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18Cr4V钢的材料分析

W18Cr4V钢的材料分析

一、W18Cr4V钢材质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沈孝芹[1](2010)在《Al2O3-TiC/W18Cr4V扩散连接界面结构及应力分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Al2O3-TiC复合陶瓷由于在Al2O3基体上添加了TiC增强颗粒,使其具有更高的硬度、强度和断裂韧性,被广泛应用于切削刀具的制备。将Al2O3-TiC复合陶瓷与W18Cr4V高速钢用扩散焊方法连接起来制成复合构件,对于改善结构件内部应力分布状态、拓宽Al2O3-TiC复合陶瓷的使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真空扩散连接工艺,对Al2O3-TiC复合陶瓷和W18Cr4V高速钢的连接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控制真空度1.33×10-4~1.33×10-5Pa,连接温度1080℃~1160℃,保温时间30~60min,压力10~20MPa,可获得界面结合良好的Al2O3-TiC/W18Cr4V扩散连接接头。当连接温度1130℃、保温时间45min、连接压力15MPa时,Al2O3-TiC/W18Cr4V扩散连接接头的剪切强度达154MPa。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Al2O3-TiC/W18Cr4V扩散界面组织结构,研究了工艺参数对界面结合状态和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升高连接温度和延长保温时间,界面过渡区的宽度增加,显微硬度增加,但没有硬度高于Al2O3-TiC陶瓷的脆性相生成。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Al2O3-TiC/W18Cr4V扩散接头剪切断口相组成,结果表明,断口靠近Al2O3-TiC侧主要存在着A12O3、TiC、TiO和Ti3Al等相,断口靠近W18Cr4V侧主要有A12O3、TiC、Cu、CuTi、CuTi2、Fe3W3C、FeTi等相。本文提出Al2O3-TiC/W18Cr4V扩散界面过渡区主要由Al2O3-TiC/Ti界面反应层、Cu-Ti固溶体层、Ti/W18Cr4V界面Ti侧反应层和W18Cr4V钢侧反应层组成。电子探针(EPMA)分析表明,Al2O3-TiC/Ti界面反应层主要含Ti、Al、O; Cu-Ti固溶体层含Ti、Cu和少量Fe; Ti/W18Cr4V界面Ti侧反应层含Ti和C; W18Cr4V钢侧反应层主要含Ti、Fe、W、C、Cr等。Ti存在于Al2O3-TiC/W18Cr4V界面过渡区的多个反应层中,与多种元素有共存区,表明Ti与多种元素发生了反应,Ti是控制Al2O3-TiC/W18Cr4V扩散连接接头界面反应的主要元素。Al2O3-TiC/W18Cr4V扩散界面形成过程分四个阶段:首先Ti-Cu-Ti中间层熔化形成Cu-Ti液相,填充Al2O3-TiC/W18Cr4整个界面;其次Cu-Ti液相中的Ti向Al2O3-TiC和W18Cr4V两侧扩散并发生反应,使液相区进一步增宽和成分均匀化;然后液相逐渐凝固,各界面间反应生成多种化合物;最后是固相成分均匀化阶段。对Al2O3-TiC/W18Cr4V扩散连接过程的非对称性进行分析,提出Al2O3-TiC/W18Cr4V扩散连接液相凝固过程的非对称模型。对Al2O3-TiC/W18Cr4V扩散连接界面反应机理研究表明,扩散界面反应形成了Al2O3-TiC/TiC+Tl3Al+TiO/CuTi+CuTi2+TiC/TiC+FeTi/Fe3W3C+a-Fe/W18Cr4V的界面结构。对Al2O3-TiC/W18Cr4V扩散连接接头应力分布进行有限元计算,研究了工艺参数、中间层、试样尺寸及形状对接头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接头边缘界面附近应力变化幅度很大,靠近接头中心应力分布很均匀。接头最大轴向拉应力位于接头边缘附近的陶瓷侧,最大剪切应力位于接头边缘Ti/W18Cr4V界面处。降低加热温度和增大连接压力会降低接头轴向残余拉应力。使用Ti-Cu-Ti复合中间层比使用纯Ti中间层可以降低界面轴向应力和剪切应力。增大试样直径和减小W18Cr4V钢厚度可以减小轴向拉应力。方形截面试样四角的应力值比同截面积圆形试样的轴向拉应力要大。对Al2O3-TiC/W18Cr4V扩散界面剪切断裂进行分析,界面裂纹扩展路径可分为界面断裂和混合断裂,其中混合断裂的接头强度高于界面断裂。通过控制扩散工艺参数可以控制界面断裂的形式。界面剪切断口形貌呈解理脆性断裂特征,有明显的解理台阶,也有少量的韧性断裂特征。界面断裂主要发生在靠近Al2O3-TiC陶瓷一侧的界面处,主要是穿晶断裂,也有少量的沿晶断裂。本文对Al2O3-TiC复合陶瓷和W18Cr4V高速钢扩散连接界面结构、界面反应机理、应力分布和界面断裂等进行了研究,该研究工作为Al2O3-TiC复合陶瓷的推广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和理论基础,为Al2O3-TiC复合陶瓷与其他金属的连接提供了研究思路。

