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内外监控 提高管理水平(论文文献综述)
易慧洋[1](2021)在《J汽车零部件公司投资风险控制研究》文中指出汽车零部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汽车零部件行业和汽车整车行业组成的汽车产业是机械工业中的第一大产业。改革开放后,随着外商投资力度的加大和国产化率的提高,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开始发展壮大。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繁荣兴起和整车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汽车零部件行业也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但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投资风险控制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如风险意识淡薄、投资决策水平低下,盲目多元化等,不管是对外扩张性投资还是对内投资扩大再生产,都存在不少风险问题。J汽车零部件公司自2012年上市以来经营状况一直不太乐观。2015-2019年五年时间里,J汽车零部件公司频繁地参股扩张,非理性投资给公司造成了较大的损失。本文以J汽车零部件公司为例,全面识别J汽车零部件公司的投资风险,并提出有效的投资风险控制措施。本文首先对投资风险控制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梳理,为分析具体企业的投资风险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对J汽车零部件公司的投资及风险控制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从政治、经济、市场、技术、经营管理、决策和融资七个方面识别出J汽车零部件公司存在的投资风险;选取7个维度18个指标构建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熵值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J汽车零部件公司的整体投资风险进行定量评价,结果发现J汽车零部件公司整体的投资风险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外部风险从大到小依次为政策风险、经济风险、市场风险,内部风险从大到小为依次为融资风险、决策风险、经营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内部风险略高于外部风险,二者都接近较高水平;结合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投资风险应对措施,有效防范投资风险,主要措施包括签订风险分担协议、聘请专业团队指导、定期组织人员培训、成立内部风险基金转移投资风险、外包给其他企业生产、开拓沿海市场等。本文的研究能帮助J汽车零部件公司控制投资风险,提升公司经营业绩,还可以为同行业其他企业开展投资风险控制工作提供参考。
戴秋初[2](2021)在《协同理论视角下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研究》文中指出2019年初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提升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能力”“推进顶岗实习标准建设”“规定职业院校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企业应当利用管理要素参与校企合作”等多条与顶岗实习管理相关的举措。顶岗实习作为我国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其管理工作对于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但实际上,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还存在松散式实习管理、校企管理双主体地位不突出等问题。因此在新时代高职教育背景下,重新审视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的方法,首先基于理论研究,结合《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要求,确定了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的分析框架,并编制了相关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再以广东省高职院校为例,对部分高职教师、企业人员与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找出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现存问题及产生原因;最后基于协同理论提出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的优化对策。研究发现:(1)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可从管理过程和实习成效两方面分析,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过程包括计划共商、共管共育、评价共享、总结共赢四个循环阶段;高职生顶岗实习成效可从实习满意度、学习获得程度、知识运用程度、组织贡献程度四个层面进行评估。(2)调查结果显示,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现存问题主要包括校企合作的渠道较为单一;学校课程滞后于实习内容;校企教育功能未完全发挥;学生心理与安全问题凸显;实习评价与总结流于形式等。基于此,本研究从支持系统和主体系统两方面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1)支持系统方面的原因有政府的统筹制度尚未健全、行会服务功能未完全发挥、家长的心理教育功能缺失;(2)主体系统方面的原因有高职教师实习管理力量薄弱、企业对顶岗实习的认识不足、实习生自身管理能力较薄弱、主体系统协同管理程度较低。综合上述问题及原因分析,本研究基于协同理论提出了优化策略:(1)协调支持系统因素:政府加强作为序参量的主导地位、行会构建校企协同信息服务平台、家长强化教育与监督功能的发挥;(2)协同主体系统因素:高职院校提高顶岗实习管理能力、企业转变发展观念与加强文化建设、实习生增强心理素质与制定实习规划、校企双方构建自组织实习管理系统。
闫磊[3](2021)在《THDS设备深化运用研究》文中提出铁路运输是我国主要的运输渠道,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铁路运输的安全、成本、时效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列车运行速度大幅提高,大列重载列车的普遍运行,相应对货车车辆的运用技术质量、保证手段等提出了更高要求。THDS设备(车辆轴温智能探测系统)作为检测车辆运行轴温的重要设备之一,被誉为车辆安全的守护神,是铁路车辆安全保障―技防‖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从作者单位THDS设备基本情况入手,针对长期以来热轴预报准确性不高的问题,从设备运用和日常管理维护的角度详细分析问题原因,并研究切实可行的方案加以解决,文章主要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针对设备使用过程中测温误差较大的问题,从检修标定和探头角度校准方面详细分析原因,对定标黑体及探头角度校准模式进行优化,提高设备检修质量和测温准确性。二是对环温变化影响热轴预报,瓦日线热轴预报突出及热轴漏报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从系统热判模型入手,通过优化预报标准、改进热判模型等方面研究解决措施,提高热轴预报准确性;并针对轴温异常波形识别准确率不高的问题,研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判别异常波形的可行性。三是针对THDS探测站无人值守、地处偏远、远程监控手段缺乏、设备故障延时较长等日常管理存在的问题,研制应用探测站远程智能监控系统,提高设备运用管理水平。通过采取措施,本单位管内THDS设备动态联检优良率由92.9%提高至98%以上;热轴预报准确性由33.3%提高至66.7%;为运输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
