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贯入比贯入阻力Ps与横板抗剪强度Cu对比测试报告

静态贯入比贯入阻力Ps与横板抗剪强度Cu对比测试报告

一、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与十字板抗剪强度Cu对比试验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汪明元,单治钢,王汉武,狄圣杰,程永辉[1](2016)在《一种基于旁压试验确定海洋地层力学参数的方法》文中研究说明为了获得准确的海洋地层力学参数,基于已有的旁压试验技术,提出一种新的方法,并阐述其难点及解决方案。通过陆地原位对比试验修正旁压试验推求地层设计参数的计算方法,并以海洋旁压试验与十字板剪切试验、标准贯入试验进行对比验证,为海洋构筑物基础设计提供计算依据,丰富海洋地层勘探方法。

樊向阳[2](2007)在《静压桩施工沉桩阻力及沉桩挤土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桩基础是土木工程常用的基础形式之一。静压桩由于其诸多优点而在软土地基城市建设中获得日益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受桩型选择和设备选型等因素的影响,静压桩在施工前要对其沉桩阻力进行估算,评价沉桩可能性;另外,静压桩都是挤土桩,部分工程施工前要分析沉桩挤土效应的影响,并提出防护措施的建议。从前人的探索可以看到,沉桩阻力和沉桩挤土效应涉及到多方面的理论,是非常复杂的。虽然有不少学者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尤其在沉桩挤土方面,给出了不少计算方法或计算公式,但因受计算过程复杂,计算参数多且难以确定等不同因素的影响,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计算方法或计算公式来指导静压桩设计与施工,这也成了制约静压桩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本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收集了大量的工程资料,进行了部分原型试验,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理论分析、数值分析、计算机模拟等技术,对沉桩阻力和沉桩挤土效应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果有:1.充分利用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对沉桩阻力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得出了以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作为主要参数的估算沉桩阻力的经验公式。考虑到沉桩过程中土体被扰动,公式中引入了土体灵敏度的概念,并给出了上海地区常见粘性土层的土体灵敏度推荐值。利用大量的工程实测资料和试验资料,对本文公式进行了验证,同时给出了估算后期沉桩阻力的方法,以及用其它参数估算沉桩阻力的公式。2.建立了估算沉桩阻力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用大量工程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训练,并对拟合结果进行了验证。分析表明,用人工神经网络模拟沉桩阻力简便可行,是有一种估算沉桩阻力的有效方法,可以与用经验公式估算的沉桩阻力相互补充,相互校核。3.运用大量工程资料,得出了上海地区不同地层组合中静压桩沉桩阻力与单桩极限承载力的相互关系。通过大量试验数据,从单桩承载力时效性的角度,给出了单桩极限承载力与沉桩阻力及休止期的相互关系。4.利用Segaseta的源—源(汇)理论,得出了饱和软粘土中沉桩挤土效应引起的地表位移的计算公式,并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对计算结果进行修正。通过大量工程实测资料,给出了不同修正系数的计算方法和取值范围。最后提出了一些合适的沉桩挤土效应防治措施。5.编制了计算沉桩阻力和沉桩挤土效应的应用软件。软件操作简单,计算结果以计算书的形式输出,避免了繁琐的数据计算,使用非常方便。

陈建峰,柳军修,马君[3](2012)在《实验室用小型单桥静力触探探头的标定》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测试实验室模型试验土的力学性质,制作了小型化单桥静力触探探头,对其进行了量测系统的标定试验,比贯入阻力与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统计关系研究,并与生产用静力触探测试结果和现有经验公式作了对比分析.试验和研究结果表明:本静力触探探头量测系统标定曲线呈线性,其灵敏度为262×10-12 Pa-1;本静力触探与生产用静力触探测得的比贯入阻力接近,且前者的灵敏度高于后者;得出的饱和重塑黏性土比贯入阻力与不排水抗剪强度统计关系公式与交通部一航局的经验公式很接近.本静力触探探头可用于实验室饱和重塑软黏性土力学性质的比较及不排水抗剪强度值的测试.

