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办公室主任们的心声(论文文献综述)
黑凝[1](2021)在《萨摩耶的微笑》文中指出一女人在小旅馆已是第三个晚上。老板三天前来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开会时,曾暗示了行程。得到暗示的女人当时不知道怎么想的,反正一根筋了,她第一时间向主任请了三天假。主任没有问原因,女人的老公和另一半家在上海,每个人家里总归有一些家务事要处理的。主任表面看上去死板、固执,骨子里还是蛮善解人意的。他对女人说:"三天不够的话,来个电话续假。"女人想,三天以后是双休日,不用续假,
吴未[2](2021)在《芜湖市“市长热线”政务服务功能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艾蔻[3](2021)在《女兵方队——五次大阅兵背后的故事》文中研究说明序章比起京城的繁华闹市,这里的傍晚有些过于安静。秋色渐浓,小径上梧桐树的落叶多了起来,不知从哪天开始,黑蚱蝉们集体收声,回旋在耳边此起彼伏的嘶鸣仿佛转移到了另一座星球。每天晚饭后,石华独自散步,沿着小区花园的石板路走上一个小时。多年来,石华始终保持着七十五厘米的步幅和每分钟一百一十六步的步速。没人能跟上她的步子。亲友们抱怨,
李佳倩[4](2021)在《高中新任班主任德育能力的现状研究 ——基于S中学三位老师的调查》文中研究表明高中班主任是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群体,他们承担着对高中班级进行管理、对高中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务,高中班主任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能力对高中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时代在进步,班主任被社会与家长期望愈来愈高,对班主任的各项能力要求变得很高。高中生在学校期间不仅需要进行知识的学习,品行的发展也不能落下,班主任在学生学习和品行发展上负有重要的作用。目前由于各类学校的新办与发展,需要补充大量的教师队伍,新任高中班主任的群体在逐渐扩大,作为高中新任的班主任对于学生德育工作中遇到问题,以及如何提升德育能力,践行立德树人的任务,是值得探讨与研究的重要问题。通过对高中新任班主任在德育中的工作情况的掌握,追根溯源查找德育能力提升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探究提升高中新任班主任德育能力策略。本文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叙事研究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查阅相关影响班主任德育能力因素等资料,笔者借助到这所高中进行顶岗代课的机会,对昆明市某某区的一所高级中学进行调查,笔者将三名各具特点的班主任L老师、Z老师、J老师作为研究对象,在长达一年的时间内通过与这些班主任们共事和交流,了解她们在新任班主任时期对学生德育中面临过的问题,和分析阻碍他们德育能力提升的因素,找出原因。本研究将以昆明市某区某高中为例,从三名高中老师的新任班主任时期德育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叙述的角度记录三名班主任德育能力提升历程,研究发现:德育能力提升中存在的问题有班主任德育角色意识模糊、高中新任班主任的培训不到位、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能力缺乏、有效指导学生发展的能力不够、人际协调能力不够等。针对上述问题,在挖掘影响新任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因素的基础上,从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两个方面提出提高新任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方法和路径。论文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说明了选题缘由、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二章: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新任高中班主任、班主任德育能力的概念界定理论基础方面。第三章:新任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个案分析—以某高中学校为例。以叙事的形式记录三位高中新任班主任德育能力提升历程中的德育实践过程。第四章:总结新任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章:从学生、学校及社会层面分析新任高中班级班主任德育能力发展受阻的原因。第六章:从多方面分析影响这些问题的因素探究新任班主任德育能力提升之路提升新任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能力的具体方法。