吴红庆,吴晓春[2](2017)在《国内外高速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文中指出概述了高速钢的市场现状,性能要求、分类和国内外高速钢的牌号。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高速钢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的阐述,着重分析了高速钢材料生产中关注的焦点共性问题,指出我国在高速钢发展上与国际水平相比的优势与不足,展望了未来高速钢的发展趋势。

周敬恩[3](1999)在《模具材料选用、热处理与使用寿命》文中研究说明从5个方面评述了模具技术:①影响模具使用寿命的基本因素;②模具的服役条件、失效方式及对模具用钢的性能要求;③模具钢力学性能指标的评述;④模具钢的发展与选用;⑤模具的热处理与工艺优化。特别强调了模具钢的选用、热处理及新型模具钢的开发与模具使用寿命的关系。

周小平[4](2006)在《真空粉末烧结法在模具钢表面制备的硬质覆层的组织和性能》文中研究表明采用真空粉末烧结的方法,在钢铁材料表面制备硬质覆层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表面处理和材料复合新技术。这种方法是将混合后的粉末,涂敷在钢铁材料的表面,经过真空烧结后获得硬质覆层。它的显着优点是制备的覆层厚度较大,结合强度高,生产成本低。本文研究了在45钢、H13钢和W18Cr4V钢表面制备的三元硼化物(Mo2FeB2)基金属陶瓷和硬质合金覆层的组织和性能。用扫描电镜、能谱仪、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仪和硬度计分析了不同烧结温度对覆层微观组织和界面结构的影响,研究了覆层的形成机制。用特定的拉伸试验方法,精确地测量了覆层和钢基体间的结合强度。根据覆层硬度(HRA)的测定和试样断面上显微硬度(HV)的分布,分析了覆层的强韧性特点。比较了覆层试样和H13钢、W18Cr4V钢的耐磨性,并分析覆层的耐磨机理。测定了H13钢表面覆层试样300℃、500℃和700℃时的高温显微硬度(HV),比较覆层试样和无覆层试样之间热强性的差别。用Uddehole法对H13钢表面覆层试样进行热疲劳试验,分析覆层试样和无覆层试样表面热疲劳裂纹形态、截面上热疲劳裂纹分布及热循环前后表面硬度(HV)的变化,探讨覆层的热疲劳机理。从上述试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三元硼化物基金属陶瓷覆层适宜的烧结温度范围是1220℃~1240℃,组织为Mo2FeB2+α-Fe;硬质合金覆层适宜的烧结温度范围是1280℃~1300℃,组织为WC+α-Fe;覆层和钢基体间产生冶金结合和扩散结合界面,结合强度达到400MPa以上。覆层的HRA值和HV值分别超过80及1000。断面上微观硬度分布在界面两侧变化平缓。覆层的耐磨性高于H13钢、W18Cr4V钢,其磨损的机理是微观切削和塑性变形机理所产生的综合磨损。H13钢表面三元硼化物基金属陶瓷覆层在700℃时,HV值保持1000左右,具有很高的热强性。H13钢表面三元硼化物基金属陶瓷覆层的热疲劳抗力大于H13钢,而H13钢表面硬质合金覆层的热疲劳抗力小于H13钢。前者基于马氏体基体上分布着大量的细小硬质相Mo2FeB2,晶界大量增多,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得到提高,而后者是因为WC颗粒呈粗大的多角形,容易产生应力集中,裂纹容易形成并扩展。

张强雄[5](2018)在《纳米晶孕育剂变质细化高速钢的组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W18Cr4V是最典型的高速钢,由于其在高温下具备高硬度、高强度及高韧性等优异性能,因而在工业上被广泛应用于刀具、钻头及高载荷模具的制备。然而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机加工对工具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高速钢中碳化物粗大以及组织不均匀等缺陷造成其力学性能上的短板也逐渐被放大,本文利用纳米晶孕育剂对W18Cr4V高速钢的组织进行孕育处理,达到改善组织并提升其力学性能的目的。作者基于材料热力学原理合理设计了两种纳米晶Fe基孕育剂的成分组成,并利用原位自生法、快速凝固法及机械研磨法成功制备出薄带状Fe-Nb-V-Al-Yb-C孕育剂和粉末状Fe-Nb-V-Ti-N-C孕育剂。利用真空感应炉进行W18Cr4V高速钢的熔炼及孕育处理,并对试样进行多组热处理试验。采用金相、SEM、TEM、XRD等方法对孕育处理前后W18Cr4V高速钢的组织形貌及相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并且利用硬度计、摆锤试验机、磨损试验机对孕育处理前后的W18Cr4V高速钢进行了力学性能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快速凝固和机械研磨处理后的薄带状Fe-Nb-V-Al-Yb-C复合孕育剂和粉末状Fe-Nb-V-Ti-N-C复合孕育剂均是非晶纳米晶混合体;在Fe-Nb-V-Al-Yb-C复合孕育剂的基体上弥散有大量的纳米陶瓷颗粒,这些纳米颗粒包括NbC、VC及Fe3C等,在Fe-Nb-V-Ti-N-C复合孕育剂的基体上同样也弥散有大量的纳米陶瓷颗粒,这些纳米颗粒包括TiN、TiC及NbC等。经两种孕育剂孕育处理后,W18Cr4V高速钢铸态组织均有明显改善,其中的晶粒尺寸、网厚及枝晶间距等均得到显着细化,且Fe-Nb-V-Al-Yb-C孕育剂细化效果更好。此外,在孕育处理后的高速钢组织中发现,共晶碳化物M6C的与孕育剂所引进的Nb6C5相的面存在共格关系,马氏体相的面与Nb6C5相的存在共格关系。经孕育处理后,高速钢淬火晶粒均细化明显,高速钢回火组织中碳化物析出量更多、粒径更细且分布弥散均匀,回火马氏体含量增多且更加致密,其中Fe-Nb-V-Al-Yb-C孕育剂对组织改善效果更佳。同时回火后的高速钢在硬度、红硬性、冲击韧性及耐磨性方面均有显着提升,并且Fe-Nb-V-Al-Yb-C孕育剂对力学性能参数提升更高。

