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北-12型简易机耕船(论文文献综述)
诸葛镇[1](1980)在《机耕船牵引性能的初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着重分析机耕船水田作业的牵引性能。文中从对机耕船的牵引平衡和功率平衡的认识出发,根据现有机耕船牵引试验的一些结果,对其牵引性能指标进行了初步的归纳和讨论,从而获得了现有机耕船(以12马力为主)最佳工况几个主要参数的经验数据,为同等马力机耕船的设计计算提供了一些依据。文中还就四轮驱动机耕船、履带行走机构、机耕船发动机功率等问题,讨论了改进机耕船牵引性能的一些途径。
周用权,王修斌[2](1979)在《机耕船犁耕时总体动力学若干问题的理论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机耕船是我国首创的一种新型水田动力机械。本文通过对机耕船的实践过程,试验数据的整理分析以及公式的推导,试图从定性的阶段向定量阶段的发展作一初步尝试。通过机耕船的主要作业项目——犁耕的纵向平面内总体受力状态的分析,建立力和力矩平衡方程式,对方程式诸力和力矩作了较全面地阐述。对船体行驶阻力、驱动轮滚动阻力、犁的阻力建立了解析式或半经验公式。对行驶阻力的测定以及船体支承反力合力作用点的位置给予了阐明。从已建立的公式,计算诸力及力的作用点位置之值,可以较全面地解释机耕船的若干现象。文章列举了几种机耕船的总体参数,通过在湖田和浅泥脚田犁耕时,船体支承反力合力作用点位置的计算,分析比较了总体设计参数相互关系的若干特点。文章还阐述了要使机耕船获得一定牵引力的同时,尽量减小机耕船行驶阻力的重要途径。考虑到机耕船一机多用,提出了对整机总体布置以及总体参数选取一些原则问题。
卢美光[3](1986)在《拖拉机—机耕船组合形态的价值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价值工程的观点对拖拉机—机耕船组合出的四种机型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所得结论证实了拖拉机设计和制造中的组合原理的优越性.
史滦平,邓京生[4](1979)在《机耕船的发展及其水田作业性能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简介我国机耕船发展概况的同时,着重分析了机耕船水田作业性能优异的原因所在,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湖北省沔阳县农机所[5](1976)在《湖北-12型简易机耕船》文中指出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我县广大工人、贫下中农、革命干部和技术人员遵照毛主席"打破洋框框,走自己工业发展的道路"的教导,大搞群众运动,在总结提高机滚船的基础上,由我所组织三结合的设计试验小组,经过两年多的时间,一百多次改革,于一九七三年上半年试制成功了一种木质船体,皮带盘变速,张紧轮离合转向的简易机耕船。这种机耕船具有结构简单、操纵方便、工作平稳、生产率高、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等特点。近几年来,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我县开展了一场大造简易机耕船的人民战争。县委动员全县
姜天翔[6](2020)在《船式耕作机传动系统关键部件的设计及仿真优化》文中指出船式耕作机是我国自主创新的水田农业动力机械,主要适用于南方水田耕作。提高船拖可靠性、调节驱动轮入土深度以及减轻装备重量是船式耕作机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以某企业船式耕作机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传动系统的关键参数与总体布局,对船式耕作机变速器传动系统进行仿真优化,同时,对箱体进行轻量化设计,以改善船式耕作机耕作效果和运动灵活性。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分析船式耕作机水田耕作环境与传动系统功能,针对企业船式耕作机传动系统存在的问题,研究船式耕作机传动系统结构布局、动力分配、变速器齿轮参数、变速器三进一退与转向结构以及驱动轮的入土深度调节功能。(2)采用Romax软件构建船式耕作机传动系统模型,包括变速器传动轴建模及定位、齿轮组建模及定位和轴承选型及定位,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传动系统进行静力学仿真与分析,对变速器齿轮进行接触分析。通过仿真分析检测传动系统参数设计存在的问题,为传动系统优化设计奠定基础。(3)基于船式耕作机变速器静态和动态仿真分析,针对变速器传动系统Ⅲ轴和Ⅳ轴的啮合齿轮副存在较大的啮合误差和严重的偏载问题,研究船式耕作机变速器传动系统齿轮齿向与齿廓修形的方法,采用Romax分析软件,对动系统齿轮齿向与齿廓修形进行仿真与优化,确定齿轮的齿向修形和齿廓修形最佳参数。(4)为了减轻船式耕作机的重量,实现轻量化设计,采用ANSYS Workbench对变速器箱体进行拓扑优化。通过改变箱壁厚度,对比不同箱体结构的最大应力和最大形变,选取最优方案。最后,对传动系统变速器进行实际装配和试车试验,验证船式耕作机传动系统的可靠性。
