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_(17)型粘性油轮改进设计介绍

G_(17)型粘性油轮改进设计介绍

一、G_(17)型粘油罐車修改設計情况介紹(论文文献综述)

张向东,韩志坚,郭小锋,郑国忠[1](2004)在《无中梁罐车牵枕结构的发展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无中梁罐车牵枕结构的发展 ,依据静强度试验及运用经验 ,分析了无中梁罐车牵枕结构的受力规律 ,提出了设计无中梁罐车牵枕结构的建议。

金耀辉[2](2006)在《70t级无中梁罐车牵枕结构设计及分析》文中提出随着中国成功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经济取得了空前的的高速发展。国家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越来越大,各种物资的流通运输和周转量逐年增加,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铁道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货车运能远远不能满足物资运输的需求,铁道运输“重载化”已成为现阶段铁路运输的重要课题。 为提高运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铁道部实施了跨越式发展战略,铁路货车向“重载化、快捷化”的方向发展,出台了70t级货车的重载技术政策,先后研制成功了70t级新型敞车、平车、棚车等重载货车,为全面开行重载列车创造了条件。 70t级新型轻、粘油罐车是按照铁路货车重载技术政策要求设计开发的轴重23t的重载罐车,该车采用无中梁结构,载重较G70和G17B型罐车提高8t和7t。为适应重载,提高了车辆强度校核标准,新型罐车对车辆结构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牵枕结构作为罐车承上启下的关键部件,传递着牵引和各项冲击载荷,承载着各种垂向、横向载荷,受力非常复杂,该结构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罐车整车的运行安全。本文通过对70t级新型无中梁罐车牵枕结构的设计、选型和开发思路作以论述,探讨无中梁罐车牵枕结构的一般规律,从而对一般无中梁罐车的设计和选型提供帮助。

徐荣华[3](2000)在《建国50年货车发展概况》文中指出介绍了建国以来我国铁路货车及其主要零部件的发展情况 ,展望了今后的发展

荆少萌[4](2013)在《80t级粘油罐车加热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铁道粘油罐车在石化领域内使用越来越普遍,承担着原油、重油等物资的运输,约占货车总数的18%。由于原油、重油等物资在环境温度较低时粘度大且容易凝固,流动性较差。在卸车时,为了使凝固的粘油融化和降低粘油的粘度,提高卸车的速度,必须对粘油罐车进行加热。因此,加热系统的性能成为衡量粘油罐车技术的关键指标之一。本文以80t粘油罐车新型加热系统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加热结构进行了热工实验以及数值模拟分析。制作了三个实验模拟罐体,分别为新型外加热结构、盘管内加热结构、老式外加热结构,并搭建了实验运行系统。实验工质为水和原油,工质为水时以定蒸汽流量的方法研究,流量分别为1.5g/s、4g/s、7g/s、10g/s;工质为原油时以定压力充注蒸汽的方法研究,充注压力为150kPa、200kPa。论文研究了不同工况下三个罐体的升温速率、卸油速率、内部温度分布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能源利用率,并通过红外热像仪对新型和老式外加热罐体进行测量,监测加热结构外部温度场分布,了解蒸汽的走向。实验结果表明新型罐体内部介质的温度与时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热结构的加热效果比较均匀,气路分配比较合理,蒸汽换热比较好,冷凝效果好,总的压降值最小;虽然升温速率、卸油速率略小于内加热结构,但内加热结构有排油不净的现象。综合比较,考虑卸油速率、卸净率、能源利用率以及各个罐体的加热面积等因素,新型外加热结构的加热效果最好。为了验证热工实验的准确性,用数值计算软件FLUENT6.3分别对外加热结构和内加热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通过对两个结构进行冻油溶解过程和有限空间的自然对流过程的计算,对比100mm冻油层全部融解的时间、冻油全部溶解后底部达到40℃所需的时间。研究结果表明,外加热的效果要好于内加热。本文对80t级粘油罐车加热系统的评估具有一定的工程价值。

