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宇宙超光速膨胀违反狭义相对论吗(论文文献综述)
黄志洵[1](2015)在《引力理论和引力速度测量》文中研究说明引力是最早被认识的物理相互作用,它由Newton经典理论和Einstein的广义相对论描述。相对论包括狭义的(SR)和广义的(GR),其中空间和时间是一体化的,而GR也被称为几何动力学。在Newton理论中引力速度是无限大,而在Einstein理论中引力速度是光速。GR认为引力与电磁力不同,是弯曲时空的纯几何效应。GR还预言存在引力波,但即使经历了近百年的实验和寻找,它仍然只是物理学家头脑中的想象。本文认为空间、时间是物理学中的独立概念,所谓空时(或时空)在自然界并不存在,没有实在性。所谓空时(或时空)无法测量,故无科学意义。所谓"时间弯曲"更是无意义的不通的表述。在引力理论中,Newton平方反比定律(ISL)非常重要,而且极为精确。Newton理论中引力首先是力,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很久以前许多著名科学家就知道引力传播速度比光速大很多(vGc),他们是I.Newton,P.Laplace,R.Lmmel,M.Born,A.Eddington,T.Flandern等;他们普遍认为引力如以有限速度(光速c)传播,绕日运动的行星由于扭矩作用将不稳定。1805年Laplace根据月球运动分析认为引力速度v6G≥7×10c。人们考虑了不同的引力理论模型,例如把引力当作平坦时空中的力作用,从而研究得出引力速度大于2×1010c——Flandern根据双星轨道计算得出此值。上述多个结果均与所谓引力波无关。电磁学中也有类似现象,当计算电荷产生的静电场,或天线近区的静态场,结合实验竟发现Coulomb场传播速度可为超光速,vs=(1.0110)c。由于Coulomb场也是ISL,其结果与引力传播相似。虫洞和曲相推进完全是GR理论的产物,建基于时空一体化和弯曲时空的理念。虽然人人都知道SR断言"不可能有超光速运动",但GR在实际上却否定了这一说法,表明相对论内部有不自洽性。但这些研究都断言需要有能量为负的奇异物质,证明加强对负能量研究是重要的。本文最后把引力传播、静态Coulomb场传播、量子纠缠态(QES)传播三者作比较,它们都存在超光速现象。虽然我们无法指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但却能找出现象的规律,并为自然界的奇妙感到惊奇。
赵肖荣[2](2019)在《科学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研究》文中认为科学主义是科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科学主义定义繁多,内涵复杂,典型的是对科学技术盲目崇拜、过度乐观,视科学理论为绝对真理,将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无限外推。科学主义并非科学本身,也非科学精神,而是一种非理性的科学观。本研究以科学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为考察对象。1949年建国后,中国的政治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学发展模式从“欧美模式”转向“苏联模式”,科学发展受到教条化辩证唯物论的影响,发展了多种形式的科学主义观念和实践。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迎来了自由开放的年代。伴随着对“文革”的反思,以及科学技术的负面作用日益彰显,中国掀起反思科学和科学主义的热潮。反思科学、探讨科学主义,绝不是反对科学,而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科学事业。在当下世界各国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发达国家竞相实施以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我国也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讨论科学主义问题,对我们重新理解、传播和吸收科学文化,长远健康发展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历史分析和个案分析,取得了以下创新性成果:(1)对以往研究中国科学主义问题做了文献梳理和综述,将这一研究领域分为三个层面:中国学者对西方科学主义理论的译介;学者对中国科学主义的考察;科学文化学者对科学主义的反思。以此为基础,本研究认为以西方话语考察中国问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将科学主义表现还原到中国特定的历史情境、社会现实和传统文化中,做具体的历史和现实分析。因此,本研究试图考察科学主义在中国的特殊表现。(2)建国以后,中国全面向苏联学习。在科学发展模式上从“欧美模式”转变为“苏联模式”。这一转变的历史逻辑是中苏两国有着共同的意识形态,苏联科学技术先进,愿意帮助我们。由于意识形态的对抗,以及辩证唯物论的教条化影响,苏联和我国发展了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科学观——唯“社会主义科学”论,其核心思想是:科学发展的社会制度决定论、自然科学的阶级属性论、科学思想的唯物论。