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在治疗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失败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苏虔[1](2018)在《单臂外固定支架联合接骨2号方治疗上肢骨折15例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分析单臂外固定支架联合接骨2号方治疗上肢骨折15例的疗效,探讨其安全性及优越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骨科2014年9月2017年6月采用单臂外固定支架联合接骨2号方治疗上肢骨折共15例作为治疗组。其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1572岁,平均为41.20±16.37岁。肱骨骨折6例,尺桡骨双骨折4例,桡骨远端骨折5例。骨折类型:其中粉碎骨折8例(占病例总例数53%),横断骨折2例,斜形骨折2例,螺旋形骨折3例。开放性骨折9例(占病例总例数60%),根据Gustilo分型,其中GustiloⅠ型3例,GustiloⅡ型5例,GustiloⅢa型1例,闭合性骨折6例。根据性别、年龄、骨折类型、骨折部位具有可比性,随机选取同期上肢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联合接骨2号方的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2080岁,平均为49.40±19.21岁。肱骨骨折8例,尺桡骨干双骨折3例,桡骨远端骨折4例。骨折类型:其中粉碎性6例(占病例总例数40%),横断骨折1例,斜形骨折3例,螺旋形骨折5例。开放性骨折5例(占病例总例数33%),根据Gustilo分型,GustiloⅠ型4例,GustiloⅡ型1例,闭合性骨折10例。通过查阅住院、门诊病历及定期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并发症及上肢功能活动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最短10个月,最长18个月,平均13.5个月。1、治疗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P=0.004﹤0.05),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最短3.5周,最长16周,平均12.13±3.45周,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最短4周,最长18周,平均13.22±3.44周。2、治疗组均未出现并发症,5例患者出现针口渗液,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经加强伤口换药处理后好转。对照组出现2例并发症(发生率13.3%),1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出现感染,经换药及应用抗生素处理,骨折3个月达到临床愈合,予以取出钢板。1例肱骨干骨折术后出现神经损伤,予营养神经及功能锻炼,3个月后恢复。3、两组患者上肢功能评分(DASH)时间效益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术后当天、术后2周、术后4周、末次随访治疗组上肢功能评分(DASH)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两组患者上肢功能均获得良好恢复,术后当天、术后2周、术后4周、末次随访治疗组上肢功能恢复较对照组好。结论:1、两种固定方式在治疗上肢骨折中均能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2、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上肢骨折,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更适用于开放性、粉碎性骨折。
梁春凯,徐学灵,王素梅,李春燕,李用,张所彩,杨宝成[2](2018)在《多功能肢体消毒架在四肢多发骨折术前消毒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多功能肢体消毒架在四肢多发骨折术前消毒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234例四肢多发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117例。对照组应用常用消毒设备及装置,观察组应用多功能肢体消毒架,对比两组术后伤口感染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总体满意度为93.16%,对照组为58.1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观察组患者伤口感染率为4.27%,对照组为12.8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多功能肢体消毒架应用于四肢多发骨折患者操作方便、节约人力,并可降低伤口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
周水平[3](2017)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临床效果观察》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外固定支架对四肢骨折的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从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一共有80例患者,全部患者均知晓本次的研究方法与内容,且均签订知情同意书。在为患者实施麻醉后,为患者实施闭合手法复位、小切口下实施复位手术,为患者准确进行复位之后实施外固定支架治疗,对骨折进行固定。结果在全部的患者中,有50例患者为闭合性骨折,实施闭合复位的患者有20例,其余30例患者均应用小切1:2复位的方法。30例患者为开放性骨折,这些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到期来院进行外固定支架的拆除操作,对患者实施随访。全部患者的骨折均复位,93.75%的患者达到解剖或者是相似解剖的复位效果,剩余患者均能达到功能复位,统计全部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为4个月-7个月。