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机保护算法和微机发变组保护软件层次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杨畅[1](2019)在《继电保护设备状态评价与检修策略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现代电网规模和运营技术的飞速发展,电网的长期平稳运行主要依靠于二次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传统的定期检查有许多问题,如低维护效率和低针对性,这都将影响到电网的长期安全稳定的运行,继电保护传统的定期检查制度已逐渐不能满足现代电网运行和维护。目前,基于时间的被动检测模式正在向基于设备状态的主动检测模式发展。继电保护状态维护的研究可以在实践中减少现场工作量,特别是减少计划外停电次数,从而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开始加强对继电保护设备的状态检修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因继电保护设备的维护模式和方法与一次电网设备存在不同特征,有必要根据继电器保护设备的特性构建科学评价体系,以便按不同状态开展检修及运维工作。本文将电力公司的业务需求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对继电保护设备健康状态评估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继电保护设备的基础数据进行收集,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深入的数据分析和挖掘,找出影响设备持续稳定可靠运行的关键因素。其次,采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改进数据采集方法,应用物联网电子标签和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全自动智能化采集状态评价所需的基础数据。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继电保护设备健康状态评价模型,实现继电保护设备的全周期动态评价,提升了设备状态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最终,建立了基于一、二次设备等多专业融合、多角度分析的综合状态评价体系,提出了相应的检修策略,为准确评估设备状况、评估风险等级提供坚实的依据,全面提升了电网公司设备管理的科学化、精益化、标准化水平。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基于“大数据”分析,对天津市继电保护设备近几年基础资料进行收集,从设备厂家,运行年份、设备类型等多个维度对天津电网继电保护设备的总体状况进行分析,统计继电保护设备发生缺陷的概率,找出影响设备持续稳定可靠运行的主要因素。(2)将“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应用于二次设备状态评价中,利用二次设备在线监视技术、物联网电子标签和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全自动的智能获取继电保护设备相关基础资料、设备实时数据、设备历史数据等反映设备健康状态的参数和信息。(3)建立继电保护设备健康状态评价模型,实现了全过程自动评价和过程基础数据可跟踪、可追溯。保证继电保护评价结果的准确性、适用性和科学性。(4)应用所建立的状态评价模型对天津电网继电保护设备进行实例分析,并分析计算此检修模式实施后的经济效益。(5)制定了天津电网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的管理策略,明确了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的目标、做法、流程以及人员明确分工与职责和各环节时间要求。
张轩[2](2019)在《田湾百万核电机组的继电保护优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核电机组是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核电机组的运行与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论文围绕田湾百万核电机组的继电保护优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开展研究,分析了田湾核电厂继电保护装置二次功能的缺陷、保护技术及改进措施,对继电保护装置运行过程中出现过的问题,提出一种可行性优化方案。为变压器微机保护的抗干扰问题的解决、继电保护的相关回路设计以及元件的选择提供了实践经验,同时确保了机组和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论文对于我国典型核电机组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首先具体分析了我国俄供田湾核电厂机组原有继电保护的运行缺陷及不足,然后针对缺陷和不足之处提出关键技术对其改进策略,制定了微机型保护通道的双重保护措施和并优化了运行维护装置。其次分析了500kV母线差动保护和断路器失灵保护的缺陷,详细介绍和分析了差动保护和失灵保护的优化措施。再次从变压器差动保护,发电机失磁保护,发电机定子接地保护,保护双重化,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等方面,重建了田湾核电厂俄供发变组,详细分析其优化效果。最后针对原俄供励磁系统存在的问题,列举出田湾核电厂俄供励磁原系统出现过的主要故障,对优化后的励磁调节装置进行详细说明,综合比较原俄罗斯设备与国内外同类产品之间的优劣性。