邱南香,何家良[7](1984)在《机耕船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常见故障》文中提出我国机耕船有30多种。1978年机械工业部向全国推荐的有四种:湖北—12型,湖北—6型,湖北—12简易型和湘农—5型。其中以湖北—12型保有量最多,1980年全国联合设计的南方—12型机耕船通过了部级鉴定。下面谈谈它们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机耕船开发课题组[8](1986)在《谈我国机耕船的现状和开发途径》文中认为 机耕船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新型水田动力机械,是一种新形态的拖拉机。它的突出特点是运用浮式工作原理,采用船-轮结合的行走机构,解决了拖拉机不能下深泥脚水田(湖田、沤田、冬水田、海涂田等)耕作的问题,填补了我国水田机械化中的一个空白点。
王培通[9](2018)在《四轮驱动船式拖拉机传动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文中提出船式拖拉机是我国独有的动力装备,其采用“浮式”工作原理,在田间作业时行驶阻力小,特别适应我国南方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深受南方水稻产区的欢迎。现阶段船式拖拉机的行走系统主要采用单桥及两轮的形式,存在传动系统的配套功率小,机械效率低等问题;田间转移、过沟过埂、上坡下坡等越障性能不甚理想;采用单边制动的方式,实现差速原地转向,容易在田间形成土堆和泥坑;部分产品档位单一,机动性差,无法选择合适的档位更无倒车条件。在了解、分析国外轮式滑移转向车辆和国内船式拖拉机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本文针对传统两轮驱动船式拖拉机存在的传动效率低、机动性差等问题,以四轮驱动船式拖拉机的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四轮驱动船式拖拉机转向理论分析及转向模型建立,开展四轮驱动船式拖拉机传动系统的设计、仿真和试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四轮驱动船式拖拉机转向理论及转向模型的建立。对四轮驱动船式拖拉机转向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数学模型的创建,通过对四轮驱动船式拖拉机的大半径转向和小半径转向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理论分析,建立了四轮驱动船式拖拉机转向时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可得车辆在进行小半径转向时承担的转向阻力矩更大,转向更困难。(2)四轮驱动船式拖拉机的传动系统设计。以实现原地转向功能为目标,采用对称布置的同步带和驱动轮组合结构的传动系统,实现前桥和后桥车轮四驱联动;采用方向机控制下的前桥动力单边分离与后桥差速器壳液力制动相结合,实现整机原地转向。(3)船式拖拉机传动系统仿真分析。运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船式拖拉机传动系统的前桥、后桥以及车体的简化三维模型,将创建好的模型导入到ADAMS中,添加轮胎、路面文件和部件之间的约束,定义边界条件后对其进行动力学仿真。仿真试验结果表明,直线行驶时传动系统的同步性好,传动效率高,车辆在Y方向上偏移量很小,符合车辆直线行走原理;原地转向时,档位越高,车体的转向角速度就越大,车体转向效率越高;原地转向相对于切边转向稳定性较差,在高速急转向或跑偏需要对方向进行纠偏时,使用切边转向模式来代替原地转向模式。(4)船式拖拉机转向性能研究。确定了四轮驱动船式拖拉机的转向性能和评价指标,并在水泥路面工作环境下进行船式拖拉机不同档位下直线性能测试、最小转向半径测试和转向角速度测试,并将在水泥路面工作环境下得到的数据与ADAMS仿真模型下得到的数据相比较,结果表明:在ADAMS环境下得到的转向角速度为水泥路面试验数值的100%-118%,最小转向半径的仿真结果为试验试验数值的86%-96%,表明该动力学仿真模型是可行的。