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味地黄汤加参芪治疗肾病综合征(论文文献综述)
辛雪艳,杨丛旭[1](2021)在《许家松教授治疗狼疮性肾炎经验撷英》文中提出狼疮性肾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现代医学常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存在副作用多等特点。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显着,许家松教授运用辨证论治五步法诊治该病,认为病位在肾,病性为气阴两虚,热毒内蕴,夹湿夹瘀;治疗以补肾之气阴为本,通过舌诊辨血瘀之轻重,注重清热解毒药物的应用,并将其贯彻治疗的始终,同时给予利水渗湿、活血化瘀等药物,以参芪地黄汤为基础加减治疗,临床效果显着。
於丹燕,应旭旻[2](2021)在《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一种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严重并发症之一[1-2]。LN患者会出现发热、疲倦乏力、口腔溃疡、蝶形红斑、血尿、蛋白尿、肾脏受累等临床表现。数据显示,50%以上的SLE患者会出现肾脏损害的现象,10%~20%左右的LN患者会在10年内进展成终末期肾病,是SLE的致死因素之一[3]。目前临床上西医主要以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LN,以控制其活动、保护肾功能,但长期用药毒副作用大,
吕德祺,李伟伟,刘祖露,秦任新,梁安琪,陆婷婷[3](2021)在《近10年中医治疗儿童IgA肾病血尿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血尿是IgA肾病患儿的主要表现,针对血尿目前现代医学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近年来中医对小儿尿血的研究不断深入,虽然病因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但是经过近十年的探讨,中医在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疗效不断提高,文章对近年来小儿IgA肾病血尿的中医进行梳理,从而为儿童IgA肾病中医治疗提供参考。
李星醒,李月红[4](2021)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药治疗概述》文中研究表明膜性肾病是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常见病理类型之一,分为继发性和特发性。近年来,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发病率呈升高趋势,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瘀血、风邪、浊毒为标,虚实夹杂是导致本病缠绵难愈的主要原因。基于此病机特点,中医药治疗显示出良好优势,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而且不良反应较小,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思路,值得深入研究。
韩晶,米杰[5](2021)在《中医辨治狼疮性肾炎经验心得》文中研究表明狼疮性肾炎病位主要在肝脾肾,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以肾虚为主,标实乃热毒、瘀血、湿浊互结,促使狼疮活动,其中以热毒为要。疾病后期热邪灼血伤阴,致肝肾阴虚;病情日久,阴损及阳,致脾肾阳虚。治疗上应先分期,后辨证;活动期以祛邪为主兼补肾,缓解期以补虚为主兼清热。
朱鹏宇,吕阳,王耀光,黄文政[6](2021)在《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黄文政教授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的用药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原发性膜性肾病(prim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 PMN)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近年来我国成人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 NS)的常见病理类型[1]。其西医治疗需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2],但由于该治疗方案较多的副作用、相对高昂的费用和该病治疗困难、容易复发的特性,往往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负担。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中医药在本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陈念昭,王峰,袁拯忠,程锦国[7](2021)在《程锦国治疗肾病综合征经验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简述程锦国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经验。方法:以"脏腑辨证"来分析阐述肾病综合征的病名、病因病机,以"八纲辨证"论述其辨证分型、特色治疗及临床案例。结果:程锦国认为肾病综合征归属于"水肿",病位主要在肺、脾、肾,与肝、三焦联系密切;病机为脏腑失于濡养,功能失调,聚湿化热成痰,继而气滞、血瘀,加剧虚损,形成水肿、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并提出了"猛药取""中西合""药对论"治疗大法。结论:程锦国治疗肾病综合征具有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
赵亚洲,高航,刘春莹[8](2021)在《刘春莹结合玉屏风散治疗小儿频复发型肾病综合征》文中认为小儿频复发型肾病综合征属临床难治性疾病。陕西省名中医刘春莹主任医师在小儿频复发型肾病综合征治疗方面见解独到,主张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着。她在激素应用过程中强调"七字原则":早期、足量、长疗程。即在疾病初期注意寻找最小复发剂量,并在此剂量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长期维持。并在激素应用的不同阶段配合中医辨证论治,巧妙应用玉屏风散,增强了患者体质,缓解了激素副作用,并显着减少了疾病的复发,使患者长期预后良好。
