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妇科腹腔镜手术20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罗曼[1](2021)在《TAPB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PONV影响的系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TAPB联合两种全身麻醉方式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PONV的研究目的:本研究观察TAPB联合两种传统的全身麻醉方式(即: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PONV的发生情况,拟优选组合推荐用于临床。方法:1.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单盲对照研究。受试者来源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n=120),均为妇科腹腔镜择期手术,随机分为TAPB联合静吸复合麻醉组(复合组)与TAPB联合全凭静脉麻醉组(静脉组),麻醉诱导方案及腹横肌平面阻滞方法两组相同,麻醉维持方案:复合组设置吸入浓度为1.0 MAC的七氟烷,辅助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泵注,根据麻醉深度需要调节泵注速度;静脉组术中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4-10 mg/(kg.h)+瑞芬太尼0.25-4 ug/(kg.min)维持麻醉深度。两组均在术毕给予甲氧氯普胺10 mg,术后PCIA配方:舒芬太尼2 ug/kg+甲氧氯普胺30 mg溶解至NS 100 ml。2.以正式纳入研究受试者为试验起点,按照以下指标进行监测及记录:(1)基线数据:年龄、身高、体重、BMI、民族等人口学信息;ASA分级、疾病诊断等一般信息;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入量等麻醉与手术信息;入室血流动力学。(2)研究主要指标:PONV总发生率、分级、历时PONV发生人次、历时PONV发生次数及术后补救情况等信息。(3)研究次要指标:与阿片类镇痛药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与TAPB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等不良事件;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术中麻醉药物使用情况;复苏及PACU停留时间等苏醒期信息;总住院和术后住院天数、医疗费用等随访期信息;术后VAS评分、镇痛药物消耗量及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等镇痛评价。结果:1.纳入患者120例,每组各60例,剔除病例14例,脱落率为11.7%。其中复合组剔除8例,静脉组剔除6例,最终106例患者纳入研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其中复合组52例,静脉组54例。2.基线数据人口学信息,ASA分级、疾病诊断及入室血流动力学等一般信息,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入量等麻醉与手术信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主要指标(1)PONV总发生率及分级:两组患者在PACU观察期均未发生PONV;复合组术后48h内PONV总发生率高于静脉组(P<0.05);1级、2级和3级PONV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4级以上的病例;复合组组间比较,2级PONV发生率高于1级(P<0.05)。(2)历时PONV发生人次:复合组术后2-4h PONV发生人次高于静脉组(P<0.05);术后0-2h、4-6h、6-24h时间段PONV发生人次,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术后24-48h均未发生PONV。(3)历时PONV发生次数:复合组术后2-4h PONV发生次数高于静脉组(P<0.05);术后0-2h、4-6h、6-24h、24-48h时间段PONV发生次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补救情况:术后追加止吐及镇痛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研究次要指标(1)不良事件:与阿片类镇痛药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便秘、尿储留、皮肤瘙痒及过度镇静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APB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穿刺感染或血肿、过敏反应及局麻药中毒等,两组患者发生例数均为零;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死亡病例。(2)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各观察时间点HR、MAP及SpO2等血流动力学变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麻醉药物使用:舒芬太尼、依托咪酯、罗库溴铵、丙泊酚、瑞芬太尼及镇痛泵舒芬太尼消耗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苏醒期及随访期信息:复苏时间、PACU停留时间、总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天数,复合组长于静脉组(P<0.05)。(5)镇痛评价:术后2h、4h、6h、24h、48h VAS评分、术后舒芬太尼消耗量及镇痛泵按压次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B联合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均有PONV发生,但TAPB联合全凭静脉麻醉PONV较低,故推荐优先选择TAPB联合全凭静脉麻醉用于临床。第二部分TAPB联合TIVA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PONV的影响及阿片类药物的节制效应目的:本研究基于第一部分优选的TAPB联合全凭静脉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前实施TAPB术后联合PCIA镇痛的情况下,观察能否取消术毕静脉镇痛负荷量的应用,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进而减少副作用PONV的发生。