宋程文[6](2010)在《合金钢摩擦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目前使用的金属表面热处理方法进行调查和研究,提出了摩擦热处理技术这一更加节能、环保、高效的金属表面热处理方法。本文研究了摩擦热处理技术的摩擦学、传热学基础理论并建立了摩擦热处理的传热过程数学模型。根据理论研究与实际条件制定了合金钢试件摩擦热处理试验方案,并按照试验方案进行了试验。对摩擦热处理得到的试件进行了硬度测定和微观组织形貌照相,通过以上数据分析了摩擦热处理试件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运用有限元法和ANSYS分析软件对试验过程中的温度场进行了仿真分析。本文的试验和分析结果显示了合金钢摩擦热处理后的试件基本符合实际使用要求,摩擦热处理技术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陈翔[7](2019)在《基于W6Mo5Cr4V2高速钢刀具的激光熔覆改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市面上通用的普通W6Mo5Cr4V2高速钢刀具材料作为研究对象,选用硬度高、高温性能好的WC/Co复合陶瓷材料,应用光纤激光器以及相关辅助设备在刀具基材表面进行激光熔覆改性实验,目标提高普通高速钢刀具的硬度、红硬性等切削性能。实验前期通过调研和探究不同工艺参数下熔覆层的宏观形貌,确定大致的工艺参数范围,为刀具改性研究的开展奠定基础。实验首先进行单道熔覆正交实验和极差分析,探索熔覆层形貌、硬度、组织与激光工艺参数(激光功率、送粉电压和扫描速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熔覆层的平均显微硬度主要受到送粉电压和激光功率两因素影响,在激光功率1.1k W,送粉电压14V时,熔覆层平均显微硬度为刀具基材的1.52倍,熔覆层与基材实现良好的冶金结合,裂纹仅存在于两者结合的边界部位,气孔多位于距顶点0.25mm范围内。利用正交多项式回归分析,可以得到送粉电压、激光功率与平均显微硬度的回归方程,运用该方程可以对平均显微硬度进行预测与控制。其次根据上述实验结论,在最佳硬度参数区间,探究扫描速度对刀具熔覆的影响,结果表明较慢的扫描速度容易引起基材的“鞍型”翘曲变形,当选用3mm/s以上的扫描速度时,基材的翘曲变形量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热量的累积在熔覆方向的起始点位置最少,并沿其熔覆方向对周边组织进行扩散。参考组织和熔高尺寸情况,最终确定最佳工艺参数:激光功率1.1k W、送粉电压14V、扫描速度3mm/s。然后对最佳参数下熔覆层物相组织和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熔覆层主要物相为Fe3W3C、WC、W2C、M6C型硬质相和间隙碳化物。最高硬度出现在距离熔覆层顶点0.4mm左右的次表层范围内,是基材的1.64倍。熔覆层600℃时红硬性达到60HRC以上,温度达到1000℃时,熔覆层仍达到50HRC以上,近似接近于硬质合金的红硬性要求。最后在普通高速钢车刀上做实际熔覆和加工验证,通过实验研究确定预置坡口熔覆工艺,设计激光熔覆专用翻转夹具解决车刀刃倾角差异性问题。经熔覆改性后的车刀具有超越普通高速钢车刀的良好切削性能,可以完成硬度68~70HRC淬火Cr12Mo V钢的切削,同时也适用于100m/min以上的高速切削要求。利用激光熔覆改性技术在普通高速钢刀具熔覆WC/Co复合粉末,可以有效改善高速钢刀具的切削性能和实用性,在刀具强化改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邢艳梅[8](2008)在《高速钢工模具的热处理工艺研究》文中提出高速钢因其优良的综合性能:红硬性、耐磨性且具有一定的韧性,被广泛用于制造各种工具及模具。而高速钢作为工、模具使用时的特殊性能,通常需要经过一定的热处理工艺后才能体现出来。为了提高高速钢工、模具的使用寿命,本要主要从高速钢化学成分、组织、热加工工艺、热处理转变工艺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指出决定其各种性能的主要因素。高速钢工模具的热加工工艺为锻造,热处理工艺过程主要包括锻造后的等温球化退火及精加工后的淬火与回火。本文针对生产过程中所用的W18Cr4V钢模具冲头使用寿命短、W18Cr4V钢半圆绞刀热处理后发生弯曲变形失效,从产生失效的原因,结合高速钢的成分特点、热处理机理,对该两种工模具的锻造工艺、热处理工艺加以改善研究,从而提高其使用寿命。

