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农服务 真诚奉献(论文文献综述)
史沙沙[1](2020)在《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地方高校X大学为例》文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下提出的,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伟大战略。而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现,离不开教育的支持,尤其是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技术推广、社会服务方面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支撑作用。地方高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服务、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存在哪些问题?这是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急需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及案例分析法,以X大学服务乡村振兴为案例,对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针对X大学服务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本文包括导论在内共分为四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主要包括问题提出、文献综述、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设计、创新之处几项内容。第二部分是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从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必要性与基本要求这两方面阐述了地方高校与乡村振兴的关系。笔者首先对党和国家有关乡村振兴的会议公报、领导讲话、政策文件、期刊等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整理,全面把握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必要性,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迫切需要、发挥高校服务社会职能的必然要求和地方高校自身转型发展现实选择来展开论述;并对国内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五大基本要求,为下文对策与建议的提出提供一定的依据。第三部分是对X大学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成因分析。这一部分以笔者就读的X大学为例,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校园网搜集X大学服务乡村振兴相关文件资料,并对大学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一些参与服务乡村振兴的教师、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相关的农村居民进行访谈调查,较深入全面地把握X大学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地方院校、地方政府和农村自身三个方面对问题成因进行分析。第四部分针对X大学服务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从地方高校、政府和农民群众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就地方高校来说,应该找准定位,明确为乡村振兴服务的使命,健全和完善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运行机制和发挥主体能动性,丰富和创新服务内容与途径;就政府来说,应该调整评估导向,引导地方高校为乡村振兴服务、完善激励政策制度,加大鼓励人才通向农村的力度和增加高校服务农村的经费投入,完善支持科技服务乡村机制;就农村居民来说,应该提高农村居民、干部文化素养,加强与地方高校的互动交流。
李皓[2](2019)在《气象信息获取技术与物联网智能服务平台开发》文中认为气象环境条件是农业生产最为核心的影响因素,由于气象灾害或气象环境突变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虽然我国气象部门已经建成了数量可观、覆盖全国的气象信息观测网络,但是受限于气象部门、农艺专家、普通农户之间存在的信息壁垒,普通的天气预报无法精准指导农业生产促进提质增效;农艺专家在作物生产需求模型研究中无法与气象数据资源有效结合;个性化气象为农服务产品匮乏,农业生产者无法获取具有实时性、针对性的气象灾害预警、生产指导服务。因此,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基于物联网、实时感知信息及全国综合气象信息数据共享平台(CIMISS),研究了气象信息获取方法、获取装备、作物生育期知识库与主动推送服务模式,研制了农业小环境气象信息获取装备、开发了融合气象信息的物联网智能服务平台,构建了面向农户个性化需求的主动预警、生产指导服务系统,系统在赣州市气象局进行了应用示范,使用效果表明其可为农业生产高效栽培、精准管理、个性服务提供技术支撑。本文完成的工作及结论如下:(1)研制了农业小环境气象信息获取装备,通过传感器选型、硬件电路设计、嵌入式软件设计开发、结构设计,研究定义数据通讯协议,完成采用“太阳能板+蓄电池”供电方案,能够实现9类气象要素采集且传感器可灵活配置的气象信息获取装备,可将其部署于大田、设施环境之中,作为已有气象观测系统的补充,提供农业小环境精准农气服务数据源。(2)开发了融合气象信息的物联网智能服务平台,研究CIMISS系统气象数据、预报数据、灾情数据接入方法充分利用已有气象系统资源,设计气象信息获取设备数据解析流程、基于用户需求的主动推送服务流程,完成平台数据库设计与开发,根据数据管理与模块功能划分,逐一实现实时数据、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气象数据查询、气象月报等功能模块,搭建具有良好功能拓展性、公共服务支撑性的数据服务平台。