方法:1.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收集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作为受试者,随机分为TAPB+F组与TAPB+NS组。两组患者麻醉方案基于第一部分优选的TAPB联合全凭静脉麻醉,麻醉维持方案为术中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4-10 mg/(kg.h)+瑞芬太尼0.25-4 ug/(kg.min)维持麻醉深度。腹横肌平面阻滞方法相同,TAPB+F组于术毕给予静脉镇痛负荷量舒芬太尼10ug;TAPB+NS组于术毕给予安慰剂2ml。两种患者术毕给予甲氧氯普胺10mg,术后PCIA配方:舒芬太尼2 ug/kg+甲氧氯普胺30 mg溶解至NS 100 ml。2.以正式纳入研究受试者为试验起点,按照以下指标进行监测及记录:(1)基线数据:吸烟史、PONV史或晕动病史、术中麻醉药使用情况等,余同本研究第一部分。(2)研究主要指标:术后VAS评分、镇痛药物消耗量及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等镇痛评价;余同本研究第一部分。(3)研究次要指标:围术期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尿管拔出时间、引流管拔出时间等,余同本研究第一部分。结果:1.纳入患者120例,每组各60例,共剔除11例,脱落率为9.2%。其中TAPB+F组剔除6例,TAPB+NS组剔除5例,最终109例患者纳入研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其中TAPB+F组54例,TAPB+NS组55例。2.基线数据人口学信息,ASA分级、疾病诊断及入室血流动力学等一般信息,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入量及术中麻醉药物使用情况等麻醉与手术信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主要指标(1)镇痛评价:术后2h、4h、6h、24h、48h VAS评分、镇痛药物舒芬太尼消耗量及镇痛泵按压次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ONV发生情况:PONV总发生率及分级:两组患者在PACU观察期均未出现PONV;术后48h内PONV总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APB+F组PONV发生率为44.4%,TAPB+NS组PONV发生率为34.5%;1级、2级和3级PONV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PONV 4级的情况;术后0-2h、2-4h、4-6h、6-24h、24-48h时间段PONV发生人次及次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补救情况:术后追加止吐及镇痛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研究次要指标(1)不良事件:与阿片类镇痛药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便秘、尿储留、皮肤瘙痒及过度镇静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APB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穿刺感染或血肿、过敏反应及局麻药中毒等,两组患者发生例数均为零;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死亡病例。(2)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各观察时间点HR及SpO2等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时,TAPB+F组MAP低于TAPB+NS组(P<0.05);其余观察点MAP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围术期镇痛药物使用情况:TAPB+F组术中舒芬太尼及舒芬太尼总消耗量多于TAPB+NS组(P<0.05);镇痛泵舒芬太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苏醒期及随访期信息:TAPB+F组复苏及PACU停留时间长于TAPB+NS组(P<0.05);尿管和引流管拔出时间、总住院和术后住院天数、医疗费用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B联合全凭静脉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术毕取消静脉镇痛负荷量使用阿片类药物,对术后疼痛、PONV影响不明显,但可缩短患者术后复苏时间,节约阿片类药物。第三部分TAPB联合少阿片化PCIA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PONV的影响目的:本研究拟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在实施TAPB作为基础镇痛的情况下,能否采用少阿片化镇痛方案?方法:1.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收集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72例作为受试者,随机分为TAPB+S组与TAPB+N组。两组患者麻醉维持方案采用第一部分优选的TAPB联合全凭静脉麻醉,两组腹横肌平面阻滞方法相同,术毕取消静脉镇痛负荷量的应用,两种患者术毕给予甲氧氯普胺10mg。基于第二部分试验的结果发现TAPB联合镇痛配方为2 ug/kg舒芬太尼术后PCIA可为患者提供良好镇痛,但同时PONV发生率较高。本部分试验我们根据药物等效强度的相对效价比采用少阿片化PCIA镇痛配方,TAPB+S组:舒芬太尼1ug/kg+甲氧氯普胺30mg溶解至NS 100ml;TAPB+N组:纳布啡1mg/kg+甲氧氯普胺30mg溶解至NS 100ml。2.以正式纳入研究受试者为试验起点,按照以下指标进行监测及记录:(1)基线数据:同本研究第二部分。(2)研究主要指标:术后Ramsay镇静评分;余同本研究第二部分。(3)研究次要指标:随访期各观察点血流动力学变化;余同本研究第二部分。结果:1.纳入患者72例,每组各36例,共剔除7例,脱落率为9.7%。