围29-54岁,平均年龄45±6.1岁。正常对照组根据检查时所处的月经周期不同阶段分为两组:增殖期组51例和分泌期组63例。采用法国声科(SuperSonic Imagine)的AixPlorer型超声诊断仪,应用SWE技术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子宫内膜进行弹性成像,并通过调整圆形Q-Box法和手动描绘Q-Box Trace法测量弹性模量平均值(Emean)、最大值(Emax)和最小值(Emin)。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别比较正常对照组和他莫昔芬组通过两种不同测量方法获得的各弹性参数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并比较用调整圆形Q-Box法获得的各组间弹性参数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对各组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即M(IQR)表示,并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两组计量资料间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多组计量资料间的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正常对照组通过调整圆形Q-Box法和手动描绘Q-Box Trace法两种不同方法测量子宫内膜弹性模量值,两组数据的中位弹性模量值Emean、Emax、Emin三个参数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他莫昔芬组通过两种不同方法测量子宫内膜弹性模量值,两组数据的三个参数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的结果提示两种方法测得的弹性模量值能同等地反映内膜的弹性特征,为便于分析,其他各组的比较均应用Q-Box法获得的数据。2.正常对照组中的增殖期组与分泌期组比较,增殖期组子宫内膜的中位弹性模量值Emean、Emax、Emin均高于分泌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他莫昔芬组与正常对照组及其各分组比较,他莫昔芬组子宫内膜的中位弹性模量值Emean、Emax、Emin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分泌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他莫昔芬组子宫内膜的三个弹性参数均高于增殖期组,其中二者Emax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ean和E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他莫昔芬不同用药时间的四组子宫内膜弹性值比较,用药时间较长组子宫内膜中位弹性模量值三个参数均高于用药时间较短组。其中用药时间<1年组的各弹性参数与另外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三个参数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5.他莫昔芬未绝经组与已绝经组比较,子宫内膜的中位弹性模量值Emean、Emax、Emin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6.同期关于“SWE评估子宫内膜癌”的研究显示子宫内膜癌组织硬度明显增大,以Emean≥37.9kPa,Emax≥55.2kPa和Esd≥9.9kPa为标准诊断准确性分别可达83.3%,79.6%和78.0%,联合常规超声共同诊断准确性可达96.8%。本研究中应用他莫西芬患者的子宫内膜中位弹性模量值Emean=31.6kPa,Emax=49.2kPa,Esd=5.3kPa,均明显低于子宫内膜癌,证实他莫西芬用药后内膜改变与子宫内膜癌在组织弹性方面有差异。结论:应用SWE技术评估子宫内膜的弹性特征具有可行性,能够为子宫内膜提供客观、准确的弹性及硬度信息。乳腺癌患者长期服用他莫昔芬可导致子宫内膜硬度增加、弹性值增高。在常规二维超声的基础上,SWE技术评估服用他莫昔芬患者的子宫内膜弹性对鉴别是否继发子宫内膜癌有临床应用价值。

二、184名围绝经期妇女的有关激素测值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84名围绝经期妇女的有关激素测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德尔菲法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构建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RTACT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骨质疏松的流行病学、防治及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骨质疏松的诊断技术、筛检工具及中医辨识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基于德尔菲法的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问卷构建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研究
        1.2 德尔菲法实施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
        2.2 专家基本信息
        2.3 专家对骨质疏松筛检工具的选择情况
        2.4 专家对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辅助检查的选择情况
        2.5 专家对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评价指标的选择情况
        2.6 专家对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辨识问卷的选择和设计
    3 讨论
        3.1 OP高风险人群的筛检与辨识
        3.2 OP高风险人群的监测与评价
        3.3 “治未病”理论及中医证候辨识研究
        3.4 中医证候表达的合理性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的测试优化与验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OP高风险人群筛检问卷的实施
        1.2 诊断标准
        1.3 数据管理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调查问卷的可行性
        2.2 筛检问卷的信度评价
        2.3 筛检问卷的效度评价
        2.4 中医证候得分情况
        2.5 中医证候辨识工具判别效果
        2.6 OSTA和IOF测试题判别效果
    3 讨论
        3.1 中医证候辨识工具的临床实用强
        3.2 中医证候辨识工具的判别效果较好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的临床实践应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调查方法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年龄与性别
        2.2 身高、体重与体重指数
        2.3 舌象特征
        2.4 脉象特征
        2.5 SF-36得分
        2.6 VAS疼痛得分
        2.7 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的实践应用
    3 讨论
        3.1 OP的危险因素和高风险人群健康状况
        3.2 中医证候特征可辨识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
        3.3 OP高风险人群的舌脉特征需要进一步研究
    4 结论
结语
不足与展望
创新点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1 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治未病”干预技术示范研宄调查问卷
附录2 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治未病”千预技术示范研究筛查问卷
附录3 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测试题
科技查新报告