王明瑞[5](2020)在《基层党政机关秘书的现状、困境及相关对策研究 ——以M县基层党政机关秘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基层党政机关秘书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M县为例,调查了基层党政机关和基层党政机关秘书的现状,发现了基层党政机关秘书在履行书办谋管四个职能时出现的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且据此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本文首先调查了M县的基层情况,了解了基层党政机关的架构和领导概况,并把基层党政机关秘书分为专职秘书、四办秘书、两院秘书、科局秘书、乡(镇)级秘书五个类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其次,文章总结出基层党政机关在履行书办谋管四项职能时出现的领导意图难把握、缺少培训难提高、办会办事难协调、参谋职能难发挥、事务流程不规范等困境。再次,文章从基层党政机关秘书自身、领导机关、单位领导三个方面,剖析了问题困境产生的原因。最后,本位拟定了参加相关培训、改善领导机关工作体制的对应政策,并给单位领导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滕希望[6](2020)在《武术与民俗文化融合研究 ——基于海阳大秧歌仪式展演的文化人类学考察》文中认为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诸多文化类别都是在交流、碰撞中实现融合的,武术与民俗文化融合即是文化融合的典型现象。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载体,其以多种形式存在、发展,呈现拳种繁多、地域分布广泛的特征,与中华文明同源同步,逐渐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样态。武术拳种呈现出地域特征的同时,也与民俗文化活动产生了融合。为了探究武术与民俗文化融合的起源与形成,推进武术历史与文化研究,本文运用文化人类学方法并选择兼具地方民俗特色和武术特征的海阳大秧歌仪式展演进行研究。海阳大秧歌是典型的武术与民俗活动融合的文化样式,但已有研究侧重其舞蹈、娱乐、表演功能及其在族群交往中实现人际关系和谐的作用,忽略了对海阳大秧歌中武术与民俗文化融合的学术探寻,而这种文化溯源,可提供武术文化的形成历史和学术依据。海阳大秧歌既属于民俗同时也具有武术活动的典型特征,其中“斗秧歌”是其武术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斗秧歌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主要动因就是武术技术的融入。研究武术与民俗文化融合的文化现象,对于揭示武术在民俗活动中的作用和价值、武术文化起源和多元化形态以及武术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均具有学术价值。本文是以海阳大秧歌中的武术与民俗文化融合及仪式展演为研究对象的民族志报告。本研究从仪式展演入手,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口述史研究法、逻辑分析法以及身体动作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海阳大秧歌中的武术与民俗文化融合现象进行文化人类学的考察。具体而言,主要从海阳大秧歌中武术与民俗文化融合的历史、拳坊在其中的作用、斗秧歌仪式三个方面对其武术与民俗文化融合问题进行探究,以寻求武术融入民俗文化活动的原因与价值,并由此提出文化人类学解释,为武术文化形成提供学理依据。本文通过深度调研海阳大秧歌中的武舞融合与巫术祭祀仪式,证实海阳大秧歌是武术与民俗文化融合的产物,具体表现为武舞融合与巫术的交融样态,其本质上是具有巫术祭祀功能的武舞。从巫术祭祀仪式与武舞融合两个维度发现,海阳大秧歌的巫术祭祀仪式由祭祖与祭海仪式组成,武舞融合则包括对军事武术与民间武术的融合两部分。其中,巫术祭祀仪式与武舞融合象征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民间下移,即推广礼乐以教化百姓、民间演武以保境安民。其一方面源于国家层面的“祀”与“戎”向下的强力推行,另一方面是民间地方对“祀”与“戎”的主动模仿,形成双向互动过程。因此,武舞融合是武术与其他文化形态如巫术交融的重要形式,也是武术与民俗文化融合的具体表现形式,延至当代仍是武术的活态文化样式。拳坊是海阳地区特有的地域武术文化景观,它是农耕文化的产物,也是海阳地域武术拳种如螳螂拳等传承与传播的重要场所,具有行业兼商业双重属性。以流传于海阳乡间的俗语“不喝两冬油,不能唱秧歌”为线索,研究发现,拳坊是海阳大秧歌的武术与民俗文化融合的文化空间。海阳大秧歌的武术与民俗文化融合是武术文化转换的结果,从融合机制来看,是一种文化的涵化现象。拳坊具有一定的权力表征,带有权力的隐喻。根据“权力——知识”的理论框架,可以用“权力——武术知识”的框架来解释师徒关系中的权力内容。拳坊的权力隐喻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货卖帝王家:向国家权力的主动依附;二是游离于庙堂与江湖:民间权力的在野;三是侠以武犯禁:压迫与反抗权力的隐喻。拳坊的权力隐喻也映射进海阳大秧歌中,包括以下三个部分:角色赋予的权力、制胜对方的权力、权力的复利效应。对海阳大秧歌中的民俗武术活动“斗秧歌”仪式进行考察,通过对“斗秧歌”的过程及民俗语境的分析。认为:海阳大秧歌吸收了古代军事武术中的兵法谋略与民间武术如螳螂拳、八卦掌等拳种的技术动作,族群生存斗争与比武较技是“斗秧歌”吸收武术元素的重要动因,其逻辑形式表现为礼法约束下由“文斗”到“武斗”的递进。“文斗”体现兵法谋略智慧,武术是“武斗”的主要支撑力量。“斗秧歌”受到礼法约束,以强化乡间社会秩序的稳定,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礼法并施思想。剖析其民俗语境发现,“斗秧歌”是族群生存抗争的仪式手段、护卫生存环境的民间演习、展示个人魅力的艺术舞台,同时也是地域武术传播的民俗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斗秧歌表现出由野蛮走向文明的时代特征:即由斗秧歌必动武到不动武的变化;偶发的冲突仅限于集体情绪的宣泄,具有一定的限制性;避免了肢体的暴力对抗。