结论四肢骨折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李兴艳[4](2016)在《髄内固定、髄外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老人粗隆间骨折疗效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髓内固定、髓外固定、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领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为治疗高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统计比较髓内固定、髓外固定、人工关节置换术(主要是以双击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代表)手术方法的手术出血量、时间和术中、术后并发症、手术切口大小、术后患侧肢体完全负重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14天、3个月、9个月髋关节功能、术中透视次数。运用spss软件统计法分析,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果]随访时间2个月至3年不等,平均12个月。髓内固定、髓外固定、人工关节置换术均能顺利完成手术。人工关节置换术、髓外固定手术时间短,髓内固定髓手术时间长,三种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人工关节置换术术中出血最多,手术切口较大,髓内固定手术术中出血少,切口小,三种手术方法术中出血、手术切口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手术方法术中术后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人工关节置换术中透视次数少,术后5天左右患侧肢体完全负重,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术后14天和术后三个月获得良好的髋关节功能,与髓内固定、髓外固定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比较,髓内固定术后患侧肢体完全负重时间快,术后三个月随访,髋关节功能较差,有统计学差异(P<0.05)。9个月后人工关节置换、髓内钉内固定组和髓外钉固定组分表有27例、25例和23例获得随访,髓内固定、髓外固定、人工关节置换术均获得良好的髋关节功能,三种手术方法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髓内固定、髓外固定技术治疗高龄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都取得良好的疗效,术中、术后并发症少。人工关节置换术(双击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术后获得即时的良好的关节功能,术后1周左右患肢可完全负重,能早期下床活动,减少护理困难,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良好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樊书新[5](2014)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临床效果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月—2010年2月四肢骨折患者74例,麻醉成功后,实施闭合手法复位、小切口下实施复位手术治疗,复位过程中做到对位及对线复位,根据骨折情况采用外固定支架对骨折进行固定。结果本组闭合性骨折55例患者中,11例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其余患者均采用小切口复位。19例开放性骨折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所选的74例患者外固定支架的拆除均在我院进行,随访时间最短为6个月,最长为29个月。本组74例患者中,骨折达到解剖复位或者近似解剖复位患者共计68例,其余6例患者达到功能复位。骨折愈合时间最短为4.5个月,最长为8个月。其中12例患者为延迟愈合,对外固定支架进行调整后患者在负重状态下骨折继续愈合;2例患者骨折不愈合,行植骨,改为加压钢板固定后愈合。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临床治疗效果显着,利于骨折愈合,但要注意其并发症的发生。
张乃民[6](2014)在《多功能固定支架在胫骨骨折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分析多功能固定支架在胫骨骨折中的运用以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3月-2013年4月采用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的患者80例,平均愈合时间为5个月。除去外固定支架时间56个月。结果:本组随访8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614个月,所有病例患者均达到愈合状态,有6例骨折愈合较慢的,3例因外力进行重新矫正。本组72例为优,8例为良,都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发生,膝踝活动正常。其中有3例固定针松动,经过调整外固定支架,没有发现断针以及针道感染的情况。结论:多功能外固定架在治疗胫骨骨折的过程中具有操作简便、固定可靠、效果良好等特点。
蔡立雄[7](2014)在《骨延长临床应用与淫羊藿苷促进牵拉新骨形成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临床研究——骨延长的临床应用:探索骨延长技术对感染性骨不连与缺损性骨不连临床治疗价值,分析其治疗效果并总结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动物造模实验——家兔股骨大段骨缺损动物造模的构建:通过摸索构建家兔股骨大段骨缺损动物造模,为后期实验研究提供基础。动物实验——淫羊藿苷促进家兔股骨牵拉成骨新骨形成的实验研究:观察淫羊藿苷对家兔股骨骨缺损修复作用的影响。方法:临床研究——骨延长技术的临床应用:通过回顾性研究,对2010年11月至2014年3月收集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3例骨不连患者,使用骨延长技术修复骨缺损治疗,利用影像学资料定性分析,观察牵拉成骨新骨生长速度、骨缺损愈合时间及总结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通过对典型病例的分析,按照Paley分类记录出现的并发症,探索骨延长技术临床使用价值。动物造模实验——家兔股骨大段骨缺损动物造模的构建:将42只雌雄不限新西兰清洁级家兔,通过单侧股骨骨干截骨,人为造成长约12mmm骨缺损,安装改良设计的单边外固定支架,待静息期5天后,以lmm/d的速度牵引,每天2次,连续牵引12天。每天记录造模后动物精神状态、食欲,定期监测体重变化及检查外固定架的稳定性,将牵拉前、牵拉结束后家兔行单侧股骨X线检测,确认造模的可行性与可重复性。