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4000吨╱年沸腾炉快速点火(论文文献综述)
孔谷雨[1](2021)在《私设暗管排污和不规范设置排污口事实辨析》文中认为某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日常执法检查发现,某公司生产废水原水暂存池西南角有一根排放管,该管道沿厂区围墙脚向东延伸,中间有三通接头将该管道走向一分为二,一条管道设置阀门1,接通软管,软管的排放端在该公司设施排放口附近;另一条管道设置阀门2直接与排放水暂存池接通,检查时上述阀门1、2均关闭,软管上有落叶,软管和管道均无明显排水痕迹。现场打开阀门1和阀门2,生产废水确实可通过软管、管道排放。执法人员随即展开调查,该公司负责人称:2018年租赁场地进行生产,上述管道为之前企业设置的,公司从未使用过。
金龙[2](2021)在《加硫重钙新产品干燥过程安全控制与抑爆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市场需求及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四新”即新技术、新工艺、新物料、新设备也不断涌现。“四新”的出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但是由于缺乏对“四新”的足够认识,贸然将其应用于生产实际,一旦过程失控,极易造成严重的生产安全事故。因此“四新”投产前迫切需要使用科学方法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预防事故发生,以保障整个化工过程的安全平稳运行。本研究从安全系统工程出发,针对一种新型复合肥产品-含硫磺(质量分数为12%)的磷酸二氢钙混合物料(以下简称加硫重钙)的高温干燥过程的安全问题,利用实验与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物质危险性与干燥过程的安全性。分别从混合物的高温(温度可达800℃)热分解行为、混合物粉尘可爆性研究、干燥过程参数对硫磺粉尘氧化燃烧的影响及惰化保护等方面对新物料的高温干燥的过程安全控制、事故主动防御技术及断链减灾技术展开研究,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按照产品要求的比例,实验室内制备得到了加硫重钙样品,并通过管式炉模拟实际干燥升温过程,在250℃~800℃的温度区间内以100℃为一个步长获取了不同温度段下的热分解产物,并利用XRD技术对热解产物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TG-DTG分析了磷酸二氢钙对硫磺氧化燃烧的抑制作用。利用20L Siwek球形爆炸仪对加硫重钙粉尘按照100g/m3、200g/m3、300g/m3、500g/m3、800g/m3、1500g/m3、1900g/m3、2000g/m3的粉尘浓度进行可爆性分析。同时对干燥机内粉尘的产生量进行监测统计,并利用物料衡算获取了干燥机内部的氧气含量。发现重钙即磷酸二氢钙对硫磺粉尘具有阻燃抑爆作用,但是该作用与初始温度有关,干燥机内部存在硫磺粉尘燃烧的危险。(2)由于干燥机内部仍然会发生硫磺粉尘氧化燃烧,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方法,构建干燥机模型,模拟了湿颗粒干燥时干燥机内部的温度场分布,并以生产实际中可控的工艺参数包括干燥气流速度、干燥气流温度、干燥气流氧含量作为边界条件对干燥机内部的硫磺燃烧进行了数值模拟。发现当气流速度为10m/s、气流温度为600℃、含氧量为1%时可以有效控制燃硫磺燃烧。(3)为了提高工艺的本质安全程度,利用数值模拟研究了氮气、二氧化碳对硫磺粉尘爆炸的抑制作用。并设计将惰性气体发生系统与干燥过程的DCS联锁,形成事故主动防御与断链减灾技术。发现相同质量流量下,氮气对硫磺粉尘爆炸的抑制作用优于二氧化碳。主要原因在于氮气的比热容大于二氧化碳,相同时间内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
郭艳[3](2019)在《融智汇新 打造一流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记录梧州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时代步伐》文中指出梧州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以下简称:梧州循环园区)拥有众多令人仰视的头衔:她是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六部委认定的省级开发区,是经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批准建设并顺利通过验收的全国第二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是全国第四家通过生态环境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三部委联合验收的再生资源"圈区管理"园区,同时也是广西A类重点园区、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可持续发展园区、两合融化试点园区。2018年梧州循环园区又被国
