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山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及药理研究

蔓山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及药理研究

一、满山红对慢性气管炎的临床和药理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黄詠楷[1](1973)在《我国防治老年慢性气管炎的中草药物研究近况》文中提出 老年慢性气管炎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卫生路线指引下,我国广大医药卫生人员两年来深入农村、工矿等基层单位与当地赤脚医生一起开展了防治老年慢性气管炎的群众运动。这个运动范围之广、参加研究人员之众及研究进展之迅速是前所未有的。目前已有部分疗效较好、使用安全的药物广泛使用并准备正式生产。这方面的工作很多,资料甚为丰富,本文仅就临床药物研究、药用植物化学及药理研究等方面作一扼要介绍。

卫生部赴黑龙江学习调查组[2](1971)在《老年慢性气管炎药物——满山红、暴马子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一、满山红对慢性气管炎的临床和药理研究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于1959年在用满山红叶酊剂治疗克山病中发现有止咳、祛痰、平喘的效果。1965—1967年,该所先后治疗慢性气管炎患者1820例,收到了较好的疗效。并进一步对满山红作了化学成分分析和药理试验,证明这药具有止咳、祛痰、缓解支气管痉挛等作用。现将其临床和实验结果介绍如下:一、满山红的分布及利用

魏均娴[3](1976)在《防治慢性气管炎中草药植物化学研究简介(下)》文中研究指明自1971年以来,国内在防治慢性气管炎的中草药中进行过化学成份研究的约123种,包括植物药和动物药。本文分二大部分介绍,(Ⅰ)统计了动植物药的种类、有效部位及作用,并按植物的系统分科排列,以便查找。(Ⅱ)将已知结构中有效成份归纳为14大类:酸及盐类、醇类化合物、生物碱、氨基酸类、蒽甙、蒽醌及醌类化合物、香豆素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树酯、皂甙、砜类化合物、甾醇及三萜、挥发油及其它。并列出一些主要的已知成份的化学结构。

付晓丽[4](2006)在《满山红叶中化学成分的研究》文中提出满山红又名达子香,为杜鹃花科植物兴安杜鹃的干燥叶(Rhododendron dauricum L.),中药满山红具有止咳、祛痰、平喘的作用,且疗效高,副作用小,资源丰富。用于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还有报道治疗痨型克山病,此药材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为探讨其药效物质基础,本课题对满山红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本文所用的满山红叶经山西医科大学药学院生药学教研室高建平教授鉴定为杜鹃花科植物兴安杜鹃(Rhododendron dauricum L.)的干燥叶。本文利用硅胶柱层析、聚酰胺柱层析以及Sephadex LH-20等多种现代色谱分离技术从满山红叶的氯仿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共分离得到了15个化合物。首先将满山红干燥叶5.5kg,适当粉碎,用95%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提取液浓缩后得浸膏,将浸膏悬浮于水中,然后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将其分为5个部位,它们依次为:石油醚部位(250g)、氯仿部位(80g)、乙酸乙酯部位(180g)、正丁醇部位(50g)和水层(200g)。氯仿部位用柱层析硅胶拌匀,自然晾干,研细。湿法装柱,石油醚:乙酸乙酯梯度洗脱(1:0→0:1),250ml为一流份,TLC(薄层层析)检查洗脱液后合并流份,共分出11个化合物(化合物1-11)。化合物1为无色棱柱状结晶,化合物2、5、10和11为无色针状结晶,化合物3、4、6和9为白色颗粒状结晶,化合物7和8为绿色针状结晶(见表1.1)。乙酸乙酯部位用聚酰胺拌匀,自然晾干,研细。湿法装柱,水和不同浓度的乙醇梯度洗脱(水、10%乙醇、30%乙醇、50%乙醇、70%乙醇、95%乙醇),250ml为一流份,TLC(薄层层析)检查洗脱液后合并流份,共得到3个化合物(化合物12-14)。化合物12为淡黄色结晶,化合物13和14为黄色针状结晶(见表1.1)。运用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学方法,结合化学定性鉴别和物理常数测定等方法,对分离出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化合物7和8由于量较少未对其进行鉴定)。其它化合物依次鉴定为l-薄荷醇(l-menth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s)、正二十三酸二十三酯、正二十二醇(n-docosanol)、正十七醇(n-hetanecanol)、3β,24-二羟基-齐墩果烷-12-烯(olean-12-ene-3β,24-diol)、3β-羟基-齐墩果烷-12-烯(3β-hydroxy-olean-12-ene)、正十八碳酸(stearic acid)、熊果酸(ursolic acid)、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金丝桃苷(hyperoside)、槲皮素-3-O-β-D-呋喃木糖苷(reynoutrin)、槲皮素(quercetin)。其中β-谷甾醇、正二十三酸二十三酯、正二十二醇、正十七醇、3β,24-二羟基-齐墩果烷-12-烯、3β-羟基-齐墩果烷-12-烯、正十八碳酸及槲皮素-3-O-β-D-木糖呋喃苷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