谈思[4](2021)在《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水平评价及策略研究 ——以玉龙雪山景区为例》文中提出中国经济已经步入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旅游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支柱性产业,也处在由粗放式发展向休闲化、高质量转型的攻关期。山地由于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原生态的人文环境,成为旅游景区重要的建设场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往。但是随着旅游市场消费结构优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政策推动以及山地景区发展存在资源开发利用不足、门票经济依赖、基础设施落后、整合营销能力不足以及国际竞争优势不明显等现实问题,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迫在眉睫。因此加强对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一方面丰富了旅游发展评价、山地旅游案例研究内容,深化了旅游转型发展研究;另一方面通过实证研究,为其他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提供评价依据以及案例借鉴。本研究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地旅游目的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变化及其机制研究(项目编号:41961021),应用系统协同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以及旅游竞争优势论等相关理论,使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实地调查法、德尔菲法、半定量研究方法以及变异系数法等相关研究方法,构建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玉龙雪山景区为实证点进行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水平评价,最后基于前文系统分析内容,构建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系统、提出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策略。本研究第一章、第二章在分析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背景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山地旅游、旅游转型发展以及玉龙雪山景区旅游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山地旅游、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以及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等概念进行阐述及再定义,融合系统协同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旅游竞争优势论形成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章首先分析我国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条件与必要性,总结归纳典型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山地景区旅游旅游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与主要内容;第四章借助变异系数法、专家咨询法与文献分析法,结合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方向与内容,构建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以及评价模型;第五章在分析玉龙雪山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概况的基础上,运用评价模型评价玉龙雪山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水平;第六章在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评价与SWOT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构建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系统模型与转型策略分析模型,并结合玉龙雪山景区实际情况,对各个部分进行具体分析。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1.通过山地旅游案例研究、文献梳理与政策解读,认为: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为促进山地景区旅游发展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与立体化;主要内容包括景区资源开发、旅游产品业态、景区营销、景区品牌、景区项目引进、旅游产品质量、旅游服务、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景区空间、景区环境管理、景区合作与旅游客源市场等十二个方面。2.玉龙雪山景区转型发展实证表明:玉龙雪山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总体水平得分0.6993,转型发展处于中等水平。不同转型发展方向转型水平不同:其高端化、智慧化发展水平较高,得分分别为0.2086、0.1956;特色化发展得分为0.1132,转型发展水平一般;国际化、立体化发展水平较低,得分分别为0.1005、0.0815。3.通过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SWOT矩阵模型分析玉龙雪山景区转型发展战略表明:玉龙雪山景区旅游转型现阶段内部资源、区位、交通以及品牌优势明显,外部面临政策支持、大滇西环线旅游发展、新兴旅游消费需求与业态等重大机遇,积极发挥优势,利用机遇,应采取增长型转型战略。4.构建了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的系统: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系统包括要素系统、外部空间系统、动力系统以及转型机制四个方面,其中要素系统、外部空间系统是转型发展基础内容,动力系统是促进转型方式与策略的重要驱动力量,转型机制是促进转型有效运行的保障。5.玉龙雪山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方式包括:研学旅游提升教育科普内涵层次、绿色旅游提升产品生态质量、深度文化体验游促进物质形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定制旅游提升旅游产品服务质量、互动旅游提升游客行程体验、多媒体营销手段融合提升景区国际知名度、结合大滇西旅游环线发展重塑国际品牌形象、政策兜底保障环境优化、地域分异规律贯穿垂直海拔高差景观产品开发、生态旅游促进景区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提升游客体验、交通发展促进景区地理空间拓展、文化贯通促进景区文化空间融合等16个方面。6.玉龙雪山旅游转型提升措施包括:推进“旅游+”,加快旅游融合、整合特色资源,优化旅游产品组成、发挥政府作用,加大转型宣传、运用创新成果,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加强立体空间开发,突出山地景区特色、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加强市场需求调研、巩固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以及加强外部空间建设,丰富景区外部空间产品业态等八个方面。
徐军[5](2021)在《基于COSO框架下的师宗县税务部门内部控制研究》文中提出税务部门一直肩负着组织管理财政收入、优化社会市场环境、促进经济增长、调节收入分配等重要任务,一直以来受到国内外的重点关注。随着权力制衡理论的发展,社会公众维权意识和监督意识大幅提高,对税务部门的监督更加聚焦,对税收权力使用提出更高要求。内部控制理论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深入研究,成为各级税务部门有效地防范违规执法、规范税收权限的运行和提升税收服务质量的必然选择。师宗县税务部门积极推动内部控制的建设,立足于理论的支撑和本地区的实际,借鉴了先进的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内控制度,但在实际情况中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本文主要内容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内部控制理论、权力制衡理论、COSO框架的核心概念和理论阐述。第二部分是对师宗县税务部门内部控制机构设置进行介绍,从内部控制五要素角度出发研究内部控制建设现状,对比研究内控实施取得的成果。第三部分是调查研究的开展和研究结果的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提纲访谈开展调查研究,整理调查研究结果,查找师宗县税务部门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部分是运用公共管理相关理论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第五部分是细化师宗县税务部门内部控制优化策略,从内部控制五要素的角度,系统性地构建优化体系。本文的研究方法有专家访谈,调查问卷研究,以及文献分析。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可以取得数据资料的支撑,采用问卷调查和专业人员访谈的形式进行现场调查研究,统计和分析调查的结果,提供科学真实的理论依据。二者结合,确保研究流程科学、资料真实、结果可靠。在创新方面,本文基于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视角,研究税务部门的内部控制,研究视角上具有创新性,另外将内部控制运用到税务部门也具有创新意义。笔者希望可借此文帮助师宗县税务部门扬长避短、持续优化,健全具备地方特色的内控体系,同时为其他基层税务部门的内控建设提供经验和借鉴。