席多祥[4](2018)在《湿法炼锌铜镉渣综合回收工艺改进与工业化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湿法炼锌过程中铜镉渣的综合回收已成为有色行业诸多锌冶炼企业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一方面选择品位低、杂质含量高的矿源,另一方面利用技术攻关等手段提高渣资源综合回收水平,以获得更大的副产品经济效益,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铜镉渣综合回收工艺技术水平,尽可能多的回收铜镉渣中的铜、锌、镉等有价金属,是目前诸多锌冶炼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本研究针对于西北铅锌冶炼厂铜镉渣综合回收工艺中存在三个主要问题:铜渣品位低、贫镉液中镉的含量高以及系统中镉回收率低。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探索了铜镉渣综合回收工艺中:铜镉渣浸出、铜渣酸洗、浸出液一次置换、镉绵酸溶等工艺过程的控制条件。其次根据理论、实验研究的结果以及生产实践经验,提出了铜镉渣综合回收工艺的改进方案,创新性的开发了铜渣两段酸洗工艺,一次置换——二次置换镉绵联合生产工艺,以及三段净化的残镉渣球磨浆化—循环再利用技术,此外还优化了湿法炼锌一次净化除铜镉工艺,改进了粗镉熔炼的方式,研究调整了一次净化除铜镉工序中的锌粉粒度。最后提出了铜镉渣综合回收工艺工业化生产作业标准,并成功运用于生产实践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杨洪忠[5](2017)在《高硫精矿弱氧焙烧制酸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低品位硫铁矿焙烧制酸过程中产生的低铁硫酸烧渣堆放量逐年增加,一方面占用大量土地资源,造成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低品位硫铁矿制酸余热无法被充分利用。针对上述问题,为了高效利用矿产资源,提高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需采用高硫精矿替代低品位硫铁矿实现焙烧制酸的技术路线。本文为解决高硫精矿替代低品位硫铁矿焙烧制酸的技术难题,开展了高硫精矿弱氧焙烧制酸技术的小型试验研究和工艺装置的优化。本论文通过小型试验,重点研究了沸腾层温度、烟气停留时间、炉底压力等参数对渣残硫的影响,研究了入炉矿硫品位、沸腾炉出口氧浓、沸腾炉出口负压等参数对烧渣铁含量和铁价态的影响,得到了优化的工艺参数,确立了高硫精矿弱氧焙烧制酸工艺。在小型试验的基础上,对80kt/a低品位硫铁矿制酸系统进行焙烧强度、沸腾炉后室排渣口、沸腾炉布风系统、沸腾炉下料方式、排渣系统、产酸系统的集成优化,满足了高硫矿焙烧制酸的系统要求,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明显提升。优化后的系统适合于高硫精矿弱氧焙烧制酸新工艺,设备运行稳定,开车率99.6%。产酸量(折100%)245t/d,达到GB/T534-2002 一等品标准。铁精粉产量110t/d,可直接外销,渣残硫0.28%,铁品位62.2%。
赵中原[6](2017)在《建投通泰2×350MW机组供热技术方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热电联产技术是我国能源行业重点扶持发展的行业,是能源经济利用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同时该技术的发展对改善我国现在环境状况、提高大气质量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积极作用。近些年,热电联产技术在我国已经取得较大进步,但提高热电厂热效率、充分发挥其节能特性仍是研究重点。本文对热电机组热经济性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入讨论,详尽分析了供热机组的动力特性,确定供热机组最佳选择优化方案;通过调查大路工业园的工业、采暖热负荷现状以及热源情况,进行了热负荷规划设计;详细论证了电厂与主体煤制气项目装置的耦合集成的可行性,进行了供热机组装机方案的确定,对全厂热经济指标进行详细计算。
王晓颜[7](2016)在《基于超重力技术的硫酸生产尾气脱硫设备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超重力工程技术是一项强化化工反应过程中的动量、热量、质量传递过程的突破性技术,它可以适用于能源、材料、石油、化工等多个行业,并在实际应用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超重力设备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易运转、易维修、安全、可靠,具有很强的行业推广可能性。另外,该设备不怕震动、安装位置和方向多变灵活,物料反应快,因此它可用于一些传统技术无法胜任的工况,这进一步拓展了超重力技术应用的范围。目前我国的硫酸生产方法主要有硫磺制酸、冶炼烟气制酸、硫铁矿制酸,都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一定量的SO2气体,SO2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当SO2溶于水中,会形成亚硫酸(酸雨的主要成分),对建筑、车辆、人体皮肤都有腐蚀作用,若人体呼吸道暴露在这种环境下,还会引起多种呼吸道疾病,因此,SO2气体的高效处理工艺和设备是硫酸生产企业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在工业硫酸生产过程中,若把SO2进一步氧化,通常在催化剂存在下,便会迅速高效生成硫酸。