宋炜[5](2009)在《铁路提速期西安车辆厂实现技术跃迁的动力因素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国家在资金和政策方面支持力度的加大,铁路高速重载的发展带动了我国铁路装备现代化进入实质性阶段,为我国铁路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铁路企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体而言,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在高速、重载的机车车辆设计与制造的某些领域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铁路运输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铁路企业技术创新成为了解决运力矛盾的重要手段。我国铁路企业以独特的技术跃迁模式实现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有力保障了中国铁路运输的六次大提速。因此,对铁路企业实现技术跃迁动力因素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车辆厂(以下简称西安车辆厂)1997以来铁路罐车技术跃迁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借鉴层次分析法、目标规划法、线性规划法以及拉格朗日函数等方法,对技术跃迁的动力演进进行了评价,提出了推动企业实现技术跃迁的外部动力因素、内部动力因素和机会动力因素,通过对1996-2007年西安车辆厂罐车产量、产值的实地调研,建立了各动力因素对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贡献率测度模型并实测了各因素间关联作用的影响力系数、感应力系数,确定了产业政策、行业竞争和突发事件是铁路企业实现技术跃迁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耦合动态过程分析,提出以耦合参数和因素阈值作为耦合度变量,建立了最优耦合度测度模型,认为铁路企业技术跃迁的实现有赖于动力因素最优化一阶条件的离差最小化,而离差最小化则归因于耦合度的最大化,因此适当调整各动力因素对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贡献率是提高其耦合关系的有效手段。另外,针对机会动力因素的适时选择问题,在分析机会窗口对推动企业实现技术跃迁作用的基础上,以单个产品的完整生命周期内机会窗口出现的频次、时间以及密度等作为数值因子建立了测度模型,为实现技术跃迁提供了阈值条件,从而有助于企业建立技术领先优势。最后,分别从控制外部动力因素、加强内部动力因素、培育机会动力因素三个方面提出了西安车辆厂进一步实现技术跃迁实施方案以及进一步实现技术跃迁的改进措施与建议。

侯军[6](2006)在《G75型大容积轻油罐车设计、分析及试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罐车是我国主要车种之一,约占货车总数的18%,用于液体、液化气体和粉状货物的运输。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罐车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的技术还有一定差距。随着社会的发展,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铁路运输压力逐年增加,铁道部因此提出铁路跨越式发展和货车提速、重载的战略要求,并于2004年7月颁布了新的《铁路主要技术政策》。 国内轻油罐车运用表明,原有轻油车存在容积小导致的小密度介质运量低、罐体中部易上挠造成卸不净等性能不足的问题,已滞后于发展需求。因此提出了新型轻油罐车设计任务。 本文通过简介国内罐车的发展进程、国内轻油罐车的主要结构和美国罐车的演化历史,回顾了罐车发展中的经验教训,经分析,提出了轻油罐车采用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技术,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不断创新,满足市场需求,并适应重载化、快捷化的发展方向,进一步确定了G75型轻油罐车的大容积斜底罐体结构和车辆长度等主要结构与参数。在随后的内容中,还介绍了该车的车体静强度计算、车体静强度试验、冲击试验及车辆动力学性能试验情况,对结构设计予以验证。最后,对G75型轻油罐车整车设计予以肯定,并对罐车进一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如重载技术、安全性结构设计和罐车特性对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等。

龙宗芹[7](2007)在《ERP环境下企业成本控制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ERP是指整合企业内部资源的企业经营管理系统,使企业业务数据统一化、全部在线处理。ERP作为一种强大的流程式管理模式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紧密地结合起来,引发了企业管理的深刻变革,对财务管理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对成本管理理念和方法的革新。ERP作为现代企业的内部管理平台,除了提供全套的物流解决方案,监控和优化企业的整个生产流程外,也为企业成本管理领域提供了强大的核算、分析和控制功能。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成本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成本费用的高低和经济效益,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传统成本控制方法又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因而,研究企业成本控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论述了ERP系统及成本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ERP系统及成本控制的研究成果,评述了论文研究的方法和意义。然后论述了ERP系统和成本控制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论述传统成本控制的原理方法及其存在的缺陷、新制造环境和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对成本控制的影响,提出了现代成本控制理论和ERP环境下的成本控制基础理论。并且通过论述在ERP环境下实施标准成本控制和作业成本控制的必要性,构建了ERP环境下的三种现代成本控制模式:ERP环境下的标准成本控制模式、ERP环境下的作业成本控制模式以及ERP环境下标准成本控制和作业成本控制的结合,并且重点论述了ERP环境下的成本计算模型、成本核算、差异分析及账务处理。最后以案例公司如何运用ERP进行标准作业成本控制为例介绍了ERP环境下现代成本控制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并对实施效果做出了评价。

