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指示加快房改

朱镕基指示加快房改

一、朱镕基指示加快住房改革(论文文献综述)

楼继伟[1](2019)在《40年重大财税改革的回顾》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财税改革成效显着,构建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要求的财税体制框架,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支柱作用逐步显现。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在宏观经济运行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回顾和梳理40年重大财税改革的出台,在还原历史的同时,澄清社会上存在的典型片面认识和错误观点,以更好地推动现代财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陈学斌,汪文庆,刘一丁[2](2010)在《90年代中期住房制度改革回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1980年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改革城镇住房投资、建设和分配制度的总体设想以来,住房制度改革作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率先在广大城镇展开,至今已30年。从1993

孙小梅[3](2017)在《中国住房政策演变及后果 ——基于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1954-2017)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住房政策的变化是中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变迁的缩影;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则是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元政策”。本文将这二者结合起来,分析中国住房政策在中国现代社会发生的多重“大转型”或“大转变”背景下①,其发展转向的意识形态原因和其所产生的主要后果——具体来说,我们把政府工作报告(1954-2017)中有关住房的关键词作为观测政府对住房与经济发展关系理解的依据,通过分析它们出现的频度和语境分析报告者认识重点的所在、以及当时的住房政策范式;同时辅以中国统计年鉴等权威资料,籍此“窥斑见豹”地展示一幅中央对住房与经济发展关系认知的历史演进图景,并从住房投资、城镇住房建成面积以及是否满足当时城镇住房人口的住房需求等三方面简要分析了住房政策后果。关键词是人们借以思考的概念,经常被使用的词语可以反映出其思维中最为活跃的部分、影射其认知的中心地带,亦可反映出人们对于事物的重视程度与认知的变化,故从关键词切入来盘点中国住房政策变化及后果不失为一种既能切中要害又方便操作的方法。本文认为,在所有影响和塑造中国住房政策的因素里,中央政府的“元政策”以及意识形态主张非常重要。在房地产已经“绑架”了中国实体经济的今天,中国决策者必须意识到,要使我国保障房建设和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调整财事关系和开放政治自由是必要条件。