李苏望[9](2020)在《超高钒铌粉末冶金高速钢的强化机理与固相焊接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粉末冶金高速钢(简称为粉末高速钢)作为机械加工中切削、切割工具的主要用材拥有着五十多年的历史,从采用大型中间钢包的气雾化-热等静压的第一代粉末高速钢到如今生产工艺多样化、组元多样化的第三代粉末高速钢,粉末高速钢逐渐完成了钢液成分的优化控制、雾化粉末性能的提升和各阶段生产设备的改良与升级;随后科研工作者针对工业化的需求,延伸至对材料高合金甚至超合金化的探索,着重于获得更佳的组织及性能;至此,更优合金化方案及更高性能的粉末高速钢层出不穷,也逐步发展成21世纪极具潜力与发展的刀具材料。本研究打破传统熔炼、雾化等工艺对合金元素加入的限制,通过DFT直接制备工艺引入超高含量钒铌进行复合强化,并从材料制备和强化两大关键过程进行研究,包括超高合金的固相烧结致密化、钒铌复合强化机理与成分优化、超高合金粉末高速钢强韧化等,逐步建立和完善超高合金粉末高速钢的致密化机制、超高钒铌的作用机理与限度以及超高合金粉末高速钢的强韧化工艺。其次,为降低高合金粉末高速钢的使用成本,提高材料利用率,研究尝试采用热压辅助扩散焊对ASP 60和W18Cr4V进行焊接以减少生产中粉末高速钢的使用量。文章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DFT直接制备工艺制备出不同成分配比的超高钒铌粉末高速钢,通过研究其致密化行为、显微组织及物相演变,建立起不同钒铌添加对材料致密度、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材料在1165℃烧结后均获得较高的致密度(≥99.13%);(2)随着Nb含量的增加,材料中出现大量细小的亮白色WC颗粒、呈现桥接黏连的块状M6C碳化物及条状M2C碳化物,而M6C、M2C碳化物的出现显着降低了材料的强韧性;(3)材料在Nb含量为3%时取得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4)当Nb含量>5%时,材料表现出强烈的二次硬化作用,经三次回火后,硬度由淬火态58HRC迅速提升到72.6 HRC;(5)不同成分高钒铌粉末高速钢均具有良好的抗回火性。2.其次,研究采用热加工变形的方式对综合性能优异的S3成分粉末高速钢分别进行0%、10%、20%、30%、40%五种变形量的旋锻加工,并对不同旋锻变形量的组织、断口、力学性能(包括硬度、冲击韧性及抗弯强度)进行表征,研究发现:热变形加工可以有效提高材料的强韧性,当变形量达到40%时,材料的冲击韧性和弯曲强度相较于未旋锻加工的材料强韧性分别提升了43.86%和20.74%,达到10.43 J/cm2和3731.9 MPa。同时组织及断口分析发现,旋锻加工主要通过高密度位错及晶粒细化进行强化材料性能。3.采用热压辅助扩散焊对高性能粉末高速钢ASP 60与W18Cr4V进行对焊连接,并通过单一变量的原则分别对焊接温度、焊接压力以及焊接保温时间三个参数进行实验并摸索出最佳的焊接参数,结合各组参数下对焊材料的宏观形貌(焊后形貌、断口形貌等)、力学性能测试及微观组织(SEM)分析我们得出:当焊接温度为1000℃、焊接压力为25MPa及焊接保温时间为30min时材料获得最佳的焊接性能,此时材料抗拉强度为1157MPa,且断口沿着W18Cr4V一侧断裂。

沈云飞[10](1983)在《模具钢及其热处理》文中认为模具生产在机械、仪表、电器等部门起着重要的作用。模具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与数量。提高模具质量,不仅需要精心地设计,而且还需注意合理选择模具钢以及制定合适的加工工艺,尤其是热处理工艺。作为一个模具设计、制造人员,应具有必需的模具钢知识与热处理工艺知识。本文作者系统地介绍了关于模具钢性能、选择、热处理的知识,谨供模具设计、制造人员参考。

二、W18Cr4V钢材质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W18Cr4V钢材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Al2O3-TiC/W18Cr4V扩散连接界面结构及应力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Al_2O_3-TiC复合陶瓷的研究现状
        1.2.1 Al_2O_3-TiC复合陶瓷的制备方法
        1.2.2 Al_2O_3-TiC复合陶瓷的性能
    1.3 陶瓷与金属连接研究现状
        1.3.1 陶瓷与金属的连接方法
        1.3.2 陶瓷与金属连接界面反应
        1.3.3 陶瓷与金属连接接头应力分布
    1.4 扩散连接模型
        1.4.1 固相扩散连接模型
        1.4.2 瞬间液相扩散连接模型
        1.4.3 陶瓷的部分瞬间液相扩散连接模型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
    1.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Al_2O_3-TiC复合陶瓷
        2.1.2 W18Cr4V高速钢
        2.1.3 中间层材料
    2.2 试验设备及工艺
        2.2.1 扩散连接设备
        2.2.2 连接工艺
    2.3 试样制备及显蚀
    2.4 试验及研究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Al_2O_3-TiC/W18Cr4V扩散连接界面结构
    3.1 引言
    3.2 Al_2O_3-TiC/W18Cr4V扩散连接界面特征
        3.2.1 界面的结合特征
        3.2.2 界面过渡区的划分
        3.2.3 工艺参数对界面过渡区组织的影响
    3.3 Al_2O_3-TiC/W18Cr4V界面过渡区的显微硬度
    3.4 Al_2O_3-TiC/W18Cr4V界面过渡区的相结构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Al_2O_3-TiC/W18Cr4V扩散连接界面反应