孙卫国[8](2005)在《济南机车车辆厂员工培训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外铁路运输现状对中国货运车辆制造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说明了国内机车车辆制造企业对产品研发人才和高水平技能型人才需求的紧迫性,同时指出了企业员工培训的重要战略地位。本文以济南机车车辆厂员工培训管理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分析了该企业员工培训系统的现状及目前在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思路。本文将培训划分为四个阶段,对培训全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过程质量控制和培训效果评估这三个阶段进行了重点研究,将现代企业培训需求分析和效果评估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培训工作实际。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1.针对济南机车车辆厂的发展战略和2005年度生产经营目标,通过收集培训需求信息,进行需求分析,对该企业2005年度的员工培训进行了策划,并制定了年度员工培训计划。2.探讨了如何建立济南机车车辆厂培训评估机制;设计了培训评估的实施方案。并将该方案运用于焊接操作技术培训项目,提供了一个实施培训效果评估的案例。这个案例不仅对改进企业培训管理具有现实参考价值,而且还可以为企业实施员工培训效果评估所借鉴。3.根据济南机车车辆厂的实际以及该企业按照ISO10015培训标准规范员工培训的要求,设计、编制了培训过程质量控制程序文件。这些文件可以作为企业加强对培训过程监控,提高员工培训质量,提高企业培训体系的运行效率,提升培训管理者素质,不断改进培训管理和教学水平,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具体操作指南。

范婉玲,邓嘉,陶彦斌,拜雪玲[9](2009)在《对TB/T1803—2007《铁道罐车水压试验》的解析》文中研究指明简要介绍TB/T1803《铁道罐车水压试验》的修订情况。着重分析修订后的标准与原标准在技术内容方面的变化,以及新版标准中增加和删减的技术内容。

孟永胜[10](2006)在《装备制造业产品制造数据集成管理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作为企业信息系统基础数据的物料清单(BOM)和工艺行程(Routings)等制造数据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重点研究制造系统中的核心数据——物料清单和工艺行程相关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在明确制造数据的相关概念和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基于仿射空间的BOM描述模型和基于Meta图的产品多行程建模方法,并进一步构建了产品结构数据与生产过程数据的集成模型GBOMP。 本文在充分分析制造数据管理相关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以典型装备制造企业大连机车厂的制造数据集成管理实践为背景,并结合863研究课题和企业应用项目,重点对装备制造业中制造数据集成管理相关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 考虑到传统BOM模型在企业应用系统中的局限性及运行效率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n维仿射空间的产品结构描述模型,使产品、部件及零件之间的依赖关系得以明确体现,并详细分析了该模型的构建过程、搜索性能和数据重用性能等; (2) 针对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多行程选择问题,基于形式化建模工具Meta图建立了产品的多工艺行程模型,通过求解Meta路算法获得完整的工艺行程方案,引入加权属性对工艺行程中涉及的成本、时间、加工能力等在模型中进行描述,最后计算出各种工艺行程方案的成本、周期等性能综合评价指标,为产品多工艺行程的合理选择奠定了基础; (3) 针对产品结构数据与制造过程数据的集成问题,提出面向产品多样性、集成产品结构数据和制造过程数据的模型GBOMP,在该模型中统一描述了静态的产品结构数据和动态的制造过程数据,并建立零部件齐套性过程跟踪产品结构和制造过程之间的物料逻辑关系,为厂级生产作业计划编制及部门间生产进度衔接等提供系统的制造数据支持; (4) 基于XML和Web Service等先进信息技术,建立了一个面向服务的应用程序开发框架,并详细说明了各个层次的特点及具体实现,以及整个框架的设计策略,为应用系统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5) 将上述研究成果在具体的企业项目中进行应用,介绍了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设计并开发的以制造数据集成管理为核心的DLOCO-PPS系统应用实例,具体包括系统的需求分析、功能设计、软件开发以及在示范企业的应用等。