龚春晖[5](2010)在《蒿红方止咳抗炎的药效研究和机理的初步探讨》文中认为1、研究目的国内外研究表明,由于人口密集、吸烟人群增多、环境污染等因素的恶化,使得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在任何年龄组均占多种疾病之首。上呼吸道感染的西医治疗均不外祛痰、镇咳与抗感染等基本方法。化学药品主要是以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为主,作用迅速,但镇咳类药物副作用大且停药后易复发,导致咳嗽缠延难愈;随着抗生素耐药性的不断增多,限制了抗感染药物的应用。中药防治此类疾病具有较大优势,临床疗效确切,既能杀菌、抑菌、抗病毒、抗炎,又能祛痰、止咳、平喘,还可提高机体免疫力,能通过综合作用祛除病邪或者缓解症状,但大多具有起效缓慢,服用不便的特点。因此,汲取中西药的优点,研制一种安全、速效、针对性强、疗效确切的中药制剂,将极为迫切。针对南方地区的风热感冒、病毒性感冒,开发具有独特疗效的处方,是临床的需求和患者的希望,也是本课题选题的目的。本课题所研究来源于多年临床经验方,具有止咳、抗炎、平喘之功的处方——蒿红方,是由青蒿和满山红经现代工艺提取纯化后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课题首先通过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试验、枸椽酸喷雾诱咳法对豚鼠的止咳影响试验来阐明处方配伍的合理性,然后选择合理的配伍组成蒿红方,再通过体内抗菌、体内抗病毒、抗内毒素休克死亡、解热化痰止咳、抗炎止痛作用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等实验研究,并以此对蒿红方的止咳抗炎的药效学进行研究,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2、研究方法2.1处方配伍合理性研究2.1.1复方药物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取SPF级NIH小鼠,雌雄各半,70只,体重为18~22g,于实验环境下常规饲养3天后,按体重随机均分为7组,10只/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青蒿组、满山红组、复方1组、复方2组、复方3组、阿司匹林组。各给药组按剂量分别灌胃给药,20 ml/kg,1次/天,连续7 d;空白对照组给予同剂量的麻油。末次给药1 h后,小鼠尾静脉注入2%伊文思蓝生理盐水溶液0.1 ml/10g体重,同时于腹腔注射0.8%醋酸生理盐水溶液0.2 ml/只,20 min后脱颈椎处死小鼠,腹腔注射6 ml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收集冲洗液,调整容积至10 ml,1500 rmp离心10 min,取上清液于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中(波长590nm)测定OD值,比较各组的差异。2.1.2复方药物对枸椽酸喷雾引咳豚鼠咳嗽的影响取Hartley豚鼠,体重250g左右,雄雌各半,于实验环境下常规饲养3天。于实验前一天将其逐只放入YLS-8A多功能诱咳引喘仪中,由仪器喷雾17.5%枸椽酸溶液,以150 s内出现哮喘(以抽搐、跌倒的时间作为潜伏期)或者五分钟内咳嗽次数多余10次者为合格的敏感动物。取上述合格豚鼠80只,雄雌各半,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可待因组、满山红组、青蒿组、复方1组、复方2组和复方3组。各给药组按剂量灌胃给药,10 ml/kg,每天1次,连续7 d,空白组给予等剂量的麻油。末次给药1 h后,将豚鼠逐只放入YLS-8A多功能诱咳引喘仪中,由仪器喷雾17.5%枸椽酸(每只豚鼠放入前需更换等体积的新鲜枸椽酸溶液),观察并记录豚鼠从接受喷雾开始到发生抽搐跌倒的时间(即引喘潜伏期)及咳嗽次数,引喘潜伏期超过5 min者以5 min计,比较各组差异。2.2蒿红方体内抗菌、抗病毒的研究2.2.1蒿红方对感染肺炎双球菌小鼠治疗作用的影响取SPF级NIH小鼠,200只,雌雄各半,体重为18~22 g,于实验环境下常规饲养3天后,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清热消炎宁组,头孢组,蒿红方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外,其余各组按照剂量灌胃,20 ml/kg,每天一次,连续7 d,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等剂量麻油。末次给药1 h后,腹腔注射肺炎双球菌(菌号31001-20)悬液,每只1.0 ml(6亿菌/ml),空白对照组和给药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容积的注射用蒸馏水。感染后1、6 h再给药一次,观察和记录一周内各组动物死亡数,计算动物死亡率。统计分析各组差异。2.2.2蒿红方对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小鼠的影响取SPF级NIH小鼠,200只,雌雄各半,体重为18~22克,适应环境三天后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清热消炎宁组,头孢组,蒿红方对照组、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外,其余各组按照剂量灌胃,20 ml/kg,每天一次,连续7 d,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等剂量麻油。末次给药1 h后,除空白对照组和蒿红方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菌号26112-5),每只1.0 ml(10亿菌/ml)。第一次感染后1、6 h分别重复给药1次,观察和记录一周内各组动物死亡数,计算动物死亡率。统计分析各组差异。2.2.3蒿红方对感染流感病毒的小鼠死亡率和平均存活天数的影响(1)病毒接种方法:取9日龄鸡胚尿囊腔接种注入0.1 ml,接种培育3 d取尿囊液置4℃保存,将尿囊液样品作血凝试验,测血凝滴度,取滴度相同的尿囊液合并后分装于无菌小试管,-70℃保存备用,作为试验用毒种。(2)毒种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在同一批毒种中取出毒种1支,融化后迅速置冰块中,用1640液作10倍稀释,每一稀释度受感染体重位14 g的小鼠10只,乙醚轻度麻醉,将病毒自最大稀释度起依次滴鼻感染小鼠,每只鼠滴入0.05 ml,对照组滴入等剂量1640液。感染后,每天记录小鼠发病死亡数,连续观察14天,按reed和muench法计算出半数致死量为10-1。(3)感染小鼠:取SPF级NIH小鼠,体重为13~15g,雌雄各半,于实验室适应环境3天后,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病毒唑组、清热消炎宁组、蒿红方对照组、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外,其余各组按照剂量灌胃,20ml/kg,每天一次,连续3 d,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等剂量麻油。末次给药1小时后,在小鼠于乙醚轻度麻醉下,将已稀释好的病毒液(4个LD50/0.05 ml)滴鼻感染小鼠,每鼠0.05 ml。感染后继续按剂量给药,每天1次,连续7天,并每天记录动物发病情况和死亡数,连续观察14天。计算出死亡保护率和延长生命率,比较各组差异。2.2.4蒿红方对感染流感病毒小鼠肺重量的影响(1)病毒接种:取9日龄鸡胚尿囊腔接种注入0.1 ml,接种培育3天取尿囊液置4℃保存,将尿囊液样品作血凝试验,测血凝滴度,取滴度相同的尿囊液合并后分装于无菌小试管,-70℃保存备用,作为试验用毒种。