因此,国家环保部对硫酸工业尾气排放有严格的限制标准。根据《GB26132-2010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关于SO2排放量的要求,自2013年10月1日起,工业硫酸生产企业的SO2排放量要小于400mg/m3,标准出台后,国内硫酸生产的相关企业针对该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科技攻关,除了提高SO2转化率,SO3吸收率外,在尾气吸收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目前主要有氨-酸法、钠碱法、新型催化剂法、活性焦法、有机胺法等技术,这些技术在实践中都进行行了企业的试用,分别有各自的特长和缺点。铜陵市某化工公司的硫酸生产技术采用两转两吸流程,主要设备有沸腾焙烧炉、余热锅炉、电除尘器、电除雾器、吸收塔、转化器等,废气中主要含有SO2气体。该公司自2012年起陆续在三套硫酸生产装置中增设了超重力脱硫装置,并取得了很好的除硫效果。笔者对该公司的硫酸尾气超重力脱硫设备进行了一系列的跟踪研究,主要研究了脱硫效率、吸收母液的浓度、SO2吸收后的盐溶液处理技术,认为超重力技术运用在硫酸生产尾气脱硫设备中,具有脱硫效率高、能耗低、易运转、易维修、安全、可靠、灵活等特点,另外,使用超重力设备后,吸收母液的硫酸盐浓度较为稳定,对后续其它产品的生产十分方便。但目前该脱硫设备工作过程中无法对进气量和进气的SO2浓度进行脱硫效果的动态调节,自适应能力存在一定的缺陷。针对目前该单位使用中的基于超重力技术的硫酸生产尾气脱硫设备的缺陷,本文进行了基于PID控制器的超重力脱硫设备的动态除硫方法的研究,对现有超重力脱硫设备进行了相应的改进,设计的PID控制器对设备的脱硫效果进行了进一步提升,对硫酸行业的尾气治理进一步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崔永兴[8](2016)在《皮革生产园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为了优化能源结构、应对大气污染,河北省各地积极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建设,通过“企业入园”和“煤改气”等措施,实现节能减排、缓解雾霾,在此过程中,小型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作为“上大压小”和“煤改气”的有效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产业园区,用以替代燃煤分散小锅炉。本文以石家庄某县的皮革生产园区为实际案例,此园区为新建园区,主要产业是皮革初加工,生产工艺和采暖需使用蒸汽,为了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当地政府决定上马小型燃气热电联产,以替代原地区23家作坊式生产企业所自备的30台分散燃煤锅炉。本研究首先根据入园企业实际生产状况和拟入园企业规划情况的调研数据,测算了园区的生产工艺热负荷、采暖热负荷、夏季空调热负荷、全年耗热量以及电力负荷。然后,通过对比分析目前应用较多的燃气热电联产的主要方式,优选出适宜此园区负荷特点的系统配置方案,并结合系统运行方式,进行了系统参数的选择,从设备选型、系统效率和经济可行性等方面,评价了此热电联产系统的合理性。之后,通过实地测量和理论计算,对比系统改造前后的产品产量、主要大气污染物(烟尘、SO2、CO2、PM10、PM2.5、NOx、CO)的排放量等数据,将此系统和各企业自备分散燃煤小锅炉进行单位产品能耗和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分析,并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利用排放因子等经验数据与实际测量值进行双向校准,从而验证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经验数据和实际测量值的准确性,进而获得以此小型热电联产替代分散燃煤锅炉后的节能减排量,验证其完全能够达到政府的关于节能减排的承诺,并且能够完成年度节能减排目标。最后,根据此研究课题的案例在设计、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所遇到的政策障碍,对标较成熟地区的相关政策,提出利于当地发展燃气热电联产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相关建议,以利于此类项目在当地的发展和推广。
于海波[9](2016)在《含硫废水制酸装置工业运行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众多化工生产过程中,浓硫酸都被用作催化剂或者直接参与反应,并最终产生大量含有硫酸的废液。对含硫废水进行回收利用,不但是对资源的回收利用,也是国家环境保护的重要要求。本课题以吉林石化公司丙烯腈厂30万吨/年含硫废水制酸装置(以下简称:硫酸装置)的工业化生产为背景,对硫酸装置的工艺流程、关键设备进行了工艺操作分析和运行控制优化。该装置采用美国孟莫克公司(MECS)的废酸再生工艺(SAR)技术,是目前回收废酸较为先进的工艺。通过对硫酸装置的关键性工艺指标的优化研究,综合考虑装置的实际生产条件,设定焚烧炉的出口温度控制在1040℃~1070℃、工艺气中的剩余氧含量在1.6%-2.2%。硫酸装置的成品硫酸的产量、能源消耗,达到了设计要求,装置操作弹性大,成品硫酸浓度稳定在98%以上。但装置自2010年5月份正式投产后,由于重要设备存在缺陷,含硫废水处理能力一直未达到设计值。通过对生产运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初步的改造方案,通过论证,最终采用富氧焚烧技术对装置进行改造。该方案在生产中实际应用后,提高了含硫废水的处理能力。富氧改造项目是用纯氧代替空气中的部分氮气进行燃烧,可降低硫酸装置焚烧炉的过剩空气系数,有效提高热利用率。对于改造项目,富氧技术是一个高投资效益的扩能方案。除经济优点外,富氧技术还可以提高操作的可靠性行和稳健性。
