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白云堡铅锌矿铅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湘中白云堡铅锌矿铅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一、湘中白云铺铅锌矿床的铅、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谢桂青,毛景文,张长青,李伟,宋世伟,章荣清[1](2021)在《华南地区三叠纪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和矿床模型》文中研究说明华南以中生代成矿大爆发为特征,燕山期矿床成矿规律的研究程度较高,近年来发现越来越多的三叠纪矿床,但三叠纪矿床的分布规律和矿床模型是值得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基于最新研究成果,论述华南三叠纪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类型,提出成矿规律,初步地建立成矿动力学模型。华南地区三叠纪矿床分布较为广泛,目前确定的46个三叠纪矿床分布于5个区带,形成于晚三叠世(230~200 Ma),被划分为花岗岩有关的钨锡多金属矿床、侵入岩有关的远端金锑矿床、卡林型金矿床和MVT型铅锌矿床4种主要类型。在空间上,华南三叠纪矿床存在成矿元素分带性,由西向东依次为MVT型铅锌矿床、卡林型金矿床、侵入岩有关的远端金锑矿床、花岗岩有关的钨锡多金属矿床。华南5个成矿区带普遍存在印支期和燕山期的叠加成矿作用,在南岭西段桂北苗儿山—越城岭和滇东南老君山地区还发育加里东和印支期的叠加成矿作用。

张辉善[2](2021)在《新特提斯构造域中东段沉积岩容矿铅锌成矿作用 ——以青海多才玛和巴基斯坦杜达矿床为例》文中认为特提斯成矿域是全球三大成矿域(环太平洋、特提斯和古亚洲)之一,该成矿域发育了大量与沉积岩有关的世界级铅锌矿床,如Mehdiabad矿床(铅锌金属量2100万吨)、火烧云矿床(铅锌金属量1900万吨)、金顶矿床(铅锌金属量1500万吨)和多才玛矿床(铅锌金属量800万吨)。目前该成矿域的铅锌矿床成因争议较大,主要存在喷流沉积型(SEDEX)和密西西比河谷型(MVT)两种认识,制约了沉积岩容矿铅锌成矿过程的理解和区内进一步找矿勘查。尽管这些矿床在地质和地球化学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和进展,但仍存在一些备受关注的科学问题,如褶皱逆冲系内MVT型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和快速沉淀过程、SEDEX型铅锌矿床成矿时代和金属富集机制等。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将有助于深刻理解特提斯成矿域内沉积岩容矿铅锌矿床的形成机制,进而揭示新特提斯构造演化及其铅锌成矿作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目前铅锌矿勘查程度,本文选择特提斯中东段多才玛、雀莫错和杜达典型矿床开展铅锌成矿作用研究,旨在厘定MVT和SEDEX型铅锌矿不同成因类型的精细成矿过程,完善其成矿模型。同时,通过对比典型矿床成矿特征,揭示不同构造环境下铅锌成矿作用,总结铅锌矿时空分布规律,最终为特提斯构造演化和找矿勘查提供启示。论文主要取得以下认识:(1)丰富和完善了特提斯成矿域内铅锌矿成矿理论认识。确定了青海沱沱河地区多才玛和雀莫错矿床成因类型属于非典型MVT型。厘定了沱沱河地区铅锌成矿时代,通过多才玛和雀莫错铅锌矿床成矿阶段方解石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以及最晚期含矿层位沱沱河组形成时代共同限定,得出沱沱河地区铅锌矿成矿时代为3431 Ma。提出了褶皱逆冲带内MVT型铅锌矿多阶段成矿模式,通过成矿地质特征、闪锌矿原位微量元素、S、Pb同位素组成和硫化物Rb-Sr同位素研究显示:早阶段(1-2阶段),在封闭体系内,由细菌还原海水或硫酸盐矿物作用(BSR)形成草莓状黄铁矿和H2S储库。之后随着热液流体加入,含矿金属离子优先与先前存在的富集轻硫同位素的S2-结合发生沉淀,同时由于温度不断升高,启动了硫酸盐热化学还原过程(TSR),提供了部分S2-,形成脉状、角砾状和浸染状的硫化物矿石。这些矿石具有低Pb、Sr、富集轻硫(32S)同位素组成的特征,说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层,基底可能也有少量贡献。晚阶段(3阶段)中,基底在岩浆作用的驱动下提供了更多的成矿物质,形成以浸染状、块状和角砾状为主的硫化物矿石。这些矿石具有更富Pb-Sr同位素的特点,硫同位素具有从富集轻硫(32S)向富集重硫(34S)变化的特征,其中部分硫化物硫同位素明显超过同期海水,说明成矿物质除了来自地层,基底也有较大贡献,由此提出了多才玛矿床下步找矿方向,应该定位深大断裂和层间破碎带等深部有利的容矿空间,重点寻找晚期基底参与贡献形成的浸染状和块状富厚铅锌矿体。厘定了巴基斯坦杜达(Duddar)铅锌矿成因类型属于SEDEX型,并受后期改造。首次通过碳质泥岩(含矿围岩)Re-Os定年,获得杜达矿床铅锌成矿年龄为187.8±6.3Ma。初步建立杜达铅锌矿多阶段成矿模型,通过成矿地质特征、闪锌矿原位微量元素和原位S、Pb同位素组成等研究显示:早阶段(1阶段)深部热液流体沿同生断裂上涌,形成网脉状矿石,其中S2-主要是海水或硫酸盐矿物经历TSR过程提供,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底部岩石。晚阶段(2-4阶段),随着成矿作用持续进行,热液流体与富含矿物质的沉积物不断发生反应,形成层状和角砾状矿体,其中S2-主要是海水硫酸盐矿物经历了 TSR和BSR过程提供,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底部岩石和容矿围岩。在该阶段层状矿体形成中,记录了黄铁矿从早期富集轻硫(BSR过程提供),后期富集重硫(TSR过程提供)的生长过程。预测了杜达深部找矿靶区,提出成矿中心(10740勘探线以北)附近有寻找巨厚矿体的潜力,在该地段除了加强深边部层状矿化体外的探矿外,对其下部的网脉状矿化也要重视。(2)为探讨新特提斯构造演化过程及资源效应提供新的约束。初步查明新特提斯成矿域中东段5期沉积岩容矿铅锌成矿作用。其中第1期铅锌成矿作用发生在新特提斯洋伸展裂解阶段,在中国甜水海地区(如火烧云矿床)、巴基斯坦贝拉地区(如杜达矿床)以及土耳其Hakkari地区形成SEDEX型矿床。从最晚期铅锌成矿年龄约束,认为在特提斯构造域中段,新特提斯洋裂解至少持续到188 Ma。第2期成矿作用发生在新特提斯洋俯冲消减阶段,在伊朗萨南达季地区(如Mehdiabad矿床)形成SEDEX型矿床。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早白垩世,说明在特提斯构造域中段,新特提斯洋在早白垩世已经从裂解转入俯冲消减阶段。第3-5期铅锌成矿作用发生在新特提斯陆陆碰撞阶段,在整个特提斯带成矿域内均形成MVT型矿床,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6555 Ma、4127 Ma和2311 Ma,分别与陆陆碰撞阶段的主碰撞、晚碰撞和后碰撞阶段相对应,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新特提斯陆陆碰撞阶段从65 Ma已开始。在新特提斯巨型MVT型铅锌成矿带中部识别出SEDEX型铅锌成矿带,为该带找矿预测提供了重要依据,提出侏罗纪和白垩纪地层是重要的铅锌含矿层位。预测巴基斯坦贝拉地区、塔吉克斯坦东南帕米尔地区以及土耳其南部Hakkari地区3个成矿区是未来特提斯成矿域内重要的铅锌矿找矿勘查区。

