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血型变异1例(论文文献综述)
陈特,李忠俊[1](2008)在《红细胞ABO血型变异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ABH血型抗原是在红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或糖脂类蛋白上发现的复杂的碳水化合物结构。血型物质的前体H抗原受糖基转移酶的修饰和控制。糖基转移酶是由ABO基因的1对等位基因决定,而红细胞上的H抗原则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2](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指出
王艳,刘晓东[3](1993)在《白血病与血型变异》文中认为 血型变异是指某些疾病,如白血病、恶性肿瘤及各种化学因素等所造成的 A、B、H 抗原性显着减弱或消失,使原来的抗原不能测出,暂时表现为另外的血型,血型变异与抗原性减弱程度有关,只有血型抗原性显着减弱或消失,才导致血型变异,自1957年Van,hogem 首先报道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 A
黄河,林茂芳,孟海涛,钱文斌,黄健,金洁,蔡真,张洁,麦文渊,罗依,胡晓蓉,金爱云,陈水云,李政道,严力行[4](2001)在《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急性和慢性白血病》文中认为目的 评价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 (URD BMT)治疗急性和慢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 由台湾慈济骨髓捐赠中心提供HLA相合非亲缘供髓 ,对 11例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患者进行骨髓移植术 ,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2例 (CR1)、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2例 (ANLL CR1)、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7例。 10例患者预处理方案为 :移植前 7至 4d马利兰 (BU)4mg·kg-1·d-1,移植前 3至 2d环磷酰胺 (CTX) 6 0mg·kg-1·d-1。 1例慢粒急淋变患者预处理方案 :全身放疗 (TBI) 7.5GY ,移植前 4至 3d环磷酰胺 6 0mg·kg-1·d-1。供髓输注 :有核细胞 (2 .6~ 4.8)×10 8/kg ,CD34 + 细胞 (3.82~ 12 .8)× 10 6/kg ,粒单 集落形成单位 (CFU GM) (1.71~ 3.6 8)× 10 5/kg。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aGVHD)方案 :霉酚酸酯 (MMF) +环孢菌素A(CsA) +短程氨甲喋呤 (MTX)。预防肝静脉阻塞病 (VOD)方案 :低剂量肝素持续静滴加前列腺素E1脂质微球 (Lipo PGE1)。以更昔洛韦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 (CMV)方案。非亲缘供髓与受者间HLA A、B、DR基因型完全相合 8例 ,1个亚型不相合 2例 ,2个亚型不相合 1例。结果 全部患者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 ,中性粒细胞 >0 .5× 10 9/kg中位时间 18d ,血小板 >2 0× 10 9/L中位时间 2
陈小玲,邓慧兰,鹿全意,洪秀理,胡嘉升[5](2019)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并文献复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导致患者红系造血恢复延迟、血型转换时间延长,从而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因此,应重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预防和诊断后的治疗对策,以加快移植后红系植入。目前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率、高危因素尚无定论,诊疗尚无规范指南。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的高危因素和治疗对策。方法:2例患者,诊断为急性白血病,接受同胞供者的清髓性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供受者血型均为A供O,分别于+44 d、+58 d出现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复习诊治过程和相关文献。结果与结论:(1)1例经美罗华、大剂量甲强龙、血浆置换治疗后痊愈;另1例经大剂量甲强龙、美罗华和硼替佐米治疗后血象于5个月后逐渐恢复;(2)总结文献报道的93例发生移植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例,所有患者均为供受者ABO血型不合,明确血型的患者中A供O者占66%(47/71),同胞供者、非清髓预处理、病毒感染等是发生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高危因素,主要治疗方法有血浆置换、激素、利妥昔单抗等;(3)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少见的并发症,多种因素可促进其发生,目前尚无一致的治疗共识,部分患者可以自愈,对难治性患者,硼替佐米和艾曲波帕可作为新的靶向治疗药物。
李秀铭,姜英姬[6](1984)在《白血病的血型变异一例报告》文中提出 自1957年Loghem等首次报告白血病患者伴有血型变异以来,同类病例屡有发现Ayres及Starling等研究证明急性白血病血型变异频度可达17~37%,故充分认识这一并非罕见的临床现象,有其实际意义。1981年我院曾遇1例伴血型变异的白血病患者,现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患者男,52岁。因一年来反复鼻衄、齿龈出血及皮肤紫瘢于1981年10月10日入院。体检:贫血