(2)毒种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在同一批毒种中取出毒种1支,融化后迅速置冰块中,用1640液作10倍稀释,每一稀释度受感染体重位14 g的小鼠10只,乙醚轻度麻醉,将病毒自最大稀释度起依次滴鼻感染小鼠,每只鼠滴入0.05 ml,对照组滴入等剂量1640液。感染后,每天记录小鼠发病死亡数,连续观察14天,按reed和muench法计算出半数致死量为10-1(3)感染小鼠:取SPF级NIH小鼠,130只,体重为13~15g,雌雄各半,于实验室适应环境3天后,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病毒唑组、清热消炎宁组、蒿红方对照组、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外,其余各组按照剂量灌胃,20ml/kg,每天一次,连续3 d,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等剂量麻油。末次给药1小时后,除空白对照组和蒿红方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在乙醚轻度麻醉下,将己稀释好的病毒液(15个LD50/0.05 ml)滴鼻感染小鼠,每鼠0.05 ml。感染后继续按剂量给药,每天1次,连续4天。末次给药前小鼠禁食不禁水8h,称重,末次给药1h后,脱颈椎处死动物,迅速取出全肺,于生理盐水中清洗2次,摘除气管、肺门淋巴结等组织,滤纸吸干表面水份,称重。计算肺指数和抑制率,比较各组差异。2.2.5蒿红方对内毒素致小鼠休克死亡的影响取SPF级NIH小鼠,120只,体重为18~22 g,雌雄各半,于实验室适应环境3天后,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清热消炎宁组、蒿红方对照组、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外,其余各组按照剂量灌胃,20 ml/kg,每天1次,连续7 d,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等剂量麻油。末次给药1 h后,除空白对照组小鼠外其余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D-GALN 200 mg/kg和内毒素1.5 mg/kg,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72小时,记录动物死亡数。比较各组差异。2.3蒿红方清热止咳化痰作用的研究2.3.1蒿红方对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的影响取经帅选合格动物60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阿司匹林组、清热消炎宁组、蒿红方高、中、低剂量组。实验前6h禁食不禁水。空白组大鼠颈部以下的背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各组大鼠分别在大鼠颈部以下的背部皮下注射20%酵母悬液10 ml/kg,按摩注射部位以使悬浮液在皮肤下扩散。造模同时各剂量组分别按剂量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的麻油。于药后1、2、3、4小时各测体温1次,比较各组动物体温下降值的差异。2.3.2蒿红方对内毒素所致新西兰兔发热的影响取经帅选合格的新西兰兔36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阿司匹林组,清热消炎宁组,蒿红方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外,其余各组按照剂量灌胃,10 ml/kg,每天1次,连续7 d,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等剂量麻油。末次给药1h后,从兔耳缘静脉注射内毒素10μg/ml·kg体重,于给药后1、2、3、4、6h各测体温1次,比较各组动物体温下降值的差异。2.3.3蒿红方对小鼠氨水引咳作用的影响取SPF级NIH小鼠,体重18~22 g,雄雌各半,随机分为7组,每组15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可待因组,牡荆油组,蒿红方高、中、低剂量组。各给药组按剂量灌胃给药,空白组给予等剂量麻油。20 ml/kg,每天1次,连续7 d。末次给药1 h(可待因组30 min)后,将豚鼠逐只放入恒压氨水喷雾装置内(压力为140mmHg,氨水浓度为28%),由仪器恒压氨水喷雾(每只小鼠放入前需更换等体积的新鲜氨水溶液),氨水喷雾时间按等比级数递增,按序贯法改变氨水喷雾时间,观察并记录小鼠从接受喷雾开始到发生咳嗽的时间,计算小鼠半数引咳时间(EDT50),并按公式计算R值(R值>130%为有镇咳作用,R值>150%为有明显镇咳作用)。比较各组差异。2.3.4蒿红方对枸椽酸喷雾引咳法致豚鼠咳嗽的影响取Hartley豚鼠,体重250~280g,雄雌各半,在实验环境下常规饲养3天。于实验前一天将其逐只放入YLS-8A多功能诱咳引喘仪中,由仪器喷雾17.5%枸椽酸溶液,以150s内出现哮喘(以抽搐、跌倒的时间作为潜伏期)或者五分钟内咳嗽次数多余10次者为合格的敏感动物。取上述合格豚鼠80只,雄雌各半,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可待因组,牡荆油组,蒿红方高、中、低剂量组。各给药组按剂量灌胃给药,空白组给予等剂量麻油,10 ml/kg,每天1次,连续7 d。末次给药1h(可待因组30 min)后,将豚鼠逐只放入YLS-8A多功能诱咳引喘仪中,由仪器喷雾17.5%枸椽酸(每只豚鼠放入前需更换等体积的新鲜枸椽酸溶液),观察并记录豚鼠从接受喷雾开始到发生抽搐跌倒的时间(即引喘潜伏期)及5 min内的咳嗽次数,引喘潜伏期超过5min者以5min计,比较各组差异。2.3.4蒿红方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的影响取SPF级NIH小鼠,60只,体重为18~22 g,雌雄各半。于实验室适应环境3天后,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牡荆油组、蒿红方高、中、低剂量组。各给药组按照剂量灌胃,20 ml/kg,空白对照组灌等剂量麻油。每天1次,连续7 d。末次给药1 h后,各鼠按剂量0.01 ml/g体重腹腔注射5%的酚红溶液,注射后0.5 h,将小鼠颈椎脱臼处死,仰位固定于手术板上剪开颈前皮肤,分离气管,剥离气管周围组织,剪下甲状软骨下缘至气管分叉处之气管,用5%碳酸氢钠溶液0.5 ml冲洗气管,连续4次,洗出液合并,置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于546 nm波长处测定OD值,并根据实验前制定的标准曲线计算出气管冲洗液中酚红浓度,计算祛痰率。