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昆船瑞升研发成功再造烟叶薄片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高猛峰[1](2021)在《烟草薄片萃取液膜浓缩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烟草薄片萃取液是再造烟叶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萃取液品质的主要因素是杂质含量和芳香物质的含量。传统的烟草薄片萃取液分离工艺主要采用振筛和离心分离,但大分子杂质和小颗粒物质无法得到有效去除;浓缩工艺采用真空蒸发浓缩,但在热浓缩过程中,与吸味呈正相关的中性芳香物质损失较大,上述问题影响了国产烟草薄片的品质。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分离浓缩技术,可应用于薄片萃取液的分离浓缩过程,但由于萃取液成分复杂、极易产生严重的膜污染,膜分离技术在烟草行业的应用受到了限制。本课题旨在开发一套烟草薄片萃取液膜分离浓缩工艺,并研究分离浓缩过程中的膜污染机理和清洗再生方法,为其工业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首先,对萃取液进行了物料分析,并基于物料特性进行膜筛选。结果显示,萃取液总固形物含量在6.76~7.49%,蛋白质、果胶和淀粉干重占比分别为8.55%、1.88%和0.4%,总糖含量占比最大,达41.48%,颗粒平均粒径为1314nm。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验用膜的筛选和双膜系统的设计。结果表明,CF-NF1双膜分离浓缩系统效果最好,CF膜工段的平均膜通量达90.0 LMH,清洗恢复率在94%以上。NF1膜工段的体积浓缩倍数可达5.05,总固形物含量达18.3%,平均膜通量为4.24 LMH,中性芳香物质截留率为94.9%。膜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浓缩时间缩短了 1.4倍,膜工艺浓缩液中各中性芳香物质含量高出的量在0.85~560.82%之间,总量上高了 29.2%,同时膜处理过程不会对各种芳香物质占比产生较大影响。其次,对选定的CF膜和NF膜进行了操作条件优化。结果表明,CF膜优化后的操作条件为跨膜压差0.1 MPa,进料温度为40~50℃,循环流速为32~34 L/min,在该条件下,蛋白质、果胶和淀粉的去除率分别在60%、80%和80%以上,总固形物的保留率在83.4~90.5%,除杂和澄清效果良好。NF膜优化后的操作条件为跨膜压差16 bar,操作温度35~40℃,膜面流速0.84 m/s,优化的膜浓缩工艺将原有芳香物质高出的量由29.2%提高至34.8%。最后,进一步研究了限制双膜系统效率的CF膜污染机理。结果表明,萃取液过滤过程中,涉及多种类型的膜孔堵塞,它们是同时发生且与操作条件密切相关。依据多级Hermia模型,提出的三元图可将不同操作条件进行聚类分析,实现不同膜孔堵塞对总污染贡献度的可视化,在膜通量快速衰减期,这有助于缓解CF膜的不可逆污染从而提高双膜系统的运行效率。FTIR和EDS的结果表明膜面污染物主要由蛋白质、多糖和脂肪酸造成,无机钙镁离子的存在会使得膜面形成一层无机结垢物,采用1 wt%NaOH和0.5 wt%SDS清洗1 h,0.5%(v/v)HNO3清洗0.5 h,通量恢复率可达95.3%以上且重复性好。通过建立双膜分离浓缩系统,降低了萃取液中大分子杂质的含量,减少了中性芳香物质的损失,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烟草薄片的品质,本研究为薄片萃取液新型分离浓缩技术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良好的工业应用基础。
刘文[2](2019)在《改革开放40年——我国特种纸产业蓬勃发展》文中研究说明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四十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充分激发了市场活力,各行各业都以惊人的速度高速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得到了显着改善。特种纸产业同样也在各级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的关心支持下、行业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蓬勃发展,产量已跃居世界各国首位。2017年,我国特种纸产量670万t,在全球特种纸总产量中占比约为四分之一,与我国造纸工业在全球的地位相当。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特种纸产业的发展变化,可以说是形势喜人、成就显着。特种纸产业加强了造纸工业与国民经济各行业的联系,
吴平艳[3](2018)在《CR公司再造烟叶业务战略模式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烟草行业作为全球化程度较高的产业之一,也给烟草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自中国加入WTO以后,控烟运动在国内不断推进,烟草企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困难;同时卷烟消费者也逐步对健康意识、品牌意识、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高。面对这样复杂的新环境,再造烟叶作为卷烟的重要原料之一,是卷烟进行降焦减害、功能赋予的重要技术手段,如何在当前烟草行业严峻的发展形势下突围,寻找自己的发展道路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以CR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再造烟叶业务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剖析再造烟叶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再造烟叶业务发展战略模式,以指导CR公司再造烟叶业务未来的持续发展。首先,对研究所需要的方法、内容、技术路线和相关基础理论概念进行了阐述。并对国内外的烟草企业战略发展情况、再造烟叶的发展情况分别进行阐述和总结;其次,围绕国内再造烟叶发展现状,进一步进行CR公司再造烟叶业务的现状的梳理,并综合国内同行企业进行了调研和分析。通过运用PEST分析进行了 CR公司所处的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环境进行了分析;运用波特五力模型进行了再造烟叶行业竞争情况分析;利用SWOT分析进行了 CR公司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分析,得出了CR公司再造烟叶业务所面临形势的综合分析结论;最后,结合CR公司发展战略和前期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CR公司再造烟叶业务的战略模式组合:差异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模式。