叶星晨,张帆,顾玉微,傅启华,王静[7](2015)在《ABO血型基因分型在白血病患儿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将基因分型技术应用于白血病患儿的疑难血型鉴定中,有效避免疾病等外在因素的干扰,准确鉴定ABO血型,保障患者的输血安全。方法 ABO血型血清学鉴定采用微柱凝胶法。提取全血DNA,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BO基因17号外显子、增强子和启动子区序列,进行直接测序,测序结果与血型基因变异位点数据库(Blood Group Antigen Gene Mutation Database)比较,进行ABO血型基因分型。结果 1例患儿血清学实验结果可能为A亚型,基因分型结果为A102/O01,确认为A型。另1例患儿血清学实验结果可能为B亚型,基因分型结果为B101/O01,确认为B型。2例患者均输注相应血型红细胞制品,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该2例患儿因疾病造成ABO血清学鉴定正反定型不符,血型难以鉴定,应用ABO血型基因分型技术则能准确鉴定患者的血型,保证输血安全、有效。
李占甲[8](2020)在《人类Pegivirus病毒感染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后的影响》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及目的:庚型肝炎病毒为黄病毒科单股正链RNA病毒,近年来被重新命名为人类Pegivirus病毒(HPg V)。该病毒一般不会引起肝脏损伤,但在艾滋病患者和埃博拉感染者的治疗中可发挥正向协同作用,同时该病毒又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以及肝炎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危险因素。我们在前期研究中发现,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HPg V感染率可高达18.6%,远高于正常献血者(2.3%),其中输血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基于HPg V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感染率较高,移植后患者免疫力极度低下,研究HPg V感染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意义重大。本研究拟在已有工作基础上,结合临床资料,研究HPg V感染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优化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方案以及评估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选取2011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我中心造血干细胞移植科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88例患者以及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中心消化内科因各种消化系统疾病而入院的2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各型肝炎病毒(特别是HPg V)在两类患者中的流行情况。2、对188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HPg V感染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包括年龄、性别、血型、婚姻状况、民族、白血病类型、输血情况、HBV和HCV感染等,同时选取694例健康献血者进行对照分析。3、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按白血病类型进行分组,分别探讨患者的预后情况,包括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总体生存率、白血病复发、移植相关死亡、无白血病生存等。结果:1、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HBs Ag、Anti-HCV、HEV RNA、HPg V RNA阳性率分别为4.8%、0.5%、0.5%、18.6%,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分别为12.7%、2.6%、0.9%、0.4%,两类患者中均未发现HAV和HDV感染。危险因素分析显示,在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中,性别、年龄、血型、婚姻状况、民族以及输血对HBV感染无显着影响。2、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HPg V的阳性率(18.6%)显着高于健康献血者(2.3%),民族和输血是HPg V感染的危险因素,HPg V感染率在年龄、性别、血型、HBV感染、HCV感染、婚姻状况、白血病类型等方面均无显着差异。3、AML组、ALL组、MDS组中HPg V阳性和阴性患者中性粒细胞重建中位时间(IQR)分别为13.5(11-15)天vs 13(11-14)天、12(11-14)天vs 13(11.5-14)天、12(11-15)天vs 14(11-16)天;血小板重建中位时间(IQR)分别为14(12-16)天vs 14(12-17)天、15(10-17)天vs 13.5(12-15)天、19(16-28)天vs 15(12-30)天,三组患者的造血重建均无显着差别。AML组HPg V阳性患者的皮肤3-4度a GVHD发生率、皮肤c GVHD发生率以及胃肠道c GVHD发生率均显着高于HPg V阴性患者,分别为25%vs 6.9%、60.6%vs 24.7%、12%vs 1.4%;在ALL组中,HPg V阴性患者的OS显着高于阳性患者(93.7%vs 69.3%);在MDS组中,HPg V阴性患者OS、LFS显着高于阳性患者(92.9%vs 50%,85.7%vs 50%),HPg V阴性患者TRM、肝脏3-4度a GVHD发生率显着低于阳性患者,分别为0%vs 33.3%、0%vs 25%。