标准曲线的制定: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一定量酚红以5g/dl碳酸氢钠溶解,使1 ml含酚红1000 ug,依次稀释成每毫升含酚红0.01、0.1、0.5、0.7、1、3、5 ug,测OD值,以酚红剂量为横坐标,OD值为纵坐标,作标准曲线,并计算出每鼠酚红排泌量。比较各组差异。2.3.5蒿红方对鸽气管纤毛运动的影响取普通级家鸽,体重400~500 g,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牡荆油组,蒿红方高、中、低剂量组。各给药组按剂量分别灌胃给药,10ml/kg,每天一次,连续7 d,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的麻油。末次给药后1 h,在暗室内将家鸽颈部拉直与水平面平行,然后作颈部切口,剥离气管,使气管尽量地暴露,从靠心脏端,将5号针头插入气管,使针头靠近气管内壁推入0.02 ml墨法,在冷光源下,观察1 min内墨汁向前运动的距离。2.4蒿红方抗炎止痛作用的研究2.4.1蒿红方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取SPF级NIH小鼠,雄性,60只,体重为18~22g,于实验环境下常规饲养3天后,按体重随机均分为6组,10只/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阿斯匹林组、清热消炎宁组、蒿红方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分别给药,剂量为20 ml/kg,1次/天,连续7 d;末次给药1 h后,小鼠尾静脉注入2%伊文思蓝生理盐水溶液0.1 ml/10g体重,同时于腹腔注射0.8%醋酸生理盐水溶液0.2 ml/只,20 min后脱颈椎处死小鼠,腹腔注射6 ml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收集冲洗液,调整容积至10 ml,1500 rmp离心10 min,取上清液于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中(波长590nm)测定OD值,比较各组的差异。2.4.2蒿红方对大鼠蛋清性足肿胀的影响取SD大鼠60只,体重为130~150 g,随机均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阿司匹林组,清热消炎宁组,蒿红方高、中、低组,每组10只。各给药组按剂量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麻油。每天1次,连续灌胃给药7 d。末次给药前,在每只大鼠右后足跖处作一标记,以YLS-7A足趾容积测量仪测量右足后跖体积,作为致炎前右后足基础值。末次给药后1 h,在每只大鼠右后足跖皮腱膜下注射100%新鲜蛋清0.1 mL/只,测定注入致炎剂后1、2、3、4 h右后足跖体积,并减去致炎前大鼠右后足基础值,作为各鼠在不同时间的足肿胀度。比较不同时间段的足肿胀度水平。2.4.3蒿红方对大鼠甲醛性足肿胀的影响取SD大鼠60只,体重为140~160g,随机均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阿司匹林组、清热消炎宁组、蒿红方高、中、低组,每组10只。各给药组按剂量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麻油。每天1次,连续灌胃给药7 d。在给药前,在每只大鼠右后足跖处作一标记,以YLS-7A足趾容积测量仪测量右足后跖体积,作为致炎前右后足基础值。第一次给药后1 h,在每只大鼠右后足跖皮腱膜下注射1%甲醛生理盐水溶液0.1mL/只。第2天至第6天继续给药并于给药后1 h测定右足后跖容积,每天1次。以药后1、2、3、4、5天结果计算足肿胀度。比较不同时间段的足肿胀度水平。2.4.4蒿红方对醋酸所致小鼠疼痛的影响(扭体法)取SPF级NIH小鼠,72只,雌雄各半,体重为18~22g,按体重随机均分为6组,每组12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阿司匹林组,清热消炎宁组,蒿红方高、中、低剂量组。各给药组按剂量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剂量麻油,20 ml/kg,1次/天,连续7 d。末次给药1 h后,小鼠腹腔注射0.8%醋酸生理盐水溶液0.1mL/10g体重,观察记录20 min内小鼠的扭体次数扭体反应:腹部凹陷、伸展后肢、臀部抬高),比较各组差异。2.4.5蒿红方对甲醛足跖皮下注射所致小鼠疼痛的影响取SPF级NIH小鼠,72只,雌雄各半,体重为18~22 g,按体重随机均分为6组,每组12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阿司匹林组,清热消炎宁组,蒿红方高、中、低剂量组。各给药组按剂量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剂量麻油,20 ml/kg,1次/天,连续7 d。末次给药1 h后,各组小鼠左后足足跖皮下注射2.5%甲醛生理盐水溶液0.05 ml/只,立即计时,记录5 min内小鼠舔左后足累积时间,比较各组差异。2.5蒿红方对免疫功能的研究2.5.1蒿红方对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取SPF级NIH小鼠,60只,雌雄各半,体重13~15g,适应实验环境三天。按照体重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绞股蓝组,蒿红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各给药组按剂量灌胃给药,20 ml/kg,每日1次,连续7 d。末次给药后12 h,脱颈椎处死小鼠,迅速剖取胸腺、脾脏,称重,计算脏器指数。脾(胸腺)指数=脾(胸腺)重(mg)/体重(g)。比较各组差异。2.5.2蒿红方对小鼠体内炭粒廓清功能的影响取SPF级NIH小鼠,雄性,60只,体重18~22 g,按体重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绞股蓝组、蒿红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各给药组分别按剂量灌胃给药,20 ml/kg,每日1次,连续7 d,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容积麻油。末次给药后1h,小鼠尾静脉注入稀释墨汁0.1 ml/10g体重,于注入墨汁后30 s及6 min,从小鼠眼眶后静脉丛取血0.025 ml,立刻吹入2 ml 0.1%碳酸氢钠溶液中;取0.025 ml正常未注射墨汁的血溶于2 ml 0.1%碳酸氢钠溶液校零,675 nm处测定OD值,按下式计算吞噬指数K值。比较各组差异。