李承海,张德波[4](2004)在《广州南沙软土十字板剪切强度与比贯入阻力的对比试验分析》文中提出通过对广州南沙软土十字板剪切强度与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的对比试验分析,得出了适合该地区软土的十字板剪切强度与比贯入阻力的经验关系,据此推算软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并提供施工填筑建议,应用效果良好。

杨军红,熊磊[5](2010)在《长江三角洲软土原位试验结果相关性分析》文中提出通过长江三角洲入海口软土的静力触探试验和十字板剪切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不排水抗剪强度Cu与比贯入阻力Ps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利用Cu-Ps的密切相关性,通过连续测定土层的静力触探试验成果,可以获得供工程设计使用的连续土层的强度力学参数,大大减少勘察工作量,节约勘察成本。

王茜[6](2016)在《静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软基效果评价研究》文中指出软基加固效果的好坏关系到整个工程施工质量能否达到要求,所建造的建筑物能否投入使用,近些年来对于软基加固效果的评价研究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科学客观的评价软基加固效果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为控制施工工程进度提供依据,也能较客观认识与更好掌握加固机理,还对类似的软基处理工程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因而有助于提高软基处理科学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重大实用价值。静动力排水固结法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软土地基加固技术,其应用越来越广,目前关于该法软基加固效果的评价还停留在借鉴其他工法以及采用经验法的水平上,因此针对静动力排水固结法,如何正确了解与科学客观评价和控制软基的加固效果,成为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综述了常用软基加固方法及效果评价研究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述了静动力排水固结法的研究现状及加固机理;利用自主研发的第二代多向高能高速冲击智能控制仪进行了静动力排水固结工法下软土模型试验,通过分析对比孔压、土压及沉降等试验数据,探究静动力排水固结法在不同的施工工艺条件下,对软土地基的加固效果;将静动力排水固结法与“插设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法”两种工法应用的实际工程进行对比,比较评价两种工法对软基的加固效果;为了更方便、更经济、更快捷的评价软基加固效果,还试图建立静力触探与十字板剪切试验参数关系式并开发应用计算程序。主要成果如下:1、分析了软基处理效果评价的基本方法及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静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效果的基本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2、静动力排水固结法浅层(埋深2m)土体的工中沉降量比插板+堆载预压法大10cm,中层(埋深4m)土体的沉降量比插板+堆载预压法大5cm,深层(埋深6m及以下)土体沉降量相当,工中总沉降量前者明显大于后者,由此初步验证了相关条件下静动力排水固结法施工下软基取得了更好加固效果。3、分析加载阶段孔压差数据可知,第一次加载,浅层(埋深2m)静动力排水固结法的孔压差比插板+堆载预压法大9.9kPa,中层(埋深4m)前者孔压差比后者大9.1kPa,可知静动力排水固结法在加载阶段施加在土体上的能量明显大于堆载预压法;而工后前者孔压又小于后者从应力表达的固结角度再次显示了前者的优势。4、通过静力触探试验知道,静动力排水固结法施工,每遍夯击后土体的强度均得到了相应的提高,3.5m深度内土体密实度大幅度提高,平均工后锥尖阻力达到工前的10倍以上,加固效果最为显着。在距淤泥表面10m左右的深度处锥尖阻力达到工前的4.0倍,说明静动力排水固结法的加固深度不止10m,夯击能量还在向更深层软土传递,表明该法加固深度大,能够加固深厚软土地基。5、通过十字板剪切试验可知,夯击后原状土和重塑土的抗剪强度都大大的得到了提高。原状土工后的抗剪强度平均为工前的5.0倍;重塑土工后的抗剪强度平均为工前的3.8倍;同时软土的灵敏度明显降低了,说明静动力排水固结法确实使具有高含水量的淤泥土体密实,强度得到提高。6、建立了静力触探与十字板剪切试验参数关系式,为节省高额测试费用,特别是因场地等条件限制而难以测试某些力学量难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方法。并且成功开发静力触探参数与弹性参数及强度指标理论关系分析计算程序。实现了静力触探与十字板剪切试验参数理论关系式的程序分析计算,对岩土工程测试及土性评估提供高效而简便的工具。

