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语教学幻灯片画面设计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丰玉芳,沈丰丹[1](2018)在《英语课堂话语多模态协同的意义建构——以一堂英语专业二年级精读教学公开课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该研究以一堂英语专业二年级精读教学公开课中的课堂话语为语料,探讨英语课堂教学中口语模态与PPT模态组合的相互配合及其在体裁结构、语法与语类层面上的体现,分析了以课堂话语不同模态之间相互协同、相互作用构建课堂话语意义的过程。研究发现:课堂教学的主模态是口语模态、听觉模态和视觉模态,其他模态起强化、补充、支架、协同等作用,对模态的选择与运用可由课堂话语的交际目的及教学设计与目标所确定,而恰当地运用各模态间的配合与协同作用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部[2](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指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罗艺[3](2020)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图像的教学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图像时代以来,图像的力量已经深入和泛滥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无处不在的图像正在成为教学不可或缺的资源。借助于幻灯片的播放,图像在教学中伸展了它的触角,勾连起学生、教师,展现了外部世界的样貌。并且,随着课堂中师生对图像的逐渐使用和依赖,图像还可能成为人在图像时代的认识方式、表达方式和存在方式。这些可能为图像改造教学提供了可期许的图景。本研究以小学语文教学为切入点,试图挖掘图像介入教学后,为教学带来新理论和新发展的可能。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核心问题展开:图像如何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如何理解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的图像?图像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设计如何?本研究在混合研究方法论的指导下,以田野研究为主,量化统计为辅,研究了高山小学的语文常态课和“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平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频。本研究使用课堂观察法、访谈法、实物收集法来收集研究资料,并以教学设计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为框架,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图像的使用。图片是图像在教学中的客观存在,是图像参与教学的基本内容。基于资料分析,本研究归纳了教学图片的基本类型,描绘了教学图片在小学语文教学使用过程中的基本特征:图片数量多、题材多元、载体单一、用时短、主要来源于网络和年段差异。图像的基本特征来源于语文教师对图像的教学理解,图像的教学功能成为串联教学图像使用特征的基本线索。语文教师对图像的教学功能与价值具有丰富的理解。基于对高山小学日常语文课的田野观察和教师访谈的分析,本研究发现,小学语文教师普遍认同语言文字是语文课程的核心,教师有意识使用图像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图像构成了人生长发展的视觉渠道,学生的图像学习过程是将客观的外部物质图像,转化为脑海中内在精神图像的过程。语言文字的表达一定程度上是内在精神图像转化为语言文字的过程。因此,图像的育人价值体现为三方面:图像建构人的视觉认知,图文交互促进了意义理解,图像代表着生活经验的回归。小学语文教学中,图像的使用具有不同的方法、策略和机制。图像使用方法包括观看、描述、对比、绘制、想象和回忆等六种基本类型。这些图像使用方法根据使用目的和顺序,构成了图像感知和图文转化两类教学策略。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图像,遵循输入、分解和整合的教学机制。
赵美静[4](2014)在《大学英语电子教案的优化设计研究》文中提出电子教案是大学英语立体化教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外语教学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电子教案应用于外语教学已有十年之多,但是其设计质量并不十分理想。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断深入,学生对于电子教案辅助教学已经不再感到新鲜,这也对电子教案的设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电子教案的设计制作效率和效果已十分迫切。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电子教案在教育,尤其是外语教学领域中的相关研究,总结了前人研究所取得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以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明确本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举办的首届电子教案的参赛作品为例,对现阶段大学英语电子教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然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教师制作电子教案的基本情况,探究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针对出现的问题,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措施——利用ADDIE模型来规范化电子教案的设计过程,实现电子教案系统化、逻辑化;利用多媒体设计的相关原则指导电子教案的细节设计,实现电子教案的视觉化。从宏观到微观,详细阐述了电子教案制作每一个阶段所要完成的工作,并为每一个阶段提供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建议。最后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二册第六单元《Awoman can do anything a man can》的设计为矫正案例,予以阐释。本研究试图利用ADDIE模型为电子教案的设计制作提供一个规范科学的制作流程及可操作性的建议,从而提高教师制作电子教案的效果和效率。