2.5.3蒿红方对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生成的影响取SPF级NIH小鼠,雌雄各半,60只,体重18~22g,按体重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绞股蓝组、蒿红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各给药组分别按剂量灌胃给药,20 ml/kg,每日1次,连续10 d,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容积麻油。第6日各组小鼠腹腔注射5%绵羊红细胞0.4 ml/只(相当于4×108SRBC/只)。末次给药后1 h,眼眶取血测定血清溶血素抗体。比较各组差异。2.5.4蒿红方对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取SPF级NIH小鼠,雌雄各半,60只,体重18~22g,适应环境三天。按体重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绞股蓝组、蒿红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各组小鼠腹部皮肤脱毛(1cm2左右),均匀涂布1% DNFB溶液50μl致敏,次日同法强化一次。各给药组分别按剂量灌胃给药,20 ml/kg,每日1次,连续10 d,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容积麻油。第7天给药后将1%DNFB溶液10μl均匀涂抹于小鼠右耳(两面)进行攻击,攻击后24小时脱颈椎处死小鼠,剪下左右耳壳,用8mm打孔器取同部位的左右两耳片,称重,以左右耳片重量之差为肿胀度(表示DTH的强弱)。3、结果3.1配伍合理性研究3.1.1抑制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复方3组(青蒿200mg/kg+满山红100mg/kg)能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并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复方1组(青蒿100mg/kg+满山红200mg/kg)、复方2组(青蒿150mg/kg+满山红150mg/kg)也能降低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并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3.1.2减轻豚鼠咳嗽与空白组相比,复方2、3组均能延长豚鼠咳嗽的潜伏期、减少5分钟内豚鼠的咳嗽次数,并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复方1组能延长咳嗽潜伏期、减少5分钟内豚鼠的咳嗽次数,并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3.2蒿红方体内抗菌、抗病毒的研究3.2.1降低感染肺炎双球菌病毒小鼠的死亡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死亡率显著升高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蒿红方对照组对未感染肺炎双球菌的小鼠死亡率无影响;与模型组相比较,蒿红方高、中剂量组显著降低小鼠的死亡率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3.2.2降低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病毒小鼠的死亡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死亡率显著升高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蒿红方对照组对未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小鼠的死亡率无影响;与模型组相比,蒿红方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小鼠的死亡率(P<0.01),蒿红方中、低剂量组亦能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小鼠引起的死亡率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2.3降低感染流感病毒对小鼠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动物的死亡率显著增高、其平均存活天数显著缩短并且都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均有P<0.01),蒿红方对照组对未感染小鼠死亡率和平均存活天数无影响;与模型组相比较,蒿红方高、中剂量组显著降低了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的死亡率、延长了其平均存活天数并且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均有P<0.01),蒿红方低剂量组亦显著降低了小鼠的死亡率、延长了其平均存活天数并且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3.2.4抑制感染流感病毒小鼠肺指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肺指数明显增大并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蒿红方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肺指数并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蒿红方中剂量组也能明显降低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肺指数并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蒿红方低剂量也能降低小鼠肺指数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5降低内毒素致小鼠的休克死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小鼠死亡率增高且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蒿红方对照组对正常小鼠未见致死;与模型组相比较,蒿红方高剂量组能降低内毒素致休克死亡小鼠的死亡率且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蒿红方中剂量组、蒿红方低剂量组亦能降低内毒素致休克死亡小鼠的死亡率但不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4、研究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蒿红方具有抑菌、抗病毒、抗内毒素、清热化痰止咳、抗炎止痛及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为蒿红方疏风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提供了药效学依据,从而肯定了蒿红方的有效性。