根据所选择的业务战略模式拟定了 CR公司再造烟叶业务发展对策,并进一步对支撑业务战略模式的实施进行了企业相关的保障措施的梳理,有效支撑了 CR公司未来再造烟叶业务战略模式的推进和落地。本文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为CR公司再造烟叶业务的发展提供指导,也可为同行其他再造烟叶企业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高大磊[4](2018)在《造纸法再造烟叶专用解纤磨盘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造纸法再造烟叶,作为传统造纸业的一个衍生产业,以烟草废弃物为原料通过造纸过程进行生产,需求量不断更新迭代。目前再造烟叶生产采用的造纸工艺通用盘磨,对烟梗、烟末等原料的处理强度不匹配,造成了烟草浆料的均匀性差,进而严重影响了再造烟叶的性能。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根据再造烟叶原料——组织结构疏松,薄壁细胞多,细小组分多以及在打浆过程中易破碎和被切断的性质,应用新型交错齿再造烟叶原料专用解纤磨盘对烟草原料进行解纤实验。本文检测了再造烟叶浆料的打浆度和湿重,以及纤维筛分和纤维形态分析,并进行了抄造实验和再造烟叶的物理性能检测,分析了新型磨盘在造纸法再造烟叶生产上的应用可行性。首先,对取用的烟草梗料分别选用新型专用解纤磨盘和传统通用解纤磨盘进行浆料的解纤实验。研究发现在同等磨盘间距下,新型磨盘解纤的烟梗浆料成份在50目和100目筛网处浆料截留比例比传统磨盘解纤的浆料提高5倍至10倍。新型磨盘解纤后烟梗浆料的打浆度在10°SR及以上,湿重值则在10g以下,并且研究得出新型磨盘间距在1mm附近对烟梗原料进行解纤可使浆料性能获得最佳效果。其次,研究了解纤烟梗浆料的打浆效果、抄造和相应再造烟叶的物理性能。研究表明经过新型磨盘解纤的烟草浆料呈现易打浆状态,3%浆浓和2000r-PFI的打浆就能达到极限打浆效果。并发现浆料浓度可以保护浆料免受磨浆机强烈的物理作用,而较高的打浆强度又可以削弱这种保护作用。在不添加外纤维的情况下,传统通用解纤磨盘解纤的浆料在磨盘间距大于0.5mm时便难以抄造成片,而新型专用磨盘解纤的浆料可在2.0mm磨盘间距下顺利抄造成片。研究中发现解纤浆料经过打浆后,浆料的打浆度和湿重不同步变化的现象,以及打浆后浆料的纤维形态会因烟末浆料的加入而出现反常现象。新型专用解纤磨盘(间距为1.1mm)解纤的浆料经过1500r和1800r的PFI打浆,添加外加纤维(绝干量占比18%,打浆度为32°SR)后,抄造成的再造烟叶抗张强度可达到1000N/m左右,松厚度在3.0 cm3/g附近;不添加外加纤维,经过在10%浆料浓度和1500r打浆强度条件的打浆后,再造烟叶的松厚度可达4.6 cm3/g。
陈佳[5](2017)在《湖南中烟烟草薄片采购管理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国内外市场日益竞争激烈的今天,烟草行业也不可避免的面临众多挑战,烟草的质量要求在不断提高,以适应世界卫生组织对降低烟草有害物质的要求;进口卷烟口岸交拨价格下降,关税降低,外烟挤占国内烟草市场;同时国内烟草市场可适用原料紧缺,不适用烟叶库存量过大,库存持有成本过高,因此,降低成本,优化库存,提高产品质量及自身竞争力对烟草企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公平竞争的市场上,企业如何降低成本,优化库存,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这是本文要思考解决的问题。首先,通过对比国内外烟草薄片使用现状及发展,了解国际国内卷烟形势,预测在未来几年烟草市场上薄片所占的比重,从而分析推断其对于卷烟成本的影响;并就企业现行的薄片采购流程着手,结合烟叶和薄片在国家专卖体制下采购方式的区别,了解现今市场上供应商的概况和优势,分析企业在薄片采购管理上所存在的问题,借鉴供应链管理思想,通过梳理采购流程、与供应商进行战略合作、规范合同、优化库存管理等方法降低薄片采购成本,从制造的源头就赢得竞争优势,为企业采购到价好质优的原料。其次,通过优化企业供应链采购管理,合理设计新的薄片采购流程,并在ERP中实施运行,同时总结出适合烟草企业发展的薄片采购方式,在员工中进行培训和推行,以便有系统的进行供应链采购在企业中的推广。在薄片供应链采购管理改进过程中,通过建立一套以降低成本及关键绩效指标考评为主要手段的可视化系统管理,从而以更科学的方法管理各个层级的员工,并且更加透明、及时地评价供应链改进的效果,同时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改进行动,并达到全员参与持续改进行动中来。在薄片供应链采购优化的活动中,我们持续的降低了薄片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同时也为企业其他产品供应链采购改进提供了方法和经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胡亚成[6](2017)在《木质素的去除对造纸法再造烟叶基片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造纸法再造烟叶是将卷烟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包括烟梗、烟叶碎片和烟末等进行配方组合后,通过制浆造纸工艺技术,制成与天然烟叶性质相近的再造烟叶回填至天然烟丝中。烟梗作为再造烟叶浆料纤维的主要来源,其木质素含量较高,由于木质素热解时产生儿茶酚和烷基儿茶酚,抽吸时引起涩口且有促癌活性,故烟梗在卷烟产品中的用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目前大多数研究人员和生产商更多地关注再造烟叶原料中烟草特征香味物质的浸提和涂布,而忽视了原料主要成分——木质素对烟气及造纸法再造烟叶工艺过程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在对烟梗原料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有效去除烟梗中的木质素的绿色新工艺及其对烟梗基片的外貌形态、物理性能、烟气指标和感官质量的影响。首先,研究了造纸法再造烟叶原料的特性。结果显示:烟梗和烟叶碎片的综纤维素含量较低,分别为32.2%、28.96%,烟梗木质素含量相对于烟叶碎片较高,为14.76%,两者热水抽提物含量非常高,分别为58.09%、46.07%。热水抽提后,附着在烟梗和烟叶碎片的细胞壁上和细胞腔内的植物碱、果胶质等可溶性物质溶出,使得纤维细胞和薄壁细胞轮廓更加清晰,导管细胞表面变得粗糙。烟梗和烟叶碎片中含有大量的杂细胞,且形状各异,纤维细胞含量较少,纤维长度均较低,分别为0.32mm、0.18 mm。其次,采用高沸醇溶剂法提取烟梗中的木质素,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的液相木质素紫外分光光度定量分析方法。