李雪[6](2021)在《D县税务机关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问题研究》文中认为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一种直接税,它不仅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税种,也是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工具,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的制度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深化税制改革的决策部署,作为重点改革税种之一的个人所得税改革也正式开启,真正向实行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迈出了关键一步。然而,方向的明确并不意味着道路的通畅,两年多来,虽然个人所得税改革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但通过新的征管实践,不难发现,除了科学合理地确定个人所得税的模式选择及税制设计之外,基层税务部门还必须努力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个人所得税征管体制机制,才能使改革不断成熟稳定,发挥应有效用。本文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正式实施为背景,站在基层税务部门的视角下,以D县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结合税收公平理论和税收遵从理论,对税务机关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从强化征管人力资源配备、建立优质高效征管体系、加大信息管税力度、健全内外监控体系四个方面就如何改进当地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提出对策建议,希望可以为D县税务系统今后的个人所得税征管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真正使新一轮个人所得税改革在该地区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促进社会公平、缓解区域贫富差距、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
赵朋[7](2021)在《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现存问题及提升策略研究 ——基于J省三所师范院校的调查》文中提出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2009)》文件精神,我国自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至今已有12年的时间,先后有10届研究生毕业。如何做好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工作,不断夯实教育硕士培养质量工程,相关各部委及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指导委员会印发各类政策文件指导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工作。但当前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工作仍然存在不足,在面向“教育现代化2035”,在社会不断发展,教育不断进步的趋势下,必须不断完善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工作,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需要,突出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这一实践取向符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质量效益”的要求。解决当前问题的办法首先是通过对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开展系统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关键问题强化培养全过程质量管理,并对各个培养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要想将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工作做好,必须全面检测培养质量。建立一个科学的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对于探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评价,科学地选择和使用质量评价工具是前提。在本研究中,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以及个人访谈法。在文献、相关政策文本以及评价模型分析基础上,以CIPP评价模式为依据,建立起结构维度,从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输出评价四个要素出发,编制出当前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存问题的系列问卷,并进行信度检验与结构方程效度检验,使之达到测量学标准。在调查实施阶段,用编制好的系列问卷,分别调查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216人,校内管理者65人、全日制教育硕士毕业生325人等不同主体对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认识与看法,从中发现问题,并根据实证调查与访谈结果,再结合理性探索,对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剖析原因。在上述基础上,再结合相关理论基础,提有效地提升升策略。针对质量评价在各个维度中所呈现的问题,探寻其背后的原因,就是在整个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过程中,探讨质量文化、质量实施、质量保障以及质量评价等原因对问题产生的影响。例如在质量文化这一层面上,由于质量文化成为教育利益的附庸,而衍生的质量观念落后,质量体系缺失,质量导向不足等诱因,使得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观念没有深入到整个培养过程中。其次,在质量实施过程中,无法满足供给侧自身发展需要,造成培养过程中出现培养模式重形式,轻过程;课程配置重理论,轻实践;指导机制重成果,轻浸润等价值取向,这必然会影响到实施结果。再次,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保障资源的不足,也是导致培养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例如学生资源优质比率低,导师资源结构不平衡,配套资源投入产出少等,这些都是保障培养质量的关键性资源,这些资源的缺失必然造成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无法达到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预设的程度。最后,现有质量评价开放式增维能力薄弱也是造成培养质量问题的原因,由于诊断针对性不强,没有及时发现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在这一层面上,外部评价缺乏调节性,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内部评价缺乏特质性等都是导致不能科学、客观反映培养质量问题的原因。如何切实提升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解决现有问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具有一定的整体性、联动性特征。根据对导致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最主要的就是建构合理的培养模式体系,并坚定落实。首先,需要提升以价值为导向的质量动力,提升质量文化氛围,诸如营造教育质量软环境,转变师生共生新观念,创新质量监管新模式等,具备良好的质量动力,是保障质量培养的前提。其次,夯实以实践为导向的质量支持,实践部分是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关键,在这一目标下,要创设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探索符合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课程,建立产学研共同体的供需互动平台,实现实践过程的联动,夯实专业型硕士的实践能力基础。再次,应该是强化以学生为导向的质量保障,包括优化学生选拔制度,开发优势导师资源,保障持续性投入链等,做到保障有力,才能确保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最后是完善以发展为导向的质量评估,在这一层面上,应该弱化行政部门干扰性政策,建立多维的质量评价标准,增强学术评价的主体职能,使得对于培养质量有清晰的认识,做到随时调整改进,不断优化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工作。