张洪华[10](2016)在《九江ZY环保公司发展循环经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钢铁工业是我国经济重要的组成。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钢铁工业的飞速发展,钢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高产量意味着高能耗、物耗,也加大了生态压力。因此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必然选择,从而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以九江中冶环保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ZY公司”)为调研对象,详细介绍了公司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采用先进技术设备,技术升级、工艺优化,取得不小的环境效益。通过介绍其在处理钢渣方面的基本做法,重点分析了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成因,并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公司在在发展循环经济中遇到的问题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对其他同类钢铁环保产业循环生产模式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采取“问题提出——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综合分析——提出对策”的研究思路,在明确相关问题后,翻阅了大量关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国内外文献,重点研究了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通过对大量国内外文献归纳和总结,阐述了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及问题,再通过九江ZY公司发展循环经济的实例研究分析,找出循环经济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全文共五章。第一章为前言部分,提出了选题的研究背景和现实意义、文献综述的介绍以及本文的结构思路。第二章为循环经济理论介绍部分。着重阐述了循环经济理论,并与传统经济进行比较。还介绍了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相关理论,分析其发展循环经济是必然要求,最后介绍国内外钢铁工业的先进实践经验。第三章为介绍公司基本情况部分。实例研究,介绍公司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发展循环经济举措,分析公司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第四章是“对策与建议”部分。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与建议。第五章是结论部分。包括结论以及展望,为钢铁工业的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借鉴。并提出研究中的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二、4000吨╱年沸腾炉快速点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4000吨╱年沸腾炉快速点火(论文提纲范文)
(1)私设暗管排污和不规范设置排污口事实辨析(论文提纲范文)
案情分析 |
案件启示 |
(2)加硫重钙新产品干燥过程安全控制与抑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来源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课题来源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硫磺燃爆性研究现状 |
1.2.2 粉尘燃爆实验研究现状 |
1.2.3 基于CFD的粉尘燃爆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1.2.4 干燥过程安全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加硫重钙热稳定性与燃爆性实验研究 |
2.1 磷酸二氢钙生产过程简介 |
2.2 实验材料及样品制备 |
2.3 加硫重钙热稳定分析 |
2.3.1 加硫重钙TG-DTG分析 |
2.3.2 加硫重钙高温热解与XRD分析 |