骆建龙[3](2017)在《发变组微机保护双重化配置问题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来,我国电力工业迅猛发展,大型机组的发电机变压器保护对系统和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非常重要,对大型发变组保护采用了微机保护双重化配置,文章阐述了国内外发变组微机保护双重化配置的现状,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李玮,陈悦,雷青川[4](2012)在《发变组微机保护的测试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我国继电保护测试技术的发展方向,结合实用性和经济性,提出了新型继电保护测试方法,用于电厂实际的微机型保护装置测试中。测试方法的现场应用表明测试过程自动化程度高、测试结果准确,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杨云龙[5](2010)在《陡河发电厂微机保护改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对于运行多年的发电机组,保护装置或继电器等元件日趋老化陈旧,加之原有保护保护配置方式不尽合理,很难满足现代继电保护高灵敏度的要求。为了提高发变组保护的可靠性和灵敏度,增加保护装置的正确动作率,对那些投运多年的发变组保护进行微机保护双重化改造是完全有必要的。本论文在微机保护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陡河发电厂#3机组微机保护改造的实际工程,针对运行多年的大型火力发电机组的保护改造进行分析研究。并根据微机保护的特点和保护原理,对改造的技术方案和改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发电机匝间保护、差动保护等提出了改进方案。
王爱琴[6](2009)在《大型发变组保护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大型发电机组是现代电力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造价昂贵,结构复杂,一旦故障,检修期长,给国民经济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巨大。大型发变组保护的拒动和误动,均将产生严重后果,决不可掉以轻心,因此,必然对大型机组的可靠性、灵敏性、选择性和快速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大型发变组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故障及不正常运行方式的可能,迅速地切除或隔离故障点,是继电保护的主要任务。本文主要介绍了现代大型发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的配置目的、原理,并系统地介绍了目前大型发变组保护配置的以下主保护及后备保护:发电机差动保护、变压器差动保护、发电机定子匝间保护、发电机定子接地保护,发电机对称过负荷保护、发电机负序过负荷保护,发电机失磁保护、发电机转子接地保护、发电机(变压器)过激磁保护、发电机逆功率保护等。通过对这些保护原理的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同时,本论文还就一些存在争议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对微机保护发展的趋势作了相应的探讨。
张侃君[7](2008)在《特大型水轮发电机保护系统及其动模试验新技术》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以长江三峡电站为代表的一大批装设有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的水电工程已投入运行和开工建设。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将逐渐成为我国水力发电的主要力量,其安全运行与否将直接影响电网的稳定性。并且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对继电保护系统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发性能优异的特大型水轮发电机保护系统是我国继电保护技术人员的重要任务。论文围绕着特大型水轮发电机保护系统的研发以及若干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包括:动态物理模型系统的构建、保护原理和技术的研究与改进等展开相应的工作。论文对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的保护系统方案进行了论述,包括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保护原理方案、装置硬件方案和软件方案。保护系统方案考虑了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设计、结构、工艺和运行等诸方面的特点,并且借鉴了相关保护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经验。通过合理的组屏、完善的保护配置、成熟原理和新技术的有效结合、基于高性能处理器的硬件平台和模块化的软件结构,使保护系统在满足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运行要求的同时,具有较强的通用性。