结论:1、我中心消化内科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中肝炎病毒感染主要以HBV为主,其次为HCV。HEV和HPg V阳性率均较低,未发现HAV和HDV感染。性别、年龄、血型、婚姻状况、民族以及输血对HBV感染无显着影响。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HAV、HBV、HCV、HDV、HEV阳性率均与正常人群无显着差异,HPg V阳性率显着高于消化系统疾病患者。2、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是HPg V感染的高危人群,HPg V感染与患者性别、年龄、血型、HBV感染、HCV感染、婚姻状况、白血病类型等均无显着关联,民族可能是HPg V感染的危险因素,而输血可显着增加HPg V感染风险。3、HPg V感染可增加AML患者皮肤3-4度a GVHD、皮肤c GVHD以及胃肠道c GVHD发生率,也可增加MDS患者肝脏3-4度a GVHD发生率,同时会降低ALL和MDS患者生存率以及MDS患者无白血病生存率。建议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相关的献血者和供者进行HPg V筛查,同时实时监测患者术后的HPg V感染情况,实时进行干预性治疗。
郑夏[9](2020)在《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特点和预后 ——单中心临床病例分析》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探讨单中心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特点、危险分层和预后,为儿童MDS规范性诊治提供临床依据。对象与方法:回顾性总结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201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53例初发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儿的临床特点、危险分层和不同治疗方案对预后的影响,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风险因素,并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方法预测患儿1年、3年总生存率(OS)和无事件生存率(ESF)。结果:(1)53例患儿中,患儿性别比例1.4:1.0(男31例/女22例),男性略多于女性;中位年龄:4.8岁(0岁-15岁)。其中:儿童难治型血细胞减少症(MDS-RCC)24例(45%):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MDS-RAEB)9例(17%);RAEB向白血病转化或转化中的RAEB(MDS-RAEB-T)7例(13%);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13例(25%)。(2)染色体异常11例,约占总病例数21%,其中单独7q-有6例、单独Y缺失1例、单独cen8三体异常2例、7q-合并Y缺失的1例、5q-合并7q-1例。(3)病例中51例,完善了基因学检查,12例异常(25%,12/51),主要相关突变基因包括:PTPN11(NF1、D61Y、Q272)、ASXL1、TET2F8682(T>G)/U2AF1S34(C>T)、WT1、EVL、MPL。其中还有合并范可尼基FANCA突变1例,WAS基因阳性1例。(4)除13例JMML病例,其余40例MDS全部病例依据IPSS、WPSS及IPSS-R三种方法分类。图表分析以上3类风险评估方法对儿童MDS风险评估都有局限性,不能全面评估儿童MDS预后。(5)结局: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SCT)16例,移植成功后存活10例,移植失败死亡5例,移植成功后失访1例;未接受HSCT的其余37名患儿中,单纯接受药物治疗的有27例,其中5例存活,15例死亡,7例失访;其余10例确诊后放弃治疗死亡。接受HSCT治疗和非HSCT治疗的1年总体生存率(OS)、无事件生存率(ESF)分别为:(75.0%±10.8%)%vs(66.7%±9.1%)(P=0.565);(68.8%±11.6%)%vs(18.5%±7.5%)%(P=0.007);3年的总体生存率(OS)、无事件生存率(ESF)分别为:(72.2%±12.2%)%vs(35.3%±10.2%)(P=0.039);(68.2%±11.8%)%vs(12.5%±6.6%)%(P=0.001)。(6)Cox回归分析53例患儿:年龄小于7岁(P=0.0333)、骨髓活检出现不成熟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LIP)(P=0.0168)、初诊血小板小于50×109/L(P=0.007)、存在复杂核型和/或基因突变(P=0.0002)和未接受HSCT治疗(P=0.016)是影响儿童MDS预后的高危因素。其余如性别、骨髓存在小巨核细胞、初诊血红蛋白低于80g/L、初诊LDH升高(大于320U/L)及初诊骨髓存在病态造血等均对预后无影响(P>0.05)。结论:(1)儿童MDS以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MDS-RCC)多见。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小于7岁、骨髓活检出现ALIP、初诊血小板小于50×109/L、存在复杂核型和/或基因突变和未接受HSCT治疗是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2)HSCT是目前根治儿童MDS的最有效手段。(3)目前临床评估儿童MDS预后的IPSS-R等方法有明显局限性。
