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克氏病淋巴瘤酸性非特异性酯酶测定

马立克氏病淋巴瘤酸性非特异性酯酶测定

一、马立克氏病淋巴瘤酸性非特异酯酶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汪铭锐[1](2021)在《鸡传染性贫血病毒VP1、VP2蛋白的表达及VP2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文中研究指明鸡传染性贫血病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rus,CIAV)引起,以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全身性淋巴组织萎缩为特征的免疫抑制病。该病分布于全球,是阻碍禽类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免疫抑制病之一。CIAV的基因组只有约2.3kb,共编码三个蛋白。VP1作为其唯一的衣壳蛋白,在CIAV诱导宿主产生中和抗体的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VP2被认为是VP1的一种辅助蛋白或者支架蛋白,帮助VP1蛋白正确折叠,具有双特异性磷酸酶活性,在CIAV的感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VP3则作为一种凋亡素具有诱导细胞凋亡的功能,在医疗领域被广泛研究。本论文就CIAV VP1、VP2蛋白在杆状病毒系统中的表达、CIAV VP2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CIAVVP2蛋白抗原表位的鉴定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对CIAV重组亚单位疫苗的研发、检测方法的建立、CIAV的防控以及VP2蛋白相关功能的深入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1.鸡传染性贫血病毒VP1、VP2蛋白在杆状病毒中的表达为探究不同表达方式下VP1与VP2蛋白在杆状病毒中表达情况,本研究利用PCR技术扩增出CIAV的VP1、VP2基因,并在VP1与VP2基因之间加入柔性肽序列作为linker,连接到 pFastBacHTA 载体,分别构建 pFastBacHTA-VP1、pFastBacHTA-VP2、pFastBacHTA-VP 1-linker-VP2三种重组供体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座DH10Bac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杆粒,并分别转染至Sf9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rBac-VP1、rBac-VP2、rBac-VP1-linker-VP2。IFA 和Western-blot 结果证明,以 rBac-VP1 或 rBac-VP2 单独感染的Sf9中,VP1或VP2蛋白成功表达;以rBac-VP1和rBac-VP2共感染的Sf9细胞中,VP1和VP2蛋白均成功表达;以rBac-VP1-linker-VP2感染的Sf9细胞中,融合蛋白VP1-linker-VP2成功表达。该结果为CIAV亚单位的疫苗研发以及CIAV的防控提供物质基础。2.鸡传染性贫血病毒VP2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为制备针对VP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本研究将CIAV VP2的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32a-VP2。将重组质粒转化入BL21(DE3)感受态细胞,阳性转化菌在0.1mM的IPTG浓度下,37℃诱导4h重组蛋白获得表达;将获得表达的样品超声波破碎后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得到大小约50kDa的重组蛋白。将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四次免疫后取小鼠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以rBac-VP2感染的Sf9细胞以及转染pCAGGS-VP2-Flag的DF1细胞进行IFA筛选,结果成功获得了两株稳定分泌针对CIAV VP2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CIAV-VP2-4A12和CIAV-VP2-6B5。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两株单抗与不同系统表达的VP2蛋白均反应良好,为研究VP2蛋白的新型抗原表位提供了材料。3.鸡传染性贫血病毒VP2蛋白抗原表位的鉴定以研究内容二中所制备的IFA效价较高的单克隆抗体CIAV-VP2-4A12为研究对象,利用pET-32a作为表达载体将VP2蛋白逐步截短表达,以Western-blot验证不同截短蛋白与单抗CIAV-VP2-4A12的反应情况。结果表明,单克隆抗体CIAV-VP2-4A12识别的最短抗原表位为155KTVRW159。选取GenBank中23株国内外CIAV毒株进行保守性分析,发现该表位在不同毒株间高度保守,为VP2蛋白功能的研究以及CIAV的监测奠定基础。

何元庆[2](2021)在《玉屏风提取物通过NF-κB信号通路调控肉鸡免疫功能的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玉屏风提取物(Yupingfeng Extracts,YPF),对免疫抑制和免疫正常状态下鸡生长性能的影响,并探索YPF对鸡免疫功能的调节机制,为YPF在肉鸡生产中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一玉屏风提取物对免疫抑制小公鸡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选取120只1日龄健康小公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40只鸡,每只鸡为1个重复,共40个重复。CN组,饲喂基础日粮,肌肉注射(9d、10d、11d、14d)生理盐水;CTX组,饲喂基础日粮,肌肉注射(9d、10d、11d、14d)环磷酰胺(CTX);YPF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00 mg·kg-1玉屏风提取物,肌肉注射(9d、10d、11d、14d)CTX。试验期21天。测定小公鸡生长性能和血清中H9抗体滴度、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含量。结果表明:YPF提高了免疫抑制小公鸡14日龄、21日龄体重,以及14~21天、1~21天平均日增重(P<0.05)。与CTX组相比,YPF组改善了血清中H9抗体滴度水平(P<0.05),提高了血清中Ig M、IL-1β的含量(P<0.05),IL-10提高了36.7%(P>0.05)。与CN组相比,CTX组14日龄、21日龄体重及1~21天平均日增重显着降低(P<0.05),血清中H9抗体滴度、Ig G、Ig M、IL-10、IL-1β均显着降低(P<0.05)。结论:CTX减轻了小公鸡体重,降低了日增重,减少了抗体、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合成。YPF可提高免疫抑制小公鸡体重和日增重,以及血清中抗体和Ig M水平,表明YPF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作用。试验二玉屏风提取物对AA肉鸡生长性能及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600只1日龄健康AA的白羽肉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肉鸡。ATG组为抗生素组,饲喂含金霉素50 mg·kg-1的日粮,CNG组、YPF 200组、YPF 400组和YPF 600组,分别添加0 mg·kg-1、200mg·kg-1、400 mg·kg-1和600 mg·kg-1的玉屏风提取物日粮。试验期42天。测定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血清中ND、H5抗体滴度水平和脾脏、肝脏的NF-κB的相关因子m RNA表达量。结果表明:(1)ATG组与CNG组相比较,ATG组提高了肉鸡平均日增重(P=0.10),降低了料重比(F/G)(P<0.05)。(2)不同水平的YPF组与ATG组相比较,0-21天平均日增重、料重比,YPF 400组最佳(P<0.05),21~42天、0~42天平均日增重、料重比,YPF 600组最好(P<0.05);21日龄,YPF 600组胰脏器官指数最佳(P<0.05),YPF 200组、YPF 400组法氏囊器官指数最好(P<0.05);42日龄时,YPF 400组、YPF 600组法氏囊器官指数最佳(P<0.05);35日龄、42日龄血清中H5抗体滴度水平最好(P<0.05),42日龄时,ATG组、YPF 200组、YPF400组、YPF 600组新城疫NDV抗体水平显着高于CNG组(P<0.05)。(3)与CNG组相比,YPF600组降低了脾脏组织中TNF-α、TRAF2、IκBα的基因相对表达量(P<0.05),显着提高了脾脏和肝脏组织中IFN-γ的基因相对表达量(P<0.05);降低了肝脏组织中TNF-α、IκBα的基因相对表达量(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YPF促进了AA肉鸡生长,提高了免疫器官指数和血清中抗体水平,以600 mg·kg-1添加量为最佳。YPF可调控炎症因子NF-κB信号通路,减少促炎因子的合成和提高抗炎因子分泌量。综上所述,CTX降低了鸡体重和日增重,减少了血清中H9抗体滴度、Ig G、Ig M和IL-10含量,表明CTX免疫抑制小公鸡模型成功建立。日粮中添加YPF能改善免疫抑制小公鸡生长性能,促进了机体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合成,表明YPF增强了小公鸡的免疫力。日粮中添加YPF改善了肉鸡免疫器官指数,促进了免疫器官发育,维持了机体抗体水平。通过调节脾脏和肝脏中免疫与炎症信号通路NF-κB功能发挥,促进了抗炎因子合成,降低下游炎症因子的产生,从而减少了炎症发生,增强了肉鸡免疫力,提高了肉鸡日增重及降低了料重比。全程养殖以600 mg·kg-1添加量为最佳。