郭小娟[9](2020)在《淋巴细胞亚群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相关研究及中药干预的数据挖掘》文中指出目的研究慢性肾小球肾炎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后的中医证型与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性,及王钢教授在此类患者中目前的辨证论治学术思想及用药经验,从而更好为中医临床精准辨证和指导用药提供依据及经验。方法1.整理经导师王钢教授诊治的南京博大肾科医院肾病科病房2011-2019年住院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441例,根据使用不同的免疫抑制剂及不同证型分组,观察不同免疫抑制剂组及不同证型组与淋巴细胞亚群之间的相关性,对其中各组数据进行统计,检测数据采用SAS 9.4统计分析软件编程计算,各组间数值采用均数±标准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交叉分类描述治疗前后正常、异常的变化情况,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计算P值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系统整理王钢教授在南京博大肾科医院诊治的2011年1月~2019年6月期间病患医案,通过现代数据挖掘技术,将入选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症状、舌苔、脉象、病机、治法、处方、用药等信息分别录入 Xminer Operation Tool V1.4、SPSS 20.0 和 SPSS Modeler 18.0数据挖掘系统,建立医案数据库,运用频数分布、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运算模型进行挖掘,对王钢教授辨证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归纳、研究。结果1.在相关分析研究的441份病例中,在慢性肾小球肾炎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1月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各个指标数值中CD4/CD8的数值是有变化的,并且是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免疫抑制剂使用后对人体体液免疫尤其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4/CD8是有影响的。同时在不同证型间,以气阴两虚证型中的T辅助细胞、CD4/CD8数值最低,T抑制细胞数值最高较为突出,服用不同组合的免疫抑制剂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证型中以气阴两虚证型影响最为明显。不同免疫抑制剂组合中,以激素加他克莫司及雷公藤组对淋巴细胞亚群影响最为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2.数据挖掘研究共选取2011年1月~2019年6月王钢教授于南京博大肾科医院诊治的患者221人,共纳入医案381诊次。王钢教授在治疗肾炎合并免疫力低下的医案中,女性患者146诊次,占比38.32%,男性患者234诊次,占比61.42%,以男性居多。3~80岁患者均可发病,最小年龄3岁,最大年龄81岁,尤以30-39岁之间的青中年发病最多,占比达66.36%;临床症状以泡沫尿、浮肿、腰脊酸痛、纳呆、倦怠乏力、口干咽燥、咽痛、咳嗽、手足心热为主,舌淡红,苔薄白或舌红苔少,脉细沉等。临证以气阴两虚、湿热内蕴最为多见,王钢教授擅长益气养阴、清热利湿大法为主,佐以利水消肿、活血化瘀、化湿泄浊、滋补肝肾、温补脾肾等,喜用车前子、茯苓皮、制僵蚕、白花蛇舌草、全蝎、山茱萸、金樱子、黄蜀葵花、泽兰、黄芩。通过聚类分析,得出三组核心方:即防己黄芪、六味地黄汤及猪苓汤、犀角地黄汤、泻肺汤及桔梗二陈汤。结论1.通过国内外文献,中医、西医国内及国际的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本次研究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免疫力低下患者与淋巴细胞亚群相关分析的结果,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在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使用前后有差异,结果证实了运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会导致淋巴细胞亚群的紊乱。并且提出可以把淋巴细胞亚群作为预防感染的常规定期监测指标。在同时运用激素加他克莫司及雷公藤治疗时候更需要谨慎。2.通过此次数据挖掘中(频次表3-5、表3-6及表3-7、表3-8中)的分析,得出导师在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其辨证的主证是以泡沫尿、浮肿、腰脊酸痛、纳呆、倦怠乏力、口干咽燥、咽痛、咳嗽、手足心热、舌淡红,苔薄白或舌红少苔,脉细沉等主要临床症状。临证以气阴两虚为主要病机,并且根据数据挖掘病机内关联规则表3-12中得出兼证中与湿热内蕴,血瘀内结相关最为密切。3.依据本次气阴两虚证与淋巴细胞亚群相关分析数据结果,(见表2-6及表2-7)证实气阴两虚证型中的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变化最为突出,以T辅助细胞、CD4/CD8数值最低,T抑制细胞数值最高为表现。增加了导师对气阴两虚证的本质研究范围,进一步提供了气阴两虚证的又一客观指标,即: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后的气阴两虚证与体内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紊乱相关。4.