李雪[5](2019)在《基于慕课的翻译教学设计要素与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基于慕课的翻译教学研究是web 2.0时代下提高学生翻译水平的全新教学形式。慕课翻译教学研究肇始于2013年,国内的慕课翻译教学研究起步稍晚,于2014年兴起,这一领域的研究尚处于初探时期。目前,国内外该研究领域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五个特征:第一,国内外研究的论文数量都呈上升趋势。第二,国内外的研究热点都注重探究与翻转课堂和SPOC相结合的混合教学形式,不同的是,国内研究侧重于对教学模式与口译教学的探析,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不够紧密,而国外研究则更加注重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翻译教学。第三,国内的研究主题较为分散,被引文献之间缺乏相关性,而国外研究文献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第四,国内外均以论述性研究为主,采用文献法进行探究,但国外实证性研究文献的数量远超国内。第五,国内外研究都具有明显的语言学属性。基于现有研究,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混合式学习理论以及教学设计理论,本研究旨在探析我国慕课翻译教学的设计要素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以江苏省三市五所高校的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与半结构化访谈为研究工具,旨在回答以下四个问题:第一,慕课平台下翻译教学的五大设计要素之间关系如何?第二,学生的慕课翻译学习意愿与设计要素之间有何联系?第三,基于慕课的翻译教学设计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如何?第四,学生的性别、专业、语言水平在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影响因素上有何差异?数据分析后获得的主要发现有:第一,慕课翻译教学的设计要素存在差异性。首先,按均值由高至低排序依次为:“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技术功能”、“教学组织者”。其次,这五大要素之间存在“权重”的极差性,其中,“教学资源”、“教学活动”与“技术功能”最为重要,其次为“教学评价”,而“教学组织者”最不重要。第二,学习意愿与“教学活动”、“教学资源”、“技术功能”与“教学评价”四大要素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教学组织者”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因此,“教学活动”、“教学资源”、“技术功能”、“教学评价”设计的效果越精良,学生的慕课翻译学习意愿就越高。第三,慕课翻译教学设计受“教师”因素影响最大,受“学生”因素影响次之,“环境”因素影响最小。从权重上来看,“教师”与“学生”的影响是相当的,“环境”对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影响是最低的。第四,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对待慕课翻译教学设计影响因素的态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女生比男生更加能够认同“教师”、“学生”、“环境”对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影响。但是,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影响因素在学生的专业与语言水平上均未发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P>0.05)。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访谈了12名师生。访谈内容分析在进一步证实问卷结果的基础上,还能挖掘出目前慕课翻译教学设计尚存在的问题。接下来,选取《英汉互译方法与技巧》慕课课程作具体案例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建议。本研究对慕课翻译教学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与价值。首先,教师需考虑到不同设计要素的特点,明确教学设计各环节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从而,(1)重点优化教学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条件;(2)关注讨论区学习氛围,鼓励生生互动,开展实时互动;(3)突破语言类慕课课程评价存在的局限性,提高作业完成率;(4)利用教育大数据跟踪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并提供周到的学习支持服务,从技术上提高学习的便捷性,从而提高学习意愿;(5)注重教师出镜、教师语言艺术、教师参与度在学生慕课学习中的作用,提高教师在学生翻译学习中的影响力。其次,教师需明确慕课翻译教学设计会受到自身、学生与环境的影响,从而,(1)重点加强自身素养,提高教学设计技能,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并改善教学理念;(2)注重学习者分析,关注学习者态度,教学内容应符合学习者现有的英语水平与翻译水平;(3)需考虑到社会需求与课程大纲对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影响。在理论价值上,首先,本研究为慕课翻译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其次,自行编制了“慕课翻译教学设计要素量表”与“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影响因素量表”,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实证基础。在实践价值上,本研究对教师厘清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要素与影响因素具有重要作用,为慕课翻译教学设计提供了重要、真实、富有借鉴意义的现实启示。