文中对特大型水轮发电机动态物理模型系统进行了介绍。该动态物理模型系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个对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进行结构模拟的试验系统,其主要元件和子系统的结构、参数、性能与原型机组相同或基本一致。在模型系统中进行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动态物理模型系统为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的运行、故障分析、参数设置、相关保护性能的检验和改进等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物理试验研究平台。单元件横差电流保护作为发电机最重要的主保护之一,对定子绕组匝间短路和分支断线故障可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横差不平衡电流和故障横差电流作为单元件零序横差电流的组成部分,这两种电流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大小及其变化规律对横差保护定值的选择,保护判据的改进都是至关重要的。论文对特大型水轮发电机单元件横差不平衡电流的产生原因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采用动模试验、数字仿真试验和真机试验对发电机处于各种运行工况下的单元件横差不平衡电流进行了研究。另外,对发电机各种内部故障的单元件故障横差电流变化规律也进行了探讨。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对单元件横差电流保护的算法、判据和定值整定方法提出了改进方案。试验结果显示,与原有方案相比,改进方案在具有较好可靠性的基础上,大幅度的提高了保护的灵敏度,并实现了保护可靠性、快速性、灵敏性和选择性的良好统一。目前,在各种励磁回路接地保护中,乒乓切换式保护和低频电压注入式保护由于自身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但是也存在相应的问题。当乒乓切换式保护切换电路中的元件参数选取不合适,以及接地电阻数值发生变化时均会影响保护的性能;另外,该保护在发电机处于空转和停机状态时无法检测励磁回路接地故障。低频电压注入式保护的注入源采用专门的低频电压源,其体积较大、价格昂贵,无法根据保护现场实际情况对注入电压频率进行方便的调节。针对这些问题,文中对乒乓切换式保护切换电路参数的选择、电路结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保护的实现方式也提出了改进方案。并且,结合乒乓切换式保护和低频电压注入式保护的优点,提出一种新型保护——外加电源切换式保护,保护在三峡电站的运行情况表明,保护运行可靠,精度和灵敏度均可以满足实际需要,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为了在确保机组安全运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机组的运行效益,论文对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的各种反时限特性保护进行了研究。包括对保护的各种动作特性曲线和保护算法的性能进行对比,以及对整定计算、保护应用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根据研究结果形成适合于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的最佳反时限特性保护方案。论文还对特大型水轮发电机保护系统的综合动模试验和低频电压注入式定子单相接地保护动模试验进行了介绍。试验结果验证了保护功能的灵敏性和可靠性,以及保护系统的运行稳定性。最后,论文总结了主要研究成果,并阐述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
陈致远[8](2008)在《提高大型发变组保护装置安全性措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型发变组保护装置双重化配置后,为防止其误动,本文从提高其安全性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保护CPU加启动CPU的大型发变组保护装置方案。该方案以MPC555作为硬件平台的中央处理单元,以Nucleus PLUS实时操作系统为软件平台,极大的方便了软件的升级和维护。根据启动CPU插件的启动录波功能,对其硬件资源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并对软件中的各个子程序模块做了详细的说明,给出了录波过程的程序流程图。介绍了启动过程中用到的算法,并深入研究了各种保护的启动判据。最后通过动模试验和静模试验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和装置的可靠性。