本研究详细考察了这一科学观诞生的历史背景、观念主张和危害。(3)唯“社会主义科学”论,使得中国人对西方科学在整体上持有负面的评价:资本主义制度是腐朽的,资本主义科学也必然是走向衰亡的。以此为基础,中国发动了批判自然科学的运动,这一运动的内外部历史根源,胡化凯等学者已经做了充分的考察。本研究从科学主义维度分别考察了中国批判相对论、大爆炸宇宙学和量子力学哥本哈根解释的思想根源。这一研究视角与学界从“反科学”视角研究科学批判有所不同。本研究认为,以教条化辩证唯物论为依据的科学唯物论思想及绝对真理观将相对论曲解为“相对主义”是批判相对论的两大科学主义根源。通过介绍和分析爱因斯坦社会主义观、哲学思想,以及相对论的科学思想,本研究认为爱因斯坦和相对论,与辩证唯物论在思想上有同质性和相容性。(4)本研究以1973-1976年《自然辩证法杂志》批判大爆炸宇宙学的16篇文献为第一手研究资料,从“20世纪某些宇宙学观点挑战了辩证唯物论的宇宙观”、“一种变形的科学主义——‘唯上的真理观’”、“以科学主义眼光看待当代物理”三个主题,分析了这一批判与科学主义的关系。(5)通过梳理我国对量子力学哥本哈根解释态度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考察我国批判量子力学哥本哈根解释与科学主义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认为,经典物理学的成功促使了科学主义的诞生,经典物理学塑造的世界观是科学主义的信念支柱,量子力学挑战了经典物理学的世界观,动摇了科学主义的还原主义、扩张主义和理想主义。通过辨析经典物理学和科学主义的关系,以及量子力学哥本哈根解释对两者的挑战,层层剖析,阐述了我国批判量子力学哥本哈根解释和科学主义之间的内在关系。(6)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改革开放,在科学发展和学术思想上都呈现出新的面貌。新的时代文化背景,科学主义也有着不同的表现。以北京、上海两地部分科学文化学者举行的“科学文化研讨会”为起点,将科学主义这一议题,从学术象牙塔,推向了公众视野,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本研究梳理了研讨的内容,分析了争论的过程、观点和性质,探讨了研讨与争论的意义。(7)本章以若干科学争议为案例,考察科学主义在中国的表现。当下,科学争议日益频繁,为研究科学主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本研究以“中医存废之争”、“转基因主粮产业化之争”和“全球气候变暖之争”为案例,考察这一时期科学主义对争议的影响和表现。(8)考察科学主义在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发展科学。科学主义会造成种种危害,科学-人文的分裂是其中的一大后果。本研究分析了科学-人文分裂的现象、危害,探索逐步实现科学-人文融合的途径。提出需要建设性的反科学主义,以及加大科学史的传播力度。
黄志洵[3](2009)在《对狭义相对论的研究和讨论》文中指出本文提供了相对论发生、发展的背景。物理学定律之一的相对性原理从任意惯性系看来的一致性最先由H.Poincar埁推介,而Lorentz变换(LT)体现该原理,但H.Lorentz于1904年发表的相对性思想是在以太存在性之下得出的。1905年Einstein发表了著名论文,其中有一个公设——光速不变性原理,由此认为不需要以太,亦即用不着一个优先的参考系。后来的讨论总包含下述问题:Einstein的狭义相对论(SR)和改进的Lorentz理论(MOL),哪个更好地描述自然界?这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SR认为所有惯性系都是平权、等效的,而MOL认为存在优先的参考系。多年来的众多研究讨论显示,SR存在逻辑上的不自洽,亦缺少真正确定的实验证实。由此可以理解欧洲核子中心(CERN)的著名科学家John Bell在1985年所说的话:"我想回到Einstein之前,即Pioncar埁和Lorentz"。值得注意的是,SR无法解释近年来出现的研究成果——引力传播超光速和量子纠缠态传播超光速,而MOL却能解释。本文强调讨论科学问题必须冷静客观、实事求是;认为相对论体系面临重大变革,而来自各方面的力量正在推动这一变革。
黄志洵[4](2003)在《论狭义相对论的理论发展和实验检验》文中指出狭义相对论 (SR)可概括为 10个主要方面 ,即 1个变换 ,2个公设 ,3个公式 ,4个推论。目前对狭义相对论的质疑集中在“光速不变公设”和“光速不能超过推论”这两方面。 1992年以后的 10年间已做成了若干超光速实验 ,有的在经典领域 ,有的在量子领域。 2 0 0 1年 ,有迹象表明在大的宇宙时间尺度上光速缓慢减小 ,这引起了对光速是否真的恒定不变的质疑 ,SR似已受到挑战。国际科学界如使新理论成立 ,将是Einstein提出SR以来的一次科学革命