缪丽[6](2005)在《多媒体辅助中学外语教学及其设计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是目前外语教学界的热点研究之一。多媒体与外语教学结合可以使教学活动集文字、声音、图像、形象、动画等功能于一体,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然而,目前外语教学界针对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理论及实践的研究尚显不足,这就导致许多中学外语教师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本文基于对多媒体辅助中学外语教学及其设计现状的认识和分析,系统论述了多媒体辅助中学外语的听、说、读、写教学和多媒体辅助中学外语教学的设计,旨在促进教师自发地在外语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注重教学设计,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最大优势。 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引言在分析我国外语教师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能力和研究《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提出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在对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论述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的发展,并阐明了一些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分别阐述多媒体辅助中学外语的听、说、读、写教学。每一节又从概述、优势、方法和理论依据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并给出一些实用易操作的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的方法,努力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第四章分为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现状和设计模式三节,其中设计模式是本文的重点。论文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设计,为广大中学外语教师提供一种多媒体设计模式,该模式不仅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且也实现了教师、多媒体计算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真正将多媒体技术整合进中学外语教学之中。 第五章结合当前多媒体辅助中学外语的教学实践,提出五个问题并针对每个问题提出具体解决策略,以期达到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的真正目的。
尚海林[7](2013)在《幻灯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幻灯是利用光线直线传播的特性,把图片进行放大投影到屏幕上,供多人观看的一种技术。本文以幻灯技术为研究核心,梳理幻灯技术演变与发展的历程,探索幻灯技术未来应用的广阔前景。笔者通过查阅、研读、翻译幻灯技术各个发展阶段的相关史料之后,以幻灯的演变过程及在我国的应用情况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光与影的关系、幻灯机结构的演变、幻灯片制作工艺的演变以及幻灯的早期应用和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详尽的考察与研究。文章首先论述了幻灯的演变过程对未来幻灯技术发展的重要意义,然后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文献及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和展望,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框架。其次基于幻灯的整体发展历史,对光与影的关系做出分析,详细阐述光与影的作用,并梳理出幻灯的构造原理及幻灯的发展原理;梳理幻灯机、投影机结构的演变过程,具体包括其发生、发展的年代以及幻灯的逐步演变过程;探讨幻灯片制作工艺的改进过程,具体从它的材质、美工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最后分析幻灯的早期应用情况及在教学中及其他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应用特点。并阐述了其应用原理及方法等内容,进而得出幻灯在教学及各领域中的作用及影响。幻灯技术的演变历程实际上就是一部教育媒体的发展史。本文基于前人在幻灯及投影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通过大量查阅我国电化教育媒体演变的史料记载及相关著作和文献,探索了关于幻灯技术发展的整个历史发展脉络。我国古人利用光与影的关系制成的皮影戏、走马灯等,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们不仅可以用于娱乐,而且还具备教育的作用。在我国,这些利用光与影的关系制成的投影工具,以及对于光与影关系的研究,均早于其他国家。但是由于我国古代重经学轻科技的原因,致使很多大有前途的发明没有进一步发展,而渐渐落后于他人。笔者通过对幻灯技术整个历史过程的剖析,以此发现我国教育媒体技术的发展是由光影技术的演变及应用贯穿起来的。从2000年前墨翟的小孔成像,到幻灯技术的出现,投影机的发明,直到今天的超短焦投影技术的兴起,可以看出,投影距离越来越短,投影图像越来越清晰,投影空间越来越小,而所要求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我们对幻灯技术的操作也变得越来越简捷。