宋明星[4](2016)在《基于城市关联性的保障性住房发展历程与设计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迄今为止,我国的住房制度改革实施已有三十多年历史,其中同步进行了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伴随着快速城镇化进程,保障性住房制度经历着从无到有,从计划到市场的过程。本论文基于保障房住区与城市关联性视角,对保障性住房的制度构建、城市空间分布、建筑设计等方面开展研究,试图提出一个较为全面的,涵盖从体系建设到建筑细节全过程的策略。论文按“国内外保障房制度建设比较研究——基于保障房住区与城市关联性分析保障房城市空间形态——保障房体系制度、城市空间、保障房住区设计等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设计策略”路线开展研究。首先,梳理出保障性住房制度在住房制度改革五个阶段中扮演的角色和发展过程,对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房、棚户区改造、城中村进行了专项研究。这部分研究的意义在于从宏观的角度看待城市关联性视角下的保障房建设,与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构建、城市非平衡性、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等内容都有着密切的关联,这也是相比其他建筑学背景的研究者而言,本文花了更多笔墨于这个过程分析的原因。选取香港、新加坡、美国、英国等境外地区和国家的保障性住房制度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得出的启示包括:成立专门的运营管理机构;设计严密的保障性住房运行机制;准确把握市场与政府角色;发展住房公积金制度;注重资金平衡;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支持体系;提供租用和购买的渠道;“体面住房”标准的全面性;更新计划的公众参与度、关键工作者的住房保障问题等。论文结论部分借鉴了他们的先进做法和理念。很多学者的研究都分析了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显性问题,如边缘郊区化、大型化趋势、公共服务设施缺乏、给城市形象和社会治安带来负面影响等。传统研究方法是从城市选址和规划层面分析,但得出的结论往往失之于表面。本研究基于保障房与城市关联性视角,提出了保障性住房与城市空间之间、保障性住房与被保障人群生活方式之间、保障性住房建设与运行模式之间这三个彼此关联的本体间存在的问题,其关系对保障房在城市空间中规划、建设、分配、运转等会有深层次的影响,形成了保障性住房与相应城市空间的关联性,包含:城市非平衡性、城市间及城市自身非公平性、被保障人群自身非平衡性发展、生活肌理改变与社会属性的认知、硬质边界的规划与复合化界面、自组织行为带来的自生长性、资本的力量与保障属性的关系、混合居住模式和空置房等方面。从保障性住房与城市关联的密切程度来看,保障性住房小区与城市之间形成了三大类型和六种子型:自我完善型中的依托超大城市发展子型和依托企业及园区子型;城市叠加型中的自身带动城市发展子型和依托主城区叠合发展子型;斑块融入包含有机更新融入城市子型和城区地块新建融入子型。论文对每个子型的存在基础、规模、与主城区距离、配套设施完善度、就业岗位特点和交通方式等方面都做了研究。基于城市关联性下的保障性住房形态构成分析是本文主要创新点之一。通过前文的分析,研究尝试提出保障性住房建设制度层面的宏观策略,基于城市关联性下的城市空间中观保障策略,保障房住区公共空间营造与住宅设计微观策略。这几个方面同时也是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1、宏观策略。包含立法和制度两个方面。首先确定保障性住房体制社会公平性、保障适度性、长期动态性、地区非平衡性等基本属性,这些属性有的是各国之共性,有些则是我国特有的。从保障主体、保障房类型、保障标准、保障方式等几个主要方面做出法律构建的建议,尤其针对农民工、新就业大学生、各类引进人才、老龄化人口等保障对象做了长期趋势的预判。制度建设主要是操作层面的构建,包括:资金筹集的方式、建设与管理的框架建设、准入标准与退出机制、信息系统建设和公开等几个方面。2、中观策略。研究基于城市关联性下的城市空间提出:组团平衡与混合居住;公共交通导向;多元化房源下的空间选址;复合界面等四大方面十三点针对性策略。针对这些通用性的策略在三种保障性住房形态类型中的具体应用,又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细则,例如自我完善型中提出了产业与生活安置的关系、相应的大运量交通体系、相对疏离与城市的邻里单元塑造、产业远景下的住区更新等策略。城市叠加型提出了快速聚集人气带动发展的方式、构建网络化交通、推动居住中复合化社区模式等策略。在斑块融入型中,棚户区改造等方式如何与保障对象和空间结合、当居民置换后,中心城区二次开发中保障性社区的社区活化方法和原则等策略。3、微观策略。保障房设计策略主要提出了小区总图层面的空间策略,户型和单元层面的类型和组合设计策略,单一空间内部的利用与改造策略,总体而言也是一步步将空间尺度由大及小,全方位对保障对象的居住条件进行研究。在小区整体空间层面重点在于提取了保障房与普通商品房不同的特点开展研究,这也是改变设计师只看到二者居住的共性,忽视了保障对象特殊性,从而提出的专门的设计策略。户型与单元策略上,收集了近百种近年来实施的保障性住房户型与商品房小户型,通过ldbk的功能体系分类法,对各种不同户型做了分门别类的研究。同时按多层与小高层、高层住宅研究了外廊式、内廊式、单元式、塔式、跃廊式等不同单元的组合特点。另外从人体行为需要的具体空间尺度、关联空间尺度、单一空间的综合利用方面,提出了套型间的空间置换、套型的合并与拆分、套型内部空间的局部重组、空壳支撑体等方式。

青海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5](2019)在《青海解放70年大事纪略》文中指出编者按历史是一面镜子。纪念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做好现在、开辟未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青海解放70周年,青海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纂了《青海解放70年大事纪略》。《纪略》突出体现党的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各民族团结奋斗三大历史主要脉络,重?

卫民[6](2011)在《一部记录中国改革和发展历程的着作——《朱镕基讲话实录》》文中指出近期出版的《朱镕基讲话实录》(以下简称《实录》),收录了朱镕基同志担任国务院副总理(1991年4月至1998年3月)、国务院总理(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期间的重要讲话、文章、信件、批语等348篇,照片和批语、书信影印件302件。《实录》翔实记录了朱镕基同志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工作历程。

