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加强税收征管提高征管质量——省地税局5年税收任务逐年超额完成

依法加强税收征管提高征管质量——省地税局5年税收任务逐年超额完成

一、强化依法治税 提高征管质量——省地税局组建五年税收任务年年超额完成(论文文献综述)

于俊[1](2019)在《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当代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研究》文中提出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税收制度是一国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制度改革是个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的课题,从古至今,税收制度改革以制度促经济、以经济稳政治、以政治助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发挥了突出的作用、留下了深刻的印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统治阶级治国理政的战略考量。税收制度兼具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双重色彩,税收制度改革是通过税收制度架构设计和组成要素的边际变化来调整治理格局、增进社会福利的过程。国家治理呼唤深化税收制度改革,税收制度改革助推国家治理优化。当今世界,不论是何种性质的国家、抑或是何种发展程度的国家,在国家治理中都非常重视税收制度改革,这其中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如何吸收和借鉴他人在税收制度改革中取得的有益成果,适时推进本国的税收制度改革,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对的一个理论和实践课题。鉴于税收制度改革的庞杂性、专业性和技术性,目前学术界对于税收制度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税制结构、税种设置、税收政策等较为传统单一的领域内。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视角开展税收制度改革研究,可以将税收制度改革由微观的、具体的工作层面提升到宏观的、战略的层面,拓展税收制度改革研究的内涵和外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税收制度,顺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要求,实现税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争取无产阶级自身解放的斗争中,对税收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提供了这个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税收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财税思想的中国化。在当代中国,新时代赋予税收制度改革研究的新思维、新要求、新使命,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视角探讨税收制度改革,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从高速度增长阶段转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更好地化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四个自信”。新中国成立以来,税收制度及其调整、改革始终伴随着共和国的历史发展进程:改革开放前,税收制度及其调整以税收集权化匹配计划经济化、以集中统一税收体制匹配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后,税收制度及其改革以税收公共化匹配经济市场化、以公共税收体制匹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税收制度及其改革以税收现代化匹配国家治理现代化、以现代税收制度匹配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这是我国税收制度变革发展的一项基本经验。历经七十年发展,我国税收制度日臻完善,但也还存在结构布局、法律层级等方面的不足,这些瓶颈制约着税收制度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只有从新时代税收文明现代化的高度统筹布局税收制度改革,才能打破瓶颈,建立起与国家治理战略相匹配的税收制度体系。党的领导是我国税收制度改革最本质的特征和最根本的属性,是贯穿当代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研究始终的一根红线。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研究中自觉融入马克思主义原理观点和党的方针政策,能够集中体现党对税收制度改革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税收制度的优势。新时代的税收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融洽相助益,总体布局重塑了税收制度改革的灵魂,税收制度改革强劲了总体布局的血脉。自觉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发展的“稳定器”、文化发展的“催化剂”、生态文明发展的“净化剂”、社会发展的“粘合剂”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加速器”,是新时代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的宏观抱负和历史使命。新时代的税收制度改革既要遵循自身发展规律、也要嵌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确保税收制度改革运行在正确的轨道上,避免走僵化封闭的老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恪守税收制度改革的家国情怀、激励国家社会公民多元治理主体同频共振,遵循市场规则、力求治理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注重统筹兼顾、发挥制度集成聚变效应,尊重契约伦理、扞卫税收权利义务生态,维护央地关系、调动两个积极性,是新时代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的中观价值和基本原则。新时代的税收制度改革需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是税收制度改革应有的姿态。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施行税收法治方略,在“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放大税收乘数效应,在公平正义精神感召下释放税收正能量,在绿水青山愿景引领下促进绿色税收发展,在多元共治价值追寻下创新税收治理方式,为各国治理中的税收制度改革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新时代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的微观努力和路径探索。

姜铭[2](2012)在《中国税收征管效率研究》文中指出税收征管效率是税收理论研究和税制改革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受长期计划经济影响,理论界对税收征管效率的研究比较薄弱,税务机关在实际税收征管工作中也忽视了效率问题。本文以完善税收理论和提高我国税收征管效率为目的,建立了税收征管效率评价的混合型DEA模型,在对中国税收征管制度性、法律和技术性、指标性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税收征管效率评价模型的指标体系,对中国税收征管效率进行了全方位、动态的DEA分析,提出了相对有效性改进的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分析了中国税收征管效率的制度性、法律和技术性、指标性影响因素。通过对指标性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认为指标性影响因素可以较好地拟合和解释中国税收征管效率的水平。结合税收征管效率的影响因素,对中国当前的税收征管效率状况与其他国家进行了比较,认为我国的税收征管效率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总体水平与其他国家相差甚远,需要从经济税源管理、改革机构设置、优化人员配置、降低征管成本、改善技术水平等方面对税收征管效率进行深入研究。其次,讨论单输入输出的相对有效性评价,建立了税收征管投入产出可能集。根据税收征管效率值求解的特点,对经典的数据包络模型进行扩展和改进,分析了税收征管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讨论税收征管成本输入的锥性,建立了税收征管效率评价的混合型DEA模型,并对其加性模型进行了扩展,分析了模型评价的相对有效性改进。然后,依据税收征管的指标性影响因素建立了5个维度的税收征管效率评价模型指标体系。描述了各指标的基础样本数据,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检验,排除了时间序列性和多重共线性,降低了指标间的相关性,并对DEA模型的选择进行了说明。分别对各省市国税、地税和整体的税收征管效率进行了DEA有效性分析,并对面板数据进行了动态的有效性评价。认为我国的税收征管效率水平较低且呈现地区性差异;总体效率大多来源于规模效率,属于粗放型增长模式;国税和地税税收征管效率有特征性差异,应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有效性改进;各维度指标的无效率比存在差异,应对税收征管资源的质量和结构配置进行有效性改进。最后,依据DEA分析结果,从输入和输出两个层面进行了有效性改进,对未达到相对有效的税收征管部门提供了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的建议。认为各维度的改进量和改进方式有差异且存在一定的联系,各省市应根据其税收征管部门相对无效的特点和各维度指标的无效率比科学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税收征管效率改进计划。