这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自然选择。海阳大秧歌的武术与民俗文化融合研究对当代武术传承的启示:第一,民俗活动是武术展演的平台,是武术民间与社会传播的路径。民俗文化活动展演的现场直接展示武术文化,可以使观众近距离感受武术文化的魅力。在仪式性节日庆典中,民间武术不断呈现于观众面前,强化了武术的艺术价值与文化意象。这种武术与民俗文化融合互动的关系,推动了二者彼此的交相辉映。第二,乡土社会是武术孕育的文化生境,是武术文化保护的基点。文化生境是一种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海阳大秧歌就是在多重文化要素作用下的文化生境中形成的。以武术基本功为表演秧歌前提的规定,强调了武术与海阳大秧歌的密切关系。海阳乡土社会是二者融合的土壤,也是武术孕育的土壤和文化生境。第三,武术文化的包容性与融合性,有利于多元文化的共生与融合。多元文化共生与融合是武术文化的显着特点,诸多传统文化事象从武术文化的宝库中汲取养分,造就其艺术风格。海阳大秧歌的武术与民俗文化融合,也是武术与多元文化共生及融合的典型。通过对这一现象的诠释,可揭示武术的多元价值与多样化的发展路径,了解民间武术在乡土社会的真实生存状态,也可为地域武术及村落武术研究等提供借鉴,并丰富武术文化理论体系。总之,深挖武术的民俗文化根源,将民俗武术活动展演作为弘扬武术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对武术的当代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王健宇[7](2020)在《河南电视台《百姓问政》节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不断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大众传播媒介因其传播信息的及时性和便捷性,在传递政府政务信息、服务社会等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沟通政府和民众、传递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功能。“电视问政”类节目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类服务型的电视节目,它所搭建的开放的公共话语空间为公众和政府建起了桥梁,通过媒介传播手段,让政府主动对接百姓,宣传讲解政府决策部署,为民众解读政策相关问题,有效促进政府与民众沟通,更好地促进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建设服务型社会。同时,公众通过“电视问政”类节目能够增加对政府政策的关注,更好地了解政府工作,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因此,本文以河南电视台《百姓问政》节目为案例,立足中原,深入剖析问政类节目的特色、现状和存在问题,来研究此类节目在构建服务型社会的价值和作用。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电视问政”的概念,将电视问政的主体构成总结为媒体、公众、政府三者,梳理了学界对于“电视问政”概念的界定,本文认为电视问政是媒体(电视台)、公众、政府三者通过信息的互通与平等对话而形成的一个致力于寻求民生问题解决路径的电视节目,在理论方面,本文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与公共舆论两方面追溯“电视问政”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将梳理问政类节目在国内与河南省内的发展历程,通过梳理问政类节目的历史,把握当下问政类节目的发展特点,并着重讨论河南省问政类节目发展过程中的三档节目,比较节目的历史传统和革新之处,分析河南省内对于问政类节目的开办经验和取得过的成效。第三部分详细分析了河南省内省级问政类节目的代表——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的《百姓问政》节目特点,具体从节目的定位与宣传目标、节目形式、板块设置、内容与选题四个方面展开,从分析中总结出节目当下发展的优势与缺陷。本文第四部分对河南电视台《百姓问政》的节目功用作出总结,认为它的功用有三个体现,分别是:完善多元监督机制、促进政府加强向“服务型政府”转型、增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第五部分总结了节目存在的问题,首先是节目传播力度弱,主要体现在节目传播渠道多,节目热度少和节目视听包装老旧,以及节目的观众参与度不够,节目互动仅局限在场内邀请的观众,在场外和节目之外没有引起更广泛的参与热度。另一个问题是是节目选题与内容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节目中“秀”的成分过重、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背景链接和深度解读。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节目制作的观念、思维不够创新,运作过程中人力物力及技术支持都有待深化。本文第六部分通过分析河南省内《百姓问政》节目的功用与存在的缺陷,对问政类节目未来的发展策略作出总结,笔者认为,第一是转变观念,拓展思维:在节目的制作中,要有民本观念,坚持人民利益为导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百姓问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节目“根”之所在。