试验中最小转向半径的平均值为0.022m,可以满足在小地块转向的要求,转向占用面积小;档位为1档和倒档时车体转向角速度分别为0.24rad/s和0.26rad/s,档位为2档时车体转向角速度为0.45rad/s,档位为3档时车体旋转角速度为0.65rad/s,不同档位提供不同的转向角速度,能够适应作业的不同行走要求,满足田间作业的复杂性要求;但提出原地转向在慢速条件下使用较为适宜,因高速急转向或需要对方向进行纠偏时应避免使用原地转向。(5)船式拖拉机方向盘转角试验。结果表明:在转向过程中,四轮驱动船式拖拉机内侧驱动轮的输入轴转速呈不断减小的变化趋势,外侧驱动轮输入轴的转速基本保持不变,并在方向盘持续转动过程中,内侧驱动轮输出轴的转速会出现负值,直到内外两侧驱动轮输入轴转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实现原地转向;在档位1档、2档、3档和倒档的试验过程中,四轮驱动船式拖拉机两侧驱动轮输入轴的转速变化趋势相同,转向半径值最终都能趋于0,说明无论车辆在什么档位下开始转向,最终都能实现样机的原地转向过程。(6)船式拖拉机田间适应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工作环境对原地转向半径的影响较大,水田地面工作环境下原地转向半径约为坚实地面工作环境下原地转向半径的9.8倍,不同工作环境下样机的转向角速度变化不大,水田地面下样机的转向角速度偏小,说明水田转向要比其他工作环境更困难,水泥地面最小转向半径为水田地面最小转向半径试验数值的8%-10%,水泥地面转向角速度为水田地面转向角速度试验数值的77%-95%,表明水田工作环境下原地转向相比于水泥地面工作环境要更困难,但相对于传统转向方式来说,转向半径要更小,转向角速度更大。
郭凤[10](2018)在《基于多相流的船式拖拉机船体减阻性能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船式拖拉机是我国特有的水田机械装备,工作时船体“浮”于土壤表层滑行,船体与水田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船式拖拉机行驶阻力的主要来源。本文基于船舶理论和计算流体力学,建立船体在多种非牛顿流体下的粘性绕流场模型,分析船型、船速等参数对粘性阻力、兴波能力等关键性能的影响规律。完成工作如下:(1)水田土壤流变性能实验及宾汉流体流变模型。采集三类典型工况水田土壤,选用旋转型流变仪获取其塑性粘度和屈服强度,并测量其密度,建立三类不同水田土壤的宾汉流体流变模型,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2)基于单相流的船体粘性阻力数值模拟。建立船式拖拉机船体的单相流数值模型,研究船体底板倾角大小、工况速度与粘性阻力之间的关系,获得减阻率,并分析其减阻机理。结果表明:在相同速度下,减阻率随倾角增大而增大;与光板船体相比,倾角30°船体在常用工况速度下的最高减阻率达16.8%。(3)基于两相流的船体粘性阻力及兴波阻力数值模拟。建立船式拖拉机船体单相流及两相流数值模型,研究倾角30°船型和光板船型的工况速度与粘性阻力及兴波阻力之间的关系,获得减阻率,讨论船型对兴波阻力的影响并分析机理。结果表明:倾角船体粘性阻力减阻率最大为13%,但其对兴波阻力不具备减阻效果。(4)含有水层的三相流船体阻力数值模拟及实验验证。依次建立船式拖拉机船体在不同工况速度下单相流、两相流及含有水层的三相流数值模型,获得粘性阻力和兴波阻力,分析波高曲线,并开展船模实验。结果表明:水田土壤参数是影响船体阻力的重要因素;由于不满足动压润滑条件,水层的减阻效果不理想,并提出可实现的解决方案;开展船模实验对比船行波形状,发现船模实验与数值计算结果非常一致,表明数值计算结果可靠。总之,本文依托现有船式拖拉机船体,以水田土壤的非牛顿流体流变模型为基础,构建基于三类典型工况土壤的多相流数值分析模型,分析船式拖拉机船体的粘性阻力和兴波性能,并开展船模实验验证波形。该研究对船式拖拉机船体阻力数值模拟和船型减阻设计及提高船式拖拉机工作效率均具有指导意义。
二、湖北-12型简易机耕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湖北-12型简易机耕船(论文提纲范文)
(6)船式耕作机传动系统关键部件的设计及仿真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船式耕作机的国内外现状 |
1.2.1 船式耕作机 |
1.2.2 传动系统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4 论文的课题支撑与主要工作 |
1.4.1 论文的课题支撑 |
1.4.2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船式耕作机传动系统设计 |
2.1 船式耕作机传动系统存在的问题 |
2.2 船式耕作机传动系统功能需求 |
2.3 船式耕作机传动系统关键参数设计 |
2.3.1 船式耕作机传动系统结构布置 |
2.3.2 船式耕作机传动系统的动力分配 |
2.3.3 船式耕作机变速器齿轮参数设计及传动比计算 |
2.3.4 船式耕作机转向结构设计 |
