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鲍店煤矿溜煤眼设计改革(论文文献综述)
王玉杰[1](2017)在《溜煤眼受煤方式优化设计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在煤炭运输过程中煤流块冲击作用下,矿井溜煤眼内壁及出料口处经常出现损坏、变形等现象,需定期对溜煤眼进行维护以及更换配件,既影响了煤矿正常煤炭运输,又增加了溜煤眼的维护费用。为此西山煤电屯兰矿对采区五联巷溜煤眼受煤方式进行了优化设计。实践证明,优化设计后大大提高了溜煤眼使用寿命,降低成本费用,取得了显着效果。
贾永军[2](1990)在《鲍店煤矿溜煤眼设计改革》文中研究指明 鲍店煤矿是一个特大型的现代化矿井, 年设计生产能力300万t,自从投产以来,由 于溜煤眼(或煤仓,下同)设计不太合理, 加之工作面冒顶频繁,出矸较多,使溜煤眼下 部缩口在煤矸冲击压力的作用下被砸坏。目 前,我矿建井时期施工的溜煤眼损坏率达 100%。为此,我矿设计人员经过认真思考 和反复试验,进行了大胆革新,并取得了良 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肖永洲,靳景玉[3](1999)在《综放工作面地质工作探讨》文中研究表明根据鲍店煤矿7年来综采放顶煤开采的实践,简要介绍了厚及特厚煤层综采放顶煤生产的地质工作方法
张介元,魏兆忠,张云[4](1995)在《全面规划加速发展兖州矿区辅助运输机械化》文中提出 1 兖州矿务局辅助运输现状 兖州矿务局于1976年建局,现有6对生产矿井,其中4对综采化矿井,2对薄煤层矿井,原煤生产设计能力1375万t/a,生产能力达到1700万t/a。在建矿井2对,设计能力800万t/a。矿区总设计生产能力2175万t/a。1994年有4个综采队达200万t,兴隆庄煤矿综采一队达272万t多。 兖州矿区平均每个矿井有小绞车148台,回柱绞车51台,小电瓶车35台,矿车844辆,其它车辆236辆。兴隆庄煤矿与常州科试中心研制的F-1型绳牵引卡轨车,由于质量和维护问题,工业性试验期间液压马达损坏,设备已闲置三年有余。六盘水煤机厂与北宿煤矿研制的CDJ5/6型煤矿防爆胶套轮
陈奇[5](2006)在《依靠科技进步 快速发展我国煤矿掘进机械化技术》文中指出本文结合煤炭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论述煤矿采掘平衡问题。分析煤矿采掘失调的原因,展望掘进机械化技术的发展。
张云[6](1998)在《兖州矿区辅助运输现状与发展》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兖矿集团公司辅助运输系统的现状,并据此提出要区别不同矿井的实际,区别选择不同的辅助运输方式。此外,文章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公司今后发展辅助运输的方向以及这方面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温克珩[7](2009)在《深井综放面沿空掘巷窄煤柱破坏规律及其控制机理研究》文中指出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随着煤炭的连续开采,浅、表部煤炭资源越来越少,目前已转向深部煤层的开采。为了提高综放开采煤炭的回收率,国内学者提出了采空区一侧回采巷道采用留窄煤柱沿空掘巷的方法。综放面窄煤柱由于受到动压的影响,其破坏规律异常复杂,这导致煤巷锚杆支护技术遇到极大的挑战。开展该项研究对降低煤炭开采损失、减少巷道支护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等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甘肃靖远煤业集团公司魏家地煤矿为依托,采用现场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的综合方法对高应力煤柱的物理力学特性、破坏模式、受动压影响的煤体损伤及破坏规律、煤柱最优留设尺寸、支护方案优化设计进行系统的研究,目的是对综放面合理留设煤柱尺寸及其支护设计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综放面沿空掘巷上覆岩体垮落运动规律的研究,基本顶初次来压形成“O-X”破断,基于综放沿空掘巷上覆岩体结构的关键块的观点,对该结构中的关键块的特征参数进行了研究。建立合理的分析模型,分析了综放沿空掘巷上覆岩体结构在巷道掘进前、掘进时、掘进后的稳定性,揭示了该类巷道围岩大变形受上覆岩体结构稳定性影响的规律。通过综合分析厚煤层综放沿空掘巷窄煤柱的力学状态和破坏机理,得出了综放面沿空煤体边缘依次为卸载松散区、塑性强化区、弹性变形区、原始应力区,并得出了沿空煤体边缘应力极限平衡区内任意一点的应力和屈服区宽度计算公式。窄煤柱处于边缘煤体支承压力降低区和沿空煤体屈服区,在沿空掘巷采动影响下,窄煤柱将受到破坏后再破坏,通过加强支护可以改善煤柱的破坏程度,保持煤柱稳定性,并探讨了窄煤柱宽度合理确定方法。通过对沿空掘巷围岩变形破坏规律及锚杆与围岩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认为:由于窄煤柱受上区段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的影响,强度低,承载能力小,在本工作面的采动影响下窄煤柱发生变形破坏,将支承压力大部分转移到实体煤帮,使得实体煤帮的变形急剧增大,围岩难以控制,因此提高窄煤柱的稳定是控制沿空巷道围岩的关键。