二、G_(17)型粘油罐車修改設計情况介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_(17)型粘油罐車修改設計情况介紹(论文提纲范文)

(1)无中梁罐车牵枕结构的发展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外无中梁罐车及牵枕结构简介
2 我国无中梁罐车牵枕结构简介
    2.1 G16型轻油罐车
    2.2 G19型轻油罐车
    2.3 GQ型液化气体罐车
    2.4 G17A型粘油罐车
    2.5 G60A型轻油罐车
    2.6 G19型轻油罐车
    2.7 G70型轻油罐车
    2.8 G17B型粘油罐车
3 我国无中梁罐车强度试验数据比较分析
    3.1 枕梁前部1、2测点应力分析
    3.2 枕梁端部3~8测点应力分析
    3.3 枕梁后部9、10测点应力分析
    3.4 牵引梁尾部11~18测点应力分析
    3.5 牵引梁尾部应力分析

(2)70t级无中梁罐车牵枕结构设计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中英文)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本文所作的工作
第2章 国内外无中梁罐车的发展概述
    2.1 国外无中梁罐车的发展历史
    2.2 国外无中梁罐车牵枕结构的结构组成及特点
        2.2.1 牵引梁腹板
        2.2.2 前从板座
        2.2.3 后从板座和上心盘座
        2.2.4 枕梁结构
    2.3 国内无中梁罐车的发展历史
        2.3.1 G16型轻油罐车
        2.3.2 G19型轻油罐车
        2.3.3 G17A型粘油罐车
        2.3.4 G70型轻油罐车
        2.3.5 G17B型粘油罐车
        2.3.6 G75型轻油罐车
        2.3.7 GL60K型沥青罐车
    2.4 重载化对无中梁罐车的影响
        2.4.1 德国铁路重载货运情况
        2.4.2 澳大利亚BHP公司的重载运输
        2.4.3 南非 Spoornet公司的重载运输
        2.4.4 俄罗斯铁路重载运输情况
        2.4.5 美国铁路重载运输情况
        2.4.6 我国重载运输的现状
        2.4.7 重载运输对罐车牵枕结构的要求
第3章 70t级无中梁罐车牵枕结构设计
    3.1 牵引梁装配
        3.1.1 冲击座和前从板座选型
        3.1.2 牵引梁选型
        3.1.3 采用一体式心盘座
    3.2 枕梁装配
        3.2.1 材料选型
        3.2.2 枕梁腹板、下盖板厚度增加对牵枕结构的影响
        3.2.3 侧管支柱倾斜角度的选取
        3.2.4 卸荷孔形式的选取
第4章 牵枕装置静强度分析
    4.1 牵枕结构模型的建立
        4.1.1 计算模型
        4.1.2 材料的许用应力
        4.1.3 计算载荷
    4.2 静强度计算结果
第5章 70t级无中梁罐车牵枕装置疲劳分析
    5.1 疲劳分析目的和评价依据
    5.2 车体疲劳寿命仿真方法
    5.3 车体有限元应力分析
        5.3.1 有限元分析模型
        5.3.2 应力计算结果
    5.4 应力谱
    5.5 疲劳寿命预测结果
    5.6 疲劳寿命分析结论
第6章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与设想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3)建国50年货车发展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货车
    1.1 敞车
    1.2 棚车
    1.3 平车
    1.4 罐车
        1.4.1 轻油罐车
        1.4.2 粘油罐车
        1.4.3 酸碱罐车
        1.4.4 粉状货物罐车
        1.4.5 液化气罐车
        1.4.6 其他
    1.5 漏斗车
        1.5.1 无盖漏斗车
        1.5.2 有盖漏斗车
    1.6 保温车
    1.7 家畜车
    1.8 自翻车
    1.9 长大货物车
    1.10 守车
    1.11 米轨车
    1.12 检衡车
    1.13 电站列车
    1.14 其他专用车
    1.15 出口车
2 主要零部件
    2.1 转向架
    2.2 制动装置
    2.3 车钩缓冲装置

