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二跖骨头骨软骨病14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张玉亮[1](2016)在《基于“陷者升其位”原理跖骨头颈截骨抬高术治疗跖痛症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目的1.1探讨分析基于“高者就其平,陷者升其位”原理设计提出的跖骨头颈截骨抬高术治疗跖趾关节无明显脱位型跖痛症的临床疗效;1.2验证和评价的跖痛症分度标准的科学性及实用性。2方法依据课题组20余年6千多例跖痛症治疗经验,提出跖痛症的分度标准,基于“高者就其平,陷者升其位”原理设计提出的治疗方案,对其中的“1度”跖痛症患者采取跖骨头颈截骨抬高术进行治疗。病例选取:均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二科,于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期间,接受采用跖骨头颈截骨抬高术治疗跖趾关节无明显脱位型跖痛症的患者;经随访,资料完整者43例62足(纳入49例70足,脱落6例8足,脱落病例均为失访所致),男3例4足,女40例58足,共76个跖骨。其中第二跖骨46个、第三跖骨27个、第四跖骨3个;年龄52岁—71岁,平均62.1岁。根据跖痛症的分度标准确定手术方案,随访时间12个月-24个月,平均14月。患足均于手术前、后测量记录责任跖骨头下胼胝体大小,应用美国足踝协会前足评分系统(ACFAS)、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对治疗前后进行评估,使用Footscan足底压力分析仪测量并且记录正常行走步态周期中相应跖骨头下所承受最大压力、最大压强及冲量的前后变化,并且拍摄患者足部X线片包括负重与非负重位片,研究相关指标。术前告知患者详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病例纳入条件,无手术禁忌症者方可纳入本研究中。3结果跖骨头颈截骨抬高术术后跖骨头下痛性胼胝体消失及明显减轻率达90.8%;VAS评分术前为(5.42±1.22)分,术后为(1.64±1.54)分;压痛指数术前为(2.21±1.39)分,术后为(1.19±0.93)分;ACFAS评分术前为(54.98±17.18)分,术后为(89.21±18.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责任跖骨头下最大压力术前为(132.06±45.21)N,术后为(110.20±41.13)N;最大压强术前为(18.48±7.55)N/cm2,术后为(14.28±8.19)N/cm2;最大冲量术前为(60.77±28.69)Ns,术后为(23.10±15.89)N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结论4.1基于“高者就其平,陷者升其位”原理设计提出的跖骨头颈截骨抬高术治疗无明显脱位型跖痛症,可显着改善前足底疼痛症状,如有轻度跖趾关节脱位的可一定程度缓解脱位情况;并发症少、临床疗效确切。4.2 跖痛症分度标准具有科学性及实用性,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马占华[2](2014)在《拇外翻伴有前足跖骨痛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伴有跖骨痛的拇外翻患者手术前后各角度及生物力学等改变,探讨跖骨痛的相关发生因素,为拇外翻伴有前足跖骨痛患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临床选取2013年04月-2014年3月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手足外科入院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术前伴有跖骨痛的拇外翻患者80例(153足),并设正常组10例(20足)。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正常组,术前组,术后存在跖骨痛组,术后不存在跖骨痛组。分别在术前及术后3个月拍摄患足负重正、侧位X线片,测量包括拇外翻角(HAV)、第一、二跖间角(IMA)、跖骨伸出长度(MPD)及前足宽度等指标,并采用美国骨科足外科协会拇趾-跖趾关节评分标准(AOFAS)进行临床评估。对术前及术后存在跖骨痛的拇外翻患者,采用Footscan足底压力系统进行动态测试,对各跖骨下应力改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术后3月随访并进行疗效评价,总体症状改善率统计:痊愈120足,显效20足,有效13足,无效0足,痊愈率为78.4%,显效率13.1%,有效率9.1%;术前存在跖骨痛的患者与术后不存在跖骨痛的患者比较:HAV平均由33.15°±2.32°减至14.08° ±1.78°,IMA平均由 13.11°±2.19°减至9.68°±2.12°,足宽平均由 82.88mm±6.42mm减至76.36mm±7.17mm,第一、二跖骨相对突出度由-1.54mm± 1.23mm减至-2.08mm±0.46mm,各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存在跖骨痛的患者与术后存在跖骨痛的患者比较,HAV平均由37.32°±9.43°减至16.21°±6.74°,IMA平均由 14.21°±4.24°减至 13.12°±3.67°,足宽平均由 85.78°±8.45°减至 75.36°±5.64°,第一、二跖骨相对突出度平均由-2.87mm± 1.66mm减至-3.18mm±0.46mm,各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存在跖骨头下疼痛组与术后不存在跖骨头下疼痛组的比较,HAV、IM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足宽、第一、二跖骨相对突度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数据与正常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拇外翻足前足外侧承受压力明显增大,内侧压力减小,出现压力中心外移。