费滨海[7](2012)在《发展型产业政策与中国房地产业的变迁(1992-2012)》文中提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从传统计划体制向现代市场体制的巨大转型,市场化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中国经济社会进入到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宏大背景下,中国的房地产业也实现了从1990年代的早期初步发展向1998年以来的快速繁荣发展的重要变迁。作为一种经济产业变迁现象,中国房地产业近二十年的快速成长变迁内含着深刻的组织与制度变迁意义。关于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既有研究大致形成了诸如产业周期论、制度变迁、“结构-行为-绩效”,以及政治互动等四种主要的解释与分析视角。这些视角分别强调了基于市场机制的产业自然演化、国家的具体产业调控政策、产业的市场结构及竞争结构,以及产业主体间的利益博弈与合作机制等,对于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变迁的重要影响。尽管从这些视角出发的研究为我们理解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分析框架与观察视角,但是,这些研究不能为我们深刻理解房地产业长时段的发展变迁提供一种更具解释力的研究路径。因此,本研究试图借鉴经济社会学的历史制度主义及比较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智识,尝试运用所谓的发展型产业政策的分析变量与框架,对中国房地产业1992-2012年间的复杂发展变迁过程与机制进行一种结构性分析与解释。具体而言,本研究主要从发展主义的战略认知、协调性的具体产业政策、增长与稳定的钟摆机制、政企关系模式等四个维度出发,深入地分析国家发展型产业政策对于中国房地产业的深刻结构性影响。研究发现,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市场化与全球化交叠的背景下,在国家发展型的产业政策作用下,1992-2012年间,中国房地产业实现了从早期的初步发展到1998年以来的繁荣发展的重要变迁——从初步发展到迅速繁荣、从新兴产业到支柱产业、从商品化与低度市场化到高度市场化、从对社会生活的有限影响到对人们生活的全面而深刻影响等方面的转变。而作为一种结构性作用机制,在发展型的产业政策框架下,国家发展主义的战略认知为中国房地产业的变迁提供了重要的认知前提或战略导向;协调性的具体产业政策则为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政策动力;稳定与增长的钟摆机制则较好地呈现了房地产业变迁过程中,作为产业治理主导者的国家所实施的策略性战略选择;而特殊的政商关系模式则为房地产业的变迁提供了特定的互动结构前提。因此,本研究认为,源起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发展型产业政策是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房地产业复杂发展变迁的关键因素。

热合木江·沙吾提[8](2014)在《中国共产党改善新疆民生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执政60多年以来,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一系列民生理念和民生举措,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生观。高度关注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核心和精髓。我们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都非常重视民生问题,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民生问题,其观点一脉相承,其理念与时俱进,其举措深得民心。研究总结中国共产党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对于更好地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学术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构建了理论、历程、成就、经验、战略和政策相结合的分析框架,使每一个问题研究都以新疆客观的历史和现实为分析前提,既能够初步论述中国共产党改善新疆民生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改善新疆民生的特殊性、多元性和复杂性,又能够给相关政策制定和执行者有些必要的、有价值的启示,使未来决策更加贴近实际、更具可操作性。全文五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理由与意义,梳理了相关领域问题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之处,并对涉及的几个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章是民生问题的理论基础。着重对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进行了梳理和回顾,指出了国外和国内关于民生问题理论研究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民生思想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通过对以上梳理本章重点论述中国共产党是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靠“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而赢得人民拥护并取得全国政权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致力于民生实践,就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己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唯一宗旨。第三章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和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历史进程。从宏观上介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基本概况,着重概括中国共产党解决和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历史背景、历史进程和实践。首先对中国共产党改善新疆民生的历史条件、基本要求做了简要阐述;其次,对解放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新疆解决民生问题的努力,解放后解决和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艰辛探索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在新疆的开创和发展的进程等进行了分析。再次,分析和概括了中国共产党解决和实现新疆各族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认为中国共产党开辟了解决和改善新疆民生事业的广阔的道路,新疆的改善民生、发展民生过程作为整个国家民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第四章是总结分析新疆民生建设的实践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回顾新疆民生发展历程基础上,重点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地生活”的要求,客观总结和评价了人民生活、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住房等新疆民生事业的发展成就,同时结合新疆区情分析新疆改善民生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经济欠发达、财政底子簿、公共服务方面的历史欠账仍然较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劳动就业、住房和社区服务等方面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城乡之间不均等的问题突出。民生问题在当前已成为新疆城乡社会矛盾多发凸显最基本的根源。长此以往,必将严重影响政府的公信力,成为影响新疆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根据以上问题提出了解决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对策和建议。第五章是总结中国共产党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基本经验。包括:第一、坚持党的领导是解决和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前提条件。第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解决和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基本保证。第三、立足本地发展经济是解决和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关键所在。第四、文化繁荣是是解决和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内在动力。第五、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和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政治保障。第六、改善新疆民生事业离不开国家和兄弟省市的帮助。第七、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重要途径。第八、发挥好新疆建设兵团在改善新疆民生中的作用。