其次,政府要构建新闻执政理念,在行政和为民服务的过程中,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增强用户思维,打造传授双方的交互沟通,平等对话的平台。第三,新闻工作者要增强“四力”,深耕一线,把镜头对准基层百姓,倾听百姓心声,为百姓立言。第四,要积极拥抱全媒体,力争实现“四全”媒体,增强传播的张力。本文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为理论依据,以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百姓问政》节目为研究文本,总结河南省其他地市的问政类节目发展历程,分析河南省内“电视问政”的发展特点。总结了《百姓问政》节目的特点与功能,以及节目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河南省内电视问政节目的发展趋势作出建议。
李娇[8](2020)在《组织氛围视域下小学备课组建设个案研究 ——以W小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备课组是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以共同成长为目标,以学、教、研等活动为载体,以团队合作互助为途径的学校基层组织。备课组建设是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和研究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从物质资源、人员环境、运行管理和组织文化四个方面不断完善备课组整体环境(即组织氛围)的有计划发展过程。备课组作为中小学基础的教育教学研究组织,直接影响教师队伍的建设情况。因此,研究小学备课组建设问题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一所具有典型意义的W小学为个案,基于组织氛围理论的视角,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方法,并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从备课组的物质资源、人员环境、运行管理和组织文化四个方面,对W小学备课组建设情况展开调查研究。研究发现,总体上看,W小学备课组建设整体状况良好,人员环境和组织文化现状比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各备课组存在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物质资源和运行管理有待加强;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备课组长能力特别是教学教研和组织能力相对较弱,教师教学教研能力有待提高;决策不够民主,跟教师交流较少,不能够体现教师的意见;行政管理不够人性化,领导比较强调规则和业绩;教师建言不够主动,即使有意见也大多保持沉默;在备课组组织文化方面存在价值观有待统一和思维方式有待转变的问题。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比较复杂,有学校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也有领导者和管理层在决策和管理方面的原因,还有备课组长和教师的个人素养以及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原因。针对备课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本研究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备课组建设:首先,要扩充备课组物质资源:避免物质资料短缺,提供专项经费保障;整理教研成果集,充分利用集体智慧。其次,要完善备课组人员环境:全面重视备课组建设,增强心理支持环境;发挥组长引领协调作用,创设和谐的备课组;调整备课组人员结构,保障持续健康发展。再次,要改进备课组运行管理:优化决策过程,鼓励民主参与;倡导服务型管理,加强人文关怀。最后,要增强备课组组织文化: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激励钻研创新;强化备课组共同愿景,发扬团队精神;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提高活动质量;提倡跨年级跨学科交流,共同学习成长。
刘一览[9](2020)在《张凤良的音乐贡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张凤良是我省着名的音乐活动家、评论家。在搜集、整理民间音乐,策划、组办音乐会演等方面均有着突出贡献。张凤良主编的《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山东卷》共收录来自山东15个地、市的461首(套)器乐曲,以声、文、图、谱的形式展现出山东民族器乐的民间风貌和独特韵致;张凤良是山东系列音乐会演中一位重要的参与者和组织者,他参与策划、组办音乐会演18场,从20世纪50年代山东省第一届音乐会演的成功举办,到80年代“泉城之秋”音乐舞蹈会演的成熟蜕变,山东的音乐文化事业在不断发展,张凤良也从最初会演活动的参与者成长为组织、领导者;张凤良结合工作实践,写作了多篇评论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对演出进行评论,还从演奏技巧、风格、创作等方面,给予音乐家以热情的评论,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论文共分四个章节。