(4)80t级粘油罐车加热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罐车简介和国内外发展概述
        1.2.1 罐车简介
        1.2.2 美国罐车的发展
        1.2.3 国内罐车的发展
    1.3 国内外罐车加热系统的发展及水平
        1.3.1 国外罐车加热系统的发展及水平
        1.3.2 国内罐车加热系统的发展及水平
    1.4 罐体加热系统类型与优缺点
        1.4.1 外加温套加热装置
        1.4.2 内盘管热装置
        1.4.3 电加热装置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2 80t 级粘油罐车加热系统热工实验
    2.1 实验系统介绍
        2.1.1 实验介绍
        2.1.2 实验装置
    2.2 实验目的、原理与方法
        2.2.1 实验目的与内容
        2.2.2 实验原理
        2.2.3 实验方法
        2.2.4 实验的具体操作
    2.3 实验数据的测量
        2.3.1 数据采集系统
        2.3.2 实验温度测量
        2.3.3 冷凝水量的测量
    2.4 本章小结
3 罐内工质为水时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罐体的升温速率
        3.1.1 正常情况时升温速率
        3.1.2 保温和风吹时升温速率
    3.2 罐体的温度分布
        3.2.1 三种罐体在流量为 7g/s 下的温度
        3.2.2 三种罐体在流量为 1.5g/s 下的温度
        3.2.3 三种罐体在流量为 4g/s 下的温度
        3.2.4 三种罐体在流量为 10g/s 下的温度
    3.3 蒸汽的能源利用率
    3.4 红外热像仪对应的蒸汽分布
        3.4.1 两种罐体在 4g/s 时的气路分布
        3.4.2 两种罐体在 7g/s 时的气路分布
        3.4.3 两种罐体在 10g/s 时的气路分布
        3.4.4 两种罐体在 1.5g/s 时的气路分布
        3.4.5 两种罐体在 7g/s 增加保温层时加温套板内的气路分布
    3.5 四种不同流量进口蒸汽和流量的关系
    3.6 本章小结
4 罐内工质为原油时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4.1 罐体的卸油速率
        4.1.1 150kPa 和 200kPa 下三种罐体卸油效率比较
        4.1.2 三种罐体在 150kPa 和 200kPa 卸油效率比较
    4.2 罐体的升温速率和温度分布
        4.2.1 罐体的升温速率
        4.2.2 罐体的温度分布
    4.3 保温与吹风实验
    4.4 能源利用率
    4.5 红外热像仪对应的蒸汽分布
        4.5.1 两种罐体在 150KPa 时的气路分布
        4.5.2 两种罐体在 200KPa 时的气路分布
        4.5.3 两种罐体在 150KPa 增加保温层时的气路分布
    4.6 小结
5 80t 级粘油罐车加热系统数值模拟
    5.1 数值模拟理论基础
        5.1.1 数值模拟
        5.1.2 FLUENT 软件简介
        5.1.3 控制方程
    5.2 外加热罐车内的数值模拟
        5.2.1 物理模型和网格划分
        5.2.2 冻油层融解过程
        5.2.3 有限空间的自然对流过程
    5.3 内部加热罐车内的数值模拟
        5.3.1 物理模型和计算网格
        5.3.2 冻油层融解过程
        5.3.3 有限空间自然对流过程
    5.4 比较结果与分析
        5.4.1 冻油层的融解过程
        5.4.2 有限空间自然对流过程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5)铁路提速期西安车辆厂实现技术跃迁的动力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铁路高速重载技术的发展历程
        1.1.2 我国铁路企业的技术创新现状
        1.1.3 西安车辆厂罐车发展状况
    1.2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内容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的思路
        1.3.2 研究的方法
        1.3.3 研究的框架
2 文献综述
    2.1 技术创新综述
    2.2 动力因素综述
    2.3 耦合机理综述
    2.4 本章小结
3 西安车辆厂实现技术跃迁的动力演进评价
    3.1 技术跃迁的实现条件
        3.1.1 铁路罐车技术的高度发展
        3.1.2 自主核心技术的研发积聚
        3.1.3 技术创新方向的正确定位
        3.1.4 生产技术装备的创新投入
    3.2 动力演进评价体系
        3.2.1 评价体系的建立
        3.2.2 评价过程
        3.2.3 评价结果
    3.3 技术跃迁的发生机理
        3.3.1 "高速重载"发展方向导致的技术跃迁
        3.3.2 "技术瓶颈"制约运力导致的技术跃迁
        3.3.3 动力因素重组整合导致的技术跃迁
        3.3.4 动力因素互补强化导致的技术跃迁
    3.4 本章小结
4 西安车辆厂实现技术跃迁的动力因素分析
    4.1 外部动力因素
    4.2 内部动力因素
        4.2.1 铁路罐车竞争格局分析
        4.2.2 铁路罐车市场需求分析
        4.2.3 西安车辆厂竞争对手分析
    4.3 机会动力因素
    4.4 本章小结
5 西安车辆厂实现技术跃迁的动力因素测度
    5.1 西安车辆厂技术跃迁的回顾
    5.2 动力因素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贡献率的测度
        5.2.1 贡献率模型的建立
        5.2.2 贡献率模型的评价