郑定铨[9](2008)在《1989~1998年改革开放大事记》文中指出

于陆燕[10](2017)在《朱镕基行政管理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朱镕基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在国内外最有威望、最有影响力的国务院总理。邓小平说他是“最懂经济的领导人”。朱镕基行政管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行政管理思想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研究朱镕基行政管理思想对于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的行政管理理论,推动马克思主义行政管理思想中国化,全面深化行政管理改革,促进行政管理创新,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朱镕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行政管理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行政管理思想、列宁行政管理思想、毛泽东行政管理思想、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是朱镕基行政管理思想的理论来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西方现代公共管理思想的合理成分是朱镕基行政管理思想的有益借鉴。朱镕基行政管理思想是由行政管理本质论、行政管理目标论、行政管理动力论等三个部分构成的理论体系。其中,行政管理本质论是基础,行政管理目标论是核心,行政管理动力论是关键。在朱镕基看来,行政管理的本质是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社会主义行政管理的实质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中国行政管理的总目标是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行政管理的具体目标是行政管理的人本化、法治化、科学化、高效化、廉洁化;行政管理的根本动力是行政管理改革,行政管理的原动力是行政管理创新。朱镕基行政管理思想具有时代性、科学性、人民性、务实性等基本特点。朱镕基行政管理思想具有意义非凡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本文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依据,以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和朱镕基讲话实录为文本依据,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配合的研究方法,试图对朱镕基行政管理思想进行系统深入的探讨。同学术界其他相关论着相比较,本文具有探索性、系统性、创新性、实用性等特点。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是初步构建了由行政管理本质论、行政管理目标论、行政管理目标论等三个部分组成的朱镕基行政管理思想的解读体系,旨在为新时期深化行政管理改革,推动行政管理创新,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提供学理支撑和实践参考。

二、朱镕基指示加快住房改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朱镕基指示加快住房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40年重大财税改革的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一、财税改革作为突破口为经济体制改革“杀出一条血路”
    (一) 打破“统收统支”, 在摸索中寻找改革方向
        1.“统收统支”“必须坚决加以改变”
        2. 财税改革先行一步
    (二) “放权让利”, 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
        1. 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探索:试行企业基金制、利润留成制
        2. 两步“利改税”势在必行
        3.“利改税”是改革的方向
        4. 从企业承包制到“税利分流”
    (三) “分灶吃饭”, 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1. 从“分灶吃饭”到“财政大包干”
        2. 预算外资金膨胀
        3. 土地财政起源
        4. 中央财政职能弱化
        5. 分税制的早期探索
    (四) 矫正包干制, 酝酿价税财联动改革
        1. 从价格“双轨制”到“价格闯关”
        2. 价税财联动改革的设想
        3. 市场化改革取向的艰难探索
二、税制和分税制财税体制改革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基础
    (一) 工商税制改革为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1. 税制替代承包制
        2. 税制改革“一石三鸟”
        3. 为控制投资过热实行生产型增值税
    (二) 分税制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1. 分税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整体性改革的中心环节
        2. 原有的财税体制不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3. 中央财政“站在悬崖边上”, 危及国家长治久安
    (三) 分税制财税体制建立了中央与地方稳定规范的财政分配关系
        1. 收入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改为按税种划分
        2. 把地方政府藏于预算外的财政资金引入“分税制基数”
        3. 建立转移支付制度调节地区财力差距
    (四) 分税制改革“怎么评价都不过分”
        1. 分税制改革是制度建设的里程碑, 奠定了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
        2. 分税制改革:在历史约束条件下做出了最大努力
三、公共财政:基于市场化的财政改革目标模式
    (一) 建立公共财政解决政府越位和缺位问题
        1. 市场化改革要求转变财政大包大揽的模式
        2. 日益增长的社会公共需要要求财政支出结构调整与优化
    (二) 预算制度成为财政改革的重点
        1. 首部《预算法》的出台
        2. 从一本预算到四本预算
        3. 从预算角度看宏观税负和土地收入
        4. 预算外资金的终结
    (三) 扩大社会性支出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 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农村
        2.“非典”后大幅增加公共卫生支出
        3. 社会保障制度逐步覆盖城市和乡村
    (四) 公共财政参与和支撑关键领域市场化改革
        1. 支撑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脱困, 塑造成熟市场经济主体
        2. 财政支撑金融改革破局
        3. 推动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五) 首次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1. 启动积极财政政策, 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
        2. 从积极到稳健、再到积极, 积极财政政策退出受阻
四、新时代财税改革推动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一) 财税改革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1. 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要求财政发挥基础性和支柱性作用
        2.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求财政主动改革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3.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要求财政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打造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1. 以“营改增”为重点完善税收制度
        2. 修订《预算法》现代预算制度起步
        3. 启动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
    (三) 保障和改善民生,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1. 初步实现全民医保
        2. 完善社会保障和就业
        3. 推进劳动力自由流动
        4. 加强基本住房保障
        5. 支持生态环境建设
    (四)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任重道远
        1. 防控重大财政风险
        2. 夯实国家治理的基础
        3. 推动实现“四个全面”
        4. 协调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的关系