本文通过对幻灯技术演变历程进行的系统研究,得出幻灯技术的演变只是在物理形态上改变了幻灯的载体和它的硬件设备,但是它“利用光线直线传播的特性,把图片进行放大投影到屏幕上,供多人观看”的基本属性并没有改变。因此,研究幻灯的发展及在我国应用的历程,对当今教育的深化改革,以及社会各项事业的推广,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黄艳平[8](2018)在《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的调查研究 ——以芷江一中为例》文中认为当前,在信息时代的大潮中,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让知识世界表现出了超越以往的增长态势,各类知识更新的周期也在持续缩短,对于教学而言,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渐渐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以往沿用已久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时代的潮流下表现出了不少的问题,基于此,我国教育改革需求日益迫切。21世纪课程体系一直处于改革的过程中,英语这门课程也加入了课程进行改革的潮流里。当前,因为信息和技术飞速地前进让信息这一领域同步快速发展,而此时,我们中学校园的英语教育也在顺势而变,新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地改变,教学手段也在向未来教育过渡。多媒体技术是集合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处理的综合性的系统技术。把多媒体技术和教学模式相结合,就是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对英语学习环境的设立非常重要,另外,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的扩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是多媒体教学并不是完美的,仍存在一定的缺点,所以正确的认识多媒体教学,不断地完善多媒体教学很重要。多媒体教学引入到英语教学中,对它的设计原则以及技术特点有着较高的要求。本文以芷江中学为例,分别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对在英语教育中使用多媒体进行了相关探索,就英语教育中使用多媒体所具有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解决课堂容量大与学生认知水平之间存在的问题。通过多媒体技术研究全新的教学形式,提出展示多媒体的最佳时间点,并指出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注意的问题点。本文的研究针对教学实践,根据实践的具体过程,将具体事例里发生的情况归纳探讨,为英语教育中使用多媒体的方式制定标准,从而得到优质的教育成果,把多媒体这一新方式逐步变成英语教育中有效的教学工具。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总结出多媒体对英语教学的具体作用,进而总结经验,将多媒体运用到其他学科中,丰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
林凡巍[9](2020)在《美国梅兹高中交互式远程初级汉语教学现状及建议》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汉语“朋友圈”越来越大,世界人民对汉语学习的需求也有增无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汉语教学形式,使之较以往更加灵活开放,远程汉语教学的发展赶上了好时代。本文以美国梅兹高中初级交互式远程汉语为例,研究在具体的远程教学实践中,如何使新技术与传统汉语课堂相互融合,如何顺应时代发展需求,转变教学观念。本文力图依据梅兹高中远程汉语教学现状,在反思总结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改善部分教学环节与交互式远程教学模式脱节的现象,制定出一套适用于梅兹高中远程汉语教学特点的教学范式,为后续该地区远程汉语教学提供借鉴。本文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绪论对选题缘由、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作简要叙述。第二部分对交互式远程汉语教学的定义及特点进行概述,并从基本形式、发展局限两方面对交互式远程汉语教学现状做简单梳理。第三部分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梅兹高中远程汉语项目情况,结合当前美国外语界较为流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梅兹高中汉语教学情况进行阐述,并总结归纳了笔者任教过程中发现的关于教材、远程教学效率、师生情感交流以及课后作业收缴等方面的问题。第四部分围绕梅兹高中初级远程汉语教学的问题展开针对性的教学环节改良设计并予以实施。该部分选取了远程汉字教学、学生兴趣与学习内容整合教学、课后作业多样化设计这三个教学环节,详细叙述了三个教学环节的设计理念、具体操作流程以及师生课堂反馈等。第五部分对交互式远程汉语教学中的教师培训、国际远程汉语教师素质以及远程课后学习平台建设提供相关建议。最后是结语,主要对本文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并提出今后研究方向。
仇佳佳,詹蓓[10](2017)在《双重编码理论在外语词汇学习与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在双重编码理论的基础上,使用问卷调查为研究工具,探讨了在多媒体和网络支撑下基于双重编码理论的外语词汇学与教,以及学生对这一教学方法的态度。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这一教学方法持积极态度,对这种方法在词汇学习中的作用给予高度认可。
二、外语教学幻灯片画面设计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外语教学幻灯片画面设计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英语课堂话语多模态协同的意义建构——以一堂英语专业二年级精读教学公开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语料及语境描述 |