闫坤[9](2008)在《三峡电厂发电机保护运行特性分析与改进方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三峡电厂采用单机容量700MW的大型水电机组,左右岸电站26台机总装机容量为18200MW,是整个华中电网乃至全国电网的中枢点,更是我国电力系统迈向全国联网的关键点。三峡发输电系统作为跨大区电网的连接枢纽点,电站机组的安全运行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大型水电机组保护的拒动或误动都将对系统安全运行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因此,研究可靠性高、适应性强的大型水轮发电机组保护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工程价值。本文基于三峡电厂机组保护应用及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对大机组微机保护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研究了技术改进措施。首先分析了当前发变组微机保护的特点,结合SIMENS机组保护,对微机发变组保护模块化技术进行了研究。针对三峡机组定子5分支的结构特点,论证发电机主保护配置完全纵差保护、裂相保护和中性点不平衡电流保护的组合是合理的,定子分支结构应优先选择中性点不平衡电流保护。分析了主保护的双重化配置的可靠性,针对大型发电机的特点,讨论了三峡机组后备及异常运行保护配置的合理性。根据三峡发电机组的特点,进行大型水轮发电机组逆功率保护运行分析研究,通过水轮发电机组逆功率保护在三峡电厂的应用,及三峡机组逆功率保护动作过程的分析,论证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加装逆功率保护是非常必要的。根据三峡水轮发电机及调速器的特点提出了逆功率保护由逆功率继电器启动、动作出口不需要加闭锁条件,定值分两段整定,经短延时出口的可行性方案。根据三峡机组转子接地保护的应用完善过程,论证了大型水电机组选择注入式转子接地保护是比较合理的。并且通过外加注入电源的改进,解决了在机组启励升压前转子励磁回路无接地保护和绝缘监视的问题。结合三峡左岸电站VGS机组出现的多分支发电机电流互感器(简称TA)温升过高,导致裂相横差保护动作停机的情况,分析了多分支发电机电流互感器配置对主保护的影响,并根据现场实践结果得出结论,即多分支发电机电流互感器安装在发电机外部是比较合理的。最后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轴电流保护进行分析,论证加装轴电流保护对水轮发电机组的轴瓦免受电腐蚀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目前三峡轴电流保护应用情况,提出在大轴加装轴电流互感器检测轴电流的方案。论证了机组相关非电量保护如机组过速保护、水内冷机组纯水系统保护等对机组安全运行的重要性。
田丰[10](2008)在《阜新金山电厂发变组保护整定、调试及微机保护实现》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电力系统工程实际出发,对阜新金山煤矸石热电有限公司煤矸石热电厂新建机组进行继电保护整定及分析,建立了发变组的一整套微机保护方案。针对阜新金山煤矸石热电有限公司煤矸石热电厂新建机组的发变组继电保护进行分析及整定,不但给出了每一个保护保护的整定值,同时给出了新建机组的微机保护实现的逻辑图。对得到的阜新金山煤矸石热电有限公司煤矸石热电厂新建机组的发变组保护整定结果进行调试,实现了阜新金山煤矸石热电有限公司煤矸石热电厂新建机组的微机保护,从而保证了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二、微机保护算法和微机发变组保护软件层次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机保护算法和微机发变组保护软件层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继电保护设备状态评价与检修策略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设备检修体制的进化 |
1.2.2 国外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研究现状 |
1.2.3 国内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天津电网继电保护设备分析及监测 |
2.1 开展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的必要性 |
2.2 天津电网继电保护设备运行情况 |
2.2.1 继电保护设备情况 |
2.2.2 各类别保护装置规模情况 |
2.2.3 继电保护装置微机化率 |
2.2.4 继电保护设备运行年限 |
2.2.5 各主要保护设备厂家分布 |
2.2.6 继电保护设备缺陷统计分析 |
2.2.7 影响继电保护设备运行情况的因素 |
2.3 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基础条件及管理流程 |
2.3.1 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基础条件 |
2.3.2 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管理流程 |
2.4 继电保护设备状态监测信息 |
2.4.1 继电保护设备在线检测信息 |
2.4.2 继电保护设备离线信息 |
2.5 继电保护设备状态监测方法 |
2.5.1 在线监测方法 |
2.5.2 离线监测方法 |
第三章 继电保护设备状态评价方法 |
3.1 继电保护设备状态评价指标因素分析 |
3.2 继电保护设备状态评价体系 |
3.3 继电保护设备状态评价内容 |
3.3.1 继电保护设备状态划分 |
3.3.2 继电保护设备状态评价具体内容及标准 |
3.3.3 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指标权重确定 |
3.4 继电保护设备状态评价标准 |
3.5 二次设备风险等级综合评价 |
3.5.1 二次设备健康度评定 |
3.5.2 一次设备的风险评定 |
3.5.3 基于风险设备分布密度的风险评定 |
3.5.4 基于保护定值性能的风险评定 |
3.5.5 二次设备风险综合评定 |
第四章 实例分析 |
4.1 项目背景 |
4.2 继电保护设备状态评估 |
4.3 继电保护设备风险等级综合评估 |