其中TAPB+S组剔除4例,TAPB+N组剔除3例,最终65例患者纳入研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其中TAPB+S组32例,TAPB+N组33例。2.基线数据人口学信息,ASA分级、疾病诊断及入室血流动力学等一般信息,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入量等麻醉与手术信息,术中麻醉药使用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主要指标(1)镇痛评价:TAPB+S组术后2h、4h、6h VAS评分高于TAPB+N组(P<0.05);术后24h、48h VA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h、4h、6h、24h、48h镇痛药物舒芬太尼/纳布啡消耗量及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Ramsay镇静评分:TAPB+S组术后2h、4h、6h Ramsay镇静评分高于TAPB+N组(P<0.05);术后24h、48h Ramsay镇静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PONV发生情况:两组患者在PACU观察期均未出现PONV;术后48h内PONV总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级、2级和3级PONV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PONV 4级的情况;术后0-2h、2-4h、4-6h、6-24h、24-48h时间段PONV发生人次及次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补救情况:术后追加止吐及镇痛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研究次要指标(1)不良事件:与阿片类镇痛药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便秘、尿储留及皮肤瘙痒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APB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穿刺感染或血肿、过敏反应及局麻药中毒等,两组患者发生例数均为零;死亡率两组患者发生例数均为零。(2)随访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各观察时间点HR、MAP及SpO2等血流动学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苏醒期及随访期信息:复苏时间、PACU停留时间、尿管拔出时间、引流管拔出时间、总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前实施TAPB作为基础镇痛,术后少阿片化的镇痛方案能为患者提供优良的镇痛作用,但PONV仍有发生,阿片类药物不是PONV的唯一诱因。
董洪果[2](2019)在《悬吊式腹腔镜及气腹腹腔镜手术在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中的应用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悬吊式腹腔镜与气腹腹腔镜手术在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中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机体应激激素及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期间接受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腹腔镜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气腹腹腔镜组(设为气腹组)和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组(设为悬吊组),每组各选取45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等的差异;比较术前及术后24 h(hour,小时)患者应激激素COR(cortisol,皮质醇)、NE(noradrenaline,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变化差异、术前及术后3个月月经来潮第3 d(day,天)卵巢性激素E2(Estradiol,雌二醇)、FSH(follicule-stimulating hormone,卵泡刺激素)、LH(Luteinizing hormone,黄体生成素)水平变化差异。结果:1.悬吊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气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悬吊组短于气腹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悬吊组发生并发症的例数有5例,发生率为11.11%,气腹组发生并发症的例数有16例,发生率为3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前两组间的COR、N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悬吊组COR及NE水平均显着低于气腹组(P<0.05),悬吊组术后24 h NE及COR水平较同时刻气腹组水平[(361.91±27.25)ng/ml,(487.69±110.37)ng/ml]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前两组间E2、LH及F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悬吊组E2水平显着高于气腹组,LH及FSH水平显着低于气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气腹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相比,悬吊式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恶心、呕吐、皮下气肿等CO2气腹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少等优点,且对机体的应激反应小,可将卵巢组织直接提至腹壁切口外缝合止血,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较小,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推广价值。