刘宁[8](2021)在《A银行甘肃省分行经济资本管理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最先进的银行风险管理方法,经济资本是全球商业银行进行对冲风险所引起非预期损失的首要防线,也是银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作为促进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工具之一,经济资本管理承担着平衡效益风险、推动结构转型的重要功能。在经历了资产规模快速扩张的粗放式发展阶段后,巴塞尔协议等监管政策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的要求不断提高,资本已成为稀缺资源。因此,利用资本的稀缺性实现效益与风险的协调发展是目前商业银行开展经济资本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以A银行甘肃省分行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从经济资本概念出发,详细介绍了经济资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其理论基础-巴塞尔协议-之间的关系。其次从经济资本管理涵盖的主要内容,即经济资本的计量、配置、考核等角度对A银行甘肃省分行的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详细阐述了其中涉及的流程及采用的方法。然后根据对现状的分析,总结出A银行甘肃省分行在经济资本管理中存在数据质量管理不到位、资本配置方案引导作用未发挥以及考核体系仍有待完善等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完善经济资本管理链条、不断提高数据质量与计量水平、建立经济资本预算配置机制、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和强化并拓展经济资本应用范围为主要内容的优化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制度、技术和人员三方面的保障措施。文章对健全A银行甘肃省分行经济资本管理体系,强化从经济资本管理视角对资产摆布和业务发展的引导作用,实现流动性、综合盈利能力和安全性的综合平衡,提高资本运营效率,最终实现资本回报最大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茹扎·麦代提汗[9](2020)在《新疆怡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当代企业所面临的生存环境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市场角逐的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因素越来越复杂多变。如何更好应对这些问题,企业发展战略是发展导向标,更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它影响并指导了企业未来发展,预测了市场发展行情。本文引入了新疆怡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发展过程展开了分析,并就企业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进行了剖析,找出了其成因。主要是因为公司战略定位的模糊,发展目标尚不明确,业务结构存在失衡。因此,如何加强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探讨在经济新常态下健康持续发展是公司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以新疆怡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在借鉴国内外有关战略管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公司实际入手,对新疆怡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概况及目前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本文采用PEST模型、波特五力模型对公司的内外部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借助了SWOT分析模型,分析了案例企业的内部优势与不足,分析了企业所面对的外部挑战与机会,并得出发展组合策略。根据宏观环境的分析,找出了其服务短板的成因,为研究制定发展策略提供切入点。根据分析结果,从而确定企业战略目标,制定公司发展战略。在战略选择上,公司层的战略应该全面实施横向一体化扩张的增长型战略,选择性地实施多元化战略,业务层的战略采取差异化战略,还从财务、人才和品牌营销等内容设计了职能战略,为公司长远发展提供保障。本文对战略实施保障进行了分析,并从组织保障、资金保障、技术保障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并对战略实施效果进行了预测。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新疆怡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提升经营理念、创新业务模式、建立公司竞争优势提供一些新的思考,同时也为类似的中小型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提供实际的参考和启示。
薛蕊[10](2020)在《基于CPTED理论的高校校园户外空间环境安全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校校园作为一个独特的社会公共区域,校园环境和高校师生的安全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资源共享需求的提高,高校校园的开放性问题开始受到关注,随之而来的是对其开放性与安全性之间冲突和矛盾的关注。在此背景下,收集高校校园环境安全状况的基础数据,探索满足安全需求的开放式的环境设计手段变得十分重要。本研究基于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理论(CPTED)中安全环境设计原则对高校校园户外空间的安全状况展开评价研究。通过系统地梳理以CPTED理论为代表的环境与安全相关理论,筛选出适用于高校校园环境安全评价的CPTED原则,在此基础上总结校园环境的特点,进一步对各原则的概念和相关策略进行深入解读,从校园整体环境与局部环境的不同尺度上筛选评价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借助Arc GIS和空间句法等空间分析方法,分别以湖南大学南校区和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为评价对象进行实际调研和评价。从校园整体环境评价的结果可以发现活跃的商业店铺对监视性有积极意义;监视安全隐患点集中在建筑周边与偏僻小路上;警务室具有以点带面的地理优势但仍待开发;发现空间等级划分不清晰、建筑功能布局与选址不合理、建筑堡垒效应等会影响小区域内环境的可访问性安全。对校园局部环境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在领域感、自然监视、访问控制三个原则中自然监视更加具有指示性的作用;场地的活跃性对场地安全有较大的影响,而由场地主要功能决定的场地公共性,会直接影响场地的活跃性,公共性低的场地具有更大的安全隐患,更应考虑安全的环境设计策略;在场地中引入球场等专门活动空间,或策划定期的活动,吸引固定活动用户(如轮滑、晨练等)会大大提高场地的安全性;场地的破碎情况尤其是过多的狭窄空间会降低场地的安全性;自行车停车处等空间的设置应尽量避免同时处在较孤立、周边视野差且远离场地出入口的位置,使其保证能够获得足够的自然监视。最终,本研究在对两个研究对象进行实际评价的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CPTED理论指导下的高校校园户外空间环境安全设计原则与策略,从领域性、监视性、访问控制三大方面,整体性、明确性、可视性、活跃性、可控性五个层次提出具体的环境设计策略;并综合整体环境评价方法与局部环境评价方法的优缺点,提出更具操作性和实际指导性的校园户外空间环境安全评价方法和流程,希望能借此为高校校园户外空间环境安全质量优化提升做出贡献。
二、加强内外监控 提高管理水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内外监控 提高管理水平(论文提纲范文)
(1)J汽车零部件公司投资风险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文献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投资风险概述 |
2.1.1 投资风险的含义 |
2.1.2 投资风险的类型 |
2.2 投资风险控制概述 |
2.2.1 投资风险控制的概念 |
2.2.2 投资风险控制的目标 |
2.2.3 投资风险控制的内容 |
2.3 理论基础 |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2 投资组合理论 |
2.3.3 风险控制理论 |
2.3.4 投资风险理论 |
第三章 J汽车零部件公司投资风险的识别及风险成因分析 |
3.1 J汽车零部件公司简介 |
3.2 J汽车零部件公司投资及风险控制现状 |
3.2.1 J汽车零部件公司投资现状 |
3.2.2 J汽车零部件公司投资风险控制现状 |
3.3 J汽车零部件公司投资风险的识别 |
3.3.1 政策风险 |
3.3.2 经济风险 |
3.3.3 市场风险 |
3.3.4 技术风险 |
3.3.5 经营管理风险 |
3.3.6 决策风险 |
3.3.7 融资风险 |
3.4 J汽车零部件公司投资风险成因分析 |
3.4.1 缺乏完善的投资风险控制机制 |
3.4.2 管理层风险控制意识薄弱 |
3.4.3 公司经营管理能力不足 |
3.4.4 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 |
第四章 J汽车零部件公司投资风险评价 |
4.1 J汽车零部件公司投资风险评价方法的选取 |
4.1.1 层次分析法 |