李书剑[3](2019)在《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纸条的研制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ticuloendotheliosis)是由C型逆转录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的总称,主要包括矮小综合征、急性网状细胞瘤和慢性组织肿瘤;其病原是目前己知的家禽中第三种肿瘤病病原。目前用于REV检测的方法虽然灵敏度高、准确性强,但耗时长,需要专业人员和专业设备,基层推广条件不理想。为此,需要一种简便快捷的检测方法来检测REV。本论文设计研制了一种以检测REV主要免疫原性蛋白p30的两种单抗,REVp30-2C8、REVp30-5G6为基础的免疫胶体金层析试纸条,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和ELISA试剂盒相当,且快速、灵敏、准确,5-15min即可出结果;检测样本涵盖肛拭子、喉拭子等,采样方便,不需专业设备;成本低廉且具有良好的基层推广价值,在生产实际中将产生重要作用。1.两种单克隆抗体与胶体金结合条件的选择本研究参考Frens控制还原剂量以控制胶体金粒径大小的方法,成功制备了粒径为15nm、30nm、40nm的胶体金,通过肉眼观察,透射电镜,胶体金试验的方法鉴定其适用性。而后,使用本实验室制备的两株检测REVp30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经由balb/C小鼠制备腹水,Protein G纯化柱纯化两株单克隆抗体REVp30-5G6、REVp30-2C8,进行这两种单克隆抗体与特定粒径胶体金颗粒结合最佳条件如最佳结合pH,最佳结合蛋白量的选择。经电镜鉴定,并结合蛋白使用效率和实验结果,选择了 30nm胶体金颗粒作为结合颗粒。2.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纸条的研制及优化本研究研制了免疫胶体金层析试纸条,并优化制备了适应临床环境中的应用得试纸条。首先设计免疫胶体金试纸条,纯化C线IgG多抗,制备待检抗原;再对试纸条多种工艺指标进行优化,如胶体金试纸条中胶体金-抗体复合物最佳喷量,NC膜T线C线的处理等;最后检测制成的胶体金试纸条的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保存期。最终选用以REVp30-5G6为金标抗体,REVp30-2C8为T线抗体的试纸条为最终产品,其REV最低检测限为195TCID50,灵敏度可以达到ELISA试剂盒检测的标准,与ALV、CAV、REV、MDV、IBDV无交叉反应,特异性、批间批内重复性良好。本试纸条不耐高热,需低湿度4℃环境保存。此条件下本试纸条可以保持最少12个月,该试纸条的灵敏度、特异性等性能无变化。3.REV抗原快速检测免疫胶体金层析试纸条的初步应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SPF鸡感染REV病毒,对从感染病鸡采集的喉拭子、肛拭子等样本对其使用ELISA、CGIA、PCR和传统的病毒分离间接免疫荧光方法进行同步检测,结果相互印证,以验证本实验的临床应用前景。试验结果证明,本实验制备的免疫胶体金层析试纸条能准确、简便、快速的检测REV抗原,5-15分钟即可出结果,不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适用于基层兽医部门、家禽育种公司、疫苗生产企业以及出入境部门对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的快速检测,且成本低廉,经济效益良好。

俞燕[4](2019)在《地方品种鸡群禽白血病流行病学调查及检测净化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禽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肉瘤病毒群病毒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根据病毒囊膜蛋白的抗原性,ALV可分为A~J 10个亚群,以及新鉴定的K亚群。其中,对鸡具有致病性的外源性ALV包括A、B、C、D、J和K亚群。自1908年首次报道并分离到ALV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该病的发生和流行,我国肉鸡、蛋鸡及地方品种鸡群也普遍存在ALV的感染。除典型的肿瘤性病变外,ALV感染引起的免疫抑制、生长迟缓、产蛋下降等亚临床表现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更为严重。禽白血病是垂直传播性疫病,至今尚无有效的药物和疫苗可供使用,控制该病最有效的措施是通过病原检测,淘汰阳性鸡,达到净化种群的目的。国际育种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实现了对经典外源性ALV的净化,2005年前后又实现了 ALV-J的基本净化。国内一些自繁自养的育种公司从2002年起也开始在种鸡核心群开展禽白血病净化,有些已取得显着效果。但在大多数黄羽肉鸡和众多地方品种鸡群中,禽白血病仍在流行和蔓延,对我国家禽种质资源的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本研究对某原种场保存的20多个地方品种鸡进行了禽白血病流行病学调查,全面了解地方品种鸡群禽白血病感染动态;并对分离到的一株ALV-K全基因组做了系统分析,解析其来源及分子特性;针对地方品种鸡群流行最广的ALV-A、ALV-B、ALV-J和ALV-K,建立了多重PCR检测方法;为丰富禽白血病检测净化技术,对种公鸡精液ALV检测方法进行了摸索和可行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对DX、LY、XJ和LH 4个地方品种鸡核心群开展了禽白血病净化示范,验证和完善净化技术方案,为原种场禽白血病净化提供参考依据。1.地方品种鸡群禽白血病流行病学调查为深入了解我国地方品种鸡群禽白血病流行情况,2013~2017年间对某原种场从全国各地收集并保存的26个地方品种鸡开展了禽白血病流行病学调查,包括血清学ALV-J和ALV-A/B抗体检测、蛋清p27抗原检测、血浆和组织病料病毒分离检测等;对部分外源性ALV分离株前病毒DNA的env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将分离株gp85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登录的各亚群ALV参考株进行比对和绘制遗传进化树,鉴定病毒亚群,并进行序列分析。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有22个鸡种ALV-J抗体呈阳性,18个鸡种ALV-J和ALV-A/B抗体呈双阳性,且绝大多数(19/26)鸡种ALV-J抗体阳性率高于ALV-A/B抗体,个别鸡种ALV-J抗体阳性率大于50%。蛋清p27抗原检测结果显示,各品种鸡群均存在排毒状态的母鸡,尤其YJ、WX、BJ、DJ和ZJ鸡种蛋清p27抗原阳性率高于50%。血浆病毒分离检测结果表明,各品种鸡对ALV均易感,感染水平存在显着差异;大部分(15/21)鸡种母鸡病毒血症阳性率高于公鸡,但差异不显着。56个外源性ALV分离株经亚群鉴定,27株为ALV-J,17 株为 ALV-K,8 株为 ALV-B,3 株为 ALV-A,1 株为 ALV-C。其中,有 9 株 ALV-J、3株ALV-K、1株ALV-A分离自组织病料;其余毒株均分离自表观健康鸡群血浆样品。表明,ALV-K已成为除ALV-J外,对地方品种鸡感染最严重的外源性ALV。与参考株相比,ALV分离株gp85氨基酸序列普遍存在点突变、插入或缺失性变异,部分变异呈规律性。研究结果证实了禽白血病在地方品种鸡群感染的普遍性和复杂性,开展禽白血病净化工作势在必行。2.K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为全面了解ALV-K基因组特性,本研究对在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从LY鸡种血浆样品分离鉴定的一株ALV-K(JS13LY19株)前病毒DNA进行了分段克隆和测序,获得全长基因组序列,并将其各基因片段与GenBank登录的ALV参考株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JS13LY19株基因组全长7483bp,符合复制完整C型反转录病毒特征,缺乏肿瘤基因。其gp85氨基酸序列与ALV-K参考株一致性90.9%~98.6%,显着高于其它亚群ALV,遗传进化树上与ALV-K参考株划为同一支;其中,与ALV-K原型株JS11C1一致性最高,二者显示出较多位点的规律性变异,但也存在5个位点差异。JS13LY19株gag、pol、gp37、LTR、UTR与内源性ALV显示更高的一致性(92.0%~99.4%);LTRU3区比大部分外源性ALV LTR少了一个CAAT enhancer盒、PRE盒、CArG盒及Y盒。推测,JS13LY19株极有可能是JS11C1株与内源性ALV重组产生。拥有内源性ALVLTR及U3区转录调控元件的部分缺失,可能使JS13LY19株转录能力下降而致病性降低,其生物学特性有待进一步研究。3.禽白血病病毒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鸡群中存在的外源性ALV主要包括ALV-J、ALV-K、ALV-A和ALV-B。为快速掌握鸡群感染状态,本研究针对ALV-A、ALV-B、ALV-J和ALV-K参考株,设计了一条通用上游引物PF和四条特异性下游引物AR、BR、JR和KR,通过构建质粒标准品,对最适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循环数等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一种能同时检测ALV-A、ALV-B、ALV-J和ALV-K的多重PCR方法,并对其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了验证,将其应用于从地方品种鸡群分离的119份ALV样品的检测中。试验结果显示,使用 0.2 μM PF、0.1 μM AR、0.1 μM BR、0.1 μM JR 和 0.1 μM KR,56.0℃退火温度和30个循环的反应条件,建立的多重PCR方法检测效果最优,能检测出最低10 pg/μL的ALV前病毒DNA样品,特异性高,重复性好。对ALV样品的检测结果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基本相符,并能更高效地检测出ALV的多重感染。表明,地方品种鸡群除单一感染外,还存在 ALV-B+J、ALV-J+K 的二重感染,以及 ALV-A+B+J、ALV-A+B+K、ALV-B+J+K的三重感染。本研究为禽白血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外源性ALV初步鉴定提供了技术支撑。4.种公鸡精液禽白血病病毒检测方法研究与应用选择合适的检测材料与方法对禽白血病净化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探讨种公鸡精液ALV检测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本研究对LK品种种公鸡精液经过滤、稀释、离心、冻融等不同处理方法,以及精液不同稀释度对病毒分离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将确定的检测方法应用于LK、MQ和LH 3个品种种公鸡的检测净化中,同时与血浆病毒分离或血浆斑点杂交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以血浆病毒分离为标准,精液样品经稀释离心后,取上清接种DF-1细胞,确保在培养基中最终稀释度为1:28~1:56时病毒分离效果最佳。初步应用结果显示,不同鸡种精液p27抗原ELISA检测阳性率均最高,但并不能将血浆和精液病毒分离检测为阳性的鸡均检出,存在“假阴性”;同一鸡种血浆和精液病毒分离阳性率高低不同,在LK和MQ种公鸡中,二者阳性符合率均低于50%,两种方法不可互相取代;LH种公鸡精液病毒分离阳性率显着高于血浆病毒分离,亦高于血浆斑点杂交,二者阳性符合率分别为100%和36.4%,精液病毒分离效果优于血浆病毒分离。研究结果提示,对种公鸡精液进行ALV检测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由于不同鸡种净化进程不同、带毒排毒状态不一,检测方法也应灵活运用。本研究为种禽场禽白血病净化材料的选择与方案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5.地方品种鸡群禽白血病示范性净化本研究在2013~2016年间对原种场保存的DX、LY、XJ和LH 4个鸡种核心群开展了禽白血病净化,通过新建净化鸡舍,采用1日龄胎粪p27抗原检测、6周龄血浆病毒分离、25~27周龄血浆/精液病毒分离+蛋清p27抗原检测、36~40周龄血浆/精液病毒分离+蛋清p27抗原检测等净化方案,在强化饲养管理的基础上,经过2~3个世代净化,各品种鸡群取得了显着净化效果。DX鸡种经过3个世代净化,25~27周龄蛋清p27抗原阳性率由26.4%降至0.3%,36~40周龄血浆病毒分离阳性率由36.4%降至0.4%,公鸡病毒分离阳性率连续2个世代均为零;LY鸡种经过3个世代净化,6周龄血浆病毒分离阳性率由33.2%降至1.2%,36~40周龄蛋清p27抗原和血浆病毒分离阳性率均降至零;XJ鸡种经过2个世代净化,留种前血浆病毒分离阳性率由61.8%降至0.9%;LH鸡种经过2个世代净化,留种前蛋清p27抗原阳性率由20.7%降至1.9%,血浆病毒分离阳性率降至0.2%。禽白血病净化对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以DX鸡种为例,经过3个世代净化,育雏期、育成期和产蛋期死亡率均逐级下降,净化第一世代效果最为显着;产蛋性能亦明显提高,43周龄总产蛋数平均增加了 13枚/只,66周龄总产蛋数平均增加了 23枚/只。本研究为众多地方品种鸡群及原种场禽白血病净化工作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张玉玲[5](2017)在《宁夏地区规模场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流行病学调查与诊断》文中认为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Reticuloendotheliosis,RE)是由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病毒群(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 group,REV)引起禽类的一群病理综合征,包括免疫抑制、急性致死性网状内皮细胞瘤、矮小综合征及淋巴组织和其他组织形成的慢性肿瘤等。该病是继鸡马立克病(Marek’s Disease,MD)、鸡淋巴细胞白血病(Avian Leukosis,AL)之后,发现的第3种病毒性肿瘤病。目前在我国家禽中REV检测阳性率达20%30%,该病的宿主范围广,REV感染不仅能引起肿瘤,还可以引起免疫抑制,导致多种疫苗的免疫反应效应降低以及对其他疫病的易感性增加,给养禽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REV易污染生物制品,可以造成该病广泛传播。为了解宁夏地区规模场鸡群RE流行和发病情况,本论文对宁夏地区5个市3个种禽场、19个商品鸡场共采集了1116份血清(种禽场546份、商品代鸡血清570份),通过ELISA方法进行了REV抗体检测,同时对检出REV抗体的阳性场(群)样品,采用HI试验开展禽流感H9亚型和新城疫(New Castle disease,ND)抗体水平检测。检测结果表明3个种鸡群REV抗体检测均为阴性;商品鸡群REV抗体阳性场率78.9%(15/19),个体阳性率为3.3%96.7%,个体平均阳性率为28.6%;对商品鸡群开展的AI-H9亚型和ND抗体水平检测结果表明AI-H9亚型和ND抗体水平效价均为25以上,这表明感染REV阳性场的鸡群,AI-H9亚型和ND抗体的产生受到的免疫抑制不明显。为了解宁夏鸡场中禽网状内皮组织症病毒(REV)与禽白血病病毒(ALV)和马立克病病毒(MDV)的混合感染现状,本论文就宁夏规模商品鸡场近3年16个场疑似RE肿瘤病例,分别采集了不同临床表现和剖检病理变化的病料样品,如血清、羽髓、肛门拭子、蛋清和病变器官等。RE的分子生物学检测、病理组织学检测和了禽白血病P27抗原ELISA检测、马立克氏病病原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和病理组织学检测,对3种疾病加以鉴别诊断。结果显示,送检的宁夏地区鸡群RE病毒PCR、RE血清学以及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均显示RE阳性。16个规模鸡场中未见单一感染RE病例,RE发生的同时都伴有MDV或者ALV的混合感染。RE和MD 2种肿瘤病混合感染的病例数为12例(12/16),RE、MD和AL 3种肿瘤病混合感染的病例数为2例(2/16),MD和AL混合感染的病例数为2例(2/16)。调查结果表明宁夏地区鸡群肿瘤病例中,普遍存在RE感染(14/16),其中以RE和MD混合感染的情况最易发生,RE、MD和AL 3种肿瘤病的共感染以及MD和AL 2种共感染的发生率的肿瘤病例中,未见发生单一感染的肿瘤病,16个肿瘤病例样品中均有马立克病感染,感染率达100%。