刘海防[3](2009)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实践及CO2气腹对机体影响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微创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MIS)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被人们逐渐认识的一个关于临床治疗的完整思想体系。特别是以腹腔镜手术为代表的微创妇科手术以及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更是近十年研究的热点,该项技术当今已不再是仅为少数医生掌握的“神秘”技术。为更好更快地掌握腹腔镜手术、追踪临床治疗的发展趋势及加深对微创概念的理解,在攻读学位的近五年临床实践中,始终用“以微创观念为主线”的理念指导学习。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从对导师的腹腔镜手术技术的学习到对导师关于微创妇科手术观念的理解,并且不断深化和升华的过程;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技术也是从简单到复杂、从生疏到熟悉并熟练掌握。在学习过程逐渐体会到,微创手术与其他临床干预一样,也具有相对性,是一把“双刃剑”,在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蕴含着对“微创”观念的挑战成分,其中气腹条件是典型代表。如果腹腔镜手术应用不当,亦会将“微创”转化为“巨创”,从而带给人们许多值得思考和有待研究的问题,诸如:CO2的特殊理化性质可能会造成其蓄积进而导致酸中毒、CO2气腹促进肿瘤细胞术后种植与转移等,我们不得不想“CO2是如何造成上述对患者的影响呢”。本研究着眼于临床实践,研究作者本人的妇科腹腔镜手术学习曲线,同时结合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探讨CO2气腹如何影响机体,并造成“微创”与“巨创”的转化,寻求更为完善的治疗对策,以优化微创妇科手术学的研究体系。目的:1、深刻理解导师关于微创治疗的学术思想,掌握妇科腹腔镜手术。2、研究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非微创因素——不同CO2充气模式形成的气腹对机体的影响:(1)研究两种不同工作原理的气腹机对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患者腹腔压力的影响。(2)研究CO2气腹对大鼠腹膜超微结构的影响,以其说明CO2气腹腹腔镜手术后恶性肿瘤腹壁穿刺口种植转移可能的解剖学基础。(3)研究CO2气腹对大鼠腹膜组织粘附、侵袭和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探讨CO2气腹腹腔镜手术后肿瘤细胞种植转移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1、采用与导师交流、与导师共同参加临床实践,完成患者的手术治疗和围手术期管理的方式。对自己主刀的腹腔镜手术之一——分为7组的21例卵巢畸胎瘤剥除术进行学习曲线研究。2、运用电子脉冲式和恒压变流式充气的两种不同工作原理的气腹机及气腹机压力测试仪,在模拟容器、实验大鼠和妇科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分别进行压力动态测试。3、两种不同充气方式的气腹机分别进行大鼠CO2充气实验,于充气后60min、90min、120min、180min和术后24h、48h、72h,取大鼠腹膜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方法观察气腹中和气腹后不同时间大鼠腹膜及其浅方肌纤维超微结构的变化。4、应用电子脉冲式气腹机和恒压变流式气腹机对四组共48只大鼠分别进行充气1h、3h后,取大鼠壁层腹膜,用real time PCR方法检测腹膜组织中与粘附有关的CD44v6、ICAM-1,与侵袭有关的MMP-2、TIMP-1,与血管生成有关的VEGF、ENS、TNF-α的mRNA含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理解的导师微创治疗的学术思想:“微创”是自古以来医生必须遵守的医疗原则,是患者和医生共同追求的目标;时刻牢记任何“微创“治疗都可能随时转成“巨创”,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微创的基本理念是在进行医学干预过程中,将对机体的损伤减小到最低程度而使患者治愈。具体是:①减少创伤量的总和,包括机械、生理、心理、精神上的不良刺激;②减轻过剧烈的应激反应;③调控创伤反应的过程;④改善创伤愈合。这一微创理念应该涵盖整个治疗过程,包括手术前准备-手术期-术后恢复期。2、21例腹腔镜卵巢畸胎瘤剥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2325.71±1111.69sec(6004620sec),平均出血27.62±21.07ml(1080ml),平均手术得分6分。相邻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为第5组与第6组间差异有显着性(P=0.034),相邻两组的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P值分别为0.273,0.607,0.731,0.494,0.863,0.494),相邻两组的手术得分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P值分别为0.761,0.729,0.344,0.873,0.074,0.816);非相邻组别的手术时间比较为第4组与第7组、第5组与第7组间差异有显着性(P值分别为0.045,0.028)。除一例患者轻度皮下气肿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3、腹腔镜手术中非微创因素的CO2气腹研究发现:电子脉冲式气腹机充气时,患者腹腔的瞬间压力最高可达40mmHg,是设定压力15mmHg的2倍以上;恒压变流式气腹机瞬间的充气压力均维持在设定值的±10%区间内(14.115.4mmHg)。4、扫描电镜观察两种不同充气方式的气腹机充气后30min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均出现了肿胀和细胞间裂隙,60min时基底膜暴露,气腹停止后24~48小时仍较明显,气腹后72小时间皮细胞形态和排列方可恢复正常。两组大鼠在气腹后60min即在腹膜浅方肌细胞中出现空泡变性及肌细胞间气泡,随气腹作用时间延长而越发显着。