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飞机零件危害世界航空安全

假冒飞机零件危害世界航空安全

一、伪劣飞机零部件危及世界航空安全(论文文献综述)

罗帆[1](2004)在《航空灾害成因机理与预警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航空运输是现代物流的功能要素之一,是实现“第三个利润源泉”的有效工具,已成为当代社会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然而,航空灾害所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和无形的危害触目惊心。目前,我国民航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存在着不少安全漏洞和隐患。 本论文对航空灾害成因机理与预警系统进行研究,旨在预防和矫正航空灾害诱发因素的萌生与发展,改善民航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进一步降低事故率,减少航空灾害造成的损失,促进民航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对于贯彻我国民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应对加入WTO后民航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适应民航快速发展对航空安全提出的更高要求,以及促进民航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综合运用预警管理理论、安全科学、故障诊断理论、复杂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将多学科的学术前沿内容有机地交叉融合,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全文由六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说明了课题的来源,阐明了航空灾害的内涵和特征,明确了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部分着重进行民航安全现状的实证研究。针对中国民航的行业安全管理,分别对我国航空公司和机场安全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对我国空中交通管制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对国内外民航事故进行统计及横向对比,首次发现了航空灾害的一些规律性。 第三部分主要进行航空灾害成因机理分析。系统分析航空灾害的致灾因素,包括人为致灾因素、飞机和设备致灾因素、环境致灾因素以及组织管理致灾因素。探索了航空灾害的成因分析模型,首次提出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成因机理分析模型。 第四部分探讨了航空灾害预警系统的原理。阐明了预警系统的基本原理,论述了预警系统的运转模型和工作内容,以及预警方法的设计原理。 第五部分探讨了航空灾害预警系统的运行机制。首次提出了航空灾害预警系统的组织方式,建立预警管理的责任体系和监控体系,设计了预警系统的工作流程。 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第六部分重点论述了航空灾害预警系统的技术方法。首次构建了航空灾害预警指标体系,探讨了预警指标值的测定,通过实例对预警指标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初步设计了预警信号的输出方式。运用指数平滑法和灰色预测法探讨了飞行品质监控的预警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可采用指数平滑法预测超限事件的发生趋势,及时发现民航事故的早期征兆;探讨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飞机故障诊断预警方法。

刘斌[2](2017)在《中国之翼——C919大型客机纪事》文中研究说明第一章千古梦幻天宇苍穹,广阔无垠,自古迄今,人类憧憬像鲲鹏展翅一般翱翔天际,自由飞翔。新疆哈巴山谷多尕特洞穴的岩画群中,一幅一万多年前形似现代飞机的图腾,令人惊叹,可谓天赋才智。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孙悟空腾云驾雾和哪吒风火轮等神话故事传说展现着龙的子孙

韩建昌[3](2016)在《我国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人类对于梦想的追求,源于内心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动力。文化的发展,文明的创造,都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延伸。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应该是人类发展的指南,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的最高标准,以自由飞行为特征的通用航空既是人的自由发展的生动体现,也是促进自由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国当代通用航空事业之所以不够发达,航空文化缺失是一个重要原因。通用航空文化在当代中国刚刚兴起,通用航空发展正在成为热点。通用航空文化是通用航空的灵魂,与通用航空产业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是软件与硬件、精神与物质的关系。自由飞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愿望,不仅是中国梦的一部分,也应该是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的重要标志。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构建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基本理论,探索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规律,寻找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方法路径,促进经济社会的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就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目的、内涵以及方法和途径等进行了较为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导论。对选题的缘起、选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创新点作了一个概要的说明。第二章,通用航空文化研究与建设的理论基础。结合通用航空文化的特点,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及文化与实践的关系的一些重要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平台是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石,是本文后续理论架构形成的重要基础。第二章还界定了通用航空文化的基本概念,论述了通用航空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外在表现,并从物质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行为文化层面以及价值观文化层面对通用航空文化的层次结构进行分析。第三章,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历史与现状分析。回顾了通用航空文化的历史演进,对航空文化的起源以及通用航空文化的发展行了考察;分析了通用航空文化建设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意义,对通用航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进行了论述。第四章,通用航空文化的精神特征及价值构建。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绎出我国通用航空文化应该具有的精神特征,并将其概括为自由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人本精神、开放精神、服务精神、法治精神。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通用航空文化的社会价值,分析了交通变革、科技发展以及飞行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论述了自由飞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当代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作用。考察了通用航空文化建设在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强化国民航空意识、建设航空强国方面的积极意义。第五章,以产业发展为依托建设通用航空文化。论述了文化与产业的关系,分析了通用航空产业的文化气质、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对文化建设的促进以及文化资源对产业发展的作用,考察了通用航空制造产业和通用航空服务产业的文化建设的重点,通过产业发展促进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第六章,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多种途径。通用航空文化建设需要从政府、公民、企业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全面构建和系统推进。提出了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强化国民的航空意识、建设先进航空文化的系列途径。构建了通过开展通用航空活动和开发航空文化产品,加强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第七章,通用航空文化建设实践研究,以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为例。从企业文化建设和通用航空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分析了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考察了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以及通用航空文化建设实践的特点等。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初步建构起通用航空文化及其建设的基本理论体系,从而丰富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研究内容。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出发,在先进文化建设的总体框架下,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视域,进行通用航空文化理论体系研究和实践探索,拓展了当代先进文化的研究范围。二是提出了通用航空文化与通用航空产业及人的生活改变互动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为航空文化建设找到了基本的路径依据。研究通用航空文化的目的是通过文化建设,促进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实现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促进人的现代化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三是对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入的个案分析,从而提供了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生动案例。本文以上述的基本理论和规律为分析框架,结合作者的工作实践经验和第一手资料,总结了实践层面的经验,比较系统地提出了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并对其进行了反馈验证。