李俊平[6](2015)在《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与A亚群白血病病毒共感染的致病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鸡群中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和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A)的感染比较普遍,且存在共感染现象。禽源活疫苗中污染REV被认为是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的主要传染源。本论文从鸡马立克氏病(MD)火鸡疱疹病毒活疫苗中分离到1株REV,完成了其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建立了REV与ALV-A共感染试验模型,分析了共感染对鸡的致病性;成功构建了REV的感染性克隆,初步分析了碱基突变对病毒拯救的影响;建立了检测鸡MD活疫苗中污染REV的间接免疫荧光(IFA)方法,完善了禽源活疫苗中外源病毒检验的国家标准。从鸡MD火鸡疱疹病毒冻干活疫苗中分离到1株REV,命名为MD-2。对分离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表明,MD-2与美国野鸡源毒株APC-566、中国台湾鹅源毒株3410/06和中国东北鸡源分离毒株HLJR0901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高达99%以上,而与我国南方分离毒株HA9901同源性为96.7%,与美国鸭源毒株SNV同源性相对最低,为93.5%。用REV、ALV-A进行了1日龄SPF鸡的单感染和共感染试验,分析了REV和ALV-A共感染的致病性。结果表明,REV和ALV-A共感染对鸡呈现出明显的协同致病作用,表现为共感染组鸡的病死率较高,体重下降,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法氏囊比重和胸腺比重显着降低。在常规免疫、活疫苗或灭活疫苗免疫状态下,低日龄(1日龄)和高日龄(10日龄)感染均会引起免疫鸡的体重下降和一定的死淘率,其中共感染造成的影响更加严重。常规免疫下,共感染组会引起低日龄感染鸡胸腺比重和法氏囊比重显着下降,各种感染组对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比例影响均不显着,但共感染组CD4+/CD8+比值一直低于其他各组,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表现出抑制体液免疫的趋势。灭活疫苗免疫下,共感染和REV单感染引起新城疫(ND)血凝抑制(HI)抗体效价、H5亚型禽流感HI抗体效价和H9亚型禽流感HI抗体效价显着下降,其中共感染组下降幅度更大,此外,共感染和REV单感染还均引起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抗体阳性率降低。活疫苗免疫下,ND首免后共感染和REV单感染组的HI抗体效价均显着高于ALV-A单感染组和对照组,加强免疫后又低于后两组。总体而言,REV感染对灭活疫苗免疫造成的免疫抑制作用强于对活疫苗免疫造成的抑制,ALV-A单感染引起的免疫抑制作用较弱。此外,试验还表明,REV感染未发生垂直传播,而ALV-A能够引起严重的垂直传播。ALV-A单感染与共感染组到达产蛋日龄时(131日龄),ALV-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1%和48%,子代9日龄鸡胚ALV-A分离阳性率分别为57.9%(11/19)和20%(3/15),7日龄雏鸡ALV-A分离阳性率分别为66.7%(6/9)和36.4%(4/11)。随着日龄的增大,鸡对ALV-A耐受感染迅速下降,10日龄鸡单感染或共感染ALV-A后,ALV-A抗体阳性率达80%以上。各感染组对血清中9种细胞因子浓度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7种Toll样受体mRNA转录水平总体影响不明显,无明显规律性。构建了REV MD-2的感染性克隆,拯救病毒的生长特性与亲本毒一致,且遗传标记能够稳定遗传。并通过定点突变技术对env基因中5个碱基进行了分别突变,发现第1433位碱基由T突变为G,导致env前蛋白第478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突变为精氨酸,为致死性突变。建立了鸡MD活疫苗中污染REV的IFA检测方法。该方法对Ⅰ型MD活疫苗、MD火鸡疱疹病毒活疫苗和MD二价活疫苗的最低检出量分别为每500羽份疫苗中污染5、10和15TCID50的REV。综上结果,本研究揭示了REV和ALV-A共感染对鸡的协同致病作用,为养禽生产中重视其共感染的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毛娅卿[7](2014)在《禽白血病病毒抗原/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准种分析》文中认为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是制约养禽业发展的主要禽类传染病,以垂直传播为主,免疫污染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ALV)的活疫苗也是引发该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主要通过定期对鸡群进行ALV血清学监测,采取淘汰净化的方法控制该病。我国开展ALV血清学监测通常使用美国IDEXX等公司的检测试剂盒,检测成本高、推广范围窄。因此,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LV检测试剂盒,降低ALV检测成本,扩大鸡群检测范围,对我国防控本病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另外,ALV-J在临床上自报道以来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异中,当前尚无确切证据证明ALV-J在我国鸡群中致病作用有多样性的机制,而病毒准种的多样性很有可能是ALV-J致病作用多样性的机制之一。因此,开展ALV准种研究对于从分子水平上解析ALV-J在我国不同鸡群中致病作用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研究通过原核表达ALV p27蛋白,制备抗p27蛋白多克隆抗体,建立了ALV抗原ELISA检测方法和ALV抗体ELISA检测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两种检测方法与禽常见传染病病毒或其阳性血清、大肠杆菌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两种方法的批内、批间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10%,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ALV抗原ELISA检测方法与IDEXX公司的ALV抗原检测试剂盒敏感性相当,符合率达到98.9%;ALV抗体ELISA检测方法比IDEXX公司的ALVA/B和J亚群抗体检测试剂盒相对于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有更高的符合率。利用本研究建立的抗原ELISA检测方法对918批不同疫苗进行了ALV检测,结果检测出63批外源性ALV污染疫苗。从2006年-2009年间污染的FPV. NDV和IBDV活疫苗中分别分离和鉴定到三株ALV,并对这三株ALV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三株ALV的gp85氨基酸序列与A亚群ALV参考毒株的gp85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88.3%-97.7%,并且他们的全基因组整体同源性均较高;三株ALV与2009年分离自海兰褐祖代鸡的A亚群ALV中国分离株SDAU09C3同源性最高,显示它们很可能有共同的来源,也说明疫苗ALV污染是导致临床上鸡群发病的原因之一。从山东省某地方品系鸡疑似白血病发病鸡群分离到自然感染的血管瘤型ALV-J,并采用本研究建立的ALV抗原/抗体ELISA检测方法进行了抗原和抗体验证,同时选取LY1201株对其env基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证明ALV-J单一病毒株中存在差异极大的不同准种,发现gp85在氨基酸位点210-219发生10个连续的氨基酸缺失的准种,该缺失在此前我国ALV-J野毒株中均未发现,该研究说明可通过gp85序列测定进行ALV准种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将ALV-J LY1201株在DF-1细胞上连传3代后,扩增其gp85基因并对其20个阳性克隆子进行测序和准种分析,结果发现在20个克隆中gp85缺失的突变准种已经完全消失,原来的优势准种比例由33.3%上升为85.0%成为绝对优势准种。这表明ALV-J在适应细胞复制过程中病毒的准种组成是不断变化的,且发生突变的准种只有其复制能力高于原优势准种才可能具备竞争性优势。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的ALV抗原/抗体ELISA检测方法,可用于ALV病毒检测和血清学监测,对于控制我国禽用病毒类活疫苗质量,加强禽白血病防控和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本研究建立的ALV抗原ELISA检测方法已作为国家标准用于禽用病毒类活疫茁外源病毒检验。从禽用病毒类活疫苗中分离到污染的ALV,提示加强疫苗中ALV等外源病毒监测的重要性。同时,本研究建立的ALV-J准种分析方法,对于解析ALV-J在我国不同鸡群中致病作用的多样性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持。