刘秀丽[3](2006)在《税收成本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政府征税意味着资源从企业单位和个人向政府转移,这种转移必然会产生成本。税收成本作为税收活动必须付出的代价,是一种客观的经济范畴。作为经济范畴,税收成本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经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通常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税收法制建设的完备程度,税制结构的选择,税收政策的制定,税收管理水平以及对税收成本的认知、关注程度,人力资源的配置、纳税服务质量等因素制约。因此,税收成本问题备受各国政府的重视。对税收成本的认识和研究,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我国都落后于西方国家。从17世纪英国学者威廉·配第首次提出的税收“节省”标准,到18世纪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的最少税收费用原则,及20世纪以来众多西方经济学者提出的“公平与效率”的税制优化理论,不仅丰富了税收理论,而且对完善优化税制设计,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税收效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税收成本大多在1%-2%之间。相比之下,我国对税收成本的认识和研究比较滞后,处在起步阶段,尚未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税收成本理论体系。在税收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只关心税收收入规模和增长速度,注重从政府角度研究税收,缺乏从市场经济运行的全过程中去分析和把握税收,一直把税收单纯作为组织财政收入的手段,忽视其对经济运行效率产生的影响,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各项工作以组织税收收入为中心,不考虑征税过程的成本代价,不讲税收的经济效率,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无本治税”观念根深蒂固。根据目前公布的资料测算,我国的税收征收成本平均在4%以上。目前,我国在税收成本理论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加强对税收成本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追求税收效率最大化”,便成为衡量税收工作的重要尺度,也是当前税收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的总体思路:从成本概念着手,在界定了税收成本概念的基础上,选定征收成本为研究对象,从征税的角度审视目前我国的税收成本,对征税成本的运行状况通过实证的方法,运用数学模型进行较为客观的描述,分析了影响税收成本的因素,指出税收成本的变动趋势和特征,提出控制和降低税收成本的对策思路。论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定义税收成本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对税收成本的分类,明确税收成本与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以西方税收成本理论为研究问题的依据,运用税收原则理论、税收优化理论、税收管理理论等对税收成本进行比较系统、全面、客观的分析,从中找出税收成本运行的规律,为寻找降低税收成本的途径提供理论依据。从基本指标、特征性指标和用途性指标三个方面,对衡量税收征税成本的常用指标体系进行了论述,并指出征收成本率和人均征税额是最具实际应用价值的两个指标。第二部分通过对征税成本的国际比较,发现规律,总结值得借鉴的地方。第三部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多角度用大量的数据和相关地区的实际资料进行实证分析,从经费支出的用途和范围,分析了中国征税成本的特点,并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环境、税制、税收征管信息化和税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方面分析影响中国征税成本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中国税收征税成本的原则和思路。第四部分从税收成本核算和管理的角度,尝试设计了用作业成本法进行征税成本核算,将成本企划理论引进税收成本管理之中,以提高税收征管水平,通过C-D函数来检验税收效率。

梁然[4](2001)在《辽宁地税走进新时代——辽宁省地方税务工作会议综合报道》文中研究表明

李莉,窦兴社[5](2003)在《在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奋力推进税收工作》文中研究指明陆浩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从讲政治的高度,联系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和“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改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要树立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影响经济的税收经济观,积极运用财税政策,宏观调控全社会的财力和规范利益分配关系,确保经济健康有序运行。

孙冰冰[6](2012)在《湖南地税文化建设现状调查与提升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兴国、文化管理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研究之风空前活跃,实践领域不断扩展。文化与地税工作相结合是地税工作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全面开展地税文化建设,能够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带好队,收好税”的有力抓手,是优化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增强干部素质的一条治本之策。本文重点运用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对湖南地税文化建设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的调研,选择了一市州地税局和一区县地税局进行重点解剖,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提出当前地税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系统阐述了进一步加强地税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兴税的良策。本文针对工作实际,创造性的探索提出了地税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基本原则、创新重点和具体提升途径,旨在为湖南地税加强队伍建设,深化科学管理提供可参考性的意见和可操作性的策略建议,从而更有助于发挥地税职能,推进地税事业科学发展。

周广仁[7](2006)在《中国税收征管能力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税收征管能力是治国理政能力在税务部门的重要反映。研究税收征管能力的目的在于探索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规律和途径,繁荣税收征管理论。本论文通过科学界定税收征管能力,深入考察我国税收征管能力现状,系统分析影响税收征管能力的主要因素,比较借鉴外国的税收征管能力建设经验,着力创立税收征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提高税收征管能力的系统工程,力图对税收征管能力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论文共分七章。 第一章导论。阐述论文的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介绍国内外研究成果,描述论文的主要创新性成果。 第二章概述税收征管能力。文章认为税收征管能力是指在既定的税收制度、税收政策条件下,国家税务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对征、纳税过程进行管理、监督、检查的控制程度,包括对征税人依法征税行为的控制能力和对纳税人依法纳税行为的控制能力,可以分为税源监控能力、申报征收能力、税务稽查能力、纳税服务能力、法律救济能力、组织资源能力。 第三章考察我国税收征管能力的现状。文章对我国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的税收征收率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表明,我国1994—2003年的平均税收征收率为56.44%,2003年达到75.81%,税收征收率呈现“前低后高”特点,表明我国的整体税收征管能力不断增强。文章对我国增值税的征收状况进行了测算考察,并以审计署对788户企业征税情况的审计结论为例,对我国税收征收状况的实践进行了考察。 第四章分析影响税收征管能力的因素。从税收制度及征管制度、税收体制、队伍素质、管理手段、社会环境等方面研究探讨影响税收征管能力的主要因素,着重分析了我国税收实践中存在的缺陷。 第五章进行税收征管能力的国际比较。从税务机构设置、税务人员素质、税务信息化建设、税源控管、税务代理、税务处罚、纳税服务等方面介绍了外国的成功经验和特色做法,并结合我国的国情、税情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借鉴意见。 第六章创立税收征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从税源监控、申报征收、税务稽查、纳税服务、法律救济以及组织资源入手设计评价税收征管能力的指标体系。 第七章构建提高税收征管能力的系统工程。文章系统地提出构建税收法制体系、执法管理体系、税源管理体系、纳税服务体系、组织机构体系、人员素质体系、信息化支撑体系和税收环境体系。