许洋[5](2019)在《经典场论若干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这篇论文中,主要研究了经典场论中对称性,经典电磁理论中的介质效应,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和引力波探测等内容。在经典场论中,分析了洛伦兹协变性的意义以及具体案例,计算说明了n阶反对称张量和度规张量的协变性。并根据电动力学的具体例子,说明协变性对理论的指导作用。在经典电磁理论中,介质存在时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协变性不明确,具体表现为本构关系是分量形式而不是协变形式。研究了历史上对介质存在时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形式,利用空间求和方法给出了介质非相对论运动情况下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当介质做相对论运动时,利用协变性的方法,给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在介质存在时的协变形式和波动方程。从波动方程中得到的光速公式满足洛伦兹速度叠加公式。在广义相对论中,研究了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内容,包括等效原理,广义协变性原理以及爱因斯坦场方程的检验。提出了一种处理介质理论的新方法,并将介质理论推广到了引力理论中,得到了修改过的爱因斯坦场方程。回答了光速与引力波波速是否相等这一问题。在引力波的探测中,根据固有间隔与坐标间隔的关系,分析了 LIGO测量引力波的原理,指出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一种测量高频引力波的方法。
李国平[6](2018)在《强引力透镜效应与黑洞暗物质暗能量相关研究》文中认为黑洞、暗物质、暗能量、引力透镜效应及量子引力理论的研究都是当今天文学、天体物理学和理论物理的前沿热点课题。量子引力,一种为了使得广义相对论与量子机制相结合而产生的理论,它预言关于时空的基本描述在一个极短尺度上将不再基于经典光滑几何概念而是基于量子化图景,其中这个极短尺度称之为“最小可观测距离”。目前,人们普遍认为最小可观测尺度就应当在普朗克尺度附近。迄今为止,人们仍然无法在理论上找到或者确定某一完备的量子引力理论来作为量子化引力的终极理论。鉴于此,人们将注意力转移到量子引力的有效理论模型研究方面,其中较为著名的模型有:(a)、洛伦兹不变性违反(Lorentz Invariance Violation,LIV);(b)、广义不确定性原理(Generalized Uncertainty Principle,GUP)。当然,修正的色散关系(Modified Dispersion Relation,MDR)是洛伦兹不变性违反的一种最简单的运动学框架,且它也可由双狭义相对论(Double Special Relativity,DSR)给出。因此,通过洛伦兹不变性违反-色散关系(LIV-DR)讨论量子引力在黑洞中的相关影响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基于引力透镜理论,黑洞热力学演化与量子引力有效理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强场极限法,我们首次对一类Einstein-Proca理论下的黑洞与一类Brane-World黑洞的强引力透镜效应进行了研究,并获得了黑洞的强场极限系数与偏转角。研究显示,A、Einstein-Proca理论下引力透镜的偏转角仍以对数的形式发散,这就极大地推广了用于讨论强引力透镜效应的强场极限法;B、暗物质增强了引力场强度,并导致了光球半径、最小碰撞参数、强场极限系数与偏转角的相应升高。显然,宇宙中的强引力透镜效应可作为一种间接探测暗物质的方式。2.研究显示,A、对于不同自旋粒子,我们发现用以描述粒子运动的动力学方程最终都可以通过Hamilton-Jacobi方程来描述,这意味着Hamilton-Jacobi方程是弯曲时空中的一个基本的半经典方程。B、基于Hamilton-Jacobi方程,我们讨论了一类带暗物质的稳态黑洞的量子隧穿辐射。C、基于Hamilton-Jacobi方程,我们讨论了作任意直线加速运动的Kinnersly黑洞的量子隧穿辐射。结果显示,Hamilton-Jacobi方程更有利于人们研究黑洞的量子隧穿行为,比如费米子隧穿辐射,人们发现由于不再需要构建复杂的伽马矩阵进行复杂运算,这就大大地减少了工作量,这更有利于人们展开深入的创新性研究。3.利用黑洞视界振荡速度,本文讨论了Einstein引力、Einstein-Gauss-Bonnet(EGB)引力与Ho?ava-Lifshitz(HL)引力下黑洞中的熵谱与面积谱。A、不同坐标系下我们首先证明了绝热不变量(?)的最终形式是相同的,这意味着绝热不变量(?)是一个协变量。B、不同引力框架下,我们发现黑洞熵谱具有相同形式,但在EGB引力与HL引力体系下,黑洞面积谱俨然已经不是均匀量子化的。C、最后,我们还证明了黑洞熵是一个作用量变量,黑洞视界面积只是一个绝热不变量。4.研究显示,量子引力诱导的LIV-DR应是二阶普朗克尺度约束的色散关系形式。利用该形式,本文给出了弯曲时空中Dirac方程的量子引力修正。基于修正的Dirac方程,本文研究了史瓦西黑洞与R-N黑洞中费米子隧穿辐射的量子引力修正。结果显示,霍金温度的量子引力修正不仅与黑洞本身参数(质量M与电荷Q)有关,还与量子引力参数lp、出射粒子能量w、质量m与电荷e有关。5.研究进一步显示,A、虽然量子引力加速了黑洞蒸发,但它不会使得黑洞完全蒸发,即晚期黑洞会存在残留温度Trem、残留质量Mrem及残留熵Srem。