陈原[4](2007)在《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协调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结构复杂,垂直层级多,供需网络结构多样。构成供应链的实体繁多,实体间性质差异大,管理自主性强,地理位置全球分布,造成整个供应链在计划、外购、制造、交货等各运作层面上均需要进行协调,供应链的协调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对供应链协调的研究是一项复杂而有意义的工作。本论文以基于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的整体协调问题为研究对象。作为研究背景,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民用航空制造业的特点及其全球合作关系的发展状况,并对在此背景下的民用航空制造业实施供应链管理实践的现状作了初步的探索。综合供应链,实施信息化管理,组织和形成全球采购的供应链网络已日益成为现代民用航空制造业的重要手段。其后,对供应链协调做了国内外研究综述,并从供应链的概念和分类、供应链协调障碍、供应链协调管理应具备的特点、供应链协调管理的模式和各种途径等方面做了更详尽、具体的文献综述,为后面的研究提供依据和基础。然后,对供应链协调的主流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包括供应链信息共享的协调机制、供应链的契约与激励协调机制、供应链合作与诚信协调机制、供应链集体学习的协调机制等,为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协调问题的研究做一先期铺垫。本论文接下来进行了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的节点层级分析;采用环节分析法和SCOR法进行了供应链管理的流程分析;在比较该产业两大类产品的需求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基于产品的供应链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的特点。它除了具有该产业供应链的一般特征如复杂性、自主性、异构性、分布性、动态性等之外,还具有产业供应链、动态联盟供应链、全球网络集成供应链、精益供应链的特点。从综合系统管理供应链的角度出发,本文把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中的所有节点企业看成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采用全局最优的思想,在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下,追求供应链整体效益和效率的优化,以降低供应链成本、缩短总交货周期为原则,对供应链的运作流程和管理活动进行优化,建立了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的全局性协调管理的概念模型。这个概念模型实际上是一个协调的供应链设计框架,包括了供应链协调的原则、目标、整体架构和各种协调方法的整合和综合运用。借鉴协同产品商务的原理、方法和技术,进一步研究了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协调管理的集成,特别是研究了B2B交易场所作为协调集成的使能器,对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协调管理所起到的作用。最后,以波音公司供应链协调的具体实施策略和实践为实例对本章所设计的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的协调框架的合理性进行了研究。通过上述问题的研究,希望能丰富与发展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体系,为企业经营者和决策者提供一个整体性的供应链协调框架,促进供应链协调关系的改进,推动企业顺利实施供应链管理这一先进的管理思想,同时,也希望可以为我国政府对民用航空制造业进行产业布局提供有益的参考。

刘少成,郑兴无,颜明池[5](2005)在《中国民航企业竞争力研究(一)》文中提出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分四期连载《中国民航企业竞争力研究》。文章第一部分介绍中国民航和世界民航发展现状及前景“、十一五”期间中国民航发展环境分析(PEST分析);第二部分详细分析“十一五”期间中国民航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SWOT分析);第三部分根据前两部分的分析结论,提出增强中国民航企业竞争力的措施;第四部分根据前三部分的论述,提出提高中国民航企业竞争力的相关政策建议。