2.3.5 船式耕作机驱动轮调节设计 |
2.4 传动系统总体布置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船式耕作机变速器传动系统仿真分析 |
3.1 船式耕作机变速器传动系统建模 |
3.1.1 Romax软件简介 |
3.1.2 变速器传动轴建模及定位 |
3.1.3 变速器齿轮组建模及定位 |
3.1.4 变速器轴承等部件选择及定位 |
3.1.5 变速器传动系统模型定义工况 |
3.2 变速器传动系统静力学仿真分析 |
3.2.1 传动系统轴系静力学分析 |
3.2.2 传动系统齿轮系静力学分析 |
3.2.3 传动系统轴承静力学分析 |
3.3 变速器齿轮接触分析 |
3.3.1 齿面接触理论分析 |
3.3.2 变速器传动系统变形分析 |
3.3.3 齿轮接触仿真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船式耕作机变速器传动系统齿轮修形 |
4.1 齿轮修形原理 |
4.1.1 齿向修形原理 |
4.1.2 齿廓修形原理 |
4.2 船式耕作机变速器传动系统齿轮齿向修形 |
4.2.1 齿轮螺旋角修形计算 |
4.2.2 齿轮鼓形修形计算 |
4.3 船式耕作机变速器齿轮齿向修形的仿真与优化 |
4.3.1 齿轮螺旋角修形对修形齿轮载荷的影响 |
4.3.2 鼓形修形对啮合齿面载荷的影响 |
4.3.3 齿向修形的齿轮载荷变化 |
4.4 变速器传动系统齿轮齿廓修形 |
4.4.1 齿轮齿廓修形的最大修形量计算 |
4.4.2 齿廓修形长度 |
4.4.3 齿廓修形曲线 |
4.5 船式耕作机变速器齿轮齿廓修形对传递误差的影响 |
4.5.1 齿轮齿廓修形方法 |
4.5.2 齿轮齿廓修形对传递误差的影响 |
4.5.3 最佳齿廓修形方案 |
4.6 变速器传动系统齿轮齿向和齿廓最佳修形方案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船式耕作机变速器箱体仿真优化及试验 |
5.1 船式耕作机变速器箱体三维建模 |
5.2 船式耕作机变速器箱体仿真 |
5.2.1 船式耕作机变速器箱体载荷计算 |
5.2.2 船式耕作机变速器箱体静力学分析 |
5.3 船式耕作机变速器箱体拓扑优化 |
5.3.1 拓扑优化理论 |
5.3.2 船式耕作机变速器箱体拓扑优化 |
5.3.3 船式耕作机变速器箱体优化结果就对比 |
5.4 船式耕作机传动系统试验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9)四轮驱动船式拖拉机传动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轮式滑移转向车辆研究现状 |
1.2.2 国内船式拖拉机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四轮驱动船式拖拉机转向理论及转向模型的建立 |
2.1 引言 |
2.2 四轮驱动船式拖拉机转向运动分析 |
2.2.1 转向时车体运动分析 |
2.2.2 转向时驱动轮的运动分析 |
2.3 四轮驱动船式拖拉机转向动力学分析 |
2.3.1 稳态转向时作用的外力和外力矩 |
2.3.2 稳态转向时所需的牵引力和制动力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船式拖拉机传动系统设计 |
3.1 总体方案设计 |
3.1.1 船式拖拉机总体结构 |
3.1.2 关键零部件的确定 |
3.1.3 传动系统的构建 |
3.1.4 工作原理 |
3.1.4.1 直线行驶 |
3.1.4.2 自由半径转向 |
3.1.4.3 原地转向 |
3.2 传动系统设计 |
3.2.1 行驶速度计算 |
3.2.2 前桥后桥轴计算 |
3.2.3 皮带轮线速度计算 |
3.3 转向制动系统设计 |
3.3.1 转向机构 |
3.3.2 制动装置 |
3.4 转向行驶过程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船式拖拉机传动系统仿真分析 |
4.1 引言 |
4.2 三维仿真模型的建立 |
4.3 轮胎及路面模型的添加 |
4.4 添加约束 |
4.5 定义边界条件 |
4.6 动力学仿真结果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四轮驱动船式拖拉机试验研究 |
5.1 转向性能研究 |
5.1.1 车辆转向性能与评价指标 |
5.1.1.1 转向性能 |
5.1.1.2 评价指标 |
5.1.2 转向性能试验 |
5.1.2.1 直线性能试验 |
5.1.2.2 最小转向半径测试 |
5.1.2.3 转向角速度测试 |
5.1.2.4 讨论 |
5.1.3 方向盘转角试验 |
5.2 四轮驱动船式拖拉机田间适应性试验研究 |
5.2.1 不同工作环境下的原地转向试验 |
5.2.2 水田地面工作环境下的原地转向试验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专利 |