全国防治慢性气管炎办公室[6](1976)在《防治慢性气管炎药物研究进展》文中提出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卫生路线指引下,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群众运动推动下,慢性气管炎药物研究大搞群众运动取得了新的进展。全国从民间发掘出共约300种有效的中草药。仿制和试制了70多种化学合成药。1973年全国会议评议的6种中草药制剂(复方阴阳莲、紫花杜鹃、烈香杜鹃、矮地茶、芸香草气雾剂、复方杜鹃油)及合成药15种已相继投入生产。近两年来各省、市又鉴定和安排生产一批有效药物如照山白、蔊菜素、牡荆、猫眼草、夜关门、热参、青兰、杜鹃素、暴马子等约60多种。新药苗头不断涌现,形势一片大好。一、中草药研究的概况1.杜鹃类药物:杜鹃花科植物全世界约有1,300多种,我国有700多种,分布很广,资源丰

防治慢性气管炎办公室[7](1975)在《防治慢性气管炎药物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卫生路线指引下,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群众运动推动下,慢性气管炎药物研究大搞群众运动取得了新的进展。全国从民间发掘出共约300种有效的中草药。仿制和试制了70多种化学合成药。1973年全国会议评议的6种中草药制剂(复方阴阳莲、紫花杜鹃、烈香杜鹃、矮地茶、芸香草气雾剂、复方杜鹃油)及合成药15种已相继投入生产。近两年来各省、市又鉴定和安排生产一批有效药物如照山白、蔊菜素、牡荆、猫眼草、夜关门、热参、青兰、杜鹃素、暴马子等约60多种。新药苗头不断涌现,形势一片大好。

杜月莲[8](2004)在《消咳喘片的质量标准研究》文中认为满山红为杜鹃花科植物兴安杜鹃(Rhododendron dauricum L.),药用其叶,是治疗急、慢性气管炎的良药,具有止咳、平喘、祛痰之功效。由满山红为原料制得的片剂消咳喘片,其主要成分为满山红中的挥发油和黄酮类成分,用于治疗气管炎、支气管炎效果良好。本文主要对消咳喘片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满山红挥发油和总黄酮提取工艺:满山红挥发油和总黄酮是消咳喘片祛痰、止咳的有效成分,本文以挥发油收油量和总黄酮提取率为检测指标,以加水倍量、回流时间、回流次数三因素三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以此最佳提取工艺挥发油收量高,且制备的满山红浸膏,总黄酮含量可达到5﹪以上。消咳喘片的制备:在对满山红挥发油和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消咳喘片制备处方及制剂工艺进行筛选,确定了消咳喘片制剂处方及制备方法。由此方法制得的消咳喘片各项检查均符合《中国药典》2000版的规定。消咳喘片的薄层鉴别研究:杜鹃素为满山红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有较强的祛痰作用,本文建立了以杜鹃素为对照品的薄层鉴别方法。操作简便、合理、分离效果好。消咳喘片的含量测定:本文着重对消咳喘片的定量方法进行了研究,金丝桃苷有很强的止咳作用,是满山红中的另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本文首此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消咳喘片中金丝桃苷含量的方法。该方法使用C18色谱柱,以甲醇:0.5%的磷酸水溶液(45:55,三乙胺调PH至3)为流动相,回归方程为:Y=3063698e-07x+0.004322,线性范围0.121.92ug,相关系数r=0.9999,平均回收率100.56%。测定了三批样品的含量,平均为<WP=5>1.108mg/片。总黄酮含量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具有准确、快速、操作简便等特点。

曾广辉[9](1978)在《全国杜鹃类药物的研究概况》文中研究说明 1971年春,我国开展了群众性的防治慢性气管炎运动,从黑龙江省介绍满山红治疗慢性气管炎经验开始,几年来已发展到16个省市、4个军区,对50多种杜鹃类药物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和实验研究。 1977年,在广州召开了全国第三次杜鹃类药物会议,会议期间,各省市、部队代表介绍了本地区、本

曾苏丹[10](2019)在《紫花杜鹃抗炎活性成分研究》文中提出紫花杜鹃(Rhododendron mariae Hance)又名岭南杜鹃,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广泛分布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地。现有文献记载,紫花杜鹃的叶和嫩枝含挥发油、多种萜类成分、酚类、有机酸和鞣质。也有报道称紫花杜鹃叶含有香豆素、莨菪亭和齐墩果酸。紫花杜鹃的主要活性成分有槲皮素、槲皮苷、金丝桃苷、杜鹃素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止咳、祛痰、抗炎、抗菌、平滑肌解痉、呼吸抑制作用和中枢抑制等多种作用,尤其对哮喘、痰多及支气管炎有显著疗效。由于目前国内外关于紫花杜鹃的文献较少,其和黄杜鹃(羊踯躅)、凝毛杜鹃等带毒性的同科同属植物广泛生长分布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带,其会否含有同属有毒植物羊踯躅中的木藜芦毒烷型二萜类毒性物质尚不能明确。现有文献多数认为紫花杜鹃的抗炎、祛痰、镇咳活性来源于已被分离确认的黄酮类物质,为论证此观点的正确性,也为寻找紫花杜鹃中是否还有其他结构新颖的化合物,能为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广药集团旗下子公司)保有的紫花杜鹃片、紫茶颗粒两个药品批文的二次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本论文对紫花杜鹃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本论文对紫花杜鹃70%醇提总浸膏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并通过斑马鱼CuSO4诱导炎症模型和断尾急性炎症模型对总浸膏、大孔树脂子馏分和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分别进行抗炎活性的初步研究。