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苹果结果枝组的培养与处理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李游[1](2019)在《‘遵化短刺’板栗结果枝组修剪方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生产中存在的树体管理粗放、结果部位外移、内膛光秃、树势衰弱、大小年结果等问题,通过探索适当的修剪强度以及合理的更新方式,将树体营养合理分配与利用,从而不同程度提高果实品质与产量。本试验研究不同类型的母枝对不同短截强度的修剪反应,以河北省遵化市魏进河林场内’遵化短刺’板栗作为试验材料,选取’遵化短刺’板栗一年生发育枝和一年生结果枝。按照基径将枝条划分为弱枝(基径<6 mm)、中庸枝(6 mm≤基径<7.5 mm)、壮枝(基径≥7.5 mm),再分别对其进行中短截、重短截、极重短以及甩放。试验结果如下:1、弱结果枝只有极重短截后新梢基径大于6mm,雄花序数量在5-6个之间,甩放的母枝结蓬数达到了 2.12个,可用于当年结果,但无法连续结果,对此类枝可进行甩放或疏除;中庸结果枝重短截和极重短截处理后,新梢基径分别为6.51 mm和7.63 mm,中短截后雌雄比例最大,结蓬数最多,为2.57个/母枝,且新梢基径在6mm以上,对于中庸结果枝则可以采用重短截和极重短截更好增强枝条质量,培养成预备枝,通过中短截来实现连续结果;壮结果枝极重短截后,雄花序数量达到7.29个/新梢,结果数为2.08个/母枝,且新梢基径为7.05 mm,可以进行连续结果,并能形成稳定的结果枝组。因此,结果枝可以进行双枝更新,对弱结果枝甩放,进行当年结果,对中庸结果枝进行重短截或极重短截使其抽生较强枝,待下一年再将今年甩放的弱结果枝剪除,从中庸结果枝基部选两枝在进行更新。2、弱发育枝萌发新枝基径均在6 mm以下,应疏除;中庸发育枝极重短截后雄花序为7.85个/新梢,在重短截和极重短截后,结蓬数分别为2.20个/母枝和3.80个/母枝,且新梢基径为7.25 mm和6.70mm;壮发育枝任意短截处理,雄花序均在6个/新梢以上,新梢基径均在6 mm以上,结蓬数也较多,其中重短截效果最好,结蓬数为3.20个/母枝。中庸发育枝在重短截和极重短截、壮发育枝任意短截后既能促进当年结实,又能维持枝条质量,可以进行连续结果,因此可进行单枝更新。3、短截修剪后,较强结果枝上抽生新梢的雄花序数量多于发育枝抽生的新梢,结蓬数少于母枝为发育枝的,即短截修剪更能促进结果枝萌发雄花序,发育枝萌发混合花序。4、通过短截,可以使新生的结果枝离主干距离更短,能有效阻止板栗结果部位的外移。
吴升[2](2017)在《苹果树冠层三维重建及可视化计算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苹果树是我国栽培面积和产量最大的果树树种,苹果树种植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适宜的树形结构、合理的冠层光分布对提高果树光合利用效率,提升果树的产量和果品质量以及有效防治病虫害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选择合理的树形和改善树冠分布一直是果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然而却面临着相关树形冠层的定量化计算分析方法技术和软硬件工具匮乏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由植物学、数学、计算机图形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虚拟植物技术迅速发展起来,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基于实测数据构建果树冠层三维结构模型并进行可视化计算,从而作出精准的分析和评价,是有效提升果树科研和生产定量化水平的途径,是当前果树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生产实践指导意义,同时,在果园自动化管理、品种培育、农技虚拟培训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为解决基于三维冠层模型的苹果树定量化计算分析的问题,本文主要开展苹果树冠层三维重建、语义特征表达、可视化计算方法研究,并集成研发虚拟修剪培训软件系统,具体内容如下:(1)综合利用三维数字化、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手段和设备,并结合人工测量等方式,系统获取苹果树一个生长周年的冠层三维结构化数据,建立了基于多尺度信息融合的果树形态结构获取方法和流程,实现对苹果树三维冠层结构生长周年的连续观测和数据获取,为三维冠层重建提供精确的数据基础。(2)提出一种基于点云的果树冠层精确三维重建方法。首先,基于致密点云的拓扑结构来解决具有复杂分枝结构的果树冠层点云中的连通拼接错误闭环、细小枝条缺失以及枝条半径精确求解问题,从而实现落叶期果树冠层精确重建;然后,根据叶冠点云的局部和全局特征,提出椭球分层的点云密度收缩算法实现器官点云分离,从而实现冠层叶片的快速自动重建;最后,构建基于物理的模型实现点云的变形与编辑。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正确识别出的叶片数占冠层总叶片数的90%以上,叶面积指数的正确率大于95%,叶片倾角偏离5°以内的叶片数占总叶片数的90%以上。提出一种基于物理的植物三维扫描点云模型变形算法,对一株果树点云模拟风吹的变形模拟,变形动画比较平滑,为果树风吹落果虚拟仿真研究提供技术支撑。(3)提出一种基于四层域图的果树冠层结构语义模型及重建方法,解析不同树形苹果树冠层分层语义特征,利用图域理论,构建苹果树树冠分层、分形、分域及有向树连通的语义关系模型,基于统计理论,构建枝干分布数学模型及叶片分布模型,从而实现冠层三维结构快速重建。由模型构建的不同树形冠层三维模型和人工测量数据对比,构建的模型总枝量误差率小于8%,长枝比和短枝比误差率均小于5%,总叶片数误差率小于6%,表明本文方法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能够为树形分析、整形修剪及虚拟仿真实验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4)利用果树三维冠层模型,构建基于Z-buffer算法的冠层太阳直射光和有效辐射(PAR)传输模型,构建基于Turtle的天空散射光和有效辐射传输模型,实现一种基于三维的果树冠层光分布计算方法,和实测数据进行算法验证,在a=0.05水平下P值为0.948。对苹果树不同树形冠层结构光分布三维可视化计算模拟,对比分析我国广泛种植的三种树形的苹果树冠层结构,结果表明,冠层叶片接收的光合有效辐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同比叶面积占有率,所有树形PAR的占有率均由上至下依次递减,开心形苹果树树冠PAR分布主要集中在中间部位,而疏散分层形和自由仿锤形根据其主枝分布规律,其冠层PAR在冠层中上部基本平均分布,且上部的叶面积的比率明显增大。(5)基于Agent软件架构思想和技术,整合果树冠层建模方法和光分布计算方法,开发苹果树建模及可视化计算服务原型软件系统(Applevcss),集成苹果树冠层三维重建、语义特征表达、可视化计算分析等功能模块,面向虚拟修剪技术培训等典型应用提供交互式软件工具。从系统运行效果来看,本文研发的苹果树三维建模和三维可视化计算技术算法能够有效地应用于虚拟辅助修剪系统中,为虚拟修剪过程提供修剪操作的实时交互、修剪效果可视化展示、修剪决策的定量化计算分析,从而为果园管理、品种培育、农技虚拟培训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软件工具。