2课堂话语的体裁结构分析 |
3课堂Power Point语类及语法分析 |
4课堂话语中的多模态配合 |
5结语 |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图像的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文献综述 |
(一)诞生于视觉文化研究中的图像 |
(二)图像的认识机制 |
(三)基于图像的教学法 |
(四)图像与语文教学 |
(五)通过视频图像开展的教育研究 |
(六)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
三、核心概念 |
(一)课堂教学 |
(二)图像 |
(三)教学设计 |
四、研究问题与意义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思路 |
(一)混合研究 |
(二)量化研究:课堂教学中图像的现状 |
(三)质性研究:课堂教学的图像世界 |
(四)印证与整合: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资料整理 |
二、研究对象 |
(一)学科的选择:语文 |
(二)教学视频的选择:“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课堂录像资源库 |
(三)田野地点的选择:高山小学A校区 |
三、资料收集方法 |
(一)观察法 |
(二)访谈法 |
(三)实物收集法 |
四、资料分析方法 |
(一)课堂录像资料 |
(二)田野工作资料 |
五、研究伦理 |
(一)知情同意 |
(二)尊重与平等 |
(三)无伤害与受益 |
第三章 课堂教学中图像使用的内容 |
一、课堂教学中图像的类型 |
(一)图像的分类标准 |
(二)图片的类型 |
二、课堂教学中图片的载体、时长与来源 |
(一)课堂教学中图片的载体 |
(二)课堂教学中图片的时长 |
(三)课堂教学中图片的来源 |
三、图片类型、题材、年级的综合关系 |
(一)图片类型与题材的交叉分析 |
(二)图片类型、题材和年级的交叉分析 |
四、教学图片的特征 |
(一)教学图片数量多,题材多元,类型丰富 |
(二)教学图片具有载体单一、来源网络化、呈现时间短的特征 |
(三)教学图片使用具有年级差异 |
(四)教学图片以教学功能为核心 |
第四章 课堂教学中图像使用的目的 |
一、教师理解的图像 |
(一)教师眼中的语文教学 |
(二)使用图像的作用 |
(三)图像介入语文教学的困惑 |
二、从图像到文字的转化机制 |
(一)内在精神图像:“脑海中的图像” |
(二)外部物质图像:外显的图像 |
(三)图像与文字的转化 |
(四)小结 |
三、图像的育人价值 |
(一)内在精神图像:教学中的图像人 |
(二)符号转化:图像与文字的交互生成 |
(三)回归经验:图像教学效果的源泉 |
第五章 课堂教学中图像使用的过程 |
一、课堂教学中图像使用方法的类型 |
(一)观看 |
(二)描述 |
(三)对比 |
(四)绘制 |
(五)想象 |
(六)回忆 |
二、课堂教学中图像使用的策略 |
(一)图像感知策略 |
(二)图文转化策略 |
三、课堂教学中图像的认知步骤和教学机制 |
(一)图像认知的案例 |
(二)图像认知的步骤和顺序 |
(三)图像的教学机制 |
研究结论与讨论 |
一、研究结论 |
(一)图像介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样态 |
(二)图像的功能与价值 |
(三)使用图像的方法、策略和机制 |
二、建议与展望 |
(一)图像的价值与潜力 |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挑战 |
三、研究反思 |
(一)方法使用仍有欠缺 |
(二)图像研究的多学科特性 |
(三)图像表述的困难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图像教学设计课堂观察记录表(示例) |
附录2 访谈记录表(教师) |
附录3 图像的教学设计的访谈提纲(教师) |
后记 |
(4)大学英语电子教案的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问题 |
1.3 研究的意义 |
1.3.1 丰富电子教案设计的理论基础 |
1.3.2 提高电子教案的制作效率和效果 |
1.4 研究的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个案研究法 |
1.4.3 问卷调查法 |
1.4.4 访谈法 |
1.5 研究的框架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国内关于电子教案在外语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
2.2.1 电子教案应用于外语教学的优势 |
2.2.2 电子教案应用于外语教学的不足之处 |
2.2.3 电子教案的设计制作的探讨 |
2.2.4 国内文献综述小结 |
2.3 国外关于电子教案在外语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
2.3.1 国外关于 PPT 应用于教学利弊的探讨 |
2.3.2 国外关于提高 PPT 课堂教学质量的建议 |
2.3.3 国外文献综述小结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大学英语电子教案设计的理论基础 |
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1.1 理论概述 |
3.1.2 对本研究的启示 |
3.2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相关理论 |
3.2.1 理论概述 |
3.2.2 对本研究的启示 |
3.3 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 |
3.3.1 教学设计概述 |
3.3.2 教学设计基本模型概述 |
3.3.3 对本研究的启示 |
3.4 动机原理 |
3.4.1 动机原理概述 |
3.4.2 对本研究的启示 |
3.5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 |
3.5.1 理论概述 |
3.5.2 对本研究的启示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大学英语电子教案现状分析 |
4.1 电子教案大赛介绍 |
4.1.1 背景介绍 |
4.1.2 大赛任务 |
4.1.3 参赛作品分析 |