康延东[8](2008)在《信息化视角下税收综合征管能力问题研究》文中提出税收征管是税收管理活动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本文以十七大提出的构建服务型政府、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要求为背景,对如何应用信息时代信息化,完善税收征管体制中不适应信息化的那一部分内容,解决我国转轨时期税收征管偷税漏税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实现我国税收征管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并保持可持续性这一个综合性的课题进行了研究。本文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理论部分,马克思主义税收思想和马克思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为指导,紧握信息时代的脉搏,借鉴西方税务征收征管理论研究最新情况,运用博弈论,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征管的实质就是依法治税和税收遵从的和谐统一,从而改进了传统职能模式征管能力的概念,提出了税收综合征管能力(可持续税收征管能力)的基本概念。在研究过程中,应用财税学和信息学两个不同专业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办法,对影响税收综合征管能力提高的信息化和制约征管信息化发挥的税收征管体制相关部分内容进行研究。同时,根据税收征管的未来需求,预测了税收征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借此丰富未来税收征管的理论研究内容;根据税收征管体制不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趋势问题,深入研究了税收征管流程再造理论,借此丰富税收征管信息化的理论研究内容。实践方面,针对制约我国税收综合征管能力提高的问题分析,结合我国国情,用比较的方法,详细剖析了西方发达国家美国和新兴发达国家新加坡的在提高税收综合征管能力的具体做法,提出了提高我国税收综合征管能力的完善措施。最后,以福建地税纳税服务信息化改革为例,再次说明,提高税收综合征管能力必须以税收征管信息化为依托,完善税收征管体制,优化税收征管流程,实施流程再造。

周培军[9](2013)在《株洲市地税局税收征管内部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面对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商业模式创新不断、税源流动性显着增强的现实,税务部门如何强化税源监控,提高税收征管效率,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防范税收执法中的腐败行为,成为税收征管及其内部控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株洲市地税局的税收征管实际,以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组织行为学、内部控制等相关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依托,对株洲市地税局税收征管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从税收计划、组织文化、人力资源、征管业务规程、信息技术等方面查找原因,试图从构建地税文化、推进流程再造实施专业化管理、实施人才分类专业化管理、依托信息化建设、实现关键点控制等多个角度提出对策和措施,从而完善与税收征管工作相匹配的内部控制体系。本文结合株洲市地税局税收征管现状,创新提出了在完善株洲市地税局税收征管内部控制过程中,目前指令性的税收计划与确保法律法规的遵循这一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相冲突,应改进税收计划的管理,突出税收征管质量考核的考评作用;与税收专业化管理相适应,对人力资源实行分类专业化管理,鼓励干部进行个人职业规划,推进培训的针对性,实现人员岗职匹配;对株洲市地税局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严密监控税源、提高征管效率、改进税收征管内部控制提出了具体措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贾绍华[10](2001)在《中国税收流失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税收流失困扰着税收,也威胁着税收。税收流失的 治理已成为世界性难题,并为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然 而,无论是从深度还是广度上,对它的研究目前还比较 薄弱。特别是在中国,由于对其研究起步较晚,且大多数 是由税务实际部门的工作人员从自身的工作实践中进行经 验总结,其探讨的理论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还有待于进一 步完善,所提出的治理措施也在全面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上有一定的不足。因此,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就这一问 题展开深入研究,既是加强中国在这一领域学术研究的需 要,也是指导治理税收流失实践的需要,更是落实依法治 税、从严治队、规范管理、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 提高税收征管水平的需要。有鉴于此,本文在借鉴中外学者 和税务实际工作者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税 收流失概念的界定与透析、产生原因的理论分析和国际比较, 以及对策探讨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税收流失的界定与透析,作为本文的第一篇,试图说明 税收流失的概念和范围。本文在分析目前学术界各种观点的 基础上,对税收流失的概念从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进行了界 定。本文认为,税收流失的内涵是:根据现行法律制度,在 一定时期内本应征收而实际未予征收或未能征收的各类税 收;而税收流失的外延主要包括:偷税、逃税、骗税、抗税、 避税、吃税和包税、欠税(陈欠和死欠)、越权减免等。 中国税收流失问题研究其内涵而言,税收流失作为一种杜会现象;自税收产生之日起就与之相伴相随;就其外延而言,则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不同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条件下而有所不同,如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流失的外延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流矢的外廷就不可同日而语。本文通过对税收流失的现状、手段、规模、效应进行一般理论分析;认为当前中国税收流失的现状与结果十分严重;具体表现为:偷逃骗税猖撅,减税免税过滥,欠税居高不下;征税人违规严重,非税收入膨胀,隐形收入较为普遍;等等。税收流失的途径复杂多样;手段五花八门;其中既有通过非法的经济手段偷。骗、欠税,也有公然通过暴力手段抗拒缴纳国家税收。税收流矢弱化了宏观调控、特别是财政调控的效应,还导致了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秩序的混乱;软化了税法;败坏了社会风气。对此;我们不可能穷尽所有的手段和方法,只能在一般研究的基础上;以“解剖麻雀”的方式,通过对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的分析,抓住典型;重点研究,来透视税收流失在各个领域内的表现形式。比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到了产权制度调整的新阶段,企业改制正如火如茶地进行;混合经济迅猛发展,而原有税收制度主要依据不同所有制设计;己跟不上企业改制的步伐。又如;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电子化的时代,我们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经济金球化和信息电子化的冲击;但税收制度却跟不上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步伐。跨国公司已经成为推动全球经济的主要动力之一;在华的跨国企业越来越多,近年来这些企业的逃避税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我们需要认真寻求应对跨国公司避税的专门策略。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信息化时代的重 摘 要要标志;但以往的税收政策在电子商务方面却是一个“真空”,如果没有相应的税收政策出台和调整;那么,网上贸易的税收将丧失殆尽。地下经济的膨胀和走私的疯狂,对税收收入的威胁不断上井,导致税收的严重流失。如此等等。 第二篇是对税收流失产生原因的理论分析。本文在引用博奕论和预期效应最大化法模型等西方经济学理论对税收流失的成因和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了合理的修正和补充;使其更切合于中国实际,从而进一步从理论上说明造成税收流失的内在原因和机制,以及治理税收流失的途径和方法,为治理税收流失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同时,本文还引用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和方法;对税收实现中的制度约束进行了分析,提出逃税是因制度设计不合理而产生的一种隐瞒偏好的“搭便车”行为和寻租与抽租的结果。另外,本文还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哲学、法学等视角对税收流失的现实根源进行了探究;认为追求畸形经济利益最大化、税收法制不完善、财税体制不规范、纳税环境恶化、征管制度和手段不健全、处罚不严等都是造成税收流失的重要原因。 第三篇是税收流失及其治理的国际比较。税收流失是一种全球性的经济现象,几乎所有的国家都遭受税收流失之苦;每一个国家在治理税收流矢过程中都有一些成功的经验。研究国外治理税收流失的实践经验,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