4.1.2 熵值法 |
4.1.3 模糊综合评价法 |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4.2.2 评价指标的选取 |
4.3 指标权重的确定 |
4.3.1 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4.3.2 基于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 |
4.3.3 组合赋权 |
4.4 投资风险评价结果及分析 |
4.4.1 投资风险评价结果 |
4.4.2 投资风险评价结果分析 |
第五章 J汽车零部件公司投资风险控制措施 |
5.1 政策风险控制措施 |
5.1.1 加强对国家政策的关注 |
5.1.2 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动 |
5.1.3 提高产业政策的灵敏度 |
5.2 经济风险控制措施 |
5.2.1 签订长期供货协议 |
5.2.2 签订保值条款 |
5.3 市场风险控制措施 |
5.3.1 开展多元化投资 |
5.3.2 进行市场监控 |
5.4 技术风险控制措施 |
5.4.1 搭建技术交流平台 |
5.4.2 引进高端生产设备 |
5.4.3 外包给其他企业生产 |
5.5 经营管理风险控制措施 |
5.5.1 开拓沿海市场 |
5.5.2 签订风险分担协议 |
5.5.3 健全投资风险控制机制 |
5.5.4 强化投资风险控制意识 |
5.6 决策风险控制措施 |
5.6.1 定期组织人员培训 |
5.6.2 建立健全的决策机制 |
5.6.3 合理控制投资规模 |
5.6.4 聘请专业团队指导 |
5.7 融资风险控制措施 |
5.7.1 成立内部风险基金 |
5.7.2 投资建设周期短的项目 |
5.7.3 建立均衡的投资组合 |
5.7.4 建立资金支付监管机制 |
5.7.5 设立融资风险控制职能部门 |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2)协同理论视角下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意义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述评 |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高职教育 |
二、顶岗实习 |
三、顶岗实习管理 |
第四节 研究方案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四、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协同理论视角下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分析框架的构建 |
第一节 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的理论基础 |
一、协同理论 |
二、PDCA循环理论 |
三、柯氏评估模型理论 |
第二节 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系统的构成 |
一、内部主体系统的构成 |
二、外部支持系统的构成 |
三、内外部协同管理系统的功能定位 |
第三节 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的分析框架 |
一、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过程的阶段及内容分析 |
二、高职生顶岗实习成效的评估维度及内容分析 |
三、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调研工具的编制与实施 |
第一节 调研工具的编制 |
一、调查问卷的编制 |
二、访谈提纲的编制 |
第二节 研究实施 |
一、问卷调查的实施 |
二、访谈调查的实施 |
三、数据的整理与统计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一节 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过程的现状分析 |
一、计划共商阶段 |
二、共管共育阶段 |
三、评价共享阶段 |
四、总结共赢阶段 |
第二节 高职生顶岗实习成效的现状分析 |
一、总体情况的描述性分析 |
二、各个层面的描述性分析 |
三、不同背景的差异性分析 |
第三节 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一、校企实习合作的渠道较为单一 |
二、学校课程内容滞后于实习内容 |
三、校企共管共育功能未完全发挥 |
四、实习生的心理与安全问题凸显 |
五、实习评价与总结形式主义突出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一节 支持系统方面的原因分析 |
一、政府的统筹制度尚未健全 |
二、行会服务功能未完全发挥 |
三、家长的心理教育功能缺失 |
第二节 主体系统方面的原因分析 |
一、高职教师实习管理力量薄弱 |
二、企业对顶岗实习的认识不足 |
三、实习生自身管理能力较薄弱 |
四、主体系统协同管理程度较低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协同理论视角下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
第一节 协调支持系统因素以发挥保障作用 |
一、政府:加强作为序参量的主导地位 |
二、行会:搭建校企协同信息服务平台 |
三、家长:强化教育与监督功能的发挥 |
第二节 协同主体系统因素以促进有序管理 |
一、高职教师:提高顶岗实习管理水平 |
二、企业:转变发展观念与加强文化建设 |
三、实习生:增强心理素质与制定实习规划 |
四、校企双方:构建自组织实习管理系统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3)THDS设备深化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背景及意义 |
1.2 THDS设备发展历程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2 THDS设备简介 |
2.1 设备基础知识 |
2.1.1 系统测温原理 |
2.1.2 系统结构 |
2.1.3 设备工作原理 |
2.2 设备概况 |
2.3 货车热轴预报模型 |
2.3.1 THDS-A型设备预报模型 |
2.3.2 THDS-C型设备预报模型 |
2.3.3 技术术语 |
3 THDS设备运用存在问题分析 |
3.1 测温精度存在偏差 |
3.2 热轴预报准确性较低 |
3.2.1 环温变化影响热轴预报 |
3.2.2 瓦日线车辆热轴预报现象突出 |
3.2.3 存在热轴漏报 |
3.2.4 异常波形识别准确性不高 |
3.3 缺乏有效检测监控手段 |
3.4 设备运用优化 |
4 提高设备测温精度研究 |
4.1 影响设备测温精度原因分析 |
4.1.1 测温标定影响 |
4.1.2 探测角度影响 |
4.2 提高测温标定准确性 |
4.2.1 优化定标温度 |
4.2.2 定标黑体优化 |
4.3 提高探测角度准确性 |
4.3.1 实现激光校准 |
4.3.2 加强状态监控 |
4.4 运用效果分析 |
5 提高热轴预报准确性研究 |
5.1 环温变化影响热轴预报优化研究 |
5.1.1 环温变化影响热轴预报原因分析 |
5.1.2 优化不同环温下预报标准 |
5.1.3 现场运用 |
5.2 瓦日线预报标准优化研究 |
5.2.1 瓦日线热轴预报突出原因分析 |
5.2.2 优化瓦日线预报标准 |
5.3 防热轴漏报优化研究 |
5.3.1 热轴漏报原因分析 |
5.3.2 防漏报模型优化 |
5.3.3 模型测试 |
5.3.4 现场运用 |
5.4 利用遗传神经网络的异常波形识别优化研究 |
5.4.1 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简介 |
5.4.2 人工神经网络搭建 |
5.4.3 基于神经网络构建的遗传算法 |
5.4.4 仿真测试 |
5.5 运用效果分析 |
6 远程智能监控系统研制与应用 |
6.1 系统需求 |
6.2 系统硬件设计 |
6.2.1 总体设计 |
6.2.2 功能设计 |
6.3 项目实施 |
6.4 运用效果分析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水平评价及策略研究 ——以玉龙雪山景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研究背景 |
一、旅游转型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
二、山地成为景区建设的重要区域 |
三、山地景区旅游发展亟需转型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一、山地旅游研究 |
二、旅游转型发展研究 |
三、玉龙雪山旅游发展研究 |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四节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山地旅游 |
二、山地景区 |
三、旅游转型发展 |
四、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 |
第二节 研究理论基础 |
一、系统协同论 |
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
三、旅游竞争优势论 |
第三章 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的主要思路 |
第一节 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条件 |
一、山地旅游资源丰富 |
二、山地旅游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
三、旅游消费主体与结构发生改变 |
四、政府大力支持提供政策保障 |