(3)构建了基于气象与农业小环境数据的智能预警与指导服务,在物联网智能服务平台数据服务基础之上,基于气象灾害等级标准的气象预警规则及融合作物生育期生境需求的生产知识库,开发用户个性化气象预警、生产指导需求获取模块,由系统智能匹配决策,构建以农户需求为中心的气象灾害主动预警、气象生产指导主动服务,形成更具针对性的农气智能服务模式。(4)开展了农业气象服务试点项目完成对研究成果的验证,结合江西省赣州市农气服务试点建设项目需求,在赣州市下辖的10个区县内部署了18套农业小环境气象信息获取装备,在赣州市气象局部署了“赣州市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以惠洋农业基地为案例证明了个性化的生产环境预警及生产指导服务必要性。通过一年试运行期,积累了550万条气象数据及66万条物联网环境信息数据,并为用户提供了4.5万次的个性化智能服务,对本文研究内容进行了可行性验证,得到了当地气象部门和农户的认可,具有较好的可持续性。
杨卫东[3](2019)在《解放思想 改革创新 围绕龙江振兴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文中指出2019年全省气象局长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黑龙江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2019年全国气象局长会议、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在落实中国气象局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中推动龙江气象事业高质
郝园园[4](2018)在《河南省供销合作社改革研究》文中提出伴随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河南省在城市化、工业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等方面,都取得显着成绩,同时也进入社会主义农村经济建设的全新阶段,在收入能力显着上涨状态下,农民生活服务需求也发生巨大改变。从实际发展状况来看,供销合作社在为农服务方面,优势特征十分显着,而且自身满足成为综合性为农服务组织的条件。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位一体)的乡村振兴战略这样一个宏伟蓝图,并与科教兴国等六大战略一起作为七大战略提出来。这对于供销合作社来说既是机遇,是挑战。本文首先介绍了供销社的概念和职能,河南省供销社的改革和发展历程,并深刻了解其目前所面临的现实改革状态,为随后展开的河南省供销合作社的改革问题研究奠定基础。本文以文献梳理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等方法,运用渐进决策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和第三部门理论,分析出河南省供销合作社存在的实际问题:一是基层组织基础相对薄弱;二是社有企业规模偏小;三是综合服务实力不强等。其原因在于:职工信念危机导致职业倦怠;改革文件和方案含金量不高;合作理念与服务职能的欠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匮乏等。最后本文针对问题和原因分别从四个方面:明确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改革原则、细化改革方案、强化“合作服务”理念、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提出河南省供销合作社实现改革目标的有效方案。
徐骞,蒋政[5](2016)在《农资人豪情书写光辉足迹 2015-2016“红四方杯”全国百佳(优秀)农资经销商颁奖典礼成功举行》文中研究说明再现百佳风采,再度温暖同行。11月4日晚,由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农资流通协会、中国农资传媒、中国东盟农资商会共同主办,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盐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冠名承办的2015-2016"红四方杯"全国百佳(优秀)农资经销商颁奖典礼在江苏南京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化肥生产、流通龙头企业及30个省市自治区的800余名优秀经销商代表应邀参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监事会主任诸葛彩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业生产资料局局长、中国东盟农资商会会长、中国农业生
杨红[6](2016)在《加强档案管理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的建设者。"而作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一项重要内容,档案职业道德也需要加强建设。进入新时期,在新的形势下,档案管理职业道德建设面临着新的任务和内容。基于此,本文重点对我国新时期如何加强档案管理职业道德建设进行探讨。
赵俊红[7](2016)在《大学生美德化育研究》文中提出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美德是大学生安身立命之基。面对纷繁复杂的多变社会,理应引领社会道德风尚的大学生却受到社会道德状况的左右,大学道德教育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下,在利益主体多元化、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中,加之西方多种途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思潮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由于社会经验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部分大学生未能充分认识到美德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因此,加强大学生美德教育,增强大学生抵御负面效应的免疫力,抵御腐化堕落思想的侵蚀,才能使大学生成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德才兼备人才。