分别以水、乙醇水溶液及[Mmim]DMP离子液体为溶剂,研究其对烟梗中木质素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相比水和乙醇水溶液,离子液体对烟梗中木质素的去除率最高,在溶解条件为温度80℃,时间25min,料液比1:15时,去除率达到22.60%,约为常规热水提取的5倍。不同溶剂处理烟梗后的浸提液GC/MS分析结果表明,烟碱作为烟草的重要成分之一,其在提取液中的相对质量分数均最大。水和乙醇水溶液有助于提取烟梗中的香味成分,但对木质素的去除效果不佳,离子液体具有弱碱性,不仅能使木质素大分子碎裂成较小的分子溶解出来,还促进了去氢新烟碱的溶出,同时也有部分致香物质溶出。最后,研究了不同溶剂处理后烟梗的打浆性能、基片性能及烟气指标和感官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打浆转数下,离子液体处理后的烟梗打浆度最高,水处理烟梗次之,乙醇水溶液处理烟梗相对较小,原烟梗最低。在相同的打浆度下,离子液体处理后的烟梗纤维的分散程度相对于其他三种烟梗较好,抄片后其基片的物理性能也最佳,主要表现在其抗张强度、松厚度和透气度相对于其他三种烟梗较优,有利于后期的涂布。不同溶剂处理后烟梗的烟气指标和感官质量评吸差别较大,离子液体处理后烟梗基片的TPM、烟碱、水分、焦油、CO等烟气指标较优,感官质量评吸得分较高,这是因为烟梗经离子液体处理后,大量的烟碱、酚类、酯类和木质素等物质溶出,使其在燃烧裂解时释放的有害物质降低,从而改善其口感,提升了再造烟叶的品质。
杨猛,刘冉,张美凤,郑海明[7](2016)在《造纸法再造烟叶浸提分离工艺的设计》文中研究指明介绍我国造纸法再造烟叶工业生产中浸提分离技术的应用现状,分别对浸泡容器及固液分离设备,做了归纳对比,探讨了浸提分离技术节能降耗的设计思路,为相关的工艺研究及工业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赵翠[8](2016)在《罗布麻全秆纤维烟草薄片纸基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罗布麻全秆纤维具有洁白、柔软、强力好和医疗保健性等优异特性,被誉为“野生纤维之王”。罗布麻纤维是生产罗布麻浸膏和罗布麻粉等药品后留下的固体物质,大部分被焚烧或丢弃,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严重污染环境。造纸法烟草薄片作为重组烟叶,具有成本低、品质高和减害降焦的优点,可以很好的替代或部分替代普通烟叶。因此,将罗布麻全秆纤维应用于烟草领域,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生物质资源,还能为烟草领域开发新原料,缓解原料不足现状。本文通过对比烟梗烟末纤维理化性质,挖掘罗布麻全秆纤维的优异性能。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优化罗布麻浸提工艺;根据罗布麻全秆纤维理化特性,采用造纸法,探讨最佳磨浆工艺。通过罗布麻全秆纤维、烟梗烟末配伍性研究,以期获得物理性能和感官吸食品质较好且具有减害降焦效果的罗布麻全秆纤维烟草薄片纸基,最终确定罗布麻全秆纤维抄造烟草薄片的可行性和适应性,促进烟草行业发展。研究表明,罗布麻全秆纤维纤维素含量高达44.39%,且较烟梗烟末具有细长柔软、长宽度分布均匀、杂细胞含量较少,总木素含量较高、灰分和果胶含量较低的特点,可抄造物理强度高、细腻平滑纸基。确定最佳浸渍和磨浆工艺为:温度70℃,时间90 min,液比1:8,2段磨浆,2段磨浆,间隙分别为0.4 mm和0.2 mm。以最优工艺抄造定量为70 g·m-2罗布麻全秆纤维薄片纸基,纸基物理性能和感官评析效果最好。其中松厚度达到最大值,为5.60 cm3·g-1,抗张强度为0.44 kN·m-1,燃烧速率为0.65 mm·s-1,透气度为23.35μm·Pa-1·s-1,进一步证明了罗布麻全秆纤维采用造纸法抄造薄片纸基是可行的。对罗布麻全秆纤维和烟梗烟末进行配伍性研究,结果表明7号罗布麻全秆纤维烟草薄片纸基物理性能不仅能够达到行业标准,还优于传统烟草薄片纸基。7号罗布麻全秆纤维烟草薄片纸基具有香气量较足,烟香协调,杂气较少,回甜比较明显的特点,符合一类卷烟品的范畴。烟气常规指标测定结果表明,罗布麻全秆纤维本身不具有烟碱,用其抄造的烟草薄片纸基焦油量、总粒相物、一氧化碳、抽吸口数和烟碱含量最低,具有减害降焦的效果,而7号样品效果最佳。因此,罗布麻全秆纤维可用于烟草行业,部分取代传统烟草原料,促进烟草行业发展和品质提升。其中罗布麻全秆纤维烟草薄片纸基中烟末、烟梗和罗布麻全秆纤维的最佳配比为60:16:24。
资文华[9](2015)在《微波法制备生物质梗颗粒材料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生物质烟梗作为烟草工业的副产品,主要用于制备膨胀梗丝、再造烟叶,掺配到卷烟中起到了良好的减害降焦效果,但由于受烟梗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落后的影响,我国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烟梗,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微波膨化烟梗制备生物质梗颗粒材料的发展,为烟梗资源的综合利用开辟了新的应用方向。该技术的核心是烟梗微波膨化,但目前的固体介质预热-隧道式微波膨梗工艺存在能耗高、产能低、产品纯度低等弊端,并缺乏高效微波膨梗反应器的研制,制约了生物质梗颗粒材料的产业化发展和推广应用。因此,论文提出了介质气体预热—滚筒式微波膨梗工艺技术的开发,将滚筒式微波冶金反应器进行技术转化,围绕烟梗基础特性研究、关键设备设计开发、主要配套工序参数优化及梗颗粒材料应用评价等方面,系统开展微波法制备生物质梗颗粒材料的相关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通过微波电场作用下烟梗原料的膨胀特性、介电特性研究,阐释了云南典型烟区烟梗微波膨胀特性差异,建立了物料含水率和温度与其介电常数、介电损耗的函数关系式,并基于介电特性、理论计算及“非相干功率组合”原则,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进行电磁场的数据模拟和物理建模,设计开发了微波功率源由56套频率2450MHz、功率1.5kW水冷磁控管组成的84kW大功率滚筒式微波连续膨梗装备,解决了固体介质预热-隧道式微波膨梗工艺中存在的弊端,并成功应用于产能1200吨/年的微波法制备生物质梗颗粒产业化示范线,填补了国内大功率滚筒式微波反应器用于制备梗颗粒材料的工艺和技术空白。通过微波法制备生物质梗颗粒材料关键工序的参数优化,构建了多项式回归方程对微波膨化烟梗、干燥梗颗粒材料的工艺过程进行分析和预测,阐释了影响微波膨胀烟梗和干燥梗颗粒材料的主要因素及变化规律,并确定了 84kW大功率微波膨梗较佳的工艺条件为蒸汽压力0.8MPa、微波功率56kW、滚筒转动频率28Hz左右,膨胀烟梗适宜的自然陈化时间为7d~14d,微波干燥梗颗粒材料的较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35kW、物料含水率30%、物料厚度30mm、干燥时间150s左右,优化后梗颗粒材料的填充性能和得率分别可达7.58cm3/g、61.82%。