高媛[3](2020)在《无患子树体高光效构型与源库营养的调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作为我国“林油一体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生物质能源树种之一,是集生物质能源、日用化工、生物医药、园林绿化、生态修复、木材生产、历史文化于一体的多功能树种。目前,福建、浙江、贵州、湖南等地已发展了40余万亩人工原料林。但现有原料林普遍存在产量较低、树形乱、树体高、落花落果严重等问题,主要原因是缺乏园艺化的集约培育技术体系。目前,国内外对无患子原料林高效培育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几近空白。因此,本研究主要于福建省建宁县基地围绕无患子高光效树形及花果营养调控等方面开展研究,解决其花果发育规律不清、树体光利用原理及源库营养调控路径不明等科学问题,建立高效标准化培育技术体系。主要方法、结果和结论如下:1.采用全年追踪测定林分生长指标等方法对其物候、花果发育规律、结果枝组分类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患子物候分休眠期、萌动期、初花期、盛花期等9个关键时期;在福建建宁,春季日均温>10℃的8~10 d后进入萌动期,在>18℃后抽生花序,在>22℃后进入初花期;可孕花在末花期到初果期之间的落花率高达49.02%;坐果后,初果期到果实膨大期间的落果率高达72.74%;初果期后的70天为无患子鲜果重的迅速增长期,70-110天为稳定变化期,110天后由于失水转色导致鲜果重下降;果肉占整个果实重的60%~65%,种子重占果重的34%~39%,种仁占整个果实重的6%~7%;无患子结果枝可分为短果枝(10~34cm),中长果枝(35~57 cm)及长果枝(58~82 cm),结果母枝的基径在>15mm时,产量逐渐升高;花序果序越短越紧凑,其营养调运能力越强,源库调运的核心在于种子的调运能力(R2=0.61)。2.通过设置不同的骨干枝数目(留3、4、5骨干枝)、开张角度(30°、45°、60°及90°),以及单位投影面积留枝量(8~20个结果枝),并结合双因素交互试验,分别测定冠型特性因子、光照特性因子及光合特性因子,利用可视化三维扫描技术研究了较为理想的树体结构及其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自然树冠光环境不合理,内膛光照度仅为空地光照的10~15%;(2)经骨干枝处理后外围光照度达到空地光照度的40~54%,中部为32~35%,内膛为27~31%;单位投影面积保留16~18个结果枝时以347g/m2的产量显着高于其余处理;(3)控制骨干枝角度主要是调整光分布,当角度为60°或90°时可以保证垂直方向光吸收率提高2~3倍,A90°N3的光截获力比其余处理高出16%;控制骨干枝数目可以减缓8月份落叶量,A90°N3有最高的累积叶面积指数为19.57,其分形维数达到最高值1.988,中部叶片量高达7000余片,保证了最大的空间占比;A60°N3的净光合速率都比其他处理高出1-2倍;(4)叶面积指数与光截获力呈正相关关系,花序数与产量间相关性极低,但是在开花前的光截获力是影响当年开花数的主要因子,而产量与生理落果期(8月)的全株光合有相关性(R2=0.5)。综上,高光截获力能解决落叶问题,LAI与光合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因此,A60°N3和A90°N3为初步筛选出来的无患子理想高光效高产株型。3.通过喷施蔗糖、赤霉素、2,4-D及综合调节剂,进行产量、碳水化合物、内源激素以及矿质元素测定,并采用13C标记等方法进行源库营养调运能力分析。结果表明:(1)喷施100ppm的赤霉素可使产量比其余处理高出6倍;喷施10-20ppm的2,4-D,坐果数比CK显着提高1~2倍;采果前喷施综合调节剂0.3%Ca2++20ppm 2,4-D的产量较CK高出75%;(2)外源喷施蔗糖后,1.5%与3%浓度处理下可有效提高坐果率和产量3~5倍;花期喷施3次3%蔗糖后花序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于CK 3~4倍,库的调运能力提升3倍,促使花序里的脱落酸含量从16μg/g下调致4μg/g;生理落果前期喷施1.5%的蔗糖,能使果实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较CK增加1.5~2.0倍,明显降低叶片和果实的脱落酸含量到CK的50%,能保证源库之间的势能差提升近2倍;高浓度蔗糖喷施提升了N、P、K的含量;(3)营养运移路径表明叶片总糖与果实总糖通过磷诱导关系建立相关性;果实糖与果实的正向生长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生长素)有正相关关系;叶片的总糖与叶片的细胞分裂素、叶片的氮含量以及果实的脱落酸有正相关关系。综上研究主要从树体上进行光照分配调控及叶量分布调节,并在结构上平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营养补充旨在从内在光合产物合成上进行调控,并在生理水平上提升库-源的调运能力。两者结合为建立无患子高效培育技术体系提供支撑,并为无患子树体的营养运移与吸收反馈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王越男[4](2020)在《密植梨树成形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矮化密植、省力高效栽培是梨产业发展的趋势。针对密植梨中主干上发枝少、生长量大、主枝生长势不平衡、结果晚、早期产量低等问题,以“新梨7号”等梨品种为试材,研究冀南乔砧密植梨细长纺锤形的成形技术。从梨树苗木的选择、一年生梨树主干刻芽、新梢的拉枝开角、以果压冠和主枝的更新等一系列的试验调查,集成节本、高效、优质的密植梨成形技术。得出的结论如下:1、健壮成品苗建园较半成品苗和当年嫁接苗建园树体成活率高、园貌整齐。成品苗成活率比半成品苗和当年嫁接苗高1.6%和9.97%。半成品苗和当年嫁接苗分别比成品苗的变异系数高78.0%和165%。2、确定成品苗梨树的定干高度。新梨7号定干50cm的主干生长量比70cm定干和80cm定干分别大14.3%和21.6%。3、培养强壮的领导干。通过定干促发强壮的中央领导干,萌芽期对苗木刻芽和套袋均显着增大干周增长量。4、刻芽促进抽枝、开角控制新稍生长量、喷施矮壮素促进新稍成花。刻芽比未刻芽的萌芽率高11.24%;5月份对新稍进行开角80°和120°,新稍长度分别比对照短24.6%和28.9%。5月中旬,6月初和6月底对新稍开角,新稍长度分别比对照短24.6%,12.6%和4.7%;喷施矮壮素较对照显着促进开花,成花率比对照提高11.3%。5、以果压冠和夏季修剪控冠。结果数愈多,新梢长度愈短,树冠愈小。结果数多的新稍长度较结果数少的短26.6%,夏季修剪的梨树较未修剪的梨树的新稍长度短31%。6、主枝更新技术。按照细长纺锤形结构对梨树主枝进行更新。在盛果期后,每年在中央领导干上选取超过干周1/3的5-6个分枝,在后部培养预备枝,预备更新主枝前部适当多留果,不考虑连续结果性,冬季修剪时,回缩至预备枝,保持单轴延伸,这样可以明显减缓梨树干周增粗现象,树冠显着减小。干周增长量显着低于常规修剪的34.9%,新稍长度显着低于常规修剪的33.98%。完成密植梨树的整形。
白岗栓,庞录侠,燕志辉,王建平,强成[5](2020)在《陕北山地苹果“大小年”现象的成因及修剪防御措施》文中研究指明陕北丘陵沟壑区是陕西省新发展的山地苹果生产基地,但山地苹果"大小年"严重。山地苹果"大小年"不但与树体营养、内源激素、气候环境等密切相关,而且与土壤水肥管理、修剪、疏花疏果、病虫防治、品种特性及授粉树配置等密切相关。针对山地苹果"大小年"的问题,简述了"大年""小年"树的冬季修剪、花前复剪、疏花疏果及夏季、秋季修剪方法,以防止、减少"大小年"发生,促进山地苹果丰产稳产。