边晓明[8](2013)在《三群商品代蛋鸡以ALV-J为主引发肿瘤的跟踪观察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J亚群禽白血病,其病源为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ALV-J),近几年发生在蛋鸡场的白血病以血管瘤为主要表现特征,同时伴有其它肿瘤。目前,白血病在中国海兰褐蛋鸡群中在局部流行;同时,另外两种引起鸡群肿瘤病的病毒MDV和REV也在鸡群中不断发生。至今所有有关肿瘤病的报道往往都是单或几个病例一次性观察报道,缺乏对鸡群的连续系统观察和研究。为了了解J亚群白血病在海兰褐蛋鸡群中发生和发展的真实表现及其与病毒分离和抗体反应的关系,进行了本文中的研究。对来自山东济南和泰安的3个鸡场A、B、C中39至43周龄的31只疑似感染ALV-J的鸡做了连续两个月的临床、病理、病毒血症和抗体反应的动态观察和比较。首先利用CEF细胞分离病鸡血浆中的可能存在的肿瘤病毒,利用特异性单抗进行IFA试验,A、B、C三群中分别8、12、8只鸡中分离到了ALV-J,并且在三群中分别分离到了1、5、1只鸡体内有MDV,其中A、B两群中的MDV感染全部都是与ALV-J的共感染,即鸡群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与ALV-J和MDV的共感染有关,但从病毒的分离率上看来,ALV-J在肿瘤的发生和致病中起到了最主要的作用。通过连续4次采集活鸡的血清测定其中的ALV-J、ALV-A/B、REV的抗体含量,发现在A、B、C三群鸡中分别有2、3、2只鸡体内稳定存在有高效价的ALV-J抗体,4、8、4只鸡中一过性存在的低效价的ALV-A/B抗体,0、2、2只鸡中稳定存在有高效价的REV抗体,说明三个鸡群对ALV的A、B、J亚群都有过感染,而B、C两群对REV也有过感染。对死亡后的鸡进行剖检和组织学检验,发现鸡群发生体表血管瘤,同时体内包括肝脏、脾脏、肾脏、骨等器官中也发生了肿瘤病变,组织学检验发现引起主要肿瘤病变的细胞多为髓细胞,即典型的J亚群白血病的特征性病变,所以主要引起发肿瘤的病毒还是ALV-J,而非其他病毒。但鸡群中一只鸡发生了马立克氏病的神经症状,说明MDV也在鸡群中起到了致病作用。对来自B群的鸡中分离到的ALV-J进行env基因和3’末端克隆测序,结果表明分离到的白血病病毒同源性较低,病毒gp85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最低到了88.3%,gp37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最低仅为92.9%,3’ter的核酸序列进行的同源性最低为91.6%。说明在三个鸡群中流行的ALV-J进行了很大的突变,致使在同一鸡群中流行的ALV-J准种不完全相同,并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过以上的实验可见,这3群鸡对ALV-J的感染率非常高,有28只鸡在死前感染ALV-J或呈现持续性的病毒血症,其中14只表现为无抗体反应的免疫耐受性持续性病毒血症。这3群鸡都表现为典型的J亚群白血病的髓细胞样肿瘤的特征性病变,且在几乎所有不同的脏器和组织均可出现。在31只鸡中,有13只鸡同时在3个或3个以上的不同脏器中出现肿瘤/血管瘤,有1只鸡出现在5个器官中;这说明了中国近年来不仅仍有ALV-J在蛋鸡群中流行,而且在过程中,ALV-J致病性逐渐增强。鸡群中除了ALV-J感染外,同时有MDV和REV、ALV-A/B抗体的存在,这说明了这三种肿瘤病病毒在蛋鸡群中的混合感染还是存在的。