重视美德教育一直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之一。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高校是美德教育的主阵地,历来重视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从德育课的设置,到德育课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无一不是在实践中“立德树人”。但由于教育方式僵化呆板,习惯于外在灌输和说教,忽视或不善于运用美德的“化育”机制及其规律进行教育,成效甚微。因此,进行当代大学生美德化育研究尤为紧迫而重要。近年来有很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深度上对大学生美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广泛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在不同程度上对“美德化育”研究具有理论推进和借鉴作用。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系统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等方法,对当代大学生美德化育的过程和机制以及实现路径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旨在为我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式的改革、对思政理论课的学科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对提升大学生美德教育的实效性提供方法和路径支持。第一部分,对大学生美德化育的内涵与意义进行了阐释。所谓美德是指高尚的道德行为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化育之“化”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化育之“育”指涵(培)育长养,化育之“境”指从心所欲不逾矩即自由自觉的境界。美德化育就是通过细雨润无声的化育方式,使受教育者把美德的精神实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涵育长养其美德;大学生特有的美德主要包括爱国奉献、求知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友善、勤俭节约等方面的内容;大学生美德对于大学生的一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是大学生自尊和他尊之要、安身立命之基、生活幸福之源、实现人生价值之本。第二部分,对大学生美德化育的理论基础、思想渊源和学理依据进行了挖掘。本文认为,大学生美德化育具有充分的理论基础、思想资源和学理依据。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论、价值论和实践论等理论观点,为大学生美德化育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中外思想家的有关论述和思想为大学生美德化育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渊源。中国儒家的教化内省思想、道家“行不言之教”思想、佛家“以心传心”思想等都是其重要的文化养分。西方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的美德养成教育思想,德国古典哲学时期康德的道德熏陶思想,近现代时期麦金泰尔的德性实践理论,都为“美德化育”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此外,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价值澄清教育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情感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也为大学生美德化育的研究提供了学理依据。第三部分,阐释了大学生美德化育的运行要素和运行机制。本文认为大学生既是美德化育的客体,也是美德化育的主体,美德化育是主客体的统一;美德认知、美德情感、美德意志、美德信念和美德行为习惯是大学生美德形成的要素,在大学生美德化育运行过程中,这五大要素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美德认知是美德化育的前提,美德情感是美德化育的催化剂,美德意志是美德化育的动力,美德信念是美德化育的核心,美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美德化育的目的。这既是美德化育运行的机制,也是美德化育应遵循的规律。第四部分,对美德现状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大学生美德化育存在问题及成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基于大量调查问卷,论题基本厘清了大学生美德化育主要存在的大学生美德知行不统一、美德教育实效性较差、价值取向模糊或功利化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学校美德化育理念偏颇、美德化育培育方式方法不力、家庭美德化育缺失、社会美德化育较弱、新媒体与互联网的影响以及大学生自身对美德认识不够。在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化、利益多元化的时代,对大学生美德化育产生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需要不断拓展研究,把握大学生美德化育影响因素的最新发展动向。第五部分,对大学生美德化育的实现路径进行了探索。大学生美德化育需要从六个层面展开:强化美德需要是美德化育的前提,潜移默化是大学生美德化育的有效方式,道德实践活动是大学生美德化育的重要环节,构建测评制度是大学生美德化育的保障,养成行为自觉是大学生美德化育的目的,营建文化氛围是大学生美德化育的活力。这六条路径有助于使大学生把美德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逐步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自觉境界。