(2)90年代中期住房制度改革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房改的由来
1994年房改决定出台
在全国建立公积金制度
稳妥出售公房
安居工程
几点感想

(3)中国住房政策演变及后果 ——基于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1954-2017)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中国住房研究文献述评
    2.1 住房政策研究综述
    2.2 公共政策文本分析研究综述
    2.3 现有研究不足
第三章 选择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进行研究的依据
    3.1 选择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的理由
    3.2 利用政府工作报告的具体做法
    3.3 中国住房政策分析和评估的理论依据
第四章 1954-1977:“先生产、后生活”
    4.1 住房问题的表述与住房范式
    4.2 住房建设投资及政策后果
第五章 1978-1997:“安居”才能“乐业”
    5.1 住房问题的表述与住房范式
    5.2 住房建设投资及政策后果
第六章 1998-2017:住房—一投资、消费、抑或保障?
    6.1 住房问题的表述与住房范式
    6.2 住房建设投资及政策后果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基于城市关联性的保障性住房发展历程与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学术界关于保障性住房的研究
        1.2.2 国内学术界关于保障性住房的研究
    1.3 研究对象、思路、方法
        1.3.1 研究对象与范围、概念界定
        1.3.2 研究视角与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第2章 保障性住房建设在住房制度改革历程中的发展
    2.1 我国住房制度发展及改革历程
        2.1.1 第一阶段:单位大院全社会保障阶段(1950—1978年)
        2.1.2 第二阶段:住房制度改革摸索阶段(1978-1994年)
        2.1.3 第三阶段:住房制度改革推进阶段(1994-2002年)
        2.1.4 第四阶段:住房制度改革深化阶段(2002-2007年)
        2.1.5 第五阶段:回归保障性住房民生的改革阶段(2007至今)
    2.2 保障性住房在住房制度改革中的供应体系
        2.2.1 经济适用住房
        2.2.2 廉租住房:住房保障建设得到高度重视
        2.2.3 公共租赁房:以扩大保障范围为目的的公租房的发展
        2.2.4 棚户区改造:民生工程与城市综合环境提升
        2.2.5 城中村改造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境外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发展及案例
    3.1 相关国家和地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发展情况
        3.1.1 香港地区的保障性住房制度
        3.1.2 新加坡的保障性住房制度
        3.1.3 美国的保障性住房制度
        3.1.4 英国的保障性住房制度
    3.2 境外保障性住房建设与我国国情的比较分析
        3.2.1 香港地区住房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3.2.2 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3.2.3 美国住房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3.2.4 英国住房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保障性住房建设影响因素及其对城市空间的影响
    4.1 保障性住房与城市空间的关系
        4.1.1 城市非平衡性
        4.1.2 城市间及城市自身非公平性
        4.1.3 被保障人群自身非平衡性发展
    4.2 保障性住房与被保障人群生活方式的关系
        4.2.1 生活肌理改变与社会属性的认知
        4.2.2 硬质边界的规划与复合化界面
        4.2.3 自组织行为带来的自生长性
    4.3 保障性住房建设与运行模式的分析
        4.3.1 资本的力量与保障属性的关系
