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血浆—“409”生产工艺改革(论文文献综述)
166医院[1](1977)在《409代血浆生产工艺的改革》文中指出 409代血浆是一种用化学合成法制成的多糖类缩合物,其化学结构和右旋糖酐基本相似,但分子量用端基法测定,仅7,000~12,000之间,低于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注入后,能很快地进入微循环,降低血液粘滞性,起到升高血压的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浆扩充剂。对烧伤休克、出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及中毒性休克有较好的疗效。我院于1970年春开始试制409代血浆时,用的是常规的硼酸催化法。这种方法的生产工艺很复杂,需要大型的机械设备,工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六六医院[2](1971)在《代血浆—“409”生产工艺改革》文中研究指明 我院对代血浆——"409"的生产工艺改革,继1970年采用树脂离子交换法代替乙醇抽洗除硼酸以来,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坚持"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实践第一的观点,进行了反复实践,反复认识,结合我
朱丽[3](2013)在《武汉华龙生物制药的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武汉华龙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下称华龙生物)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从事生物制药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国内总计约有7000多家制药企业,企业之间竞争十分激烈,华龙生物属于中小型规模的制药企业。遵循国内现有医疗体制下药品营销的特殊性,为了更好的促进和实现华龙生物做大做强,稳步发展成为国内生物制药的标杆企业,笔者从战略的角度对华龙生物的营销发展做了深入的分析和研判,旨在通过本次研究,对企业目前的营销发展进行准确的定位,对未来的发展目标进行深入的剖析,进而制定出科学适宜的营销策略,为华龙生物的营销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笔者本次研究所采用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内外环境分析法、理论结合实际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研法等,并通过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辅之以文字、图表、分析模型工具等。本次研究分析了医药行业营销的现状和药品销售的特点,科学预测了未来药品市场的发展潜力,合理判断出华龙生物产品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遵循各类产品的优劣势对比分析,结合华龙生物内部营销资源、能力和产品核心竞争力等关键因素;将营销组合理论与华龙生物营销发展实际相结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营销策略,并最终细化为具体的实施方案。本文的主要结论和观点是华龙生物应高效整合企业资源,充分发挥产品优势,全面推进专业化招商,学术化推广,重点产品医院促进上量的立体化销售模式;围绕科技创新,加强新药开发,重点发展生物多肽类药品,使华龙生物成为生物制药行业的龙头之一。
260医院药局[4](1978)在《羟乙基淀粉代血浆工艺探讨》文中指出 羟乙基淀粉代血浆(别名706代血浆),是一种较好的血容量扩充剂.它不但有良好的抗休克作用,而且具有无毒性、无抗原性、渗血作用少等优点.自1971年以来,我们对羟乙基淀粉代血浆的生产工艺,进行了多次改革,主要是简化操作手续,对羟乙基化的自然升温条件进行探讨;用抗酶试验代替"替代度"的测定,方法简便;使用精制过的环氧乙烷,以消除乙醛、乙酸等有害物质.经改革后的工艺,适用于医院条件下生产羟乙基淀粉代血浆.