第一章为张凤良生平考略,结合文献资料与口述史料,对张凤良的成长环境、艺术经历与工作情况进行研究;第二章为张凤良与音乐集成,梳理张凤良对传统音乐的搜集、整理工作,探讨《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山东卷》的历史意义与学术价值;第三章为张凤良与音乐会演,选取张凤良组织规划的大型音乐会演活动三场,从历史背景、举办情况、工作内容、社会影响等层面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第四章为张凤良的音乐评论研究,论述张凤良对演出团体和音乐家的评论,就张凤良对山东音乐发展的影响作进一步思考。文章结语点明:张凤良对山东音乐文化的推广、普及、传承与发展做了极大贡献。张凤良主编出版的《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山东卷》是山东器乐曲的集大成之作,对于山东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张凤良策划、组办的大型音乐会演,推出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造就了一批当代有才华的作曲家、歌唱家和演奏家,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提高了群众的审美情趣;张凤良写作的多篇评论文章,引导音乐创作者和表演者冷静而客观地检验自己的艺术成就,使得音乐评论与音乐创作、音乐研究与音乐生活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局面,推动着山东音乐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白维汀[10](2020)在《高唐县政府行政督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贯彻落实和督促检查工作,要求各级、各地区、各部门把行政督查工作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始终,树立言出必行的行政作风,做到令行禁止,重在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习总书记不断强调,行政督查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对狠抓落实、重视督查提出了工作要求。实际工作中,县级政府是我国有特殊职能的一级行政层级,县级政府的行政督查工作承担着推动政策落地、确保政令畅通的重要使命。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本文选取了高唐县政府行政督查工作作为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概况如下:本文对高唐县政府行政督查工作现状梳理总结,详细介绍了该县督查工作的工作机制、内容、方式。通过深入挖掘、归纳汇总,从督查工作的前、中、后期工作入手,总结得出了该县政府行政督查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是政策法规掌握程度欠缺、工作方式僵化、创新能力不足、督查机制运转不流畅,并追根溯源,剖解出产生这些问题的成因:缺乏前期培训机制、工作视野不开阔、督查机制需健全以及部门重视不够。选取政府行政督查先进地区,学习工作做法,吸取工作经验。岐山县实行年度督查目标考核责任制度,有效传导督查压力、促进整改;淄博市灵活运用微信公众号平台,打造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桥梁;嘉祥县、济宁市推行可视化督查平台,随时随地可督,摆脱传统督查的“笨重”顽疾。综合分析高唐县行政督查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借鉴其他地区工作的先进经验,对加强高唐县行政督查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完善督查体制,开拓工作思路;运用“互联网+”等方式丰富督查手段;完善行政督查评价体系。
二、办公室主任们的心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办公室主任们的心声(论文提纲范文)
(1)萨摩耶的微笑(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3)女兵方队——五次大阅兵背后的故事(论文提纲范文)
序章 |
一九八四·女卫生兵方队 |
一、意外出现了 |
二、集结!四百二十二名女兵 |
三、长达十五秒的静站 |
四、焦头烂额的教练员 |
五、夏日奇冰 |
六、皮靴啊裙子啊,焕然一新 |
七、你好,斜线 |
八、银杏树的果子 |
一九九九·女兵方队 |
一、长号在前 |
二、大场面 |
三、一起减肥吧 |
四、又见沙河机场 |
五、数以吨计的汗水啊 |
六、调步子的人 |
七、想去仪仗队看“火花” |
八、芳邻 |
九、南池子街口一朵小花 |
二〇〇九·三军女兵方队 |
一、阅兵史上最大的数字 |
二、第一场雪 |
三、良乡的日日夜夜 |
四、向女神致敬 |
五、最牛排面 |
六、同心同行 |
七、七排头不练了! |
八、在雨中 |
九、青春啊,各奔东西 |
二〇一五·白求恩医疗方队 |
一、恋爱中的宝贝 |
二、唯一的女兵方队 |
三、战争,女人从未走开 |
四、学兵的逆袭 |
五、从素描到油画,从油画到水墨丹青 |
六、女将校领队 |
七、太阳照常升起 |
八、管亚新,我找了你三十年 |
二〇一九·女兵方队 |
一、集结!五百零二名女兵 |
二、拥抱的力量 |
三、女兵堆里的男干部 |
四、医务室里欢乐多 |
五、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 |
六、中秋之夜 |
七、星光熠熠 |
八、执念 |
九、即将踏上征程 |
尾声 |
