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人帮”同高饶反党联盟是一丘之貉(论文文献综述)
青海民族学院政教系党史教研组[1](1977)在《“四人帮”同高饶反党联盟是一丘之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一九五五年三月发表的《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深刻地总结了我们党同高饶反党联盟斗争的经验,尖锐地指出:“北京有两个司令部,一个是以我为首的司令部,就是刮阳风,烧阳火,一个是以别人为司令的司令部,叫做刮阴风,烧阴火,一股地下水。”并且预见到“高饶反党联盟一类的事件重新发生,而且不只一个,而是十个,一百个。”要“准备对付高饶事件的重复发生”。二十多年来,我党历次路线斗争的实践,完全证明了毛主席这一英明预见的无比正确。英明领袖华主席领导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一举粉碎的“四人帮”反党集团,同高饶反党联盟一样,是一个地下资产阶级司令部,其“罪恶目的是要分裂我们的党,用阴谋方法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而为反革命的复辟开辟道路。”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阶级斗争在我们党内的必然反映。
杨尚昆[2](2001)在《回忆高饶事件(续)》文中指出
杜立芳[3](2018)在《刘少奇研究史》文中指出“刘少奇研究史”,将对刘少奇生平思想宣传和研究的发生发展、主要内容和演变过程进行研究,对刘少奇研究的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研究,对每个历史时期的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进行相关的背景条件分析阐述,概括其研究的特点和价值,并将选取代表作,对内容、思想、成就、方法乃至缺陷进行理论性的分析和评论,点面结合,是刘少奇研究成果较为全面的系统的细致的梳理和评介,是展现刘少奇研究的发展史。这个课题尚未有人进行过系统的研究,这使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和创新性。对刘少奇的生平思想的研究进行研究,有助于总结刘少奇的生平思想研究的经验教训,有助于推动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等的进一步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的思想理论价值,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萌芽和端倪(1919.5-1949.9)。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耻辱救亡和中国工人运动时代的到来催促对刘少奇这一革命人物的宣传和研究。这一时期的宣传和研究主要包括:少小时的他评和自评;生平事迹的报刊报道;中共党内评价;简要的刘少奇传记作品。刘少奇重要着作的出版也有重要宣传和研究意义。总体而言,这一历史时期的研究成果相当有限,大都是对刘少奇的革命实践活动以及在经济、政治、党建、统战、教育等各方面思想理论的真实报道和出版宣传,研究是零星的、不系统的,是刘少奇革命实践和理论活动最初的研究宣传资料,这些研究宣传,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宣传了中国革命。《中共的幕后首脑——刘少奇》一文由民国时期创办的《新闻杂志》于1949年4月17日第3卷第1期发表,这篇文章呈现出“篇幅长、详细具体”深度报道的特点,是1949年之前刘少奇评传中引人注目的一篇。此文作为代表作分析评述。第二章零星和希望(1949.10-1966.5)。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十七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宽松的社会氛围、编辑出版《刘少奇选集》提上日程、炭子冲刘少奇旧居对外开放等等,使有组织有计划地研究刘少奇生平思想有了可能性,由于刘少奇是不主张对自己的宣传研究的,没有《刘少奇选集》等真材实料做支撑,对刘少奇生平和思想科学研究很难开展起来,研究成果也只能是零星的,多见于一些文章理论的宣传、对刘少奇活动的一些报道和一些老同志对刘少奇革命斗争历史的回忆性文章。它们是极其宝贵的原始资料,也是开展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的一些基础资料。建国后十七年的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呈现出政治化倾向明显,研究成果具有预热性、宣传性、不系统性等特点,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实践上推进和理论上积累的价值。《刘少奇同志在山东》是在“大跃进”的热潮中编着出的诸多宣传报道性的小册子之一,主要记录了刘少奇在山东的视察情况,是此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刘少奇地域性生平活动报道的小册子。吕振羽、江明《跟随少奇同志返回延安》,记述了刘少奇1942年3月到1942年12月底期间回延安途中革命斗争的历史,展现了英明决断、光辉伟大的领导人形象,是一篇幅较长的回忆文章。这儿都视为代表作分析评述。第三章曲折和歪曲(1966.5-1976.10)。即“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严重干扰破坏了学术研究的正常秩序。“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被非法打倒,刘少奇研究多为污蔑伪造不实之词,是“失真”的研究。“失真”的研究集中体现为:报刊杂志文章对刘少奇的大批判;各类书籍小册子对刘少奇的批判;中共党史书对刘少奇污陷、批判,而此时张志新等喊出人民心声。这一时期中国大陆的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具有政治宣传性,歪曲性、粗糙性等特点,没有任何学术价值,而有不少研究的教训可以记取。