提出了沿空掘巷窄煤柱巷道围岩控制的基本原理。采用FLAC3D对魏家地煤矿X1-107综放工作面两道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掌握极软、特厚孤岛综放工作面锚杆、锚索联合支护巷道的矿压显现规律和锚杆、锚索支护效果,确定合理的煤柱宽度、支护形式和支护参数。对魏家地煤矿X1-107工作面风巷和机巷围岩稳定状况、锚杆工况等进行了全面的监测,工程实践表明窄煤柱是沿空掘巷稳定的关键,加强窄煤柱的支护,既提高了窄煤柱承载能力,减少三角块回转下沉,控制顶煤的下沉量,又维护了窄煤柱自身稳定,减少两帮相对移近量,保证巷道围岩整体稳定。X1-107工作面风巷、机巷顶板及两帮采用高强度螺纹钢锚杆支护、并对顶板采用小孔径预应力锚索加强支护,有效地保持了围岩稳定。
李庆忠[8](2003)在《综放面小煤柱留巷理论与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解决目前综放沿空送巷系统存在的岩石工程量大、顺槽单巷长距离掘进施工及通风困难等问题,研究提出了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小煤柱留巷双巷布置系统。论文首先根据综放采场矿压观测资料,对综放面顶煤及顶板结构与运动特点、采空区侧向顶煤与顶板变形规律进行了探讨,为留巷设计提供了依据;然后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综合研究了留巷煤柱稳定性及变形破坏规律和留巷锚网加固原理,针对兴隆庄矿3302综放面条件提出了合理煤柱尺寸和留巷支护控制方案,并进行了现场实施,全面地对留巷表面位移、深部基点位移、顶板离层、锚杆受力及加强单体支柱受力进行了观测,较好地掌握了综放留巷变形规律、锚杆受力变化规律及侧向压力影响范围等,为综放面小煤柱留巷双巷布置及巷道支护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其在合适条件下推广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二、鲍店煤矿溜煤眼设计改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鲍店煤矿溜煤眼设计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溜煤眼受煤方式优化设计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原溜煤眼受煤方式及存在问题 |
2 溜煤眼受煤方式优化设计 |
2.1 优化设计思路 |
2.2 受煤方式优化设计 |
3 效果 |
(7)深井综放面沿空掘巷窄煤柱破坏规律及其控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本课题研究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综放沿空掘巷上覆岩体结构特征及其稳定性研究现状 |
1.2.2 沿空掘巷窄煤柱稳定性研究现状 |
1.2.3 综放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机理及支护技术研究 |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1.4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4.2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2 沿空掘巷上覆岩体结构及其稳定性研究 |
2.1 综放沿空掘巷的基本特点 |
2.1.1 巷道围岩性质 |
2.1.2 巷道围岩力学环境 |
2.1.3 巷道的维护特点 |
2.2 综放沿空掘巷上覆煤岩体破断结构特征 |
2.2.1 关键层理论简介 |
2.2.2 综放沿空掘巷老顶破断的基本规律 |
2.2.3 综放沿空掘巷上覆岩体破断结构 |
2.3 综放沿空掘巷围岩关键块体结构力学模型 |
2.3.1 关键块B力学模型的建立 |
2.3.2 关键块B参数研究 |
2.4 综放沿空掘巷上覆岩体破断结构稳定性分析 |
2.4.1 掘巷前上覆岩体结构稳定性分析 |
2.4.2 掘巷后上覆岩体结构稳定性分析 |
2.4.3 采动影响时上覆岩体结构稳定性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沿空掘巷窄煤柱力学状态及其稳定性研究 |
3.1 沿空掘巷窄煤柱的基本特征 |
3.2 沿空煤体边缘力学状态分析 |
3.2.1 沿空煤体边缘应力分布 |
3.2.2 沿空煤体边缘力学状态分析 |
3.2.3 采空区边缘煤体应力随时间分布状态 |
3.2.4 采空区边缘煤体垂直应力与水平应力特点 |
3.3 沿空掘巷窄煤柱应力分析及变形破坏机理 |
3.3.1 沿空掘巷窄煤柱应力分布 |
3.3.2 沿空掘巷窄煤柱力学分析 |
3.3.3 沿空掘巷窄煤柱变形破坏机理 |
3.4 沿空掘巷窄煤柱宽度的合理确定 |
3.4.1 沿空窄煤柱巷道煤柱宽度留设的基本原则 |
3.4.2 沿空巷道窄煤柱宽度的合理确定 |