毛新宇[8](2016)在《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困境与路径创新 ——以苏州市为考察对象》文中认为供销合作社是一个几乎与共和国同时诞生的经济组织,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尽相同的职责使命,但其在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它在计划经济时代曾家喻户晓,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也曾经因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辉煌业绩而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此外,从1986年至今的中共中央国务院1号文件中已有11次提及“供销社”。由此可见,供销社系统的重要意义无需赘言。供销社系统的组织体系自上而下,共有五个层级,分别是:全国总社——省级供销合作总社——地市级供销合作总社——县联社——基层社。其中,省级和地市级的供销合作总社及县联社,也就是1号文件中所指出的需要创新治理机制的“联合社”,它们既是系统内部沟通上下级供销合作组织的纽带,又是联系同级党和政府与农民的桥梁,同时对于综合改革中其他方面工作的指导带动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供销社地市级分支机关现阶段的发展困境及原因着手,运用公共管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在力所能及地查阅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和相关工作经验,以外部改革和内部改革为主要视角和逻辑主线,运用文献分析法,理清了苏州市供销合作总社的历史沿革;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归纳总结了供销社在不同经济时代职能定位的异、同以及经济新常态下的职能定位;并且,从业务拓展和组织体系建设与内部管理等方面详尽阐释了台湾农会和日韩农协对我国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启示;进而,提出创新供销合作总社发展路径的对策:依托基层组织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切实发挥以农民为主体的专业合作社及联合社的作用,打造紧密型的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加强供销合作社的内部管理。
吉宝飞,王蕾,张成,王敏,闫雪静,白京京,邱爽[9](2015)在《汇集发展智慧 凝聚改革力量》文中研究说明中发11号文件的出台、综合改革的稳步推进,对振奋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干部职工的精神,鼓舞士气的作用还在持续升温。 “六代会”召开前夕,一封来自基层供销合作社人——任贤明给总社领导的来信让我们再次感受到普通职工的供销情。 这封信来自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龙?
胡秀芳[10](2013)在《内江市市中区供销社关于拓展“三农”服务功能的探索》文中提出“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天下富”。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最重视、最关注的民生工程。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商品流通的重要渠道,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服务“三农”,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责无旁贷。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三农”工作和供销社的改革发展。早在1995年《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中发[1995]5号)就提出:“供销合作社是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力量”。“供销合作社的问题实质上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2009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从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发展全局出发,又出台了《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0号),再次为供销社“明身份、定位子、压担子”。要求供销社必须始终做到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合作制原则(三个坚持),大力推进“经营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创新(三个创新),努力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力量和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三个力量),加快构建运转高效、功能完备、城乡并举,工贸并重的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沿着国发[2009]40号文件“三个坚持、三个创新,三个力量”的脉络主线,本文通过对美日欧主要国家农民合作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实趋势做了比较和分析,以内江市市中区为例,将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以及供销社服务“三农”的现状相结合,深入分析供销社发挥职能作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借鉴国内外合作社成功经验与典型实例,根据近年来县级供销社所做的探索实践,运用实地调查、实例佐证、要素分析、总结归纳等研究方法,通过系统的分析、比较,对县级供销社在创新和拓展为农服务功能方面影响因素作出相应的研究,并从多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二、为农服务 真诚奉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为农服务 真诚奉献(论文提纲范文)