B、量子引力还导致了奇异质量Msi以及临界质量Mcri,这说明量子引力可以很好地避免黑洞奇点问题。C、比较LIV-DR与GUP对黑洞热力学的影响,我们发现在模型参数相同的情形下LIV-DR是一个更好的量子引力候选者。D、量子引力背景下,我们还发现,被视为量子隧穿的霍金辐射仍是一个熵守恒过程,黑洞信息并没有丢失,量子力学的幺正性也并没有破坏。最后,本文对暗物质和暗能量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介绍了人们最近的研究进展以及对今后工作的一些展望。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属于强引力透镜、黑洞、暗物质暗能量以及量子引力的前沿热点课题。比如,基于LIV-DR,本文讨论了量子引力对黑洞热力学的相关影响。在量子引力理论尚未完备的今天,依据唯象模型讨论量子引力的若干性质是一项特殊且有深远意义的工作,这极有可能为即将出现的完备量子引力理论提供一种新的参考。
黄志洵[7](2004)在《超光速研究的40年——回顾与展望》文中提出自美国物理学家O .M .Bilanuik和E .C .Sudarshan (1 96 2年 )以及G .Feinberg (1 96 7年 )的开创性工作以来 ,在美国、欧洲和中国都对超光速展开了研究。根据A .Einstein于 1 90 5年发表的原始论文 ,超光速没有存在的可能 ,但其 1 90 7年的论文对“信号传播不能超光速”却不很肯定。文章把速度问题分解为若干类、项 ,并提出“广义信息速度”定义以利于对众多速度概念的讨论。在反思了 4 0年来 (1 96 2— 2 0 0 3年 )的超光速研究以后 ,得出结论认为“超过真空中光速c”是一种可实现的科学陈述
华棣[8](2009)在《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根本性修正——光速可变的相对论力学(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多方面证明爱因斯坦的光速不变假设和洛伦茨的长度收缩假设不成立,基于这两个假设的洛伦茨变换不能赋予麦克斯威电磁场方程及电磁波方程以不变性,不能解释多普勒效应和光行差,不能给出动体的质能当量关系,爱因斯坦力学的动质量公式与动能公式不自洽。他的广义相对论不能解释水星近日点进动。作者立足于相对性原理,不需要其他任何假设,建立了新的相对论。新理论证明:同时性是普适的;光速可变,光速不是速度的极限;多普勒效应、红移和光行差都是光速变化引起的;光子有静质量。新理论还能精确地证明动体的质能当量关系及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等效,并揭示惯性场与引力场的广义对应。新的相对论力学可以准确计算光线经过太阳表面的偏转及水星近日点进动,从而用力学诠释取代了爱因斯坦关于质量使时空扭曲的几何诠释,并消除了他的广义相对论与狭义相对论之间的矛盾。
蒲瑾[9](2020)在《弯曲时空与量子引力理论的相关研究》文中指出弯曲时空和量子引力理论的相关研究是当前天体物理和理论物理的热点和前沿课题之一。为了进一步揭示引力和时空的本质,本文重点研究在非相对论条件下限制修改色散关系中表征普朗克尺度效应的参数,利用双狭义相对论(DSR)研究黑洞霍金辐射,构建含有高阶修正项的广义测不准关系(GUP)并研究其对黑洞热力学性质的影响,揭示洛伦兹不变性破缺对黑洞霍金辐射的影响。本文既有理论研究与实验观测的结合,又有理论的发展和应用研究。属于理论物理与致密天体物理交叉学科的研究,也是对量子引力有效理论的应用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利用超高精度的氢原子1S-2S跃迁实验对修改色散关系中表征普朗克尺度效应的参数进行限制。对于非相对论条件下修改色散关系中的一阶项,本实验可以得到|ξ1|≤1.3,与冷原子反冲实验限制ξ1=-1.8±2.1的结果一样,也给出了非常有意义的限制。从而,确定可以用氢原子1S-2S跃迁实验来完成在期望的普朗克尺度灵敏度研究引力的量子性质。对于修改色散关系中的二阶项,本实验得出的界限为|ξ2|<1.7 × 102,虽然与可能探测的普朗克尺度还相差两个数量级。但是,这个结果比冷原子反冲实验得出|ξ2|<109要小7个数量级,这已经是非相对论条件下得出的最好限制。2.基于DSR中修改的色散关系,将普朗克尺度效应对霍金辐射影响的研究从之前的静态和稳态黑洞时空推广到动态黑洞时空。之前的研究是从自旋为1/2费米子推导出修正的Hamilton-Jacobi方程,本文是从描述更为一般的自旋为1/2半整数倍费米子运动的Rarita-Schwinger方程出发,应用半经典近似方法,得出了普朗克尺度效应修正的Hamilton-Jacobi方程。然后,应用这个修正的方程讨论了费米子从动态Kerr黑洞的霍金辐射,结果发现:普朗克尺度效应不仅会对黑洞的热辐射性质带来修正,而且对于动态的旋转黑洞来说,黑洞视界处修正后的隧穿率和霍金温度不再只是黑洞径向的性质,也与黑洞的角向性质有关。3.R.Banerjee和S.Ghosh的研究发现,当考虑含有一阶和二阶修正的GUP模型对黑洞热力学演化行为的影响时,黑洞蒸发过程停止在残余质量大于临界质量处,因此他们认为奇点问题能够自然地被避免。本文对Banerjee-Ghosh的工作进行了重新调查,有趣地发现:当考虑GUP效应时,黑洞蒸发的最后阶段其残余质量一直是等于临界质量,并且此时热力学量也不是奇异的。