经连续流动分析仪、SEM、GC-MS和氮气吸附分析表明,微波膨胀烟梗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显着降低,梗颗粒为介孔材料,干燥后平均孔径由4.5426nm增大到6.2246nm,挥发性香味物质成分总量由94.15μg/g增到109.80μg/g,说明了微波法制备生物质梗颗粒材料有利于提高产品品质和填充性能。通过梗颗粒材料的热解特性及其对卷烟燃烧温度和减害降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梗颗粒材料热解失重过程与卷烟配方烟丝、再造烟叶相似,热裂解的产物种类和含量(包括一些苯系化合物、稠环芳烃类化合物)随热裂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多;在试验范围内,随梗颗粒材料搀兑比例的增加,卷烟样品的燃烧温度和主流烟气中的焦油、烟碱、总粒相物、一氧化碳、氰化氢、亚硝胺、氨、苯并[a]芘、苯酚、巴豆醛、铬、镉、镍、铅等有害成分的释放量及危害性指数丹均明显降低,并呈良好的线性负相关;当梗颗粒添加比例为6%、8%时,卷烟危害性指数H分别降低了 25.46%、38.53%,阐明在卷烟配方中搀兑一定量的梗颗粒材料能有效间接降低吸烟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总之,论文的研究形成了微波法制备生物质梗颗粒材料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为微波法制备生物质梗颗粒材料的原料选取、设备研发、工艺参数的设置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实现了大功率滚筒式微波反应器在微波法制备生物质梗颗粒材料产业化及其产品在卷烟减害降焦中的应用,有效提升了烟梗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
周衙欣[10](2015)在《造纸法再造烟叶纸基工艺以及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造纸法再造烟叶是利用烤烟厂的烟梗烟末等下脚料作为基本原料通过造纸工艺生产的性能与天然烟叶接近的重组产品。再造烟叶作为卷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降低单箱卷烟耗叶量、节省烟叶材料的基础上,能进一步降焦减害,提高卷烟内在品质,因此这种产品需求也对再造烟叶的质量和相应的生产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造纸法再造烟叶纸基由于原料细胞的复杂以及成纸的特殊要求,目前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细胞分离理论和质量评价体系,仍然沿用造纸体系的传统磨浆理论和工艺技术来指导生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对国内外成品薄片细胞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低浓两段式磨浆为核心的纸基制造工艺,包括自制指标的拟定和核心工艺参数的优化;同时,初步构建了造纸法再造烟叶纸基质量评价体系;最后探讨了细胞壁弱化的磨浆技术改进的可能性,并测试了基于果胶去除的磨浆结果。1.对国内外4种再造烟叶成品进行脱涂层离解,针对纸基中的细胞结构和细胞状态判断进口产品的磨浆技术核心在于保持各类细胞完整解离,且拥有磨浆前充分软化的步骤。相反,国产薄片则更偏重机械力撕扯和刀齿切断的成浆方式;因此实验确定了一条设置有热水软化的低浓两段式磨浆方式,将磨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大刀距下长时间的半料疏解段,保证半料有时间在水力冲击的作用下充分离解;二是小刀距下短时间的半料精整段;实验同时利用图像分析技术制作了两个自制指标,用以评价浆料细腻程度,判断磨浆效果,该过程采用了迭代算法对图像进行阈值分割,并通过Java编译实现;2.采用L32(49)正交实验的方法对低浓两段式磨浆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单变量方差分析,利用S-N-K划分相似性子集的方法选择最佳工艺。实验结果显示,最佳工艺条件:水化时间3h、水化温度40℃、水化浓度15%(影响微弱,维持浸提后的浆浓即可)、疏解时间12min、疏解间隙2×0.25mm、精整时间2.5min、精整间隙0.5×0.25mm、长纤维配比13%、成型压力OMpa(<0.1Mpa);该条件下制得的纸基,打浆度49.4oSR、松厚度2.9036cm3/g、抗张强度0.8894KN/m、杂质平均面积0.1064mm2、杂质标准差0.0746mm2、零距抗张强度45.0301N/15mm、透气度57.28μm/(Pa*s);在成纸质量上具有,物理强度适中、松厚性能透气性能优异、成纸细腻等特点。3.采用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初步构建造纸法再造烟叶纸基质量评价体系。将7个测量因子有效降维成2个主成分因子,并根据载荷分布可命名为“成纸质量”、“成浆质量”,该主成分分析的KMO检验值为0.672,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8.576%;进一步的,针对传统主成分分析在本研究中出现重复信息叠加导致评价失真的问题,对上述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有决策者参与的乘权规格化评价改进,结果表明:上部段排位的样品总体在透气度和松厚度上表现非常优异,未疏解开的杂质也控制在良好状态;但抗张强度相比后面的排位略微有牺牲,维持在0.58~0.75左右,这与实际产品期望的评价方向一致,结果评分具有很好的指示性。4.对半结构化主成分分析拟合的因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2个样本的纸基因为工艺参数的不同使得纸基质量聚为4类,以(成纸质量,成浆质量)均值表示,4类分别为(1.5279,0.6061)、(1.5745,-0.8231)、(-0.4826,-0.5699)、(-0.5940,1.3038),分别代表了四种不同质量特征的纸基,使样本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进行了客观分类,为国内外造纸法再造烟叶质量评价、样本库的品类构建奠定基本框架。5.分析了果胶在细胞壁结构中的作用以及果胶对烟叶品质的影响,确定了一条基于果胶去除弱化细胞壁联结从而促进磨浆技术改进的思路。实验结果表明:原料果胶含量6.7682%、半料果胶含量13.2093%;草酸铵用量2.6%,反应温度70℃,反应固液比1:15,反应时间单段30min,使果胶去除率达到59.29%,与未去除果胶的样品相比松厚度较高,抗张强度略低,纸浆匀度细腻度相近(杂质平均面积、杂质标准差)、透气性能更好,但水化时间、疏解时间、精整时间都得到了缩短。
二、昆船瑞升研发成功再造烟叶薄片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昆船瑞升研发成功再造烟叶薄片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烟草薄片萃取液膜浓缩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符号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烟草薄片概述 |