庄燕飞[9](2013)在《鸡腺胃炎病原的分离及Real-time PCR检测IBV在各器官的表达》文中提出2011-2012年肉鸡和蛋鸡腺胃炎发病率较高,该病在中国大部分省份均有发生和流行,给养鸡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加强对该病检测方法的研究,对控制传染性病毒性腺胃炎病的发生,保护和促进养鸡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腺胃炎发生以来,关于腺胃炎的病因仍然众说纷纭,本研究在临床上遇到的传染性病毒性腺胃炎病例中分离出了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不同发病程度的患病鸡的剖检变化不同,对于病因不详的病毒性疾病,弄清楚病毒侵害的主要靶器官对于该病的预防和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患病鸡的胸腺、肺脏、心脏、腺胃、肾脏、肝脏、脑等器官中病毒的含量做定量分析并进行差异显着性分析。将连续盲传八代的尿囊液进行直接血凝试验,病毒无血凝性,用1%磷脂酶C处理后有血凝性。也通过对NDV的干扰实验及RTPCR实验初步鉴定该病毒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首先针对IBV-N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反应,扩增出216bp的目的片段,同时参照已往发表的文献合成一对扩增内参基因的β-actin引物,大小为139bp。将这两个扩增的目的片段分别与pEASY-T1Cloning Vector重组,将重组质粒分别命名为pEASY-T1-N和pEASY-T1-β-actin。将两个重组质粒酶切鉴定、测序成功后作为标准品,进行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的建立。实验结果显示:标准曲线线性关系R2值为0.9972和0.9983,相关性极好,检测极限为1.0E+02拷贝。对腺胃炎病例各器官进行RNA的提取,以cDNA为模板进行荧光定量PCR,将测得的Ct值代入标准曲线公式计算出N基因和β-actin基因的拷贝数,然后根据公式:IBV-N相对表达量=IBV-N拷贝数/β-actin拷贝数计算IBV-N的相对含量。用已建立的方法对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腺胃中病毒的相对含量最高;肾脏次之,与肺脏差异不显着,与其他器官差异显着,肺脏居第三,与肝脏、肾脏差异不显着,与其他器官具有显着性差异。肝脏居第四,与腺胃、胸腺、肾脏差异显着,与其他器官差异不显着。心脏、脑与肝脏差异不显着,与其他器官差异显着。胸腺中RNA的表达量最低,与其他器官具有显着性差异。因此可以得出,临床表现为腺胃炎的病例,IBV感染时主要的侵害靶器官为腺胃。

郁川[10](2013)在《鸡β2-微球蛋白在马立克氏病毒感染与致肿瘤中的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 β2m)由Berggard于1968年首次从肾小管病变患者的蛋白尿中分离出来,是一种非糖基化小分子蛋白,所有有核细胞均可合成。研究证实,β2m作为主要相容性复合体I(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类分子的恒定链(轻链),对MHC-I类分子在细胞表面稳定表达和有效递呈抗原肽必不可少。β2m的功能研究发现,在人类一些肿瘤中,β2m与肿瘤的生存、侵袭、凋亡,甚至转移有关。虽然β2m为肿瘤治疗靶位以及致肿瘤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但p2m在肿瘤中的生物学功能目前仍不十分清楚。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 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引起的一种鸡的高度接触、传染性的恶性淋巴肿瘤性疾病。MDV是世界上第1个能用疫苗免疫预防的肿瘤疾病。正常细胞和癌细胞表达的β2m蛋白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已成为近年来人们研究的热点。本实验室在前期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发现,在MDV感染鸡皮肤和法氏囊中鸡p2-微球蛋白(chicken β2-microglobulin, chβ2m)异常表达的现象。然而chβ2m研究相对较少,并且对chβ2m在肿瘤与致病中的作用目前没有报道,因此,对chβ2m在MDV感染过程中作用研究,不仅可为全面了解MDV的致病机制,有效控制MD发挥重要作用,重要的是可为人类癌症新的治疗靶位发现提供借鉴,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1.鸡β2-微球蛋白的克隆与原核表达本研究通过RT-PCR从正常免疫鸡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中扩增chβ2m基因全长片段,然后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IPTG对其进行诱导表达,利用HiTrap亲和柱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结果显示,采用RT-PCR扩增出chβ2m基因全长约360bp,编码120个氨基酸,与已登录的chβ2m序列(GenBank:M84767.1, AY989898, Z48921)相一致,同源性为100%;然后将其克隆入pET-32a(+),经0.8mM IPTG诱导表达后,SDS-PAGE分析发现chβ2m融合蛋白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于细菌裂解上清;利用His标签纯化该蛋白,SDS-PAGE分析仅见约34kDa大小的chp2m融合蛋白条带;western blot分析表明,纯化后的chp2m融合蛋白可与抗His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Ab)发生反应。以上结果证实,本研究成功克隆chp2m基因并获得原核表达载体pET-32a-chβ2m,利用该表达系统能够纯化得到大量可溶性chβ2m融合蛋白,可为进一步对chβ2m结构及其功能研究奠定基础。2.鸡β2-微球蛋白优势多肽序列的选择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本研究对chβ2m与人、小鼠等其他种类β2m序列比较及抗原性分析后,选取chβ2m羧基端29个氨基酸序列合成多肽(NH2-TPSSGSTYACKVEHETLKE PQVYKWDPEF-COOH)免疫Balb/c小鼠,应用杂交瘤技术筛选抗chp2m mAb并对其特性进行鉴定。结果筛选出五株抗chp2m mAb, IgG亚类鉴定1E2,2E9,7D5为IgM型,3D1与6E7属于IgG1/κ型;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分析发现,抗体6E7与3D1同人和小鼠β2m无交叉反应性,仅能识别转染pcDNA3.1-chβ2m的293T细胞和HD11细胞中的chp2m抗原;血清Western blot显示,抗体3D1可识别鸡血清和血浆中的chp2m,而与牛和鸭血清无任何反应;流式细胞术表明3D1可以与MSB1细胞中天然的chp2m反应;另外,通过免疫组化分析发现,在胸腺、脾脏、法氏囊等免疫器官均能表达chp2m,但不同区域细胞的表达水平具有差异性。以上结果均证实,本研究成功筛选出抗chp2m单克隆抗体,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适用于多种免疫化学技术,可为进一步探索β2m在免疫学与致病过程中的功能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3.稳定表达鸡p2-微球蛋白293T细胞的筛选与鉴定本研究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chβ2m通过脂质体转染人胚肾上皮细胞系293T后,利用zeocin筛选能稳定表达chp2m的细胞系293T-chβ2m,并对其表达情况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质粒转染72h后,加入药物zeocin (500μg/ml)筛选4周后获得药物抗性细胞;Western-blot鉴定发现chβ2m不仅可在抗性细胞中高效表达,其上清中也可检测到分泌的chβ2m;间接免疫荧光表明,抗chβ2m抗体能够检测到抗性细胞内chβ2m呈强荧光反应;应用免疫共沉淀方法筛选能够与chβ2m在293T细胞中结合的免疫相关蛋白,未发现chβ2m与人MHC-Ⅰ结合的现象。以上结果证实,本研究成功筛选出能稳定表达chβ2m的细胞系293T-chβ2m,不仅可为获取真核表达的chβ2m提供材料,也可为β2m可能的相互作用蛋白研究提供借鉴。4.鸡β2-微球蛋白及其MHC-Ⅰ在马立克氏病毒感染不同细胞中的基因表达本研究以MDV meq作为MDV感染标示分子,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chβ2m、MHC-I和Meq在MDV感染不同细胞中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BUdR刺激下,MDV淋巴癌细胞系MSB1中Meq基因表达水平随着培养时间不断上调(48h, P<0.01),chp2m基因表达水平于培养后24h上调显着(P<0.01),48h虽然上调,但上调不显着(P>0.05),而MHC-Ⅰ随着培养时间显着下调,特别是48h后MHC-Ⅰ下调显着(P<0.01);通过GA株感染CEF后发现,Meq基因表达水平在MDV感染的CEF细胞中逐渐上调,于感染后120h (hours post-infection)达到最高峰,MHC-Ⅰ在MDV感染CEF前期24hpi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在120hpi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而chβ2m在前期显着上调,于24hpi和120hpi(P<0.01)上调显着;另外,我们调查了MDV RB1B株感染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内表达情况,发现Meq基因表达水平于感染后第7天(dpi)开始表达,28dpi达到高峰,chp2m与MHC-I在感染前期显着上调(4dpi, P<0.01),只有在MDV感染潜伏期(14dpi,28dpi), MHC-I与chp2m同对照组相比明显下调(P<0.01),感兴趣的是于35dpi后chp2m与MHC-I又恢复上调趋势。研究结果表明,chβ2m与IHC-I在MDV感染不同细胞中呈波动式变化,与MHC-I相比,chβ2m在感染前期出现异常表达上调,这提示chp2m在MDV感染过程中具有潜在的功能。另外,我们发现chβ2m与MHC-I表达不一致的现象,其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5.抗鸡β2-微球蛋白单克隆抗体对MSB1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本研究在正常培养的MSB1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chp2m抗体后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活力,然后通过Annexin V/PI流式细胞术、DNA ladder和DAPI核染色观察chp2m抗体对MSB1细胞的凋亡情况,并利用Real-time PCR检测凋亡相关信号分子caspase-3.8.9的表达。结果显示,加入20.40.60.80μg/mL chβ2m抗体后,60μg/mL (P<0.05)和80μg/mL (P<0.01) chβ2m抗体共培养的MSB1细胞生长活力显着低于同浓度IgG对照组和正常培养细胞空白组,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chp2m抗体(80μg/mL)对MSB1细胞生长抑制活力显着增加;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于48h后chβ2m抗体(80μg/mL)可明显引起MSB1细胞的凋亡,AnnexinV+阳性细胞可达51.7%; DNA ladder和DAPI核染色观察发现,chβ2m抗体(80μg/mL)与MSB1细胞作用48h后,可见典型的凋亡中后期细胞基因组断裂形成的梯带和DAPI核染出现的核浓缩、不规则等明显的凋亡特征;Real-time PCR检测caspase-3.8.9等信号分子表达显示,在加入chβ2m抗体后caspase-9和caspase-3较IgG对照组表达明显上调(P<0.01),而caspase-8在基因水平上无明显的差异。以上结果表明,利用抗体阻断chp2m后可通过caspase-9和caspase-3的高表达引起MDV肿瘤细胞MSB1的凋亡。6.鸡胚成纤维细胞过表达鸡β2-微球蛋白对MDV感染复制的影响在前期研究中发现,chβ2m在MDV感染不同体内外细胞中异常表达的现象。为初步探索鸡胚成纤维细胞(Chicken embryo fibroblasts, CEF)过表达chp2m对MDV感染复制的影响。本研究通过MDV感染CEF细胞后利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不同浓度pcDNA3.1-chp2m(4μg,0.4μg)与pcDNA3.1对照质粒(4μg)分别转染CEF细胞,于转染后不同时间点应用Real-time PCR检测不同转染组细胞内gB、meq以及chβ2m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转染4μgpcDNA3.1-chβ2m的CEF感染组中,chp2m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表达水平不断升高,于培养后72h较pcDNA3.1-chβ2m0.4μg转染组和pcDNA3.1空载体转染组上调极显着(P<0.01);随着chβ2m在细胞内表达的提高,MDV gB与meq基因表达水平较低浓度转染组(0.4μg)和空质粒转染对照组都明显提高(72h, gB P<0.01; Meq, P<0.05),而chβ2m、gB与meq mRNA水平在低浓度转染组与转染对照组之间无显着差异。以上结果表明,MDV在体外过表达chβ2m CEF细胞中其感染复制能力相应上调,可为chβ2m在MDV-宿主相互作用关系中的作用研究提供理论价值。