事实上,临界质量是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关于温度有效范围的定义得出的,残余质量是通过热容等于0或者熵不随质量变化得出的,这两个质量相等的结果意味着在经典引力中建立起来的热力学第三定律和宇宙监督假设之间的对应关系,在量子引力中仍然成立。同时,这揭示了热力学第三定律可以作为量子时空不能超过普朗克尺度以上的这个因果关系的监督者,从而为解释量子引力的时空中存在一个最小可观测长度提供一个可能的热力学解释。4.基于S.Hossenfelder等人构建GUP关系的思想,通过修正德布罗意关系,构建了新的含有高阶修正项的GUP关系。与从三个基本假设建立Banerjee-Ghosh的GUP关系相比,新GUP关系给出了粒子波矢和动量之间的具体函数形式。然后,利用新GUP关系讨论Schwarzschild黑洞的蒸发演化过程,结果发现:在量子引力修正下,黑洞不会完全蒸发,黑洞蒸发截止时残余质量一直等于临界质量。这个结果再次证实热力学第三定律和宇宙监督假设之间的对应关系在量子引力中仍然成立。最后,对黑洞残余进一步分析发现黑洞残余的类型依赖于GUP模型中修正项取值的正负。5.基于标准模型扩展(SME)理论提出了研究洛伦兹不变性破缺对黑洞霍金辐射影响的方法。通过将洛伦兹不变性破缺与隧穿辐射性质相联系,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洛伦兹破缺所带来的量子效应。本文主要研究了洛伦兹破缺对标量粒子和费米子从带电Reissner-Nordstrom黑洞和动态Vaidya黑洞霍金隧穿辐射的影响,结果有趣地发现:洛伦兹不变性破缺项对黑洞隧穿辐射性质带来了修正,特别是在旋量场中,只有类以太项影响费米子隧穿辐射性质,与CFJ项和手征项无关。
马青平[10](2006)在《狭义相对论的逻辑不自洽问题和新伽利略时空观》文中研究说明科学理论需要在逻辑上自洽。分析了狭义相对论对高速运动的不稳定微观粒子寿命延长的解释,发现狭义相对论的解释否定了光速不变原理或相对论性时空观。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狭义相对论“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的推导过程中,观察系和被观察系的指定完全相反。这一现象说明“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不是狭义相对论的逻辑结果,狭义相对论的逻辑结论应该是“时间收缩”和“长度收缩”(或“时间膨胀”和“长度膨胀”)。在狭义相对论的理论框架内不能正确地推导出运动物体的横质量,在狭义相对论的框架内得出正确横质量公式的推导都存在逻辑或物理错误。因此,狭义相对论在逻辑上是不自洽的,相对论性时空观没有实验证据。现代物理学应该建立在以局部优势引力场为相对优越参照系的新伽利略时空观的基础上。从光传播媒介对应于局部优势引力场这一原则出发,解释了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菲索流水光速实验和光行差现象。“运动质量”可由运动物体在受电磁场或引力场作用时受力的大小与该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得到解释。不稳定粒子寿命和物理时钟受各自的运动状态影响,也可以分别由粒子衰变和物理时钟依赖的具体物理过程受其相对于局部优势引力场的运动状态的影响来解释。
二、宇宙超光速膨胀违反狭义相对论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宇宙超光速膨胀违反狭义相对论吗(论文提纲范文)
(1)引力理论和引力速度测量(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GR理论的基本思想 |
3 平直时空与弯曲时空 |
4 平直时空与弯曲时空( 续) |
5 弯曲时空中的虫洞 |
6 弯曲时空与曲相推进 |
7 弯曲时空与引力波 |
8 GR的实验检验 |
9 引力传播速度研究概述 |
10 引力传播速度的测量 |
11 讨论 |
12 结束语 |
(2)科学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科学主义在中国的特殊表现 |
1.2 对已有研究的综述 |
1.2.1 中国学者对西方科学主义理论的译介 |
1.2.2 学者对中国科学主义的考察 |
1.2.3 科学文化学者对科学主义的反思 |
1.2.4 进一步研究的若干可能的维度 |
1.2.4.1 紧跟西方前沿理论,从中获得启发和参考 |
1.2.4.2 在中国历史和现实中考察科学主义问题 |
1.2.4.3 动态地把握科学主义的表现 |
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创新性 |
1.3.1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2.1 文献分析法 |
1.3.2.2 历史分析法 |
1.3.2.3 个案分析法 |
1.3.3 创新点 |
1.3.3.1 考察“科学主义”与“科学批判”的关系 |
1.3.3.2 从一般性理论到特殊的事实 |
1.3.3.3 考察1949-1978特殊时段的科学主义 |
第二章 一种特殊的科学观:唯“社会主义科学”论 |
2.1 唯“社会主义科学”论的内涵和性质 |
2.2 唯“社会主义科学”论的历史背景 |
2.2.1 科学革命带来认识论的改变 |