高颂东[7](2006)在《静力触探技术在天津软土地区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静力触探作为一种日臻完善的原位测试技术已经越来越为广大岩土工程技术人员所接受。我国应用静力触探技术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与传统的钻探相比,静力触探具有资料连续、直观、可靠和重复性好的特点。本文首先对静力触探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与介绍。结合在天津地区完成的勘察资料,对静力触探的应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1.分析天津软土地区不同成因时代的地基土静力触探曲线的特征;2.验证贯入阻力的换算;3.验证利用静力触探参数确定地基土的名称;4.研究静力触探参数与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的相关分析,得出经验公式,包括静力触探参数与地基土的重度、压缩模量、标准贯入击数和剪切波速的相关经验公式;5.通过静力触探参数与桩静载荷试验结果的对比,研究利用静力触探参数估算桩基承载力的经验公式。研究方法是:搜集整理天津市区和塘沽地区岩土工程项目勘察、设计、施工、测试等大量资料,进一步搜集有关文献、资料后,结合生产实际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利用计算机程序对数据进行一元和多元回归,回归形式力求全面,具有普遍性和实用性;得出经验公式;勘察回访。通过回访调研,将勘察报告中所提的岩土参数与实际进行对比分析,积累资料,对经验公式进行完善。经过分析研究,归纳总结了天津地区的地基土静力触探曲线的特征,为利用静力触探资料进行土层划分和土性分析等提供了区域经验;得出了关于比贯入阻力与静探端阻的换算关系;得出了qc与土的天然重度γ、压缩模量Es、标贯击数N63.5和剪切波速Vs的相关公式;得出了利用静力触探估算钻孔灌注桩和沉管灌注桩极限承载力的经验公式。经实际工程对比验证,这些公式均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卢力强[8](2008)在《原位测试方法在天津滨海新区基坑工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原位测试是指在保持岩土体天然结构、天然含水率以及天然应力状态的条件下,测试岩土体在原有位置上的工程性质的测试手段。因此,原位测试技术可以更准确的测定土体参数。本文针对天津滨海新区基坑工程勘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强原位测试试验的角度出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通过原位测试方法与室内试验方法对比,及对原位测试方法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得出了加强原位测试方法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介绍了基坑工程发展概况,并通过对基坑工程几个基本问题的讨论,结合以前原位测试研究成果,提出了针对天津滨海新区软土原位测试方法研究的试验方案。3.根据试验方案,对天津滨海新区临港工业区某场地20m以上土体,进行了扁铲侧胀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及相应的室内试验。4.通过详细的试验数据分析和综合对比,对原位测试方法的经验公式、半经验公式对天津滨海新区软土的适用性进行验证和补充,对基坑工程提出适用的原位测试方法和综合评定方法,并为制定天津滨海新区基坑规范积累有效资料。研究表明:原位测试方法能更客观的反映土体工程性质,更好的为基坑工程勘察、设计服务。

于廷新[9](2011)在《基于扁板侧胀试验的软土地基承载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扁板侧胀试验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很多,而对于如何利用其计算软土地基承载力还有待于研究。本文利用现场原位测试试验数据对如何通过扁板侧胀试验获取软土地基承载力进行详细研究。研究结论:本文依托商合杭高速铁路的原位测试,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得出扁板侧胀试验所得侧胀模量ED与静力触探Ps、十字板剪切试验Su之间的关系,给出通过扁板侧胀试验获得软土地基承载力的公式:fak=0.019ED+15(ED≤5 000 kPa),并将计算结果与其他试验方法进行对比,能较好地反映现场软土的地基承载力。

赵健[10](2010)在《软土地基强度试验研究及其增长计算理论》文中研究说明稳定和变形问题是在软土地基上建造建筑物遇到的两大主要问题,而软土的强度是软土地基稳定的决定性因素。软土随着排水固结强度不断增长是软土的重要工程特性之一,这种强度的增长对于低承载力的软土地基而言十分重要。掌握软土地基的强度增长规律是合理控制软土地基上路堤填筑速率、缩短工期、获得更科学、更经济的路堤填筑方法的基础。本文结合湖南省交通科技攻关项目,依托湖南省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原位测试、软土强度参数室内外试验、理论推导和分析等方法对山间洼地软土地基强度特性、强度增长计算方法和工程应用进行了些探索,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比较系统地对山间洼地软土地基进行了三种原位测试强度对比试验,建立了十字板抗剪强度Cu与轻便动力触N10的回归公式,为试验地区的山间洼地软土原位测试强度分析奠定了基础。(2)对山间洼地软土进行了大量系统的物理力学指标试验,用统计回归的方法建立了山间洼地软土物理力学指标、室内试验强度指标与原位试验强度指标之间的回归方程。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软土强度指标的灰色关联度计算,分析了各物理力学指标对软土强度影响的敏感性。试验成果为掌握山间洼地软土的工程特性提供参考。(3)进行了软土的固结和直剪试验,研究了不同固结压力作用下,抗剪强度指标c、φ随固结度(时间因素)的变化规律,以及一次性加载与逐级稳定加载对抗剪强度增长规律的影响,并建立了软土抗剪强度室内试验参数c、φ与固结度的拟合方程,其对软土路基的安全填筑具有指导意义。(4)充分考虑公路地基承载力特点(柔性“基础”、荷载分布为梯形、强度因固结增长),通过理论推导,获得了中低填土高度路堤下软土地基承载力增长计算理论公式,为计算路堤下软土地基承载力及其增长、推算各阶段路堤填筑安全高度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5)应用本文提出的软土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了具有不同初始抗剪强度参数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的软土地基在不同的固结度下的地基承载力值。基于计算结果,编制了软土抗剪强度参数随固结度增长的实用化表格,便于设计时使用。(6)考虑软土地基强度随时间(固结度)的增长,将路基稳定性分析和沉降计算有机结合起来,较好地克服了以往路基稳定性分析和沉降计算“隔离”分析的缺点,提出了基于强度增长理论的,能综合考虑稳定性和工后沉降的路基动态施工控制计算方法,并编制了计算机应用程序。