李韶华[6](2013)在《美国航空产品责任的抗辩事由研究》文中认为航空运输业的日益发展有目共睹,但航空运输业的风险也随之加大。为此,我们必须改变或修改相关法律以应对这些意外的事故。美国作为目前世界上航空运输业最发达的国家,其在航空立法方面历史悠久,日臻完善,逐渐构筑起完备的航空法律体系,有效促进了通用航空工业的发展。在该体系中,由产品责任引起的航空侵权备受关注。为有效解决航空产品责任问题,正确处理航空器的制造商、承运人和乘客之间的航空法律关系,美国先后制定了《商事航空法》、《联邦航空法》、《航空公司放松管制法》和《通用航空振兴法》。这些立法保障了航空运输的正常运行,实现了对航空工业由严格监管到放松监管的演变。本文依据这些立法,以航空产品责任的抗辩事由问题为切入点,结合相关司法实践,深刻分析各抗辩事由的含义、适用范围、适用条件等问题。全文除了引言,共分5章,约27万字。第一章分析了以优先适用为由提出的抗辩问题。美国的优先适用制度历史悠久,从宪法最初做出至上条款的规定之后,为有效保障航空安全,在航空法领域先后制定了相关法律,规制航空业,促进通用航空工业的发展,最后形成了有效的举措。在立法中,美国将优先适用分为2种类型,即明示优先适用和默示优先适用,默示优先适用又进一步分为领域优先适用和冲突优先适用。司法实践主要表现为州法和联邦法的划分及其优先适用情况,其中更多的是联邦法的优先适用。这表明美国对航空产品责任的监管已由以前的联邦法完全控制变为州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监管航空工业的发展,从而逐步实现对航空工业的放松监管。第二章探讨了以政府缔约人为由提出的抗辩问题。政府缔约人抗辩在经历了数年的发展和演变之后,法院逐步明确其含义,确定其适用基础。在典型案例(博伊尔案)之前,美国法院对此制度的适用条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最高法院在做出典型案例的决定时明确了适用条件。此后,司法实践不断扩大适用范围,促进该制度的发展。但是,还有不少问题在司法实践中未能解决。因此,本章分析典型案例形成的具体要件,阐述其内涵、要素、具体含义等问题不仅有必要性,而且对司法实践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政府缔约人抗辩从主体方面体现了美国在航空产品责任案件中通过政府的豁免权使缔约人减轻或免除责任,以实现对航空工业的放松监管。第三章阐述了以失权时效为由提出的抗辩问题。本章从美国通用航空器制造业的现状入手,分析《通用航空振兴法》的必要性、目的和对规定失权时效的不同看法,并结合具体案例对失权时效的开始时间、适用范围、适用对象和例外情形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概括。该法广泛的适用范围和对象体现了美国通过制定法律缩短航空器制造商承担责任的时间,减轻他们的责任,促进航空器制造业的发展,逐步实现放松监管。第四章概括和论证了抗辩事由的理论基础。该章从法理学和宪法基础探究前3个具体抗辩事由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文章认为,在美国特殊的宪政结构下,宪法规定了不同的法律适用情形,恰当运用了主权豁免原则,在正当法律程序的前提下促进了公平利益,维护了商事习惯,这也体现了美国在航空产品责任领域贯穿了权力分立的宪政原则,使这些抗辩事由在对政府行为和权力进行检验和审查的同时,保障了个人权利。第五章提炼了该课题研究的结论。本章结合各抗辩事由分别总结其精神实质,探寻其规律性,提炼和分析美国航空产品责任领域的监管制度。文章认为,美国通过规定优先适用联邦法律、免除或减轻缔约人的责任和缩短航空器制造商承担责任的时间实现对航空器制造业由严格监管变为放松监管。最后,文章结合我国民航发展的需要和立法现状,分析了我国现存的相关法律、规章和规定的不足,并拟定相关条文为促成我国修订《民用航空法》或对航空产品责任单独立法提出建议。

吴畏[7](2001)在《飞机维修质量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文中认为目前旅客在选择乘坐飞机时,首选条件是所乘坐飞机的安全性和航班的准时性。飞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航空公司为公众服务的基本条件,而安全性和正常性是由航空维修工作的质量保证的。无论民航事业今后如何发展,如何保证飞机的安全性,提高航班可靠性始终是民用航空飞机维修业的永恒主题。 飞机维修要求对维修工作中的人员、设备、材料、时间和信息等资源加以有效的组织和控制,以最低的资源消耗获得最佳的质量。维修工作的任何差错都有可能危及飞机的运营安全,质量管理人员应当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技术,结合维修工作的实际需要,解决维修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不断提高维修质量。本论文对北方航空公司的飞机维修质量管理系统进行分析,结合现代维修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针对目前该系统在管理体制,基础工作和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和设计,完善质量管理系统的功能,达到维修质量管理的目的--保证飞机飞行安全,提高航班可靠性。其主要观点是:1、设立合理的组织结构,改善管理体制。2、加强可靠性管理。3、进行人为因素的研究,防止差错发生。

张粉婷[8](2017)在《基于Bow-tie模型的通用航空运行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在介绍通用航空发展现状及其安全管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通用航空安全管理风险分析的迫切性。首先,简单阐述了通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的相关理论、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和风险管理的基本分析方法,通过比较各种分析方法优缺点,选择运用Bow-tie方法对通用航空运行不安全因素进行研究。其次,论文研究了某通用航空单位运行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通过各个渠道对运行阶段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并通过系统工作流程对危险源进行统计、汇总,建立危险源库,然后基于5M模型从人-设备-环境-管理四个方面对60个典型危险源进行分类,最后基于Bow-tie模型对60个典型的危险源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分析危险源发生的原因并且建立相应的安全屏障,以及危险源可能会造成的后果并对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风险控制,使危险源控制在可容忍的范围之内。最后,通过以上的分析,根据现阶段国内外运输航空业建立的安全管理体系,可以初步建立通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框架,并以此框架为依据,各个通用航空单位可以对其运行阶段进行风险安全管理,预防各个阶段可能发生的不安全事件,从而可以有效的减少事故的发生,保证通用航空产业安全、快速的发展。