1.2.1 烟草薄片发展简史 |
1.2.2 烟草薄片生产工艺 |
1.2.3 薄片萃取液传统处理方法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膜分离技术概述 |
1.3.2 膜污染及其研究进展 |
1.3.3 膜的清洗和恢复 |
1.3.4 膜分离技术在薄片萃取液中的应用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1.4.3 技术路线 |
第2章 萃取液成分分析和双膜分离浓缩系统设计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仪器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仪器 |
2.2.3 膜分离浓缩工艺 |
2.3 实验方法 |
2.3.1 蛋白质测定 |
2.3.2 果胶测定 |
2.3.3 淀粉测定 |
2.3.4 总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
2.3.5 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
2.3.6 浊度测定 |
2.3.7 粒径分布测定 |
2.3.8 粘度测定 |
2.3.9 pH测定 |
2.3.10 密度测定 |
2.3.11 烟草常规指标测定 |
2.3.12 中性芳香物质测定方法 |
2.3.13 膜理论 |
2.3.14 能耗计算 |
2.3.15 无机膜纯化萃取液 |
2.3.16 纳滤膜浓缩萃取液 |
2.3.17 膜的清洗与再生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萃取液分析 |
2.4.2 陶瓷膜与不锈钢膜处理效果对比 |
2.4.3 不同膜工艺中性芳香物质含量对比 |
2.4.4 不同纳滤膜的浓缩效果 |
2.4.5 不同浓缩工艺中性芳香物质含量对比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膜分离浓缩工艺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2.1 实验材料 |
3.2.3 实验仪器 |
3.3 实验方法 |
3.3.1 陶瓷膜纯水渗透系数测定 |
3.3.2 纳滤膜纯水渗透系数测定 |
3.3.3 陶瓷膜分离工艺的优化 |
3.3.4 纳滤膜浓缩工艺的优化 |
3.3.5 膜阻力分析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陶瓷膜纯化萃取液 |
3.4.2 纳滤膜浓缩陶瓷膜滤液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膜污染机制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仪器 |
4.3 实验方法 |
4.3.1 D-optimal实验设计 |
4.3.2 红外表征 |
4.3.3 能谱表征 |
4.3.4 陶瓷膜过滤实验 |
4.3.5 纳滤膜的清洗再生 |
4.3.6 陶瓷膜清洗方法优化 |
4.3.7 Hermia模型拟合及三元图生成 |
4.4 Hermia模型理论 |
4.5 结果与讨论 |
4.5.1 纳滤膜的清洗再生 |
4.5.2 通量衰减情况及阶段区分 |
4.5.3 膜孔堵塞机制识别 |
4.5.4 能谱分析结果 |
4.5.5 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论文发表 |
附录 |
(2)改革开放40年——我国特种纸产业蓬勃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民营企业的崛起推动了我国特种纸产业的高速发展 |
2 引进外资推动了特种纸产业与国际接轨 |
3 相关产业的介入使特种纸的品种更加丰富 |
4 创新活跃、技术进步显着 |
5 资本市场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
(3)CR公司再造烟叶业务战略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战略相关概念 |
2.2 业务层战略 |
2.3 业务战略模式 |
2.4 战略分析模型 |
2.4.1 宏观环境分析PEST |
2.4.2 波特竞争战略 |
2.4.3 SWOT分析 |
第三章 CR公司再造烟叶业务现状分析 |
3.1 CR公司介绍 |
3.2 CR公司再造烟叶业务介绍 |
3.3 CR公司再造烟叶业务的PEST分析 |
3.3.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
3.3.2 经济环境分析 |
3.3.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3.3.4 技术环境分析 |
3.4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
3.4.1 同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 |
3.4.2 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 |
3.4.3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
3.4.4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
3.4.5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
3.5 CR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3.5.1 生产管理能力 |
3.5.2 财务管理能力 |
3.5.3 科技创新能力 |
3.5.4 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
3.5.5 市场营销能力 |
第四章 CR公司再造烟叶业务战略模式选择及实施 |
4.1 CR公司战略 |
4.2 CR公司再造烟叶业务SWOT分析 |
4.2.1 优势分析 |
4.2.2 劣势分析 |
4.2.3 威胁分析 |
4.2.4 机会分析 |
4.2.5 CR公司再造烟叶业务的SWOT分析结论 |
4.3 CR公司再造烟叶业务战略模式选择 |
4.3.1 再造烟叶业务发展战略具体内容 |
4.3.2 再造烟叶业务战略模式的选择原则 |
4.3.3 再造烟叶业务战略模式选择结果 |
第五章 CR公司再造烟叶业务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5.1 完善组织制度保障 |
5.2 加强企业自身运营能力提升 |
5.3 强化人力资源的建设和保障 |
5.4 生产保障及装备研发 |
5.5 加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