陈耀全[5](2011)在《“无涯之知,世代之功”——汪猷的主要科学成就和学术思想》文中指出本文扼要叙述了汪猷先生的学术渊源、他一生的主要科学活动与成就、在这些科学活动与成就中所表现出来的学术思想以及他的学术思想在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的传承与发扬。
崔益清[6](1999)在《右旋糖酐生产新工艺──发酵液直接水解法》文中认为介绍将原工艺发酵、沉淀、捏洗、水解、划分、调粉、烘干改为发酵、水解、划分、调物、烘干,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减少乙醇使用,减轻劳动强度,缩短生产周期。
马江[7](2006)在《中国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探析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摘要: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不仅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能够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三者的和谐统一,是落实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循环经济的特征是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物的低排放,核心是3R化,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化((Reuse)和资源化(Recycle)。其目的是:使资源以最低的投入,达到最高效率的使用和最大限度的循环利用,从而实现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和人类经济活动的生态化,使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规律相吻合,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中国的欠发达地区大都集中分布在西部。西部地区是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是我国中、东部地区重要的生态环境屏障,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时代居住的主要地区,同时也是我国生态脆弱区域。地域辽阔的欠发达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交通闭塞等原因使得社会经济发展极度落后,因为贫困且又地处我国生态脆弱区域,欠发达地区肩负着加快经济发展和构建生态屏障的双重任务,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欠发达地区进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阶段,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注目的辉煌成绩。但是应该看到我国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呈现如下特征:一是发展很不平衡,总体来说仍然大大落后于全国的平均发展水平;二是欠发达地区贫困面仍很大;三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将更加严峻。长期以来,欠发达地区的开发战略,实行的是经济增长优先的发展战略,其特点是重视资源开发、忽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如果继续沿袭以往的开发模式,欠发达地区不仅难以从中受益,而且还会加剧其边缘化程度,不仅不能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而且还会拉大欠发达地区内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人群之间的贫富差距。同时,在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欠发达地区,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不考虑各地经济社会的差异,只会给自然环境带来更加严重破坏,并导致农林牧业生产的全面衰退和经济社会的停滞,如果不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只注重经济效益,靠过渡砍伐森林和破坏草原来发展经济,只能造成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灾害频率增大、污染增加,从而导致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也会阻碍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持续协调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创新思路,寻求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结合点,建立既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又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满足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的发展模式,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三大目标纳入统一的框架,取得三维整合和“共赢”,是需要深入研究、探析的重大理论及实践问题。在我国积极探索和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发展的基调下,把欠发达地区如何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个研究的核心,对于欠发达地区摆脱贫困落后的现状,促进其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前,国内学者对于欠发达地区如何发展提出了诸多真知灼见:有的认为欠发达地区资源丰富应以资源开发为导向;有的主张以超常规的高技术开发为导向;有的认为,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已恶化,不能再走资源开发的老路,应以生态环境建设加之发展生态经济为导向;还有的认为,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应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心。