4.4 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成效分析 |
第五章 天津电网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策略 |
5.1 天津电网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分类 |
5.2 天津电网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策略 |
5.3 二次设备不同风险级别的检修策略 |
5.4 天津电网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管理的内涵和主要做法 |
第六章 结论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田湾百万核电机组的继电保护优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发电机组继电保护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继电保护的未来发展展望 |
1.4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保护装置通道双重化及保护运维的优化 |
2.1 保护装置通道双重化优化研究 |
2.1.1 线路保护单通道运行特性分析 |
2.1.2 线路保护通道优化技术 |
2.1.3 线路保护通道双重化的优化及对比 |
2.2 保护运维优化研究 |
2.2.1 保护运维特性分析 |
2.2.2 保护运维改进技术 |
2.2.3 保护运维优化及对比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压断路器及母线保护的优化 |
3.1 高压断路器及母线保护缺陷 |
3.1.1 线路支路断路器失灵保护缺陷 |
3.1.2 变压器支路断路器失灵保护缺陷 |
3.1.3 母线差动保护缺陷 |
3.2 高压断路器及母线保护优化关键技术 |
3.3 高压断路器及母线保护优化及对比 |
3.3.1 线路支路断路器失灵保护 |
3.3.2 变压器支路断路器失灵保护 |
3.3.3 母线差动保护优化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发变组保护的优化 |
4.1 俄供发变组保护缺陷 |
4.2 发变组保护优化技术 |
4.3 发变组保护优化及对比 |
4.3.1 保护双重化的优化 |
4.3.2 差动保护优化 |
4.3.3 失磁保护优化 |
4.3.4 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 |
4.3.5 发电机定子接地保护优化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励磁系统的优化 |
5.1 原俄供励磁控制调节系统特性分析 |
5.2 原俄供励磁控制调节系统出现过的主要故障及原因分析 |
5.3 励磁系统技术及优化 |
5.3.1 励磁系统技术 |
5.3.2 励磁系统优化 |
5.3.3 励磁系统双冗余硬件配置及双通道无扰动切换控制策略 |
5.3.4 NES6131旋转整流元件监测及报警系统 |
5.3.5 励磁系统限制与发变组保护匹配 |
5.3.6 开放的PSS辅环控制模型 |
5.4 该项目与当前国内外同类技术的综合比较 |
5.5 推广转化前景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发变组微机保护的测试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发变组的微机保护测试方法和测试手段 |
1.1 发变组保护测试项目 |
1.2 发变组保护测试现状 |
1.3 发变组保护测试可以改进之处 |
2 发变组保护测试系统 |
2.1 测试计划定义 |
2.2 发变组保护自动测试程序 |
2.2.1 自动测试程序功能 |
2.2.2 试验报告 |
2.3 测试计划编辑程序 |
3 基于“测试计划单”的发变组试验 |
3.1 试验过程 |
3.2 基于“测试计划单”的发变组试验过程总结 |
4 实验举例 |
5 结论 |
(5)陡河发电厂微机保护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的意义和研究目的 |
1.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陡河发电厂#3机组保护改造工程 |
2.1 陡河发电厂#3机组介绍 |
2.2 陡河发电厂#3机组现有保护配置 |
2.2.1 一次系统概况 |
2.2.2 继电保护的配置 |
2.2.3 继电保护发展新的要求 |
2.2.4 现有的发变组保护配置存在的不足之处 |
2.2.5 陡河发电厂#3发变组改造设计思路 |
2.3 #3发变组保护总体配置方案 |
2.3.1 大机组继电保护的配置原则 |
2.3.2 #3发变组系统保护配置情况 |
2.3.3 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其他技术要求 |
2.3.4 #3发变组保护示意图 |
第三章 发变组微机匝间保护原理探讨及改进方案 |
3.1 前言 |
3.2 发电机匝间保护 |
3.2.1 纵向零序电压保护 |
3.2.2 故障分量负序方向原理 |
3.3 纵向零序电压保护的研究 |
3.3.1 谐波的产生 |
3.3.2 纵向零序电压保护的配置 |
3.3.3 提高纵向零序电压保护的方法 |
3.4 纵向零序电压频谱分析及滤波方法研究 |
3.4.1 传统的滤波方法 |
3.4.2 改进的滤波方法 |
3.5 小结 |
第四章 发电机、变压器、发变组纵差保护应用分析 |
4.1 传统纵差保护的原理及不足 |
4.2 微机型发电机、变压器差动保护 |
4.2.1 TA变比的选择与接线方式 |