苏曼琳[6](2016)在《文冠果结果枝组修剪技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是我国“林油一体化”重点发展的生物质能源树种之一,具有极大的成为优质生物质能源原料的潜力。但是目前我国文冠果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不能达到高产稳产,这成为了文冠果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对经济林树体进行修剪管理可提高其产量,建立科学合理的修剪技术体系对文冠果实现健康发展、稳产高产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研究了适合文冠果的修剪技术,包括:文冠果一年生枝条的分级标准、枝条各性状和结果的相关关系;拉枝、刻芽和短截处理下,不同部位芽内源激素分布的变化以及对枝条生长发育和坐果的影响;单位面积不同留枝量处理对产量的影响等内容。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对文冠果的一年生枝条进行了分级研究,95 mm以上为长枝,40-95 mm为中枝,40mm以下的为短枝;顶端直径5 mm以下,基部直径6 mm以下为弱枝,顶端直径5-10 mm,基部直径6-10 mm为中庸枝,顶端直径和基部直径在10 mm以上为壮枝。(2)研究了文冠果枝条性状与结果的相关关系,结果量与母枝各项性状相关性最大的是结果枝数,系数达到0.567,说明文冠果母枝上的结果枝数与结果量关系密切。与结果枝相关性较大的性状因子是可孕花数、结果枝顶端直径和基部直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23、0.669、0.534,表明文冠果壮枝结果。通过研究产量和结果枝、结果母枝直径之间的关系表明,顶端直径达到4mm以上、基部直径达到5mm以上的结果枝;顶端直径达到7mm以上、基部直径达到9mm以的结果母枝才能有效的坐果,这对制定合理的整形修剪方案有重要意义。(3)研究了文冠果不同角度拉枝处理后叶片中氮、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拉枝角度为60°和90°枝条的叶片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和碳氮比都显着高于拉枝角度为30°和45°枝条(p<0.05),氮含量则相反(p<0.05)。但是拉枝角度为30°和45°的枝条之间,拉枝角度为60°和90°之间没有显着差异(p>0.05)。综合分析碳氮含量、成花结果和枝条受损等情况后,选择60°为文冠果的最佳拉枝角度,既可有效促进花芽分化、提高产量、又利于树体稳定长期发展。(4)研究了文冠果不同角度拉枝、不同方式的刻芽以及不同程度短截后枝条顶端、上、中、下部位的芽的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研究表明拉枝60°枝条中部芽GA3、IAA、ZT含量分别为1283.92、261.02、172.91ng/g,FW,显着高于CK,ABA含量为124.06ng/g,FW,显着低于CK。60°处理萌芽率为78.62%,可孕花数为28.44、坐果数为1.33,均为最高。单刻芽下部芽的GA3、IAA、ZT含量高达2139.94、323.82、282.98ng/g,FW,ABA含量最低,为183.12ng/g,FW,GA3/ABA和ZT/IAA比值最大,达到11.71、0.87,萌芽率达到73.35%,可孕花数达到21.78,单枝坐果数达到1.44个,都达到了最高。中短截处理的枝条中部位的芽GA3、IAA和ZT含量分别是:2580.53、1290.27、269.55ng/g,FW,均显着高于空白对照处理,ABA的含量分别是112.75ng/g,FW,显着低于CK,萌芽率达到64.07%,中短截为最佳短截程度。拉枝60°、单刻芽和中短截可以改变内源激素在枝条内的分布,明显削弱顶端优势,使生长促进激素(GA3、IAA、ZT)向枝条下部转移,有效改善文冠果只有顶端结果的现状,提高产量。(5)研究了文冠果不同单位面积留枝量为与坐果率的关系,结果表明4年生文冠果留枝量为18和20处理的坐果率最高,达到3.44%和3.54%,单果重最高,达到565.42g、617.73g,单果内平均种子数最多,达到291、201颗,单果内平均种子重最大,达到251.52、301.00g,但是对平均果径没有显着影响。
戴永红[7](2011)在《砀山酥、鸭梨结果枝条特性与果实品质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结果枝及结果枝组是梨树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基础。不同的结果枝条类型、果台副梢、结果枝组与梨树修剪密切相关,但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尚十分欠缺。砀山酥梨和鸭梨是我国优良传统梨品种,近年来品质下降的问题日益突出。本研究以砀山酥梨和鸭梨为材料,研究不同结果枝条类型、果台副梢、结果枝组分枝次数与果实品质的关系,旨在为我国传统梨品质改良提供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研究砀山酥梨不同类型枝条结果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树龄的砀山酥梨长、中、短果枝结果对品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12年生(盛果初期)砀山酥梨短果枝果实单果重高于短果枝,短果枝可溶性固形物分别比长果枝和中果枝高出2.9%和3.1%;但28年生(盛果期)砀山酥梨长果枝平均单果重显着比短果枝高出10.7%,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分别高4.5%和5.1%。12年生砀山酥梨长果枝的萼片宿存率显着比短果枝高出19.6%,但28年生长、中、短果枝果实萼片宿存率无显着差异。12年生砀山酥梨果实长果枝长、中、短果枝硬度、可滴定酸、石细胞含量、维生素C含量均差异不大;但28年生梨果实短果枝的石细胞、硬度高于长果枝,进一步对其切片染色观察,发现短果枝果实的果心比长果枝果实的略大,短果枝果心周围的石细胞明显增多,呈放射状分布;这表明在树龄较大时应适当保留长果枝结果。2.研究砀山酥、鸭梨果台副梢长度和粗度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砀山酥梨、鸭梨的果台副梢长度、粗度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单果重均呈极显着或显着正相关,不同果台副梢之间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差异不显着。砀山酥梨不同长度果台副梢多在20-50cm之间。随着果台副梢长度增加,果实增大,>60cm组比10-20cm组果实的单果重高出52.6%;砀山酥梨果台副梢粗度集中在3.1-4.5mmm之间,果台副梢>5mm时果实单果重明显增大,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明显提高。鸭梨56.1%的果台副梢长度在1cm以下,随着果台副梢长度的增加,果实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逐渐增加,果台副梢>10cm的单果重比<1cm的增加37.7%、12.4%;鸭梨果台副梢粗度多在3-5mm之间,随着果台副梢粗度增加,单果重增加,果台副梢粗度>6mm的单果重比<3mm的增加32.1%;可溶性固形物以5.1-6cm组最高,比<3mm组高14.5%;石细胞含量以果台副梢<3mm的最高。砀山酥梨生产优质大果的指标以果台副梢长度>50cm、果台副梢粗度>4.5mm为宜;鸭梨生产优质大果的指标以果台副梢长度>10cm、果台副梢粗度应>5mm为宜。3.研究砀山酥、鸭梨不同结果枝组分枝次数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砀山酥梨结果枝组的分枝次数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单果重之间呈极显着负相关(r=-0.4549,r=-0.3414),鸭梨结果枝组的分枝次数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之间呈极显着负相关(r=-0.4469),但与果实单果重之间没有相关性。砀山酥梨结果枝组以1-2次分枝的结果枝组果实最大,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也最高。>8次与1-2次分枝的相比,单果重下降了97.5%,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下降了11.6%和14.7%。鸭梨结果枝组的不同分级次数不同,其单果重相差不大;可溶性固形物随着分枝次数的增加,呈逐渐下降的趋势,1-2次与3-4次之间差异不显着,但比>8次的增加了10.3%;砀山酥和鸭梨果实石细胞含量均随着分枝次数增加而增加,硬度和可滴定酸差异不显着。因此,砀山酥梨优质大果指标以结果枝组应不超过6次为宜,以1-2次为最佳;鸭梨优质大果指标以结果枝组分枝次数不超过8次为宜,以1-4次为最佳。