李海[9](1995)在《伪劣飞机零部件危及世界航空安全》文中认为 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不断发现在民用飞机、发动机上使用未经批准的航空材料、零部件和机载设备,即所谓的“黑航材”。这些假冒伪劣的零部件,正严重威胁着全世界的航空安全。

周鑫[10](2020)在《民用货机货物装载系统维修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代大型民用货机的货运系统承担着货物进出货舱甲板和定位货物的作用,通过对新型货机货运系统进行维修性设计可以有效减少维修时间,最终降低航空公司运营成本。民机货物装载系统维修性的好坏直接影响维修作业效率,为了提高货运系统维修作业效率,减少维修时间,对货运系统维修性设计方案进行定量化维修性设计和分析并建立基于维修性的保障方案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本文通过收集大量资料,对大型货机的货物装载系统进行分析和建模,构建虚拟维修场景,为维修性分析作准备。根据维修性设计要求,利用组合层次分析法对定性属性重要度权重为加权因子的维修性分配方法,通过对影响维修性设计的表示维修过程属性的三个定性指标重要度排序的六种方案进行定量化分析对比,确定了修复时间最小时的定性属性重要度排序方案并获得货运系统的平均修复性维修时间。得出了维修过程属性的重要度排序为可达性>可操作性>测试与诊断特性的。此外,通过对比该型货运系统在并行故障模式下的修复性维修时间,验证了结论的合理性。然后,针对现场维修作业,提出了货运系统的可达性设计和可操作性设计要求。利用DELMIA虚拟仿真平台对现场维修作业的视觉可达性和操作空间可达性进行验证,并且结合动素分析法的量化结果比较了可达性设计对可操作性的影响。最后,以系统使用可用度为目标,建立了基于维修性的货运系统保障方案算法,确定了该型货运系统的维修级别、维修策略、备件数量和人员配置。通过本文的研究,建立了货运系统的维修性设计方法和保障方案设计方法,减少了维修作业时间,提高了保障周期内的维修效率。

二、伪劣飞机零部件危及世界航空安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伪劣飞机零部件危及世界航空安全(论文提纲范文)