拇外翻足的峰压强与压强时间积分最大值位于第二或三跖骨头下,第三跖骨头为前足压强最大的区域,其次为第二跖骨头。与正常足相比较,拇外翻足第三跖骨头区的压强明显增大,第二、四、五跖骨头区域的峰压强也有增大趋势,但是第一跖骨头区的峰压强有减小趋势。拇外翻足在第三、四、五跖骨头区域的压强时间积分明显大于正常足。截骨手术后第二、三、四跖骨头下峰压强与压强时间积分较术前减小,而第一、五跖骨头下压力大于术前。第一至三跖骨头的峰压强变化有统计学意义,第四、五跖骨无统计学意义;第一至三、五跖骨头的压强时间积分变化有统计学意义,第四跖骨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且前足的应力变化以第二、三跖骨头最大。[结论]1.拇外翻角和跖骨间夹角越大,前足越宽,第二跖骨头相对较长的更容易发生跖骨头下转移疼痛。2.跖骨痛的症状缓解与拇外翻手术有关,拇外翻各角度矫正越接近正常范围,跖骨痛症状缓解越明显。3.对于跖骨痛足底已形成顽固性疼痛胼胝体的拇外翻患者,合并有跖骨头下沉的患者,行拇外翻截骨矫形术的同时,建议同时行次要跖骨截骨术。
陈海斌,杨志焕,宁心,李晓炎[3](2012)在《冲击波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文中提出冲击波研究长期以来用于解决超音速飞行、宇宙飞船重返大气层等相关的高速气体动力学问题.近30年来,冲击波技术成功地应用于医学领域.本文从阐述体外冲击波碎石机的工作原理开始,对体外冲击波碎除肾结石和尿道结石的作用机制(如应力作用、空化效应)进行评述;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冲击波治疗骨不连、假关节、肩周炎、网球肘及其他骨科疾病的临床疗效.通过认识气泡崩裂产生的微型水喷射的特点,综述了水中微爆炸、激光聚焦产生的微型水喷射和微型冲击波进行血运重建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认识基于冲击波的DNA/药物的定向转运技术,综述了液态DNA转运、粉末状药物转运、分子转移入胞的实验装置和实验结果.此外,还介绍了冲击波在兽医学中用于治疗马、犬等动物的跟腱、韧带和骨的损伤的疗效.最后,展望了今后值得研究的几个领域:冲击波的新波源、冲击波治疗的新设备、冲击波技术在脑血栓血运重建和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余卫[4](1991)在《腕关节骨软骨结构的x线组织学对照研究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作者通过对50例婴幼儿、12个成人腕关节的组织切片与x线片对照观察、并结合大量临床腕关节正位x线平片(其中正常人7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5例,大骨节病203例,氟骨症107例)及30例RA腕CT检查的分析,结果认为: 1.骺软骨内生发层细胞附近的血管源于Ranvier氏沟顶部的血管,是随骺软骨外加生长被包埋进骺软骨内。 2.可根据x线片先期钙化带局限凸起的部位来判断骺软骨内血管所在的都位。 3.Ranvier氏沟内层的骨皮结构可在x线照片上显示为干骺端两侧的“刺样”突起,系正常所见。 4.骺软骨生发层细胞可能来自骨皮内侧的一层梭扁平细胞。 5.婴幼儿先期钙化带的x线表现多种多样,疾病的诊断应综合分析,避免误诊。 6.x线片上腕骨形态的改变与其组织学发育进展的变化是一致的。 7.腕关节韧带附着点可在x线片上表现为腕骨骨板变薄、不规则或模糊、甚至消失。 8.正常腕骨骨小梁排列分布与骨内的血管排列分布是一致的,即中央粗疏,周边细密。排列方向与关节软骨下骨板相垂直。 9.月骨的桡月关节软骨表面有纤维软骨覆盖。 10.本文的研究支持软骨深层有血管存在的说法。 11.x线平片分析表明:RA腕关节骨侵蚀破坏多见于桡侧副韧带在舟骨的附着点,桡骨关节面中点及下尺桡关节。 12.大骨节病越重,腕骨受累的机会就越多。一般说,如腕骨受累,其头钩骨必受累。 13.86.9%氟骨症患者腕关节x线片可见到异常改变,以硬化型表现最多。氟骨症患者的月骨和三角骨是腕关节常见的囊性退行性骨关节病部位。 14.初步研究结果表明:CT对早期发现RA患者腕骨侵蚀病变的敏感性优于x线平片,且有肋于明确的诊断。
金春南[5](1976)在《第二跖骨头骨软骨病14例报告》文中指出本病又称幼年性畸形性跖骨头骨软骨炎、或Freiberg—Koehler氏病,系Freiberg氏1914年首先介绍,为各种骨软骨病症患中较少见者。15年来见到14例,临床及X线均甚典型,特报告如下:
二、第二跖骨头骨软骨病14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第二跖骨头骨软骨病14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陷者升其位”原理跖骨头颈截骨抬高术治疗跖痛症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引言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及分度标准 |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4 质量控制 |
1.5 围手术期准备 |
1.6 手术方法 |