一、紫花杜鹃的化学成分研究本论文通过各种现代色谱分离手段和光谱鉴定方法,从紫花杜鹃(Rhododendron mariae Hance)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包括3个穿心莲内酯二萜类化合物、7个三萜类化合物和1个黄酮类化合物。它们分别为:3-脱氢脱氧穿心莲内酯(DJ-1)、去氧穿心莲内酯(DJ-2)、脱水穿心莲内酯(DJ-3)、2α,3α,24α-三羟基乌苏酸(DJ-4)、2α,3β-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DJ-5)、2α,3β-二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DJ-6)、2α,3β,24β-三羟基齐墩果酸(DJ-7)、2α,3β,24α-三羟基乌苏酸(DJ-8)、海藻酸A(DJ-9)、2α,3β,24β-三羟基乌苏酸(DJ-10)、杜鹃素(DJ-11)。化合物DJ-1、DJ-2和DJ-3是穿心莲内酯二萜类化合物,为首次从杜鹃花科中分离得到。DJ-4—DJ-10为三萜类化合物,其中,DJ-4、DJ-7、DJ-9和DJ-10为首次从杜鹃花属中分离得到,DJ-5、DJ-6和DJ-8为首次从紫花杜鹃中分离得到。二、紫花杜鹃抗炎活性的初步研究建立斑马鱼CuSO4诱导炎症模型和断尾模型,对紫花杜鹃醇提总浸膏、大孔树脂子馏分和分离出的单体化合物进行抗炎效果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总浸膏(浓度:100μg/ml)可以使硫酸铜诱导的斑马鱼炎症模型的巨噬细胞数量和斑马鱼断尾处聚集的巨噬细胞数量显著减少,与子馏分、单体化合物相比其抗炎活性最强,比阳性药DEX组(浓度:5μg/ml)的抗炎作用还要显著。各子馏分在两种斑马鱼急性炎症模型中显示了不同程度的抗炎作用。其中,DJ1-12、DJ13-16两个馏分在两种抗炎模型中的均表现出良好的抗炎活性,仅次于总浸膏。二萜类单体化合物在CuSO4诱导斑马鱼急性炎症模型和断尾急性炎症模型中,均表现出良好的抗炎作用。DJ-2(浓度:50μg/ml)抗炎活性最强,仅次于DEX药物组(浓度:5μg/ml)。三萜类单体化合物在CuSO4诱导斑马鱼急性炎症模型和断尾急性炎症模型中,均表现出一定的抗炎作用。

二、满山红对慢性气管炎的临床和药理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满山红对慢性气管炎的临床和药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4)满山红叶中化学成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满山红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1. 满山红叶化学成分研究的结果
    2. 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3. 实验部分
        3.1 材料与仪器
        3.2 植物的来源及鉴定
        3.3 提取分离
        3.3.1 提取
        3.3.2 分离纯化
    4. 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
    5. 糖的确定
    6. 结果与讨论
        6.1 实验结果
        6.2 讨论
    结论
第二章 满山红叶的研究进展
    1. 原植物及药材
    2. 化学成分
    3. 药理作用
    4. 毒性
    5. 临床报道
    6. 质量标准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5)蒿红方止咳抗炎的药效研究和机理的初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研究
    1 青蒿的研究现状
        1.1 青蒿概况
        1.2 青蒿的制剂
        1.3 青蒿的化学成分
        1.4 青蒿的药理作用
        1.5 提取方法研究
    2 满山红的研究
        2.1 满山红和满山红油
        2.2 满山红的药理作用
        2.3 满山红的制剂
    3 中药的抗炎和止咳平喘作用的机理研究
        3.1 中药的抗炎和调节免疫的机理研究
        3.2 中药的平喘止咳作用的机理研究
实验研究
    第一章 青蒿提取物与满山红提取物处方配伍研究
        1 复方药物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
        2 复方药物对豚鼠咳嗽的影响(枸椽酸喷雾引咳法)
        2.1 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
        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蒿红方体内抗菌、抗病毒的研究
        1 蒿红方对感染肺炎双球菌小鼠治疗作用的影响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
        2 蒿红方对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小鼠的影响
        2.1 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
        3 蒿红方对感染流感病毒的小鼠死亡率和平均存活天数的影响
        3.1 材料
        3.2 方法
        3.3 结果
        4 蒿红方对感染流感病毒小鼠肺重量的影响
        4.1 材料
        4.2 方法
        4.3 结果
        5 蒿红方对内毒素致小鼠休克死亡的影响
        5.1 材料
        5.2 方法
        5.3 结果
        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蒿红方清热止咳化痰作用的研究
        1 蒿红方对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的影响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
        2 蒿红方对内毒素所致新西兰兔发热的影响
        2.1 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
        3 蒿红方对小鼠氨水引咳作用的影响(EDT50测定)
        3.1 材料
        3.2 方法
        3.3 结果
        4 蒿红方对豚鼠咳嗽的影响(枸椽酸喷雾引咳法)
        4.1 材料
        4.2 方法
        4.3 结果
        5 蒿红方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的影响