费洋[10](2020)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体嵌合率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文中指出目的及意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方法,但移植后复发常见,并且结局较差。早期鉴别发现复发高危的患者并提供相应干预措施,对提高移植后复发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体细胞仍表达受体型,而供者造血干细胞逐渐植入,并取代原有患者血细胞的状态被称为嵌合状态(chimerism)。根据供体与受体造血细胞占比的程度,嵌合状态又分为完全供者嵌合(complete donor chimerism,CC)及供受者混合嵌合(mixed chimerism,MC)两类。CC 指供体细胞完全植入,一般指供体来源的遗传标志≥95%的状态,而MC则指供体与受体造血细胞共存的过渡阶段,此时5%≤供体来源的遗传标记<95%。不同类型的嵌合体状态以及嵌合体状态的演变的不同趋势可能代表了不同的临床意义。SNP-PCR是我科根据第三代遗传标记——单核苷酸多态性而研发的供受体嵌合率监测方法,并自2010年起大规模应用于临床移植后患者供受体嵌合率的检验。基于以上背景,我们动态监测了 373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移植后360天内不同时间点供体嵌合率SNP-PCR变化,并回顾性评估了这些患者的临床结局,研究供体嵌合率SNP-PCR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希望发现早期预测植入失败、移植后复发等临床事件的指标,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进行早期干预。方法 1、选取2010年1月到2018年3月我院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376例,收集该376名患者一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疾病诊断、供体年龄、供受体性别是否相合、ABO血型(相合/不合)、HLA配型(全相合/不全相合)、供体来源(亲缘/无关)、移植时疾病状态(CR,PR/NR)、预处理方案(MAC/RIC)、输注单个核细胞数量(MNC)、输注CD34+细胞数量等。2、对患者移植后+15天、+30天、+60天、+90天、+180天、+270天、+360天进行骨髓穿刺,对骨髓标本行 SNP-PCR嵌合率检测及流式微小残留病(MRD)检测。3、分析移植后+15天、+30天、+60天、+90天、+180天、+270天、+360天供受体嵌合率、MRD与植入失败、移植后复发、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关系;4、数据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Fish精确概率法分析,生存分析采取Kaplan-Meier方法,检验水准:α=0.05。结果1、2010.01.01-2018.3.30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数共376例。除外2例供受体为同卵双生而无法检出SNP位点差异外,1例供受体在所选18个SNP位点中无法检出差异,余373例均可以通过SNP-PCR方法测定供受体嵌合率,检出率:99.72%。2、移植后随着天数的增加,患者嵌合率逐步上升,逐渐向完全供体嵌合(CC)状态转变(嵌合率≥95%),混合嵌合(MC)(5%≤嵌合率<95%)患者逐渐减少。患者移植后+15d嵌合率大多在90%以上,+60d基本达到完全供体嵌合。3、移植后+15天嵌合率与外周血细胞计数无明显相关性。4、373例患者中除外复发患者后共310例,其中出现移植后植入失败17例(包括原发性植入失败5例及继发性植入失败12例),植入失败组与未发生植入失败患者组相比,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移植前疾病状态、HLA配型、血型、供体年龄、输注单个核细胞数(MNC)、输注CD34+细胞数均没有显着差异(p>0.05),移植后aGVHD、cGVHD、CMV感染发生情况也未见明显差异(p>0.05)。移植后+15天、+30天、+60天、+90天、+180天、+270天、+360天各时间点嵌合率均具有显着差异(p<0.05),植入失败组患者自移植后早期就呈现嵌合率低的趋势,并随着移植后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而无植入失败组患者移植后早期嵌合率较植入失败组高,且随着移植后时间的推移,嵌合率逐渐接近100%。5、植入失败组患者移植后中位生存时间为33.1(18.109-48.114)个月,而无植入失败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77.8(73.137-82.460)个月,植入失败患者移植后中位生存时间较无植入失败患者明显减低(p<0.001)。6、以移植后15天、30天嵌合率值与复发的关系绘制ROC曲线,根据曲线下面积计算cutoff值得出移植后+15天嵌合率的cutoff值为96.18%,+30天时cutoff值为97.80%。移植后+15天嵌合率≤96.18%的患者发生植入失败的风险是15d嵌合率>96.18%患者的4.03倍。移植后+30d嵌合率≤97.80%发生植入失败的风险是15d嵌合率>97.80%的12.571倍。7、复发组患者3年OS为20.6%±6.4%;无复发组患者3年OS为81.2%±2.7%;总生存曲线见下图。复发患者生存时间明显低于无复发患者,两组总生存率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8、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AML/ALL)、移植前疾病状态(CR/NR)、供体类型(无关/亲缘)、供体年龄、供体性别、HLA相合情况(全相合/不全相合)、供体血型(血型相合/不和)、预处理方法(MAC/RIC)、输注单个核细胞数量、输注CD34+细胞数量、有无aGVHD发生等对复发与否均未见显着影响(p>0.05)。而移植后90天、180天、270天、360天的嵌合率及移植后+60天、90天、180天、270天、360天各的流式MRD对复发与否存在一定联系。9、利用移植后90天及移植后180天嵌合率值可预测复发,以移植后90天、180天嵌合率值与复发的关系绘制ROC曲线,根据曲线下面积计算cutoff值得出移植后+90天嵌合率的cutoff值为97.27%,+180天时cutoff值为96.65%。移植后+90d嵌合率≤97.27%的患者复发风险是嵌合率>97.27%的患者的3.91倍。移植后+180d嵌合率≤96.23%的患者复发风险是嵌合率>96.23%的患者的4.554倍。