钟宏,宋谢炎,黄智龙,蓝廷广,柏中杰,陈伟,朱经经[3](2021)在《近十年来中国矿床地球化学研究进展简述》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的矿床地球化学研究在近十年取得了众多重要进展。本文对中国岩浆型Cu-Ni-(PGE)硫化物和Fe-Ti-V矿床、斑岩型铜矿床、花岗岩型钨锡矿床、碳酸岩型稀土矿床、卡林型金矿床和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等的一些相关研究进展,以及原位分析技术和实验地球化学在矿床研究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了扼要论述。近十年来,造山带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寻找取得突破进展,岩浆通道系统被证实对巨量钒钛磁铁矿的堆积起关键作用;碰撞型斑岩铜矿的成矿模型更趋完善,花岗岩相关钨锡矿床的成矿过程与机制获得更精细刻画,碳酸岩型稀土矿床的形成时限被精确限定;华南大规模低温成矿的时限和动力学背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成矿物质来源和流体演化的认识更为深入;原位微区元素-同位素组成对精细刻画成矿过程发挥重要作用,实验地球化学的应用初现端倪。此外,本文还对未来需要重视的几个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初步建议。

向佐朋[4](2020)在《滇西北羊拉铜多金属矿床铅锌成矿作用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羊拉铜矿床位于金沙江构造带中部,为滇西北地区最为典型的铜矿床之一。本文以羊拉铜矿床近年来找矿新发现的铅锌矿体为研究对象,在坑道编录及典型矿体精细解剖的基础上,对铅锌矿体的地质特征、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硫同位素、铅同位素、锌同位素、矿石成因以及成矿物质来源等进行了详细研究,论文取得如下结论和认识:羊拉矿床的铅锌矿体可分为两种类型,矽卡岩型铅锌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脉状、透镜体状分布于矽卡岩型铜矿体的下部,与矽卡岩型铜矿体共同产出,明显具分支复合、尖灭再现的特征;热液脉型铅锌矿体呈不规则细脉状充填于构造破碎带内。铅锌矿石的构造主要为浸染状构造、块状构造、脉-网脉状构造和团块(斑)状构造,矿石结构主要为交代结构、自形晶-它形晶粒状结构、碎裂结构、揉皱结构等。矿石矿物主要为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以及少量黄铜矿、磁黄铁矿、斑铜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方解石、石英等。铅锌矿体的形成可分为成矿前期和成矿期,成矿期又分为早成矿阶段和晚成矿阶段。铅锌矿石中的方解石可分为两阶段,早成矿阶段方解石(Ⅰ)主要呈它形晶不规则团块状产出,ΣREE在24.05×10-6~104.50×10-6之间,δEu显示正异常、δCe显示弱负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曲线;晚成矿阶段方解石(Ⅱ)呈脉状产出,ΣREE在28.71×10-6~114.60×10-6之间,δEu显示正异常、δCe显示弱负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曲线;早、晚成矿阶段方解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无明显差异。铅锌矿体中方解石与矽卡岩型铜矿石具有一致的REE来源,来自于花岗闪长岩与围岩(砂质板岩、石英砂岩、大理岩等)的混合。早成矿阶段方解石(Ⅰ)的δ1 3CPDB在-6.52‰~-4.07‰之间,δ1 8OSMOW在5.04‰~9.94‰之间,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质岩浆;晚成矿阶段方解石(Ⅱ)的δ1 3CPDB在-3.81‰~-3.53‰之间,δ1 8OSMOW在14.36‰~17.30‰之间,成矿物质来自于花岗岩质岩浆与海相碳酸盐岩的混合。两阶段方解石均为热液成因,水-岩反应和温度降低耦合作用是热液方解石沉淀的主要控制因素,其次流体混合作用及热液去气作用对方解石沉淀也有一定的影响。矽卡岩型铅锌矿体矿石中硫化物的δ3 4S在-2.48‰~2.32‰之间,总硫同位素接近于零值,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幔和深部地壳,属岩浆源硫;硫化物的208Pb/204Pb=38.7501~38.7969,207Pb/204Pb=15.7159~15.7248,206Pb/204Pb=18.3640~18.3874,在△γ-△β成因图解中,铅同位素数据主要投影于地壳铅范围内,表明矽卡岩型铅锌矿体中铅主要来源于上地壳;铅锌矿体中闪锌矿Zn同位素δ66Zn JMC值介于0.31~0.44‰之间,平均值为0.378‰,Zn-S同位素图解中显示,锌同位素主要来源于岩浆。羊拉矽卡岩型铅锌矿体与矽卡岩型铜矿体在形态产状、赋矿层位、矿物组合、矿石组构、围岩蚀变、控矿因素以及C-O、S、Pb同位素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反映铅锌矿体与铜矿体为同一成因,均为同一期成矿作用的产物;而铅锌矿体稍晚于铜矿体,为成矿晚阶段产物。羊拉矽卡岩型铅锌矿体与国内其他典型矽卡岩型铅锌矿床并无明显差异。