(1)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地方高校X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提出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目的 |
(四)研究意义 |
(五)研究设计 |
(六)创新之处 |
一、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必要性与基本要求 |
(一)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必要性 |
1.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迫切需要 |
2.发挥高校服务社会职能的必然要求 |
(二)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 |
1.科学定位,明确服务乡村振兴使命 |
2.主动参与,构建服务乡村振兴的运行机制 |
3.发挥学校资源优势,扩展服务内容和途径 |
4.促进校-村深度融合,提高服务的实效性 |
5.学校、政府和企业协同并进,多方联动 |
二、X大学服务乡村振兴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X大学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 |
1.X大学的概况 |
2.X大学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容 |
3.X大学服务乡村振兴的途径 |
(二)X大学服务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
1.服务乡村振兴的定位存在偏差 |
2.服务乡村振兴的机制不完善 |
3.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容不丰富、途径有待创新 |
4.服务乡村振兴的时效性低,校-村联系有待加强 |
5.服务乡村振兴的联动力不足,校-政-企有待深度融合 |
(三)X大学服务乡村振兴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
1.地方高校自身的因素 |
2.地方政府方面的因素 |
3.农村方面的因素 |
三、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建议与对策 |
(一)地方高校要积极作为,助力乡村振兴 |
1.找准定位,明确为乡村振兴服务的使命 |
2.建立和完善服务乡村振兴的运行机制 |
3.发挥主体能动性,丰富和创新服务内容与途径 |
(二)地方政府要加强引导,发挥协调与保障作用 |
1.调整评估导向,引导地方高校为乡村振兴服务 |
2.完善激励政策制度,加大鼓励人才通向农村的力度 |
3.增加高校服务农村的经费投入,完善支持科技服务乡村机制 |
(三)农村干部群众要把握机遇,主动投身乡村振兴 |
1.借力地方院校提高农村居民、干部的文化素养 |
2.加强与地方高校的互动交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2)气象信息获取技术与物联网智能服务平台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气象信息获取技术研究现状 |
1.2.2 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研究现状 |
1.2.3 气象智能为农服务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1.5 论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整体设计 |
2.1 系统需求分析 |
2.1.1 农业小环境气象信息获取装备设计需求分析 |
2.1.2 融合气象信息的物联网智能服务平台设计需求分析 |
2.2 系统架构设计 |
2.3 关键技术研究 |
2.3.1 基于CIMISS系统的气象数据获取 |
2.3.2 基于气象灾害等级标准的气象预警规则 |
2.3.3 基于作物生育期的生产知识库构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农业小环境气象信息获取装备设计与开发 |
3.1 总体设计 |
3.2 硬件设计与选型 |
3.2.1 硬件总体设计 |
3.2.2 核心处理模块 |
3.2.3 传感器电路模块 |
3.2.4 数据上传模块 |
3.2.5 电源电路 |
3.2.6 其他电路 |
3.3 软件设计 |
3.3.1 软件整体流程 |
3.3.2 数据通讯协议 |
3.4 结构设计 |
3.4.1 立杆结构 |
3.4.2 横杆结构 |
3.4.3 控制柜结构 |
3.4.4 太阳能板支架结构 |
3.4.5 预埋件结构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融合气象信息的物联网智能服务平台开发 |
4.1 整体设计 |
4.2 支撑层功能设计 |
4.2.1 CIMISS系统气象数据接入 |
4.2.2 气象信息获取设备数据解析 |
4.2.3 基于用户需求的主动推送服务 |
4.3 数据库设计 |
4.3.1 物联网环境信息库 |
4.3.2 气象信息库设计 |
4.3.3 配置信息库设计 |
4.4 应用服务功能开发 |
4.4.1 实时数据 |
4.4.2 历史数据 |
4.4.3 统计分析 |
4.4.4 气象数据查询 |
4.4.5 月报查询 |
4.5 个性化智能服务开发 |
4.5.1 气象灾害主动预警服务 |
4.5.2 气象生产指导主动服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部署与试运行分析 |
5.1 系统部署 |
5.1.1 设备部署 |
5.1.2 软件部署 |
5.2 应用典型案例 |
5.2.1 生产环境预警 |
5.2.2 气象生产指导 |
5.3 试运行分析 |
5.3.1 气象数据获取情况分析 |
5.3.2 农业小环境气象信息获取装备运行情况分析 |