罗茂珍,刘艳芝,张雪松,王国强[8](2020)在《柱状苹果整形修剪技术》文中研究说明柱状苹果在幼树形成阶段,根据苗木质量及生长势的强弱,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调节中心延长枝的生长势;并对中心干上的新梢生长期采取连续剪截,培养紧凑的结果枝组;同时结合疏强枝、去竞争枝、间疏密挤枝等一系列技术措施,达到快速培养标准化的柱状形树形。而定植时苗木质量是决定成形快慢的主要因素。
李宏建,刘志,徐贵轩,王宏,宋哲,何明莉,张春波[9](2013)在《苹果不同角度结果枝组对果实品质与叶片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文中提出以乔化福岛短枝富士苹果树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方位结果枝组对果实品质和叶片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Ⅲ(91°~180°)结果枝组着生果实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含量和着色指数等理化指标高于其他处理,叶片净光合速率较高,同化光合产物较快,叶片积累矿质元素、单叶鲜质量、叶片厚度、叶绿素含量等性状优于其他处理。相关性分析认为,果实硬度与单叶鲜质量、叶绿素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均呈极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1.00、1.00、0.99;果实单果质量与叶片厚度呈极显着正相关,与叶绿素含量呈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1.00和0.98;果实维生素C含量与叶片厚度呈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8。
田凤娟[10](2015)在《元帅系短枝型品种枝组连续结果能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以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元帅系短枝型品种瓦里短枝为材料,采用田间观测统计与室内生理生化测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枝龄的直立枝、水平枝、下垂枝花的质量、叶片营养、光合荧光特性、内源激素含量、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果实品质等的差异,同时研究不同叶果比处理后结果枝组叶片生理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变化,从而明确影响该品种枝组连续结果能力的主要因素,以及最适宜该品种生长的最佳叶果比,为元帅苹果栽培管理中枝组调整、及时更新复壮年老枝及优化果实品质提供可参考的量化评判标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随着枝龄的增大,不同着生角度结果枝组的叶面积、叶片相对含水量以及叶绿素相对含量整体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叶绿素相对含量及光合速率随着结果枝开张角度的增大而减小,叶片相对含水量则反之。2.不同枝龄结果枝组的叶片营养存在显着差异,46年生结果枝的N含量和35年生枝的P含量均显着大于其余结果枝,K含量的差异较小。直立枝的N和P含量均显着高于下垂枝和水平枝,K含量与结果枝开张角度成正比。叶片的NR、GS和AMS的活性与枝龄呈显着负相关,枝龄过大会降低这三种酶的活性。GS的活性与结果枝着生角度无关,开张角度大的结果枝NR和AMS的活性较大。3.内源激素在不同枝龄和不同着生角度结果枝叶片中的含量不同。ZT和IAA的含量均与枝龄呈显着负相关,ABA含量则相反,26年生枝的叶片生长旺盛。三种结果枝叶片IAA的含量无显着差异,而ZT含量下垂枝显着大于水平枝大于直立枝,结果枝开张角度越小ABA的含量越大,结果枝组越容易衰老。4.单果重与枝龄成负相关,枝龄对果型指数无显着影响,26年生结果枝的果实硬度显着大于78年生枝,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随着枝龄的增大呈单峰变化趋势,68年生枝果实的可滴定酸及Vc含量显着大于25年生枝。5.直立枝生长发育的主要影响因子是与碳氮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及内源激素的含量,下垂枝和水平枝的叶片生理及果实品质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光合特性和内源激素含量。6.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叶果比可以促进结果枝叶片的Pn及CE,但会降低WUE。随着叶果比的增大,NR、GS、SS、AMS、IAA、单果重、果型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Vc含量整体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ZT和ABA的含量与叶果比无显着相关性,硬度和可滴定酸则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最后再减小的趋势。适宜的叶果比有利于提高果实的品质。7.不同年龄的结果枝组结果能力的综合排名为:直立枝2年>3年>4年>5年>6年>7年>8年生,直立枝的结果能力随着枝龄的增大而逐渐衰退,可充分利用树体空间对24年生的直立枝予以保留,4年生以上的尽量疏除。水平枝5年>2年>6年>3年>4年>7年>8年生,26年生水平枝的结果能力整体均好于直立枝和下垂枝,因此可尽量予以保留。下垂枝5年>3年>4年>2年>6年>7年>8年生,25年生的下垂枝结果能力整体较好,对于6年生以上的结果枝组应及时进行更新复壮。不同着生方位的结果枝组其结果能力以水平枝最好,其次为下垂枝,直立枝最差。综合各项指标叶果比的排名为:35:1>40:1>30:1>25:1>45:1>60:1>20:1>50:1>15:1>55:1>10:1,当叶果比介于30:140:1时,叶片生长特性及果实品质最好,因此瓦里短枝适宜叶果比应控制在30:140:1。
二、苹果结果枝组的培养与处理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苹果结果枝组的培养与处理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遵化短刺’板栗结果枝组修剪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1.1 修剪的重要性 |
1.1.1.1 修剪的方法 |
1.1.1.2 修剪对新梢生长的影响 |
1.1.1.3 修剪对叶面积、厚度以及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1.1.1.4 修剪对树形、枝叶分布和枝类构成及比例的影响 |
1.1.1.5 修剪对花芽分化的影响 |
1.1.1.6 修剪对果树的果实产量与果实品质的影响 |