(1)航空灾害成因机理与预警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对象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对象的界定
    1.2 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应用综述
        1.3.1 预警管理研究
        1.3.2 航空安全管理研究
        1.3.3 复杂科学研究
        1.3.4 故障诊断理论研究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本章小结
第2章 中国民航安全现状的实证分析
    2.1 中国民航的行业安全管理简况
        2.1.1 中国民航的安全管理体系
        2.1.2 中国民航的航空安全评估
    2.2 我国航空公司安全现状的实证考察
        2.2.1 我国航空公司安全的基本现状
        2.2.2 我国航空公司安全问题的实证考察
    2.3 我国机场安全现状的实证调查
        2.3.1 我国民用机场的安全保障体系
        2.3.2 我国机场安全问题的调查研究
    2.4 我国空中交通管制的现状分析
        2.4.1 我国空中交通管制的基本现状
        2.4.2 我国空中交通管制问题的调查分析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内外民航事故的统计分析
    3.1 世界民航事故的统计分析
        3.1.1 世界民航安全的发展简况
        3.1.2 近20年世界民航死亡事故统计
        3.1.3 对世界民航重大事故发生阶段的统计
    3.2 国内民航事故的统计分析
        3.2.1 新中国50年间的运输飞行事故统计
        3.2.2 国内民航运输事故的趋势分析
    3.3 我国与世界民航事故统计的对比分析
    本章小结
第4章 航空灾害的成因机理分析
    4.1 航空灾害的致灾因素分析
        4.1.1 人为致灾因素分析
        4.1.2 飞机和设备致灾因素分析
        4.1.3 航空环境致灾因素分析
        4.1.4 组织管理致灾因素分析
        4.1.5 航空灾害成因的系统分析
    4.2 事故成因机理模型分析
        4.2.1 事件链理论
        4.2.2 墨菲定律
        4.2.3 金字塔律
        4.2.4 混沌理论
        4.2.5 李森模型
        4.2.6 致灾因素突变模型
    4.3 航空灾害的成因机理探索
        4.3.1 航空灾害成因分析模型
        4.3.2 管理与环境致灾因素分析模型
        4.3.3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致灾成因机理分析
    本章小结
第5章 航空灾害预警系统的原理
    5.1 航空灾害预警系统的基本原理
        5.1.1 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的指导思想
        5.1.2 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的对象
        5.1.3 航空灾害预警系统的功能
        5.1.4 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的基本原理
        5.1.5 航空灾害预警系统的运行原理
    5.2 航空灾害预警系统的运转模型
    5.3 航空灾害预警系统的工作内容
        5.3.1 航空灾害的预警分析
        5.3.2 航空灾害的预控对策
    5.4 航空灾害预警管理方法的设计原理
        5.4.1 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的方法体系
        5.4.2 航空灾害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原理
    本章小结
第6章 航空灾害预警系统的运行
    6.1 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的组织方式
        6.1.1 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的行业组织方式
        6.1.2 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的企业组织方式
    6.2 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的责任体系
        6.2.1 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的行业责任体系
        6.2.2 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的企业责任体系
    6.3 航空灾害预警系统的工作流程
        6.3.1 航空灾害预警系统的工作总流程
        6.3.2 航空公司灾害预警系统的工作流程
    6.4 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的监控体系
        6.4.1 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的行业监控体系
        6.4.2 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的企业监控体系
    本章小结
第7章 航空灾害预警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
    7.1 航空灾害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7.1.1 航空公司灾害预警指标体系
        7.1.2 机场灾害预警指标体系
        7.1.3 空管灾害预警指标体系
    7.2 航空灾害预警指标值的测定
        7.2.1 机组因素预警指标值的测定
        7.2.2 机务因素预警指标值的测定
        7.2.3 环境因素预警指标值的测定
        7.2.4 组织管理因素预警指标值的测定
    7.3 航空灾害预警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
        7.3.1 综合评价方法的优化选择
        7.3.2 多级模糊层次综合评价的基本方法
        7.3.3 对航空灾害预警指标的综合评价示例
        7.3.4 关于航空灾害预警指标的讨论
    7.4 航空灾害预警信号的输出方式
    本章小结
第8章 飞行监控和故障诊断的预警方法
    8.1 飞行品质监控的预警方法
        8.1.1 我国民航飞行品质监控的管理现状
        8.1.2 利用飞行品质监控进行预警管理的思路
        8.1.3 民航飞行品质监控的预警方法
    8.2 飞机故障诊断的预警方法
        8.2.1 利用QAR进行故障监测和诊断的方法
        8.2.2 现有的飞行员故障报告分析方法
        8.2.3 智能故障诊断方法的选择
        8.2.4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预警方法
    本章小结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
    9.2 主要创新性工作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着及科研活动
附录一 中国航空公司安全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附录二 中国民航机场安全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3)我国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1.1.1 问题的缘起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研究评析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3.2 研究的基本思路
        1.3.3 研究的基本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通用航空文化研究与建设的理论基础
    2.1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2.1.1 文化的本质和内涵
        2.1.2 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基本精神
        2.1.3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2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