脉冲式气腹机充气组大鼠腹膜浅方肌细胞的间隙增宽及气泡变化较恒压气腹机组明显。5、两种气腹方式均造成腹膜组织CD44v6的表达显着下降(P<0.05),而且脉冲式气腹作用3h使其表达下降尤为明显;两种气腹作用达3h都可以造成ICAM-1表达的显着性下降(P<0.05)。脉冲式气腹作用3h使MMP-2的表达显着性下调(P<0.05),恒压式气腹机作用MMP-2的影响无显着性差异;恒压式气腹作用3h后TIMP-1的表达显着上调(P<0.05),脉冲式气腹作用对TIMP-1的表达无显着性影响;各组对MMP-2/TIMP-1比值的影响整体上是下降的,但统计学无显着性差异。恒压式气腹作用3h使VEGF表达显着降低(P<0.05),其余干预因素对VEGF表达无显着性影响;所有气腹条件都可使ENS的表达显着上调(P<0.05),其中脉冲式气腹作用3h比恒压式气腹作用3h对ENS表达的影响更大,差异有极显着性(P=0.007);各组干预因素都使VEGF/ENS比值显着升高(P<0.05);脉冲式气腹作用3h使TNF-α表达显着上调(P<0.05),其余干预条件对TNF-α表达无显着性影响,脉冲式气腹机对TNF-α表达的影响远远大于恒压式气腹机(P=0.003)。结论:1、导师的微创学术思想对临床正确开展妇科腹腔镜手术、有效避免并发症及进行临床科研工作均有重要指导作用。可使初期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实践的医生不偏不倚地进行腹腔镜手术。2、腹腔镜卵巢畸胎瘤剥除手术学习曲线显示:无经验术者经过腹腔镜手术实践可以达到一定熟练程度,15例构成了早期学习曲线。3、电子脉冲式气腹机使术中患者腹腔内压力变化大。就气腹机充气时的瞬间压力变化对患者的影响而言,电子脉冲式气腹机可能大于恒压变流式气腹机。4、两种充气方式均造成腹膜间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提示气腹造成腹膜损伤不因气腹形成方式的变化而不同。电子脉冲式CO2气腹对大鼠腹膜浅方肌组织损伤更大,应用恒压气腹机充气可能有助于减少这种损伤。5、CO2气腹干预后大鼠腹膜局部粘附能力下降、侵袭能力有减弱趋势但不明显,血管生成能力显着增强。不同气腹方式对腹膜粘附、侵袭、血管生成等功能影响的具体方面有所不同。总体上脉冲式气腹机对腹膜功能的影响大于恒压式气腹机,说明CO2气腹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压力变化对于腹膜的影响是毫无疑问的。
陆安伟,周莉,殷米诺[4](2022)在《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质量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是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手术治疗的首选术式。术中正常卵巢组织的丢失和能量器械的使用,可能导致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严重者可致卵巢功能早衰。因此,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中应有效剔除囊肿,合理使用能量器械,尽量保留正常的卵巢组织和保护正常的卵巢功能,以减少对卵巢功能的损害。
张河淦,林红,戴金城,陈丽影[5](2021)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成熟性畸胎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成熟性畸胎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20例卵巢成熟性畸胎瘤患者作为试验组,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20例卵巢成熟性畸胎瘤患者作为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胃肠道蠕动恢复时间、总住院时间、卵巢功能状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胃肠道蠕动恢复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抗米勒管激素(AMH)、雌二醇、卵泡生成激素、黄体生成激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MH、雌二醇、卵泡生成激素、黄体生成激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成熟性畸胎瘤患者,创伤小、患者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
车艳美,朱燕[6](2021)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不孕症效果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不孕症的效果。方法 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不孕症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患者满意程度、一年内受孕率、输卵管复通率。结果观察组一年内受孕率(67.6%)、输卵管复通率(91.9%)、患者满意率(91.9%)明显高于对照组(21.6%、67.6%、67.6%),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治疗不孕症效果满意,患者恢复速度快,有助于改善输卵管复通率。
马凯骅,郭明飞[7](2021)在《腹腔镜手术术后脐部通道切口感染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术后脐部通道切口感染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816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2个月,观察其术后脐部通道切口感染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量化相关因素对脐部通道切口感染的预测效能。结果:在本研究816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中,术后脐部通道切口发生感染78例,发生率为9.56%;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糖尿病、低白蛋白血症、手术类别、术中神经牵拉或损伤、手术时间、术后切口引流、围手术期低体温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手术类别、围手术期低体温、手术时间、切口引流均是引起脐部通道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感染组围手术期体温低于非感染组,切口引流时间和手术时间均长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经ROC曲线分析,围手术期体温、切口引流时间联合手术时间预测脐部通道切口感染的AUC为0.915,明显大于单一因素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术后脐部通道切口感染与手术类别、围手术期低体温、手术时间、切口引流有关,临床应严格掌握其独立影响因素,加强围术期管理,以期减少脐部通道切口感染发生。