二、强化依法治税 提高征管质量——省地税局组建五年税收任务年年超额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强化依法治税 提高征管质量——省地税局组建五年税收任务年年超额完成(论文提纲范文)

(1)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当代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来源和意义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六、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一章 国家治理与税收制度
    第一节 国家治理
        一、国家治理对国家统治和国家管理的历史性超越
        二、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中的税收因素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
    第二节 税收及其制度
        一、财政与税收
        二、税收制度的内涵与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税收的论述
    第三节 国家治理与税收制度的互动
        一、具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双重色彩的税收制度
        二、国家治理呼唤深化税收制度改革
        三、税收制度助推国家治理成就新高度
第二章 国外税收制度改革的治理经验与启示
    第一节 发达国家的税收制度改革
        一、税收制度促进面向现代国家转型
        二、相机抉择的税收制度结构化改革
        三、税收制度改革强国富民的新担当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税收制度改革
        一、税收制度助力稳固民族独立成果
        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中税收制度改革
        三、税收制度改革擦亮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成色
    第三节 国外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制度改革
        一、苏联东欧国家不成功的税收制度改革
        二、越南革新开放下的税收制度改革
        三、古巴“模式更新”下的税收制度改革
第三章 当代中国税收制度的确立、改革和问题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税收制度的建立、调整和评价
        一、新旧税收制度的转换
        二、改革开放前的税收制度调整
        三、对改革开放前税收制度改革的评价
    第二节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税收制度改革
        一、税收制度现代化进程的开启
        二、涉外税制和“利改税”的出台
        三、分税制和“营改增”的深远影响
        四、市场经济条件下央地税收的合作与博弈
    第三节 现行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结构布局不够完善
        二、税收法律级次较低
        三、地方税收体系失衡
        四、税收征管效率较低
第四章 国家治理视角下新时代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的使命
    第一节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治理的“助推器”
        一、促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二、提升政府对经济主体进行调节的能力
        三、拓展公共资源的多元协同治理
    第二节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治理的“稳定器”
        一、从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到政治体制改革
        二、从依法治税实践推及到依法治国战略
        三、从税收技术发展关涉到民主权利保障
    第三节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治理的“催化剂”
        一、协同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
        二、丰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第四节 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治理的“粘合剂”
        一、推动形成稳定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二、推动建成全面的多层次社保体系
        三、推动创建融通的大格局社会治理
    第五节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治理的“净化剂”
        一、克服生产的“异化”及自然的“异化”
        二、放大生态文明建设的正外部性
        三、绿色税收制度拓宽绿色发展道路
    第六节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加速器”
        一、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二、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三、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第五章 国家治理视角下新时代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恪守家国情怀的价值
        一、以人为本
        二、增进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助力民族复兴之梦
    第二节 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
        一、把握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二、把握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三、把握好坚守与开创的关系
    第三节 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一、统筹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
        二、统筹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
        三、统筹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
    第四节 遵从权利义务相统一的契约伦理
        一、维护税务相对人的权益
        二、建设纳税社会信用体系
        三、提供税收事先裁定服务
    第五节 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一、明确中央和地方的职权
        二、健全地方税体系
        三、增强税收预算科学性
第六章 国家治理视角下新时代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的对策
    第一节 全面落实税收法治方略
        一、大力推进税收立法进程
        二、严格规范税收执法行为
        三、完善提供税收司法保障
        四、创新开展税收法治宣教
    第二节 充分发挥税收乘数效应
        一、进一步优化税收制度结构
        二、进一步稳定宏观税负水平
        三、进一步深化税收种类改革
        四、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改革
    第三节 有力彰显税收公平正义
        一、聚合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情系民生降低基尼系数
        三、大力扶持民营企业成长
        四、积极鼓励慈善事业发展
    第四节 加速提升税收绿色指数
        一、激活绿色税收制度机制
        二、健全完善环境保护税法
        三、增强现有税种绿色程度
    第五节 多元构建税收综合治理
        一、推动建立税收保障制度
        二、发挥涉税中介服务力量
        三、打造经世济用税收智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中国税收征管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方法
    1.5 逻辑结构
第2章 基本理论
    2.1 税收征管的理论内涵
        2.1.1 税收管理、税收征管和税务管理的概念辨析
        2.1.2 对本文税收征管及其效率的理论界定
    2.2 税收征管效率的系统理论构建
        2.2.1 传统的税收征管系统及其局限性
        2.2.2 系统论视角下的税收征管系统及其子系统的构建
        2.2.3 对税收征管系统的有效性控制
    2.3 税收征管效率评价理论及其选择
        2.3.1 目前税收征管效率评价的常用方法及其局限性
        2.3.2 本文所采用的 DEA 法及其优点
        2.3.3 DEA 基本理论概述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税收征管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制度性影响因素及其改革评析
        3.1.1 税收专管员制度
        3.1.2 征管查三分离的税收征管模式改革
        3.1.3 税收征管效率评价制度改革
        3.1.4 制度改革的成果及其问题
    3.2 法律和技术性影响因素的完善与不足
        3.2.1 税收征管法律体系全面完善
        3.2.2 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
        3.2.3 法律和技术性影响因素评析
    3.3 指标性影响因素的选取及其拟合
        3.3.1 模型选择
        3.3.2 指标性影响因素对税收征管效率的拟合
        3.3.3 经济学分析
    3.4 指标性影响因素分析
        3.4.1 经济税源状况
        3.4.2 机构设置状况
        3.4.3 人员构成状况
        3.4.4 税收征管成本状况
        3.4.5 技术投入分析
    3.5 各国税收征管效率的比较分析
        3.5.1 宏观税负水平分析
        3.5.2 部门设置合理度有一定差距