        2.2.1 人的本质
        2.2.2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2.2.3 文化与自由的关系
    2.3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文化与实践的关系
        2.3.1 文化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3.2 社会生活决定社会文化
        2.3.3 通用航空实践与文化生产力
        2.3.4 文化和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4 通用航空文化的基本概念
        2.4.1 航空文化、民用航空文化与通用航空文化的关系
        2.4.2 通用航空文化的基本内涵
        2.4.3 通用航空文化的外在表现
        2.4.4 通用航空文化的层次结构
第3章 我国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3.1 通用航空文化的历史演进
        3.1.1 航空文化的最早起源——古代人类的飞行向往
        3.1.2 西方近代航空文化的实践探索
        3.1.3 现代航空文化的形成
        3.1.4 世界通用航空文化的发展繁荣
    3.2 我国通用航空文化的发展和机遇
        3.2.1 我国通用航空文化的发展回顾
        3.2.2 我国通用航空文化发展的机遇
    3.3 我国通用航空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通用航空产业难以为文化繁荣提供物质基础
        3.3.2 通用航空文化建设力量薄弱
    3.4 我国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3.4.1 建设通用航空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
        3.4.2 建设通用航空文化是实现文化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需要
        3.4.3 建设通用航空文化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第4章 我国通用航空文化的精神特征和价值构建
    4.1 我国通用航空文化应具有的精神特征
        4.1.1 自由精神
        4.1.2 探索精神
        4.1.3 创新精神
        4.1.4 人本精神
        4.1.5 开放精神
        4.1.6 公共服务精神
        4.1.7 法治精神
    4.2 我国通用航空文化的价值构建
        4.2.1 通用航空文化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4.2.2 通用航空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2.3 建设通用航空文化共享中国梦
        4.2.4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国民航空意识
第5章 以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为依托建设通用航空文化
    5.1 产业与文化的关系
        5.1.1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5.1.2 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现实要求
        5.1.3 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形态
    5.2 通用航空产业体现航空文化的精神内涵
        5.2.1 通用航空产业具有天然的文化气质
        5.2.2 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培育航空文化
        5.2.3 以通用航空为手段,发挥文化资源的作用
    5.3 通用航空企业文化促进通用航空文化建设
        5.3.1 企业文化建设要突出通用航空特性
        5.3.2 通过社会责任文化促进通用航空文化建设
        5.3.3 通过品牌文化促进通用航空文化建设
    5.4 两种类型通用航空产业的文化建设重点
        5.4.1 通用航空制造产业的文化建设重点
        5.4.2 通用航空服务产业的文化建设重点
第6章 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多种途径
    6.1 协同推进通用航空文化建设
        6.1.1 强化政府的航空意识及服务观念
        6.1.2 激发国民的航空意识及参与热情
        6.1.3 发挥通用航空企业的能动作用
        6.1.4 发挥航空学会的桥梁作用
        6.1.5 发挥媒体的传播作用
        6.1.6 发挥硬件与软件的协同效应
        6.1.7 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
    6.2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通用航空文化建设
        6.2.1 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价值观念
        6.2.2 以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国民的航空意识
    6.3 开展通用航空活动,开发航空文化产品
        6.3.1 举办航展
        6.3.2 开展主题飞行活动
        6.3.3 举办知识讲座
        6.3.4 开展社会公益活动
        6.3.5 运用新闻事件及名人效应
        6.3.6 开发航空文化创意产品
        6.3.7 制作书籍、影视及网络产品
第7章 通用航空文化建设实践研究——以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为例
    7.1 企业文化建设实践
        7.1.1 构建价值理念,塑造发展通用航空的灵魂
        7.1.2 实现知行合一,用发展通用航空的理念引导员工行为
        7.1.3 融入企业管理,建设促进通用航空发展的子文化
        7.1.4 建设文化阵地,打牢文化建设的基础
    7.2 通用航空文化建设实践
        7.2.1 举办通用航空活动,普及通用航空文化
        7.2.2 发挥新闻媒介传播作用,强化国民航空意识
        7.2.3 发展航空文化创意产业,以产业链延伸传播航空文化
        7.2.4 开发航空文化产品,拓宽通用航空文化传播途径
    7.3 文化建设实践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协调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内外民用航空制造业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
        1.1.2 民用航空制造业的特点
        1.1.3 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2 研究的对象和目标
    1.3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论文架构
第2章 供应链协调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供应链协调研究的总体概况
        2.1.1 供应链在战略层面上的全局性协调管理研究
        2.1.2 供应链在战术和运作层面上的局部协调管理研究
    2.2 对供应链协调概念和分类的界定
        2.2.1 供应链协调的概念
        2.2.2 供应链协调的分类
    2.3 对供应链协调障碍的分析
        2.3.1 供应链冲突及冲突的原因
        2.3.2 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和协调障碍
    2.4 对供应链进行协调管理的研究
        2.4.1 促进供应链协调的方法
        2.4.2 供应链协调管理的特点
        2.4.3 供应链协调管理的模式和途径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供应链协调机制构成的理论分析
    3.1 供应链协调机制的概念和分类
    3.2 供应链信息共享的协调机制
        3.2.1 供应链信息共享研究现状
        3.2.2 供应链信息共享的概念、类型、途径和模式
    3.3 供应链契约与激励的协调机制
        3.3.1 供应链契约概述
        3.3.2 对称信息下供应链契约协调机制
        3.3.3 非对称信息下供应链契约协调机制