致谢 |
(10)基于多相流的船式拖拉机船体减阻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船式拖拉机发展及研究现状 |
1.2.1 船式拖拉机的发展 |
1.2.2 船式拖拉机的研究现状 |
1.2.3 船舶流体力学研究概况 |
1.3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1.3.1 课题研究思路 |
1.3.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3.3 课题技术路线 |
第2章 数值模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
2.1 控制方程及湍流模型 |
2.1.1 质量守恒方程 |
2.1.2 动量守恒方程 |
2.1.3 能量守恒方程 |
2.1.4 湍流模型 |
2.2 网格划分与网格质量 |
2.3 控制方程的离散化 |
2.4 流体体积函数法 |
2.5 边界条件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水田土壤流变性能实验 |
3.1 水田土壤流变模型 |
3.2 水田土壤实验研究 |
3.2.1 水田土壤样本采集 |
3.2.2 水田土壤流变性能测量方案 |
3.2.3 实验测量原理 |
3.2.4 水田土壤物理特性实验 |
3.2.5 实验结果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船式拖拉机船体阻力性能优化分析 |
4.1 船体阻力的成因及分类 |
4.2 计算模型 |
4.2.1 船式拖拉机船体三维模型 |
4.2.2 计算域网格划分及质量评估 |
4.2.3 边界条件设置 |
4.2.4 减阻评定标准 |
4.2.5 添加水田土壤流变模型 |
4.2.6 设定控制方式 |
4.3 结果分析与对比 |
4.3.1 模型验证 |
4.3.2 典型结果分析 |
4.3.3 船体倾角对行驶阻力影响 |
4.3.4 行驶速度对船体阻力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两相流的船式拖拉机船体减阻性能分析 |
5.1 计算模型 |
5.1.1 计算域网格划分及质量评估 |
5.1.2 边界条件设定 |
5.1.3 添加水田土壤流变模型 |
5.1.4 设定控制方式 |
5.2 结果分析 |
5.2.1 单相流结果分析 |
5.2.1.1 粘压阻力分析 |
5.2.1.2 摩擦阻力分析 |
5.2.1.3 总阻力分析 |
5.2.2 两相流结果分析 |
5.2.2.1 总阻力结果分析 |
5.2.2.2 兴波阻力结果分析 |
5.2.2.3 波高分析 |
5.3 后处理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三相流的船式拖拉机船体阻力性能分析 |
6.1 计算模型 |
6.1.1 计算域网格划分及质量评估 |
6.1.2 边界条件设定及初始化 |
6.2 结果分析 |
6.2.1 单相流结果分析 |
6.2.2 两相流结果分析 |
6.2.2.1 两相流阻力分析 |
6.2.2.2 波高分析 |
6.2.3 三相流结果分析 |
6.2.3.1 三相流阻力分析 |
6.2.3.2 水层减阻分析 |
6.3 实验对比 |
6.4 后处理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四、湖北-12型简易机耕船(论文参考文献)
- [1]机耕船牵引性能的初步分析[J]. 诸葛镇. 武汉工学院学报, 1980(01)
- [2]机耕船犁耕时总体动力学若干问题的理论分析[J]. 周用权,王修斌. 农业机械学报, 1979(01)
- [3]拖拉机—机耕船组合形态的价值分析[J]. 卢美光. 武汉工学院学报, 1986(03)
- [4]机耕船的发展及其水田作业性能分析[J]. 史滦平,邓京生. 农业机械学报, 1979(02)
- [5]湖北-12型简易机耕船[J]. 湖北省沔阳县农机所. 农业机械资料, 1976(08)
- [6]船式耕作机传动系统关键部件的设计及仿真优化[D]. 姜天翔. 湖北工业大学, 2020(03)
- [7]机耕船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常见故障[J]. 邱南香,何家良. 农业机械, 1984(09)
- [8]谈我国机耕船的现状和开发途径[J]. 机耕船开发课题组. 拖拉机, 1986(03)
- [9]四轮驱动船式拖拉机传动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D]. 王培通. 华中农业大学, 2018(01)
- [10]基于多相流的船式拖拉机船体减阻性能分析[D]. 郭凤. 湖北工业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