    4.1 引言
    4.2 Al_2O_3-TiC/W18Cr4V界面过渡区元素的扩散分布
    4.3 Al_2O_3-TiC/W18Cr4V扩散连接界面形成过程
        4.3.1 Al_2O_3-TiC/W18Cr4V扩散连接界面形成过程的非对称性
        4.3.2 Al_2O_3-TiC/W18Cr4V扩散连接液相凝固界面迁移非对称模型
    4.4 Al_2O_3-TiC/W18Cr4V扩散连接界面反应机理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Al_2O_3-TiC/W18Cr4V扩散连接接头应力分布
    5.1 引言
    5.2 Al_2O_3-TiC/W18Cr4V扩散接头应力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5.2.1 热弹塑性应力有限元分析的理论基础
        5.2.2 Al_2O_3-TiC/W18Cr4V扩散连接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3 Al_2O_3-TiC/W18Cr4V接头应力分布特征
    5.4 Al_2O_3-TiC/W18Cr4V接头应力分布的影响因素
        5.4.1 加热温度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5.4.2 压力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5.4.3 中间层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5.4.4 试样尺寸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5.4.5 试样形状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Al_2O_3-TiC/W18Cr4V扩散连接接头剪切强度及断裂分析
    6.1 引言
    6.2 Al_2O_3-TiC/W18Cr4V扩散连接界面的剪切强度
    6.3 Al_2O_3-TiC/W18Cr4V接头裂纹扩展路径和断口形貌
        6.3.1 Al_2O_3-TiC/W18Cr4V接头界面裂纹扩展路径
        6.3.2 Al_2O_3-TiC/W18Cr4V接头剪切断口形貌
        6.3.3 Al_2O_3-TiC/W18Cr4V接头断裂的微观机制
    6.4 Al_2O_3-TiC/W18Cr4V接头断裂的影响因素
        6.4.1 扩散连接工艺参数的影响
        6.4.2 中间层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获奖情况
发表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国内外高速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高速钢的性能要求
3 高速钢的分类
4 国内外高速钢的发展动态
    4.1 熔炼高速钢
        4.1.1 普通高速钢
        4.1.2 高碳高速钢
        4.1.3 高钒高速钢
        4.1.4 含钴高速钢
        4.1.5 含铝高速钢
        4.1.6 其他类高速钢
    4.2 粉末冶金高速钢
    4.3 喷射成形高速钢
5 总结及发展预测

(4)真空粉末烧结法在模具钢表面制备的硬质覆层的组织和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模具的失效形式及关键影响因素
    1.2 模具的表面处理技术
        1.2.1 电镀和化学镀
        1.2.2 堆焊、热浸镀
        1.2.3 热喷涂
        1.2.4 化学热处理
        1.2.5 激光表面处理
        1.2.6 气相沉积
        1.2.7 离子注入
    1.3 真空粉末烧结法制备硬质覆层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1.4 项目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覆层材料的选择及制备工艺
    2.1 三元硼化物基金属陶瓷覆层化学成分的选择
    2.2 硬质合金覆层材料的化学成分选择
    2.3 基体材料的选择
    2.4 覆层试样的准备
    2.5 覆层的烧结工艺
        2.5.1 三元硼化物基金属陶瓷覆层的烧结工艺
        2.5.2 硬质合金覆层的烧结工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覆层的组织及界面结构
    3.1 三元硼化物基金属陶瓷覆层的组织及界面结构分析
        3.1.1 覆层的层貌
        3.1.2 覆层的显微组织
        3.1.3 覆层的界面结构分析
    3.2 硬质合金覆层的组织及界面结构分析
        3.2.1 覆层的层貌
        3.2.2 覆层的显微组织
        3.2.3 覆层的界面结构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覆层的结合强度
    4.1 覆层与基体间界面结合强度的测定方法概述
        4.1.1 定性检测法