黄玉萍,张少玉,黄小玲,陈晶晶[8](2021)在《单孔腹腔镜技术在妇科附件手术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技术在妇科附件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鼎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进行妇科附件手术的229例患者,按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单孔组(110例)与三孔组(119例)。单孔组采用单孔腹腔镜进行手术治疗,三孔组采用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患者的标本取出时间比三孔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三孔组,切口美容评分高于三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三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妇科附件手术患者,应用单孔腹腔镜技术可以缩短标本取出时间,可以减轻术后疼痛感,隐藏手术瘢痕,满足患者心理需求,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
商丽萍[9](2021)在《腹腔镜手术导致泌尿道损伤的临床治疗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导致泌尿道损伤的治疗体会。方法 78例腹腔镜手术导致泌尿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病情观察、围手术期间观察和健康指导。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44%高于对照组的8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导致泌尿道损伤后要及时进行治疗和干预,可以有效杜绝严重并发症发生,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秦真岳,王慧慧,陈继明,鲍明月,郑亚峰,肖惠超,蒋云芬,施如霞[10](2021)在《单孔腹腔镜妇科手术不同入路的构建与重建》文中认为单孔腹腔镜手术在妇科越来越普及,但对于大多数医生而言,如何构建手术入路和重建入路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本文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及相关资料总结概括各种单孔腹腔镜手术的入路与重建。
二、妇科腹腔镜手术20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妇科腹腔镜手术20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TAPB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PONV影响的系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TAPB联合两种全身麻醉方式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PONV的研究 |
1 材料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TAPB联合TIVA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PONV的影响及阿片类药物的节制效应 |
1 材料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三部分:TAPB联合少阿片化PCIA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PONV的影响 |
1 材料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全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防治的临床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 病例报告表 |
附件二 受试者须知及同意书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悬吊式腹腔镜及气腹腹腔镜手术在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中的应用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方法 |
3.观察指标 |
4.统计学处理 |
5.结果 |
分析与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悬吊式腹腔镜手术在妇科领域的应用现状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3)妇科腹腔镜手术实践及CO2气腹对机体影响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综述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
致谢 |
(4)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腹腔镜OEM手术适应证的选择 |
2 腹腔镜OEM剔除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
2.1 腹腔镜OEM剔除术导致的卵巢损伤 |
2.1.1 囊肿越大,损伤越大 |
2.1.2 手术次数越多,损伤越多 |
2.1.3 复发OEM再次手术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成功率低 |
2.1.4 双侧OEM剔除术,损伤大于单侧剔除术 |
2.2 能量器械对卵巢组织的热损伤 |
