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耳道腺样囊性癌三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苏钰,申卫东,刘军,刘明波,解营利,王文佳,戴朴[1](2021)在《耳颞区不同程度复合组织缺损的修复:附三例报告》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耳颞区域不同程度复合组织缺损的修复方式。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3例因耳颞区恶性肿瘤或反复感染形成窦道手术后出现耳颞区不同程度巨大复合组织缺损而行修复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患者的肿瘤或病灶完整切除后,根据手术切除后于耳颞区留下不同程度的复合组织缺损的位置和特点分别实施耳后舌形瓣转移修复、吻合血管蒂游离背阔肌皮瓣转移修复、Ⅰ期头皮扩张Ⅱ期病变清除腹部脂肪术腔充填修复,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修复效果良好。结论耳颞区解剖复杂涉及头颈及侧颅底重要血管神经结构,术后形成的由皮肤、肌肉和骨组织组成的巨大复合组织缺损多需一期修复,应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选择修复方法,达到彻底切除肿瘤、清除病灶同时覆盖术腔修复缺损的目的。
吕丹,杨慧,尹锐,辜德英,郑义涛[2](2015)在《中耳耵聍腺肿瘤3例并文献复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中耳耵聍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分析确诊为不同类型耵聍腺肿瘤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总结。结果随访至2014年12月,其中1例中耳耵聍腺瘤患者术后6年,未见复发及转移;1例中耳耵聍腺癌患者经手术及放疗后(20 Gy)1年复发,再次手术及放疗,2年后出现面瘫怀疑肿瘤复发,因患者放弃治疗,未能明确,但随访6年仍存活;1例腺样囊腺癌患者行2次手术及P53治疗1年后发生颌下转移,再次手术及放疗,随访9个月后,影像学提示肿瘤复发并转移至颅内,未再治疗,至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结论中耳耵聍腺肿瘤的早期诊断困难,易复发,其确诊有赖于临床特点、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其治疗方式及预后与肿瘤类型相关,耵聍腺瘤以手术治疗为主,耵聍腺癌及腺样囊性癌应采用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张国平,郑宏良,陈世彩,周义德,温武,郑贵亮,陈东辉[3](2015)在《36例外耳癌患者临床特征及诊治特点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外耳癌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外耳癌的诊疗资料,其中耳廓癌13例,外耳道癌23例。11例耳廓癌行肿瘤局部切除,2例耳廓癌行部分或全耳廓切除+外耳道切除+腮腺切除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1例Tis及4例T1外耳道癌患者行肿瘤局部切除,5例T1患者行外耳道软组织袖状切除;6例T2患者行外耳道软组织及骨壁整块切除+乳突切除术,如肿瘤侵犯外耳道周围软组织则加行腮腺浅叶切除;3例T3患者行颞骨外侧切除术+腮腺切除+腮腺区、颈ⅠⅤ区淋巴结清扫;4例T4患者行颞骨次全切除+腮腺切除+下颌关节切除术+腮腺区、颈ⅠⅤ区淋巴结清扫,创面以耳前带蒂皮瓣、耳后带蒂皮瓣、颞肌瓣、游离组织瓣修复。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伤口延期愈合或皮瓣坏死情况。术后88.89%(32/36)的患者在不同程度上保留了患侧听功能,但晚期患者行放射治疗后,听力损失加重。随访5年,13例耳廓癌失访3例,无复发病例,仅1例因肺转移死亡;23例外耳道癌失访5例,8例复发,3年生存率77.78%(14/18)。结论耳廓癌早期易发现并彻底切除,预后较好;外耳道癌起病隐匿,早期易误诊,手术治疗越早,预后越好,术后听功能保存率高。
鹿艳青[4](2015)在《46例外耳道软骨部肿物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外耳道软骨部肿物并不少见,但由于其部位深在,早期症状不明显,致使我们临床医生及患者本人常对此部位的肿瘤警觉性不高。在外耳软骨部肿物中,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较多,对它们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的手术治疗,是预防癌变的可靠措施。