二、马立克氏病淋巴瘤酸性非特异酯酶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马立克氏病淋巴瘤酸性非特异酯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鸡传染性贫血病毒VP1、VP2蛋白的表达及VP2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1 CIAV病原学特征
        1.1 CIAV的发现
        1.2 CIAV的分类
        1.3 CIAV的特性以及培养方式
        1.4 CIAV的基因组结构
        1.5 CIAV的蛋白结构和功能
    2 CIAV的流行病学特征
    3 CIAV的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
    4 CIAV的致病机理
    5 CIAV的诊断方法
        5.1 病原分离鉴定
        5.2 血清学诊断
        5.3 分子生物学方法
    6 CIAV的防治
    7 疫苗研发
        7.1 亚单位疫苗
        7.2 DNA疫苗
        7.3 弱毒疫苗以及灭活苗
    8 CIAV单克隆抗体的研究
    9 研究目的及意义
研究内容一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VP1、VP2蛋白在杆状病毒中的表达
    1 材料
        1.1 生物材料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目的片段的扩增
        2.2 重组供体质粒的构建
        2.3 重组杆粒的构建及鉴定
        2.4 重组杆状病毒的获得与鉴定
    3 结果
        3.1 CIAV VP1、VP2基因的扩增结果
        3.2 重组供体质粒构建正确
        3.3 重组杆状病毒的鉴定
    4 讨论
研究内容二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VP2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 材料
        1.1 生物材料
        1.2 主要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目的片段的扩增
        2.2 重组质粒pET-32a-VP2的构建
        2.3 表达菌株的构建以及蛋白表达
        2.4 小鼠免疫
        2.5 筛选方法的构建
        2.6 细胞融合
        2.7 阳性杂交瘤筛选
        2.8 细胞的亚克隆
        2.9 单克隆抗体Western-blot鉴定
        2.10 单克隆抗体亚类鉴定
        2.11 单克隆抗体特异性鉴定
        2.12 腹水的制备以及效价测定
    3 结果
        3.1 CIAV VP2基因的扩增
        3.2 重组质粒pET-32a-VP2的双酶切鉴定
        3.3 重组蛋白His-VP2的表达
        3.4 筛选方法的建立
        3.5 免疫小鼠血清的IFA鉴定
        3.6 杂交瘤上清的IFA鉴定
        3.7 单克隆抗体的Western-blot鉴定
        3.8 单克隆抗体的亚类鉴定
        3.9 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分析
        3.10 腹水效价测定
    4 讨论
研究内容三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VP2蛋白抗原表位的鉴定
    1 材料
        1.1 生物材料
        1.2 主要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截短表达引物设计
        2.2 截短表达菌株的构建
        2.3 截短蛋白的表达
        2.4 抗原表位的定位
        2.5 保守性分析
    3 结果
        3.1 各个截短菌株菌液PCR结果
        3.2 抗原表位的定位
        3.3 保守性分析
    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试剂配制
致谢

(2)玉屏风提取物通过NF-κB信号通路调控肉鸡免疫功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免疫抑制
        1.1.1 导致免疫抑制的因素
        1.1.1.1 应激免疫抑制
        1.1.1.2 病原体感染性免疫抑制
        1.1.1.3 营养不平衡引起免疫抑制
        1.1.1.4 霉菌毒素引起免疫抑制
        1.1.1.5 药物滥用引起免疫抑制
        1.1.1.6 其他因素
        1.1.2 免疫抑制对肉鸡养殖业的影响
        1.1.2.1 生产性能降低
        1.1.2.2 损伤免疫系统
        1.1.2.3 免疫力低下
        1.1.3 预防家禽免疫抑制方案措施
    1.2 中草药免疫增强剂的概述
        1.2.1 免疫增强剂
        1.2.2 中草药免疫增强剂
        1.2.3 中草药免疫增强剂机理
        1.2.3.1 促进机体免疫器官发育
        1.2.3.2 增强非特异性免疫机能
        1.2.3.3 提高特异性免疫机能
    1.3 玉屏风散的研究概述
        1.3.1 玉屏风散的概述
        1.3.2 玉屏风散拆方概述
        1.3.2.1 黄芪
        1.3.2.2 白术
        1.3.2.3 防风
        1.3.3 玉屏风散作用机理
        1.3.3.1 免疫调节作用
        1.3.3.2 抗炎作用
        1.3.3.3 抑菌作用
        1.3.4 玉屏风散在动物上应用
        1.3.4.1 在猪上的应用
        1.3.4.2 在家禽上应用
        1.3.4.3 在其它动物上应用
    1.4 环磷酰胺免疫抑制模型的概述
        1.4.1 环磷酰胺介绍
        1.4.2 环磷酰胺动物免疫抑制模型的作用机制
        1.4.2.1 影响动物生长与免疫器官发育
        1.4.2.2 影响体液免疫
        1.4.2.3 影响细胞免疫
    1.5 NF-κB 信号通路概述
第二章 待研究的问题及本研究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2.1 有待研究的问题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3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玉屏风提取物对免疫抑制小公鸡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试验日粮
        3.1.4 试验地点与时间
        3.1.5 饲养管理
    3.2 样品采集与指标测定
        3.2.1 小公鸡体重及日增重的测定
        3.2.2 血清中禽流感H9 抗体滴度测定
        3.2.3 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测定
        3.2.4 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测定
    3.3 数据处理
    3.4 结果分析
        3.4.1 YPF对小公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3.4.2 YPF对血清中禽流感抗体水平的影响
        3.4.3 YPF对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3.4.4 YPF对血清中细胞因子浓度的影响
    3.5 讨论
    3.6 小结
第四章 玉屏风提取物对AA肉鸡生长性能及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地点与时间
        4.1.3 试验设计
        4.1.4 试验日粮
        4.1.5 饲养管理
    4.2 样品采集与指标测定
        4.2.1 生长性能指标测定
        4.2.2 免疫器官指数的测定
        4.2.3 血清中新城疫、禽流感抗体水平检测
        4.2.4 肝脏和脾脏NF-κB相关因子m RNA的检测
    4.3 数据分析
    4.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4.1 YPF对AA肉鸡生长性能影响
        4.4.2 YPF对AA肉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4.4.3 YPF对血清中新城疫、禽流感抗体水平
        4.4.4 YPF对 AA肉鸡NF-κB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
        4.4.4.1 YPF对 AA肉鸡脾脏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4.4.4.2 YPF对 AA肉鸡肝脏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4.5 讨论
    4.6 小结
第五章 全文结论及创新点
    5.1 总体讨论
    5.2 研究结论
    5.3 创新点
    5.4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纸条的研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计量单位
文献综述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
        1 病原学特点
        1.1 病毒和毒株分类
        1.2 病毒的形态及理化性质
        1.3 核酸构成
        1.4 蛋白组成
        1.5 REV的感染和复制
        2 致病机理、症状及病理变化
        2.1 致病机理
        2.2 临床症状
        2.3 病理变化
        3 流行病学特征
        3.1 易感宿主
        3.2 传播途径
        3.3 流行现状
        4 防制措施
        5 常用检测方法
        5.1 病原分离与鉴定
        5.2 血清学检测
        5.3 分子生物学检测
    免疫胶体金层析技术
        1 胶体金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2 胶体金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
        3 免疫胶体金层析技术
        4 免疫胶体金层析技术的应用和前景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内容一 单克隆抗体-胶体金颗粒最佳结合条件的选择
    1 材料
        1.1 生物材料与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1.3 主要试剂的配置
    2 方法
        2.1 三种直径胶体金颗粒的制备
        2.2 两种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纯化
        2.3 两种单克隆抗体与不同粒径胶体金结合的最佳条件的选择
    3 结果
        3.1 不同粒径胶体金颗粒的制备和鉴定
        3.2 两种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纯化
        3.3 两种单克隆抗体与不同粒径胶体金结合的最佳条件
        3.4 复合物最佳粒径的选择
    4 讨论
研究内容二 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纸条的研制及优化
    1 材料
        1.1 病毒和抗体
        1.2 试剂和主要材料
        1.3 主要仪器设备
        1.4 试剂的配置
    2 方法
        2.1 试纸条的研制
        2.2 待检抗原的制备
        2.3 两种试纸条优劣势对比及选择
        2.4 试纸条各项参数的优化
        2.5 胶体金试纸条性能的检测
    3 结果
        3.1 拼装完成的胶体金试纸条
        3.2 待检抗原的制备
        3.3 试纸条的摸索和优化
        3.4 胶体金试纸条性能的检测
    4 讨论
研究内容三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抗原快速检测免疫胶体金层析试纸条的应用
    1 材料
        1.1 抗体及病毒
        1.2 试剂与主要材料
        1.3 实验动物
        1.4 主要实验仪器
    2 方法
        2.1 REV病毒感染SPF鸡
        2.2 ELISA方法检测病料
        2.3 CGIA方法检测病料
        2.4 IFA方法检测病料
        2.5 PCR检测病料
    3 结果
    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4)地方品种鸡群禽白血病流行病学调查及检测净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禽白血病研究进展
    1 禽白血病病原学
    2 禽白血病流行病学
    3 禽白血病检测技术
    4 禽白血病防控措施
    5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地方品种鸡群禽白血病流行病学调查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K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及序列分析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四章 禽白血病病毒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五章 种公鸡精液禽白血病病毒检测方法研究与应用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六章 地方品种鸡群禽白血病示范性净化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获得成果及奖励