        3.5.3 人员配置不合理且业务素质较低
        3.5.4 税收征管成本严重偏高
        3.5.5 信息技术投入低且结构不合理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税收征管效率评价模型的构建
    4.1 单输入输出的 DEA 有效性评价
        4.1.1 税收征管的投入产出函数
        4.1.2 多个 DMU 的投入产出可能集
        4.1.3 对税收征管投入产出函数的讨论
        4.1.4 税收征管效率的 DEA 有效性及其特征
    4.2 税收征管效率的 C~2GS~2模型及其改进
        4.2.1 多输入多输出下税收征管投入产出可能集的构造
        4.2.2 税收征管效率的 C~2GS~2模型及其前沿面上的投影
        4.2.3 C~2GS~2模型对纯技术效率求解的局限性及其改进
        4.2.4 税收征管的狭义技术进步率
    4.3 税收征管效率的 CR2模型及其改进
        4.3.1 DEA 有效 C~2GS~2与 CR286
        4.3.2 税收征管效率的 CR2模型及其锥性
        4.3.3 税收征管最优效率评价指数
        4.3.4 CR2模型求解的局限性及其改进
        4.3.5 税收征管的规模效率分析
    4.4 税收征管效率的混合型 DEA 模型(M)建模
        4.4.1 经典模型的锥性
        4.4.2 混合型 DEA 模型及其扩展
        4.4.3 使 DMU 变为 DEA 有效(M)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税收征管效率的 DEA 分析
    5.1 模型分析指标体系
        5.1.1 现行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
        5.1.2 指标设置原则
        5.1.3 模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基础数据描述
    5.2 数据处理及评价模型的应用
        5.2.1 面板数据的录入
        5.2.2 样本数据的相关性处理
        5.2.3 评价模型的应用
    5.3 基于混合型 DEA 模型(M)的中国税收征管效率分析
        5.3.1 各省市国税系统税收征管效率的 DEA 分析
        5.3.2 各省市地税系统税收征管效率的 DEA 分析
        5.3.3 各省市动态税收征管效率的综合评价
    5.4 DEA 结果的经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税收征管效率的有效性改进
    6.1 改变税收收入增长方式
    6.2 加强经济税源管理
        6.2.1 规范经济税源管理流程
        6.2.2 建立经济税源综合治理的网络体系
        6.2.3 强化经济税源管理的制度建设
    6.3 改革机构设置体系
        6.3.1 建立和完善地方税体系
        6.3.2 按实际状况合理设置税务机构
        6.3.3 设立扁平化税收征管机构
    6.4 改善人员状况
        6.4.1 提高税收征管人员素质
        6.4.2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6.4.3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6.5 降低征管成本
        6.5.1 降低税收征管成本的税制优化
        6.5.2 加强税务机关和人员的成本意识
        6.5.3 改善税务系统财务管理制度
        6.5.4 强化税务稽查
        6.5.5 完善税务代理制
    6.6 优化技术投入
        6.6.1 信息化建设的一体化整合
        6.6.2 合理配置硬件资源
        6.6.3 加强软件的设计和开发
        6.6.4 提高基础数据的质量
        6.6.5 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6.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3)税收成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税收成本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状况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1.4.1 论文框架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与有待解决的问题
        1.5.1 创新点
        1.5.2 有待解决的问题
第2章 税收成本概述
    2.1 成本与税收成本
        2.1.1 成本概述
        2.1.2 税收成本概念界定
    2.2 税收成本的分类及形态
        2.2.1 按成本的计划和实际发生情况分为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
        2.2.2 按税收成本发生的形态分为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
        2.2.3 按税收成本是否可控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
        2.2.4 按税收成本的内容分成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2.2.5 按税收成本的时间分为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
        2.2.6 按税收成本发生的阶段分为前期成本、中期成本和后期成本
    2.3 税收成本的影响因素
        2.3.1 社会经济因素
        2.3.2 税收法制因素
        2.3.3 税制因素
        2.3.4 税收征管因素
        2.3.5 社会环境因素
    2.4 税收成本的测定标准
        2.4.1 基本指标集
        2.4.2 特征性指标集
        2.4.3 用途性指标集
    2.5 税收成本与相关范畴的关系
        2.5.1 税收成本与税收效率的关系
        2.5.2 税收成本与财政收入的关系
        2.5.3 税收成本与税收优化的关系
        2.5.4 税收成本与税收征管的关系
        2.5.5 税收成本与税源流失的关系
        2.5.6 税收成本与税收浪费的关系
        2.5.7 税收成本与税负转嫁的关系
第3章 税收成本的理论分析
    3.1 税收成本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3.1.1 西方国家早期的税收成本思想
        3.1.2 西方国家近代和现代的税收成本思想
        3.1.3 中国的税收成本思想
    3.2 税收优化理论
        3.2.1 税制优化理论
        3.2.2 次优税制理论
        3.2.3 现代税制优化理论的主要流派
        3.2.4 税制优化理论对我国控制税收成本的指导意义
    3.3 税收管理理论
        3.3.1 税收管理的职能
        3.3.2 税收管理的必要性
        3.3.3 税收管理的原则
        3.3.4 税收管理的发展
第4章 税收成本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4.1 税收成本管理的国际比较
        4.1.1 税收征管类型的比较
        4.1.2 税收征管程序的比较
        4.1.3 税收信息化的比较
        4.1.4 税收信用管理的比较
    4.2 国外税收成本管理的经验借鉴
第5章 我国的税收成本分析
    5.1 我国征管成本的现状与特点
        5.1.1 征管成本的实证分析
        5.1.2 征税成本的特点与趋势预测
        5.1.3 对我国征税成本的基本判断
    5.2 影响我国征管成本的成因分析
        5.2.1 成本观念淡薄
        5.2.2 税务资源配置不合理
        5.2.3 现行税收制度不规范
        5.2.4 税收法制不健全
        5.2.5 征收人员素质低且征管手段落后
        5.2.6 税务代理等社会中介服务体系尚不完善
        5.2.7 经济发展水平和税源的集约化程度较低
        5.2.8 现行征管方式落后
    5.3 控制和降低税收成本的若干思考
        5.3.1 控制和降低我国税收成本的可行性
        5.3.2 控制税收成本的原则
        5.3.3 控制和降低我国税收成本的措施
    5.4 控制税收成本应处理的几个关系
        5.4.1 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的关系
        5.4.2 征税成本与纳税成本的关系
        5.4.3 征税成本与依法治税的关系
        5.4.4 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关系
        5.4.5 税收成本与税收信息化的关系
        5.4.6 正确处理征纳成本与行政效率的关系
第6章 税收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设想
    6.1 税收成本核算体系
        6.1.1 税收成本的核算原则
        6.1.2 税收成本相关会计科目的设置
        6.1.3 税收成本的核算程序
    6.2 税收成本核算的方法
        6.2.1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6.2.2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内容和运行规则
        6.2.3 作业成本法在税收成本核算中的应用
    6.3 税收成本管理方法
        6.3.1 成本企划的特征
        6.3.2 成本企划在税收成本管理中的借鉴和应用
    6.4 税收效率的检验: C—D函数的应用
        6.4.1 税收收入与成本的函数关系与函数类型的选择
        6.4.2 C—D函数中未知参数的估计模型
        6.4.3 税收效率的计算与分析
    6.5 税收成本的监督机制
        6.5.1 建立税收成本监督机制的前提条件
        6.5.2 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是加强税收成本监督的基础
        6.5.3 合理配置税务人力资源是加强征税成本监督的关键
        6.5.4 建立内部审计运行机制是保证资金使用安全节约税收成本的重要措施
        6.5.5 深化预算改革是规范财务管理控制税收成本的制度保证
        6.5.6 加强政府采购制度监督是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效途径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后记