关于此病国内外文献少有系统记载,现将我科有完整病历记录的住院患者资料进行系统性分析总结,探讨外耳道软骨部肿物的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和方法,提高对其认识,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5年1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资料完整的外耳道软骨部肿物46例,分析内容包括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体征、病理类型、影像学资料、临床分期等多个方面。根据肿物的大小、良恶性,采用了不同的术式,术后进行随访,在随访期间定期进行术腔清理,必要时复查CT或MRT,以期减少复发的概率,增加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在收入院手术治疗的46例外耳道软骨部肿物中,良性肿物44例,其中以皮内痣最多见,共18例,占总数的39.1%;其次为表皮样囊肿9例,占总数的19.6%,而耵聍腺瘤、血管瘤、神经鞘瘤、脂溢性角化病、乳头状瘤相对少见。恶性肿瘤2例,均为腺样囊性癌。全组患者随访3~28个月不等,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未复发,生活质量良好。结论1.外耳道软骨部肿物以良性者多发,而恶性肿瘤较少见。2.在本研究中,外耳道软骨部良性肿瘤以皮内痣最多见,其次为表皮样囊肿,而耵聍腺瘤、血管瘤、神经鞘瘤、脂溢性角化病相对少见;外耳道软骨部恶性肿瘤以腺样囊性癌多见。3.即使临床症状不明显,外观规则的肿物,术中必要时也应行快速病理检查,以免误诊,导致切除范围不足。
钱雯,唐作华,包兵[5](2013)在《耳鼻咽喉部腺样囊性癌影像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分析耳鼻咽喉部腺样囊性癌(ACC)的影像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耳鼻咽喉部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ACC病例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共38例(鼻腔鼻窦或鼻底腭部22例、外耳道11例、鼻咽3例和喉部2例),均行CT检查,19例行MRI检查。结果:①部位和形态:鼻腔、鼻窦和鼻底腭部ACC中20例呈分叶或浸润状,2例边缘光滑,5例见肿瘤侵犯三叉神经分支,2例沿鼻腔和腭部结构浸润状生长;耳部ACC多数发生于外耳道外侧段,沿耳道壁浸润性生长;鼻咽部ACC呈分叶状,2例肿瘤沿三叉神经分支侵入颅内;喉部ACC范围广泛,累及喉及颈段气管,基底广且表面不规则。②密度和信号:CT平扫中等或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呈轻或中度强化;MRI 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高信号,中等或明显强化;27例(71%)肿瘤内见囊性区,其中16例(42%)呈特异性筛囊样改变,以鼻腔鼻窦和鼻咽部病例为多。③骨质:破坏13例(鼻腔鼻窦10例、鼻咽2例、喉部1例);破坏伴受压11例(鼻腔鼻窦10例、耳部1例);骨质受压1例(鼻窦);较多外耳道ACC骨质无异常。结论:耳鼻咽喉部ACC的影像表现具有恶性肿瘤的共同特点:边缘不规则、不清楚、浸润状生长、肿瘤内囊性或坏死区、伴骨质破坏等。其较特异性的表现为筛囊状、沿神经侵犯和沿结构浸润生长,筛囊状表现可能以鼻咽和鼻窦ACC较多见,耳部ACC骨质破坏相对少见。
王平[6](2013)在《外耳道腺样囊性癌1例报告》文中指出腺样囊性癌又称圆柱瘤或圆柱瘤型腺癌,是浸润性恶性肿瘤的一种类型[1],好发于腮腺、颌下腺等处,多起源于导管上皮和肌上皮细胞,在口腔、咽部和鼻窦等处的腺体也有发生,原发于外耳道者罕见。我院近期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男,51岁,以"左耳疼痛3个月"之主诉就诊。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耳疼痛,无流脓、耳鸣和听力下降,无头痛、头晕,在医院按"慢性中耳炎"的诊断给予抗炎治疗,疼痛暂时减轻,停药后疼痛再现。
余莲桂,武海玲[7](2012)在《1例以外耳道肿物为首发症状的腮腺腺样囊性癌》文中研究指明腺样囊性癌的发病部位多在腮腺,极少出现以外耳道肿物为首发症状的病例,临床容易因为误诊而贻误诊治时机。2010年8月我院曾诊治1例以外耳道肿物为首发症状的腮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现将病例诊治过程进行系统回顾,以期为临床医生特别是基层医院医生诊断和鉴别该病提供参考。
李春华,王朝晖,陈建超,李彬,陈锦,王薇,刘坤[8](2011)在《外耳道腺样囊性癌三例》文中认为外耳道腺样囊性癌是发生于外耳道的一种很少见的恶性肿瘤。现将我科诊治的3例外耳道腺样囊性癌报告如下。患者1女,67岁。入院前半年,不明原因感右耳部疼痛,无听力下降,无耳流液及流脓等,入院查体:右耳外耳道下壁皮肤有一新生物突起,直径0.5 cm,质中等,色泽粉红呈肉芽状,鼓膜正常,无面瘫征。活检示:腺样囊性癌。在全