2.2.2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非和平特征 |
2.2.3 科学技术现状加剧了赶超心理 |
2.3 唯“社会主义科学”论的核心思想 |
2.3.1 科学发展的社会制度决定论 |
2.3.2 自然科学的阶级属性论 |
2.3.3 科学思想的唯物论 |
第三章 相对论批判与科学主义 |
3.1 相对论及其意义 |
3.2 中国人眼中爱因斯坦形象的变迁 |
3.2.1 建国前-1951:“科学的革命家” |
3.2.2 1952-1966:“唯心主义者” |
3.2.3 1966-1978:“帝国主义的御用学者” |
3.3 相对论批判的科学主义根源 |
3.3.1 对已有研究的综述 |
3.3.2 对批判的科学主义根源分析 |
3.3.2.1 对哲学的教条化理解 |
3.3.2.2 科学理论的绝对真理观 |
3.4 爱因斯坦与马克思主义 |
3.4.1 爱因斯坦论社会主义 |
3.4.2 爱因斯坦、相对论与辩证唯物主义 |
第四章 大爆炸宇宙学批判与科学主义——以《自然辩证法杂志》为例 |
4.1 对大爆炸宇宙学的批判 |
4.1.1 对宇宙学的批判 |
4.1.2 对爱因斯坦和相对论的批判 |
4.1.3 对粒子物理学和核物理学的批判 |
4.1.4 对“惯性、质量和能量”的讨论和批判 |
4.1.5 对批判的特征分析 |
4.2 对批判的科学主义动因分析 |
4.2.1 大爆炸宇宙学挑战了无限宇宙观 |
4.2.2 科学主义的变形——“唯上的真理观” |
4.2.3 以科学主义眼光看待当代物理 |
第五章 量子力学哥本哈根解释批判与科学主义 |
5.1 量子理论与哥本哈根解释 |
5.1.1 量子论史的一个简要概括 |
5.1.2 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 |
5.2 中国人对量子力学哥本哈根解释的态度变化 |
5.2.1 建国前:“世界知名之物理学泰斗” |
5.2.2 50年代-70年代:“其唯心主义阻碍了量子力学的发展” |
5.2.2.1 苏联批判哥本哈根解释的政治背景和代表性观点 |
5.2.2.2 中国批判哥本哈根解释的政治背景和代表性观点 |
5.2.2.3 中国批判量子力学哥本哈根解释的风格转向 |
5.2.2.3 对批判过程、性质和外部根源的归纳 |
5.2.3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三种不同的观点 |
5.3 哥本哈根解释批判与科学主义关系研究 |
5.3.1 经典物理学与科学主义的关系 |
5.3.1.1 经典物理学的成功导致科学主义诞生 |
5.3.1.2 经典物理学塑造的世界观是科学主义的信念支柱 |
5.3.2 量子力学对经典物理学世界观的挑战 |
5.3.2.1 世界是决定论的,还是概率的? |
5.3.2.2 物理实在是独立于观察者,还是观察创造实在? |
5.3.3 量子力学对科学主义的挑战 |
5.3.3.1 量子力学改变了还原主义的基石 |
5.3.3.2 量子力学动摇了扩张主义的信念 |
5.3.3.3 量子力学动摇了理想主义的根基 |
第六章 走向公众视野的科学主义 |
6.1 科学主义、科学传播与科学文化 |
6.2 科学文化与科学主义的争论 |
6.2.1 争论过程和内容 |
6.2.2 争论的性质 |
6.2.2.1 反科学主义与反科学的关系 |
6.2.2.2 科学理论与客观真理的关系 |
6.2.2.3 科学落后与科学主义的关系 |
6.3 研讨与争论的意义 |
6.3.1 “科学主义”从学术圈走向公众视野 |
6.3.2 提高了科学史学科的影响力 |
6.3.3 反思科学拓宽了理论视野 |
第七章 科学争议中的科学主义 |
7.1 为何会出现科学争议? |
7.1.1 科学技术的不确定性 |
7.1.2 公众理解科学的必要性 |
7.2 我国若干科学争议案例中的科学主义表现 |
7.2.1 科学主义表现之一:用科学标准评判其他知识 |
7.2.2 科学主义表现之二:将社会问题简化为科学问题 |
7.2.3 科学主义表现之三:“唯科学”引导媒体立场的“一边倒” |
第八章 结语 |
8.1 全球化时代科学-人文的分裂 |
8.2 探索科学-人文融合的途径 |
8.2.1 提倡建设性的反科学主义 |
8.2.2 大力普及科学史教育 |
8.3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对狭义相对论的研究和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SR的核心内容 |
3 对SR两个公设的评论 |
4 对SR时空观相对性的评论 |
5 关于时间膨胀 (时间延缓) |
6 Sagnac效应、GPS修正和SR两公设的检验 |
7 动体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
8 关于超光速研究 |
9 怎样看待RQM? |
10 对公式E=mc2的修正Einstein的质能关系式为 |
11 关于“修正的Newton力学” |
12 结论和讨论 |
(4)论狭义相对论的理论发展和实验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狭义相对论的10个主要方面 |
3 对SR两个公设的检验与考查 |
4 关于宇宙学的思考和类星体观测中精细结构常数异常的发现 |
5 关于Lorentz变换 |
6 关于SR的3个关系式 |
7 关于SR的前3个推论 |