10、利用移植后90天及移植后180天MRD值可预测复发,以移植后90天、180天MRD值绘制ROC曲线,根据曲线下面积计算cutoff值得出移植后+90天MRD的cutoff值为0.0735%,+180天时cutoff值为0.532%。移植后90d MRD>0.0735%的患者的复发风险是MRD≤0.0735%的患者的4.383倍。180d MRD>0.532%的患者复发风险是MRD≤0.532%的90.9倍。11、移植后90天的嵌合率、MRD值可以用于分别预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复发,界值有所不同。AML患者而言,移植后+90天时,嵌合率≤97.24%的患者复发率较嵌合率>97.24%明显增高(p=0.002)。+90天时,MRD≤0.077%的患者复发率较MRD>0.077%明显增高(p=0.006)。对ALL患者而言,+90天时,嵌合率≤97.27%的患者复发率较嵌合率>97.27%明显增高(p=0.003)。+90天时,MRD≤0.0135%的患者复发率较MRD>0.0135%%明显增高(p=0.002)。12、移植后+15天、30天、60天、90天、180天、270天、360天各时间点的嵌合率值与aGVHD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5)。但移植后快速达到完全供体嵌合状态与aGVHD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移植后15天达到完全供体嵌合患者中,aGVH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混合嵌合状态患者中aGVHD的发生率,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41)结论1、SNP-PCR方法检测嵌合率检出率为99.72%。大部分供受者经定量PCR后均能找到相互差异的位点。2、移植后随着天数的增加,患者嵌合率逐步上升,逐渐向完全供体嵌合(CC)状态转变(嵌合率≥95%),混合嵌合(MC)(嵌合率<95%)患者逐渐减少。3.以中性粒细胞重建中位时间及巨核系重建中位时间为界限,ANC恢复≤13d及ANC恢复>13d、PLT恢复≤13d及PLT恢复>13d分组,两组嵌合率均存在明显差异。但随着但随着造血重建的完成,移植后+30天及以后各时间点嵌合率未见明显差异。且移植后+15天嵌合率嵌合率与外周血细胞计数无明显相关性。4、移植后早期嵌合率值可以对移植后植入失败的发生进行预警,移植后+15天时,嵌合率≤96.18%的患者植入失败率较嵌合率>96.18%明显增高,而+30天时嵌合率≤97.80%的患者植入失败率较嵌合率>97.80%明显增高。5、利用移植后90天及移植后180天嵌合率值可预测AL患者复发,+90天时,嵌合率≤97.27%的患者复发率较嵌合率>97.27%明显增高,而+180天时嵌合率≤96.23%的患者复发率较嵌合率>96.23%明显增高,应当引起警惕。6、利用移植后90天及移植后180天MRD值可预测AL患者复发,+90天时,MRD≤0.0735%的患者移植后复发率较MRD>0.0735%明显增高,而+180天时MRD≤0.532%的患者复发率较MRD>0.532%明显增高。7、移植后90天的嵌合率、MRD值可以用于分别预测AML及ALL,界值有所不同。AML+90天嵌合率≤97.24%的患者复发率较嵌合率>97.24%明显增高,+90天时,MRD≤0.077%的患者复发率较MRD>0.077%%明显增高。对ALL患者而言,+90天时,嵌合率≤97.27%的患者复发率较嵌合率>97.27%明显增高,+90天时,MRD≤0.0135%的患者复发率较MRD>0.0135%患者明显增高。8、移植后各时间点的嵌合率值与aGVHD的发生关系并不密切。移植后早期(移植后15天)达到完全供体嵌合患者中,aGVH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混合嵌合状态患者中aGVHD的发生率。
二、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血型变异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血型变异1例(论文提纲范文)
(4)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急性和慢性白血病(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
一、对象 |
二、方法 |
1.预处理方案及供髓输注: |
2.并发症预防: |
3.植活证据检测: |
结果 |
一、造血重建 |
二、并发症 |
1.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aGVHD) : |
2.肝静脉阻塞病 (VOD) : |
3.房室传导阻滞: |
4.出血性膀胱炎: |
5.感染: |
三、微小残余病变检测 |
四、骨髓植入的证据 |
讨论 |
(5)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
文题释义: |
0引言Introduction |
1 病例介绍Case report |
1.1 病例1 |
1.2 病例2 |
2 讨论Discussion |
(7)ABO血型基因分型在白血病患儿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方法 |
结果 |
一、血型血清学实验结果 |
二、ABO血型基因分型结果 |
讨论 |
(8)人类Pegivirus病毒感染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人类Pegivirus病毒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和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中的感染情况调查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标本来源 |
2.2 仪器与试剂 |
2.3 检测方法与结果判定 |
2.4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肝炎病毒感染情况 |
3.2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肝炎感染情况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人类Pegivirus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标本来源 |