1.7 术后处理 |
1.8 观察指标 |
1.9 疗效判定标准 |
1.10 病例脱落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跖痛症的分度分析 |
3.2 跖骨头颈截骨抬高术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
3.3 跖骨头颈截骨抬高术的注意事项 |
3.4 跖骨头颈截骨抬高术优势分析 |
3.5 中医特色分析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1 典型病例 |
附录2 附表 |
附表1 专家意见评定表 |
附表2 VAS评分表 |
附表3 临床观察表(术前) |
附表4 临床观察表(术后) |
(2)拇外翻伴有前足跖骨痛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综述一 拇外翻伴有跖痛症的研究进展 |
1. 拇外翻伴有跖骨痛的流行病学 |
2. 拇外翻伴有跖骨痛常见的病因 |
2.1 跖骨的长度异常 |
2.2 第一跖楔关节失稳 |
2.3 第一跖骨头上抬 |
2.4 足底发生生物力学改变 |
3. 拇外翻伴有跖骨痛的治疗 |
3.1 保守治疗 |
3.2 手术治疗 |
3.2.1 第一跖骨延长术 |
3.2.2 跖骨远端截骨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祖国医学对前足疼痛的认识及治疗 |
1. 中医文献中“骨错缝、筋出槽”的论述 |
2. 跖骨痛与骨错缝、筋出槽以及肝肾的关系 |
3. 中医治疗 |
3.1 中药外洗法 |
3.2 手法治疗 |
3.3 小针刀治疗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研究方案 |
1. 病例资料 |
2. 实验材料 |
3. 诊断标准 |
4. 临床分度 |
5. 纳入标准 |
6. 排除标准 |
7. 观察指标和方法 |
8. 统计处理 |
9.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1. 临床研究完成情况 |
2. 手术前后跖骨疼痛的AOFAS评分及VAS评分比较 |
3. 拇外翻伴有前足跖骨痛手术前后角度改善情况 |
讨论 |
1. 跖骨痛与拇外翻畸形的关系 |
2. 跖骨痛与跖骨长度差值的关系 |
3. 足底生物力学在临床中应用的价值 |
参考文献 |
结论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件 |
(3)冲击波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体外冲击波碎除结石 |
2.1 体外冲击波碎石机 |
2.2 冲击波的应力作用 |
2.3 冲击波的空化效应 |
2.4 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的临床疗效 |
3 冲击波治疗骨科疾病 |
3.1 用于骨科与用于泌尿系的冲击波的差异 |
3.2 冲击波治疗骨科疾病的机制 |
3.3 临床疗效 |
3.3.1 骨不连和假关节 |
3.3.2 肌腱病变 |
3.3.3 钙化性肌腱炎 |
3.3.4 骨刺 |
3.3.5 冲击波在人工关节治疗中的应用 |
3.3.6 其他 |
4 脑血栓的血运重建 |
4.1 微爆炸方法 |
4.2 激光聚焦方法 |
5 DNA/药物的定向转运 |
5.1 液态DNA转运 |
5.2 粉末状药物转运 |
5.3 分子转移入胞 |
6 冲击波技术在兽医学中的应用 |
7 研究展望 |
7.1 医用冲击波的新波源 |
7.1.1 双频谱冲击波源 |
7.1.2 变焦冲击波源 |
7.1.3 条状聚焦冲击波源 |
7.1.4 微型冲击波源 |
7.2. 体外冲击波治疗术的新设备 |
7.2.1 新概念碎石机 |
7.2.2 冲击波骨科治疗机 |
7.2.3 小型的冲击波理疗机 |
7.2.4 其他冲击波治疗设备 |
7.3 冲击波在脑血栓血运重建和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
8 结语 |
(4)腕关节骨软骨结构的x线组织学对照研究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篇 婴幼儿尺挠骨远端正常x线表现 |
第二篇 正常婴幼儿和成人腕骨的组织结构及x线表现 |
第三篇 正常腕关节骨结构的x线表现及临床资料分析 |
第四篇 类风湿性关节炎腕骨侵蚀病变的CT检查 |
综述 腕关节解剖结构、骨发育及现代影像学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临床少见或疑难病例报告 |
致谢 |
四、第二跖骨头骨软骨病14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陷者升其位”原理跖骨头颈截骨抬高术治疗跖痛症的临床疗效研究[D]. 张玉亮.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6(02)
- [2]拇外翻伴有前足跖骨痛的临床观察[D]. 马占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4)
- [3]冲击波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J]. 陈海斌,杨志焕,宁心,李晓炎. 力学进展, 2012(02)
- [4]腕关节骨软骨结构的x线组织学对照研究及临床意义[D]. 余卫.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1991(11)
- [5]第二跖骨头骨软骨病14例报告[J]. 金春南. 重庆医药, 1976(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