动物实验——淫羊藿苷促进家兔股骨牵拉成骨新骨形成的实验研究:将造模成功后的32只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牵拉结束后(矿化期)的第1天,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在牵拉区局部注射淫羊藿苷和rhBMP-2,注射剂量为100μg/kg,直至取材完成。通过比较两组标本大体观、X线影像检查、micro-CT骨扫描检测、生物力学检测、HE染色、扫描电镜检查等指标,分析淫羊藿苷和rhBMP-2对牵拉成骨矿化期新骨形成速率的影响。结果:临床研究——骨延长技术的临床应用:通过骨延长技术治疗骨不连致骨缺损33例临床病例中,31例基本达到理想修复缺损目的,其中1例因轴线偏离行小切口截骨复位后,定期随访中;1例因术前骨肉瘤已发生肺部转移,在术后7个月死亡而失访。所有病例中3例出现重度骨质疏松症,10例出现轻至中度骨质疏松症,患侧踝、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均有一定程度下降,6例出现针道感染,经加强换药及护理后针眼感染痊愈。动物造模实验——家兔股骨大段骨缺损动物造模的构建:42只家兔全部进行手术造模,其中1只术前腹泻死亡;1只因损伤坐骨神经而致下肢瘫痪;1只因术后食欲明显下降后逐渐消瘦死亡;3只因术中截骨时骨质破碎而失败;2只因术后克氏针固定不稳妥、克氏针滑脱造模失败;1只因股骨干轴向成角而剔除;1只因术后活动支架卡压饲养笼致固定失败。其余均能满足实验要求,造模成功者共32只。动物实验——淫羊藿苷促进家兔股骨牵拉成骨新骨形成的实验研究:实验组在标本大体观、X线、HE染色与扫描电镜检查上,见矿化期第14天、28天成骨速率与质量优于对照组;micro-CT骨扫描通过比较分析两组矿化期第28天时骨体积(BV)、骨矿密度(BMD)、矿化组织密度(TMD)、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间隙(Tb.Sp)、骨痂总体积(TV)、BV/TV和结构模型指数(SMI),经统计比较分析,除BV、TV和BV/T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指标显示,实验组皆优于对照组(P<0.05);micro-CT骨扫描图通过MIMICS软件重建后显示,实验组成骨速率与质量优于对照组;通过比较最大扭矩、最大挠度、最大载荷、扭转刚度、弹性应力、最大应力、失效角度、失效能量等生物力学性能指标,经统计学分析显示,除扭转刚度、失效角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指标显示,实验组生物力学性能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研究——骨延长技术的临床应用:通过骨延长技术治疗感染性、缺损性骨不连临床疗效确切,但治疗周期长,尤其是矿化期越长,并发症越多。动物造模实验——家兔股骨大段骨缺损动物造模的构建:通过安装改良设计的外固定支架,不断改进手术造模过程,所造家兔股骨大段骨缺损模型稳定性好,成功率高,具有可重复性,值得在动物实验中推广。动物实验——淫羊藿苷促进家兔股骨牵拉成骨新骨形成的实验研究:淫羊藿苷能促进牵拉成骨矿化期新骨生成的速率和提高新骨生成的质量。
杨慧勤[8](2014)在《单侧外固定支架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胫腓骨GustiloⅢ型骨折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应用单侧外固定支架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与单侧外固定支架结合传统创面换药治疗胫腓骨Gustilo 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年8月至2013年2月以来手术治疗的54例胫腓骨Gustilo Ⅲ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单侧外固定支架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21-62岁,平均32.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9例,挤压伤4例,坠落伤5例;合并颅脑外伤4例,肋骨骨折8例,内脏伤2例;Gustilo分型:ⅢA型16例;ⅢB型9例;ⅢC型3例;应用单侧外固定支架结合传统创面换药治疗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21~59岁,平均31.4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7例,挤压伤3例,坠落伤6例;合并颅脑外伤3例,肋骨骨折6例,内脏伤2例;Gustilo分型:ⅢA型17例;ⅢB型7例;ⅢC型2例;术后从伤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三个方面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本研究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1.单侧外固定支架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病例组:术后随访10~25个月(平均14.5个月),本组患者经VSD治疗6-21天(平均15.6天)后关闭创面,游离植皮13例,直接缝合8例,缝合加游离植皮3例,转移皮瓣4例;伤口愈合时间18~45天(平均21.5天);术后骨折愈合时间6-13个月(平均8.5个月),愈合率100%,骨折端成角2例,度数均小于8°;针道感染7例(12孔),无固定针松动及断裂病例,无骨髓炎及肢体短缩病例。2.单侧外固定支架结合传统创面换药病例组:术后随访14~32个月(平均18.5个月),本组患者经敞开创面换药治疗10~45天(平均24.5天)后关闭创面,游离植皮11例,直接缝合6例,缝合加游离植皮2例,转移皮瓣7例;伤口愈合时间24~385天(平均72.23天);术后骨折愈合时间6-32个月(平均14.5个月),愈合率100%,骨折端成角4例,度数均小于8°;针道感染6例(11孔),固定针松动4例,感染性骨不连接2例,无肢体短缩病例。结论单侧外固定支架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与单侧外固定支架结合传统创面换药均是治疗胫腓骨GustiloⅢ型骨折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单侧外固定支架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胫腓骨GustiloⅢ型骨折在伤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三个方面均优于单侧外固定支架结合传统创面换药法。