山成栋[5](2020)在《会泽铅锌矿富锗闪锌矿的沉淀机制研究》文中提出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是我国着名的Pb,Zn,Ge生产基地之一,因其铅锌品位高(Pb+Zn品位多在25%~35%,局部一些矿石品位超过60%)、伴生有用元素多(Ag,Ge,Ga,Cd,In等)。本文将以会泽铅锌矿床做为研究的对象,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以下研究并取得以下认识:1.结合前人研究及本次研究,会泽铅锌矿成矿阶段划分为:闪锌矿-黄铁矿-方解石阶段,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方解石阶段,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方解石阶段,相应的闪锌矿划分为三个世代分别对应于三个成矿阶段;2.矿区内矿石和脉石矿物的ICP-MS和La-ICP-MS数据显示:会泽铅锌矿床中的富锗矿物为闪锌矿(闪锌矿亦为富镉矿物),锗主要富集在第三世代闪锌矿中,其次富集在第一世代闪锌矿中,而在第二世代闪锌矿中含量最少;3.矿区成矿流体中的硫主要来自地层中的海相蒸发岩,硫酸盐的还原机制为热化学还原(TSR)反应;而矿区硫同位素的分馏机制属动力平衡分馏,受氧化反应和有机还原作用的控制;不同世代闪锌矿的δ34S值特征显示在晚成矿阶段第三世代闪锌矿结晶过程中流体中的氧化程度增强;4.会泽铅锌矿成矿流体从早成矿阶段到晚成矿阶段大致经历了中-中高温—中高盐度→中-中低温—中盐度→中低温—中低盐度的演化过程;结合会泽铅锌矿闪锌矿中Ge的含量变化为先降低再增加的过程,推测锗在早成矿阶段富集的主要因素为流体中Ge的浓度高,而晚成矿阶段富集的因素主要为温度的降低、氧化程度的增高和pH值的降低;5.对不同世代闪锌矿成矿流体的pH、Eh进行了简单计算,结果显示从早成矿阶段到晚成矿阶段,pH值有逐渐变小的趋势,流体Eh值逐渐变大,成矿溶液体系由弱还原性逐渐变为氧化性;通过研究发现,pH值、Eh值通过控制随流体运移的锗硫氢化物、锗合金氢化物的活度对锗的富集产生了的影响;6.利用40Ar-39Ar法对矿区粘土矿物进行测年得出会泽铅锌矿床的成矿年龄在200.39~226.26Ma之间,川滇黔成矿区内成矿事件的下限年龄为174.71Ma。

刘杨[6](2020)在《滇东北小河铅锌矿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滇东北小河铅锌矿床位于昭通市巧家县小河镇,是滇东北矿集区内赋存于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中铅锌矿床之一。本文以小河铅锌矿床为研究对象,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地质背景与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针对矿区主要矿体,开展了金属硫化物电子探针分析、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C-O-S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分析矿床成因机制。主要取得以下认识:(1)确定了小河铅锌矿含矿岩系岩石类型、矿化类型和蚀变分带规律。划分了细晶白云岩、砂质细晶白云岩、硅质细晶白云岩、硅质岩等含矿岩系,含矿岩系受强烈构造活动改造而广泛出现动力变质并伴随热液蚀变现象;按矿体产出部位及产状可以划分为接触带型、断裂带型和破碎带型三种矿体赋存类型;小河铅锌矿蚀变规律,在横向上沿矿体倾向自筇竹寺组黑色炭质泥岩、粉砂岩向灯影组地层依次出现碳酸盐化-黄铁矿化、硅化-闪锌矿-方铅矿化带、硅化-黄铁矿化-闪锌矿化、硅化-闪锌矿化-黄铁矿-弱方铅矿化、硅化-弱白云石化蚀变,在纵向上蚀变带严格受断裂控制并呈上宽下窄的特点。(2)闪锌矿在热液硫化物阶段中可划分为两期,由早到晚闪锌矿颜色由红褐色变为浅黄色。早阶段的闪锌矿中富集Fe,贫Zn、Ge和Cd,晚阶段与之相反。闪锌矿Zn/Cd值为129~575(平均值238),指示矿床属于中温热液矿床。闪锌矿中Cd与Zn呈现正相关,Cd与Fe为负相关关系,可能表明研究区内的Cd主要是以类质同象替代Fe元素赋存与闪锌矿中的。(3)热液白云岩和热液方解石C-O同位素组成范围分别为δ13CV-PDB为-3.6‰~-1.5‰(平均值:-2.56‰),δ18OV-SMOW为7.7‰~20.1‰(平均值:17.26‰),表明流体中的C、O主要来源于地层围岩,即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金属硫化物的S同位素δ34S值为6.3‰~30.3‰(平均值:22.45‰),表明硫化物中S主要来源于海相硫酸盐热化学还原的产物。C-O-S同位素特征表明该矿床的成矿物质具有壳源特征,主要来源于变质基底和灯影组地层。(4)根据小河铅锌矿赋矿岩体矿化白云岩、硅质条带白云岩和碎裂白云岩微量元素结果显示,三者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组成。含矿岩体中Rb、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较低;亲铁元素中Ni最为富集,V、Co、Mn相对亏损。赋矿岩体中存在Ce负异常,显示沉积成岩时处于还原环境中,Sr/Cu比值都在5左右,反映出晚震旦系沉积时期,成岩气候可能介于湿润与干旱之间。含矿岩体的Sr/Ba>1,说明其为正常的海相沉积,受陆源物质影响较小,沉积环境可能为封闭的还原条件下的浅海环境。除泥岩的稀土ΣREE较高为,其他围岩(断层角砾岩、白云岩、矿化白云岩)稀土ΣREE较低,均表现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但稀土元素的分异差别较大,其与矿化程度没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部分矿化白云岩样品具较为异常的稀土分布模式,可能受到了热液作用和构造运动的共同影响。(5)综合研究表明小河铅锌矿成因模式为:印支晚期,扬子板块西南缘与周边地体发生造山事件,形成大量强烈的逆冲推覆构造和冲断褶皱,产生深大断裂,引起区域性大规模流体运移,来自深部变质基底的含矿热液,使其沿深大断裂或次一级断裂向上运移到灯影组层间破碎带内,与围岩反应,并与含有机质和还原硫的盆地卤水混合,产生金属硫化物的沉淀,从而形成了矿化蚀变分带和矿体。