8 关于SR的“不可能有超光速”推论 |
9 结束语 |
(5)经典场论若干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列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协变性在场论中应用 |
2.0. 引言 |
2.1 两个协变性案例分析 |
2.1.1 电磁场协变性质补充 |
2.1.2 n阶反对称张量的协变性 |
2.2 物理公式的协变性 |
第3章 运动介质中协变的电磁理论 |
3.1 引言 |
3.2 非相对论情况下的介质效应 |
3.3 介质电磁理论的协变形式 |
第4章 广义相对论与引力波 |
4.1 引言 |
4.2 等效原理、广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
4.2.1 坐标系与时空观 |
4.3 相对论引力论及其检验 |
4.3.1 引力场方程 |
4.3.2 施瓦兹度规、广义相对论的检验 |
4.3.3 光线偏折 |
4.3.4 引力红移 |
4.4 时空对称性与罗宾逊-沃克几何 |
4.5 处理介质背景的方法 |
4.5.1 引力波介质理论 |
第5章 引力波背景下的激光干涉仪原理 |
5.1 引言 |
5.2 时空度规和引力波 |
5.3 弯曲时空中的干涉原理 |
5.4 与LIGO实验的对比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强引力透镜效应与黑洞暗物质暗能量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黑洞物理简介 |
1.2 量子隧穿辐射 |
1.3 量子引力简介 |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
1.5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黑洞时空中的强引力透镜效应及其暗物质的影响研究 |
2.1 引力透镜效应 |
2.1.1 引力透镜的基本理论 |
2.1.2 引力透镜的分类 |
2.1.3 引力透镜观测实例 |
2.2 强引力透镜效应 |
2.2.1 球对称时空中的光子运动 |
2.2.2 EINSTEIN-PROCA理论下的强引力透镜效应 |
2.2.3 一类含有暗物质项黑洞中的强引力透镜效应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黑洞热力学演化及其相关研究 |
3.1 描述粒子运动的HAMILTON-JACOBI方程 |
3.1.1 描述玻色子的动力学方程 |
3.1.2 描述费米子的动力学方程 |
3.2 HAMILTON-JACOBI方程与黑洞霍金辐射 |
3.2.1 一类含有暗物质项的稳态黑洞霍金辐射 |
3.2.2 一类作变加速直线运动的黑洞霍金辐射 |
3.3 黑洞熵与似正规模频率 |
3.3.1 黑洞熵谱与似正规模频率 |
3.3.2 黑洞熵谱与黑洞视界振荡速度 |
3.3.3 不同引力理论的黑洞熵谱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洛伦兹违反与黑洞霍金辐射相关研究 |
4.1 洛伦兹违反 |
4.1.1 洛伦兹违反与双狭义相对论 |
4.1.2 洛伦兹违反与GZK截断 |
4.1.3 洛伦兹违反与时间延迟效应 |
4.2 洛伦兹违反与黑洞霍金辐射的量子引力修正 |
4.2.1 洛伦兹违反与色散关系 |
4.2.2 洛伦兹违反与DIRAC方程修正 |
4.2.3 史瓦西黑洞霍金辐射的量子引力修正 |
4.2.4 R-N黑洞霍金辐射的量子引力修正 |
4.3 洛伦兹违反与黑洞热力学 |
4.4 洛伦兹违反与黑洞信息丢失疑难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暗物质和暗能量相关问题研究 |
5.1 暗物质简介 |
5.2 暗能量简介 |
5.3 黑洞与暗物质分布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7)超光速研究的40年——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Einstein为什么认为有“光障”存在 |
3 一个至今仍在研究的问题——以太 |
4 不越出SR框架的超光速研究 |
5 几类不同的超光速问题 |
6 超光速研究的量子理论基础 |
7 关于负波速 |
8 关于信息速度 |
9 关于引力速度 |
10 对相对论的再思考 |
11 尚待研究的若干问题 |
12 结语 |
(8)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根本性修正——光速可变的相对论力学(上)(论文提纲范文)
1 爱因斯坦相对论诞生之初的失误 |
2 洛伦茨变换与伽利略变换 |
2.1. 洛伦茨变换与球面光波方程的不变性 |
2.2.伽利略变换与球面光波方程的不变性 |
2.3.同时性符合相对性原理 |
2.4.质疑爱因斯坦的时间变换式 |
2.5.三维的光速变换式和时间变换式 |
2.6.时间不同步是真谬, 不是佯谬 |
2.7.速度无极限 |
3 麦克斯威电磁场方程的不变性 |
4 电磁波方程的不变性 |
5 频率和波长的变换、多普勒效应和红移 |
6 光行差 |
7 能量变换及动体的质能当量关系 |
8 质疑爱因斯坦力学 |
8.1.速度和加速度变换 |
8.2.爱因斯坦的运算失误 |