朱剑[9](2004)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影响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以下简称单侧外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疗效的因素和相应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来我院采用单侧外支架(本组使用的均为浙江慈溪仲嘉医疗器械厂生产的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见附录1图)治疗的资料较完整的胫腓骨骨折262例。探讨单侧外支架本身力学性能、复位的方法(闭合复位与小切口切开复位)、有无结合有限内固定、支架的操作固定方法和技巧、支架是否动力化等因素对单侧外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疗效的影响。 结果: ①262例中固定后发生再度移位13例(占5.0%),其中不稳定性骨折219例发生再度移位12例(占再度移位总数的92.3%)。 ②闭合性骨折123例中闭合复位22例,骨折愈合时间6~11月(平均为7.3月);小切口切开复位101例,骨折愈合时间3~9.5月(平均为5.2月)(P<0.01)。 ③不稳定性骨折219例中105例结合有限内固定,再度移位2例,骨折愈合时间3~9.5月(平均5月);114例未结合有限内固定,再度移位10例(P<0.01),骨折愈合时间5.5~12月(平均6.3月)(P<0.01)。 ④支架动力化201例,骨折愈合时间3~8.5月(平均为5.4月);未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徘骨骨折的临床研究中文摘要动力化61例,骨折愈合时间4一n.5月(平均为7.0月)(P<0.01)。 ⑤骨折延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超过6月)34例(占13.0%),无骨折不愈合。钉孔感染25例。固定螺纹钉松动n例。 结论:①外支架本身力学稳定性存在不足。②小切口直视下复位,骨折可获得解剖复位,使骨折愈合时间缩短,操作变得简单快捷。③对不稳定性骨折同时结合1一2枚螺钉或钢丝固定等有限内固定,可增加骨折固定的牢固性,缩短骨折愈合时间。④通过合理运用支架,可充分发挥支架自身生物力学潜能,提高支架固定的强度。⑤术后及时使支架动力化,可促进骨折的愈合。
张远金,李松柏,卢杰[10](2002)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在治疗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失败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介绍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在治疗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失败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18例由于局部感染、内固定松脱、断裂或外露、骨不连等原因 ,致使原内固定术失败 ,均再次手术拆除原内固定物 ,同时作外固定支架加压固定。手术中按不同的病因局部组织作相应的处理。结果 除 1例病例再次手术后 ,感染继续存在 ,致骨折端骨质吸收、骨不连后再次行植骨手术 ,1年后达骨性愈合 ,但肩关节上抬活动受限。其余 17例均在 4~ 9个月达骨性愈合 ,2例病人肘关节屈曲活动受限 ,其余骨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结论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 ,操作方法简便 ,使用安全 ,能提供牢固而稳定的固定且并发症少 ,在治疗四肢骨折内固定手术失败中较传统的治疗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掌握操作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二、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在治疗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失败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在治疗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失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单臂外固定支架联合接骨2号方治疗上肢骨折15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诊断标准 |
1.2 分型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一般资料 |
2 治疗方法 |
2.1 治疗组 |
2.2 对照组 |
2.3 术后随访 |
2.4 观察指标 |
2.5 疗效评价标准 |
2.6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一般资料可比性分析 |
3.2 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较 |
3.3 并发症发生情况 |
3.4 两组患者术后DASH评分比较 |
3.5 典型病例 |
4 讨论 |
4.1 上肢骨折的认识 |
4.2 上肢骨折的治疗 |
4.2.1 石膏或夹板外固定 |
4.2.2 钢板螺钉内固定 |
4.2.3 髓内钉内固定 |
4.3 单臂外固定支架的生物力学特征 |
4.4 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粉碎性骨折优越性 |
4.5 单臂外固定支架适应症分析 |
4.6 单臂外固定支架的局限性 |
4.7 手术经验的探讨 |
4.8 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
4.9 单臂外固定支架术后功能锻炼的必要性 |
5 中药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 |
6 接骨2号方的组成及具体药物分析 |
7 存在的问题及前景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附表 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 |
中英文缩略词汇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个人简历 |
(2)多功能肢体消毒架在四肢多发骨折术前消毒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7] |
1.4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满意度比较 |