(2)补肾填精法治疗卵巢功能下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卵巢功能下降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 现代西医学对卵巢功能下降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1.1 卵巢功能下降的概念
        1.2 卵巢功能下降的病因学研究
        1.3 卵巢功能下降的治疗
    2 祖国医学对卵巢功能下降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2.1 中医病名认识
        2.2 中医对于卵巢功能下降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当代各家对于卵巢功能下降的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补肾法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文献的系统评价
    1 方法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检索策略
        1.4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1.5 偏倚风险评估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3 纳入研究偏倚风险评价
        2.4 系统评价分析结果
        2.5 发表性偏倚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补肾填精法治疗不同阶段卵巢功能下降的临床疗效观察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指标观察
        2.4 疗效指标
        2.5 疗效判定标准
        2.6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疗效比较
        3.3 安全性比较
        3.4 随访
第四部分 讨论
    1 补肾填精法治疗卵巢功能下降的理论探讨
        1.1 肝肾阴虚型卵巢功能下降的中医病因病机特点
        1.2 补肾填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卵巢功能下降的理论依据
    2 方药分析及实验药理学研究
        2.1 方药组成分析及主要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
    3 结果分析
        3.1 总有效率比较
        3.2 疗效分析
        3.3 安全性评价
        3.4 随访情况
    4 结论
    5 不足与展望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个人简历

(4)干眼的中医证型及杞参方治疗干眼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一 K5M眼表分析仪对干眼泪膜分度的诊断试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小结
研究二 干眼常见中医证型与K5M眼表指标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材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小结
研究三 基于“气津关系”运用杞参方论治干眼
    1 人体脏腑与泪膜稳态
    2 眼表微环境的气津关系
    3 基于“气津关系论”运用杞参方论治干眼
研究四 基于中药网络药理学探讨杞参方治疗干眼的作用机制
    材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小结
研究五 基于MAPK通路研究杞参方对干眼小鼠模型眼表保护作用机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研究六 基于MAPK通路研究杞参方对高渗诱导的角膜上皮细胞保护机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中医学对干眼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5)子宫内膜息肉临床病理特征分析-附120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前言
(二)资料及研究方法
    1.资料来源
    2.研究方法
    3.统计学方法
(三)结果
    1.患者特点
    2.子宫内膜息肉的不同组织学类型
    3.子宫内膜息肉伴癌前病变/癌变的临床特点
    4.良性组与子宫内膜息肉伴癌前病变/癌变组临床资料比较
    5. 子宫内膜息肉伴癌前病变及癌变风险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四)讨论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综述 子宫内膜息肉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6)去卵巢大鼠心功能和糖脂代谢的变化及二仙汤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雌激素对更年期女性心肌代谢影响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二仙汤治疗心血管病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去卵巢大鼠心功能的变化及二仙汤的干预作用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试剂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模型大鼠的建立
        2.2 分组与给药
        2.3 指标检测
        2.3.1 一般状态观察和体质量检测
        2.3.2 超声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心功能
        2.3.3 套尾法检测不同时间点血压、心率
        2.3.4 放免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E_2,促卵泡激素,内皮素1,血管紧张素2含量
        2.3.5 病理学检测
        2.3.5.1 苏木素-伊红染色检测心肌、子宫组织病理学变化
        2.3.5.2 透射电镜检测左心室超微结构
        2.4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成功建立去势大鼠模型
        3.1.1 大鼠阴道涂片形态
        3.1.2 一般状态及体质量
        3.1.3 各组大鼠血清E2,FSH含量
        3.1.4 各组大鼠子宫病理学变化
        3.2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心功能
        3.3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血压、心率
        3.4 各组大鼠血清ET-1,AngⅡ含量
        3.5 各组大鼠左室心肌组织病理变化
        4 讨论
        4.1 去卵巢大鼠模型的建立
        4.2 去卵巢大鼠不同时间点心功能动态演变及病理变化及二仙汤的干预作用
        4.2.1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心功能
        4.2.2 去卵巢大鼠心肌病理变化及二仙汤的干预作用
        4.3 二仙汤对去卵巢大鼠血压和血清ET-1,AngII的干预作用
    实验二 去卵巢大鼠糖脂代谢的变化及二仙汤的干预作用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试剂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模型大鼠的建立
        2.2 分组与给药
        2.3 指标检测
        2.3.1 试纸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空腹血糖水平
        2.3.2 过碘酸雪夫染色检测心室糖原沉积
        2.3.3 氧化酶法、直接法检测不同时间点TC,TG,HDL-C,LDL-C含量
        2.3.4 电泳法检测血清LDL-C亚组分
        2.3.5 液相-质谱法检测心肌组织ATP,ADP含量
        2.3.6 Western-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p-AMPK,AMPK-α,PPAR-α,Glut-4蛋白表达