(5)宁夏地区规模场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流行病学调查与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Summary
缩略语符号
第一章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研究进展
    1 病原学
        1.1 分类
        1.2 分型
        1.3 基因组
        1.4 形态学与生物学特性
    2 流行病学
        2.1 易感动物
        2.2 传播途径
    3 流行分布
        3.1 全球分布与流行
        3.2 国内分布与流行
    4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危害
        4.1 雏鸡的危害
        4.2 疫苗污染引起的危害
    5 致病机理
    6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6.1 急性网状内皮细胞增生
        6.2 矮小综合征
        6.3 淋巴组织及其他组织的慢性肿瘤
    7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诊断
        7.1 病原学诊断
        7.2 血清学诊断
        7.3 鉴别诊断
    8 预防控制
    9 本研究目的意义
第二章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与样品采集处理
        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1.3 试验方法
    2 结果
        2.1 REV 血清抗体 ELISA 检测结果
        2.2 禽流感 H9 亚型抗体检测结果
        2.3 新城疫抗体检测结果
    3 讨论与分析
        3.1 REV抗体结果分析
        3.2 低致病性禽流感 H_9 亚型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3.3 新城疫抗体结果分析
    4 小结
第三章 宁夏地区规模场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的诊断
    1 材料
        1.1 样品来源与样品采集
        1.2 样品处理
        1.3 主要仪器设备
        1.4 主要试剂
    2 血清学和病原学流行病学调查
        2.1 血清学检测
        2.1.1 MD羽髓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AGID)
        2.1.2 REV抗体ELISA检测
        2.1.3 禽白血病P27 抗原ELISA检测
        2.2 病理组织学诊断
        2.3 分子生物学诊断
        2.3.1 前病毒DNA的提取
        2.3.2 引物设计
        2.3.3 PCR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
        2.3.4 PCR产物电泳
        2.4 细菌学检测
        2.4.1 样品接种和培养
        2.4.2 分离菌的鉴定
    3 结果
        3.1 血清学检测结果
        3.2 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
        3.3 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
        3.4 细菌学检测结果
    4 结果分析
    5 讨论
        5.1 宁夏地区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感染鸡群
        5.2 宁夏地区马立克病感染鸡群
    6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导师简介