2.2 两组伤口感染率比较 |
3 讨论 |
(3)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髄内固定、髄外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老人粗隆间骨折疗效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资料 |
1.1.1 设方法 |
1.1.2 研究时间及地点 |
1.1.3 研究对象 |
1.1.4 股骨粗隆间骨折诊断标准 |
1.1.5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1.6 致伤原因 |
1.1.7 骨折分型 |
1.1.8 合并基础疾病 |
1.2 方法 |
1.2.1 术前准备 |
1.2.2 手术操作 |
1.2.2.1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
1.2.2.2 髓内钉固定(PFNA) |
1.2.2.3 Gamma-3固定方法 |
1.2.2.4 髓外固定(PF-LCP) |
1.2.2.5 髓外固定(DHS) |
1.2.3 术后处理 |
1.2.3.1 术后一般处理 |
1.2.3.2 术后功能锻炼 |
1.3 观察指标 |
1.4 结果数据处理和分析 |
2 结果 |
2.1 三组术中手术时间 |
2.2 三组术中出血量比较 |
2.3 三组手术伤口大小比较 |
2.4 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分 |
2.4.1 术后14天髋关节Harris标准评分 |
2.4.2 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 |
2.4.3 术后9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 |
2.5 术中术后并发症比较 |
2.6 术中透视 |
2.7 手术后患侧肢体完全负重行走的时间比较 |
2.8 住院时间比较 |
2.9 术后卧床时间比较 |
2.10 典型病例 |
3 讨论 |
3.1 骨折修复生物学 |
3.2 股骨粗隆解剖学、骨折移位力学分析 |
3.3 股骨粗隆间骨折流行病学调查 |
3.4 股骨粗隆间骨折现病史问诊 |
3.5 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机 |
3.6 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 |
3.7 髓内钉固定系统 |
3.7.1 Gamma钉内固定术 |
3.7.2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内固定术 |
3.7.3 髓内钉固定手术操作技巧 |
3.7.4 Gamma钉与PFNA比较 |
3.8 髓外固定 |
3.9 人工关节置换术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应用 |
3.9.1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原因分析 |
3.9.2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适应症 |
3.9.3 全关节置换或是半髋关节置换治疗的选择问题 |
3.9.4 股骨假体选择 |
3.9.5 股骨大小粗隆、股骨距的重建 |
3.9.6 股骨颈前倾角 |
3.9.7 恢复下肢长度 |
3.9.8 股骨颈截骨 |
3.9.9 股骨端扩髓 |
3.9.10 关节囊的修复 |
3.9.11 并发症和缺点 |
3.9.12 关节置换术的优点 |
3.10 内固定失败原因分析 |
3.11 内固定共同关注的问题是顶尖距(TAD) |
3.12 高龄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治疗方式选择 |
3.13 结果数据分析 |
3.13.1 手术时间、术中失血以及手术伤口大小比较分析 |
3.13.2 术后并发症、术后患侧肢体完全负重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分析 |
4 结论 |
5 局限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进展 |
前言 |
1、保守治疗 |
2、内固定手术治疗分为髓内和髓外 |
2.1 髓外固定治疗 |
2.1.1 加压空心螺钉 |
2.1.2 外固定支架 |
2.1.3 截骨+Jewett钉 |
2.1.4 多枚针钉类 |
2.1.5 角钢板 |
2.1.5.1 动力髋螺钉 |
2.1.6 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LCP) |
2.1.7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roximal femur anatomy-type plate LPFP) |
2.1.8 经皮加压钢板(PCCP percutaneous compress ion Plate) |
2.1.9 股骨远端骨折的微创治疗内固定系统(LISS 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system |
2.2 髓内钉内固定技术 |
2.2.1 联合交锁髓内钉(Joint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sI RIN) |
2.2.2 Gamma钉 |
2.2.3 股骨近端髓内钉(PFN Proximal femoral intramedullary nail) |
2.2.4 股骨近端髓防旋髓内钉(PFNA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
2.2.5 Inter Tan钉 |
3、髋关节置换置换术 |
4、电子计算机辅助的骨科手术(CAOS COMPUTER-ASSISTED ORTHOPAEDIC SURGERY) |
5、3D打印技术 |
6、总结 |
7、股骨粗隆间骨折研究的注册、随访 |
8、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已发表文章 |
(5)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6)多功能固定支架在胫骨骨折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疗效评定标准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安装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时要注意的事项 |
3.2 熟悉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的优缺点 |
3.3 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对胫骨骨折的运用 |