5.6 企业文化保障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造纸法再造烟叶专用解纤磨盘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再造烟叶的概述 |
1.1.1 辊压法再造烟叶 |
1.1.2 稠浆法再造烟叶 |
1.1.3 造纸法再造烟叶 |
1.2 造纸法再造烟叶研究状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造纸法再造烟叶浆料性能和薄片性能 |
1.3.1 打浆的作用 |
1.3.2 打浆效果的检测和浆料性能评价 |
1.3.3 再造烟叶的物理性能 |
1.4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和内容 |
1.4.1 本论文研究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1.4.2 本论文研究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专用磨盘的解纤效果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用主要仪器和设备 |
2.1.2 实验主要用原料 |
2.1.3 实验原料的处理 |
2.1.4 实验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解纤浆料的打浆度 |
2.2.2 解纤浆料的湿重 |
2.2.3 解纤浆料的纤维筛分 |
2.2.4 解纤浆料的纤维形态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专用解纤磨盘解纤浆料的打浆效果 |
3.1 实验部分 |
3.1.1 实验用主要仪器和设备 |
3.1.2 实验主要用原料 |
3.1.3 实验原料的处理 |
3.1.4 实验方法 |
3.2 结果和讨论 |
3.2.1 打浆条件对浆料打浆度和湿重的影响 |
3.2.2 打浆条件对浆料的纤维筛分的影响 |
3.2.3 打浆条件对纤维形态的影响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专用解纤磨盘对再造烟叶性能的影响 |
4.1 实验部分 |
4.1.1 实验原料 |
4.1.2 实验仪器 |
4.1.3 实验方法 |
4.2 实验结果和讨论 |
4.2.1 不同解纤条件下再造烟叶的外观形貌 |
4.2.2 打浆条件对薄片物理性能的影响 |
4.2.3 解纤条件对薄片物理性能的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 |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展望及对未来工作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5)湖南中烟烟草薄片采购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1.2.1 理论基础 |
1.2.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第2章 烟草薄片采购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2.1 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情况介绍 |
2.2 烟草薄片的发展趋势及采购特点 |
2.2.1 烟草薄片的发展及趋势 |
2.2.2 烟叶采购特点 |
2.2.3 薄片采购特点 |
2.3 烟草薄片供应商概况及供货分析 |
2.3.1 公司控股薄片企业概况 |
2.3.2 省外薄片供应商概况 |
2.3.3 薄片供应商供货情况及分析 |
2.4 烟草薄片采购流程现状 |
2.4.1 薄片购销协议签订与评审流程图解 |
2.4.2 薄片需求计划衔接与到货沟通流程图解 |
2.5 公司薄片采购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2.5.1 薄片采购流程的问题分析 |
2.5.2 薄片采购成本的问题分析 |
第3章 烟草薄片采购管理优化设计 |
3.1 薄片采购管理优化的目标及优化原则 |
3.1.1 采购管理优化的战略性 |
3.1.2 采购流程优化的系统性 |
3.1.3 采购环节设计的协同性 |
3.1.4 采购工作信息的实时性 |
3.2 以供应链思维设计薄片采购战略 |
3.3 采购管理优化设计 |
3.3.1 优化薄片采购流程 |
3.3.2 规范薄片合同签订 |
3.3.3 降低薄片采购成本 |
3.3.4 优化薄片供应商管理 |
第4章 烟草薄片采购管理优化的实施保障及预期效果 |
4.1 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
4.2 方案实施预期 |
4.3 方案实施中需关注的问题 |
4.3.1 加强团队文化建设 |
4.3.2 加强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
4.3.3 推行标准化工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再造烟叶(造纸法)购销协议 |
附录 B 供应商基本情况调查表 |
附录 C 专家权重打分表 |
(6)木质素的去除对造纸法再造烟叶基片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再造烟叶概述 |
1.1.1 辊压法再造烟叶技术 |
1.1.2 稠浆法再造烟叶技术 |
1.1.3 造纸法再造烟叶技术 |
1.2 造纸法再造烟叶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烟草中木质素的研究 |
1.3.1 木质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
1.3.2 木质素的分离方法研究 |
1.3.3 木质素对造纸法再造烟叶烟气品质和感官质量的影响 |
1.4 本论文研究背景、意义和内容 |
1.4.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造纸法再造烟叶原料性能 |
2.1 实验部分 |
2.1.1 实验原料 |
2.1.2 实验仪器 |
2.1.3 实验方法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细胞形态的观察 |
2.2.2 原料的生物结构 |
2.2.3 原料的化学成分 |
2.2.4 原料热水抽提前后外貌形态对比 |
2.2.5 原料的纤维形态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烟梗中木质素的有效去除 |
3.1 实验部分 |
3.1.1 实验原料 |
3.1.2 实验仪器 |
3.1.3 实验方法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实验室合成[Mmim]DMP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的结构表征 |
3.2.2 [Mmim]DMP和烟梗木质素的最大吸收波长确定 |
3.2.3 液相木质素标准浓度曲线 |
3.2.4 烟梗中木质素去除的工艺条件优化 |