    3.4 供应链合作与诚信的协调机制
    3.5 供应链集体学习的协调机制
        3.5.1 供应链中的知识与知识整合
        3.5.2 供应链中知识共享
        3.5.3 供应链中的知识流动和组织间学习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的层级及流程分析
    4.1 民用航空制造业的供应链节点层级分析
        4.1.1 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的节点层级结构
        4.1.2 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最终客户——航空公司
        4.1.3 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的第一层级(1~(st) Tier)
        4.1.4 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的第二/三层级(2~(nd)/3~(rd) Tier)
    4.2 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管理中的流程分析
        4.2.1 供应链流程的环节分析
        4.2.2 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的SCOR分析
    4.3 民用航空制造业基于产品的供应链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的特点分析
    5.1 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具产业供应链和动态联盟供应链的特点
    5.2 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具有集成化全球网络供应链的特点
    5.3 民用航空制造业的供应链具有精益供应链的特点
    5.4 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的一般特点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协调的框架设计与实例
    6.1 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的协调管理
        6.1.1 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协调框架建立的原则
        6.1.2 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协调管理的内容分析
        6.1.3 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协调管理的主要实现方法与技术
    6.2 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协调管理的概念模型
        6.2.1 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协调管理模型应达成的目标和设计要点
        6.2.2 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协调管理的模型
    6.3 利用协同产品商务管理的思想和方法集成供应链协调管理
        6.3.1 可借鉴的协同产品商务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
        6.3.2 应用 B2B交易场所作为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协调集成的使能器
    6.4 波音飞机公司全球制造供应链的协调管理实例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6)美国航空产品责任的抗辩事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
        1.2.2 国外
        1.2.3 研究方法
        1.2.4 术语界定
        1.2.5 问题意识
        1.2.6 研究思路和内容安排
2 以优先适用为由提出抗辩
    2.1 历史演变
        2.1.1 1926年《航空商事法》
        2.1.2 1938年《民用航空法》
        2.1.3 1958年《联邦航空法》
        2.1.4 1978年《航空公司放松管制法》
    2.2 立法条文解读
        2.2.1 适用基础
        2.2.2 一般规定
    2.3 基本形式
        2.3.1 明示优先适用
        2.3.2 默示优先适用
    2.4 司法实践分析
        2.4.1 州法优先适用
        2.4.2 联邦法优先适用
    2.5 小结
3 以政府缔约人为由提出抗辩
    3.1 基本问题
        3.1.1 含义
        3.1.2 与相关术语的区别
        3.1.3 历史渊源
        3.1.4 适用基础
    3.2 司法实践分析
        3.2.1 典型案例之前的适用情况
        3.2.2 典型案例的决定与影响
        3.2.3 典型案例之后的适用情况
        3.2.4 法院的不同态度
        3.2.5 未决问题
    3.3 适用条件
        3.3.1 政府批准合理具体的标准
        3.3.2 设备符合标准
        3.3.3 政府没有对已知的危险做出警示
        3.3.4 具体适用
    3.4 适用范围
        3.4.1 适用范围的限制
        3.4.2 适用范围的扩大
        3.4.3 适用范围的例外
    3.5 小结
4 以失权时效为由提出抗辩
    4.1 基本问题
        4.1.1 规定失权时效的原因
        4.1.2 失权时效的不同评价
        4.1.3 失权时效与消减时效期间的区别
    4.2 一般适用
        4.2.1 适用对象
        4.2.2 适用范围
    4.3 例外情形
        4.3.1 虚假陈述和欺诈
        4.3.2 紧急情况
        4.3.3 事故发生时未登机
        4.3.4 担保
    4.4 失权时效的计算
        4.4.1 开始时间
        4.4.2 重新计算
        4.4.3 不能重新计算的情形
    4.5 小结
5 抗辩事由的理论基础
    5.1 法理基础
        5.1.1 公平正义
        5.1.2 正当程序
        5.1.3 平等保护
    5.2 宪法基础
        5.2.1 权力分立
        5.2.2 主权豁免
        5.2.3 商事习惯
    5.3 小结
6 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6.1.1 优先适用联邦法律
        6.1.2 免除或减轻缔约人的产品责任
        6.1.3 缩短制造商承担责任的时间
        6.1.4 由严格监管变为放松监管
    6.2 立法建议
        6.2.1 存在的问题
        6.2.2 适时立法
        6.2.3 具体内容
附录一 外国人名表
附录二 专业术语中英对照表
附录三 主要法律一览表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已发表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7)飞机维修质量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绪论
    一、 航空技术的发展
    二、 航空维修技术的发展
    三、 飞机安全性和可靠性现状及维修质量管理的作用
    四、 中国北方航空公司及维修系统概况
第二部分: 飞机维修质量管理工作概况
    一、 质量管理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
    二、 安全性质量管理
    三、 可靠性质量管理
    四、 自我质量审核
第三部分: 飞机维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 质量管理系统体制方面问题及分析
    二、 可靠性管理方面的问题
    三、 安全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 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四部分: 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加强质量管理系统的管理和研究
    一、 飞机维修质量管理机制管理体系的建立
    二、 飞机可靠性管理
    三、 航空维修质量中人为因素的研究
    四、 飞机维修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PDCA循环)
第五部分: 未来展望