1.1.1.7 不同短截修剪强度的修剪反应 |
1.1.1.7.1 轻度短截 |
1.1.1.7.2 中度短截 |
1.1.1.7.3 重度短截 |
1.1.1.7.4 极重度短截 |
1.1.2 板栗的芽特性 |
1.1.3 板栗的结果习性 |
1.1.3.1 结果母枝不同芽位抽生结果枝的结实能力 |
1.1.3.2 板栗树树冠内外结实量的差异 |
1.1.3.3 板栗结实大小年现象 |
1.1.4 结果枝组的培养与更新研究进展 |
1.1.4.1 结果枝组是修剪的理论基础 |
1.1.4.2 结果枝组的培养方法 |
1.1.4.3 结果枝组更新的方法 |
1.1.5 板栗上结果母枝的更新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图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概况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材料 |
2.2.2 '遵化短刺'板栗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及生长结果特性 |
2.2.3 试验设计 |
2.2.4 指标测定 |
2.2.5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生长势结果枝的短截修剪反应 |
3.1.1 弱结果枝的修剪反应 |
3.1.2 中庸结果枝的修剪反应 |
3.1.3 壮结果枝的修剪反应 |
3.2 不同生长势结果枝对同一修剪的修剪反应 |
3.2.1 中短截对三类结果枝修剪效果的差异性 |
3.2.2 重短截对三类结果枝修剪效果的差异性 |
3.2.3 极重短截对三类结果枝修剪效果的差异性 |
3.2.4 甩放对不同生长势结果枝差异性 |
3.3 不同生长势发育枝对不同短截强度的修剪反应 |
3.3.1 弱发育枝的修剪反应 |
3.3.2 中庸发育枝的修剪反应 |
3.3.3 壮发育枝的修剪反应 |
3.4 不同生长势发育枝对同一修剪的修剪反应 |
3.4.1 中短截对三类发育枝修剪效果的差异性 |
3.4.2 重短截对三类发育枝修剪效果的差异性 |
3.4.3 极重短截对三类发育枝修剪效果的差异性 |
3.4.4 甩放对三类发育枝修剪效果的差异性 |
3.5 结果枝与发育枝不同生长势枝的不同短截的修剪差异性 |
3.5.1 弱结果枝与弱发育枝的不同短截修剪差异性 |
3.5.2 中庸结果枝与发育枝的不同短截修剪差异性 |
3.5.3 壮结果枝与发育枝的不同短截修剪差异性 |
4 讨论 |
4.1 三类结果枝对不同修剪方法的修剪反应 |
4.2 发育枝三类枝的不同短截的修剪反应 |
4.3 结果枝与发育枝不同枝类的不同短截修剪之间的差异性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2)苹果树冠层三维重建及可视化计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树冠层三维重建研究现状 |
1.2.2 树三维冠层光分布计算研究现状 |
1.2.3 树冠层结构计算研究现状 |
1.2.4 果树建模及修剪培训智能化应用系统的研究进展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框架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3.4 技术路线 |
2 苹果树形态结构三维数据获取 |
2.1 试验果园简介 |
2.2 基于三维数字化仪的数据获取 |
2.2.1 设备及工作原理 |
2.2.2 获取规则建立及数据处理 |
2.3 基于三维扫描仪的数据获取 |
2.3.1 设备及工作原理 |
2.3.2 采集点云及预处理 |
2.4 基于多尺度的果树形态结构获取方法 |
2.4.1 苹果树的周年生长物候期 |
2.4.2 基于多尺度信息融合的果树形态结构获取方法 |
2.5 小结 |
3 基于点云的果树冠层重建及变形研究 |
3.1 果树点云数据 |
3.2 枝干冠层重建 |
3.2.1 点云收缩 |
3.2.2 粗连接 |
3.2.3 闭环处理 |
3.2.4 有向图拼接 |
3.2.5 基于枝条半径的细小枝条修补 |
3.2.6 枝干冠层重建结果与分析 |
3.3 叶冠层重建 |
3.3.1 点云存储列表 |
3.3.2 点云密度求解 |
3.3.3 基于近邻聚类的叶片点云分割 |
3.3.4 叶片特征参数计算 |
3.3.5 叶冠重建及可视化效果 |
3.3.6 重建结果分析 |
3.4 果树冠层点云物理变形 |
3.4.1 点云模型离散化 |
3.4.2 质点-弹簧系统模型 |
3.4.3 基于物理的点云树变形仿真 |
3.4.4 变形效果可视化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域图的果树冠层结构建模方法研究 |
4.1 苹果树形态结构特征 |
4.1.1 植物的轴结构及抽象树模型 |
4.1.2 果树树体的一般结构 |
4.2 域图 |
4.2.1 有向树连通图 |
4.2.2 关键节点域 |
4.2.3 图域连接作用关系 |
4.3 基于域图的苹果树冠层四层语义模型 |
4.3.1 果树的生长单元和节点 |
4.3.2 树体结构的刚性和非刚性特征 |
4.3.3 基于域图的果树冠层四层语义结构及模型参数 |
4.3.4 基于域图的果树冠层四层结构数据存储与矩阵计算 |
4.3.5 模型参数数据拟合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模型构建流程及可视化 |
4.4.2 模型精度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5 果树冠层三维光分布计算 |
5.1 基本概念 |
5.1.1 光斑与阴影 |
5.1.2 Z-buffer(深度排序)算法 |
5.1.3 Turtle算法 |
5.2 果树冠层内外PAR三维空间分布的测定 |
5.3 果树3D模型构建 |
5.4 太阳直射PAR空间分布模拟 |
5.4.1 基于Z-buffer模型的算法构建流程 |
5.4.2 太阳直射光分布计算及可视化模拟 |
5.5 天空散射PAR空间分布 |
5.5.1 基于Turtle模型的算法构建流程 |
5.5.2 天空散射光分布计算及可视化模拟 |
5.6 模型验证 |
5.7 结果与分析 |
5.7.1 不同冠层高度 |
5.7.2 不同树形冠层PAR分析 |
5.8 本章小结 |
6 基于Agent的果树建模及可视化计算服务软件系统 |
6.1 基于Agent的系统设计 |
6.1.1 果树的Agent属性及建模 |
6.1.2 基于Agent的系统架构 |
6.2 果树建模及可视化计算服务软件系统(Apple_vcss)开发 |
6.2.1 系统开发平台 |
6.2.2 系统功能模块 |
6.2.3 模块工作流程设计 |
6.3 系统应用实例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7.3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 |
致谢 |
(3)无患子树体高光效构型与源库营养的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1.引言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2 无患子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
1.2.1 无患子的基础生物学特性 |
1.2.2 无患子主要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
1.3 树体冠型调控理论及技术研究进展 |
1.3.1 基于光分布的整形修剪理论 |
1.3.2 基于生物生态学特性的整形修剪技术 |
1.3.3 三维数字扫描仪在冠型构建上的应用 |
1.4 花果调控机理及技术研究进展 |
1.4.1 落花落果机理 |
1.4.2 矿质营养及光合产物分配 |
1.4.3 花果调控技术 |
1.5 树体管理研究上的对策及建议 |