李泽鹏[7](2020)在《湖南花垣-锦和地区寒武纪岩相古地理特征与铅锌矿成矿关系研究》文中认为大陆边缘是成矿作用最显着的地带之一,花垣-锦和地区位于扬子陆块东南缘,鄂西-湘西-黔东成矿带中段。构造运动频繁,铅锌矿产资源丰富。前人在该地区针对“花垣式”铅锌矿开展了大量工作,但在结合区域岩相古地理特征与成矿作用的关系研究方面力度需进一步加强。本文依托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科技研究计划项目“湘西—鄂西成矿带西段构造(盆地)演化与铅锌成矿规律研究”,在野外地质踏勘和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实地采集样品,和收集整理前人的资料,对资料中研究区缺乏碳、氧同位素数据,进行采样送检,结合材料,在花垣—锦和地区寒武纪岩相古地理特征及铅锌矿成矿关系等方面的的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从沉积学、古生物学和野外实地踏勘和调查入手,通过研究区地球化学的测试分析,对区内寒武纪的沉积相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开阔台地、台缘斜坡相、盆地等的分布范围。2、研究区构造背景稳定,在寒武纪清虚洞期广泛发育巨厚的碳酸盐沉积和较厚的礁滩沉积,为铅锌矿的成矿提供了理想的铅锌矿成矿的贮集空间。3、研究区铅锌矿床主要产于寒武系清虚洞组藻礁灰岩中,矿体受地层岩性及时代控制明显,具有热液充填型矿床特征,根据前人成果的基础,本文建立了研究区铅锌矿的成矿模式,并根据研究区古地理特征对铅锌成矿进行了预测与选区。

黄跃[8](2020)在《滇东北乐马厂矿集区铅锌银矿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文中提出滇东北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陆块区上扬子陆块康滇基底断隆带与扬子陆块南部碳酸盐台地二个四级构造单元内。是扬子地块西南缘之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小江深断裂东侧滇东北坳陷盆地南部,展布于SN向小江深断裂带、NW向紫云-垭都深断裂带及NE向弥勒-师宗深断裂带所围成的“三角区”内,毗邻龙门山造山带、南盘江-右江增生弧型冲褶带及哀牢山墨江绿春造山带,因多阶段多期次构造叠加复合强烈、地质环境多变和成矿动力学机制复杂,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不仅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富锗铅锌多金属矿集区,而且造就了世界罕见的特高品位的大型-超大型富锗银铅锌多金属矿床,在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具有典型性。本论文通过对前人地质成果资料的归纳、类比,尤其是对近年实施的矿产地质调查和专题研究所获成果资料的再认识,充分挖掘提取找矿有用信息,并结合典型矿床的现场调查、相关样品的系统分析,阐述了乐马厂矿集区内铅锌银矿成矿规律,建立了成矿与找矿模式,初步圈定了找矿有利靶区,为目前及今后找矿指出了方向。通过在研究区龙头山幅开展1:50000矿产地质专项调查,充分收集前人研究成果,结合典型矿床类比研究,通过重点追索,确定区内铅锌银矿含矿地层为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2dn)、泥盆系中统曲靖组(D2q),岩性为白云岩建造,其围岩蚀变与典型火德红铅锌矿、茂租铅锌矿相似,具碳酸盐化、硅化、黄铁矿化蚀变;铅锌银矿床产于北东向、北西向断裂带旁侧含矿地层中。结合区域铅锌矿产出特点,研究区内铅锌矿受地层、岩性、岩相、构造控制,矿产均分布于含矿地层白云岩层间破碎带中,矿体产出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或陡倾。通过对区域及区内铅锌银等矿床成矿规律的总结,认为区内构造经历了多期次叠加改造,铅锌银矿的形成与地层、构造、岩性、岩相关系密切,是多种成矿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区内主要矿产为铅锌、银。铅锌银矿产出层位与区域上一致,且与化探异常吻合较好。根据产出位置及特征,可分三个铅锌(银)矿带,即西部谓姑复式背斜区、中部龙头山背斜、乐马厂断裂带、东部火德红一带。根据前期已有成果,结合本次工作取得的成果和认识综合分析,在龙头山幅范围内初步圈出铅锌找矿远景区4个,即谓姑铅锌银铜找矿远景区、乐马厂银铅锌找矿远景区、火德红铅锌煤找矿远景区、乐红铅锌找矿远景区(Ⅵ),划分出铅锌、铜、银找矿靶区2处,均为B级靶区。即蒋家湾铅锌银找矿靶区(B类)、曹家渡-文家坪银铜多金属找矿靶区(B类)。研究区典型矿床(点)找矿潜力分析及成矿预测研究表明,乐马厂铅锌银矿集区深部找矿潜力较大,具备寻找中-大型矿床的基本条件。浅表以寻找构造蚀变破碎岩热液型、陡脉状断裂型为主,深部以寻找中低温热液型、沉积-改造型层控矿床为主,指明了该区今后的找矿方向和主攻类型。