        4.1.2 定量检测法
    4.2 硬质覆层和钢基体的结合强度测试
        4.2.1 试验方法
        4.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覆层的硬度和耐磨性
    5.1 覆层的硬度
    5.2 覆层的耐磨性
        5.2.1 试验方法
        5.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5.2.3 磨损机理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覆层的高温性能及热疲劳性能
    6.1 覆层的高温硬度
    6.2 覆层的热疲劳性能
        6.2.1 试验方法
        6.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本文的研究结论
    7.2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纳米晶孕育剂变质细化高速钢的组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高速钢的历史追溯和发展现状
        1.2.1 高速钢的历史追溯
        1.2.2 高速钢的现状与发展前沿
    1.3 孕育细化高速钢的必要性与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第二章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孕育剂的设计和制备方法
        2.2.1 Fe-Nb-V-Al-Yb-C孕育剂的设计和制备方法
        2.2.2 Fe-Nb-V-Ti-N-C孕育剂的设计和制备方法
    2.3 W18Cr4V高速钢的熔炼及孕育处理
    2.4 W18Cr4V高速钢的锻造及热处理
        2.4.1 W18Cr4V高速钢的锻造工艺
        2.4.2 W18Cr4V高速钢的退火工艺
        2.4.3 W18Cr4V高速钢的淬火工艺
        2.4.4 W18Cr4V高速钢的回火工艺
    2.5 检测及分析方法
        2.5.1 检测设备
        2.5.2 金相观察及分析
        2.5.3 微观组织检测及分析
        2.5.4 XRD物相分析
        2.5.5 硬度及红硬性检测
        2.5.6 冲击韧性检测
        2.5.7 耐磨性检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孕育剂的组织和相结构分析
    3.1 孕育剂的宏观形貌
    3.2 Fe-Nb-V-Al-Yb-C孕育剂的检测分析
    3.3 Fe-Nb-V-Ti-N-C孕育剂的检测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孕育处理对W18Cr4V高速钢铸态组织的影响
    4.1 W18Cr4V高速钢的凝固过程
    4.2 孕育处理对W18Cr4V高速钢铸态组织的影响
        4.2.1 铸态W18Cr4V高速钢的XRD分析
        4.2.2 孕育处理对铸态W18Cr4V高速钢晶粒尺寸的影响
    4.3 纳米晶孕育剂的细化机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孕育处理对热处理后W18Cr4V高速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5.1 淬火温度对孕育处理后的W18Cr4V高速钢的影响
        5.1.1 淬火温度对孕育处理后的W18Cr4V高速钢组织的影响
        5.1.2 淬火温度对W18Cr4V高速钢硬度的影响
    5.2 回火温度对孕育处理后的W18Cr4V高速钢的影响
        5.2.1 回火温度对孕育处理后的W18Cr4V高速钢组织的影响
        5.2.2 回火温度对W18Cr4V高速钢硬度的影响
    5.3 孕育处理对热处理后W18Cr4V高速钢组织的影响
        5.3.1 孕育处理对淬火态W18Cr4V高速钢组织的影响
        5.3.2 孕育处理对回火态W18Cr4V高速钢组织的影响
        5.3.3 纳米晶孕育剂变质细化W18Cr4V高速钢组织的过程机制
    5.4 孕育处理对W18Cr4V高速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5.4.1 孕育处理对W18Cr4V高速钢硬度和红硬性的影响
        5.4.2 孕育处理对W18Cr4V高速钢冲击韧性的影响
        5.4.3 孕育处理对W18Cr4V高速钢耐磨性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6)合金钢摩擦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热处理工艺发展现状
    1.2 与摩擦热处理相关技术介绍
    1.3 摩擦热处理方法的提出
    1.4 论文开展的研究工作
第二章 摩擦热处理方法的理论研究
    2.1 摩擦学基础理论研究
    2.2 传热学基础理论及摩擦热处理传热过程数学公式的推导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合金钢摩擦热处理试验