五、科技创新提供技术保障 |
第二节 山地景区旅游旅游转型的必要性 |
一、山地景区旅游发展历程 |
二、山地景区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必要性 |
第三节 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案例及启示 |
一、国内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案例 |
二、国外山地旅游目的地发展经验 |
三、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启示 |
第四节 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 |
一、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方向梳理 |
二、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主要方向 |
第五节 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的主要内容 |
一、山地景区国际化转型主要内容 |
二、山地景区高端化转型主要内容 |
三、山地景区特色化转型主要内容 |
四、山地景区智慧化转型主要内容 |
五、山地景区立体化方向转型主要内容 |
第四章 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水平评价模型构建 |
第一节 旅游转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与思路 |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二、指标构建基本思路 |
第二节 指标筛选与构建 |
一、指标的筛选 |
二、指标权重确立方法 |
三、指标评价方法 |
四、评价模型 |
第五章 玉龙雪山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水平实证研究 |
第一节 玉龙雪山景区概况 |
一、景区概况 |
二、景区转型发展概况 |
第二节 玉龙雪山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水平评价 |
一、问卷调查与数据收集 |
二、玉龙雪山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水平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六章 基于评价的山地景区旅游转型系统构建与策略研究 |
第一节 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的SWOT分析 |
一、旅游转型发展SWOT分析 |
二、基于评价和SWOT分析的转型发展战略 |
第二节 山地景区旅游转型系统构建 |
一、旅游转型发展要素系统 |
二、旅游转型发展外部空间 |
三、旅游转型发展动力 |
四、旅游转型支撑机制 |
第三节 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策略 |
一、旅游转型方式 |
二、旅游转型提升措施 |
第七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
第二节 创新点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专家征询表(第一轮) |
附录2: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专家征询表(第二轮) |
附录3 玉龙雪山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水平评价专家打分表 |
附录4 玉龙雪山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水平评价游客问卷调查 |
附录5 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单项评价法 |
致谢 |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5)基于COSO框架下的师宗县税务部门内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核心概念及基础理论 |
第一节 核心概念 |
一、内部控制 |
二、税务部门内部控制 |
第二节 COSO内部控制框架理论 |
一、COSO内部控制框架理论概述 |
二、COSO内部控制框架指导意义 |
第二章 师宗县税务部门内部控制建设的现状 |
第一节 师宗县税务部门概况 |
一、师宗县税务部门机构设置及主要职责 |
二、师宗县税务部门内部控制机构及职责 |
第二节 师宗县税务部门内部控制建设的发展情况 |
一、初步建设内部控制环境 |
二、持续加强风险预警防范 |
三、抓紧落实内部控制措施 |
四、逐步整合信息平台资源 |
五、试行同级专项督察审计 |
第三节 师宗县税务部门内部控制建设取得的成效 |
一、执法过错大幅减少 |
二、减税降费有效推进 |
第三章 师宗县税务部门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一节 调查研究 |
一、调查过程 |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二)调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
(三)访谈提纲的设计与实施 |
二、调查对象分析 |
第二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内控环境制度不够完善 |
(一)内控制度存在漏洞 |
(二)思想认识不够统一 |
(三)外部因素影响内控 |
二、执法风险评估成效不佳 |
(一)风险防范存在漏洞 |
(二)有效风险评估较少 |
(三)缺少规范评估流程 |
三、内部控制制度落实不力 |
(一)日常制度没有落实 |
(二)特殊制度难以落实 |
四、信息沟通数据利用不强 |
(一)内部数据利用不强 |
(二)外部数据获取困难 |
(三)信息平台操作欠缺 |
五、内控监督考核效果不佳 |
(一)执法过程监督缺失 |
(二)监督结果运用缺少 |
第四章 师宗县税务部门内部控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内控环境切合实际不足 |
一、内控制度不够科学 |
二、内控培训不够深入 |
三、外部环境复杂多变 |
第二节 动态风险评估机制滞后 |
一、缺少风险管理制度 |
二、评估体系问题较多 |
三、风险应对策略单一 |
第三节 内控落实措施缺乏规划 |
一、落实措施缺乏规划 |
二、落实反馈有待完善 |
第四节 内外信息渠道存在壁垒 |
一、信息沟通渠道受阻 |
二、信息技术建设滞后 |
三、信息运用培训不足 |
第五节 内控监督考核机制失效 |
一、监督机构权责有限 |
二、考核评价运用不足 |
第五章 师宗县税务部门内部控制的优化对策 |
第一节 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
一、积极调研学习完善制度 |
二、抓紧建设内控人才队伍 |
三、重视培育部门内控文化 |
第二节 规范风险评估防范体系 |
一、目标规划进行全局谋划 |
二、信息采集打好工作基础 |
三、风险识别提供精准指向 |
四、等级排序合理配置资源 |
五、风险应对消除执法风险 |
六、评估反馈提高防范质效 |
第三节 贯彻落实内部控制活动 |
一、完善机构体系的岗责设置 |
二、规范税收征收管理流程 |
三、定期开展内控评估自查 |
第四节 加强系统运用信息沟通 |
一、提高信息平台运用能力 |
二、加强内外信息沟通交换 |
第五节 畅通内外监督考核反馈 |
一、健全内外监督考核评价 |
二、落实监督检查结果运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师宗县税务部门内部控制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师宗县税务部门内部控制访谈资料 |
致谢 |
(6)D县税务机关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第四节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
一、研究思路 |
二、创新点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个人所得税 |
二、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税收公平理论 |
二、税收遵从理论 |
第三章 D县税务机关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现状、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一节 D县税务机关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现状 |
一、D县个人所得税收入总量现状 |
二、D县个人所得税收入结构现状 |
三、D县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方式现状 |
第二节 D县税务机关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一、工作效率低下 |
二、收入质量不高 |
三、征管手段滞后 |
四、监管力度不够 |
第三节 D县税务机关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一、税务机关征管人力资源配备不足 |
二、个人所得税征管执行不够到位 |
三、 “信息管税”没有得到充分实践 |
四、税务机关税收监督体系不健全 |
第四章 改进D县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人力资源配备 |
一、完善征管主体机构设置,夯实基层征管力量 |
二、改革税收管理员制度,构建复合型个税管理队伍 |