3.4 根据不同适应证选择合适的安装方式 |
(7)骨延长临床应用与淫羊藿苷促进牵拉新骨形成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Ilizarov技术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1.1.1 Ilizarov技术起源与概念 |
1.1.2 Ilizarov基本技术介绍 |
1.1.3 Ilizarov技术原理 |
1.1.4 牵拉成骨的成骨方式 |
1.1.5 Ilizarov技术的分期、操作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
1.1.6 Ilizarov技术临床应用范畴 |
1.1.7 Ilizarov技术临床应用中优点 |
1.1.8 Ilizarov技术临床应用不足处 |
1.1.9 Ilizarov技术常见并发症的克服方法 |
1.2 影响牵拉成骨新骨形成相关因素的研究现状 |
1.2.1 全身治疗 |
1.2.2 局部治疗 |
第二章 运用Ilizarov技术治疗长骨大段骨缺损的回顾性研究 |
2.1 资料与方法 |
2.1.1 一般资料 |
2.1.2 纳入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1.4 观察指标 |
2.1.5 治疗方法 |
2.2 结果 |
2.2.1 临床病例资料分析 |
2.2.2 典型病例分析 |
2.3 讨论 |
第三章 淫羊藿苷促进家兔股骨牵拉成骨新骨形成的实验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方法 |
3.1.3 统计学方法 |
3.2 结果 |
3.2.1 标本大体观察结果 |
3.2.2 X线影像检查结果 |
3.2.3 micro-CT骨扫描检测结果 |
3.2.4 生物力学检查结果 |
3.2.5 HE染色观察结果 |
3.2.6 扫描电镜检查结果 |
3.3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缩写词表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详细摘要 |
(8)单侧外固定支架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胫腓骨GustiloⅢ型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一般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手术器材介绍 |
2.2.1 单侧外固定支架介绍 |
2.2.2 负压封闭引流(VSD)装置介绍 |
2.3 胫腓骨GUSTILO Ⅲ型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 |
2.3.1 手术方法 |
2.3.2 术后处理 |
2.4 随访及评价方法 |
2.4.1 临床疗效评价 |
2.4.2 统计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临床随访结果 |
3.2 胫腓骨GUSTILO Ⅲ型骨折两组组内伤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胫腓骨及小腿的解剖学特点 |
4.2 胫腓骨骨折的病因及GUSTILO分型 |
4.3 骨折复位及固定方式的选择 |
4.4 传统创面换药处理和VSD技术的应用 |
4.5 外固定支架治疗的优点及并发症 |
4.6 VSD技术的优点及不足 |
4.7 开放性骨折治疗的展望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序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10)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在治疗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失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
一、一般资料 |
二、治疗方法 |
1.内固定术后感染病例: |
2.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病例: |
3.胫腓骨钢板内固定术后钢板外露长期不愈合病例: |
三、结果 |
讨 论 |
1.外固定支架的优点和治疗的适应证: |
2.操作要点: |
四、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在治疗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失败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单臂外固定支架联合接骨2号方治疗上肢骨折15例临床疗效观察[D]. 苏虔.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2]多功能肢体消毒架在四肢多发骨折术前消毒中的应用[J]. 梁春凯,徐学灵,王素梅,李春燕,李用,张所彩,杨宝成. 中国医刊, 2018(02)
- [3]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临床效果观察[J]. 周水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73)
- [4]髄内固定、髄外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老人粗隆间骨折疗效对比研究[D]. 李兴艳. 华中科技大学, 2016(08)
- [5]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临床效果观察[J]. 樊书新. 基层医学论坛, 2014(34)
- [6]多功能固定支架在胫骨骨折中的应用[J]. 张乃民. 中外医学研究, 2014(24)
- [7]骨延长临床应用与淫羊藿苷促进牵拉新骨形成的实验研究[D]. 蔡立雄.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
- [8]单侧外固定支架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胫腓骨GustiloⅢ型骨折的临床研究[D]. 杨慧勤. 中南大学, 2014(03)
- [9]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研究[D]. 朱剑. 苏州大学, 2004(01)
- [10]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在治疗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失败中的应用[J]. 张远金,李松柏,卢杰. 临床外科杂志, 2002(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