4.2.2 比例制动的斜率 |
4.2.3 关于TA饱和的检测以及区内、外故障的判别 |
4.2.4 关于高定值比例制动差动保护 |
4.2.5 有关TA断线闭锁差动保护 |
4.2.6 变压器差动保护中励磁涌流的判别 |
4.2.7 微机差动保护的动作特性 |
4.3 变压器差动保护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
4.3.1 零序电流对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影响 |
4.3.2 带零序制动的变压器差动保护 |
4.3.3 零序制动环节对区内故障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五章 #3发变组改造实际工程分析 |
5.1 两套微机保护的TA、TV配置 |
5.1.1 电量保护A、B屏TA回路的配置 |
5.1.2 电量保护A、B屏TV回路的配置 |
5.2 发变组保护出口跳闸方式 |
5.2.1 主要保护的出口方式 |
5.2.2 本次改造保护出口方式的含义 |
5.2.3 发变组保护跳闸出口回路的特殊问题 |
5.3 发变组保护与母线保护的联系 |
5.3.1 发变组保护启动母线失灵 |
5.3.2 母线保护联跳#3发变组 |
5.4 #3发变组改造后的效果分析 |
5.4.1 保护可靠性提高 |
5.4.2 保护灵活性大 |
5.4.3 维护调试方便 |
第六章 结论及需要继续进行的工作 |
6.1 主要的研究成果 |
6.2 今后需要继续进行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6)大型发变组保护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大型发变组保护目前研究的现状 |
1.3 研究路线及主要工作 |
2 大型发变组主保护的原理及问题分析 |
2.1 发电机差动保护的原理及应用分析 |
2.2 变压器差动保护的问题分析 |
2.3 发电机定子接地保护原理及问题分析 |
2.4 发电机匝间保护原理及问题分析 |
3 发电机变压器后备保护的原理及问题分析 |
3.1 发电机失磁保护的原理及应用分析 |
3.2 转子接地保护的原理分析 |
3.3 发电机逆功率保护的原理及问题分析 |
3.4 发电机变压器其它后备保护应用分析 |
4 大型发变组保护有关工程问题研究 |
4.1 励磁变是否需要配置差动保护的探讨(以兰溪电厂4台600MW机组为例) |
4.2 以兰溪电厂为例对ABB公司Unitrol 5000等励磁系统内置UNS3020型转子接地保护(电桥式)运行状况不良原因分析 |
5 继电保护发展展望 |
5.1 计算机化 |
5.2 网络化、数字化 |
5.3 智能化 |
5.4 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7)特大型水轮发电机保护系统及其动模试验新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特大型水轮发电机保护研究 |
1.3 特大型水轮发电机保护系统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1.4 特大型水轮发电机故障及保护性能的研究方法 |
1.5 论文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
2 700MW特大型水轮发电机保护系统设计方案 |
2.1 引言 |
2.2 保护总体设计方案 |
2.3 保护原理方案 |
2.4 基于高性能微处理器的保护系统硬件方案 |
2.5 基于模块化结构的保护系统底层软件方案 |
2.6 本章小结 |
3 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动态物理模型及试验研究 |
3.1 引言 |
3.2 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动模系统的构建原则 |
3.3 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动模系统的结构、参数和特性 |
3.4 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内部故障主保护的动模试验研究 |
3.5 本章小结 |
4 特大型水轮发电机单元件零序横差电流及保护研究 |
4.1 引言 |
4.2 横差不平衡电流的产生原因和主要影响因素 |
4.3 横差不平衡电流研究 |
4.4 不平衡电流对发电机运行的影响分析 |
4.5 发电机内部故障时横差电流的试验研究 |
4.6 单元件横差电流保护的分析和改进研究 |
4.7 本章小结 |
5 特大型水轮发电机励磁回路接地保护研究 |
5.1 引言 |
5.2 乒乓式励磁回路接地保护若干问题的研究 |
5.3 乒乓式励磁回路接地保护方式的改进与分析 |
5.4 一种新型注入式励磁回路接地保护的研究 |
5.5 本章小结 |
6 特大型水轮发电机反时限保护研究 |
6.1 引言 |
6.2 反时限过负荷保护研究 |
6.3 反时限负序电流保护(转子表层过负荷保护)研究 |
6.4 反时限过励磁保护研究 |
6.5 本章小结 |
7 特大型水轮发电机保护系统试验 |
7.1 引言 |
7.2 特大型水轮发电机保护系统的综合动模试验 |
7.3 低频电压注入式定子绕组接地保护动模试验 |
7.4 本章小结 |
8 全文总结 |
8.1 总结 |
8.2 下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2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参与的科研工作 |
附录3 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内部故障主保护方案及整定值 |