3 腹腔镜OEM保留卵巢功能的手术方法 |
3.1 认真仔细的探查 |
3.2 4个“尽可能”的实施 |
3.2.1 尽可能减少囊液对手术野的污染 |
3.2.2尽可能彻底剔除囊肿 |
3.2.3 尽可能多地保留正常卵巢组织 |
3.2.4 尽可能减少能量器械的使用 |
(5)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成熟性畸胎瘤患者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评价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胃肠道蠕动恢复时间、总住院时间比较 |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卵巢功能比较 |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6)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不孕症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对象与分组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一年内受孕率比较 |
2.2 两组术后输卵管复通率比较(表1) |
2.3 两组围术期情况比较(表2) |
2.4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
3 讨论 |
(7)腹腔镜手术术后脐部通道切口感染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脐部通道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及切口愈合时间 |
2.2 腹腔镜手术术后脐部通道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
2.3 腹腔镜手术术后脐部通道切口感染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2.4 两组围手术期体温、切口引流时间和手术时间比较 |
2.5 相关因素预测脐部通道切口感染的效能 |
3 讨 论 |
(8)单孔腹腔镜技术在妇科附件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病例选择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3.1 单孔组 |
1.3.2 三孔组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
2.2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切口美容评分比较 |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 论 |
(9)腹腔镜手术导致泌尿道损伤的临床治疗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非手术治疗 |
1.2.2 手术治疗 |
1.2.2. 1 肾损伤 |
1.2.2. 2 膀胱损伤 |
1.2.2. 3 尿道损伤 |
1.2.3 可吸收性肾动脉栓塞术 |
1.2.4 并发症处理 |
1.2.5 病情观察 |
1.2.6围手术期间观察 |
1.2.7健康指导 |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10)单孔腹腔镜妇科手术不同入路的构建与重建(论文提纲范文)
1 单孔腹腔镜妇科手术经脐入路 |
1.1 筋膜入路单孔三通道穿刺法(图1) |
1.2 外科切口保护圈连接自制手套入路(图 1) |
1.3 单切口单通道入路(图 2) |
1.4 mini切口单孔腹腔镜手术入路(图3) |
1.5 悬吊式无气腹单孔腹腔镜手术入路(图 4) |
2 单孔腹腔镜妇科手术经阴道入路 |
2.1 经阴道前入路的构建与重建方法(图5) |
2.2 经阴道后入路的构建与重建方法 |
3 单孔腹腔镜妇科手术经腹壁瘢痕入路(图6) |
4 总结与分析 |
4.1 筋膜入路单孔三通道穿刺法 |
4.2 外科切口保护圈连接自制手套入路 |
4.3 单切口单通道入路 |
4.4 mini切口单孔腹腔镜手术入路 |
4.5 悬吊式无气腹单孔腹腔镜手术入路 |
4.6 单孔腹腔镜妇科手术经阴道入路 |
4.7 单孔腹腔镜妇科手术经腹壁瘢痕入路 |
四、妇科腹腔镜手术20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TAPB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PONV影响的系列研究[D]. 罗曼.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2]悬吊式腹腔镜及气腹腹腔镜手术在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中的应用对比研究[D]. 董洪果. 南京医科大学, 2019(04)
- [3]妇科腹腔镜手术实践及CO2气腹对机体影响的临床和基础研究[D]. 刘海防. 第二军医大学, 2009(10)
- [4]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质量控制[J]. 陆安伟,周莉,殷米诺.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22(01)
- [5]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成熟性畸胎瘤患者的临床效果[J]. 张河淦,林红,戴金城,陈丽影. 医疗装备, 2021(24)
- [6]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不孕症效果观察[J]. 车艳美,朱燕. 中国农村卫生, 2021(23)
- [7]腹腔镜手术术后脐部通道切口感染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 马凯骅,郭明飞. 陕西医学杂志, 2021(11)
- [8]单孔腹腔镜技术在妇科附件手术中的应用[J]. 黄玉萍,张少玉,黄小玲,陈晶晶.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20)
- [9]腹腔镜手术导致泌尿道损伤的临床治疗观察[J]. 商丽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21(30)
- [10]单孔腹腔镜妇科手术不同入路的构建与重建[J]. 秦真岳,王慧慧,陈继明,鲍明月,郑亚峰,肖惠超,蒋云芬,施如霞.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