        5.2.3 贡献率模型的优化
    5.3 动力因素的最优耦合度测度
        5.3.1 耦合机理的表述
        5.3.2 耦合模型的建立
        5.3.3 耦合程度的度量
        5.3.4 耦合模型的评价
    5.4 技术跃迁的机会窗口测度
        5.4.1 机会窗口的定性分析
        5.4.2 机会窗口模型的建立
        5.4.3 机会窗口的定量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推动西安车辆厂进一步实现技术跃迁的对策及其建议
    6.1 推动西安车辆厂进一步实现技术跃迁的改进方案
        6.1.1 指导原则
        6.1.2 目标定位
        6.1.3 实施内容
    6.2 推动西安车辆厂进一步实现技术跃迁的改进措施与建议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及研究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G75型大容积轻油罐车设计、分析及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铁路主要技术政策
    1.2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国内外罐车发展概况
    2.1 国内外罐车运用情况
    2.2 国内既有轻油罐车车型简介
    2.3 国内罐车发展综述
    2.4 美国罐车的发展
第三章 G75罐车结构选型
    3.1 总体特点
    3.2 主要技术性能与参数
    3.3 主要结构
第4章 静强度计算和试验
    4.1 静强度计算
    4.2 静强度试验
第五章 冲击试验
    5.1 试验内容
    5.2 试验方法
    5.3 结果及分析
第六章 动力学性能试验
    6.1 干线运行振动加速度
    6.2 干线运行平稳性
    6.3 干线运行横向力
    6.4 脱轨系数
    6.5 轮重减载率
    6.6 干线运行弹簧动挠度和动力系数
    6.7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7)ERP环境下企业成本控制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ERP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2 成本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3 ERP环境下成本控制的研究现状
        1.2.4 对国内外成本控制理论发展的评价
    1.3 论文研究的意义
    1.4 本文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第2章 ERP系统与成本控制的相关理论
    2.1 ERP系统基础理论
        2.1.1 ERP的概念
        2.1.2 ERP系统基本原理及管理思想
    2.2 成本控制基础理论
        2.2.1 传统成本控制方法及其局限性
        2.2.2 新制造环境对成本控制的影响
        2.2.3 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对成本控制的影响
        2.2.4 现代成本控制理论
    2.3 ERP环境下的成本控制基础理论
        2.3.1 ERP环境下成本控制要点及成本控制结构
        2.3.2 运用ERP进行成本控制的优势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ERP环境下的现代企业成本控制模式的构建
    3.1 ERP环境下的标准成本控制模式
        3.1.1 ERP系统中实施标准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3.1.2 ERP环境下标准成本控制模式业务流程
    3.2 ERP环境下的作业成本控制模式
        3.2.1 ERP系统中实施作业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3.2.2 ERP环境下作业成本控制模式业务流程
    3.3 ERP环境下两种成本控制模式的比较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ERP环境下现代成本控制模式的实施
    4.1 A公司概况
    4.2 A公司成本控制现状分析
    4.3 A公司实施标准作业成本控制的条件
        4.3.1 经济及技术力量情况
        4.3.2 市场形势
        4.3.3 企业领导重视职工积极参与
    4.4 A公司标准作业成本控制过程
        4.4.1 设计阶段标准作业成本控制
        4.4.2 采购阶段采购成本的核算与控制
        4.4.3 制造阶段标准作业成本的核算与控制
        4.4.4 销售阶段客户服务成本的核算与评价
        4.4.5 实施效果评价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济南机车车辆厂员工培训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济南机车车辆厂培训系统现状分析及改进思路
    2.1 济南机车车辆厂简介
    2.2 济南机车车辆厂培训系统现状分析
    2.3 改进思路
第三章 济南机车车辆厂培训需求分析
    3.1 培训需求分析工作流程
    3.2 培训需求分析程序文件的设计
    3.3 培训需求调查的基本方法
    3.4 培训需求调查问卷设计
    3.5 济南机车车辆厂培训需求分析
    3.6 济南机车车辆厂年度培训计划
第四章 济南机车车辆厂培训过程质量控制研究
    4.1 用ISO10015 标准规范工厂培训的认识
    4.2 推行ISO10015 标准的设想
    4.3 培训过程质量控制程序文件的设计
第五章 济南机车车辆厂培训效果评估研究
    5.1 济南机车车辆厂培训效果评估机制的建立
    5.2 评估方法和模型在济南机车车辆厂培训管理中的应用
    5.3 焊接操作技能培训效果评估调查和分析实例
结束语
参考文献