黄建中,孙骥,周超,陆文,肖荣,郭爱民,黄革非,谭仕敏,隗含涛[9](2020)在《江南造山带(湖南段)金矿成矿规律与资源潜力》文中认为扬子地块—华夏地块经历武陵期—雪峰期增生造山-碰撞造山形成江南造山带,构成统一的华南板块,进入板内演化阶段。本文从构造-岩浆作用-沉积建造角度,结合地质年代学、古地磁、岩相古地理分析,加里东运动、印支运动属陆内作用,造就了加里东期、印支期两次主要的金矿成矿事件。湖南雪峰山—幕阜山(俗称"金腰带")加里东期和印支晚期金矿床分区成带产出,构成一条复合型造山型金矿带。区域性构造导矿、次级构造交汇或叠加控矿明显;矿石普遍发育条带状构造,属韧性剪切递进变形的产物。通过对区域成矿背景、金矿成矿理论,金矿床(体)地质特征,结合同位素地球化学、地质找矿成果及深部验证情况等多方面研究表明该成矿带深部找矿潜力巨大, 2000 m以浅金远景资源量有望达到3000 t。

刘阳[10](2020)在《滇西勐兴铅锌矿床成矿物质及成矿流体来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勐兴铅锌矿床是保山地块内诸多热液型铅锌矿床中极具代表性的矿床,但至今仍然缺乏系统的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方面的研究工作,导致存在多种成因认识。有鉴于此,本文基于矿床基础地质特征、系统开展C-H-O-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以期揭示矿床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初步探讨矿床成因。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于勐兴向斜东翼,赋矿围岩以志留系中统上仁和桥组层纹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为主。其成矿作用可划分为沉积成岩期、热液成矿期和成矿晚期,形成了以方铅矿和闪锌矿为主的金属矿物,而非金属矿物则以方解石为主,次为石英。矿石结构以它形粒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和球粒状结构为主,矿石构造主要为脉状、网脉状、浸染状构造。对勐兴铅锌矿床C、O同位素组成进行了水-岩反应、CO2去气、流体混合作用的理论模拟。结果表明,该矿床方解石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水-岩反应引起的,成矿流体可能来自赋矿地层中富含H2CO3的流体,其中阶段Ⅰ和阶段Ⅱ初始流体的δ13C、δ18O值分别为1.0‰和10.5‰、﹣0.8‰和7.5‰;δ13C和δ18O值的降低表明在阶段Ⅱ成矿流体与围岩反应之前已经发生了CO2热液去气作用。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矿床石英的δDV-SMOW和δ18OH2O值与西邑、赤普铅锌矿床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相似,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于盆地热卤水;矿区硫化物的硫同位素除个别点外,其余均为正值,主要集中于﹣0.84~8.5‰之间,与西邑铅锌矿床硫同位素组成相近(0~14.6‰),总体表明热化学还原地层中的海相硫酸盐是主要的硫来源,此外海水以及沉积成岩期的细菌还原作用也可能提供了部分来源;沉积成岩期和热液成矿期的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值变化范围较窄,与保山地块内其他典型矿床(西邑、芦子园)相似,表现出上地壳来源特征。综合研究认为,勐兴铅锌矿床在矿床产出背景、矿床地质、矿物组合、控矿构造、地球化学特征方面与典型的MVT铅锌矿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故认为勐兴矿床为MVT矿床。

二、湘中白云铺铅锌矿床的铅、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湘中白云铺铅锌矿床的铅、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华南地区三叠纪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和矿床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成矿地质背景
2 主要矿床类型
3 典型地区矿床特征
    3.1 南岭成矿带
    3.2 湘中矿集区
    3.3 右江矿集区
    3.4 川滇黔矿集区
    3.5 滇东南老君山矿田
4 矿床模型