《粉碎刘少奇叛徒集团》一书,主要是对炮制出来的一个个所谓的刘少奇叛徒集团进行批判,同时也对刘少奇很多思想言行进行批判,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批判刘少奇书籍,这里作为评介的代表作。这时大陆外的研究略显客观,如美国洛厄尔·迪特默《刘少奇》等。第四章澄清和成熟(1976.10-1998)。从“文化大革命”结束到刘少奇百年诞辰。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的两年,中国处于徘徊中前进的状态。学术界学术研究的局面尚未打开,刘少奇研究依然属于学术禁区。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全面进行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思想、政治、文化等政策环境的改变为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的正常化、学术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后,刘少奇研究的春天开始到来。最初,研究的文章较多,多是纪念性的,或者着重批判林彪、“四人帮”对刘少奇制造的种种污蔑不实之词,带有拨乱反正、澄清历史是非的性质。由于《刘少奇选集》和他的各种专题文集相继出版,刘少奇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积累,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始,对刘少奇生平思想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推进,水平也不断提高,出版的书籍逐步增多,研究涉及到刘少奇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活动以及在经济、政治、党建、统战、教育、文艺等各方面思想理论。1988年7月陈君聪《刘少奇的思想理论研究》出版,1992年1月陈绍畴《刘少奇在白区》出版,1992年8月王世谊《刘少奇党建思想研究》出版,1993年4月商孝才《刘少奇哲学思想研究》出版,1996年1月谭献民《刘少奇建党思想与民族传统文化论纲》出版,1996年9月黄峥编《刘少奇的最后岁月(1966-1969)》出版,1997年7月李万青《刘少奇统战思想研究》出版,1996年9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刘少奇年谱》出版,1998年10月《刘少奇传》出版,等等。刘少奇百年诞辰之际,掀起了刘少奇研究和宣传的高潮,研究宣传刘少奇的图书总数达到60种之多。总体看来,这一时期的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经历了由比较粗线条的勾画到逐步走向深入的过程。这一时期的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还原了历史的真相,还原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真实过程,还原了被歪曲的刘少奇的光辉形象和风貌。研究中中国共产党的决策指导思想、领袖的思维逻辑方法和道德风范一览无遗,发挥了正能量的教育和引导功能。《刘少奇在白区》一书,系统地记述了刘少奇在白区的斗争实践活动和思想理论上作出的独特贡献,是刘少奇白区工作研究最具权威性和最有代表性的着作,文中作为刘少奇实践和思想研究成果的代表作进行评介。《刘少奇党建思想研究》一书对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方面主要思想理论作深刻、多方面的考察研究,是第一部深入系统地研究刘少奇党建思想的专着,文中作为刘少奇思想研究成果的代表作进行评介。在众多学术成果中,生平研究成果《刘少奇年谱》和《刘少奇传》最引人瞩目。《刘少奇年谱》,以翔实可靠的历史文献和档案材料为依据,对人物资料进行了具体的考证和梳理,准确、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了刘少奇的生平事迹、革命实践、思想发展和理论贡献。《刘少奇传》,以大量文献档案、回忆录、采访录为基础,记述了刘少奇光辉的一生,反映了刘少奇在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的丰功伟绩。文中对生平研究成果《刘少奇年谱》与《刘少奇传》进行了比较性的评介。第五章巩固和深化(1999-)。全国各地各类研讨会的举办和刘少奇思想生平研究分会的成立等研究平台的搭建,再加上刘少奇相关文献资料的进一步出版,为刘少奇生平思想的研究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和更为丰富的研究素材。学术界对刘少奇生平思想的研究向全面和纵深方向发展,研究内容涵盖刘少奇生平思想的各个历史时期和各个方面,一些研究论着具有新领域的开创性,思维角度方式方法都比较新颖,丰富了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1999年至今,出版了60多本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研究专着。2001年2月鲁彤等《刘少奇在建国后的20年》出版,2001年12月胡长水等《刘少奇之路:一个伟人的奋斗与命运》出版,2005年7月王双梅《刘少奇与抗日战争》出版,2006年1月黄峥执笔《王光美访谈录》出版,2008年陈成文等《刘少奇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出版,2009年1月黄祖琳《刘少奇家世》出版,2011年5月徐占全等主编《工运领袖刘少奇》出版,2014年5月董一冰《刘少奇民生思想研究》出版,等等。这一时期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呈现研究内容的纵深性,研究成果形式的多样性,学术研讨和成果汇集呈现的常态化,特别是研究的现实视角和问题意识突出这些特点和价值。《刘少奇家世》一书,探寻了刘少奇家世的渊源历史,详细地介绍了众多的与刘少奇关系密切的亲属人物,这本书是在对家世人物生平事迹进行仔细调查和资料搜集的基础上完成的,史料价值突显。