1.6 研究内容 |
1.6.1 无患子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研究 |
1.6.2 无患子高光效树体结构调控及其光分配机理研究 |
1.6.3 无患子外源调控技术及源库营养调控研究 |
2.研究地概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2.1 研究地概况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3.无患子花果发育规律及枝组特性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
3.1.3 数据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无患子物候期分析 |
3.2.2 无患子花果发育规律 |
3.2.3 无患子结果枝组特征 |
3.3 讨论 |
3.3.1 闽江源气候因子对无患子主要物候期及果实发育的影响 |
3.3.2 无患子落花落果现象分析 |
3.3.3 结果枝组对营养调运及产量的影响 |
3.3.4 光照度测定对无患子整形修剪的意义 |
3.4 小结 |
4.无患子树体高光效构型机理及技术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与设计 |
4.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
4.1.3 数据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无患子自然树体光特性因子年度变化规律 |
4.2.2 单因子控型对光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
4.2.3 复合冠型结构调整对树体光截获及光吸收的影响 |
4.2.4 复合冠型结构调整对冠层分形维数及分层叶量的影响 |
4.2.5 复合冠型各因子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
4.3 讨论 |
4.3.1 生长发育时期与光照的关系 |
4.3.2 冠型因子对骨干枝数目及角度调整的响应 |
4.3.3 光照因子对骨干枝数目及角度调整的响应 |
4.3.4 光合因子对骨干枝数目及角度调整的响应 |
4.3.5 形成无患子高光效树体管理技术 |
4.3.6 光分布、截获及利用率对树体的影响 |
4.3.7 三维结构分布对树体冠层调控的指导性 |
4.3.8 花序数和产量对相关因子的响应 |
4.4 小结 |
5.无患子花果调控及源库营养分配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研究材料与设计 |
5.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
5.1.3 数据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几种外源物质对无患子坐果的影响 |
5.2.2 外源蔗糖补充对源库营养的影响 |
5.2.3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内源激素及矿质元素之间的相关性 |
5.3 讨论 |
5.3.1 源库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内源激素及矿质元素对外源补充蔗糖的响应 |
5.3.2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内源激素及矿质元素的关系路径构建 |
5.3.3 无患子生理落果机制推理 |
5.4 小结 |
6.综合结论与讨论 |
6.1 讨论 |
6.1.1 树体高光效构型与源库营养调控的关系 |
6.1.2 开花结果特性、枝组特性对树体管理的影响 |
6.1.3 无患子高产稳产综合措施 |
6.2 结论 |
6.2.1 无患子花果发育规律、枝组特性影响树体管理措施开展 |
6.2.2 无患子树体高光效构形与营养补充体系构建 |
6.3 展望 |
6.4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致谢 |
(4)密植梨树成形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梨研究进展 |
1.2.1 梨业发展现状 |
1.2.2 密植梨研究进展 |
1.2.3 密植梨密度的研究 |
1.3 梨树树形的研究 |
1.3.1 密植梨树树形的研究 |
1.3.2 细长纺锤形成形过程的研究进展 |
1.4 植物花期调控研究进展 |
1.4.1 植物开花的机理 |
1.4.2 植物生长调节剂与花芽分化 |
1.5 密植梨成形技术的研究概况 |
1.5.1 苗木类型的选择以及对苗木中央领导干的处理 |
1.5.2 刻芽发枝技术 |
1.5.3 拉枝开角技术 |
1.5.4 促花和以果压冠技术 |
1.5.5 幼树期修剪技术 |
1.5.6 结果期的主枝更新技术 |
1.5.7 梨树细长纺锤形的树体结构 |
1.6 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
1.6.1 研究内容 |
1.6.2 技术路线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点与材料 |
2.1.1 试验地概况 |
2.1.2 试验材料 |
2.2 研究方法 |
2.2.1 田间试验设计与方法 |
2.2.1.1 苗木类型对梨园整齐度的影响 |
2.2.1.2 定干高度的选择 |
2.2.1.3 对定植梨树不同处理 |
2.2.1.4 刻芽促发枝技术 |
2.2.1.5 开张新梢角度技术 |
2.2.1.6 喷施矮壮素(CCC) |
2.2.1.7 以果压冠技术 |
2.2.1.8 夏季修剪技术 |
2.2.1.9 主枝更新法 |
2.2.1.10 细长纺锤形的调查 |
2.2.2 数据整理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3.1 苗木的选择 |
3.2 第一年培养强壮的领导干技术 |
3.2.1 定干高度的选择 |
3.2.2 对定植梨树进行不同的处理 |
3.3 第二年对梨树进行促枝促花技术 |
3.3.1 萌芽期刻芽促发枝技术 |
3.3.2 开张新梢角度技术 |
3.3.3 喷施矮壮素(CCC)促花技术 |
3.4 第三年对梨树控冠技术 |
3.4.1 单株结果量对树冠的影响 |
3.4.2 夏季修剪对树冠的影响 |
3.5 第四年主枝更新对树体结构的影响 |
3.6 梨树细长纺锤形的树体结构的调查 |
3.7 本章小结 |
3.8 讨论 |
3.8.1 苗木类型的选择 |
3.8.2 培养强壮的领导干技术 |
3.8.3 梨树的促枝促花技术 |
3.8.4 梨树的控冠技术 |
3.8.5 主枝更新技术 |
3.8.6 树形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5)陕北山地苹果“大小年”现象的成因及修剪防御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大小年”现象及其危害 |
2 “大小年”现象产生的原因 |
2.1 营养竞争 |
2.2 内源激素平衡失调 |
2.3 恶劣的气候条件 |
(1)霜冻。 |
(2)干旱。 |
(3)多雨。 |
(4)强紫外线。 |
(5)灾害性天气。 |
2.4 水肥管理不当 |
2.5 修剪不合理 |
2.6 疏花疏果与保花保果不到位 |
2.7 病虫害防治不当 |
2.8 品种特性造成 |
2.9 授粉树配置比例不当 |
3 防治“大小年”结果的修剪措施 |
3.1 “大年”树的修剪措施 |
3.1.1 冬季修剪。 |
(1)量化修剪。 |
(2)优中选优。 |
(3)“三套枝”修剪。 |
(4)短截串花枝。 |
(5)更新复壮。 |
(6)适当重剪。 |
3.1.2 花前复剪。 |
(1)短截。 |
(2)回缩衰弱的结果枝组。 |
3.1.3 疏花疏果。 |
3.1.4 夏季修剪。 |
3.1.5 秋季修剪。 |