4.2 现阶段大学英语电子教案已取得的进步 |
4.2.1 初步体现教学设计的思想 |
4.2.2 教学资源丰富 |
4.2.3 教学活动设计生动 |
4.3 现阶段大学英语电子教案存在的问题 |
4.3.1 教学内容容量大而冗余 |
4.3.2 教学设计创新性不足 |
4.3.3 界面设计水平低 |
4.3.4 素材质量参差不齐 |
4.3.5 制作工作量大,耗时长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电子教案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5.1 问卷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
5.2 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5.2.1 教师对于电子教案的认识 |
5.2.2 教师设计电子教案的过程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电子教案的优化设计 |
6.1 分析(Analysis)阶段 |
6.1.1 学习者特征分析 |
6.1.2 学习内容分析 |
6.1.3 背景分析 |
6.2 设计(Design)阶段 |
6.2.1 组织教学材料 |
6.2.2 设计教学活动 |
6.2.3 整体构思 |
6.2.4 勾勒电子教案的“分镜头”脚本 |
6.3 开发(Development)阶段 |
6.3.1 单页幻灯片组成要素的设计 |
6.3.2 单页幻灯片的版面设计 |
6.4 实施(Implement)阶段 |
6.5 评价(Evaluation)阶段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案例设计制作及评价 |
7.1 课程分析 |
7.2 电子教案的设计制作过程 |
7.2.1 组织教学材料 |
7.2.2 设计教学活动 |
7.2.3 整体构思 |
7.2.4 勾勒电子教案的“分镜头”脚本 |
7.3 电子教案的开发 |
7.4 电子教案的实施 |
7.4.1 试用时间短暂 |
7.4.2 学生数目偏少 |
7.5 电子教案的评价 |
7.5.1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 |
7.5.2 对一线教师的访谈 |
7.6 本章小结 |
第8章 研究总结与后续展望 |
8.1 研究的成果 |
8.1.1 文献研究综述 |
8.1.2 电子教案大赛作品分析 |
8.1.3 电子教案解决措施的提出 |
8.1.4 电子教案矫正案例的设计 |
8.2 研究的创新之处 |
8.2.1 提出了从宏观到微观,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
8.2.2 丰富可靠的数据来源 |
8.2.3 完整的案例设计,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8.2.4 矫正案例的教学设计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
8.3 研究的不足之处 |
8.3.1 教学经验不足 |
8.3.2 评价不完善 |
8.4 后续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大学英语电子教案设计制作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 2 矫正案例《A woman can do anything a man can》 |
附录 3 访谈出版社老师对矫正案例的评价 |
附录 4 访谈大学英语一线教师对矫正案例的评价 |
(5)基于慕课的翻译教学设计要素与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缩略词、术语与人名英汉对照表 |
第一章 引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目标 |
1.3 研究意义 |
1.4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及界定 |
2.2 我国翻译教学研究回溯 |
2.3 国外翻译教学研究评述 |
2.4 国内外慕课翻译教学研究的对比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2 混合式学习理论 |
3.3 教学设计理论 |
3.4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 |
第四章 慕课翻译教学设计要素与影响因素的研究设计 |
4.1 问卷设计与预测 |
4.1.1 问卷设计 |
4.1.2 预测数据收集与分析 |
4.2 研究问题 |
4.3 研究对象 |
4.4 研究工具 |
4.5 数据收集与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
5.1 研究结果 |
5.1.1 慕课翻译教学设计要素之间的差异性与重要性 |
5.1.2 设计要素与慕课翻译学习意愿之间的关系 |
5.1.3 慕课平台下影响翻译教学的因素 |
5.1.4 影响因素在性别、专业和语言水平上的差异 |
5.2 讨论 |
5.2.1 慕课翻译教学设计要素 |
5.2.2 慕课翻译教学设计要素与学习意愿之间的关系 |
5.2.3 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影响因素 |
5.2.4 慕课翻译教学设计影响因素在性别、专业和语言水平上的差异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慕课翻译教学设计要素的效果与启示 |
6.1 慕课翻译教学的设计要素效果分析 |
6.1.1 教学组织者的设计 |
6.1.2 教学资源的设计 |
6.1.3 教学活动的设计 |
6.1.4 教学评价的设计 |
6.1.5 技术功能的设计 |
6.2 对慕课翻译教学实践的启示 |
6.2.1 优化教学内容设计,提高教师影响力 |
6.2.2 丰富教学资源,提高自主学习便利性 |
6.2.3 开展多元互动合作,促进实时互动 |
6.2.4 突出形成性评价,创新评价方式 |
6.2.5 健全学习支持服务,提高学习便捷性 |
6.2.6 积极转变角色,成为自主型教师 |
6.2.7 分析学习者特征,优化学习效果 |
6.2.8 考虑社会需求,实现模块化教学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语: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7.1 主要发现 |
7.2 本研究对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启示 |