附录4 论文所涉及几种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的基本参数 |
附录5 发电机保护系统综合动模试验录波图 |
(8)提高大型发变组保护装置安全性措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1.2 微机保护装置可靠性设计的现状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大型发变组保护装置的总体设计方案 |
2.1 装置的应用范围 |
2.2 装置的技术要求 |
2.3 装置的硬件设计 |
2.3.1 结构 |
2.3.2 平台概述 |
2.3.3 功能插件说明 |
2.4 装置的软件平台 |
2.4.1 Nucleus PLUS 介绍 |
2.4.2 软件平台程序流程 |
2.5 小结 |
第三章 启动录波CPU 插件的硬件设计 |
3.1 概述 |
3.2 嵌入式处理器 |
3.3 数据采集 |
3.3.1 隔离变换部分 |
3.3.2 模拟信号采样 |
3.4 数据通讯 |
3.5 数据存储 |
3.6 开入开出回路 |
3.6.1 开入回路 |
3.6.2 开出回路 |
3.7 复位及监控电路 |
3.8 小结 |
第四章 启动录波CPU 插件的软件设计及启动判据 |
4.1 概述 |
4.2 系统初始化 |
4.3 AD 中断 |
4.4 故障录波 |
4.4.1 故障录波的要求 |
4.4.2 数据记录过程 |
4.5 各个保护的启动判据 |
4.5.1 启动判据中的一些通用算法 |
4.5.2 各保护的启动判据 |
第五章 大型发变组保护装置的动模试验 |
5.1 动模试验模型参数 |
5.2 动模试验数据 |
5.3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9)三峡电厂发电机保护运行特性分析与改进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发变组微机保护的理论研究 |
1.2.1 国内外发变组微机保护的发展过程 |
1.2.2 微机发变组保护的理论研究 |
1.2.3 数字式发变组保护的热点问题探讨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2 三峡发电机保护配置和方案研究 |
2.1 三峡机组发电机保护简介 |
2.1.1 三峡工程简介 |
2.1.2 发电机保护的双重化 |
2.1.3 三峡VGS机组SIEMENS发变组保护的配置 |
2.2 三峡发电机主保护配置分析 |
2.2.1 三峡左岸电站机组的主保护选择 |
2.2.2 SIMENS发电机主保护运行特点 |
2.2.3 发电机主保护配置分析 |
2.3 三峡发电机后备保护配置 |
2.3.1 负序电流保护 |
2.3.2 低压过流保护 |
2.3.3 低阻抗保护 |
2.3.4 失灵保护 |
2.4 三峡发电机异常运行保护配置 |
2.4.1 定子接地保护 |
2.4.2 转子接地保护 |
2.4.3 逆功率保护 |
2.4.4 失磁保护 |
2.4.5 失步保护 |
2.4.6 过电压保护 |
2.4.7 过激磁保护 |
2.4.8 定子过负荷保护 |
2.5 非电量保护 |
2.6 小结 |
3 机组逆功率保护的应用研究 |
3.1 大型水电机组安装逆功率保护的必要性和保护原理 |
3.1.1 逆功率运行对大型水轮机的危害 |
3.1.2 逆功率保护的原理、动作特性和技术指标 |
3.2 三峡电厂安装逆功率保护的原因 |
3.2.1 二滩电站对于逆功率保护的尝试 |
3.2.2 三峡电厂安装逆功率保护的原因 |
3.3 三峡机组逆功率保护的定值整定和改进分析 |
3.3.1 三峡机组逆功率保护的整定 |
3.3.2 逆功率保护特性的试验研究 |
3.3.3 逆功率保护动作出口方式的改进 |
3.4 小结 |
4 三峡机组转子接地保护的改进 |
4.1 转子接地保护概述 |
4.1.1 发电机转子接地的原因 |
4.1.2 转子接地的危害 |
4.1.3 转子接地保护的分类 |
4.2 三峡电厂应用过的几种转子接地保护装置分析 |
4.2.1 SIEMENS 1.5Hz叠加方波电压式转子一点接地保护 |
4.2.2 ABB 12.5Hz注入式转子一点接地保护 |
4.2.3 ABB YWX111-11型电桥式转子一点接地保护 |
4.2.4 许继的乒乓式开关切换原理转子一点接地保护 |
4.2.5 三峡机组目前应用的2种转子接地保护的性能对比 |
4.3 转子一点接地保护在三峡机组上的应用与改进 |
4.3.1 ALSTOM机组转子接地保护的改进 |
4.3.2 三峡电厂对转子接地保护注入源和保护出口方式的改进 |
4.4 小结 |
5 多分支发电机中性点电流互感器安装位置的探讨 |
5.1 中性点电流互感器发热造成保护误动 |
5.2 中性点电流互感器过热的原因分析 |
5.2.1 针对中性点电流互感器过热采取的临时处理措施 |
5.2.2 中性点电流互感器过热原因分析 |
5.2.3 三峡电厂解决中性点电流互感器温度过高的改进措施 |
5.3 大型水电机组中性点电流互感器安装位置的探讨 |
5.4 小结 |
6 三峡机组轴电流和非电量保护的应用分析 |
6.1 三峡机组轴电流保护的应用分析 |
6.1.1 轴电压和轴电流 |
6.1.2 三峡电厂轴电流保护的应用及改进 |
6.2 非电量保护分析 |
6.3 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阜新金山电厂发变组保护整定、调试及微机保护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
1.2 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现状 |
1.3 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
第2章 发变组保护原理 |
2.1 发电机差动保护 |
2.2 发电机失步保护 |
2.3 发电机逆功率保护(本柜程跳) |
2.4 发电机定子过电压 |