3.5 本章小结 |
4 沿空掘巷围岩综合控制机制 |
4.1 沿空掘巷的围岩变形破坏特征 |
4.2 沿空掘巷窄煤柱巷道锚杆支护原理 |
4.3 沿空掘巷窄煤柱巷道锚杆与围岩相互作用机理 |
4.3.1 锚杆支护提高锚固体力学参数 |
4.3.2 锚固体破坏类型 |
4.3.3 改善锚固体变形力学性能 |
4.4 沿空掘巷窄煤柱巷道围岩控制理论 |
4.4.1 沿空掘巷窄煤柱巷道支护原理 |
4.4.2 沿空窄煤柱巷道支护的关键问题 |
4.5 本章小结 |
5 沿空掘巷窄煤柱支护方案设计与数值模拟 |
5.1 魏家地煤矿支护现状及其工程地质条件 |
5.1.1 工作面地质概况 |
5.1.2 工作面煤层结构及储量 |
5.1.3 工作面巷道布置 |
5.1.4 工作面巷道的支护条件 |
5.2 理论计算 |
5.2.1 上覆岩层结构稳定性分析 |
5.2.2 窄煤柱的稳定性及合理宽度确定 |
5.3 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
5.3.1 FLAC~(3D)简介 |
5.3.2 数值模拟条件 |
5.3.3 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5.3.4 几种可行支护设计方案计算分析与优化 |
5.3.5 煤柱合理宽度优化计算与分析 |
5.4 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5.5 沿空掘巷锚杆支护方案的确定 |
5.6 本章小结 |
6 沿空窄煤柱巷道支护技术效果分析与评价 |
6.1 魏家地煤矿沿空掘巷矿压演化规律监测方案设计 |
6.1.1 矿压观测的主要内容 |
6.1.2 测站测线布置 |
6.2 掘巷期间巷道矿压观测 |
6.2.1 巷道表面收敛及收敛速度 |
6.2.2 巷道深部位移 |
6.2.3 巷道顶板离层量 |
6.2.4 锚杆轴力 |
6.3 回采期间沿空巷道矿压观测 |
6.3.1 巷道表面位移 |
6.3.2 巷道围岩静动态松动范围 |
6.4 现场观测结果分析 |
6.4.1 掘巷期间巷道矿压观测分析 |
6.4.2 回采期间巷道矿压观测分析 |
6.5 沿空巷道锚杆支护效果与存在问题 |
6.5.1 沿空巷道支护效果评价 |
6.5.2 沿空巷道支护存在问题 |
6.6 本章小结 |
7 结论 |
7.1 主要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综放面小煤柱留巷理论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
1.1 课题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可行性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 课题研究意义 |
2 综放面顶板运动规律及矿压显现特点 |
2.1 综放采场顶板运动规律 |
2.2 综放采场超前支承压力显现规律 |
2.3 综放面侧向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实测研究 |
2.4 结论 |
3 综放面留巷煤柱宽度研究 |
3.1 较小煤柱宽度的提出及可行性 |
3.2 煤柱破坏机理分析 |
3.3 留巷附近顶板破断结构 |
3.4 侧向支承压力分布及其显现与顶板侧向运动之间的关系 |
3.5 留巷煤柱宽度优化 |
3.6 结论 |
4 留巷煤柱及留巷锚网加固支护研究 |
4.1 巷道及煤柱锚网加固原理 |
4.2 沿空巷道周边变形破坏特征 |
4.3 锚网加固参数设计 |
4.4 数值模拟 |
4.5 本章结论 |
5 综放面小煤柱留巷现场试验研究 |
5.1 留巷现场施工情况 |
5.2 3302面回采期间留巷矿压观测设计 |
5.3 3302面回采期间留巷矿压观测结果分析 |
5.4 3303面回采期间留巷矿压观测 |
5.5 本章结论 |
6 主要结论 |
7 致谢 |
8 学习工作简历及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9 参考文献 |
四、鲍店煤矿溜煤眼设计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 [1]溜煤眼受煤方式优化设计研究与应用[J]. 王玉杰. 山东煤炭科技, 2017(10)
- [2]鲍店煤矿溜煤眼设计改革[J]. 贾永军. 煤矿设计, 1990(01)
- [3]综放工作面地质工作探讨[J]. 肖永洲,靳景玉.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99(04)
- [4]全面规划加速发展兖州矿区辅助运输机械化[J]. 张介元,魏兆忠,张云. 煤矿现代化, 1995(03)
- [5]依靠科技进步 快速发展我国煤矿掘进机械化技术[A]. 陈奇. 煤矿安全与机械化——采、掘、运装备论文集, 2006
- [6]兖州矿区辅助运输现状与发展[J]. 张云. 煤矿现代化, 1998(04)
- [7]深井综放面沿空掘巷窄煤柱破坏规律及其控制机理研究[D]. 温克珩. 西安科技大学, 2009(07)
- [8]综放面小煤柱留巷理论与试验研究[D]. 李庆忠. 山东科技大学, 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