7.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7.4 未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问卷调查量表 |
附录Ⅱ 访谈提纲与访谈资料编码结果 |
附录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致谢 |
(6)多媒体辅助中学外语教学及其设计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一、外语教师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能力不容乐观 |
二、《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多媒体辅助中学外语教学的主要优势 |
二、研究多媒体辅助中学外语教学设计的迫切性 |
第三节 论文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 |
第一节 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的界定 |
第二节 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的发展 |
一、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的起点之一:视听教学 |
二、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的起点之二: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 |
第三节 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 |
第三章 多媒体辅助中学外语技能教学 |
第一节 多媒体辅助中学外语听说教学 |
一、多媒体辅助外语听说教学概述 |
二、多媒体辅助外语听说教学的优势 |
三、多媒体辅助中学外语听说教学的方法 |
四、多媒体辅助中学外语听说教学的理论依据 |
第二节 多媒体辅助中学外语阅读教学 |
一、多媒体辅助外语阅读教学概述 |
二、多媒体辅助外语阅读教学的优势 |
三、多媒体辅助中学外语阅读教学的方法 |
四、多媒体辅助中学外语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 |
第三节 多媒体辅助中学外语写作教学 |
一、多媒体辅助外语写作教学概述 |
二、多媒体辅助外语写作教学的优势 |
三、多媒体辅助中学外语写作教学的方法 |
四、多媒体辅助中学外语写作教学的理论依据 |
第四章 多媒体辅助中学外语教学的设计 |
第一节 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 |
一、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 |
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 |
第二节 多媒体辅助中学外语教学设计的现状 |
一、多采用课堂演示型课件 |
二、片面追求课件的技术含量 |
三、局限于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改变 |
第三节 多媒体辅助中学外语教学的设计模式 |
一、模式概况 |
二、模式特点 |
三、模式呈现及应用 |
四、对该设计模式及案例的评价 |
第五章 多媒体辅助中学外语教学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7)幻灯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来源 |
1.2 国内已有研究工作综述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的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第2章 幻灯的原理 |
2.1 光影原理 |
2.2 光影实验与技术 |
2.2.1 小孔成像实验 |
2.2.2 皮影 |
2.2.3 走马灯 |
2.3 幻灯机的光学原理 |
2.3.1 幻灯机的光学结构 |
2.3.2 幻灯机各部件的要求 |
第3章 幻灯机结构的演变 |
3.1 早期的幻灯机 |
3.2 各种形式的幻灯机 |
3.3 幻灯机的演变 |
3.3.1 光学投影器 |
3.3.2 三管投影机 |
3.3.3 多媒体投影机 |
第4章 幻灯片制作工艺的演变 |
4.1 绘画法制作幻灯片 |
4.2 印刷法制作幻灯片 |
4.3 摄影法制作幻灯片 |
4.4 数字幻灯片制作法 |
第5章 幻灯的应用 |
5.1 幻灯在教学中的应用 |
5.1.1 幻灯在教学中的优势 |
5.1.2 幻灯教学的特点及方法 |
5.2 我国早期对幻灯的介绍 |
5.3 我国早期幻灯的应用 |
5.4 新中国初期幻灯的应用 |
5.5 21世纪幻灯的应用 |
第6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所完成的项目列表 |
(8)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的调查研究 ——以芷江一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论文结构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关于多媒体的研究现状 |
2.1.1 国外对多媒体的研究 |
2.1.2 国内对多媒体的研究 |
2.2 国内外关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研究发展及现状 |
2.2.1 国外关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研究发展及现状 |
2.2.2 国内关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研究现状 |
2.3 研究现状小结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工具 |
4 英语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4.1 调查结果分析 |
4.1.1 问卷调查结果 |
4.1.2 访谈结果 |
4.2 多媒体英语教学内容中存在问题 |
4.2.1 课件信息量过大,学生难以消化 |
4.2.2 图片影像过多,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