(2)新特提斯构造域中东段沉积岩容矿铅锌成矿作用 ——以青海多才玛和巴基斯坦杜达矿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研究进展
        1.2.2 喷流沉积型(SEDEX)铅锌矿床研究进展
        1.2.3 新特提斯成矿域中东段铅锌矿床研究进展
        1.2.4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3.3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4 论文工作情况
    1.5 主要成果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特提斯构造域中东段区域地质背景
    2.2 青海沱沱河区域地质背景
    2.3 巴基斯坦胡兹达尔-拉斯贝拉区域地质背景
第三章 样品处理与分析方法
    3.1 综合矿物分析系统(TIMA)分析
    3.2 电子探针分析
    3.3 高分辨率扫描电镜分析
    3.4 硫化物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和Mapping分析
    3.5 硫化物和重晶石原位S同位素分析
    3.6 硫化物原位Pb同位素分析
    3.7 硫化物Rb-Sr同位素分析
    3.8 方解石Sm-Nd同位素分析
    3.9 碳质泥岩Re-Os同位素分析
第四章 青海沱沱河地区MVT型铅锌矿床成矿作用
    4.1 矿床地质特征
        4.1.1 多才玛铅锌矿床
        4.1.2 雀莫错铅锌矿床
    4.2 样品采集及描述
    4.3 测试结果
        4.3.1 Sm-Nd和Rb-Sr等时线年龄
        4.3.2 闪锌矿地球化学组成
        4.3.3 硫化物原位S同位素
        4.3.4 硫化物原位Pb同位素
    4.4 讨论
        4.4.1 成矿年代
        4.4.2 闪锌矿微量元素
        4.4.3 S同位素
        4.4.4 Pb同位素
        4.4.5 Sr同位素
        4.4.6 矿床成因类型与成矿过程
        4.4.7 对找矿勘查的启示
第五章 巴基斯坦胡兹达尔-拉斯贝拉地区SEDEX型铅锌矿床成矿作用
    5.1 矿床地质特征
        5.1.1 杜达铅锌矿床
        5.1.1.1 矿床地质
        5.1.1.2 矿体特征
        5.1.1.3 矿石特征
        5.1.1.4 成矿阶段划分
        5.1.1.5 围岩蚀变
    5.2 样品采集及描述
    5.3 测试结果
        5.3.1 碳质泥岩Re-Os定年
        5.3.2 闪锌矿原位微量元素和Mapping
        5.3.3 硫化物和重晶石原位S同位素
        5.3.4 硫化物原位Pb同位素
    5.4 讨论
        5.4.1 成矿年代
        5.4.2 闪锌矿微量元素
        5.4.3 S同位素
        5.4.4 Pb同位素
        5.4.5 矿床成因类型与成矿过程
        5.4.6 对找矿勘查的启示
第六章 铅锌成矿作用对比及其对特提斯构造演化和找矿勘查的启示
    6.1 新特提斯构造域沉积岩容矿铅锌时空分布规律
    6.2 典型矿床含矿层位对比
    6.3 与世界典型铅锌矿床成因类型对比
    6.4 对新特提斯洋演化及陆陆碰撞过程的启示
    6.5 对特提斯成矿域铅锌矿找矿勘查的启示
第七章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3)近十年来中国矿床地球化学研究进展简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岩浆矿床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1.1 岩浆硫化物矿床
        1.1.1 造山带找矿工作取得突破
        1.1.2 成矿构造背景的新认识
        1.1.3 揭示岩浆通道系统中硫化物熔体的运移和聚集机制
        1.1.4 贱金属硫化物中铂族元素的赋存状态新认识
    1.2 岩浆氧化物矿床
        1.2.1 成矿母岩浆恢复取得突破性进展
        1.2.2 钒钛磁铁矿矿床的成因争议
        1.2.3 建立钒钛磁铁矿的岩浆通道成矿模型
2 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矿床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2.1 碰撞型斑岩铜矿成矿模型的创新
    2.2 斑岩铜矿成矿过程的精细刻画
    2.3 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研究进展
3 与花岗岩相关的钨锡矿床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3.1 钨锡成矿时代的精确限定
    3.2 钨锡富集过程与机制的精细刻画
    3.3 幔源物质参与钨锡成矿的新认识
4 碳酸岩型稀土元素矿床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4.1 碳酸岩型稀土矿床成矿时限的精确厘定
    4.2 揭示碳酸岩型稀土矿床的物质来源和成因机制
5 低温矿床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5.1 卡林型金矿床
        5.1.1 成矿年代和动力学背景
        5.1.2 成矿物质来源、流体演化和成矿作用过程
        5.1.3 区域成矿作用对比
    5.2 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
        5.2.1 成矿年代学与成矿动力学背景
        5.2.2 硫化物微量元素组成及矿床成因类型
        5.2.3 成矿物质基础和成矿流体来源与演化
        (1)成矿物质来源。
        (2)碳酸盐岩在成矿过程中的作用。
        (3)成矿流体来源与演化。
        5.2.4 区域成矿模型
6 原位分析技术在矿床研究中的应用
    6.1 矿石矿物/副矿物微区原位U-Pb定年
    6.2 同位素组成微区原位分析
    6.3 单矿物微量元素组成微区原位分析
    6.4 单个流体包裹体组成研究
7 实验地球化学在矿床研究中的应用
8 结语