        4.3.2 混合居住模式
        4.3.3 空置房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保障性住房与城市关联度的形态构成分析
    5.1 保障性住房与城市关联的形态构成:三大类型和六大子型
        5.1.1 自我完善型:依托超大城市发展子型和依托企业及园区子型
        5.1.2 城市叠加型:自身带动城市发展子型和依托中心城区叠合发展子型
        5.1.3 斑块融入型:有机更新融入城市子型和城区地块新建融入子型
    5.2 六大形态子型的特征分析
        5.2.1 依托超大城市发展子型的存在条件和基本特点
        5.2.2 依托企业及园区子型的存在条件和基本特点
        5.2.3 自身带动城市新发展子型的基本特点
        5.2.4 依托中心城区叠合发展子型的基本特点
        5.2.5 有机更新融入城市子型的基本特点
        5.2.6 城区地块新建融入子型的基本特点
    5.3 影响三大形态类型的保障性住房发展的因素和潜在问题
        5.3.1 自我完善型面临的问题
        5.3.2 城市叠加型面临的问题
        5.3.3 斑块融入型面临的问题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保障性住房制度建构的宏观策略
    6.1.住房保障法规和制度的属性
        6.1.1 社会公平性
        6.1.2 保障适度性
        6.1.3 长期动态性
        6.1.4 地区非平衡性
    6.2 保障主体、保障房类型、保障标准和保障方式
        6.2.1 保障主体
        6.2.2 保障房类型
        6.2.3 保障标准
        6.2.4 保障方式
    6.3 保障对象的变化与预判
        6.3.1 保障对象
        6.3.2 农民工市民化
        6.3.3 新就业大学生及各类人才
        6.3.4 老龄化人口
        6.3.5 住房保障长期趋势预判
    6.4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与逐步完善管理机制
        6.4.1 保障房建设多渠道资金筹集
        6.4.2 保障房建设与管理框架搭建
        6.4.3 准入标准与退出机制
        6.4.4 完善的个人信息系统与分配公开制度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城市关联性下的城市空间中观保障策略
    7.1 组团平衡与混合居住:非平衡性下的融合策略
        7.1.1 空间布局的组团平衡
        7.1.2 空间适配:降低居住与就业的分异现象
        7.1.3 住区规模的组团平衡
        7.1.4 混合居住的设计方式
    7.2 公共交通导向
        7.2.1 TOD模式与保障性住房建设
        7.2.2 公共交通相关设计要点
    7.3 多元化房源下的空间选址:空置房与城中村
        7.3.1 企业提供的集体宿舍
        7.3.2 城市中某些具备条件的空置房
        7.3.3 小产权房和城中村改造
        7.3.4 其他房源
    7.4 复合界面:软化硬质边界 建立城市对话关系
        7.4.1 社区功能构成的复合化
        7.4.2 住区边界与城市的复合化
        7.4.3 社区城市界面的复合化
    7.5 三大保障性住房形态类型的城市空间设计策略
        7.5.1 自我完善型保障房住区的设计策略
        7.5.2 城市叠加型的城市空间设计策略
        7.5.3 斑块融入型的城市空间设计策略
第8章 保障性住房小区及建筑的微观设计策略
    8.1 保障性住房小区规划设计研究
        8.1.1 布局方式与开发强度
        8.1.2 交通组织与停车
        8.1.3 缩小街区,功能混合
        8.1.4 公共空间的营造
    8.2 户型
        8.2.1 保障性住房——小户型的基本特点
        8.2.2 各面积区间的户型分类及其特点
        8.2.3 单元组合
    8.3 室内空间利用
        8.3.1 人体行为与人体工学
        8.3.2 单一空间尺度及综合利用
        8.3.3 户型的改造与适应性
    8.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出版书籍、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得奖情况
附录C

(5)青海解放70年大事纪略(论文提纲范文)