此书视为代表作分析。《刘少奇民生思想研究》一书,记述了刘少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关于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素质的一系列民生思想理论,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刘少奇的民生思想,是研究刘少奇民生思想的第一本专着,开拓了刘少奇思想新领域的深入研究,文中作为刘少奇思想研究成果的代表作进行评介。王光美,与刘少奇共同生活了20年的妻子,作为刘少奇的秘书和最亲近的人,是刘少奇一手资料的获得者,对刘少奇宣传和研究贡献卓着,如刘少奇早期的口述资料和生平活动工作笔记,资料、文物的保存和捐赠以及纪念会和研讨会的参加,她还撰写和发表多篇回忆文章。访谈论着《王光美访谈录》,主角仍是刘少奇,文中对此进行了探究论述。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给以后的刘少奇生平思想的研究,提供一些经验教训方面的参考,并推动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推陈出新、更出彩出色。
吴恭俭[4](1977)在《漫画与“四人帮”》文中提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看不到漫画。称王称霸但本质虚弱的“四人帮”怕风,怕声音,怕阳光,……还怕漫画,把漫画禁锢了多年。可是,一声霹雳,漫画之花开在报刊上,开在街巷头尾、车站码头,以及公社、学校、兵营的广阔天地里。它伴随着欢庆十月伟大胜利的锣鼓而获得了新生。 多好啊!人民胜利了,无产阶级胜利了,党胜利了,连漫画也解放了!它饱含着开怀的微笑、轻蔑的嘲讽和切齿的痛恨,指向“四人帮”。其中不少优秀作品,启发、帮助观众加深认识“四人帮”的反动本质,篡党夺权的种种阴谋手段及其可耻失败的必然结局。观众围
郑德荣,宋春,刘景富[5](1978)在《假左真右是无产阶级专政下修正主义的一个显着特征——第十一次路线斗争一些历史经验的初步探讨》文中研究指明 第十一次路线斗争是一场历史性大决战。在这场斗争中,我们的对手——“四人邦”,是极其狡猾的反革命两面派。它的一个显着特征就是假左真右,具有极大的欺骗性、煽动性、恫吓性。因而“四人邦”造成的恶果,是国民党反动派花费几十年时间,动用几百万反动武装力量,想办而办不到的。在政治上、思想理论上、组织上造成了极大
周敬青[6](2001)在《关于林彪集团问题的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71年爆发的被一些人视为“中国政治之谜”、“亚洲最大谜团之一”的“九一三”事件,再过几个月就是整整30年了。多年来人们一直在不懈地探索这一历史之谜。应该说,批林的文件和资料,特别是“两案”审判(指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己经基本上揭开了谜底。但一些人仍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又把一些问题带进了新的世纪。本文旨在对林彪集团问题进行再研究:追溯林彪从革命功臣到反革命叛国者蜕变的轨迹;考察林彪集团的组成及其形成发展过程;对九届二中全会和“九一三”事件进行再探析;分析毛泽乐与林彪的关系、林彪集团与江青集团的关系;并对在国内外引起较大争议的若干史实进行辨析;总结林彪现象及其经验教训。 本文由导言和正文六章组成。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从国内外的主要着述、我国党史界研究现状、当前如何深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等三个方面作一概述。 第二章 林彪蜕变的轨迹剖析。以历史进程为基本线索,追溯林彪从革命功臣到反革命叛国者蜕变的轨迹,解析林彪蜕变的原因。 第三章 林彪集团的形成。首先从林彪与黄吴李邱的勾结、叶群在林彪集团中的作用、林立果及其小舰队的角度对林彪集团的组成部分作横向的解剖。其次,对林彪集团的形成过程作了纵向考察,由于这一过程错综复杂,本文抓住一条主线,即林彪集团是在打击排斥异己的一连串事件中形成的,其基本活动组织就是军委办事组和大小舰队,这样林彪集团形成发展的几个阶段就明朗化了。据此,将这一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第四章 九届二中全会上的斗争。九届二中全会是林彪集团由盛到衰的一个转折点。会上,林彪集团与江青集团、毛泽东与林彪之间的矛盾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本章分析了毛泽东选择林彪作为他的接班人原因,以及他们的分歧之所在;并对林彪集团与江青集团的勾结特点及其矛盾作了考察。林彪为何提出要设立国家主席?林彪是否想当国家主席?这也是多年来社会上和学术界争论不休的两个问题,本章力求作出合理的解释. 第五章“九一三”事件与林彪集团的覆灭.本章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着重探讨林彪集团失败的历史必然性.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党内健康力量和人民群众的斗争;林彪集团本身外强小干、色厉内在的特点;256号飞机坠毁的技术上的原因.二是分析了“九一三”事件后国内政局的一系列深刻变化:人民群众开始觉醒;毛泽东对“文化人革命”的政策进行了局部性调整;周恩来身负重任,纠正“文化人革命”的“左”的错误;江青集团开始 “退却”,企图扭转批林方向.三是对在国内外引起较大争议的儿个问题进行史实辨析:也谈“林彪之冤”—一驳孙万国所谓“林彪三冤”;再谈“林.彪之冤”—一20 年后对“两案”审判的再思考;林彪外逃中一个插曲的真相;解开林彪是否被挟持之谜;辨析林彪的“九八”手令之真伪. 第六章林彪现象及其经验教训.通过对林彪现象的分析,得出以下儿点经验教训:个人上义的恶件膨胀是林彪等人蜕变的主观原因;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遗毒是林彪集团产生的社会原因;党和国家领导体制上的弊端是林彪集团产生的制度根源;民主和法制的破坏造成了林彪集团肆意横订的环境; “文化人单命”为林彪集团的产生提供了适宜土壤.