(4)滇西北羊拉铜多金属矿床铅锌成矿作用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矽卡岩型铅锌矿床研究现状
        1.2.1 时空分布及构造背景
        1.2.2 成岩成矿时代
        1.2.3 成矿机制
    1.3 羊拉铜矿床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实物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4 区域构造演化
第三章 矿床地质
    3.1 地层
    3.2 构造
    3.3 岩浆岩
    3.4 铅锌矿体特征
        3.4.1 矿体特征
        3.4.2 矿石特征
        3.4.3 矿物特征
        3.4.4 矿物生成顺序及成矿阶段
第四章 方解石微量元素及C-O同位素
    4.1 微量元素
    4.2 稀土元素
    4.3 C-O同位素
    4.4 成矿物质来源与性质
        4.4.1 REE指示意义
        4.4.2 REE模式
        4.4.3 C-O同位素指示意义
    4.5 方解石成因及沉淀机制
        4.5.1 水/岩反应作用
        4.5.2 CO_2去气作用
        4.5.3 流体混合作用
第五章 S-Pb同位素
    5.1 硫同位素
    5.2 铅同位素
    5.3 成矿物质来源
        5.3.1 成矿流体中总硫同位素组成
        5.3.2 地质温度计
        5.3.3 硫的来源
        5.3.4 Pb同位素制约
第六章 Zn同位素
    6.1 测试方法及流程
    6.2 锌同位素组成
    6.3 讨论
        6.3.1 不同铅锌矿床的Zn同位素组成
        6.3.2 不同矿物的Zn同位素组成
        6.3.3 闪锌矿Zn同位素来源
第七章 铅锌成矿作用
    7.1 铅锌矿体与铜矿体的成因联系
    7.2 与典型矽卡岩型铅锌矿床的对比
    7.3 铅锌成矿作用
        7.3.1 成矿流体
        7.3.2 成矿物质来源
        7.3.3 铅锌成矿模式
第八章 结论
    8.1 结论
    8.2 存在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版及说明
附录 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得申请专利目录)
附录 B(攻读硕士学位其间参加项目/会议情况)
附录 C(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5)会泽铅锌矿富锗闪锌矿的沉淀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研究区概况
        1.4.1 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1.4.2 自然条件及经济状况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6 关键技术和创新
第2章 川滇黔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构造
    2.3 区域岩浆活动
    2.4 区内矿床分布特征
        2.4.1 地层与矿床分布
        2.4.2 构造与铅锌矿床的分布
        2.4.3 地层岩性与矿床分布
        2.4.4 岩浆活动与铅锌矿床的分布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赋矿地层和岩石
        3.1.1 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dn)
        3.1.2 寒武系下统筇竹寺组(∈_(1q))
        3.1.3 泥盆系(D)
        3.1.4 石炭系(C)
        3.1.5 二叠系(P)
    3.2 地质构造
        3.2.1 北东向构造
        3.2.2 南北向构造
        3.2.3 东西向构造
        3.2.4 北西向构造
    3.3 矿体特征
        3.3.1 矿山厂矿体特征
        3.3.2 麒麟厂矿体特征
    3.4 矿石特征
        3.4.1 矿石类型
        3.4.2 矿石组构
    3.5 成矿期次划分
        3.5.1 成矿期成矿阶段划分
        3.5.2 闪锌矿世代划分
    3.6 蚀变作用
第4章 矿床地球化学
    4.1 矿区矿石矿物微量元素特征
        4.1.1 ICP-MS测试分析
        4.1.2 LA-ICP-MS测试分析
    4.2 稳定同位素特征
        4.2.1 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4.2.2 氢-氧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4.3 粘土矿物Ar-Ar年代学
第5章 成矿流体特征
    5.1 测试方法
    5.2 矿物中流体包裹体发育特征与类型
    5.3 流体包裹体均—温度、盐度及密度
        5.3.1 流体包裹体均—温度、盐度
        5.3.2 流体密度
    5.4 流体pH与Eh分析
        5.4.1 pH值分析
        5.4.2 Eh值分析
    5.5 流体演化与成矿模式
第6章 富锗闪锌矿沉淀机制探讨
    6.1 锗的地球化学行为
    6.2 流体温度与锗富集的关系
    6.3 流体pH值、Eh值与锗富集的关系
第7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滇东北小河铅锌矿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交通位置
    1.2 研究现状
        1.2.1 以往地质工作简述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选题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1.6 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构造
    2.4 区域岩浆岩
    2.5 区域构造演化
    2.6 区域矿产
第三章 矿区及矿床地质
    3.1 小河铅锌矿区地质
        3.1.1 矿区地层
        3.1.2 矿区构造
        3.1.3 岩浆岩
    3.2 矿床地质
        3.2.1 矿体分布
        3.2.2 赋矿层位特征
        3.2.3 矿石组成
        3.2.4 矿石组构
        3.2.5 矿化蚀变
第四章 金属硫化物电子探针分析
    4.1 样品采集
    4.2 闪锌矿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4.3 黄铁矿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4.4 方铅矿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C-O-S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
    5.1 分析测试方法
    5.2 C、O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5.3 S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第六章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
    6.1 微量元素分析
        1 样品采集
        2 分析测试方法
        3 分析测试结果
        4 微量元素特征
    6.2 稀土元素分析
    6.3 小结
第七章 矿床成因研究
    7.1 成矿物质来源
    7.2 成矿流体驱动
    7.3 成矿流体的运移通道
    7.4 赋矿空间
    7.5 成矿作用过程
第八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7)湖南花垣-锦和地区寒武纪岩相古地理特征与铅锌矿成矿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3.4 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区域构造
    2.3 区域地层
    2.4 区域矿产
第三章 寒武纪岩相古地理
    3.1 概述
    3.2 各相带岩相、古生物标志
        3.2.1 寒武纪纽芬兰世
        3.2.2 寒武纪第二世
        3.2.3 寒武纪第三世
        3.2.4 寒武纪芙蓉世
第四章 寒武纪清虚洞期地层岩相古地理特征
    4.1 开阔台地相
    4.2 台缘斜坡相
    4.3 盆地相
第五章 寒武纪岩相古地理与铅锌矿的成矿关系
    5.1 典型矿床简介
        5.1.1 花垣渔塘铅锌矿床
        5.1.2 盘石铅锌矿床
    5.2 围岩蚀变
    5.3 岩相古地理与构造
    5.4 岩性的控矿作用
    5.5 矿床地球化学
    5.6 流体包裹体
    5.7 矿床成因
    5.8 成矿动力学与成矿模式
    5.9 铅锌矿成矿远景评价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8)滇东北乐马厂矿集区铅锌银矿综合信息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1.2.1 区域研究现状
        1.2.2 研究区研究现状
        1.2.3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1.3.1 研究内容
        1.3.2 主要工作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1.5 完成工作量及取得的主要成果
        1.5.1 完成工作量
        1.5.2 取得的主要成果
第二章 研究区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质概况
    2.2 区域物探、化探、自然重砂、遥感等特征
        2.2.1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2.2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2.3 重砂异常特征
        2.2.4 区域遥感影像特征
    2.3 区域矿产概况
        2.3.1 铅锌矿
        2.3.2 银矿
第三章 研究区地物化遥及典型矿床特征
    3.1 研究区地质特征
        3.1.1 地层
        3.1.2 岩浆岩
        3.1.3 变质岩
        3.1.4 构造
    3.2 研究区岩(矿)石密度、磁性、电性特征
    3.3 研究区地球化学特征
        3.3.1 地球化学场特征
        3.3.2 化探异常
        3.3.3 异常评序、优选及评价
    3.4 研究区遥感特征
    3.5 研究区典型矿床特征
        3.5.1 本次新发现矿产地特征
        3.5.2 典型矿床特征
第四章 研究区控矿因素、成矿规律研究
    4.1 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
        4.1.1 控矿因素
        4.1.2 找矿标志
    4.2 成矿规律
        4.2.1 区域矿产时空特征
        4.2.2 区域成矿构造特征
        4.2.3 区域成矿地质特征
        4.2.4 区域成矿作用特征
第五章 铅锌银矿床的成因与成矿模式
    5.1 矿床成因
        5.1.1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5.1.2 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5.1.3 成矿物质来源综述
    5.2 成矿模式
        5.2.1 研究区优势矿种及主要矿床类型
        5.2.2 “三位一体”成矿模式
第六章 研究区综合信息成矿预测
    6.1 矿产预测类型
    6.2 预测资源量
        6.2.1 预测工作流程
        6.2.2 预测工作区的圈定
        6.2.3 最小预测区的优选
        6.2.4 资源量的估算
    6.3 找矿靶区优选及特征
        6.3.1 远景区
        6.3.2 找矿靶区
    6.4 资源潜力评价
        6.4.1 “云南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
        6.4.2 “云南乌蒙山区优势矿产资源综合调查评价”成果
        6.4.3 研究区找矿潜力分析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A.1 作者简介
    A.2 参与生产科研项目
    A.3 发表论文