此次数据挖掘结果表明:王钢教授益气养阴、清利湿热为主要治疗大法,同时对于各种兼证变证,导师也有其特色治法及用药规则(表3-18),气阴两虚合并水肿的用第一列基本方;对于合并尿蛋白增多的选用挖掘结果中的第四列基本方、第七列基本方及第八列基本方;合并肾功能异常的多用第五列基本方;合并上下焦感染的多用挖掘出的第二列基本方和第三列基本方;合并中焦脾胃的选用第六列基本方;这些为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中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所带来的不良反应,提供了各种辨证用药依据及用药规律。5.本研究不仅通过大样本的数据,挖掘了老师在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免疫力低下患者中的理法方药,同时通过了典型的个体治验医案进一步论证了益气养阴清利湿热的治疗大法,并且随证,兼证加减等在治疗该病中的特色用药规律、经验以及临床疗效。6.本研究归纳总结出王钢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多从脾论治、从肝论治、从肺从咽论治、从疏滞泄浊法论治。
王瑞[10](2020)在《黄芪六味地黄合五苓散加味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观察 ——针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脾肾气虚证型》文中认为目的:研究黄芪六味地黄汤合五苓散加味对脾肾气虚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观察。方法:1.将患者随机划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人。对照组予行西医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服用黄芪六味地黄汤合五苓散加味,4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即观察总疗程为8周。2.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肾功(Scr、BUN、Ccr)、血脂(TC、TG、LDL-C)及中医各症状、证候积分等,并采用医学统计学方法比较和分析其疗效。结果:1.肾病综合征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和对照组总有效率达进行组间比较(P<0.05),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P<0.05),比较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3.中医证候积分: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P值均<0.01),其结果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4.中医各症状:治疗组全部中医症状治疗前与治疗后各组的组内比较结果(P<0.01),对照组的部分中医症状治疗前与治疗后组内比较结果(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组间比较(P<0.05),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5.24小时尿蛋白定量(UPRO)、血清白蛋白(ALB):两组患者治疗前后UPRO、ALB组内比较(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组间比较(P<0.01),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6.尿蛋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P值均<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7.肾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cr、BUN、Ccr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P>0.05),结果无统计学意义。8.血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TG、LDL-C组内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组间比较(P值均<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9.其余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便常规、心电图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黄芪六味地黄汤合五苓散加味可有效改善脾肾气虚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中医症状,减少患者尿蛋白(PRO)、24h尿蛋白定量(UPRO)、增加血清白蛋白(ALB)、降低血脂(TC、TG、LDL-C)。提示黄芪六味地黄汤合五苓散加味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减少尿蛋白,从而达到延缓患者病情发展的目的。
二、六味地黄汤加参芪治疗肾病综合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六味地黄汤加参芪治疗肾病综合征(论文提纲范文)
(1)许家松教授治疗狼疮性肾炎经验撷英(论文提纲范文)
1 LN病因病机 |
1.1 肾虚为本,久病五脏皆损 |
1.2 热毒是主要致病因素,贯穿疾病始终 |
1.3 湿、瘀为其重要的病理产物 |
2 辨治特点 |
3 治疗经验 |
3.1 清热解毒思想贯穿治疗始终 |
3.2 通过舌诊辨血瘀之轻重 |
3.3 利小便以祛湿 |
3.4 善用参芪地黄汤治疗LN |
4 验案举隅 |
(2)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病因病机 |
2 中医药论治 |
2.1 辨证论治 |
2.2 分期治疗 |
2.3 中成药 |
2.4中医外治 |
2.5中药提取物 |
3 展望 |
(3)近10年中医治疗儿童IgA肾病血尿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儿童IgA肾病的认识 |
2 病名、病因病机的认识 |
2.1 病因病机 |
2.2 小儿生理特点 |
3 理论的新认识 |
4 治疗的新认识 |
4.1 分期治疗 |