上述的各种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方向作了分析,在实际的战略制定和实施中,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目前严峻的资源与生态环境形势看,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开发与发展必须避免走以生态退化、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笔者认为,必须要着眼于欠发达地区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发展现状各异的特点,兼顾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认真落实五个“统筹”的发展要义,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追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相统一,最终实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进步和人民安居乐业。在长时期内,欠发达地区推行可持续发展要根据十六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方针,根据各自特殊的要素禀赋结构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对产业进行合理布局和优化升级。尤其是应大力引入并推广循环经济的先进理念,深化发展适应欠发达地区要素禀赋结构的循环经济实践模式,真正实现全面地、协调地、可持续地整合发展。论文共分为九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指明论文的研究意义,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对论文的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创新之处、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进行说明。第1章,对循环经济理论的研究进行述评,为研究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一个文献综述。主要的思想渊源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西方经济学的产业生态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国内外学者关于循环经济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这些研究文献将构成对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进行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章,勾勒出循环经济的发展演进阶段,分别深入分析了中小规模的循环经济和大规模的循环经济。第3章,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地区差异进行分析,得出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地区特征是“东中西呈阶梯状发展态势,虽然在欠发达地区循环经济实践中,有典型成功模式可循,但广大欠发达地区普遍还未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第4章,对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条件进行了分析。第5章,深入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诸多困难。第6章,根据前面的分析,归纳出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与构架。第7章,对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从产权制度层面、产业政策制度层面、法律制度层面及激励制度层面的具体创新方略。第8章,对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进行了深入分析。第9章,以欠发达地区循环经济的实践为实证分析对象展开深入分析,得出了我国欠发达地区提升循环经济实践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模式,为欠发达地区进一步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论文运用产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分析框架,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的精髓,从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的角度,坚持总量分析与个量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欠发达地区应如何发展循环经济进行了系统研究。论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图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第一,对循环经济理论的思想渊源进行了系统的评述。通过对国内外循环经济理论的梳理,创新地提出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基础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可持续发展理论;二是产业生态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产业生态理论是循环经济研究的基本理论基石,这两大理论在生态学的指导下为优化人类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关系提供了整体性、系统性的思路,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模式转向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提供战略性的理论范式;第二,通过认真分析现阶段循环经济的实践模式,提出无论是相关个人、组织(家庭、企业、产业……)、区域乃至全球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都必须以其所处的资源禀赋结构和所拥有的比较优势为依据,探索其适应比较优势的循环经济实践模式,切忌盲目地为了发展循环经济而赶超式地发展循环经济,要将赶超式发展循环经济给整个社会福利和资源配置效率带来的“机会成本”纳入发展循环经济的“收益—成本”核算体系,进行综合权衡,以找到发展循环经济的最适规模和最优速度;第三,分别从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对循环经济3R原则中的首要原则——减量化(reducing)的最适量和最适速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第四,提出了具有现实意义的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与构架,就循环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互动式发展模式的可操作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第五,首次在循环经济研究中提出了和谐度的概念,指出欠发达地区推动循环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互动式发展是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和谐度不断提升的有效途径,是欠发达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实根基。第六,提出了欠发达地区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具体方略。