3.2.5 不同溶剂处理前后烟梗的微观形态对比 |
3.2.6 烟梗经不同溶剂提取后提取物成分的比较 |
3.2.7 离子液体的循环回用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不同溶剂处理对基片性能和烟气品质的影响 |
4.1 实验部分 |
4.1.1 实验原料 |
4.1.2 实验仪器 |
4.1.3 实验方法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不同溶剂处理后烟梗浆料的打浆度 |
4.2.2 不同溶剂处理后烟梗浆料的显微结构 |
4.2.3 不同溶剂处理对烟梗基片物理性能的影响 |
4.2.4 不同溶剂处理后烟梗基片的外貌形态 |
4.2.5 不同溶剂处理后烟梗基片的评吸检测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 |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展望和下一阶段的工作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7)造纸法再造烟叶浸提分离工艺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造纸法再造烟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
2 造纸法再造烟叶浸提工艺[5] |
2.1 浸提工艺设备 |
2.2 浸提工艺技术对比 |
3 总结 |
(8)罗布麻全秆纤维烟草薄片纸基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罗布麻植物资源概述 |
1.1.1 罗布麻简介 |
1.1.2 罗布麻纤维优异性能及其应用 |
1.2 烟草薄片概况 |
1.2.1 烟草薄片基本概述 |
1.2.2 烟草薄片生产技术发展 |
1.2.3 国内外造纸法烟草薄片技术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研究背景、意义及重点难点 |
1.3.1 本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3.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 |
第二章 罗布麻全秆纤维形态结构及化学组分研究 |
2.1 罗布麻全秆纤维及烟梗形态结构对比研究 |
2.1.1 原料与主要化学试剂 |
2.1.2 主要仪器设备 |
2.1.3 实验方法 |
2.1.4 结果与讨论 |
2.2 罗布麻全秆纤维化学组分测定分析 |
2.2.1 原料与主要化学试剂 |
2.2.2 实验仪器设备 |
2.2.3 实验方法 |
2.2.4 数据处理 |
2.2.5 结果与讨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造纸法抄造罗布麻全秆纤维烟草薄片纸基的工艺研究 |
3.1 浸渍工艺研究 |
3.1.1 实验原料 |
3.1.2 实验设备 |
3.1.3 实验方法与检测 |
3.1.4 结果与讨论 |
3.2 磨浆工艺研究 |
3.2.1 实验原料 |
3.2.2 主要实验设备 |
3.2.3 实验方法与检测 |
3.2.4 结果与讨论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罗布麻全秆纤维与传统烟草原料的配伍性研究 |
4.1 实验原料与设备 |
4.1.1 实验原料 |
4.1.2 主要实验设备 |
4.2 实验方法与检测 |
4.2.1 原料预处理 |
4.2.2 罗布麻全秆纤维和烟梗烟末配伍性研究 |
4.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4.3.1 不同配比对罗布麻全秆纤维烟草薄片纸基物理性能影响的研究 |
4.3.2 不同配比对罗布麻全秆纤维烟草薄片纸基感官评析影响的研究 |
4.3.3 纯罗布麻全秆纤维薄片纸基烟气成分研究 |
4.3.4 不同配比对罗布麻全秆纤维烟草薄片烟气成分影响的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9)微波法制备生物质梗颗粒材料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烟梗资源综合利用现状 |
1.1.1 制备膨胀梗丝 |
1.1.2 制备再造烟叶 |
1.1.3 制备颗粒状梗丝 |
1.1.4 提取化学成分 |
1.1.5 其它方面的利用 |
1.2 微波技术及原理 |
1.2.1 微波技术简介 |
1.2.2 微波技术基本原理 |
1.3 微波技术的应用进展 |
1.3.1 微波技术在冶金中的应用 |
1.3.2 微波技术在烟草中的应用 |
1.3.3 微波技术在其它领域的应用 |
1.4 论文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
第二章 实验原料与方法 |
2.1 实验原料 |
2.2 方法 |
2.2.1 研究方法 |
2.2.2 表征与检测方法 |
2.2.2.1 物理指标的测定及计算 |
2.2.2.2 化学成分的测定及计算 |
2.2.2.3 介电特性的测定 |
2.2.2.4 扫描电镜分析 |
2.2.2.5 比表面积与孔结构表征 |
2.2.2.6 差热—热重分析 |
2.2.2.7 卷烟燃烧温度的测定 |
2.2.2.8 感官质量评价 |
第三章 烟梗原料基础特性研究 |
3.1 烟梗原料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
3.1.1 烟梗的组织结构及其化学成分 |
3.1.2 云南典型烟区烟梗原料主要常规化学成分差异 |
3.2 云南典型烟区烟梗原料的微波膨胀特性差异 |
3.2.1 试验设计 |
3.2.2 产地及部位对烟梗膨胀特性的影响 |
3.2.3 产地及品种对烟梗膨胀特性的影响 |
3.2.4 部位及品种对烟梗膨胀特性的影响 |
3.2.5 产地、品种及部位对烟梗膨胀特性影响的方差分析 |
3.2.6 云南典型烟区烟梗微波膨胀特性的聚类分析 |
3.3 烟梗原料的介电特性研究 |
3.3.1 测试原理 |
3.3.2 试验设计 |
3.3.3 体积密度对烟梗介电特性的影响 |
3.3.4 含水率对烟梗介电特性的影响 |
3.3.5 温度对烟梗介电特性的影响 |
3.3.6 穿透深度 |
3.4 小结 |
第四章 微波法制备生物质梗颗粒材料的关键设备设计开发 |
4.1 微波加热烟草物料的基础理论 |
4.1.1 微波多模谐振腔应用理论与工程化 |
4.1.2 微波加热烟草物料特性 |
4.1.3 微波谐振腔容积与加热物料体积的关系 |
4.1.4 微波加热烟草物料的穿透深度 |
4.2 微波膨胀烟梗小试设备的研制 |
4.2.1 预热装置 |
4.2.2 微波膨梗装置 |
4.2.2.1 谐振腔的设计 |
4.2.2.2 冷却设计 |
4.2.2.3 测温设计 |
4.2.2.4 设备操作与控制 |
4.2.2.5 微波膨梗小试设备应用测试及效能评估 |
4.3 微波膨胀烟梗工艺的响应曲面法优化 |
4.3.1 影响烟梗膨胀效果的因素试验 |
4.3.1.1 蒸汽压力对烟梗膨胀率的影响 |
4.3.1.2 微波功率对烟梗膨胀率的影响 |
4.3.1.3 滚筒转动频率对烟梗膨胀率的影响 |
4.3.2 工艺参数的响应曲面法优化 |
4.3.2.1 试验设计 |