(4)高中新任班主任德育能力的现状研究 ——基于S中学三位老师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缘由和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设计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班主任专业化方面的研究 |
二、关于德育研究 |
三、关于德育能力的研究 |
四、关于新任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意义研究 |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班主任 |
二、新任班主任 |
三、德育能力 |
第二章 新任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案例分析 |
第一节 与学校的联系 |
第二节 三位班主任的选择 |
第三节 学习型L老师班主任德育能力成长历程描述 |
一、入职初期:德育专业知识素养不够----艰难的开端 |
二、入职后的德育能力提升阶段 |
三、L老师的反思 |
第四节 改良派Z老师班主任德育能力提升历程 |
一、初当班主任:用力过猛 |
二、 德育与教学关系失衡:陷入自我矛盾僵局 |
三、虚心求索:走入学生的世界 |
四、班主任德育摸索阶段:处理关系——实现教育影响一致 |
五、努力向成功的迈进:抽丝剥茧 耐心寻法 |
六、Z老师的反思 |
七、Z老师的希望 |
第五节 学院派J老师班主任德育能力提升历程 |
一、“豪门教育血统”-----奠定教育功底 |
二、职业前教育培训-----铺自信前行之路 |
三、接受现实:经验积累阶段 |
四、J老师的反思 |
五、J老师的希望 |
第三章 高中新任班主任德育能力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高中新任班主任德育角色模糊 |
第二节 新任班主任综合素质与德育能力有限 |
一、缺乏沟通之道 |
二、德育素养欠缺 |
第三节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能力缺乏 |
第四节 有效指导学生发展的能力不够 |
第五节 人际协调能力不够 |
第六节 组织德育活动能力弱 |
一、德育活动准备不充分,“度”的把控不到位 |
二、德育活动形式宏大,内容脱离学生实际 |
三、没有处理好德育活动与教学的关系 |
第四章 新任高中班级班主任德育能力发展受阻的原因 |
第一节 学生自身 |
一、道德素养有待提高 |
二、心理素质有待全面提高 |
三、生命意识淡薄 |
第二节 学校方面 |
一、对高中新任班主任德育能力缺乏科学性评价 |
二、忽视了高中新任班主任也需进行专业化发展 |
三、班主任补贴杯水车薪 |
四、班主任的选拔标准较低 |
五、各年级间班主任年龄结构比较单一 |
六、学校对德育工作能力不重视 |
第三节 社会方面 |
一、德育影响的冲突 |
二、德育的盲目性 |
三、职前教育的不完善 |
第五章 提升新任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能力途径 |
第一节 综合能力 |
一、加强对学习的关注-----提升德育知识素养 |
二、协调关系促发展 |
三、调整对学生的指导方式 |
第二节 应用能力 |
一、有效施加德育影响能力 |
二、转变对德育评价方式-----提升评价学生发展的能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5)基层党政机关秘书的现状、困境及相关对策研究 ——以M县基层党政机关秘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基层党政机关秘书概况 |
第一节 M县的概况 |
第二节 M县各类层次的秘书 |
第二章 基层党政机关秘书的困境 |
第一节 “书”的困境 |
第二节 “办”的困境 |
第三节 “谋”的困境 |
第四节 “管”的困境 |
第三章 基层党政机关秘书的困境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基层党政机关秘书自身原因 |
第二节 基层党政领导机关的原因 |
第三节 单位领导的原因 |
第四章 基层党政机关秘书的困境应对策略 |
第一节 参加相关专业培训 |
第二节 改善领导机关工作体制 |
第三节 给单位领导的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致谢 |
(6)武术与民俗文化融合研究 ——基于海阳大秧歌仪式展演的文化人类学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一)海阳大秧歌研究 |
(二)民俗武术研究 |
(三)人类学与武术文化研究 |
(四)文化融合研究 |
四、研究对象、方法与说明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三)民族志报告与田野调查说明 |
五、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一)研究重点 |
(二)研究难点 |
(三)研究创新点 |
六、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一章 海阳大秧歌的文化生境 |
第一节 海阳大秧歌的历史人文背景 |
一、海阳的历史文化追溯 |
二、海阳的传统文化习俗 |
第二节 海阳大秧歌的自然地理背景 |
一、海阳市自然地理环境 |
二、田野调查村落的背景 |
第三节 海阳大秧歌的武舞文化土壤 |
一、祭祀乐舞 |
二、民间武术 |
小结 |
第二章 海阳大秧歌的武术与民俗文化融合 |
第一节 海阳大秧歌仪式展演的田野调查记录 |
一、没有秧歌不叫年 |
二、春节邂逅大秧歌 |
三、逗秧歌展演 |
四、海阳大秧歌的身体动作分析 |
第二节 海阳大秧歌巫术祭祀仪式与武舞融合的文化人类学考察 |
一、武舞与巫术交融:海阳大秧歌巫术祭祀仪式与武舞融合的文化解读 |