编者按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1962年
1963年
1964年
1965年
1966年
1967年
1968年
1969年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1975年
1976年
1977年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7)发展型产业政策与中国房地产业的变迁(1992-2012)(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研究问题
    二、 文献回顾
        (一) 国外房地产研究的主要理论流派
        (二) 关于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变迁的具体解释路径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思路与分析框架
    五、 研究的创新与意义
    六、 实证材料的获取
第一章 发展主义、产业政策与产业变迁
    一、 发展主义与经济增长
        (一) 拉美的现代化与古典发展主义
        (二) 东亚经济奇迹与新发展主义
        (三) 经济发展主义的核心逻辑
    二、 国家产业政策与产业发展
    三、 发展型产业政策与产业变迁
        (一) 发展型产业政策的定义
        (二) 发展型产业政策的要素框架
第二章 发展型产业政策的萌芽与房地产业的初兴
    一、 房地产业的早期发展(1992-1998)
        (一) 从起步到初兴
        (二) 商品化与低度市场化
        (三) 作为新兴产业
        (四) 对居民生活的有限影响
    二、 发展主义战略认知的早期建构
        (一) “发展”作为一种理想和经济意识形态
        (二) 市场作为一种神话的初现
        (三) 房地产经济工具主义
    三、 计划与行政主导下的产业政策
    四、 增长与稳定的钟摆机制:产业幼稚的“恶果”
    五、 政企关系:体制依附下的“合作”
    六、 小结
第三章 从行政主导到市场机制:发展型产业政策的转型
    一、 发展主义的战略认知的强化与调适
        (一) 从数字增长到发展质量
        (二) 市场的纵横与社会的回归
        (三) 简单工具主义的超越
    二、 市场化主导下的产业政策
    三、 增长与稳定的钟摆机制:危机下的权宜选择
    四、 政企关系:市场游戏中的博弈、共谋与合作
    五、 小结
第四章 产业政策转型下的房地产业(1998-2012)
    一、 产业“繁荣”的形成
    二、 市场化水平的提升
    三、 作为支柱或主导产业
    四、 房地产深刻影响个人生活
    五、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房地产业及其发展主义
    一、 研究结论
    二、 进一步讨论
        (一) 中国房地产业:成也发展主义,败也发展主义
        (二) 超越发展主义:重构产业良性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中国房地产业 1992-2012 年间主要政策文件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8)中国共产党改善新疆民生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和研究现状
        一 选题意义
        二 研究现状
    第二节 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
        一 主要内容
        二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三 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
    第三节 重点和难点
        一 研究重点
        二 研究难点
第二章 民生概念及民生思想的演变
    第一节 民生的基本含义及特征
        一 “民生”一词的含义
        二 民生问题的具体内容
        三 民生问题的特征
    第二节 全面科学地认识民生问题
        一 民生问题是经济问题
        二 民生问题是社会问题
        三 民生问题是发展问题
        四 民生问题是政治问题
    第三节 民生思想的演变和发展
        一 近现代西方国家民生思想的演变和发展
        二 近现代中国民生思想的演变和发展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解决新疆民生问题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解放前中国共产党解决新疆民生问题的努力(1921~1949)
        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概况
        二 解放前新疆民生的概况
        三 中国共产党解决新疆民生问题的开端
        四 三区革命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
        五 新疆国民党民主派和平起义
        六 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
    第二节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改善新疆民生的艰辛探索(1949-1978)
        一 进行保护人民基本生存权和基本政治权利益为主的政治建设
        二 中国共产党把新疆各族人民引上社会主义道路
        三 “文化大革命”对新疆民生事业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改善新疆民生的不断发展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在新疆的开创(1978~1989)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在新疆的丰富和发展(1989~2002)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在新疆的全面推进(2002~2012)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在新疆的新的发展(2012~至今)
第四章 新疆民生建设的实践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节 提高和改善新疆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成就
        一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二 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生活总体实现小康
        三 生活方式发生巨变,生活质量显着提高
    第二节 新疆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就
        一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为民生福祉和未来发展提供前提保障
        二 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发展,在民生需求中确立责任和使命
        三 职业教育恢复性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四 “双语”教育蓬勃发展,为新疆的民生建设提供助力支撑
        五 “内高班”教育稳步发展,充分体现党和政府的民生关怀
        六 教育事业投入逐步增长,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七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公平事业取得新进步
    第三节 新疆就业保障事业发展的成就
        一 就业管理体制发生了根本变革
        二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三 就业渠道日益拓宽,就业结构逐渐优化
        四 就业政策日趋成熟,就业服务日益完善
        五 高校毕业生就业之路越走越宽
        六 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工作成效显着
        七 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有序、有效转移
    第四节 新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成就
        一 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医疗卫生事业得到初步发展
        二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成就
        三 医疗保险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保障
        四 新疆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第五节 新疆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成就