        2.4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空腹血糖
        3.2 各组大鼠心肌糖原沉积
        3.3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血清TC,TG,HDL-C,LDL-C含量
        3.4 各组大鼠血清LDL亚组分
        3.5 各组大鼠心肌ATP,ADP含量
        3.6 各组大鼠心肌组织p-AMPK,AMPK-α,PPAR-α,Glut-4蛋白表达
        4 讨论
        4.1 去卵巢大鼠血糖和心肌糖原沉积
        4.2 去卵巢大鼠血脂代谢
        4.3 去卵巢大鼠心肌糖、脂及能量代谢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从ERK1/2-CREB-BDNF信号通路探讨围绝经期肝郁证大鼠的生物学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品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仪器
    2 方法
        2.1 实验药品的制备
        2.2 实验动物的分组
        2.3 围绝经期肝郁证模型建立
        2.4 药物干预方法
        2.5 实验动物取材及样本处理
        2.6 实验指标检测
        2.7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围绝经期肝郁证模型建立相关指标观察
        1.1 大鼠阴道脱落细胞涂片观察
        1.2 大鼠体质量变化情况
        1.3 大鼠行为学变化情况
    2 血清学指标结果
        2.1 大鼠血清E2、ACTH、CORT含量变化
        2.2 大鼠血清5-HT、DA、NE含量变化
    3 大鼠海马、下丘脑ERK1/2、CREB、BDNF和 TrkB mRNA表达量
    4 大鼠海马ERK1/2、CREB、BDNF和 TrkB蛋白表达量
    5 大鼠静息态f MRI脑功能活动变化
讨论
    1 从肝脑相维探讨围绝经期肝郁证与脑的相关性
    2 围绝经期肝郁证模型建立
        2.1 围绝经期模型建立与评价
        2.2 肝郁证模型建立与评价
    3 大鼠体质量及行为学分析
        3.1 大鼠体质量变化分析
        3.2 大鼠行为学分析
    4 血清E2、ACTH、CORT、5-HT、DA、NE含量变化分析
        4.1 血清E2、ACTH、CORT含量变化分析
        4.2 血清5-HT、DA、NE含量变化分析
    5 ERK1/2-CREB-BDNF信号通路参与围绝经期肝郁证形成
    6 静息态脑功能区局部一致性变化对围绝经期肝郁证的影响
    7 方药分析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60例围绝经期妇女雌激素水平与骨质疏松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分组标准
    1.3 检测指标及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3组患者的雌激素水平比较
    2.2 3组患者骨密度比较
    2.3 3组患者骨代谢指标比较
    2.4 E2与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3 讨论

(9)阴道超声结合出血模式对异常子宫出血病因学诊断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2.1 AUB的诊断标准
        1.2.2 正常宫腔形态的诊断标准
        1.2.3 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标准
        1.2.4 子宫内膜增生的诊断标准
        1.2.5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标准
        1.2.6 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标准
        1.2.7 其他合并症诊断标准
    1.3 资料采集
    1.4 分组
        1.4.1 按照异常子宫出血模式分组
        1.4.2 按照最终诊断分组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异常子宫出血模式
    2.2 最终诊断
    2.3 患者临床资料与最终诊断结果分析
        2.3.1 正常周期子宫内膜与子宫内膜息肉临床资料分析
        2.3.2 正常周期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增生及癌变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2.4 阴道超声结合出血模式预测效能
        2.4.1 正常周期子宫内膜
        2.4.2 子宫内膜息肉
        2.4.3 子宫内膜增生及癌变
3 讨论
    3.1 异常子宫出血模式
    3.2 异常子宫出血病因学研究
    3.3 正常周期子宫内膜临床特点及TVS下表现
        3.3.1 正常周期子宫内膜临床特点
        3.3.2 正常周期子宫内膜TVS下表现
    3.4 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特点及TVS下改变
        3.4.1 EP临床特点
        3.4.2 EP TVS 下改变
    3.5 子宫内膜增生及癌变的临床特点及TVS下改变
        3.5.1 子宫内膜增生及癌变的临床特点
        3.5.2 子宫内膜增生及癌变TVS下表现
    3.6 阴道超声结合出血模式预测效能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评估乳腺癌患者应用他莫昔芬对子宫内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经阴道超声对乳腺癌患者应用他莫昔芬所致子宫内膜病变的监测价值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184名围绝经期妇女的有关激素测值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德尔菲法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构建及应用研究[D]. 孙继高.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补肾填精法治疗卵巢功能下降的临床研究[D]. 杨文文.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3]低剂量米非司酮用于子宫肌瘤的术前治疗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J]. 卞美璐,黄敏丽,张震宇,刘淑敏,孙洁,方芳,顾宇平,刘崇东,姚晨.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1(05)
  • [4]干眼的中医证型及杞参方治疗干眼的作用机制研究[D]. 赵磊.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子宫内膜息肉临床病理特征分析-附120例[D]. 扎拉(zahra).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6]去卵巢大鼠心功能和糖脂代谢的变化及二仙汤的干预作用[D]. 王昱涵.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7]从ERK1/2-CREB-BDNF信号通路探讨围绝经期肝郁证大鼠的生物学基础[D]. 阮璐薇.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8]60例围绝经期妇女雌激素水平与骨质疏松的关系研究[J]. 徐园园,江宏,余芳. 中国妇幼保健, 2020(10)
  • [9]阴道超声结合出血模式对异常子宫出血病因学诊断价值研究[D]. 田欢.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10]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评估乳腺癌患者应用他莫昔芬对子宫内膜的影响[D]. 刘云.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184例围绝经期妇女相关激素值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