第二节 建立优质高效的个人所得税征管体系 |
一、完善个人所得税申报制度,提高纳税申报率 |
二、加强高收入人群的重点监管,堵塞征管漏洞 |
三、建立自然人纳税信用评定体系,提高纳税人遵从度 |
四、提升纳税服务水平,变“被动监管”为“主动服务” |
第三节 加大信息管税的支撑力度 |
一、强化“信息管税”理念,构建大数据个税管理格局 |
二、完善“互联网+税务”模式下的个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
三、完善个人社会信用代码机制,强化自然人信息网络管理 |
第四节 建立健全个人所得税内外监控体系 |
一、建立严密的个人收入监控体系 |
二、有效发挥税务稽查的职能作用 |
三、建立健全纳税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个人所得税调查问卷(针对纳税人) |
附录二 个人所得税调查问卷(针对基层税收管理员) |
致谢 |
(7)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现存问题及提升策略研究 ——基于J省三所师范院校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价值 |
(二)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二)质量标准的相关研究 |
(三)质量保障的相关研究 |
(四)现有研究的综合评价 |
四、研究目的、内容与问题 |
五、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个人访谈法 |
六、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七、研究创新与不足 |
(一)本研究的创新 |
(二)本研究的不足 |
第一章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政策依据与评价模型分析 |
一、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目标 |
(一)热爱教育事业有崇高教育情怀 |
(二)掌握厚重的理论与知识基础 |
(三)具备扎实的教学与管理能力 |
(四)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 |
(五)具备国际化视野与交际能力 |
二、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保障性政策 |
(一)对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整体性要求 |
(二)对培养方案、目标、规格质量方面的要求 |
(三)对招生与师资队伍的指导性政策 |
(四)对课程教学以及教师指导方面的指导性要求 |
(五)对学位论文以及质量追踪方面的指导性要求 |
三、CIPP质量评价理论模型的分析 |
(一)CIPP理论模式 |
(二)CIPP评价模式的特点 |
(三)CIPP模式适切性分析 |
第二章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存问题系列问卷的编制 |
一、研究对象的确定 |
二、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存问题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卷的编制 |
(一)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卷编制的目的 |
(二)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卷编制的程序 |
(三)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卷维度的确定 |
(四)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卷初稿的形成 |
(五)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卷的试测 |
(六)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卷的正式施测 |
三、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存问题管理者卷的编制 |
(一)管理者卷编制的目的 |
(二)管理者卷编制的程序 |
(三)管理者卷维度的确定 |
(四)管理者卷初稿的形成 |
(五)管理者卷的试测 |
(六)管理者卷的正式施测 |
四、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存问题毕业生卷的编制 |
(一)毕业生卷编制的目的 |
(二)毕业生卷编制的程序 |
(三)毕业生卷维度的确定 |
(四)毕业生卷初稿的形成 |
(五)毕业生卷的试测 |
(六)毕业生卷的正式施测 |
第三章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
一、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调查样本选取 |
(一)教师样本的选取 |
(二)管理者样本的选取 |
(三)毕业生样本的选取 |
二、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现状调查 |
(一)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卷的现状调查 |
(二)管理者卷的现状调查 |
(三)毕业生卷的现状调查 |
三、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存在的问题 |
(一)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的制定缺乏广泛的参与 |
(二)培养数量激增与导师数量、培养设施发展不均衡 |
(三)培养过程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的管理 |
(四)培养实际与教育实践目标间严重脱节 |
第四章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质量文化成为教育利益的附庸 |
(一)质量观念落后,无法适应发展趋势 |
(二)质量体系缺失,无法实现预定目标 |
(三)质量导向不足,难以满足提升需要 |
二、质量实施无法满足利益方需求 |
(一)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 |
(二)课程配置重形式,轻过程 |
(三)指导机制重成果,轻浸润 |
三、质量保障资源共同体功能失效 |
(一)学生资源优质比率低 |
(二)导师资源结构不平衡 |
(三)配套资源投入产出少 |
四、质量评价开放式增维能力薄弱 |
(一)外部评价缺乏调节性 |
(二)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 |
(三)内部评价缺乏特质性 |
第五章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提升策略 |
一、提升以价值为导向的质量动力 |
(一)营造教育质量的软环境 |
(二)生成教育质量的新观念 |
(三)创新质量监管的新模式 |
二、夯实以实践为导向的质量支持 |
(一)创设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 |
(二)探索符合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课程 |
(三)建立产学研共同体的供需互动平台 |
三、强化以职业为导向的质量保障 |
(一)优化学生选拔制度,保输入 |
(二)开发优势导师资源,保过程 |
(三)加强持续性投入链,保供给 |
四、完善以发展为导向的质量评估 |
(一)弱化政府的垄断性评价权 |
(二)建立多维的质量评价标准 |
(三)增强学术评价的主体职能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状况调查系列问卷初稿 |
附录二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存问题专家效度系列调查问卷 |
附录三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存问题系列正式调查问卷 |
附录四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状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访谈提纲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后记 |
(8)A银行甘肃省分行经济资本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
1.3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经济资本 |
2.2 经济资本管理 |
2.2.1 经济资本的计量 |
2.2.2 经济资本的配置 |
2.2.3 经济资本的评价 |
2.3 巴塞尔协议与经济资本管理 |
2.4 文献综述 |
第三章 A银行甘肃省分行经济资本管理现状 |
3.1 A银行甘肃省分行情况简介 |
3.2 经济资本管理基本情况 |
3.3 经济资本的计量 |
3.4 经济资本的配置 |
3.5 经济资本的考核 |
第四章 A银行甘肃省分行经济资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 经济资本管理链条不完备 |
4.2 数据质量与计量水平偏低 |
4.3 配置管理引导作用未发挥 |
4.4 绩效考核体系有待完善 |
4.5 经济资本应用广度欠缺 |
第五章 A银行甘肃省分行经济资本管理优化方案 |
5.1 优化目标及原则 |
5.1.1 优化目标 |
5.1.2 优化原则 |
5.2 优化管理框架 |
5.3 优化具体内容 |
5.3.1 完善经济资本管理链条 |
5.3.2 建立健全数据治理体系 |