4.2 证型治疗 |
4.3 专方、专药的治疗 |
5 现代医学的治疗 |
6 结束语 |
(4)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药治疗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病因病机 |
1.1 本虚 |
1.2 标实 |
2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医药治疗 |
2.1 辨证论治 |
2.2 单方验方论治 |
2.3 中成药及中药制剂的运用 |
3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3.1 中西医结合分期论治 |
3.2 中医辅助疗法 |
4 小结与展望 |
(6)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黄文政教授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的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数据库建立 |
2.2 数据标准化 |
3 统计学方法 |
结 果 |
1 药物使用频数 |
2 药物关联规则 |
3 药物网络社区划分 |
讨 论 |
1 黄文政教授运用“扶正祛邪法”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的经验 |
1.1 益气养血祛风——扶正祛邪法治疗诸证的基础 |
1.2 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的体现 |
2 黄文政教授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兼夹症状的经验 |
3 黄文政教授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运用对药的经验 |
3.1 蒲公英、白花蛇舌草 |
3.2 芡实、金樱子 |
4 总结与展望 |
(7)程锦国治疗肾病综合征经验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言病名,定病位,辨病机 |
1.1 言病名: |
1.2 定病位: |
1.3 辨病机: |
2 分阴阳,识急缓,定虚实 |
2.1 分阴阳: |
2.2 识急缓: |
2.3 定虚实: |
3 猛药取,中西合,药对论 |
3.1 沉疴痼疾,“猛药”取之: |
3.2 周期治疗,中西合璧: |
3.2.1 大剂量使用初期: |
3.2.2 激素减半期: |
3.2.3 小剂量维持期: |
3.2.4 贯穿化瘀解毒: |
3.3 药对学说,相须为用: |
3.3.1 芡实、金樱子: |
3.3.2 川续断、厚杜仲: |
3.3.3 附子、大黄: |
4 结语 |
(8)刘春莹结合玉屏风散治疗小儿频复发型肾病综合征(论文提纲范文)
1 西医治疗 |
2 中医治疗 |
2.1 加味玉屏风散在FPNS各期中的应用 |
2.1.1 早期大量激素应用阶段 |
2.1.2 激素维持阶段 |
2.1.3 激素减停阶段 |
2.2 玉屏风散配比及用量 |
3 中西医结合,相得益彰 |
4 病案举隅 |
(9)淋巴细胞亚群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相关研究及中药干预的数据挖掘(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祖国医学对免疫功能方面的认识 |
1.1 祖国医学对免疫功能研究的理论基础 |
1.2 祖国医学对免疫概念的历史渊源 |
1.3 祖国医学中的医药在增强免疫功能的研究及应用 |
2.西医在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免疫力低下方面的研究 |
2.1 慢性肾小球肾炎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后免疫功能紊乱的研究概况 |
2.2 现代医学中的免疫功能监测研究 |
2.3 目前淋巴细胞亚群研究进展 |
2.4 现代医学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研究 |
第二部分 淋巴细胞亚群与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后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
1.临床实验设计方案 |
1.1 病例选择 |
1.2 西医诊断标准 |
1.3 中医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2.研究方法 |
3.统计指标 |
4.统计方法 |
5.研究结果 |
5.1 一般资料分析比较 |
5.2 淋巴细胞亚群治疗前后所有患者比较(均数±标准差) |
5.3 服用不同免疫抑制剂与未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均数±标准差) |
5.4 不同证型间的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均数±标准差) |
6.讨论 |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的肾炎免疫力低下患者用药经验研究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方法 |
2.1 医案资料来源 |
2.2 纳入排除标准 |
2.3 医案的预处理 |
2.4 医案信息纳入方法 |
2.5 医案信息采集方法 |
3.研究结果 |
3.1 计量性趋势数据结果 |
3.2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
3.3 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
4.讨论 |
4.1 王钢教授辨证思想挖掘讨论 |
4.2 王钢教授的治疗大法特色数据挖掘讨论 |
4.3 王钢教授治疗选方的数据挖掘讨论 |
4.4 王钢教授治疗用药配伍特征数据挖掘分析 |
5.创新点、不足与展望 |
5.1 创新点 |
5.2 不足之处 |
5.3 研究展望 |
第四部分 典型医案 |
医案一: 慢性肾炎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案 |
医案二: 慢性肾炎合并侵袭性肺真菌病肺炎案 |
医案三: 慢性肾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案 |