徐倩倩[8](2008)在《抗细菌性犊牛腹泻中药颗粒剂组方筛选及制备》文中认为细菌性犊牛腹泻对畜牧业生产存在很大的威胁,抗菌药物的泛滥使其治疗更加困难,中药制剂以其独特的优点越来越显现出巨大的作用。本课题从常用抗细菌性犊牛腹泻中药中选出黄连、黄芩、黄柏、乌梅、石榴皮、双花、苦参、沙参、丹参、甘草、地榆、诃子、连翘十三味中药,应用其水提或醇提药液采用纸片法对犊牛腹泻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O8、魏氏梭菌B型、魏氏梭菌C型、鼠伤寒沙门氏菌等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醇提黄连与乌梅所得药液对四种主要致病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根据中兽医辨证施治,标本兼治原则,选用白术、木香、干姜、甘草与之配伍应用,以达到相辅相成,提高药效的目的。根据临床使用情况及制剂稳定性,选用较为常见的颗粒剂。提取路线为:黄连、乌梅以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及干膏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了黄连、乌梅的最佳乙醇回流提取工艺;对于白术、木香、干姜、甘草含有挥发油成分的药物,采用共水回流法提取挥发油,以挥发油溶出率为指标,对加水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粉碎程度进行了单因素考察,优选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利用β-CD包合挥发油,以包合物收得率和挥发油利用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设计优选出最佳包合工艺。白术、干姜、木香、甘草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液还含有水溶性有效成分,以甘草中的甘草酸铵含量及干膏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设计优选出最佳处理工艺。通过辅料的选择、用量和制备环境湿度指标的考察确定制粒成型工艺条件为:黄连、乌梅用8倍量60%乙醇提取3次,每次1h:白术、干姜、木香、甘草,粉碎成粗粉,不浸泡,加8倍量水,共水回流提取6h:挥发油包合工艺为β-CD:挥发油为4:1;β-CD:水为1:8;包合温度40℃;包合时间30min;剩余药液浓缩至0.85g·mL-1,3000r·min-1离心15min,12倍60%乙醇进行醇沉,静置16h。黄连、乌梅提取药液及白术等提取挥发油后药液合并减压浓缩制成干膏,与包合物混合,按1:1添加糊精,95%乙醇作为润湿剂,环境湿度在70%以下制粒。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颗粒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三批样品均在58mg·g-1以上。对颗粒的粒度、含水量、溶化性等指标进行测定,均符合《中国兽药典》2005年版颗粒剂项下规定。加速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按以上工艺所制颗粒,性状、定性鉴别、粒度检查、含量测定等项在六个月内未发生改变。总之,通过以上研究,确定了治疗细菌性犊牛腹泻的中药颗粒剂的组方、制备工艺,为该制剂的进一步研究(如药效学、药代动力学、毒理学和作用机制等)提供基础。
张懋[9](2006)在《福建纺织化纤集团有限公司聚乙烯醇产品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产品营销策略是随着外界环境、市场条件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主要体现在随着市场条件的改变,营销观念、营销手段、营销组合策略随之发生变化,使企业能动地适应环境、控制环境。企业要以顾客需求和市场为导向,关注与顾客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提供给顾客质优价廉的产品和令顾客满意的服务。这就要求企业要注重营销组合策略,不仅考虑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还必须以顾客为中心,考虑顾客、成本、服务与沟通,真正做到一切替顾客着想,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福纺纤聚乙烯醇系列产品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由于竞争的加剧和企业面临的各种环境因素变化多端,导致企业要进行重新的市场定位和营销战略设计。通过对该企业的产品营销策略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企业的营销水平,对同行及相类似企业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论文详细剖析聚乙烯醇的三种生产工艺路线的优劣,分析聚乙烯醇国内外市场状况及市场结构和特点,并对竞争对手进行甄别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福纺纤企业概况、聚乙烯醇系列产品结构、企业资源状况和企业的SWOT分析,制定企业的营销战略,从营销战略的高度指导福纺纤营销策略的实施重点,并以此为切入点,制定福纺纤聚乙烯醇系列产品营销策略,突出做好关系营销和服务营销,实施好顾客满意战略,最后制定并落实营销计划,并对本论文的不足和福纺纤营销策略未来的思路提出一些构想和建议。
陈琼华[10](1985)在《生化药物的概况和进展》文中提出 概述一、生化药物的概念生物化学药物(简称生化药物)是指从生物体提取分离的活性物质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大类药物。生化药物应包括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来源制得的天然存在的生物活性物质,以及这些物质及其衍生物的人工合成或半合成产物。而通常所谓生化药物是专指在生物体内起主要生理作用的生命基本物质,如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核酸及其降解物、酶与辅酶、激素、维生素、糖与脂类等一大类药物。激素和维生素亦可按其化学本质和功能
二、代血浆—“409”生产工艺改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代血浆—“409”生产工艺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3)武汉华龙生物制药的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图目录 |
表目录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的研究与实践 |
1.3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2 外部环境分析 |
2.1 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
2.2 代血浆行业发展现状 |
2.3 华龙生物营销环境分析 |
3 华龙营销现状分析 |
3.1 营销组织分析 |