        一 新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二 新疆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三 新时期新疆社会保障事业的工作重点
    第六节 新疆住房建设事业发展的成就
        一 居民住房条件大为改善
        二 “安居富民”工程,从抗震到富民
        三 “定居兴牧”民生工程,提高了牧区群众的生活
        四 保障房建设力度加大,力促新疆和谐稳定
    第七节 新疆改善民生方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 新疆改善民生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二 新疆改善民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 解决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对策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改善新疆民生的基本经验及启示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改善新疆民生的规律及特点
        一 各族人民当家做主是解决和改善民生问题的政治前提
        二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改善民生的切实步骤
        三 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是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四 改善民生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指针
        五 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和保障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基本经验
        一 坚持党的领导是解决和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前提条件
        二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解决和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基本保证
        三 立足本地发展经济是解决和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关键所在
        四 文化繁荣是是解决和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内在动力
        五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和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政治保障
        六 改善新疆民生事业离不开国家和兄弟省市的帮助
        七 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重要途径
        八 发挥好新疆建设兵团在改善新疆民生中的作用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几点启示
        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推进改革开放宏伟事业
        二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新疆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 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思想,维护新疆政治大局稳定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9)1989~1998年改革开放大事记(论文提纲范文)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0)朱镕基行政管理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意义
        1.1.1 理论意义
        1.1.2 实践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1.4.1 内容创新
        1.4.2 方法创新
第2章 朱镕基行政管理思想的形成
    2.1 朱镕基行政管理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1.1 国际背景
        2.1.2 国内背景
    2.2 朱镕基行政管理思想的形成过程
        2.2.1 思想萌芽(1987 年-1992 年)
        2.2.2 初步形成(1992 年-1998 年)
        2.2.3 正式形成(1998 年-2003 年)
    2.3 朱镕基行政管理思想的理论来源
        2.3.1 马克思主义公共管理思想
        2.3.2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
        2.3.3 西方公共管理理论的合理成分
第3章 朱镕基行政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3.1 行政管理本质论
        3.1.1 行政管理的基本内涵
        3.1.2 行政管理的本质要求
    3.2 行政管理目标论
        3.2.1 行政管理人本化
        3.2.2 行政管理法治化
        3.2.3 行政管理科学化
        3.2.4 行政管理高效化
        3.2.5 行政管理廉洁化
    3.3 行政管理动力论
        3.3.1 行政管理改革
        3.3.2 行政管理创新
第4章 朱镕基行政管理思想的基本特点
    4.1 时代性
        4.1.1 彰显了全球化的时代特征
        4.1.2 反映了现代化的时代要求
        4.1.3 适应了信息化的时代潮流
    4.2 科学性
        4.2.1 理论内容的科学性
        4.2.2 理论基础的科学性
        4.2.3 理论逻辑的科学性
    4.3 人民性
        4.3.1 政治立场的人民性
        4.3.2 价值取向的人民性
        4.3.3 管理方法的人民性
    4.4 务实性
        4.4.1 思想路线的务实性
        4.4.2 工作方法的务实性
        4.4.3 管理作风的务实性
第5章 朱镕基行政管理思想的重要价值
    5.1 理论价值
        5.1.1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行政管理人本化思想
        5.1.2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行政管理科学化思想
        5.1.3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行政管理法治化思想
    5.2 实践价值
        5.2.1 实施国企改革,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2.2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5.2.3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加强和改善了党对行政管理的领导
结语
参考文献
本人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朱镕基指示加快住房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 [1]40年重大财税改革的回顾[J]. 楼继伟. 财政研究, 2019(02)
  • [2]90年代中期住房制度改革回顾[J]. 陈学斌,汪文庆,刘一丁. 百年潮, 2010(07)
  • [3]中国住房政策演变及后果 ——基于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1954-2017)的研究[D]. 孙小梅. 厦门大学, 2017(08)
  • [4]基于城市关联性的保障性住房发展历程与设计策略研究[D]. 宋明星. 湖南大学, 2016(02)
  • [5]青海解放70年大事纪略[N]. 青海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青海日报, 2019
  • [6]一部记录中国改革和发展历程的着作——《朱镕基讲话实录》[J]. 卫民. 中国中小企业, 2011(10)
  • [7]发展型产业政策与中国房地产业的变迁(1992-2012)[D]. 费滨海. 上海大学, 2012(06)
  • [8]中国共产党改善新疆民生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研究[D]. 热合木江·沙吾提. 陕西师范大学, 2014(04)
  • [9]1989~1998年改革开放大事记[J]. 郑定铨. 经济研究参考, 2008(61)
  • [10]朱镕基行政管理思想研究[D]. 于陆燕. 南华大学, 2017(07)

标签:;  ;  ;  ;  ;  

朱镕基指示加快房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