4.3.2.2 回归模型建立及显着性检验 |
4.3.2.3 模型检验 |
4.3.2.4 响应曲面分析 |
4.3.2.5 优化及验证 |
4.3.2.6 常规化学成分分析 |
4.3.2.7 微观结构分析 |
4.3.2.8 挥发性物质分析 |
4.4 大功率微波膨梗设备的设计与开发 |
4.4.1 谐振腔的设计 |
4.4.1.1 烟梗微波膨胀的理论功率计算 |
4.4.1.2 腔体尺寸理论计算 |
4.4.1.3 谐振腔馈口设计与能力分布模拟 |
4.4.2 微波源工程设计 |
4.4.3 防泄漏设计 |
4.4.4 设备控制 |
4.4.5 生产应用测试 |
4.5 小结 |
第五章 微波法制备生物质梗颗粒材料过程配套工序优化 |
5.1 微波膨梗陈化对在制品加工质量的影响 |
5.1.1 试验设计 |
5.1.2 膨梗陈化时间对在制品加工质量的影响 |
5.1.2.1 膨梗自然陈化过程中含水率的变化 |
5.1.2.2 膨梗陈化时间对其体积变化率的影响 |
5.1.2.3 膨梗陈化时间对梗颗粒填充值及得率的影响 |
5.1.3 膨梗原料对在制品加工质量的影响 |
5.1.3.1 膨梗原料对其体积变化率的影响 |
5.1.3.2 膨梗原料对梗颗粒填充值及得率的影响 |
5.2 微波膨梗造粒对梗颗粒产品质量的影响 |
5.2.1 试验设计 |
5.2.2 造粒方式对过程物料水分损失的影响 |
5.2.3 造粒方式对过程生产能力及耗电量的影响 |
5.2.4 造粒生产过程设备运行状态及梗颗粒外观对比 |
5.2.5 造粒过程的正交试验优化 |
5.2.5.1 试验结果及直观分析 |
5.2.5.2 试验结果方差分析 |
5.2.5.3 试验结果贡献率分析 |
5.3 微波干燥生物质梗颗粒材料的响应曲面优化 |
5.3.1 试验设计 |
5.3.2 生物质梗颗粒材料的制备 |
5.3.3 回归模型建立及显着性检验 |
5.3.4 响应曲面分析 |
5.3.5 优化及验证 |
5.3.6 微观结构分析 |
5.3.7 孔结构分析 |
5.3.8 挥发性物质分析 |
5.4 小结 |
第六章 微波法制备的生物质梗颗粒材料应用评价 |
6.1 梗颗粒材料的热解特性及产物 |
6.1.1 热解特性 |
6.1.2 燃烧温度对热解产物的影响 |
6.2 梗颗粒材料对卷烟燃烧温度的影响 |
6.2.1 卷烟抽吸过程中燃烧锥固相温度的变化 |
6.2.2 梗颗粒材料掺配比例对卷烟燃烧锥固相温度的影响 |
6.3 梗颗粒材料在卷烟配方中的减害降焦效果评价 |
6.3.1 卷烟样品的制备 |
6.3.2 梗颗粒材料的理化成分及重金属含量 |
6.3.3 梗颗粒在卷烟配方中减害降焦的效果评价 |
6.3.3.1 主流烟气中常规化学成分释放量变化 |
6.3.3.2 主流烟气中七项有害化学成分释放量变化 |
6.3.3.3 主流烟气中重金属释放量变化 |
6.3.4 梗颗粒对卷烟感官质量的影响 |
6.4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及创新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0)造纸法再造烟叶纸基工艺以及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再造烟叶加工技术研究背景 |
1.1.1 再造烟叶生产工艺现状 |
1.1.2 造纸法再造烟叶研究焦点 |
1.2 造纸法再造烟叶质量评价体系 |
1.2.1 造纸法再造烟叶质量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造纸法再造烟叶纸基工艺研究 |
2.1 实验设计 |
2.1.1 磨浆工艺思路确定 |
2.1.2 评价指标选取与制定 |
2.1.3 正交实验设计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正交结果分析 |
2.2.2 正交结果单变量方差分析 |
2.2.3 工艺最优化选择 |
2.2.4 最优工艺验证 |
2.3 本章小结 |
3 造纸法再造烟叶纸基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 |
3.1 再造烟叶纸基综合评价指标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3.1.1 造纸法再造烟叶纸基质量评价体系复杂性分析 |
3.1.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3.2.1 样本的建立和数据的获取 |
3.2.2 原始数据预处理 |
3.2.3 主成分分析算法与步骤 |
3.2.4 结果与分析 |
3.3 引入了决策者偏好的半结构化主成分分析方法的改进 |
3.3.1 半结构化主成分分析算法 |
3.3.2 结果与分析 |
3.4 基于聚类分析的综合评价的应用 |
3.4.1 聚类分析算法 |
3.4.2 聚类分析的过程 |
3.4.3 聚类分析结果 |
3.4.4 基于聚类分析的综合评价应用价值 |
3.5 本章小结 |
4 造纸法再造烟叶磨浆技术改进 |
4.1 果胶在原料中的作用分析 |
4.1.1 细胞壁结构 |
4.1.2 果胶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4.2.1 果胶含量的测定 |
4.2.2 果胶去除 |
4.2.3 基于果胶去除的磨浆技术改进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半乳糖醛酸标准曲线 |
4.3.2 果胶含量测定结果 |
4.3.3 果胶的去除结果 |
4.3.4 基于果胶去除的磨浆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昆船瑞升研发成功再造烟叶薄片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烟草薄片萃取液膜浓缩技术研究[D]. 高猛峰. 华东理工大学, 2021
- [2]改革开放40年——我国特种纸产业蓬勃发展[J]. 刘文. 造纸信息, 2019(03)
- [3]CR公司再造烟叶业务战略模式研究[D]. 吴平艳. 昆明理工大学, 2018(04)
- [4]造纸法再造烟叶专用解纤磨盘的应用[D]. 高大磊.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1)
- [5]湖南中烟烟草薄片采购管理优化研究[D]. 陈佳. 湖南大学, 2017(07)
- [6]木质素的去除对造纸法再造烟叶基片性能的影响[D]. 胡亚成.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7)
- [7]造纸法再造烟叶浸提分离工艺的设计[J]. 杨猛,刘冉,张美凤,郑海明. 纸和造纸, 2016(08)
- [8]罗布麻全秆纤维烟草薄片纸基应用研究[D]. 赵翠.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2)
- [9]微波法制备生物质梗颗粒材料及应用[D]. 资文华. 昆明理工大学, 2015(01)
- [10]造纸法再造烟叶纸基工艺以及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D]. 周衙欣. 东北林业大学, 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