(9)对TB/T1803—2007《铁道罐车水压试验》的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仪表的配置
2 安全要求
3 取消试验中对受试体支撑的量化要求
4 试验压力
    4.1 增加水压试验的罐车品种
    4.2 增加内加温管路水压试验要求
    4.3 对加温套的水压试验压力进行修订
5 引入“试验装置”概念
6 取消水压试验记录卡片的格式要求
7 结语

(10)装备制造业产品制造数据集成管理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制造业信息化概述
        1.1.2 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现状与问题
        1.1.3 企业信息化中的制造数据
    1.2 制造数据相关信息技术
        1.2.1 PDM技术
        1.2.2 ERP技术
        1.2.3 ECM技术
    1.3 BOM技术的发展及相关产品
        1.3.1 BOM研究现状
        1.3.2 BOM相关软件产品介绍
        1.3.3 BOM相关研究中的问题
    1.4 课题来源和选题依据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结构安排
        1.5.1 主要研究工作
        1.5.2 论文结构安排
2 基于仿射空间的BOM描述模型
    2.1 BOM概述
        2.1.1 BOM的概念及意义
        2.1.2 BOM数据的结构和特点分析
        2.1.3 BOM的形式化定义
    2.2 传统BOM模型
        2.2.1 模型概述
        2.2.2 几种典型的传统模型
    2.3 基于仿射空间的BOM模型
        2.3.1 仿射空间简介
        2.3.2 BOM结构与仿射空间的关系
        2.3.3 BOM树结构的形式化处理
        2.3.4 模型的定义及性能分析
    2.4 基于N维仿射空间BOM模型的应用
    2.5 小结
3 基于META图的产品多行程建模研究
    3.1 引言
    3.2 META图的概念和相关属性
        3.2.1 Meta图的定义
        3.2.2 Meta图相关属性
        3.2.3 Meta图与传统图形结构的比较
    3.3 工艺行程及其相关研究
        3.3.1 工艺行程概述
        3.3.2 工艺行程的作用
        3.3.3 工艺行程相关研究
    3.4 基于META图的多工艺行程模型
        3.4.1 模型的基本结构
        3.4.2 模型的建立
        3.4.3 多工艺行程Meta图模型特点
    3.5 加权META图及行程相关属性的表示
        3.5.1 加权Meta图的概念
        3.5.2 行程相关属性在模型中的表示
    3.6 多工艺行程方案的获得与定量分析
        3.6.1 求Meta图中全部最大Meta路的算法
        3.6.2 多工艺行程的定量分析
    3.7 小节
4 面向产品多样性的GBOMP
    4.1 引言
    4.2 BOM构建类型研究
        4.2.1 BOM的构建类型
        4.2.2 BOM的应用研究
    4.3 基础物料和过程清单模型GBOMP
        4.3.1 产品案例说明
        4.3.2 物料和过程清单(BOMP)
        4.3.3 通用BOM和特征多样性
    4.4 GBOMP的面向对象模型及应用
        4.4.1 GBOMP的面向对象模型
        4.4.2 模型在多品种生产中的应用
    4.5 小结
5 面向服务的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5.1 引言
    5.2 SOA及相关技术
        5.2.1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
        5.2.2 Web Service技术
        5.2.3 XML技术
        5.2.4 开发平台选择
    5.3 应用系统体系结构框架设计
        5.3.1 数据实体层
        5.3.2 实体控制层
        5.3.3 数据访问层
        5.3.4 务规则层
        5.3.5 业务外观层和Web层
        5.3.6 框架服务的设计策略
    5.4 小结
6 系统实例开发及应用
    6.1 前言
    6.2 应用企业背景
        6.2.1 企业主要产品及生产特点
        6.2.2 所属行业特点概述
    6.3 DLOCO-PPS系统设计
        6.3.1 需求分析
        6.3.2 系统设计
    6.4 系统原型实现
        6.4.1 产品BOM管理
        6.4.2 物料信息管理
        6.4.3 工艺行程管理
        6.4.4 与PDM的数据集成
        6.4.5 其他辅助功能
    6.5 系统原型应用
    6.6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未来的工作
创新点摘要
参考文献
附录A 课题研究过程中所使用平台/工具/软件
附录B 柴油机生产网络图
附录C 缩略语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四、G_(17)型粘油罐車修改設計情况介紹(论文参考文献)