(6)湖南地税文化建设现状调查与提升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选题的意义和目的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第2章 地税文化的理论分析
    2.1 文化的界定
    2.2 地税文化的内涵
    2.3 地税文化的组成结构
    2.4 地税文化建设的作用
第3章 湖南地税文化建设现状调查
    3.1 湖南省地税局文化建设的总体情况
        3.1.1 湖南省地税局基本情况
        3.1.2 湖南省地税局文化建设发展历程
        3.1.3 湖南省地税局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及文化体系内容
        3.1.4 湖南省地税局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3.2 市州局地税文化建设情况(以常德市地税局为例)
        3.2.1 常德市地税局基本情况
        3.2.2 常德市地税局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及文化体系内容
        3.2.3 常德市地税局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3.2.4 常德市地税局文化建设的经验借鉴
    3.3 区县局地税文化建设情况(以长沙市雨花区地税局为例)
        3.3.1 雨花区地税局基本情况
        3.3.2 雨花区地税局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及文化体系内容
        3.3.3 雨花区地税局文化建设主要做法和成效
        3.3.4 雨花区地税局文化建设的经验借鉴
    3.4 湖南地税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4.1 思想认识上模糊不清
        3.4.2 体系提炼上杂乱无序
        3.4.3 执行参与上应付懈怠
        3.4.4 绩效评价上流于形式
        3.4.5 构建提升上简单片面
第4章 湖南地税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与提升途径
    4.1 湖南地税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4.2 湖南地税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4.3 湖南地税精神的发展与提升
    4.4 湖南地税文化建设的创新重点
        4.4.1 精神文化创新重点
        4.4.2 制度文化创新重点
        4.4.3 行为文化创新重点
        4.4.4 物态文化创新重点
    4.5 湖南地税文化建设的提升途径
        4.5.1 管理文化建设
        4.5.2 岗位文化建设
        4.5.3 服务文化建设
        4.5.4 学习文化建设
        4.5.5 廉政文化建设
        4.5.6 健康文化建设
        4.5.7 税企文化建设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基本结论
    5.2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及工作实践

(7)中国税收征管能力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原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课题研究对象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2.1 研究税收征管能力是控制税收流失的需要
        1.2.2 研究税收征管能力是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要求
        1.2.3 研究税收征管能力是研究加强行政能力建设的分支课题
        1.2.4 研究税收征管能力是繁荣税收征管理论的迫切需要
    1.3 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
    1.4 课题研究思路、基本框架及研究方法
    1.5 本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2章 税收征管能力概述
    2.1 税收征管能力的相关概念及观点
        2.1.1 税收效率
        2.1.2 税收能力
        2.1.3 税收努力
        2.1.4 税收流失
    2.2 税收征管能力概念
        2.2.1 税收征管能力的内涵
        2.2.2 税收征管能力的构成要素
        2.2.3 税收征管能力的分类
    2.3 研究税收征管能力课题的理论基础
        2.3.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理论
        2.3.2 制度经济学理论
        2.3.3 博弈论
        2.3.4 组织机构扁平化理论
        2.3.5 激励理论
        2.3.6 系统论
第3章 我国税收征管能力的现状考察
    3.1 我国税收征收率考察
        3.1.1 税收流失分类
        3.1.2 公开经济税收征收率的测算方法
        3.1.3 我国税收流失规模测算
        3.1.4 我国税收征收率测算
    3.2 我国增值税征收率考察
        3.2.1 我国增值税潜在收入规模分析
        3.2.2 我国增值税征收率的测算
        3.2.3 我国增值税征收状况判断
    3.3 我国税收征收管理状况的实践考察
        3.3.1 税务部门征管能力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3.3.2 纳税人税法遵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3.3.3 地方政府越权减免税应当引起重视
第4章 影响税收征管能力的因素分析
    4.1 税收制度及征管制度
        4.1.1 现行税收制度的主要缺陷
        4.1.2 现行征管制度的主要缺陷
    4.2 税收体制
        4.2.1 税收体制概述
        4.2.2 现行税收体制的主要缺陷
    4.3 队伍素质
        4.3.1 我国税务人员及其素质的现状
        4.3.2 我国税务人员素质存在的问题
    4.4 管理手段
        4.4.1 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4.4.2 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制约因素
        4.4.3 当前税收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5 税收环境
        4.5.1 依法纳税意识
        4.5.2 护税协税环境
        4.5.3 用税环境
        4.5.3 用税环境
第5章 税收征管能力的国际比较
    5.1 税务机构设置的国际比较
        5.1.1 税务机构设置概况
        5.1.2 税务机构的国际借鉴
    5.2 税务人员素质的国际比较
    5.3 税收信息化的国际比较
        5.3.1 国外税收信息化建设情况
        5.3.2 税收信息化的国际经验
    5.4 税源控管的国际比较
        5.4.1 简化税务登记管理手续
        5.4.2 推行统一税务代码制度
        5.4.3 护税协税网络健全有效
        5.4.4 源泉扣缴制度
        5.4.5 双向申报制度
        5.4.6 以票控税制度
        5.4.7 涉税信息搜集制度
        5.4.8 完善的审核评税制度
    5.5 税务代理制度的国际比较
        5.5.1 日本的税务代理模式
        5.5.2 欧美的税收代理模式
        5.5.3 对我国税务代理现状的评析
    5.6 税务处罚的国际比较
        5.6.1 税务处罚措施概览
        5.6.2 税务处罚措施的经验借鉴
    5.7 纳税服务的国际比较
        5.7.1 纳税服务的国际经验
        5.7.2 纳税服务的借鉴
第6章 创立税收征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6.1 创立税收征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6.1.1 创立税收征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税收管理科学化的要求
        6.1.2 创立税收征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税收管理标准化的要求
        6.1.3 创立税收征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税收管理精细化的要求
    6.2 设计税收征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6.2.1 合法性原则
        6.2.2 科学性原则
        6.2.3 实用性原则
        6.2.4 可操作性原则
    6.3 税收征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6.3.1 税源监控能力指标
        6.3.2 申报征收能力指标
        6.3.3 税务稽查能力指标
        6.3.4 纳税服务能力指标
        6.3.5 法律救济能力指标
        6.3.6 组织资源能力指标
    6.4 税收征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管理与考核
        6.4.1 税收征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管理思想
        6.4.2 税收征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管理流程
        6.4.3 税收征管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的管理
        6.4.4 税收征管能力评价指标的考核
    6.5 税收征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实际应用
第7章 构建提高税收征管能力的系统工程
    7.1 税收法制体系
    7.2 执法管理体系
    7.3 税源管理体系
    7.4 纳税服务体系
    7.5 组织机构体系
    7.6 人员素质体系
    7.7 信息化支撑体系
    7.8 税收环境体系
参考文献
致谢