5.3.3 气象为农服务系统运行情况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解放思想 改革创新 围绕龙江振兴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2018年工作回顾 |
(一) 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上级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
(二) 趋利避害气象服务成效更加显着 |
(三) 气象业务科技实力稳步提升 |
(四) 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
(五)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 |
二、当前的形势 |
(一) 深刻把握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我省气象事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
(二) 深刻把握新时代推动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要求 |
三、关于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 |
(一) 切实落实好刘雅鸣局长深入我省慰问调研时提出的各项要求 |
(二) 全力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和各项气象服务 |
(三) 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 |
(四) 切实做好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 |
(五) 有效提升气象现代化水平 |
(六) 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 |
(七)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和制度创新 |
(八) 加强气象法治建设和科学管理 |
四、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扎实推进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 |
(4)河南省供销合作社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1、研究背景 |
2、选题的意义 |
(二)相关文献综述 |
1、国内相关研究 |
2、国外相关研究 |
3、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三)研究的理论工具及方法工具 |
1、理论工具 |
2、研究方法 |
(四)研究思路与重点 |
(五)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二、供销合作社的概念和职能 |
(一)合作社 |
1、合作社的概念 |
2、合作社与其他经济组织的区别 |
(二)供销合作社 |
1、供销合作社的概念 |
2、供销合作社的职能 |
(三)供销合作社与第三部门 |
1、第三部门的含义 |
2、供销合作社可被定位于第三部门组织 |
三、河南省供销合作社发展与改革状况 |
(一)改革开放初期供销合作社制度的恢复 |
(二)90年代开始的完善供销社组织体制与经营体制的改革 |
(三)推广发展社员股金及其逐渐规范化发展 |
(四)当前河南省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的状况 |
1、深化社有企业改革 |
2、电子商务发展迅速 |
3、合作金融稳妥发展 |
四、当前河南省供销社综合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一)河南省供销社改革存在的问题 |
1、基层组织力量较弱 |
2、社有企业规模偏小 |
3、综合服务水平较差 |
(二)河南省供销合作社改革存在问题的原因 |
1、职工信念危机导致职业倦怠 |
2、改革文件和方案含金量不高 |
3、合作理念与服务职能的欠缺 |
4、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匮乏 |
五、推进河南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基本思路 |
(一)解放广大职工思想 |
(二)结合实际细化方案 |
(三)强化“合作服务”理念 |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六、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7)大学生美德化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技术路线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三) 技术路线 |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一)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
(二)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一章 大学生美德化育的理论阐释 |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及其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
(一) 美德的内涵及其与道德辨析 |
(二) 化育及其与相关概念的界分 |
(三) 美德化育的内涵与功能 |
二、大学生美德的内涵 |
(一) 爱国奉献 |
(二) 求知敬业 |
(三) 诚实守信 |
(四) 团结友善 |
(五) 勤奋节俭 |
三、大学生美德化育的过程 |
(一) 内化于心 |
(二) 外化于行 |
(三) 知行统一 |
四、大学生美德化育的意义 |
(一) 提升高校德育理念 |
(二) 提高德育有效性 |
(三) 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
(四) 促进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 |
(五)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
第二章 大学生美德化育的理论依据与思想渊源 |