2.5 定子接地保护 |
2.5.1 基波零序过电压保护90% |
2.5.2 三次谐波零序低电压保护 |
2.6 发电机过负荷保护(定子定/反时限) |
2.7 发电机定子过热(过负荷延时跳闸) |
2.8 发电机电压闭锁过流保护 |
2.9 发电机失磁保护 |
2.10 发电机频率保护 |
2.11 发变组低定值差动保护 |
2.12 主变高压侧断路器失灵保护 |
2.13 励磁变高压侧过流保护 |
2.14 发变组过激磁保护 |
2.15 小结 |
第3章 发变组保护整定及实现 |
3.1 发电机比率制动纵差保护 |
3.2 发电机3W定子接地保护 |
3.3 发电机3U_0定子接地保护 |
3.4 发电机逆功率保护 |
3.5 发电机静稳(异步)边界圆式失磁保护 |
3.6 发电机反时限对称过流保护 |
3.7 发电机反时限负序过流保护 |
3.8 发电机注入式转子一点接地保护 |
3.9 发电机转子两点接地保护 |
3.10 发电机过电压保护 |
3.11 启停机保护(启停机时投入) |
3.12 电机反时限转子绕组过负荷保护 |
3.13 励磁变电流速断 |
3.14 励磁变过电流保护 |
3.15 主变比率制动原理纵差保护(低压侧为基准侧) |
3.16 主变间隙电流电压保护 |
3.17 主变零序电流保护(由调度给出定值) |
3.18 主变过负荷保护 |
3.19 主变通风保护 |
3.20 高厂变比率制动原理纵差保护(低压侧为基准侧) |
3.21 高厂变双分支复合电压过流保护 |
3.22 断路器失灵启动保护 |
3.23 小结 |
第4章 发变组保护调试 |
4.1 发电机比率制动纵差保护调试 |
4.2 发电机3W定子接地保护调试 |
4.3 发电机3UO定子接地保护调试 |
4.4 发电机逆功率保护调试 |
4.5 发电机静稳(异步)边界圆式失磁保护调试 |
4.6 发电机反时限对称过流保护调试 |
4.7 发电机反时限负序过流保护调试 |
4.8 发电机注入式转子一点接地保护调试 |
4.9 发电机转子两点接地保护调试 |
4.10 发电机过电压保护调试 |
4.11 启停机保护调试 |
4.12 电机反时限转子绕组过负荷保护调试 |
4.13 励磁变电流速断调试 |
4.14 励磁变过电流保护调试 |
4.15 主变比率制动原理纵差保护调试 |
4.16 主变间隙电流电压保护调试 |
4.17 主变零序电流保护调试 |
4.18 高厂变复合电压过流保护 |
4.19 主变通风保护调试 |
4.20 高厂变比率制动原理纵差保护调试 |
4.21 高厂变双分支复合电压过流保护 |
4.22 断路器失灵启动保护 |
4.23 小结 |
第5章 DGT801系列数字式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装置及保护配置 |
5.1 DGT801系列装置简介 |
5.2 应用范围 |
5.3 保护功能 |
5.4 装置性能特点 |
5.5 配置方案 |
5.5.1 600MW—500kV发变组单元接线保护配置(双重化的双套配置) |
5.5.2 300MW—220kV发变组保护配置方案1(双重化的双套配置) |
5.5.3 300MW—220kV发变组保护配置方案2(单套化) |
5.5.4 125MW机组(三卷变压器)保护配置方案1(双重化的双套配置) |
5.5.5 125MW机组(三卷变)保护配置方案2(单套化) |
5.5.6 双套化配置方案中高厂变高压侧TA配置说明 |
5.6 保护的主要技术指标 |
5.6.1 发电机纵差动(循环闭锁出口方式) |
5.6.2 发电机纵差动(单相出口方式)、发电机不完全差动、发电机裂相横差、励磁机差动、电缆差动 |
5.6.3 发变组差动、变压器差动(包括主变、厂变、励磁变、备变) |
5.6.4 发电机高灵敏横差保护 |
5.6.5 发电机纵向零序电压匝间保护 |
5.6.6 发电机故障分量负序方向匝间保护 |
5.6.7 发电机3U0定子接地保护 |
5.6.8 发电机三次谐波式定子接地保护 |
5.6.9 发电机转子一点接地保护 |
5.6.10 发电机负序过负荷保护(定、反时限) |
5.6.11 发电机失磁保护(阻抗原理) |
5.6.12 发电机失步保护 |
5.6.13 发电机过激磁保护(定、反时限) |
5.6.14 发电机逆功率、低功率保护 |
5.6.15 发电机频率异常保护 |
5.7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四、微机保护算法和微机发变组保护软件层次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继电保护设备状态评价与检修策略研究与应用[D]. 杨畅. 天津工业大学, 2019(01)
- [2]田湾百万核电机组的继电保护优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D]. 张轩. 东南大学, 2019(01)
- [3]发变组微机保护双重化配置问题分析[J]. 骆建龙. 工程技术研究, 2017(01)
- [4]发变组微机保护的测试方法研究[J]. 李玮,陈悦,雷青川. 华北电力技术, 2012(05)
- [5]陡河发电厂微机保护改造研究[D]. 杨云龙.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0(09)
- [6]大型发变组保护的研究与应用[D]. 王爱琴. 浙江大学, 2009(05)
- [7]特大型水轮发电机保护系统及其动模试验新技术[D]. 张侃君. 华中科技大学, 2008(05)
- [8]提高大型发变组保护装置安全性措施的研究[D]. 陈致远.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8(11)
- [9]三峡电厂发电机保护运行特性分析与改进方案研究[D]. 闫坤. 重庆大学, 2008(02)
- [10]阜新金山电厂发变组保护整定、调试及微机保护实现[D]. 田丰.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