(8)信息化视角下税收综合征管能力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英文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基本内容与结构
    1.4 研究方法
        1.4.1 比较方法
        1.4.2 博弈论研究方法
    1.5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税收综合征管能力与相关理论
    2.1 前言
    2.2 税收征管基本理论研究
        2.2.1 税收征管的理论渊源
        2.2.2 税收征管、税收征管环境、税收征管体制的基本概念
    2.3 马克思主义税收相关理论
        2.3.1 马克思主义税收思想
        2.3.2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在税务征管中的应用
    2.4 税收征管信息化理论
        2.4.1 税收征管信息化基本理论
        2.4.2 不对称信息与税收征管信息化理论研究
    2.5 税收征管业务组织改造理论研究
        2.5.1 组织机构扁平化理论
        2.5.2 税务征管流程再造的理论研究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税收综合征管能力几个构成要素评析
    3.1 前言
    3.2 纳税服务
        3.2.1 纳税服务的起源、概念与内涵
        3.2.2 纳税服务的原则
        3.2.3 纳税服务的意义
        3.2.4 纳税服务的主要实施策略
    3.3 税收执法
        3.3.1 税务稽查与逃税的博弈分析
        3.3.2 破窗理论和“零容忍”政策
    3.4 税收遵从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税收征管发展与改革现状
    4.1 前言
    4.2 我国税收征管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4.2.1 我国税收征管发展现状
        4.2.2 我国税收征管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4.3 我国税收征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4.3.1 税收征管外部配套机制方面的问题
        4.3.2 税收征管法律方面的问题
        4.3.3 税收征管社会道德方面的问题
        4.3.4 税收征管自身管理方面的问题
        4.3.5 税收征管信息化方面存在的问题
    4.4 税收综合征管能力提高的制约因素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美国税收征管与信息化和新加坡税收征管流程再造探讨
    5.1 前言
    5.2 美国税收征管与信息化的具体做法
        5.2.1 运行高效的征管信息化
        5.2.2 完善的税收征管外部配套机制
        5.2.3 严密健全的税收法律体系
        5.2.4 公平正义、社会契约理念下的税收道德观念
        5.2.5 严格规范的税收征管管理机制
    5.3 新加坡税收征管流程再造具体做法
    5.4 美国税收征管与信息化与新加坡流程再造做法评析
        5.4.1 美国税收征管与信息化做法评析
        5.4.2 新加坡税收征管流程再造的做法评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提高我国税收综合征管能力的具体措施
    6.1 前言
    6.2 大力发展税收征管信息化
        6.2.1 加强税收征管信息化的自身建设,强化税收征管信息化的支撑作用
        6.2.2 税收征管信息化发展趋势和应用
        6.2.3 以信息化为依托,构建因特网时代新型税收征管
    6.3 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体制
        6.3.1 构建符合信息化的税收征管机构
        6.3.2 通过流程再造优化税收征管业务流程
        6.3.3 构建以纳税人服务为中心的纳税服务体系
        6.3.4 完善税收征管法律体系,强化税务机关执法刚性
    6.4 强化税收征管体制外部配套措施
        6.4.1 塑造诚信的税收征管体制外部配套制度
        6.4.2 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税收文化观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提升税收综合征管能力的实证分析—以福建地税为例
    7.1 前言
    7.2 福建地税纳税服务信息化改革简介
    7.3 福建地税纳税服务信息化改革的成效分析
        7.3.1 福建地税纳税服务信息化改革的应用效益分析
        7.3.2 福建地税纳税服务信息化改革的经济效益分析
    7.4 进一步提高福建地税税收综合征管能力的设想
        7.4.1 福建地税纳税服务信息化改革存在的问题
        7.4.2 进一步提高福建地税税收综合征管能力的设想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株洲市地税局税收征管内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主要研发内容
        1.3.2 论文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税收征管内部控制概论
    2.1 与内部控制密切相关的主要理论
        2.1.1 系统论
        2.1.2 控制论
        2.1.3 信息论
        2.1.4 信息不对称及委托代理理论
    2.2 内部控制基本体系
    2.3 税收征管内部控制的发展
第3章 株洲市地税局税收征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3.1 指令性税收计划与依法治税存在冲突
        3.1.1 现行税收计划制定及分配方法
        3.1.2 完成税收计划已变成税务机关首要任务
        3.1.3 指令性的税收计划对依法治税的冲击
    3.2 税收执法风险凸显
        3.2.1 税收征管风险
        3.2.2 税务检查风险
        3.2.3 服务风险
        3.2.4 廉政风险
    3.3 激励机制不完善
        3.3.1 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3.3.2 部分员工有不公平感
        3.3.3 队伍活力不足
        3.3.4 绩效考评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导向作用
    3.4 信息技术与税收征管内部控制没有有效融合
        3.4.1 征管软件难以满足内控需要
        3.4.2 没有解决假发票泛滥问题
        3.4.3 外勤工作难以监督
        3.4.4 综合治税没有取得实效
第4章 株洲市地税局税收征管内部控制改进建议
    4.1 税收管理向依法治税转变
        4.1.1 增强税收计划制定、分配的科学性
        4.1.2 强化征管质量考核
        4.1.3 进一步完善征管质量考核
        4.1.4 争取地方政府的理解与支持
    4.2 依靠制度建设防范执法风险
        4.2.1 完善征管业务规程
        4.2.2 实施分类纳税评估
        4.2.3 推行“一案双查”
        4.2.4 将税收征管质量纳入内部审计范围
    4.3 完善激励机制
        4.3.1 实施干部分类管理
        4.3.2 建立促进员工素质提升的长效机制
        4.3.3 定期轮岗
        4.3.4 完善绩效考评体系
    4.4 依托信息技术提升征管内控水平