张明山,张宏伟,夏雷,曲延明,王浩然,于春江[9](2011)在《侵袭颞骨的腺样囊性癌一例》文中提出腺样囊性癌常发生于涎腺及呼吸道黏膜腺体,原发于外耳道腺样囊性癌临床少见,多数患者就诊于耳鼻喉科,而神经外科治疗的病例实为罕见。本科手术治疗1例伴有广泛颞骨侵袭的腺样囊性癌,现报道如下。患者,男性,58岁,1996年因右耳外耳道肿物并反复流液,在外院行右耳外耳道肿瘤单纯切除术。2004年肿瘤复发再次行单纯肿瘤切除术,第2次术后行术区局部普通放射治疗,术
粘家斌,符征[10](2009)在《外耳道腺样囊性癌误诊1例分析》文中认为
二、外耳道腺样囊性癌三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外耳道腺样囊性癌三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2)中耳耵聍腺肿瘤3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 1 患者1 男,53 岁,因“左耳反复流脓、听力下降4年,反复口角歪斜1 年”于2006 年11 月3 日收入我院。 |
1. 2患者2女,50 岁,因“双耳反复流脓40 余年”于2007 年10 月8 日入院。 |
1. 3 患者3 女,53 岁,因“反复右耳疼痛7 年余,加重1 年余”于2012 年10 月29 日入院。 |
2 讨论 |
(3)36例外耳癌患者临床特征及诊治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46例外耳道软骨部肿物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1.1 一般资料 |
2.1.2 主要症状 |
2.2 纯音测听、声阻抗、电子耳内镜检查 |
2.3 影像检查 |
2.4 病理检查 |
2.5 治疗方法 |
2.6 随访 |
第3章 结果 |
3.1 发病年龄分析 |
3.2 病理分类 |
3.3 预后情况 |
3.4 随访结果 |
第4章 讨论 |
4.1 发病率、病因、年龄分布 |
4.2 病理类型、临床特点、诊治要点 |
4.3 诊断 |
4.4 治疗方案的选择 |
4.5 围手术期护理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和致谢 |
(5)耳鼻咽喉部腺样囊性癌影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方法 |
结果 |
1. 部位 |
1.1 22例鼻腔、鼻窦或鼻底腭部ACC: |
1.2 11例耳部ACC: |
1.3 3例鼻咽部ACC: |
1.4 2例喉部ACC: |
2. 形态 |
2.1 鼻腔、鼻窦和鼻底腭部ACC: |
2.2耳部ACC: |
2.3鼻咽部ACC: |
2.4喉部ACC: |
3. 密度和信号 |
4. 骨质 |
4.1 鼻腔、鼻窦和鼻底腭部ACC: |
4.2 外耳道ACC: |
4.3 鼻咽部ACC: |
4.4 喉部ACC: |
讨论 |
1.发病部位 |
2.影像表现 |
2.1筛囊状表现: |
2.2嗜神经生长: |
2.3浸润性生长: |
3.鉴别诊断 |
(7)1例以外耳道肿物为首发症状的腮腺腺样囊性癌(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
2 讨论 |
(10)外耳道腺样囊性癌误诊1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历摘要 |
2 讨论 |
四、外耳道腺样囊性癌三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耳颞区不同程度复合组织缺损的修复:附三例报告[J]. 苏钰,申卫东,刘军,刘明波,解营利,王文佳,戴朴.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1(05)
- [2]中耳耵聍腺肿瘤3例并文献复习[J]. 吕丹,杨慧,尹锐,辜德英,郑义涛.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5(06)
- [3]36例外耳癌患者临床特征及诊治特点分析[J]. 张国平,郑宏良,陈世彩,周义德,温武,郑贵亮,陈东辉.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5(06)
- [4]46例外耳道软骨部肿物临床分析[D]. 鹿艳青. 吉林大学, 2015(09)
- [5]耳鼻咽喉部腺样囊性癌影像分析[J]. 钱雯,唐作华,包兵.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13(04)
- [6]外耳道腺样囊性癌1例报告[J]. 王平. 吉林医学, 2013(17)
- [7]1例以外耳道肿物为首发症状的腮腺腺样囊性癌[J]. 余莲桂,武海玲. 中国医药导报, 2012(04)
- [8]外耳道腺样囊性癌三例[J]. 李春华,王朝晖,陈建超,李彬,陈锦,王薇,刘坤.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1(06)
- [9]侵袭颞骨的腺样囊性癌一例[J]. 张明山,张宏伟,夏雷,曲延明,王浩然,于春江.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1(01)
- [10]外耳道腺样囊性癌误诊1例分析[J]. 粘家斌,符征.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