2.3.3 热稳定性筛选DSC分析 |
2.4 干燥机、筛分、冷却、旋风收尘的粉尘浓度 |
2.5 粉尘可爆性研究与抑爆机理 |
2.5.1 粉尘可爆性测试 |
2.5.2 抑爆机理 |
2.6 干燥器内氧含量物料衡算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干燥过程硫磺粉尘燃烧数值模拟研究 |
3.1 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方法 |
3.1.1 气体连续相模型 |
3.1.2 固体离散相模型 |
3.2 湍流模型 |
3.2.1 湍流模型简述 |
3.2.2 雷诺时均模型(RANS) |
3.3 燃烧基本理论与CFD燃烧模型 |
3.3.1 燃烧基本理论 |
3.3.2 硫磺粉尘颗粒燃烧模型 |
3.3.3 传热模型 |
3.4 干燥机内硫磺粉尘燃烧数值模拟 |
3.4.1 湿颗粒蒸发时干燥机的温度分布 |
3.4.2 干燥气流速度对硫磺粉尘燃烧火焰传播的影响 |
3.4.3 干燥气流氧含量对粉尘燃烧火焰传播的影响 |
3.4.4 干燥气流温度对粉尘火焰传播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干燥过程粉尘爆炸模拟与安全技术措施 |
4.1 干燥器内粉尘爆炸相关理论 |
4.1.1 粉尘云点火理论 |
4.1.2 粉尘爆燃转爆轰 |
4.2 惰化技术简述 |
4.3 无惰性气体参与的干燥机内硫磺粉尘爆炸模拟 |
4.4 注入惰性气体抑爆效果数值模拟分析 |
4.5 干燥过程安全联锁保护与安全操作规程 |
4.6 加硫重钙真空干燥技术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创新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融智汇新 打造一流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记录梧州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时代步伐(论文提纲范文)
以绿色循环为根基,构建完整产业链 |
深度“东融”抓招商就是抓发展 |
永不言弃见证梧州铜产业的涅盘重生 |
产融结合助力梧州铝产业“第二次腾飞” |
十年一剑未来更可期 |
(4)湿法炼锌铜镉渣综合回收工艺改进与工业化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锌的简介 |
1.2.1 锌的性质 |
1.2.2 锌的用途 |
1.3 铜的简介 |
1.3.1 铜的性质 |
1.3.2 铜的用途 |
1.4 镉的简介 |
1.4.1 镉的性质 |
1.4.2 镉的用途 |
1.5 锌冶炼工艺简介 |
1.5.1 火法炼锌工艺 |
1.5.2 湿法炼锌工艺 |
1.5.3 其它炼锌工艺 |
1.6 湿法炼锌过程中硫酸锌溶液净化工艺 |
1.6.1 湿法炼锌过程硫酸锌溶液净化工艺简介 |
1.6.2 净化除铜镉工艺简介 |
1.7 铜镉渣综合回收工艺简介 |
1.8 本课题研究意义 |
1.9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研究主要目的 |
1.9.1 目前存在的问题 |
1.9.2 研究主要目的 |
第2章 实验研究 |
2.1 铜镉渣物质成分研究 |
2.2 铜渣物质成分研究 |
2.3 铜镉渣综合回收工艺过程研究 |
2.3.1 铜镉渣浸出工艺过程研究 |
2.3.2 铜渣酸洗工艺过程研究 |
2.3.3 铜渣水洗工艺过程研究 |
2.3.4 铜镉渣浸出液一次置换工艺过程研究 |
2.3.5 镉绵酸溶及二次置换工艺过程研究 |
2.4 工艺改进流程对比 |
第3章 工业化应用 |
3.1 工业化应用创新点 |
3.1.1 开发一次置换和二次置换镉绵联合工艺 |
3.1.2 研究开发铜渣两段酸洗工艺 |
3.1.3 优化一次净化除铜镉工艺,提高系统对高铜原料适应性 |
3.1.4 开发三段净化残镉渣球磨浆化—循环再利用技术 |
3.1.5 粗镉熔炼方式由煤气炉熔炼改为井式电阻熔化炉熔炼 |
3.1.6 研究调整一次净化除铜镉工序金属锌粉粒度,提高置换反应锌粉利用率 |
3.2 工业化生产作业标准 |
3.2.1 铜镉渣浸出工艺操作标准 |
3.2.2 铜渣一次酸洗工艺操作标准 |
3.2.3 铜渣二次酸洗工艺操作标准 |
3.2.4 一次置换工艺操作标准 |
3.2.5 镉绵酸溶工艺操作标准 |
3.2.6 二次置换工艺操作标准 |
3.2.7 镉团粗炼工艺操作标准 |
3.3 工业化生产指标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专利 |
(5)高硫精矿弱氧焙烧制酸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氰化尾渣的产生及处理工艺现状 |
1.1.1 氰化尾渣的产生 |
1.1.2 国内外氰化尾渣处理工艺现状 |
1.2 硫铁矿焙烧制酸工艺现状 |
1.2.1 硫酸需求概况 |
1.2.2 铁矿石需求概况 |
1.2.3 我国典型硫铁矿制酸企业现状 |
1.2.4 高硫精矿制酸优势和面临的问题 |
1.3 氰化尾渣直接焙烧制酸工艺现状 |
1.3.1 制酸流程概述 |
1.3.2 主要工艺设备 |
1.3.3 系统物料平衡 |
1.3.4 系统热量平衡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内容 |
2 实验原料、试剂和设备 |
2.1 原料及物性分析 |
2.1.1 多元素分析 |
2.1.2 粒度分析 |
2.1.3 比重分析 |
2.2 实验试剂和设备 |
2.2.1 主要试剂 |