3.2 产品构成分析 BOSTON(波士顿)矩阵分析 |
3.3 营销活动分析 |
3.4 营销现状综合分析诊断 |
4 华龙生物的营销战略 |
4.1 战略制定的出发点 |
4.2 战略制定的指导思想 |
4.3 战略制定 |
4.4 战略实施的难点 |
5 营销策略实施及建议 |
5.1 营销组织改革 |
5.2 产品对策 |
5.3 价格对策 |
5.4 渠道对策 |
5.5 营销传播和促销对策 |
5.6 市场风险控制对策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中国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探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导论 |
0.1 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 |
0.2 相关研究动态 |
0.2.1 国内外循环经济理论的研究 |
0.2.2 国内外循环经济的实践模式的研究 |
0.3 论文的基本内容与结构安排 |
0.4 论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0.4.1 研究方法 |
0.4.2 创新点 |
1 循环经济理论的研究现状及评析 |
1.1 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
1.1.1 关于循环经济理论基础的研究现状综述及评价 |
1.1.2 马克思经典理论中的循环经济思想 |
1.1.3 西方经济学经典论著中关于循环经济的理论渊源 |
1.1.4 对理论基础研究现状的评析 |
1.1.5 需要深入研究的两个方面——技术变迁与制度变迁 |
1.2 循环经济的理论框架 |
1.2.1 经济模式的演变 |
1.2.2 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 |
1.2.3 循环经济的分析层次 |
1.2.4 循环经济的基本分析方法 |
1.3 对循环经济基本原则的分析 |
1.3.1 循环经济的3R原则 |
1.3.2 对减量化原则的思考 |
1.3.3 总结 |
1.4 深化发展循环经济理论的重大意义 |
1.4.1 循环经济与科学发展观 |
1.4.2 发展循环经济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
1.4.3 发展循环经济与对外开放 |
2 循环经济的发展演进阶段 |
2.1 循环经济的基本发展层次 |
2.1.1 小循环:单个企业的循环经济模式 |
2.1.2 中循环:共生企业群的循环经济模式 |
2.1.3 大循环:区域及社会整体的循环经济模式 |
2.2 中小规模循环经济的发展演进 |
2.2.1 企业层面 |
2.2.2 生态产业园层面 |
2.3 大规模循环经济的发展演进 |
2.3.1 区域社会层面 |
2.3.2 法律制度建设层面 |
3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地区差异 |
3.1 单个企业层次 |
3.1.1 鲁北化工厂 |
3.1.2 四川省川威集团 |
3.1.3 燕山石油化工公司 |
3.1.4 金宝公司 |
3.1.5 金骄集团 |
3.2 生态工业园区层次 |
3.2.1 衢州沈家生态工业园区(完善改造型) |
3.2.2 贵港制糖生态工业模式(完善改造型) |
3.2.3 南海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全新设计型、虚拟扩展型) |
3.2.4 大连生态工业园区群(全新设计型) |
3.2.5 甘井子工业区生态工业园(完善改造型) |
3.2.6 山西常平生态工业园区(完善改造型、虚拟扩展型) |
3.2.7 内蒙古包头生态工业园区(完善改造型、虚拟扩展型) |
3.2.8 新疆石河子生态工业园区(全新设计型、虚拟扩展型) |
3.3 区域社会层次 |
3.3.1 贵阳市 |
3.3.2 上海市 |
3.3.3 辽宁省 |
3.3.4 江苏省 |
3.4 总结 |
4 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条件分析 |
4.1 欠发达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 |
4.1.1 高原山地地形 |
4.1.2 气候高寒干旱 |
4.2 欠发达地区的生态危机 |
4.2.1 严重的水土流失 |
4.2.2 土地荒漠化、石漠化 |
4.2.3 水资源短缺 |
4.2.4 植被破坏、森林草原退化 |
4.3 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 |
4.3.1 环境污染的实质 |
4.3.2 我国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现状 |
4.4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概述 |
4.4.1 历史沿革 |
4.4.2 欠发达地区相关的经济发展理论 |
4.4.3 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相关理论的评述 |
4.5 中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特征分析 |
4.5.1 自然生态环境恶化,造成巨额经济损失 |
4.5.2 资源的持续供给能力下降,国民经济后续发展能力不足 |
4.5.3 社会发育程度低,贫困问题严重 |
4.5.4 资源利用过度,超过生态系统的承载力 |
4.6 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条件分析 |
4.6.1 初探欠发达地区工业化发展阶段 |
4.6.2 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重大意义 |
4.6.3 欠发达地区循环经济支撑体系的构建 |
5 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困难分析 |
5.1 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比较 |
5.2 生态因素 |
5.2.1 欠发达地区内部的因素 |
5.2.2 源于外部的因素 |
5.2.3 综合支配性因素 |
5.3 人口因素 |
5.3.1 人口增长加剧了对资源和生态的压力 |
5.3.2 人口增长加剧了生态脆弱的程度 |
5.3.3 人口增长加剧了欠发达地区的贫困 |
5.4 经济因素 |
5.4.1 影响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因素 |
5.4.2 欠发达地区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
5.4.3 “嵌入式”的经济发展模式 |
5.4.4 欠发达地区公共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 |
5.5 社会因素 |
5.5.1 我国欠发达地区社会发展的路径依赖 |
5.5.2 欠发达地区的社会发展成本没有内在化 |
5.6 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障碍 |
5.6.1 规模约束 |
5.6.2 认识约束 |
5.6.3 机制约束 |
5.6.4 技术约束 |
5.6.5 制度约束 |
5.6.6 政策约束 |
5.6.7 人才约束 |
5.6.8 结构约束 |
5.7 欠发达地区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