    3.1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3.2 不同转速下的摩擦热处理试验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合金钢摩擦热处理的效果及微观组织分析
    4.1 合金钢摩擦热处理试件硬度测定及分析
    4.2 合金钢摩擦热处理试件金相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有限元法的合金钢摩擦热处理温度场仿真
    5.1 有限元应用及有限元软件介绍
    5.2 摩擦热处理温度场仿真过程
    5.3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7)基于W6Mo5Cr4V2高速钢刀具的激光熔覆改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研究背景
        1.2.1 W_6Mo_5Cr_4V_2 高速钢刀具的发展现状
        1.2.2 刀具强化工艺研究
        1.2.3 激光熔覆技术的发展与优势
    1.3 激光熔覆刀具的研究和发展现状
        1.3.1 国外的研究和现状
        1.3.2 国内的研究和现状
    1.4 课题内容及研究意义
        1.4.1 课题来源和研究内容
        1.4.2 课题研究意义及社会经济价值
2 实验材料、设备及前期实验分析
    2.1 实验材料
        2.1.1 W_6Mo_5Cr_4V_2 高速钢刀具材料选则及成分分析
        2.1.2 熔覆粉末材料选用
    2.2 实验设备
        2.2.1 激光熔覆设备
        2.2.2 检测设备
        2.2.3 加工设备
    2.3 前期实验分析
        2.3.1 实验方法
        2.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W_6Mo_5Cr_4V_2 高速钢刀具单道激光熔覆WC/Co粉末研究
    3.1 工艺参数对熔覆层形貌及性能的影响
        3.1.1 正交实验设计
        3.1.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2 平均显微硬度的正交多项式回归拟合
        3.2.1 正交多项式回归方法
        3.2.2 平均显微硬度的回归拟合
    3.3 显微硬度预测与控制
        3.3.1 显微硬度的预测
        3.3.2 显微硬度的控制
    3.4 熔覆层截面形貌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扫描速度对熔覆层形貌及性能的影响
    4.1 实验方法
    4.2 不同扫描速度熔覆层形貌分析
    4.3 不同扫描速度基材翘曲变形分析
    4.4 不同扫描速度熔覆层裂纹及组织分析
        4.4.1 不同扫描速度熔覆层边界裂纹分析
        4.4.2 不同扫描速度熔覆层内部组织分析
        4.4.3 不同扫描速度熔覆层物相分析
    4.5 不同扫描速度熔覆层硬度变化
    4.6 本章小结
5 最优参数下熔覆层组织与性能研究
    5.1 最优参数下熔覆层组织分析
    5.2 熔覆层红硬性分析
        5.2.1 实验方法
        5.2.2 不同温度红硬性分析
    5.3 红硬性强化机理与组织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W_6Mo_5Cr_4V_2 高速钢车刀实际熔覆与加工验证
    6.1 实际熔覆及切削验证规划
    6.2 不同刃口熔覆工艺对质量的影响
        6.2.1 实验方法
        6.2.2 实验结果分析
    6.3 高速钢车刀实际熔覆
        6.3.1 不同车刀主切削刃倾角问题
        6.3.2 刀具变角度熔覆夹具设计
        6.3.3 高速钢车刀变角度熔覆及刃磨
    6.4 高速钢车刀熔覆后加工验证
        6.4.1 不同加工材料切削测试
        6.4.2 不同切削速度测试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8)高速钢工模具的热处理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概述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2 高速钢的化学成分特点分析
3 高速钢工模具的锻造工艺及锻后热处理工艺
    3.1 高速钢的铸态组织分析
    3.2 高速钢的锻造工艺及方法
        3.2.1 锻造温度范围
        3.2.2 锻造时的加热规范
        3.2.3 加热火次的确定
        3.2.4 锻造过程及方法
        3.2.5 锻后冷却方法和锻后热处理工艺
4 高速钢工模具的热处理工艺
    4.1 预热
    4.2 淬火加热
    4.3 淬火加热时间
    4.4 冷却
    4.5 回火
5 W18Cr4V高速钢冲头模具的热处理工艺改进研究
    5.1 淬火加热温度对W18Cr4V模具冲头性能的影响
    5.2 回火温度对冲头韧性的影响
6 W18Cr4V钢半圆绞刀的热处理工艺改进研究