一、大学生美德化育的理论基础 |
(一) 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人理论 |
(二)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三)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 |
二、大学生美德化育的学理依据 |
(一) 教育学依据 |
(二) 心理学依据 |
(三) 道德哲学依据 |
三、大学生美德化育的思想渊源 |
(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化育思想 |
(二) 西方文化中的化育思想 |
第三章 大学生美德化育的要素和运行机制 |
一、大学生美德化育的要素 |
(一) 大学生美德化育的主体 |
(二) 大学生美德化育的客体 |
(三) 大学生美德化育主客体的统一 |
二、大学生美德化育的运行机制 |
(一) 大学生美德化育的前提:美德认知 |
(二) 大学生美德化育的催化剂:美德情感 |
(三) 大学生美德化育的动力:美德意志 |
(四) 大学生美德化育的核心:美德信念 |
(五) 大学生美德化育的目的:美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
第四章 大学生美德化育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一、大学生美德化育的现状调查与数据分析 |
(一) 大学生美德化育抽样调查基本状况分析 |
(二) 大学生美德化育抽样调查总体认知情况分析 |
(三) 大学生美德化育具体问题认知情况调查分析 |
(四) 当前高校美德教育的状况调查分析 |
二、大学生美德化育的主流 |
(一) 大学生美德认识水平显着提高 |
(二) 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美德认知提升 |
(三) 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更新较快 |
三、大学生美德化育存在的问题 |
(一) 大学生美德知行不统一 |
(二) 美德教育实效性较差 |
(三) 大学生美德化育价值取向偏失 |
四、大学生美德化育问题成因分析 |
(一) 学校美德化育方式不力 |
(二) 家庭美德化育缺失 |
(三) 社会美德化育环境弱化 |
(四) 大学生对美德重视不够 |
第五章 大学生美德化育的实现路径 |
一、强化美德需要:大学生美德化育的前提 |
(一) 强化大学生的美德需要 |
(二) 提高大学生对美德价值的认识 |
(三) 引导大学生的美德认同 |
二、重视潜移默化:大学生美德化育的有效方式 |
(一) 以情感人的美德化育方式 |
(二) 以境育人的美德化育方式 |
(三) 以史为镜的美德化育方式 |
三、注重道德实践:大学生美德化育的重要环节 |
(一) 开展主题鲜明的道德实践活动 |
(二) 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育人实践活动 |
四、构建测评制度:大学生美德化育的保障 |
(一) 大学生美德化育的多元性评价原则 |
(二) 大学生美德化育的全面性评价内容 |
(三) 大学生美德化育的多样性评价方式 |
(四) 大学生美德化育的评价步骤 |
五、营建文化氛围:大学生美德化育的活力 |
(一)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美德传统 |
(二) 营造大学生美德化育的校园文化 |
(三) 运用主流文化引导美德化育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1:调查问卷 |
附录 2:访谈提纲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8)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困境与路径创新 ——以苏州市为考察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选题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1、供销合作社研究综述 |
2、国内外合作经济组织研究综述 |
3、政府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文献综述 |
4、团队建设与管理可行性策略文献综述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四)可能的创新之处与存在的不足 |
1、创新之处 |
2、不足之处 |
一、苏州市供销合作总社及其历史沿革 |
(一)苏州市供销合作总社简介 |
1、苏州供销社的沿革 |
2、历次社员代表大会 |
3、郊区基层供销社 |
4、直属企(事)单位 |
(二)改革开放前的苏州供销社 |
(三)改革开放后的苏州供销社 |
二、苏州市供销合作总社的职能定位 |
(一)计划经济时代的主要职责列表 |
(二)市场经济时代的主要职责列表 |
(三)职能对比分析 |
1、为农服务职能 |
2、经济、社会职能 |
3、行政管理职能 |
4、内部管理职能 |
(四)经济新常态下的职能定位 |
三、苏州市供销合作总社现阶段所面临的困境 |
(一)下属各县市区供销社所面临的挑战 |
1、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不够紧密 |
2、具体工作中被动多主动少、目标多行动少 |
3、组织职能定位不清、自身特色尚未大幅彰显 |
(二)省社、市社与县联社及企事业单位之间缺少紧密的合作 |
1、层级之间利益关系较为松散 |
2、苏州市社与县联社社有企(事)业单位之间利益联结较少 |
3、苏州市社及县联社社有企(事)业单位发挥出的公益性效应不显着 |
(三)苏州市社内部因素制约 |
1、员工敬业与奉献精神不强 |
2、高素质人才不多 |
3、团队凝聚力不足 |
(四)外部环境不够通达 |
1、直接为农服务的渠道较少,机构对农民的吸引力有限 |
2、与其他政府部门及社会组织的合作不够全面 |
四、台湾农会及日韩农协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
(一)业务拓展方面的经验与启示 |
1、六次产业化理念的培养与深入实践 |
2、为农服务功能的全方位拓展 |
(二)组织体系与管理方面的经验与启示 |
1、更加严明的法律保障 |
2、更为严谨的社员管理制度 |
3、更多方式培养高素质的农业人才 |
五、新常态背景下苏州市供销合作社发展路径的创新 |
(一)依托基层组织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 |