6 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与构架 |
6.1 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 |
6.1.1 欠发达地区创新发展观的必要性 |
6.1.2 欠发达地区发展观的创新 |
6.1.3 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 |
6.1.4 欠发达地区的和谐度 |
6.1.5 欠发达地区循环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的互动模式 |
6.2 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构架 |
6.2.1 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目标和总体规划 |
6.2.2 构建循环经济制度体系 |
6.2.3 构建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
6.2.4 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
6.2.5 构建循环经济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 |
6.2.6 构建绿色消费体系 |
6.2.7 构建循环经济管理体系 |
6.2.8 总结 |
6.3 欠发达地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研究 |
6.3.1 欠发达地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
6.3.2 构造欠发达地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6.3.3 欠发达地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 |
6.3.4 四川省阿坝州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6.3.5 补充 |
6.4 初探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绩效评价模型 |
6.4.1 生态效率的绩效评价模型 |
6.4.2 欠发达地区废弃物处理“循环度”绩效评价模型 |
6.4.3 总结 |
7 制度创新——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石之一 |
7.1 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进行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
7.2 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环境 |
7.2.1 制度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
7.2.2 制度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功能 |
7.3 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框架 |
7.3.1 正式制度 |
7.3.2 非正式制度 |
7.3.3 制度创新方式的探讨 |
7.4 欠发达地区循环经济制度创新的具体内容 |
7.4.1 建立循环市场制度 |
7.4.2 完善排污收费制度 |
7.4.3 构建生态化发展制度 |
7.4.4 建立经济激励与约束制度 |
7.4.5 构建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制度 |
7.4.6 建立公众参与制度 |
7.4.7 构建环境产权制度 |
7.4.8 建立排污交易市场制度 |
7.4.9 建立产业政策制度 |
7.4.10 构建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
7.5 构建全社会参与发展循环经济长效机制 |
7.5.1 欠发达地区政府的责任和义务 |
7.5.2 生产者的责任和义务 |
7.5.3 科学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
7.5.4 消费者的责任和义务 |
8 技术创新——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石之二 |
8.1 循环经济型技术的理论基础 |
8.1.1 技术选择的一般原理 |
8.1.2 循环经济型技术选择的原则 |
8.1.3 从质量管理标准到环境管理标准 |
8.2 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模式 |
8.2.1 由线性创新模式向环型创新模式的转换 |
8.2.2 由效益型创新战略向生态型创新战略的转换 |
8.3 欠发达地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策略 |
8.3.1 欠发达地区促进循环经济的科技发展思路 |
8.3.2 欠发达地区重点行业的循环经济科技发展战略 |
8.4 构建欠发达地区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 |
8.4.1 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 |
8.4.2 能源的优化利用和可再生能源技术 |
8.4.3 循环系统支撑技术 |
8.5 发挥科技在加快欠发达地区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8.5.1 重新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
8.5.2 依靠科技调整资源发展战略 |
8.5.3 加强循环经济方面的科技合作 |
9 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证分析 |
9.1 目前欠发达地区循环经济的实践模式概述 |
9.1.1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 |
9.1.2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国家生态工业(铝业)示范园区 |
9.1.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国家生态工业(造纸)示范园区 |
9.2 欠发达地区循环经济的实践模式 |
9.2.1 欠发达地区提升循环经济实践的总体思路 |
9.2.2 欠发达地区循环经济建设的具体模式 |
9.2.3 总结 |
9.3 对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实证分析 |
9.3.1 阿坝州简况 |
9.3.2 阿坝州循环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互动式发展的必要性 |
9.3.3 阿坝州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与绩效分析 |
9.3.4 阿坝州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分析 |
9.3.5 阿坝州循环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互动式发展的对策 |
9.3.6 总结 |