        5.1 材料
        5.2 方法
        5.3 结果
        6 蒿红方对鸽气管纤毛运动的影响
        6.1 材料
        6.2 方法
        6.3 结果
        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蒿红方抗炎止痛作用的研究
        1 蒿红方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
        2 蒿红方对大鼠蛋清性足肿胀的影响
        2.1 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
        3 蒿红方对大鼠甲醛性足肿胀的影响
        3.1 材料
        3.2.方法
        3.3 结果
        4 蒿红方对醋酸所致小鼠疼痛的影响(扭体法)
        4.1 材料
        4.2 方法
        4.3 结果
        5 蒿红方对甲醛足跖皮下注射所致小鼠疼痛的影响
        5.1 材料
        5.2 方法
        5.3 结果
        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蒿红方对免疫功能的研究
        1 蒿红方对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
        2 蒿红方对小鼠体内炭粒廓清功能的影响
        2.1 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
        3 蒿红方对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生成的影响
        3.1 材料
        3.2 方法
        3.3 结果
        4 蒿红方对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52]
        4.1 材料
        4.2 方法
        4.3 结果
        5 本章小结
讨论
    1、确定蒿红方具有止咳抗炎作用
    2、功效相关的主要药效学实验研究
        2.1 抗菌抗病毒实验
        2.2 清热止咳化痰实验
        2.3 抗炎止痛实验
        2.4 免疫功能的研究实验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消咳喘片的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章 消咳喘片的制备
    1.1 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
    1.2 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1.3 消咳喘片的制备
第二章 消咳喘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2.1 消咳喘片的薄层鉴别
    2.2 消咳喘片总黄酮含量测定
    2.3 消咳喘片金丝桃苷含量测定
第三章 实验结论
第四章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紫花杜鹃抗炎活性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本论文鉴定的化合物结构式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杜鹃花属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第二节 杜鹃花属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第三节 紫花杜鹃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紫花杜鹃的化学成分研究
    第一节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第二节 实验部分
        (一)仪器与材料
        (二)提取与分离
        (三)化合物的理化常数与光谱数据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紫花杜鹃抗炎活性初步研究
    第一节 利用CuSO_4 诱导斑马鱼急性炎症模型研究紫花杜鹃抗炎活性
        (一)实验材料和试剂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第二节 利用斑马鱼断尾创伤炎症模型研究紫花杜鹃抗炎活性
        (一)实验材料和试剂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第三节 小结和讨论
第四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1. 全文总结
    2. 展望与创新点
致谢
附录一 附图目录及附图

四、满山红对慢性气管炎的临床和药理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防治老年慢性气管炎的中草药物研究近况[J]. 黄詠楷. 新医学, 1973(12)
  • [2]老年慢性气管炎药物——满山红、暴马子的研究[J]. 卫生部赴黑龙江学习调查组. 医药工业, 1971(06)
  • [3]防治慢性气管炎中草药植物化学研究简介(下)[J]. 魏均娴. 中草药通讯, 1976(02)
  • [4]满山红叶中化学成分的研究[D]. 付晓丽. 山西医科大学, 2006(01)
  • [5]蒿红方止咳抗炎的药效研究和机理的初步探讨[D]. 龚春晖.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09)
  • [6]防治慢性气管炎药物研究进展[J]. 全国防治慢性气管炎办公室. 人民军医, 1976(12)
  • [7]防治慢性气管炎药物研究进展[J]. 防治慢性气管炎办公室. 医学研究通讯, 1975(12)
  • [8]消咳喘片的质量标准研究[D]. 杜月莲. 山西医科大学, 2004(04)
  • [9]全国杜鹃类药物的研究概况[J]. 曾广辉. 广东医药资料, 1978(09)
  • [10]紫花杜鹃抗炎活性成分研究[D]. 曾苏丹. 暨南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蔓山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及药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