医案四: 慢性肾炎合并病毒性肺炎案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中英文对照表 |
附录二 图表范式对照表 |
附录三 临床症状频次频率分布 |
附录四 病机频次频率分布 |
附录五 治法频次频率分布 |
附录六 药物频次频率分布 |
附录七 药物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黄芪六味地黄合五苓散加味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观察 ——针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脾肾气虚证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1 引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目的 |
2.2 病例选择 |
2.3 病例选择标准 |
2.3.1 西医诊断标准 |
2.3.2 中医诊断标准 |
2.3.3 纳入标准 |
2.3.4 排除标准 |
2.3.5 剔除、脱落和终止标准 |
2.4 分组 |
2.5 治疗方法 |
2.5.1 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 |
2.5.2 治疗组:西医常规治疗+黄芪六味地黄汤合五苓散加味 |
2.6 疗程 |
2.7 观察指标 |
2.7.1 疗效性观察指标 |
2.7.2 安全性观察指标 |
2.8 疗效判定标准 |
2.8.1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判定标准 |
2.8.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2.9 疗效分析 |
2.10 统计学处理方法 |
3 临床资料 |
3.1 性别比较 |
3.2 年龄、病程比较 |
3.3 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比较 |
3.4 尿蛋白定性比较 |
3.5 肾功比较 |
3.6 血脂、肝功比较 |
3.7 血常规比较 |
3.8 中医证候比较 |
3.9 其余指标 |
4 研究结果 |
4.1 两组患者临床总疗效比较 |
4.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4.2.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4.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4.2.3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比较 |
4.2.4 两组患者舌、脉象比较 |
4.3 两组患者蛋白比较 |
4.3.1 两组患者24h尿蛋白及血清白蛋白比较 |
4.3.2 两组患者尿蛋白定性比较 |
4.4 两组患者肾功比较 |
4.5 两组患者血脂比较 |
4.6 两组患者安全指标比较 |
4.6.1 两组患者肝功比较 |
4.6.2 两组患者血常规比较 |
4.6.3 两组患者其余安全指标和不良反应比较 |
5 讨论 |
5.1 中医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认识 |
5.1.1 中医对其病名的相关论述 |
5.1.2 中医对其病因病机的相关论述 |
5.2 本课题所选方剂及方中单味药的中医研究 |
5.2.1 方剂来源 |
5.2.2 方剂组方分析及单味药研究 |
5.3 对本课题研究结果的分析和探讨 |
5.3.1 临床总疗效的分析 |
5.3.2 中医症候疗效、症候积分及各症状的分析 |
5.3.3 蛋白结果的分析 |
5.3.4 肾功能结果的分析 |
5.3.5 血脂结果的分析 |
5.3.6 安全性指标的分析 |
6 结论 |
7 问题与展望 |
8 参考文献 |
9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10 附录 |
11 致谢 |
四、六味地黄汤加参芪治疗肾病综合征(论文参考文献)
- [1]许家松教授治疗狼疮性肾炎经验撷英[J]. 辛雪艳,杨丛旭.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12)
- [2]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研究进展[J]. 於丹燕,应旭旻.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11)
- [3]近10年中医治疗儿童IgA肾病血尿的研究进展[J]. 吕德祺,李伟伟,刘祖露,秦任新,梁安琪,陆婷婷. 大众科技, 2021(11)
- [4]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药治疗概述[J]. 李星醒,李月红. 天津中医药, 2021(11)
- [5]中医辨治狼疮性肾炎经验心得[J]. 韩晶,米杰.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1(10)
- [6]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黄文政教授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的用药规律研究[J]. 朱鹏宇,吕阳,王耀光,黄文政.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1
- [7]程锦国治疗肾病综合征经验探析[J]. 陈念昭,王峰,袁拯忠,程锦国. 浙江中医杂志, 2021(09)
- [8]刘春莹结合玉屏风散治疗小儿频复发型肾病综合征[J]. 赵亚洲,高航,刘春莹.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03)
- [9]淋巴细胞亚群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相关研究及中药干预的数据挖掘[D]. 郭小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黄芪六味地黄合五苓散加味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观察 ——针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脾肾气虚证型[D]. 王瑞.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