(9)江南造山带(湖南段)金矿成矿规律与资源潜力(论文提纲范文)

1 造山带演化
    1.1 前寒武纪构造演化与两次金补给事件
    1.2 原特提斯洋闭合消亡与加里东期陆内造山
    1.3 古特提斯洋闭合消亡与印支期伸展作用
2 湖南“金腰带”地质
3 金矿床类型
4 成矿规律
    4.1 金矿成矿期
    4.2 空间分布
    4.3 成矿物质与成矿流体来源
    4.4 矿床共生组合
5 动力学过程
    5.1 加里东期金矿
    5.2 印支期金矿
6 深部潜力探讨
    6.1 两次金补给事件奠定区域成大矿的物质基础
    6.2 雪峰山—幕阜山地区存在两期聚大矿的动力学过程
    6.3 He-Ar同位素揭示深部具备找大型-超大型金矿的潜力
    6.4 地质勘查成果展示雪峰山—幕阜山地区找矿潜力巨大
    6.5 万古矿区深部钻探工程证实深部巨大资源前景
7 结论

(10)滇西勐兴铅锌矿床成矿物质及成矿流体来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同位素地球化学
        1.2.2 同位素分析测试技术
        1.2.3 保山铅锌矿床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
    1.5 完成工作量
    1.6 取得的主要认识及创新
第二章 区域地质特征
    2.1 区域地层
    2.2 构造
        2.2.1 断裂
        2.2.2 褶皱
    2.3 岩浆岩
    2.4 区域矿产
第三章 矿区地质
    3.1 地层
    3.2 构造
        3.2.1 褶皱
        3.2.2 断裂
    3.3 岩浆活动
    3.4 矿体产出特征
    3.5 矿物组合及特征
    3.6 矿石组构特征
    3.7 围岩蚀变
    3.8 成矿阶段划分
第四章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4.1 样品采集及测试方法
    4.2 同位素组成特征
        4.2.1 C-O同位素组成特征
        4.2.2 H-O同位素组成特征
        4.2.3 S同位素组成特征
        4.2.4 Pb同位素组成特征
第五章 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5.1 成矿流体来源
        5.1.1 H-O同位素示踪
        5.1.2 C-O同位素示踪
        5.1.3 水-岩反应的理论模拟
        5.1.4 CO_2去气作用
        5.1.5 流体混合作用
    5.2 成矿物质来源
        5.2.1 硫的来源
        5.2.2 铅的来源
第六章 矿床成因
    6.1 矿床地质特征
    6.2 成矿物质来源
    6.3 成矿流体来源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湘中白云铺铅锌矿床的铅、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华南地区三叠纪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和矿床模型[J]. 谢桂青,毛景文,张长青,李伟,宋世伟,章荣清. 地学前缘, 2021(03)
  • [2]新特提斯构造域中东段沉积岩容矿铅锌成矿作用 ——以青海多才玛和巴基斯坦杜达矿床为例[D]. 张辉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9)
  • [3]近十年来中国矿床地球化学研究进展简述[J]. 钟宏,宋谢炎,黄智龙,蓝廷广,柏中杰,陈伟,朱经经.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21(04)
  • [4]滇西北羊拉铜多金属矿床铅锌成矿作用的初步研究[D]. 向佐朋. 昆明理工大学, 2020
  • [5]会泽铅锌矿富锗闪锌矿的沉淀机制研究[D]. 山成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1)
  • [6]滇东北小河铅锌矿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研究[D]. 刘杨.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4)
  • [7]湖南花垣-锦和地区寒武纪岩相古地理特征与铅锌矿成矿关系研究[D]. 李泽鹏.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8]滇东北乐马厂矿集区铅锌银矿综合信息成矿预测[D]. 黄跃.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4)
  • [9]江南造山带(湖南段)金矿成矿规律与资源潜力[J]. 黄建中,孙骥,周超,陆文,肖荣,郭爱民,黄革非,谭仕敏,隗含涛. 地球学报, 2020(02)
  • [10]滇西勐兴铅锌矿床成矿物质及成矿流体来源研究[D]. 刘阳.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湘中白云堡铅锌矿铅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