(6)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与A亚群白血病病毒共感染的致病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与附表清单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引言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 研究目标
第二章 鸡马立克氏病HVT活疫苗中污染REV的分离鉴定及基因组序列分析
    摘要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REV与ALV-A共感染对SPF雏鸡的致病性分析
    摘要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REV与ALV-A共感染对疫苗免疫鸡的致病性分析
    摘要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REV分离株MD-2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及突变分析
    摘要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鸡MD活疫苗中污染REV检测方法的建立
    摘要
    6.1 前言
    6.2 材料与方法
    6.3 结果与分析
    6.4 讨论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第八章 创新点
第九章 文献综述
    9.1 病原学
    9.2 流行病学比较
    9.3 检测与诊断
    9.4 生物制品中的病毒污染
    9.5 预防和控制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禽白血病病毒抗原/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准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插图与附表清单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引言
    1 禽白血病概况
        1.1 病原学
        1.2 流行病学
        1.3 临床特征和病理变化
        1.4 禽白血病的检测和诊断
        1.5 预防和控制
    2. 病毒的准种及其演变
        2.1 准种的特性
        2.2 准种的作用
        2.3 准种的研究方法
    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禽白血病病毒P27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RT-PCR扩增结果
        2.2 重组克隆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2.3 重组表达质粒的双酶切鉴定
        2.4 P27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
        2.5 表达蛋白的纯化
        2.6 表达蛋白的WESTERN-BLOTTING鉴定
        2.7 兔抗P27蛋白抗体的效价测定
        2.8 兔抗P27蛋白抗体的纯化
        2.9 兔抗P27抗体的酶标化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禽白血病病毒抗原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双抗体夹心ELISA相关试验条件的确定
        2.2 阴阳性临界值的确定
        2.3 特异性试验
        2.4 敏感性试验
        2.5 重复性试验
        2.6 符合率试验
        2.7 保存期试验
        2.8 临床试验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禽白血病病毒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间接ELISA相关试验条件的确定
        2.2 阴阳性临界值的确定
        2.3 特异性试验结果
        2.4 敏感性试验结果
        2.5 重复性试验结果
        2.6 符合率试验结果
        2.7 保存期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禽弱毒疫苗中ALV的分离鉴定及其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三种活疫苗中ALV的分离鉴定
        2.2 三株ALV全基因组的克隆测序
        2.3 分离毒株GP85基因的序列分析与亚群鉴定
        2.4 分离毒株与不同亚群参考毒株主要基因区域的同源性比较
    3 讨论
    4 小结
第六章 血管瘤病鸡中AIV-J的分离鉴定及其准种分析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毒分离鉴定
        2.2 血清抗体检测
        2.3 ALV-J的准种多样性
        2.4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
        2.5 细胞传代前后准种比较
    3 讨论
    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第八章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三群商品代蛋鸡以ALV-J为主引发肿瘤的跟踪观察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禽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1.1.1 禽白血病概况
        1.1.2 ALV 的病毒形态
        1.1.3 基因组结构与功能
        1.1.4 内源性和外源性 ALV
        1.1.5 宿主及传播方式
        1.1.6 ALV 的感染周期
        1.1.7 ALV 致肿瘤机制
        1.1.8 抗体产生
        1.1.9 主要病症及分类
        1.1.10 ALV 在中国的流行情况
        1.1.11 ALV 的诊断、预防与控制
    1.2 马立克氏病的研究进展
        1.2.1 MDV 的病毒结构
        1.2.2 主要宿主及传播方式
        1.2.3 主要感染组织
        1.2.4 主要症状及分类
        1.2.5 MDV 流行情况
        1.2.6 MDV 的诊断、预防与控制
    1.3 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的研究进展
        1.3.1 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的概况
        1.3.2 宿主及传播方式
        1.3.3 感染周期与致肿瘤机制
        1.3.4 抗体产生
        1.3.5 REV 在中国流行情况
        1.3.6 REV 的诊断、预防与控制
    1.4 ALV、REV、MDV 混合感染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毒株和菌种
        2.1.3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2.1.4 主要仪器
        2.1.5 主要溶液的配制
    2.2 三群鸡的临床和病理学观察
        2.2.1 鸡群临床和大体病变观察
        2.2.2 组织学病变观察
    2.3 三群鸡的 ALV 和 REV 抗体检测
    2.4 血液细胞的形态与数量检测
        2.4.1 血常规检测
        2.4.2 血涂片制作
        2.4.3 血涂片吉姆萨染色与镜检
    2.5 鸡场鸡群与抽样鸡群产蛋的蛋清 P27 检测
    2.6 病毒分离与鉴定
        2.6.1 CEF 细胞的制作
        2.6.2 血液中分离 ALV、REV、MDV
        2.6.3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IFA 试验)
        2.6.4 ELISA 检测维持液中 P27
        2.6.5 蛋清中 ALV 的分离及鉴定
    2.7 分离到 ALV 的 ENV 基因与部分 LTR 序列测序及分析
        2.7.1 病毒的扩增
        2.7.2 病毒 DNA 及 RNA 的提取
        2.7.3 基因克隆载体的构建
    2.8 IDEXX 试剂盒操作说明书
        2.8.1 禽白血病群特异性抗原 p27 的检测
        2.8.2 禽白血病特异性中和抗体的检测
        2.8.3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中和抗体的检测
3 结果与分析
    3.1 三群鸡的病理学检测结果
        3.1.1 鸡群出现的临床和剖检病变
        3.1.2 组织学病变
    3.2 ALV 和 REV 抗体检测结果
    3.3 血液细胞的形态与数量结果
        3.3.1 血液细胞数量
        3.3.2 白细胞形态
    3.4 鸡群所产蛋中的 ALV 抗原存在情况
    3.5 病毒分离与鉴定结果
        3.5.1 IFA 与 ELISA 检测病毒分离结果
        3.5.2 蛋清中病毒分离结果
        3.5.3 病毒血症、抗体反应和肿瘤/血管瘤发生的相关性
    3.6 基因扩增与序列分析结果
        3.6.1 病毒扩增
        3.6.2 PCR 结果
        3.6.3 重组质粒的 PCR 鉴定结果
        3.6.4 序列鉴定与分析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9)鸡腺胃炎病原的分离及Real-time PCR检测IBV在各器官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1 致病因素
        1.1.1 非传染性因素
        1.1.2 传染性因素
        1.1.2.1 国外研究进展
        1.1.2.2 国内研究进展
    1.2 与传染性病毒性腺胃炎相关的主要病原
        1.2.1 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
        1.2.2 冠状病毒
        1.2.3 禽呼肠孤病毒
        1.2.4 马立克氏病毒
    1.3 流行病学
    1.4 临床症状
    1.5 病理组织学变化
        1.5.1 腺胃
        1.5.2 十二指肠
        1.5.3 法氏囊
        1.5.4 肾脏
        1.5.5 胸腺
    1.6 诊断
    1.7 治疗
    1.8 实时荧光定量 PCR
        1.8.1 实时荧光定量 PCR 的分类
        1.8.1.1 SYBR GreenI 荧光染料法
        1.8.1.2 TaqMan 探针法
        1.8.1.3 双杂交探针
        1.8.1.4 分子信标
        1.8.2 实时荧光定量 PCR 的定量方法
        1.8.2.1 绝对定量
        1.8.2.2 相对定量
        1.8.3 实时荧光定量 PCR 的应用
        1.8.3.1 分子生物学应用
        1.8.3.2 遗传学
        1.8.3.3 甲基化分析
        1.8.3.4 SNP 分析
        1.8.3.5 临床食品及环境的应用
        1.8.3.6 肿瘤基因检测
        1.8.3.7 产前诊断
        1.8.4 荧光定量 PCR 的优点
    1.9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毒株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主要溶液及其配制
        2.2.2 病毒的分离
        2.2.3 血凝试验(HA)
        2.2.4 鸡胚半数致死量试验
        2.2.5 病毒对 NDV 的干扰试验
        2.2.6 石蜡切片制作方法
        2.2.7 HE 染色
        2.2.8 IBV 的引物设计及目的片段扩增
        2.2.9 重组质粒的构建
        2.2.9.1 动物组织 RNA 的提取
        2.2.9.2 反转录反应
        2.2.9.3 PCR 反应
        2.2.9.4 PCR 产物的胶回收
        2.2.9.5 PCR 产物与 pEASY-T1 Cloning Vector 的连接反应
        2.2.9.6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E.coli DH5α)的制备
        2.2.9.7 连接产物的转化
        2.2.9.8 质粒 DNA 的提取
        2.2.9.9 重组质粒 DNA 的鉴定
        2.2.9.9.1 质粒酶切鉴定
        2.2.9.9.2 PCR 鉴定
        2.2.9.10 阳性克隆序列测定
        2.2.10 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 PCR 的建立
        2.2.10.1 质粒标准品的制备及原始定量
        2.2.10.2 荧光定量 PCR 反应条件的优化
        2.2.10.3 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 PCR 的反应体系及程序
        2.2.10.4 标准曲线的建立
        2.2.10.5 临床样品检测
        2.2.10.5.1 临床样品组织中 RNA 的提取
        2.2.10.5.2 反转录反应
        2.2.10.5.3 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不同器官的病毒拷贝量
3. 结果
    3.1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3.1.1 病毒的分离与传代
        3.1.2 血凝实验结果
        3.1.3 鸡胚半数致死量试验结果
        3.1.4 病毒对 NDV 的干扰试验
        3.1.5 病理组织学变化
    3.2 PCR 实验结果
    3.3 阳性质粒测序结果
    3.4 荧光定量 PCR 反应条件的优化
    3.5 荧光定量 PCR 检测β-actin、N 基因标准曲线的建立
    3.6 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
    3.7 SPSS 17.0 软件 Duncan 法对各器官病毒含量进行差异显着性分析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10)鸡β2-微球蛋白在马立克氏病毒感染与致肿瘤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对照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马立克氏病毒及其肿瘤模型的研究进展
    综述二 β2-微球蛋白作为癌症治疗靶分子的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第一章 鸡β2-微球蛋白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摘要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章 鸡β2-微球蛋白优势多肽序列的选择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摘要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稳定表达鸡β2-微球蛋白293T细胞的筛选与鉴定
        摘要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四章 鸡β2-微球蛋白及其MHC-Ⅰ在马立克氏病毒感染不同细胞中基因表达水平检测
        摘要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五章 抗鸡β2-微球蛋白单克隆抗体可诱导MSB1细胞凋亡
        摘要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六章 鸡胚成纤维细胞过表达鸡β2-微球蛋白对马立克氏病毒感染复制的影响
        摘要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四、马立克氏病淋巴瘤酸性非特异酯酶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鸡传染性贫血病毒VP1、VP2蛋白的表达及VP2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D]. 汪铭锐. 扬州大学, 2021
  • [2]玉屏风提取物通过NF-κB信号通路调控肉鸡免疫功能的研究[D]. 何元庆.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8)
  • [3]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纸条的研制及应用[D]. 李书剑. 扬州大学, 2019
  • [4]地方品种鸡群禽白血病流行病学调查及检测净化技术研究[D]. 俞燕. 扬州大学, 2019
  • [5]宁夏地区规模场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流行病学调查与诊断[D]. 张玉玲. 甘肃农业大学, 2017(12)
  • [6]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与A亚群白血病病毒共感染的致病性分析[D]. 李俊平. 中国农业大学, 2015(07)
  • [7]禽白血病病毒抗原/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准种分析[D]. 毛娅卿. 中国农业大学, 2014(08)
  • [8]三群商品代蛋鸡以ALV-J为主引发肿瘤的跟踪观察和研究[D]. 边晓明. 山东农业大学, 2013(05)
  • [9]鸡腺胃炎病原的分离及Real-time PCR检测IBV在各器官的表达[D]. 庄燕飞. 山东农业大学, 2013(05)
  • [10]鸡β2-微球蛋白在马立克氏病毒感染与致肿瘤中的作用研究[D]. 郁川. 扬州大学, 2013(01)

标签:;  ;  ;  ;  ;  

马立克氏病淋巴瘤酸性非特异性酯酶测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