5.3.3 建立经济资本预算配置机制 |
5.3.4 完善经济资本绩效考核制度 |
5.3.5 强化并拓展经济资本的应用 |
第六章 A银行甘肃省分行经济资本管理优化方案保障措施 |
6.1 制度保障 |
6.2 技术保障 |
6.3 人员保障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新疆怡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战略管理的定义及作用 |
2.1.1 战略管理的定义 |
2.1.2 战略管理的作用 |
2.2 战略管理的分析方法 |
2.2.1 PEST模型 |
2.2.2 波特五力模型 |
2.2.3 SWOT分析 |
第3章 新疆怡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概况及发展战略的问题分析 |
3.1 新疆怡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
3.1.1 公司的业务结构 |
3.1.2 市场情况 |
3.1.3 财务情况 |
3.1.4 组织结构情况 |
3.2 新疆怡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 |
3.3 新疆怡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4章 新疆怡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环境分析 |
4.1 外部环境分析 |
4.1.1 政治环境 |
4.1.2 经济环境 |
4.1.3 社会环境 |
4.1.4 技术环境 |
4.2 内部情况分析 |
4.2.1 组织架构 |
4.2.2 财务状况 |
4.2.3 人力资源 |
4.2.4 经营管理 |
4.2.5 技术研发 |
4.3 行业环境分析 |
4.3.1 买方分析 |
4.3.2 竞争者分析 |
4.3.3 潜在进入者分析 |
4.3.4 供应商分析 |
4.3.5 替代品分析 |
4.4 SWOT分析 |
4.4.1 内部优势 |
4.4.2 内部劣势 |
4.4.3 外部机会 |
4.4.4 外部威胁 |
4.4.5 SWOT矩阵分析 |
第5章 新疆怡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战略选择与实施 |
5.1 战略目标与内容 |
5.1.1 公司战略目标 |
5.1.2 公司总体战略 |
5.2 战略选择与实施 |
5.2.1 公司层战略 |
5.2.2 业务层战略 |
5.2.3 职能战略 |
5.2.4 战略的实施 |
5.3 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
5.3.1 组织保障 |
5.3.2 资金保障 |
5.3.3 技术保障 |
5.4 战略实施控制 |
5.4.1 以效益为中心,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5.4.2 开源节流,继续控制好成本和费用 |
5.4.3 以创新引领技术进步,提升利润空间 |
5.4.4 继续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岗位责任制和薪资考评制度 |
5.4.5 明确分工,确立职责范围 |
5.4.6 以留住优秀人才为目标,不断优化激励制度 |
5.4.7 以财务风险控制为导向,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基于CPTED理论的高校校园户外空间环境安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高校校园安全问题现状 |
1.1.2 高校校园建设新趋势 |
1.2 概念解读 |
1.2.1 户外空间环境安全 |
1.2.2 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 |
1.3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理论研究 |
1.3.2 户外空间安全研究 |
1.3.3 校园安全评价研究 |
1.3.4 小结 |
1.4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思路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与环境安全相关的背景理论 |
2.1 犯罪学中与环境相关的理论 |
2.1.1 日常活动理论 |
2.1.2 理性选择理论 |
2.1.3 破窗理论 |
2.2 环境设计相关理论与方法 |
2.2.1 环境心理学中的领域性 |
2.2.2 实践中的经验与手段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CPTED理论梳理 |
3.1 西方国家CPTED理论发展 |
3.1.1 萌芽 |
3.1.2 第一代CPTED理论时期 |
3.1.3 第二代CPTED理论时期 |
3.1.4 第三代CPTED理论的展望 |
3.2 亚洲国家CPTED理论发展 |
3.2.1 日本 |
3.2.2 中国 |
3.3 CPTED评估方法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适用于高校校园的CPTED原则 |
4.1 高校校园安全性与开放性 |
4.2 高校校园环境的特点 |
4.3 适用于高校校园的CPTED原则解读 |
4.3.1 领域性 |
4.3.2 访问控制 |
4.3.3 监视性 |
4.4 CPTED策略在高校校园中的应用方式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整体环境评价方法研究 |
5.1 方法特点 |
5.2 主要技术手段 |
5.3 评价指标选取 |
5.4 湖南大学南校区户外空间整体环境安全评价实例 |
5.4.1 监视性评价 |
5.4.2 访问控制评价 |
5.5 结果分析 |
5.5.1 监视性分析 |
5.5.2 访问控制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局部环境评价方法研究 |
6.1 方法特点 |
6.2 主要技术手段 |
6.2.1 层次分析法 |
6.2.2 空间句法 |
6.2.3 景观生态学方法 |
6.2.4 ArcGIS核密度分析法 |
6.3 空间模块抽出 |
6.3.1 空间分类方法 |
6.3.2 空间模块抽出 |
6.3.3 空间细分与量化表述 |
6.4 评价体系建立 |
6.4.1 指标选取与层级确定 |
6.4.2 权重确定 |
6.4.3 指标测量方法 |
6.4.4 数据标准化 |
6.5 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户外空间局部环境安全评价实例 |
6.5.1 评价对象 |
6.5.2 指标测量与计算 |
6.5.3 评价结果 |
6.6 结果分析 |
6.6.1 安全事件调查 |
6.6.2 评价体系检验 |
6.6.3 不同场地特性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
6.7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果与讨论 |
7.1 CPTED理论指导下的高校校园户外空间环境安全设计原则与策略 |
7.1.1 设计原则 |
7.1.2 设计策略 |
7.2 CPTED理论指导下的高校校园户外空间环境安全评价方法与流程 |
7.2.1 高校校园户外空间整体环境安全评价方法 |
7.2.2 高校校园户外空间局部环境安全评价方法 |
7.2.3 高校校园户外空间环境安全评价流程 |
7.3 讨论与展望 |
7.3.1 “景观质量”与“安全性”的关系 |
7.3.2 封闭式校园与开放式校园 |
参考文献 |
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答辩决议书 |
四、加强内外监控 提高管理水平(论文参考文献)
- [1]J汽车零部件公司投资风险控制研究[D]. 易慧洋.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2]协同理论视角下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研究[D]. 戴秋初.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3]THDS设备深化运用研究[D]. 闫磊.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4]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水平评价及策略研究 ——以玉龙雪山景区为例[D]. 谈思.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5]基于COSO框架下的师宗县税务部门内部控制研究[D]. 徐军.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6]D县税务机关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问题研究[D]. 李雪.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2)
- [7]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现存问题及提升策略研究 ——基于J省三所师范院校的调查[D]. 赵朋.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8]A银行甘肃省分行经济资本管理优化研究[D]. 刘宁. 兰州大学, 2021(12)
- [9]新疆怡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茹扎·麦代提汗. 新疆大学, 2020(07)
- [10]基于CPTED理论的高校校园户外空间环境安全评价研究[D]. 薛蕊.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