2.2.2 主要设备 |
2.3 分析方法 |
2.3.1 有效硫的分析 |
2.3.2 硫酸烧渣全铁含量的分析 |
2.3.3 硫酸烧渣磁性铁含量的分析 |
3 高硫精矿弱氧焙烧对烧渣硫含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
3.1 试验流程 |
3.1.1 试验装置的调试 |
3.1.2 沸腾层温度对硫酸烧渣硫含量的影响试验 |
3.1.3 烟气停留时间对硫酸烧渣硫含量的影响试验 |
3.1.4 炉底压力对硫酸烧渣硫含量的影响试验 |
3.2 沸腾焙烧工艺条件试验研究 |
3.2.1 沸腾层温度对硫酸烧渣硫含量的影响 |
3.2.2 烟气停留时间对硫酸烧渣硫含量的影响 |
3.2.3 炉底压力对硫酸烧渣硫含量的影响 |
3.3 工艺系统的优化 |
3.3.1 工艺系统问题诊断 |
3.3.2 工艺系统优化情况 |
3.3.3 系统优化前后的指标对比 |
3.4 硫酸产品质量分析 |
3.4.1 硫酸标准 |
3.4.2 工业用硫酸含量测定 |
3.4.3 工业硫酸中灰分的测定 |
3.4.4 工业硫酸产品质量 |
3.5 本章小结 |
4 高硫精矿弱氧焙烧工艺对烧渣铁含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
4.1 试验流程 |
4.1.1 入炉矿硫品位影响试验 |
4.1.2 沸腾炉出口氧浓影响试验 |
4.1.3 沸腾炉出口负压影响试验 |
4.2 工艺条件试验研究 |
4.2.1 入炉矿硫品位对烧渣铁品位和铁价态的影响 |
4.2.2 沸腾炉出口氧浓对烧渣铁品位和铁价态的影响 |
4.2.3 沸腾炉出口负压对烧渣铁品位和铁价态的影响 |
4.3 硫酸烧渣分析 |
4.3.1 铁精粉(硫酸烧渣)标准 |
4.3.2 硫酸烧渣组成和物相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6)建投通泰2×350MW机组供热技术方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1.3 热电联产前景分析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供热机组热经济性分析的基本理论 |
2.1 供热系统方案选择原则 |
2.2 热电联产供热的热电分摊方法 |
2.3 热经济性的传统分析方法 |
2.3.1 热电厂总的热经济性指标 |
2.3.2 热电厂分项热经济性指标 |
2.4 热电联产的应用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热负荷 |
3.1 热负荷现状 |
3.1.1 工业热负荷现状 |
3.1.2 采暖热负荷现状 |
3.1.3 热源现状 |
3.1.4 存在的问题 |
3.2 热负荷发展预测 |
3.2.1 大路工业园区热负荷发展预测 |
3.2.2 准格尔中部矿区热负荷发展预测 |
3.3 设计热负荷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热电联产机组选型及优选 |
4.1 热电联产系统机炉主要类型及特点 |
4.1.1 电站锅炉 |
4.1.2 供热机组 |
4.2 热电联产系统装机方案的选择原则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建投通泰热电厂耦合方案及装机方案 |
5.1 耦合方案 |
5.1.1 项目概况 |
5.1.2 耦合的意义和目的 |
5.1.3 耦合方案 |
5.2 装机方案 |
5.2.1 汽轮机选型 |
5.2.2 锅炉选型 |
5.2.3 发电机选型 |
5.3 供热方案 |
5.3.1 供热参数 |
5.3.2 余热及冷凝液利用方案 |
5.3.3 供热可靠性 |
5.4 热经济指标计算 |
5.4.1 热负荷核算 |
5.4.2 热效率及热电比核算 |
5.4.3 热电联产项目能源利用效率评价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基于超重力技术的硫酸生产尾气脱硫设备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的情况 |
1.3.1 国外研究的情况 |
1.3.2 国内研究的情况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超重力技术概述 |
2.1 超重力技术的定义及工作原理 |
2.1.1 超重力技术的定义 |
2.1.2 超重力技术的设备简介 |
2.2 超重力技术的应用特点 |
2.3 超重力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情况 |
2.3.1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合成领域 |
2.3.2 纳米新材料合成领域 |
2.3.3 油田注水脱氧技术的应用 |
2.3.4 超重力技术在烟气除尘脱硫脱氮中的应用 |
2.3.5 超重力技术脱除H2S气体方面的应用 |
2.3.6 超重力技术在碳捕集与资源化利用上的应用 |
2.3.7 超重力技术在生物育种上的应用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硫铁矿制硫酸的生产工艺及主要设备 |
3.1 目前国内的硫铁矿制硫酸生产的主要工艺 |
3.1.1 原料工段 |
3.1.2 焙烧工段 |
3.1.3 净化工段 |
3.1.4 干吸工段 |
3.1.5 转化工段 |
3.1.6 排渣工段 |
3.2 硫酸生产三废产生的主要流程及处理办法 |
3.2.1 废水(液) |
3.2.2 废渣 |