9.4 典型欠发达地区——四川省雷波县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证分析 |
9.4.1 发展基础 |
9.4.2 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
9.4.3 雷波县资源环境现状 |
9.4.4 雷波县生态建设现状 |
9.4.5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
9.4.6 雷波县生态环境建设建设与循环经济建设互动式发展探索 |
主要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8)抗细菌性犊牛腹泻中药颗粒剂组方筛选及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犊牛腹泻的研究 |
1.1.1 犊牛腹泻的病因 |
1.1.2 犊牛腹泻的分类 |
1.1.3 犊牛腹泻的预防 |
1.1.4 犊牛腹泻的治疗 |
1.2 兽用中药制剂研究 |
1.2.1 中药的优势 |
1.2.2 我国中兽药研发存在的问题 |
1.3 环糊精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
1.3.1 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方法 |
1.3.2 β-CD在中药制剂中的作用 |
1.4 选题依据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药品 |
2.1.2 试剂 |
2.1.3 菌种 |
2.1.4 主要仪器 |
2.2 试验方法 |
2.2.1 体外抑菌试验 |
2.2.2 颗粒剂制备工艺流程设计 |
2.2.3 颗粒剂质量评价 |
2.2.4 初步稳定性试验 |
2.2.5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体外抑菌试验结果 |
3.1.1 水提单味药物抑菌试验结果 |
3.1.2 醇提单味药物抑菌试验结果 |
3.1.3 复方药物抑菌试验结果 |
3.2 制备工艺研究结果 |
3.2.1 挥发油提取条件优选结果 |
3.2.2 包合工艺试验结果 |
3.2.3 包合物检查结果 |
3.2.4 提取挥发油后药液处理工艺结果 |
3.2.5 黄连、乌梅提取工艺结果 |
3.2.6 制剂成型工艺条件筛选结果 |
3.3 颗粒质量评价结果 |
3.3.1 定性鉴别结果 |
3.3.2 粒度检查结果 |
3.3.3 盐酸小檗碱含量测定、颗粒溶化性和水分测定结果 |
3.4 初步稳定性试验结果 |
4 讨论 |
4.1 原料药材的研究概况 |
4.1.1 黄连 |
4.1.2 乌梅 |
4.1.3 白术 |
4.1.4 干姜 |
4.1.5 甘草 |
4.1.6 木香 |
4.2 中药组方及剂型设计 |
4.2.1 体外抑菌方法的选择 |
4.2.2 魏氏梭菌B型、C型培养条件的确定 |
4.2.3 中药不同提取方式对体外抑菌作用的影响 |
4.2.4 处方分析 |
4.2.5 剂型选择 |
4.3 抗细菌性犊牛腹泻颗粒剂制备工艺的研究 |
4.3.1 提取工艺设计 |
4.3.2 不同药物组合对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 |
4.3.3 药材粉碎粒度的选择 |
4.3.4 包合工艺影响因素 |
4.3.5 提取挥发油后药液处理工艺 |
4.3.6 黄连、乌梅提取工艺 |
4.3.7 制粒辅料的选择 |
4.3.8 盐酸小檗碱含量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9)福建纺织化纤集团有限公司聚乙烯醇产品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
§2-1 传统市场营销概述 |
§2-2 营销策略的创新和发展 |
2-1-1 关系营销策略 |
2-1-2 服务营销策略 |
2-1-3 顾客满意营销战略 |
2-1-4 供应链管理 |
2-1-5 整合营销策略 |
第三章 聚乙烯醇市场分析 |
§3-1 聚乙烯醇产品基本情况介绍 |
3-1-1 生产方法 |
3-1-2 聚乙烯醇产品的主要用途 |
§3-2 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
3-2-1 世界PVA市场供求状况 |
3-2-2 中国PVA 供求市场状况 |
3-2-3 PVA 产品市场结构分析 |
3-2-4 PVA 不同生产工艺与质量成本分析 |
3-2-5 PVA 主要生产厂产品一体化分析 |
§3-3 市场竞争分析 |
3-3-1 竞争模型分析 |
3-3-2 主要竞争对手甄别 |
§3-4 竞争战略分析 |
3-4-1 竞争对手的战略目标分析 |
3-4-2 竞争战略分析 |
3-4-3 竞争对手评估 |
§3-5 小结 |
第四章 福建纺织化纤集团经营状况分析 |
§4-1 福建纺织化纤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概况 |
§4-2 产品结构分析 |
§4-3 资源状况分析 |
4-3-1 生产和技术水平 |
4-3-2 资金分析 |
4-3-3 人力资源分析 |
§4-4 福纺纤的 SWOT 分析 |
第五章 福建纺织化纤集团营销战略 |
§5-1 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 |
5-1-1 目标市场细分 |
5-1-2 目标市场选择和定位依据 |
§5-2 营销战略 |
5-2-1 福纺纤的市场状况和市场定位 |
5-2-2 福纺纤营销战略 |
§5-3 营销策略 |
5-3-1 关系策略 |
5-3-2 服务策略 |
5-3-3 顾客满意策略 |
第六章 营销策略的实施 |
§6-1 营销组织 |
6-1-1 组织机构 |
6-1-2 营销模式 |
§6-2 营销计划 |
§6-3 营销策略实施和控制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表 A |
附表 B |
附表 C |
附表 D |
致谢 |
四、代血浆—“409”生产工艺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 [1]409代血浆生产工艺的改革[J]. 166医院. 人民军医, 1977(07)
- [2]代血浆—“409”生产工艺改革[J].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六六医院. 中草药通讯, 1971(03)
- [3]武汉华龙生物制药的营销策略研究[D]. 朱丽. 华中科技大学, 2013(07)
- [4]羟乙基淀粉代血浆工艺探讨[J]. 260医院药局. 人民军医, 1978(04)
- [5]“无涯之知,世代之功”——汪猷的主要科学成就和学术思想[J]. 陈耀全. 化学进展, 2011(11)
- [6]右旋糖酐生产新工艺──发酵液直接水解法[J]. 崔益清. 中国药业, 1999(06)
- [7]中国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探析与研究[D]. 马江. 四川大学, 2006(07)
- [8]抗细菌性犊牛腹泻中药颗粒剂组方筛选及制备[D]. 徐倩倩. 东北农业大学, 2008(04)
- [9]福建纺织化纤集团有限公司聚乙烯醇产品营销策略研究[D]. 张懋. 河北工业大学, 2006(06)
- [10]生化药物的概况和进展[J]. 陈琼华. 生化药物杂志, 1985(03)
标签:生态环境;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经济; 经济建设;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