二、“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民间下移:海阳大秧歌巫术祭祀与武舞融合的文化人类学阐释 |
小结 |
第三章 拳坊:海阳大秧歌武术与民俗文化融合的文化空间 |
第一节 拳坊的地域武术文化阐释 |
一、拳坊的历史变迁 |
二、拳坊是海阳大秧歌武术与民俗文化融合的文化空间 |
第二节 拳坊的权力隐喻及其在海阳大秧歌中的映射 |
一、权力理论分析 |
二、权力——知识结构中的武术 |
三、拳坊的权力隐喻 |
四、拳坊的权力隐喻在海阳大秧歌中的映射 |
小结 |
第四章 斗秧歌:武术仪式展演的民俗舞台 |
第一节 从文斗到武斗:礼法约束下斗秧歌的逻辑阐释 |
一、斗秧歌之文斗:兵法谋虑运用的民间舞台 |
二、斗秧歌之武斗:礼法制约下的克制性交手 |
第二节 海阳大秧歌地方性知识:斗秧歌的民俗语境解读 |
一、族群生存抗争的仪式手段 |
二、护卫生存环境的民间演习 |
三、展示个人魅力的艺术舞台 |
四、地域武术传播的民俗载体 |
第三节 由野蛮走向文明:时代变迁中的斗秧歌叙事 |
一、斗秧歌必动武:关于斗秧歌的历史记忆 |
二、斗秧歌不动武:由野蛮走向文明的趋向 |
三、集体情绪宣泄:斗秧歌中的限制性冲突 |
小结 |
第五章 海阳大秧歌武术与民俗文化融合对民间武术发展启示 |
一、民俗活动是武术展演的平台,是武术民间与社会传播的路径 |
二、乡土社会是武术孕育的文化生境,是武术文化保护的切入点 |
三、武术文化的包容性与融合性,有利于多元文化的共生与融合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经历 |
致谢 |
(7)河南电视台《百姓问政》节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与背景 |
二、选题意义与价值 |
三、研究综述与回顾 |
(一)总结回顾性文献 |
(二)影响类文献 |
(三)探索类文献 |
(四)反思类文献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问政类节目的概念界定 |
(一)电视问政的概念梳理 |
(二)电视问政的主体构成 |
二、公共领域与公众舆论理论概述 |
(一)公共领域理论 |
(二)公众舆论理论 |
第二章 问政类节目的发展历程 |
一、电视问政在国内的发展历程 |
二、电视问政类节目在河南省的发展历程 |
(一)郑州电视台《周末面对面》 |
(二)洛阳电视台《百姓问政》 |
(三)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百姓问政》 |
第三章 河南电视台《百姓问政》节目概述 |
一、节目定位与宣传目标 |
二、节目形式与板块设置 |
三、节目内容与选题 |
第四章 河南电视台《百姓问政》节目的功用 |
一、完善多元监督机制 |
二、促进政府进一步向“服务型政府”转型 |
三、增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
第五章 河南电视台《百姓问政》存在的问题 |
一、节目传播力度弱 |
(一)传播渠道杂乱,节目热度少 |
(二)节目视听包装老旧 |
(三)节目后续反馈不够完善 |
(四)观众参与度不够 |
二、节目选题与内容存在缺陷 |
(一)作“秀”的成分过重 |
(二)同质化现象严重 |
(三)缺乏背景链接和深度解读 |
第六章 问政类节目的发展策略 |
一、转变观念,拓展思维 |
二、深耕一线,增强“四力” |
三、创新平台,多维传播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组织氛围视域下小学备课组建设个案研究 ——以W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由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意义 |
(四)概念界定 |
(五)研究方法 |
一、理论基础:组织行为理论 |
(一)Tagiui组织氛围理论 |
(二)X理论与Y理论 |
二、W小学备课组建设的现状分析 |
(一)学校概况及备课组基本情况 |
(二)备课组建设的情况 |
三、W小学备课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
(一)备课组物质资源方面 |
(二)备课组人员环境方面 |
(三)备课组运行管理方面 |
(四)备课组组织文化方面 |
四、加强小学备课组建设的对策 |
(一)扩充备课组物质资源 |
(二)完善备课组人员环境 |
(三)改进备课组运行管理 |
(四)增强备课组组织文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附: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9)张凤良的音乐贡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三、研究现状分析 |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一章 生平考略 |
第一节 成长之初,与乐结缘(1930-1949) |
一、一方水土一方人 |
二、蒙于乐亦爱于乐 |
第二节 求学之路,与乐相伴(1949-1954) |
一、毕业推荐入“华大” |
二、两校合并入“山大” |
三、院系调整入“艺专” |
第三节 继承传统,扎根民间(1954-1994) |
一、音工组初露锋芒 |
二、入音协大展宏图 |
第二章 张凤良与文艺集成 |
第一节 集成前——传统音乐的搜集整理与学术研究 |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搜集整理工作 |
二、50、60 年代的搜集整理工作 |
三、音乐成果的整理出版 |
第二节 集大成之作——《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山东卷》 |