3.2.3 废气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超重力技术硫酸生产尾气脱硫方面的的应用实践 |
4.1 目前硫酸生产企业的尾气主要除硫方法 |
4.1.1 湿法吸收 |
4.1.2 干法吸收 |
4.2 超重力设备的用于硫酸生产尾气脱硫的应用研究 |
4.2.1 该设备运行原理 |
4.2.2 该公司的超重力尾气处理系统设计的主要参数 |
4.2.3 影响超重力脱硫效果的主要参数 |
4.2.4 超重力法脱除SO_2的流程及实测情况 |
4.2.5 超重力法脱硫存在的问题 |
4.2.6 超重力法脱硫后的副产品处置 |
4.2.7 超重力反应器的安装运行维护情况 |
4.2.8 超重力反应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PID控制的超重力脱硫设备的动态除硫方法的研究 |
5.1 超重力脱硫设备现状问题分析 |
5.2 基于PID控制的超重力脱硫设备的动态除硫方法的研究 |
5.2.1 PID控制简介 |
5.2.2 PID控制器的设计 |
5.2.3 仿真分析 |
5.3 结论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皮革生产园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及背景 |
1.1.1 课题来源 |
1.1.2 课题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燃气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概况 |
1.3.1 燃气分布式能源的定义 |
1.3.2 国外燃气分布式能源的发展与研究概况 |
1.3.3 国内燃气分布式能源的发展与研究概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园区热电负荷的测算 |
2.1 热负荷测算 |
2.1.1 生产工艺热负荷 |
2.1.2 采暖热负荷 |
2.1.3 空调夏季制冷热负荷 |
2.1.4 系统总设计热负荷 |
2.1.5 生产工艺热负荷全年耗热量的测算 |
2.1.6 采暖全年耗热量的测算 |
2.1.7 空调夏季制冷耗热量测算 |
2.2 电力负荷测算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配置方案的选择 |
3.1 系统配置方案 |
3.1.1 小型燃气热电联产的主要方式 |
3.1.2 热电联产方式的选择 |
3.1.3 系统配置评价 |
3.2 设备选型 |
3.2.1 系统设备选型 |
3.2.2 设备选择评价 |
3.3 系统效率评价 |
3.3.1 能源利用效率(总热效率)测算 |
3.3.2 系统热电比测算 |
3.3.3 系统效率评价 |
3.4 系统经济性评价 |
3.4.1 系统投资 |
3.4.2 系统运行费用 |
3.4.3 热电收益 |
3.4.4 财务成本 |
3.4.5 投资回收期估算 |
3.4.6 系统经济性评价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节能减排效果评价 |
4.1 原23家企业能耗及排放情况 |
4.1.1 原23家企业的能耗情况 |
4.1.2 原23家企业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测算 |
4.2 改造后燃气热电联产系统的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
4.2.1 改造热电联产后的能耗 |
4.2.2 改造热电联产后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
4.3 改造前后的节能减排量效果分析 |
4.3.1 改造前后的节能效果分析 |
4.3.2 改造前后的减排效果分析 |
4.4 问题与建议 |
4.4.1 遇到的主要问题 |
4.4.2 政策对标 |
4.4.3 政策建议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含硫废水制酸装置工业运行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制酸工艺 |
1.2.1 硫铁矿制酸 |
1.2.2 硫磺制酸 |
1.2.3 烟气制酸 |
1.2.4 含硫废水制酸 |
1.3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内容 |
1.3.1 课题的来源 |
1.3.2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章 硫酸装置工艺原理及规模 |
2.1 硫酸装置工艺原理 |
2.2 工艺流程简述 |
2.2.1 原料装置区 |
2.2.2 主装置区 |
2.3 工艺技术特点及先进性 |
2.4 原料的来源和性质 |
2.4.1 含硫废水 |
2.4.2 硫磺 |
2.4.3 催化剂 |
2.5 装置设计规模 |
2.5.1 含硫废水处理规模 |
2.5.2 产品方案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硫酸装置运行操作优化 |
3.1 硫酸装置改造 |
3.1.1 空气预热系统改造 |
3.1.2 开工盲板改造 |
3.1.3 烟酸管线改造 |
3.1.4 尾气脱硫系统改造 |
3.1.5 硫酸质量控制优化 |
3.2 优化操作的准备条件 |
3.3 操作优化 |
3.3.1 焚烧炉优化 |
3.3.2 转化器优化 |
3.4 操作优化后标定 |
3.4.1 物料平衡数据 |