3.2 “小年”树的修剪措施 |
3.2.1 冬季修剪。 |
(1)适当轻剪,尽量保留花芽。 |
(2)重截营养枝。 |
(3)更新复壮。 |
3.2.2 花前复剪。 |
3.2.3 保花保果与疏花疏果。 |
3.2.4 夏季修剪。 |
3.2.5 秋季修剪。 |
4 小结 |
(6)文冠果结果枝组修剪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进展综述 |
1.1 林业生物质能源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
1.2 文冠果概述 |
1.3 文冠果的价值 |
1.3.1 能源价值 |
1.3.2 食用药用价值 |
1.3.3 观赏生态价值 |
1.4 文冠果研究现状 |
1.4.1 文冠果选育研究现状 |
1.4.2 文冠果落花落果机理研究现状 |
1.4.3 文冠果化学成分研究现状 |
1.4.4 文冠果栽培技术研究现状 |
1.4.5 文冠果整形修剪研究现状 |
1.4.6 文冠果水肥管理研究现状 |
1.4.7 文冠果病虫害防治研究现状 |
1.5 文冠果作为生产生物质能源的原料存在的问题 |
1.6 果树修剪技术研究进展 |
1.6.1 结果枝组是修剪的理论基础 |
1.6.2 修剪可以均衡树势,促进稳产高产 |
1.6.3 修剪可以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 |
1.6.4 修剪可以提高营养生长,促进成花 |
1.6.5 修剪可以调节树体内部营养与水分的分配运转 |
1.6.6 调节树体内源激素的分布 |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2.1 研究目的 |
2.2 试验地概况 |
2.3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3.1 试验材料 |
2.3.2 试验方法 |
2.3.3 指标测定方法 |
2.3.4 数据处理及分析 |
2.4 技术路线图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文冠果一年生枝条分级标准 |
3.2 文冠果结果与枝条主要性状因子间的相关分析 |
3.2.1 结果枝各性状与结果的关系 |
3.2.2 结果母枝各性状与结果的关系 |
3.2.3 结果枝与营养枝直径的比较 |
3.3 拉枝对文冠果叶碳氮含量的影响 |
3.3.1 不同拉枝角度对氮含量的影响 |
3.3.2 不同拉枝角度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3.3.3 不同拉枝角度对淀粉含量的影响 |
3.3.4 不同拉直角度对碳氮比的影响 |
3.4 修剪对文冠果一年生枝条上不同部位芽内源激素分布的影响 |
3.4.1 拉枝对不同部位芽内源激素分布的影响 |
3.4.2 刻芽对不同部位芽内源激素分布的影响 |
3.4.3 短截对不同部位芽内源激素分布的影响 |
3.5 修剪对文冠果一年生枝条上不同部位芽内源激素平衡的影响 |
3.5.1 拉枝对内源激素平衡的影响 |
3.5.2 刻芽对内源激素平衡的影响 |
3.5.3 短截对内源激素平衡的影响 |
3.6 修剪对文冠果枝条生长发育和坐果的影响 |
3.7 单位面积不同留枝量对产量的影响 |
4 结论与讨论 |
4.1 讨论 |
4.1.1 文冠果一年生枝条分级标准 |
4.1.2 文冠果结果与枝条主要性状因子间的相关分析 |
4.1.3 拉枝对文冠果叶碳氮含量的影响 |
4.1.4 修剪对一年生枝条上不同部位芽内源激素分布和平衡的影响 |
4.1.5 单位面积不同留质量对产量的影响 |
4.2 结论 |
4.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 |
致谢 |
(7)砀山酥、鸭梨结果枝条特性与果实品质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果树枝条生长特性 |
1.1 果树枝梢的主要类型 |
1.2 梨枝梢生长的生理特性 |
2 梨果实品质研究进展 |
2.1 糖 |
2.2 酸 |
2.3 石细胞 |
2.4 维生素C |
3 果树树枝条特性与果实品质关系 |
3.1 结果枝特性与果实品质 |
3.2 果台副梢特性与果实品质 |
3.3 结果枝年龄与果实品质 |
4 砀山酥与鸭梨果实品质研究 |
4.1 砀山酥梨果实品质研究 |
4.2 鸭梨果实品质研究 |
第二章 砀山酥梨不同结果枝条类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摘要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果实样品的采集 |
1.2 梨果实品质的测定 |
1.3 果实糖组分的液相色谱测定 |
1.4 石细胞的染色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砀山酥梨不同结果枝条类型对果实品质 |
2.2 砀山酥梨不同结果枝条类型果实的萼片宿存情况 |
2.3 砀山酥梨不同结果枝条类型果实的果台及果台副梢特征 |
2.4 28年生砀山酥梨不同结果枝条类型果实的果心大小比较 |
2.5 砀山酥梨不同结果枝条类型果实的果肉石细胞切片观察 |
2.6 砀山酥梨不同结果枝条类型果实糖组分差异分析 |
3 讨论 |
3.1 砀山酥梨不同结果枝条类型的果实单果重与糖酸品质 |
3.2 砀山酥梨不同结果枝条类型与果实石细胞含量 |
3.3 砀山酥梨不同结果枝条类型与果实硬度与维生素C |
3.4 砀山酥梨不同结果枝条类型的异质性 |
第三章 砀山酥梨和鸭梨果台副梢长度和粗度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摘要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果实样品的采集 |
1.2 梨果实品质的测定 |
1.3 梨果台副梢长度与粗度的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砀山酥梨不同果台副梢长度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2.2 砀山酥梨不同果台副梢粗度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2.3 鸭梨不同果台副梢长度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2.4 鸭梨不同果台副梢粗度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2.5 砀山酥梨不同果台副梢长度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及单果重的相关性 |
2.6 砀山酥梨不同果台副梢粗度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及单果重的相关性 |
2.7 砀山酥梨果台副梢长度与粗度的相关性 |
2.8 鸭梨不同果台副梢长度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及单果重的相关性 |
2.9 鸭梨不同果台副梢粗度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及单果重的相关性 |
2.10 鸭梨不同果台副梢长度与粗度的相关性 |
3 讨论 |
3.1 果台副梢长度、粗度对梨果实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
3.2 果台副梢长度、粗度对梨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的影响 |
3.3 果台副梢长度、粗度在梨栽培实践中的应用 |
第四章 砀山酥、鸭梨不同结果枝组分枝次数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摘要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果实样品的采集 |