(8)基于Bow-tie模型的通用航空运行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1.2.1 国外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1.2.2 国内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通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简介
    2.1 通用航空概述
        2.1.1 通航发展现状
        2.1.2 通航发展面临的问题
    2.2 安全管理体系相关理论
        2.2.1 安全管理体系发展
        2.2.2 安全管理体系基本概念
        2.2.3 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2.3 我国通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现状
        2.3.1 我国通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基本情况
        2.3.2 我国通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
第三章 风险管理分析方法研究
    3.1 风险管理相关概念
        3.1.1 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
        3.1.2 风险管理的理论体系
        3.1.3 风险管理过程
    3.2 风险分析技术简介
第四章 某通用航空单位运行风险管理的分析
    4.1 某通用航空单位运行危险源识别
        4.1.1 运行人的因素
        4.1.2 运行设备的因素
        4.1.3 运行环境的因素
        4.1.4 运行管理的因素
    4.2 典型危险源的原因与后果分析
    4.3 典型危险源的控制措施
第五章 基于Bow-tie模型的通航运行风险管理分析
    5.1 Bow-tie模型相关理论
        5.1.1 Bow-tie模型相关原理
        5.1.2 安全屏障概况
        5.1.3 故障树简介
    5.2 基于Bow-tie模型的某通用航空运行风险分析
        5.2.1 运行人的风险因素分析
        5.2.2 运行设备的风险因素分析
        5.2.3 运行环境的风险因素分析
        5.2.4 运行管理的风险因素分析
第六章 通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建立
    6.1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步骤
    6.2 通用航空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6.2.1 安全政策和目标
        6.2.2 风险管理
        6.2.3 安全保证
        6.2.4 安全促进
    6.3 通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实施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某通用航空运行风险因素清单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民用货机货物装载系统维修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维修性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1.2.1 国外维修性研究现状
        1.2.2 国内维修性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货运系统结构分析建模与维修性设计要求
    2.1 民用货机货运系统简介
    2.2 货运系统的结构与建模
        2.2.1 传输装置
        2.2.2 动力驱动单元
        2.2.3 导向装置
        2.2.4 限动锁紧装置
        2.2.5 末端止动装置
        2.2.6 货运系统虚拟维修场景建立
    2.3 货运系统总体设计中的维修性设计考虑
        2.3.1 货运系统连接方式的设计要求
        2.3.2 货运系统维修性总体设计要求
    2.4 货运系统维修性设计要求
        2.4.1 货运系统维修性定性设计要求分析
        2.4.2 货运系统维修性定量设计要求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货运系统定量化维修性设计模型
    3.1 维修性模型构建
        3.1.1 维修性数学模型建立
        3.1.2 货运系统维修性设计模型
    3.2 维修性分配模型方法分析
        3.2.1 按故障率的分配方法
        3.2.2 按故障率和设计特性的分配方法
        3.2.3 基于属性重要度的维修性分配方法
    3.3 层次分析法
        3.3.1 单层次AHP法
        3.3.2 组合AHP法重要度权重计算
    3.4 货运系统维修性预计
        3.4.1 单元对比预计法
        3.4.2 时间累积预计法
    3.5 并行故障模式下的修复性维修时间预计
        3.5.1 串联系统修复性维修时间模型
        3.5.2 改进并联系统修复性维修时间模型
        3.5.3 串并混联系统修复时间模型
    3.6 货运系统维修性分配模型
        3.6.1 货运系统维修性定性属性重要度排序方案分析
        3.6.2 货运系统维修性分配结果对比
        3.6.3 并联故障模式下货运系统分配结果对比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货运系统可达性影响分析
    4.1 可达性设计
        4.1.1 可达性设计要求
        4.1.2 货运系统可达性设计
    4.2 可操作性设计
        4.2.1 可操作性设计要求
        4.2.2 货运系统可操作性设计
    4.3 维修作业分析方法
        4.3.1 MTM法
        4.3.2 MOD法
        4.3.3 基于虚拟样机分析法
    4.4 货运系统维修作业分析
        4.4.1 货运系统维修作业可达性分析
        4.4.2 基于维修作业过程的货运系统维修可操作性分析
    4.5 货运系统可达性设计对可操作性影响分析
        4.5.1 PDU可达性设计方案选取
        4.5.2 视野环境影响分析
        4.5.3 操作空间影响分析
    4.6 维修可达性设计对操作性的影响对比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维修性的货运系统维修保障方案设计
    5.1 保障方案模型任务分析
        5.1.1 货运系统保障方案模型目标及影响因素分析
        5.1.2 基于维修性的可用度分析
        5.1.3 维修性保障模型的建立
        5.1.4 基于维修性的保障方案建模步骤
    5.2 货运系统维修级别确定
        5.2.1 维修任务要求
        5.2.2 维修级别分析
        5.2.3 货运系统保障方案维修级别确定
    5.3 基于使用可用度的维修策略模型
        5.3.1 常见的寿命分布形式
        5.3.2 货运系统预防性维修方式确定
        5.3.3 货运系统使用可用度与维修间隔关系模型
    5.4 货运系统备件数量预计模型
        5.4.1 系统修复性维修使用可用度与保障率的关系模型
        5.4.2 备件需求量计算模型
        5.4.3 平均备件等待时间计算模型
        5.4.4 基于可用度的保障方案模型算法
    5.5 系统人员配置模型
        5.5.1 货运系统维修工时数分析
        5.5.2 维修人员工时分析
        5.5.3 维修保障人员数量模型
        5.5.4 货运系统维修保障人员数量确定方法
    5.6 货运系统维修保障方案形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伪劣飞机零部件危及世界航空安全(论文参考文献)

  • [1]航空灾害成因机理与预警系统研究[D]. 罗帆. 武汉理工大学, 2004(01)
  • [2]中国之翼——C919大型客机纪事[J]. 刘斌. 时代文学, 2017(09)
  • [3]我国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研究[D]. 韩建昌. 西北工业大学, 2016(08)
  • [4]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协调管理研究[D]. 陈原. 中南大学, 2007(01)
  • [5]中国民航企业竞争力研究(一)[J]. 刘少成,郑兴无,颜明池. 中国民用航空, 2005(07)
  • [6]美国航空产品责任的抗辩事由研究[D]. 李韶华. 武汉大学, 2013(07)
  • [7]飞机维修质量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D]. 吴畏. 大连理工大学, 2001(01)
  • [8]基于Bow-tie模型的通用航空运行风险管理研究[D]. 张粉婷.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17(08)
  • [9]伪劣飞机零部件危及世界航空安全[J]. 李海. 国际航空, 1995(01)
  • [10]民用货机货物装载系统维修性研究[D]. 周鑫. 中国民航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假冒飞机零件危害世界航空安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