二、“四人帮”同高饶反党联盟是一丘之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四人帮”同高饶反党联盟是一丘之貉(论文提纲范文)
(3)刘少奇研究史(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萌芽和端倪(1919.5——1949.9) |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背景下的特定研究概况 |
第二节 研究特点和价值 |
第三节 《中共的幕后首脑——刘少奇》 |
第二章 零星和希望(1949.10—1966.5) |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十七年的研究准备和研究概况 |
第二节 研究特点和价值 |
第三节 山东人民出版社《刘少奇同志在山东》 |
第四节 吕振羽、江明与《跟随少奇同志返回延安》 |
第三章 歪曲和曲折(1966.5——1976.10) |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背景下的“失真”研究概况 |
第二节 研究特点 |
第三节 南开大学卫东红卫兵《卫东》编辑部《粉碎刘少奇叛徒集团》 |
第四章 澄清和成熟(1976.10—1998) |
第一节 改革开放新时期研究条件和研究概况 |
第二节 研究特点和价值 |
第三节 陈绍畴与《刘少奇在白区》 |
第四节 王世谊与《刘少奇党建思想研究》 |
第五节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年谱》、《刘少奇传》 |
第五章 巩固和深化(1999—) |
第一节 1999至今研究的有利条件和研究概况 |
第二节 研究特点和价值 |
第三节 黄祖琳与《刘少奇家世》 |
第四节 董一冰与《刘少奇民生思想研究》 |
第五节 王光美的宣传和回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假左真右是无产阶级专政下修正主义的一个显着特征——第十一次路线斗争一些历史经验的初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6)关于林彪集团问题的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言 |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一节 国内外主要论着介绍 |
第二节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研究现状综述 |
第三节 论如何深化对林彪集团问题的研究 |
第二章 林彪蜕变的轨迹剖析 |
第一节 战争年代的功过 |
第二节 建国初期的沉寂 |
第三节 庐山会议后开始崛起 |
第四节 步入权力的顶峰 |
第三章 林彪集团的形成 |
第一节 林彪集团的成员 |
第二节 林彪集团的形成过程 |
第四章 九届二中全会上的斗争 |
第一节 毛林体制的建立及裂变 |
第二节 两个集团的结盟与对抗 |
第三节 九届二中全会之争 |
第四节 全会后双方的较量 |
第五章 “九一三”事件与林彪集团的覆灭 |
第一节 “九一三”事件及林彪集团失败的历史必然性 |
第二节 “九一三”事件后中国政局的变化 |
第三节 几个有关史实的辨析 |
第六章 林彪现象及其经验教训 |
第一节 个人主义的恶性膨胀是林彪等人蜕变的主观原因 |
第二节 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遗毒是林彪集团产生的社会基础 |
第三节 党和国家领导体制上的弊端是林彪集团产生的制度根源 |
第四节 民主和法制的破坏造成了林彪集团放肆横行的环境 |
第五节 “文化大革命”为林彪集团的产生提供了适宜的土壤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 记 |
四、“四人帮”同高饶反党联盟是一丘之貉(论文参考文献)
- [1]“四人帮”同高饶反党联盟是一丘之貉[J]. 青海民族学院政教系党史教研组. 青海民族学院, 1977(04)
- [2]回忆高饶事件(续)[J]. 杨尚昆. 党的文献, 2001(02)
- [3]刘少奇研究史[D]. 杜立芳. 扬州大学, 2018(07)
- [4]漫画与“四人帮”[J]. 吴恭俭.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7(00)
- [5]假左真右是无产阶级专政下修正主义的一个显着特征——第十一次路线斗争一些历史经验的初步探讨[J]. 郑德荣,宋春,刘景富. 吉林师大学报, 1978(03)
- [6]关于林彪集团问题的再研究[D]. 周敬青. 中共中央党校,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