  • [1]无中梁罐车牵枕结构的发展与分析[J]. 张向东,韩志坚,郭小锋,郑国忠. 铁道车辆, 2004(04)
  • [2]70t级无中梁罐车牵枕结构设计及分析[D]. 金耀辉. 西南交通大学, 2006(09)
  • [3]建国50年货车发展概况[J]. 徐荣华. 铁道车辆, 2000(03)
  • [4]80t级粘油罐车加热系统的研究[D]. 荆少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05)
  • [5]铁路提速期西安车辆厂实现技术跃迁的动力因素研究[D]. 宋炜. 西安理工大学, 2009(S1)
  • [6]G75型大容积轻油罐车设计、分析及试验[D]. 侯军. 西南交通大学, 2006(09)
  • [7]ERP环境下企业成本控制模式研究[D]. 龙宗芹.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02)
  • [8]济南机车车辆厂员工培训管理研究[D]. 孙卫国. 天津大学, 2005(07)
  • [9]对TB/T1803—2007《铁道罐车水压试验》的解析[J]. 范婉玲,邓嘉,陶彦斌,拜雪玲. 铁道技术监督, 2009(09)
  • [10]装备制造业产品制造数据集成管理研究与应用[D]. 孟永胜. 大连理工大学, 2006(08)

标签:;  ;  ;  

G_(17)型粘性油轮改进设计介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