4.3 多媒体英语教学应用中存在问题 |
4.3.1 视听泛滥,代替语言交流 |
4.3.2 多媒体示范,代替学生情景实践 |
4.3.3 人机对话为主,代替师生交流 |
4.3.4 多媒体模拟逼真,代替学生思维 |
4.4 多媒体教学制作中存在的问题 |
4.4.1 许多现有的课件材料不合适 |
4.4.2 要制作师生喜爱的课件相当繁琐 |
5 多媒体在英语教学应用的改进建议 |
5.1 解决课堂容量大和学生接受的矛盾 |
5.1.1 选择恰当的教学媒体 |
5.1.2 和谐展示教学重点、难点 |
5.2 抓住最佳展示作用点和最佳作用时间 |
5.2.1 教学需要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
5.2.2 教学需要拓展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
5.3 开展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
5.4 制作优秀的多媒体课件 |
5.4.1 软件准备充分,资料管理有序 |
5.4.2 备课构思为先,课件制作为后 |
5.4.3 运用技术优势,适当借鉴学习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针对芷江第一中学英语教师多媒体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 |
附录2 《针对芷江第一中学学生多媒体课上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 |
附录3 芷江一中多媒体教学设备调查及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建议采访提纲 |
致谢 |
(9)美国梅兹高中交互式远程初级汉语教学现状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现状 |
1.4.1 关于远程教学的研究 |
1.4.2 关于远程教学在汉语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
1.4.3 关于美国交互式远程汉语教学的讨论 |
1.5 研究方法 |
2 交互式远程汉语教学概述 |
2.1 交互式远程汉语教学定义 |
2.2 交互式远程汉语教学特点 |
2.3 交互式远程汉语教学现状 |
2.3.1 交互式远程汉语教学的基本形式 |
2.3.2 交互式远程汉语教学的发展局限 |
3 梅兹高中远程初级汉语教学现状及问题 |
3.1 梅兹高中汉语项目概况 |
3.1.1 汉语课程设置情况介绍 |
3.1.2 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 |
3.1.3 教学方法 |
3.2 梅兹高中交互式远程初级汉语教学问题 |
3.2.1 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不合理 |
3.2.2 教学辅助资源与活动老旧 |
3.2.3 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
3.2.4 师生情感交流不顺畅 |
3.2.5 课后作业收缴程序繁琐 |
4 梅兹高中初级汉语课的教学环节改良及实施 |
4.1 交互式远程汉语教学环节设计理念 |
4.2 教学环节具体设计及实施 |
4.2.1 远程汉字教学设计 |
4.2.2 学生兴趣与教学内容整合设计 |
4.2.3 课后作业多样化设计 |
4.3 教学设计实施反馈 |
4.3.1 学生反馈 |
4.3.2 观课教师反馈 |
4.3.3 教师总结自评 |
5 交互式远程汉语教学其他相关建议 |
5.1 加强国际远程汉语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
5.1.1 国际远程汉语教师的培训 |
5.1.2 国际远程汉语教师的基本素质 |
5.2 对培养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汉语的建议 |
5.2.1 建立课后自主学习平台 |
5.2.2 数字化汉语学习平台更新维护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双重编码理论在外语词汇学习与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双重编码理论 |
二、双重编码理论在外语词汇教与学中的应用 |
(一)基于双重编码理论的词汇学习软件 |
(二)基于双重编码理论的词汇教学 |
三、应用效果分析 |
四、结语 |
(一)言语刺激与非言语刺激相结合 |
(二)同步呈现,避免分散效应 |
(三)正确认识多媒体与单词学习软件的作用 |
四、外语教学幻灯片画面设计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英语课堂话语多模态协同的意义建构——以一堂英语专业二年级精读教学公开课为例[J]. 丰玉芳,沈丰丹. 外国语文, 2018(06)
- [2]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图像的教学设计研究[D]. 罗艺.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1)
- [4]大学英语电子教案的优化设计研究[D]. 赵美静.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4(04)
- [5]基于慕课的翻译教学设计要素与影响因素研究[D]. 李雪.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2)
- [6]多媒体辅助中学外语教学及其设计之研究[D]. 缪丽. 华东师范大学, 2005(05)
- [7]幻灯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 尚海林.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S2)
- [8]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的调查研究 ——以芷江一中为例[D]. 黄艳平.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9]美国梅兹高中交互式远程初级汉语教学现状及建议[D]. 林凡巍.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10]双重编码理论在外语词汇学习与教学中的应用[J]. 仇佳佳,詹蓓.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