1、系列化服务要力求覆盖“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个环节 |
2、综合性服务既要具有供销社的特色,又要保持较高的服务品质 |
3、在“农业技术与农业信息”服务方面发挥作用 |
4、培养具有“合作”内涵的农产品经纪人 |
(二)切实发挥以农民为主体的专业合作社及联合社的作用 |
1、强化基层合作组织的社员主体 |
2、加快推进基层社改造 |
3、真正“创办”和“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及联合社 |
4、做“六次产业化”的金牌红娘 |
(三)打造紧密型的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
1、密切联合社层级联系 |
2、强化社有企(事)业单位的公益职责 |
3、提升农业相关行业协会的服务水平 |
4、打造真正的学习型组织 |
(四)加强供销合作社的内部管理 |
1、凸显供销合作精神与员工身份定位的联结 |
2、提升员工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心智模式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内江市市中区供销社关于拓展“三农”服务功能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研究综述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1.4 本文的新意与不足之处 |
1.4.1 本文有可能的新意之处 |
1.4.2 存在的不足 |
1.5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5.1 国外相关研究 |
1.5.2 国内相关研究 |
1.5.3 研究评述 |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三农”问题 |
2.1.2 合作社 |
2.1.3 新网工程 |
2.2 理论基础 |
2.2.1 科学发展观理论 |
2.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
2.2.3 供求理论 |
3 内江市中区供销社拓展“三农”服务功能的现状及成效 |
3.1 市中区供销合作社发展现状 |
3.1.1 供销合作社的历史沿革 |
3.1.2 新时期县级供销社服务“三农”的职能定位及作用发挥 |
3.1.3 内江市市中区供销社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
3.2 内江市市中区供销社拓展“三农”服务现状 |
3.2.1 内江市市中区供销社拓展“三农”服务功能的探索实践 |
3.2.1.1 依托传统业务,全面推进“新网工程”建设 |
3.2.1.2 叠加各类政策,切实搞好农村综合服务 |
3.2.1.3 搭建农村流通平台,启动农产品产销对接服务体系建设 |
3.2.1.4 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拓展“三农”服务功能 |
3.2.1.5 发挥行业优势,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
3.2.1.6 引进农业科技创新,助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
3.2.2 内江市中区供销社拓展“三农”服务功能的路径归纳 |
3.2.3 县级供销社在当前流通环节中的地位和作用 |
3.3 内江市市中区供销社拓展“三农”服务取得的成效 |
3.3.1 加速了农村流通现代化 |
3.3.2 服务了政府宏观调控,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
3.3.3 推动了供销社系统自身发展 |
4 内江市中区供销社拓展“三农”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
4.1 存在问题 |
4.2 影响因素分析 |
5. 内江市市中区供销社拓展“三农”服务的对策和建议 |
5.1 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推陈出新促进发展 |
5.2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提高社会地位 |
5.3 持续拓展业务领域,不断增强服务功能 |
5.4 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合力推进“三农”工作 |
5.5 完善政府推动模式,切实提供政策保障 |
6 研究结论 |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
致谢 |
四、为农服务 真诚奉献(论文参考文献)
- [1]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地方高校X大学为例[D]. 史沙沙. 渤海大学, 2020(10)
- [2]气象信息获取技术与物联网智能服务平台开发[D]. 李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8)
- [3]解放思想 改革创新 围绕龙江振兴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J]. 杨卫东. 黑龙江气象, 2019(01)
- [4]河南省供销合作社改革研究[D]. 郝园园. 郑州大学, 2018(03)
- [5]农资人豪情书写光辉足迹 2015-2016“红四方杯”全国百佳(优秀)农资经销商颁奖典礼成功举行[J]. 徐骞,蒋政. 中国农资, 2016(43)
- [6]加强档案管理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 杨红.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6(14)
- [7]大学生美德化育研究[D]. 赵俊红. 河北师范大学, 2016(08)
- [8]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困境与路径创新 ——以苏州市为考察对象[D]. 毛新宇. 苏州大学, 2016(02)
- [9]汇集发展智慧 凝聚改革力量[N]. 吉宝飞,王蕾,张成,王敏,闫雪静,白京京,邱爽. 中华合作时报, 2015
- [10]内江市市中区供销社关于拓展“三农”服务功能的探索[D]. 胡秀芳. 四川农业大学,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