2.2 仪器与试剂 |
2.3 检测方法及结果判定 |
2.4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健康献血者的HPgV感染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
3.2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HPgV感染 |
3.3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HPgV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
3.4 输血对HPgV感染的影响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三部分 人类Pegivirus病毒感染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后的影响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病例资料 |
2.2 预处理方案 |
2.3 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方案 |
2.4 各项观察指标定义 |
2.5 白血病危险分层标准 |
2.6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HSCT患者的临床特征 |
3.2 造血重建情况 |
3.3 生存情况 |
3.3.1 AML患者生存情况 |
3.3.2 ALL患者生存情况 |
3.3.3 MDS患者生存情况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个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人类Pegivirus病毒致病性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9)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特点和预后 ——单中心临床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一、病例选择 |
二、研究方法 |
三、预后积分系统评价 |
四、治疗方法 |
五、疗效判断标准及随访 |
六、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儿童骨髄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断及治疗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体嵌合率变化与预后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一、资料与方法 |
(一) 病例选择 |
(二) 患者临床特征 |
(三) 预处理方案 |
(四) GVHD预防与诊断分级标准 |
(五) 嵌合体状态及复发的定义 |
(六) SNP-PCR检测及基因引物的选择 |
(七) MRD检测 |
(八) 统计分析 |
二、结果 |
(一) SNP-PCR检出率 |
(二) 患者基本临床特征 |
(三) 移植后嵌合率动态变化 |
(四) 嵌合率与血象恢复 |
(五) 移植后嵌合率与植入失败 |
(六) 移植后嵌合率与复发 |
(七)移植后嵌合率与aGVHD |
三、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微小残留病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四、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血型变异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红细胞ABO血型变异研究进展[J]. 陈特,李忠俊. 中国输血杂志, 2008(01)
- [2]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 [3]白血病与血型变异[J]. 王艳,刘晓东. 山西白血病, 1993(02)
- [4]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急性和慢性白血病[J]. 黄河,林茂芳,孟海涛,钱文斌,黄健,金洁,蔡真,张洁,麦文渊,罗依,胡晓蓉,金爱云,陈水云,李政道,严力行. 中华医学杂志, 2001(05)
- [5]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并文献复习[J]. 陈小玲,邓慧兰,鹿全意,洪秀理,胡嘉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9(05)
- [6]白血病的血型变异一例报告[J]. 李秀铭,姜英姬. 天津医药, 1984(05)
- [7]ABO血型基因分型在白血病患儿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J]. 叶星晨,张帆,顾玉微,傅启华,王静. 检验医学, 2015(10)
- [8]人类Pegivirus病毒感染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后的影响[D]. 李占甲.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9]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特点和预后 ——单中心临床病例分析[D]. 郑夏. 苏州大学, 2020(02)
- [10]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体嵌合率变化与预后的关系[D]. 费洋.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标签: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急性髓性白血病; mrd;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