一、《集成》编撰的相关背景 |
二、《山东卷》的编辑方案 |
三、《山东卷》的采集、整理过程 |
四、《山东卷》成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五、《山东卷》的历史意义与学术价值 |
第三章 张凤良与音乐会演 |
第一节 山东省第一届音乐会演的筹划 |
一、会演背景 |
二、会演的演出宣传 |
三、会演的评奖工作 |
第二节 山东省跃进歌舞会演的组织 |
一、会演背景 |
二、会演节目的搜集、整理和研究 |
三、召开交流座谈会 |
第三节 “泉城之秋”系列音乐会的主办 |
一、会演背景 |
二、演出曲目的选拔推荐 |
三、组织学术讲座和座谈会 |
第四章 张凤良的音乐评论研究 |
第一节 张凤良对演出团体的评论 |
一、对前卫歌舞团的评论 |
二、对省直艺术团的评论 |
三、对其它团体的评论 |
第二节 对音乐家的评论 |
一、对歌唱家的评论 |
二、对演奏家的评论 |
三、对作曲家的评论 |
四、对指挥家的评论 |
第三节 张凤良音乐评论的历史意义 |
一、张凤良音乐评论取得成就的历史原因 |
二、张凤良音乐评论的历史意义 |
结语 |
附录 |
附录一 张凤良年表 |
附录二 张凤良学术成果目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10)高唐县政府行政督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行政督查工作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行政督查工作的概念界定 |
2.1.1 行政督查工作的定义 |
2.1.2 行政督查工作的基本内容 |
2.1.3 行政监督与行政督查的区别 |
2.1.4 行政监察与行政督查的区别 |
2.2 理论基础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政府绩效管理理论 |
第3章 高唐县政府行政督查工作现状 |
3.1 高唐县政府行政督查工作机制 |
3.1.1 督查工作职责及职权 |
3.1.2 督查工作管理体系 |
3.2 高唐县行政督查工作内容 |
3.2.1 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督办落实 |
3.2.2 县政府领导批示办理工作 |
3.2.3 县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 |
3.2.4 日常督查 |
3.2.5 民生督查及协助督查 |
3.3 高唐县行政督查工作方式 |
3.4 高唐县政府行政督查工作取得的成效 |
3.4.1 会议确定事项督查 |
3.4.2 领导批示办理 |
3.4.3 上级交办事项落实 |
3.4.4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的征集、办理 |
3.4.5 重点督查与日常督查 |
第4章 高唐县行政督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高唐县行政督查工作存在的问题 |
4.1.1 政策法规掌握程度欠缺 |
4.1.2 工作方式僵化,效率不高 |
4.1.3 创新能力不足 |
4.1.4 督查机制运转不流畅 |
4.2 高唐县行政督查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缺乏系统的前期培训机制 |
4.2.2 工作思路受局限,视野不够开阔 |
4.2.3 制度存在漏洞 |
4.2.4 督查对象对于督查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
第5章 其他地区行政督查工作经验及启示 |
5.1 其他地区行政督查工作经验 |
5.1.1 岐山县实行年度督查目标责任考核制 |
5.1.2 淄博市灵活运用微信公众号平台 |
5.1.3 嘉祥县、济宁市推行可视化督查平台 |
5.2 其他地区行政督查工作经验的启示 |
5.2.1 强化整改问责 |
5.2.2 信息化水平要提高 |
第6章 加强高唐县政府行政督查工作的对策建议 |
6.1 完善督查机制,开拓工作思路 |
6.1.1 增加督查前培训环节 |
6.1.2 强调工作严肃性、纪律性 |
6.1.3 考察调研开拓思路 |
6.2 丰富督查手段,运用“互联网+”打造督查新局面 |
6.3 注重结果运用,完善行政督查评价体系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办公室主任们的心声(论文参考文献)
- [1]萨摩耶的微笑[J]. 黑凝. 广州文艺, 2021(12)
- [2]芜湖市“市长热线”政务服务功能优化研究[D]. 吴未. 安徽大学, 2021
- [3]女兵方队——五次大阅兵背后的故事[J]. 艾蔻. 芳草, 2021(04)
- [4]高中新任班主任德育能力的现状研究 ——基于S中学三位老师的调查[D]. 李佳倩.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5]基层党政机关秘书的现状、困境及相关对策研究 ——以M县基层党政机关秘书为例[D]. 王明瑞. 暨南大学, 2020(04)
- [6]武术与民俗文化融合研究 ——基于海阳大秧歌仪式展演的文化人类学考察[D]. 滕希望. 上海体育学院, 2020(12)
- [7]河南电视台《百姓问政》节目研究[D]. 王健宇. 河南大学, 2020(02)
- [8]组织氛围视域下小学备课组建设个案研究 ——以W小学为例[D]. 李娇. 安徽师范大学, 2020(02)
- [9]张凤良的音乐贡献研究[D]. 刘一览. 山东艺术学院, 2020(07)
- [10]高唐县政府行政督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白维汀.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