    6.1 半圆铰刀的常规热处理工艺过程及缺陷的产生
    6.2 半圆绞刀的热处理工艺改进研究
        6.2.1 预热
        6.2.2 淬火加热
        6.2.3 淬火冷却
        6.2.4 铰刀的回火
        6.2.5 半圆绞刀缺陷的控制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9)超高钒铌粉末冶金高速钢的强化机理与固相焊接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高速钢的发展历史
    1.3 高速钢的分类
        1.3.1 通用型高速钢
        1.3.2 高性能高速钢
        1.3.3 粉末冶金高速钢
    1.4 高速钢中主要合金化元素及其作用
    1.5 粉末冶金高速钢的制备方法
        1.5.1 气雾化-热等静压法
        1.5.2 喷射成形
        1.5.3 超固相液相烧结
        1.5.4 直接制备工艺
    1.6 异种高速钢的固相焊接技术
        1.6.1 钎焊
        1.6.2 摩擦焊
        1.6.3 真空扩散焊
    1.7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的制备和分析方法
    2.1 引言
    2.2 超高钒铌粉末高速钢的制备与合金化实验流程
        2.2.1 高能球磨
        2.2.2 干燥、预氧化
        2.2.3 压制与烧结
        2.2.4 热处理
    2.3 超高钒铌粉末高速钢强韧化工艺实验流程
        2.3.1 旋锻
        2.3.2 锻后热处理
    2.4 ASP60与W18Cr4V的固相焊接实验流程
        2.4.1 对焊准备与过程
        2.4.2 热压辅助扩散焊
        2.4.3 焊后热处理
    2.5 实验原料及所用设备
        2.5.1 成分设计及配比
        2.5.2 试验设备型号与厂家
    2.6 分析及测试方法
        2.6.1 密度及收缩率表征
        2.6.2 试样显微组织与相成分表征
        2.6.3 试样力学性能表征
第3章 超高钒铌粉末高速钢的制备及成分优化
    3.1 引言
    3.2 高钒铌粉末高速钢的致密化行为
    3.3 高钒铌粉末高速钢的组织及物相分析
    3.4 高钒铌粉末高速钢的力学性能研究
        3.4.1 高钒铌粉末高速钢的力学性能
        3.4.2 高钒铌粉末高速钢的二次硬化及抗回火性能
        3.4.3 高钒铌粉末高速钢的耐磨性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超高钒铌粉末高速钢的强韧化机理研究
    4.1 旋锻变形对S3粉末高速钢显微组织影响
        4.1.1 不同旋锻变形量S3粉末高速钢的显微组织
        4.1.2 不同旋锻变形量S3粉末高速钢的力学性能
    4.2 本章小结
第5章 ASP60 粉末高速钢与W18Cr4V高速钢的固相焊接工艺研究
    5.1 引言
    5.2 焊接工艺对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5.2.1 焊接温度对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5.2.2 焊接压力对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5.2.3 保温时间对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四、W18Cr4V钢材质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Al2O3-TiC/W18Cr4V扩散连接界面结构及应力分布研究[D]. 沈孝芹. 山东大学, 2010(09)
  • [2]国内外高速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J]. 吴红庆,吴晓春. 模具制造, 2017(12)
  • [3]模具材料选用、热处理与使用寿命[J]. 周敬恩. 金属热处理, 1999(05)
  • [4]真空粉末烧结法在模具钢表面制备的硬质覆层的组织和性能[D]. 周小平. 武汉理工大学, 2006(05)
  • [5]纳米晶孕育剂变质细化高速钢的组织及性能研究[D]. 张强雄.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7)
  • [6]合金钢摩擦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D]. 宋程文. 长春理工大学, 2010(08)
  • [7]基于W6Mo5Cr4V2高速钢刀具的激光熔覆改性技术研究[D]. 陈翔. 辽宁工业大学, 2019
  • [8]高速钢工模具的热处理工艺研究[D]. 邢艳梅. 南京理工大学, 2008(02)
  • [9]超高钒铌粉末冶金高速钢的强化机理与固相焊接工艺研究[D]. 李苏望. 湘潭大学, 2020
  • [10]模具钢及其热处理[J]. 沈云飞. 模具技术, 1983(04)

标签:;  ;  

W18Cr4V钢的材料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