1.2 梨果实品质的测定 |
1.3 梨分枝级数的统计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砀山酥不同结果枝组分枝次数的果实品质 |
2.2 鸭梨不同分枝次数的果实品质 |
2.3 砀山酥不同分枝次数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及单果重的相关性 |
2.4 鸭梨不同分枝次数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相关性 |
3 讨论 |
3.1 梨树结果枝组分枝次数与果实品质的关系 |
3.2 不同品种结果枝组分枝特性的差异 |
3.3 梨结果枝组分枝次数与修剪时的结果枝组更新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8)柱状苹果整形修剪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园概况 |
2 栽培技术特点 |
2.1 集约化栽培 |
2.2 树体简单 |
2.3 群体效应 |
2.4 省工省事 |
3 整形修剪关键技术 |
3.1 树形特征 |
3.2 整形要点 |
3.3 树形培养过程 |
3.3.1 苗木定植后剪截 |
3.3.2 生长期修剪 |
3.3.3 冬季修剪 |
3.4 4个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 |
3.5 4个品种的年生长状况 |
4 结论与建议 |
(9)苹果不同角度结果枝组对果实品质与叶片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处理设置 |
1.2.2 果实理化指标的测定 |
1.2.3 叶片理化指标的测定 |
1.2.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角度结果枝组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2.2 不同角度结果枝组对叶片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 |
2.3 不同角度结果枝组叶片营养物质含量与果实品质之间的相关性 |
3 讨论 |
(10)元帅系短枝型品种枝组连续结果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 词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元帅系短枝型品种的发展现状 |
1.2 元帅系短枝型品种的特点 |
1.3 影响果树连续结果能力的因素 |
1.3.1 影响果树结果能力的外在因素 |
1.3.2 影响果树结果能力的内在因素 |
1.4 结果枝组的特性 |
1.4.1 不同着生方位结果枝组的生长特性 |
1.4.2 枝龄与结果枝生长结果的关系 |
1.5 果树碳氮代谢相关酶的研究进展 |
1.6 叶果比与果树生长结果的关系 |
1.7 本试验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不同结果枝叶片生长特性的影响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地概况及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1.3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疏花对不同枝龄不同类型结果枝坐果率及果径大小的影响 |
2.2.2 不同枝龄叶丛枝叶片光合特性的差异 |
2.2.3 不同枝龄不同着生角度结果枝对叶片生长指标的影响 |
2.2.4 不同枝龄不同着生角度结果枝对叶片营养的影响 |
2.3 讨论 |
第三章 枝龄与着生角度对叶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地点及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1.3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枝龄不同着生角度结果枝对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
3.2.2 不同枝龄不同着生角度结果枝对叶片荧光参数的影响 |
3.2.3 不同枝龄不同着生角度结果枝对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3.2.4 不同枝龄不同着生角度结果枝对叶片酶活性的影响 |
3.2.5 不同枝龄不同着生角度结果枝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3.3 讨论 |
第四章 不同叶果比处理对瓦里短枝生长结果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地点及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不同叶果比处理对短枝型果树叶绿素及果型指数的影响 |
4.2.2 不同叶果比处理对短枝型果树光合特性的影响 |
4.2.3 不同叶果比处理对短枝型果树叶片酶活性的影响 |
4.2.4 不同叶果比处理对短枝型果树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4.2.5 不同叶果比处理对短枝型果树果实品质的影响 |
4.3 讨论 |
第五章 枝龄和着生角度对结果枝影响的综合性分析 |
5.1 数据处理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不同枝龄和不同着生角度结果枝对叶片生长特性的影响 |
5.2.2 不同枝龄和不同着生角度结果枝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5.2.3 主成分分析 |
5.2.4 不同叶果比处理下结果枝生长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
5.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四、苹果结果枝组的培养与处理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遵化短刺’板栗结果枝组修剪方式研究[D]. 李游.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2]苹果树冠层三维重建及可视化计算方法研究[D]. 吴升.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3]无患子树体高光效构型与源库营养的调控研究[D]. 高媛. 北京林业大学, 2020
- [4]密植梨树成形技术研究[D]. 王越男.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2)
- [5]陕北山地苹果“大小年”现象的成因及修剪防御措施[J]. 白岗栓,庞录侠,燕志辉,王建平,强成. 安徽农业科学, 2020(05)
- [6]文冠果结果枝组修剪技术的研究[D]. 苏曼琳. 北京林业大学, 2016(12)
- [7]砀山酥、鸭梨结果枝条特性与果实品质关系研究[D]. 戴永红. 南京农业大学, 2011(01)
- [8]柱状苹果整形修剪技术[J]. 罗茂珍,刘艳芝,张雪松,王国强. 北方园艺, 2020(08)
- [9]苹果不同角度结果枝组对果实品质与叶片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J]. 李宏建,刘志,徐贵轩,王宏,宋哲,何明莉,张春波. 河南农业科学, 2013(11)
- [10]元帅系短枝型品种枝组连续结果能力研究[D]. 田凤娟. 甘肃农业大学,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