        4.4.1 应用“金税三期”核心征管软件
        4.4.2 实现发票在线开具
        4.4.3 推行移动执法系统
        4.4.4 推进跨部门涉税信息共享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中国税收流失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言
第一篇 税收流失的界定与透析
    第一章 概念界定:税收流失的内涵与外延
        一、 国外学者对税收流失的界定
        二、 中国学者对税收流失的界定
        三、 税收流失的内涵和外延
    第二章 宏观透视:税收流失的现状、手段、规模、效应分析
        一、 税收流失的现状分析
        二、 税收流失的手段分析
        三、 税收流失的规模分析
        四、 税收流失的效应分析
    第三章 税收流失的个案分析
        一、 企业改制中的税收流失问题
        二、 跨国公司避税的基本原因与方法
        三、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税收流失
        四、 地下经济与税收流失
        五、 海关走私与税收流失
第二篇 税收流失产生原因的理论分析
    第四章 税收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博弈论与税收流失分析
        二、 预期效用最大法模型
        三、 影响税收流失因素一般理论模型的修正
    第五章 税收流失的机理分析
        一、 传统的逃税模型
        二、 补充的反逃税模型
        三、 传统逃税模型修正
        四、 逃税经济模型研究的未来方向
    第六章 逃税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一、 制度经济学对“制度”的解释
        二、 纳税人收入-税收收入:惊险的跳跃
        三、 税收实现机制
    第七章 根源探究:税收流失的成因
        一、 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是造成税收流失的内在动因
        二、 税收法律不完善是造成税收流失的法律原因
        三、 财税体制不规范是造成税收流失的制度原因
        四、 纳税环境恶化是导致税收流失的社会根源
        五、 征管不严是税收流失的直接原因
        六、 处罚不力是造成税收流失的重要原因
    第八章 探讨与思考:对几个问题的再认识
        一、 税收增长与税收管埋
        二、 积极财政政策与税收流失的治理
        三、 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质或量
        四、 不容忽视的欠税与过头税
        五、 重视对弱势纳税人群体的法律援助
第三篇 税收流失及其治理的国际比较
    第九章 发达国家防治税收流失的主要措施
        一、 美国防治税收流失的主要措施
        二、 加拿大防治税收流失的主要措施
        三、 日本防治税收流失的主要措施
    第十章 新兴工业国家防治税收流失的主要措施
        一、 韩国防治税收流失的主要措施
        二、 新加坡防治税收流失的主要措施
    第十一章 香港、台湾地区防治税收流失的主要措施
        一、 台湾防治税收流失的主要措施
        二、 香港防治税收流失的主要措施
    第十二章 治理税收流失国际经验的借鉴
        一、 完善的税收制度
        二、 健全的法律保障
        三、 合理的机构设置
        四、 规范的纳税申报制度
        五、 广泛、充分的税收宣传
        六、 严密的发票管理制度
        七、 有效的源泉扣缴制度和预付暂缴制度
        八、 专业化的税务审计
        九、 严厉的税收惩罚
        十、 电子化的税收征管
        十一、 高素质、高操守的税务代理机构
第四篇 税收流失的治理对策
    第十三章 依法治税:治理税收流失的根本出路
        一、 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二、 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中国税法体系建设的成效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四、 推进依法治税,治理税收流失
    第十四章 完善与优化税制:弥补税收流失的制度缺陷
        一、 优化税制理论概述
        二、 以优化税制理论为基础,优化税种结构
    第十五章 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为治理税收流失提供体制保障
        一、 以“公共产品”理论为基础,科学地界定和划分事权
        二、 合理划分税权,并赋予地方相应的税收立法权
        三、 在划分事权和财权的基础上,规范转移支付制度
        四、 确定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规范税费关系
    第十六章 强化税收征管:截断税收流失的通道
        一、 重构税收征管模式是治理税收流失的有效手段
        二、 抓好源泉监控 加强税源管理
        三、 改进管理方法 提高征管能力和质量
        四、 强化税务稽查 提高稽查水平
        五、 清理税收减免 规范税收优惠政策
        六、 密切部门配合 实行综合治理
    第十七章 税收流失个案治理的对策
        一、 企业改制过程中税收流失的治理对策
        二、 抑制外商投资企业避税行为的治理对策
        三、 借鉴国际经验,完善电子商务税收政策
        四、 防范地下经济税收流失的治理对策
        五、 打击走私与进口环节的税收流失治理
    第十八章 素质教育:治理税收流失的基础条件
        一、 树立正确的现代税收理念
        二、 中国公民纳税意识淡薄的原因
        三、 增强公民纳税意识的途径
        四、 加强税务公务员的综合素质教育,提高税收执法水平
        五、 坚持依法治税与以德治税,综合治理税收流失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四、强化依法治税 提高征管质量——省地税局组建五年税收任务年年超额完成(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当代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研究[D]. 于俊. 华侨大学, 2019(12)
  • [2]中国税收征管效率研究[D]. 姜铭. 燕山大学, 2012(10)
  • [3]税收成本研究[D]. 刘秀丽. 天津财经大学, 2006(09)
  • [4]辽宁地税走进新时代——辽宁省地方税务工作会议综合报道[J]. 梁然. 辽宁财税, 2001(02)
  • [5]在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奋力推进税收工作[J]. 李莉,窦兴社. 甘肃税务, 2003(02)
  • [6]湖南地税文化建设现状调查与提升对策研究[D]. 孙冰冰. 湘潭大学, 2012(01)
  • [7]中国税收征管能力问题研究[D]. 周广仁. 南京农业大学, 2006(02)
  • [8]信息化视角下税收综合征管能力问题研究[D]. 康延东. 福建师范大学, 2008(12)
  • [9]株洲市地税局税收征管内部控制研究[D]. 周培军. 湖南大学, 2013(05)
  • [10]中国税收流失问题研究[D]. 贾绍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01)

标签:;  ;  ;  ;  ;  

依法加强税收征管提高征管质量——省地税局5年税收任务逐年超额完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