3.4.2 物料、能源消耗数据 |
3.4.3 硫酸质量 |
3.4.4 标定结论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富氧改造 |
4.1 改造方案比选 |
4.2 富氧燃烧技术的原理及优势 |
4.3 富氧改造的工艺设计 |
4.4 富氧改造后装置标定 |
4.4.1 富氧改造后原料消耗 |
4.4.2 富氧改造后能源消耗 |
4.4.3 富氧改造后产品质量 |
4.4.4 富氧改造后尾气排放 |
4.5 改造前后经济效益对比 |
4.5.1 工厂增加效益 |
4.5.2 硫酸装置自身效益 |
4.6 标定结论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九江ZY环保公司发展循环经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循环经济研究情况 |
1.2.2 钢铁产业循环经济研究现况 |
1.3 研究思路 |
1.4 基本框架 |
2 钢铁工业循环经济概述 |
2.1 循环经济基本理论 |
2.1.1 循环经济的定义和内涵 |
2.1.2 循环经济理论产生与发展 |
2.1.3 循环经济的三大原则 |
2.1.4 循环经济的特征 |
2.1.5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比较 |
2.2 钢铁工业循环经济相关理论 |
2.2.1 钢铁工业的特点 |
2.2.2 钢铁工业循环经济模式 |
2.3.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
2.4 国内外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 |
2.4.1 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实践 |
2.4.2 国外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实践 |
3 九江ZY环保公司发展循环经济情况 |
3.1 公司基本情况 |
3.1.1 公司介绍 |
3.1.2 公司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3.1.3 组织机构设置和劳动定员 |
3.1.4 公司主要生产线 |
3.2 公司发展循环经济的做法 |
3.2.1 公司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目标 |
3.2.2 钢渣“零排放”生产工艺 |
3.2.3 水资源循环利用 |
3.2.4 节能环保举措 |
3.3 公司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
3.3.1 公司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 |
3.3.2 存在问题原因剖析 |
4 促进九江ZY环保公司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 |
4.1 深化管理改革,提升管理效率 |
4.2 积极开拓市场,提高营销水平 |
4.3 提高技术水平,努力降低损耗 |
4.4 增强资金管理,控制费用支出 |
4.5 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战略 |
4.6 寻求政府扶持,创造良好环境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对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启示 |
5.3 不足与进一步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4000吨╱年沸腾炉快速点火(论文参考文献)
- [1]私设暗管排污和不规范设置排污口事实辨析[J]. 孔谷雨. 中国环境监察, 2021(05)
- [2]加硫重钙新产品干燥过程安全控制与抑爆技术研究[D]. 金龙. 昆明理工大学, 2021
- [3]融智汇新 打造一流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记录梧州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时代步伐[J]. 郭艳. 资源再生, 2019(08)
- [4]湿法炼锌铜镉渣综合回收工艺改进与工业化应用[D]. 席多祥. 兰州理工大学, 2018(09)
- [5]高硫精矿弱氧焙烧制酸技术研究[D]. 杨洪忠.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2017(01)
- [6]建投通泰2×350MW机组供热技术方案分析[D]. 赵中原. 华北电力大学, 2017(03)
- [7]基于超重力技术的硫酸生产尾气脱硫设备的应用研究[D]. 王晓颜. 武汉工程大学, 2016(03)
- [8]皮革生产园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应用研究[D]. 崔永兴.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04)
- [9]含硫废水制酸装置工业运行优化研究[D]. 于海波. 华东理工大学, 2016(05)
- [10]九江ZY环保公司发展循环经济研究[D]. 张洪华. 江西财经大学, 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