8.3.质疑爱因斯坦的动质量公式 |
8.4.质疑爱因斯坦的动能公式 |
9 光速可变的相对论力学 |
9.1.速度和加速度变换 |
9.2.质量、能量、动能 |
9.3.诠释“相对论性”和“非相对论性”。 |
9.4.德布罗意物质波 |
10 光子 |
11 广义相对论 |
11.1.等效原理的精确证明 |
11.2.引力势对于引力质量的影响 |
11.3.惯性场与引力场的广义对应 |
11.4.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时空和光速 |
11.5.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论与他的广义相对论 |
11.6.精确计算引力场内的红移 |
11.7.有质物体 (包括光子) 在引力场内的运动 |
11.8.黑洞 |
12讨论 |
12.1.牛顿力学、爱因斯坦力学、新相对论力学 |
12.2.一些哲学观点 |
(9)弯曲时空与量子引力理论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1.2.1 双狭义相对论(DSR) |
1.2.2 广义测不准原理(GUP) |
1.2.3 标准模型扩展(SME) |
1.2.4 黑洞热力学性质 |
1.3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
第二章 量子引力修改色散关系的参数限制 |
2.1 修改色散关系 |
2.2 冷原子实验限制修改色散关系 |
2.3 氢原子1S-2S跃迁实验限制修改色散关系 |
2.3.1 参数ξ_1的限制 |
2.3.2 参数ξ_2的限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双狭义相对论与黑洞霍金辐射 |
3.1 引言 |
3.2 自旋1/2费米子修正的HAMILTON-JACOBI方程 |
3.3 一般自旋费米子修正的HAMILTON-JACOBI方程 |
3.4 普朗克尺度效应与动态KERR黑洞费米子隧穿辐射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广义测不准原理与黑洞热力学性质 |
4.1 引言 |
4.2 BANERJEE-GHOSH的GUP模型 |
4.3 黑洞热力学性质 |
4.4 修正的黑洞热力学性质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阶广义测不准模型与黑洞热力学性质 |
5.1 引言 |
5.2 高阶GUP模型 |
5.3 高阶GUP与黑洞热力学性质 |
5.3.1 一阶修正项 |
5.3.2 二阶修正项 |
5.4 黑洞残余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洛伦兹不变性破缺与黑洞霍金辐射 |
6.1 标量场中洛伦兹不变性破缺 |
6.1.1 Schwarzschild黑洞热力学性质的修正 |
6.1.2 Reissner-Nordstrom黑洞热力学性质的修正 |
6.2 旋量场中洛伦兹不变性破缺 |
6.2.1 Reissner-Nordstrom黑洞辐射的修正 |
6.2.2 动态Vaidya黑洞辐射的修正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10)狭义相对论的逻辑不自洽问题和新伽利略时空观(论文提纲范文)
1 从微观粒子寿命看狭义相对论的逻辑自洽性 |
2 从长度收缩和时间膨胀的推导看狭义相对论的逻辑自洽性 |
3 从运动质量看狭义相对论的实验检验和逻辑自洽性 |
4 狭义相对论中洛伦兹变换推导的逻辑自洽性问题 |
5 新洛伦兹时空观 |
6 新伽利略时空观 |
7 结论 |
四、宇宙超光速膨胀违反狭义相对论吗(论文参考文献)
- [1]引力理论和引力速度测量[J]. 黄志洵.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 [2]科学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研究[D]. 赵肖荣.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3]对狭义相对论的研究和讨论[J]. 黄志洵.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 [4]论狭义相对论的理论发展和实验检验[J]. 黄志洵. 中国工程科学, 2003(05)
- [5]经典场论若干问题的研究[D]. 许洋. 北京工业大学, 2019(04)
- [6]强引力透镜效应与黑洞暗物质暗能量相关研究[D]. 李国平. 电子科技大学, 2018(06)
- [7]超光速研究的40年——回顾与展望[J]. 黄志洵. 中国工程科学, 2004(10)
- [8]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根本性修正——光速可变的相对论力学(上)[J]. 华棣. 前沿科学, 2009(04)
- [9]弯曲时空与量子引力理论的相关研究[D]. 蒲瑾.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10]狭义相对论的逻辑不自洽问题和新伽利略时空观[J]. 马青平.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