二、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与十字板抗剪强度Cu对比试验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与十字板抗剪强度Cu对比试验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2)静压桩施工沉桩阻力及沉桩挤土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静压桩概述
        1.2.1 静压桩施工方法
        1.2.2 静力压桩机
    1.3 沉桩阻力和单桩承载力
    1.4 静力压桩与静力触探
    1.5 问题的提出
    1.6 国内外研究现状
        1.6.1 理论研究现状
        1.6.2 模型试验及现场测试研究现状
    1.7 本文研究的目的、方法、技术路线、内容及创新性成果
        1.7.1 本文研究的目的
        1.7.2 本文研究的方法及技术路线
        1.7.3 本文研究的内容
        1.7.4 本文研究的创新性成果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静压桩沉桩阻力估算
    2.1 已有静压桩沉桩阻力估算经验公式及其分析
    2.2 桩端阻力分析确定
        2.2.1 桩端阻力影响范围
        2.2.2 单位面积桩端阻力取值
        2.2.3 桩端阻力的估算公式
    2.3 桩侧摩阻力分析确定
        2.3.1 桩侧摩阻力的变化规律
        2.3.2 上海地区土体灵敏度的研究
        2.3.3 桩侧摩阻力的估算公式
    2.4 沉桩阻力估算公式及其精度分析
        2.4.1 上海地区土层特性及桩基土分类
        2.4.2 工程实测资料收集与整理
        2.4.3 沉桩阻力估算值验证
        2.4.4 典型工程实例验证沉桩阻力估算值
        2.4.5 后期沉桩阻力估算
        2.4.6 用其它原位试验参数估算沉桩阻力的经验公式
        2.4.7 与沉桩阻力有关的一些其它问题
        2.4.8 部分沉桩阻力关键技术问题的定性解答
    2.5 沉桩阻力的人工神经网络估算法
        2.5.1 人工神经网络简述
        2.5.2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
        2.5.3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模拟及其结果分析
    2.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静压桩沉桩阻力与单桩承载力的研究
    3.1 沉桩阻力与单桩承载力相互关系及其研究意义
        3.1.1 沉桩阻力与单桩承载力相互关系
        3.1.2 沉桩阻力与单桩承载力相互关系研究意义
    3.2 单桩极限承载力
        3.2.1 单桩极限承载力的确定
        3.2.2 单桩静载荷试验资料收集与整理
    3.3 沉桩阻力与单桩承载力的经验公式
        3.3.1 沉桩阻力与单桩承载力的经验公式
        3.3.2 经验公式的进一步分析
    3.4 单桩承载力时效性的研究
        3.4.1 单桩承载力时效性的试验研究
        3.4.2 软粘土中桩基承载力增长机理分析
        3.4.3 单桩极限承载力时效性的拟合分析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静压桩沉桩挤土效应
    4.1 沉桩挤土效应及其研究
    4.2 沉桩挤土效应理论分析
        4.2.1 圆柱孔扩张理论简介
        4.2.2 圆柱孔扩张理论计算公式的进一步分析
        4.2.3 沉桩挤土位移场分析计算
        4.2.4 沉桩过程中的孔隙水压力
    4.3 沉桩挤土效应的工程应用研究
        4.3.1 沉桩挤土效应的工程实例分析
        4.3.2 沉桩挤土效应理论计算结果的修正
        4.3.3 沉桩挤土效应修正结果验证
    4.4 沉桩挤土效应的有限元分析
        4.4.1 有限元分析在静压桩施工中的几个问题
        4.4.2 单桩沉桩挤土效应研究
        4.4.3 工程实例对比研究
    4.5 减小沉桩挤土效应的对策
        4.5.1 设计方面对策
        4.5.2 施工前对策
        4.5.3 施工过程对策
    4.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静压桩沉桩阻力与沉桩挤土效应的软件实现
    5.1 软件功能
    5.2 软件操作简介
        5.2.1 菜单条
        5.2.2 土层信息输入
        5.2.3 沉桩阻力计算
        5.2.4 桩位信息
        5.2.5 挤土效应计算
        5.2.6 计算书
    5.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沉桩阻力方面
        6.1.2 沉桩阻力与单桩承载力方面
        6.1.3 沉桩挤土效应方面
        6.1.4 沉桩阻力与沉桩挤土效应的软件实现方面
    6.2 展望
致谢
附录 静压桩工程资料一览表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实验室用小型单桥静力触探探头的标定(论文提纲范文)

1 小型单桥静力触探探头
2 探头标定
    2.1 量测系统标定
    2.2 比贯入阻力与不排水抗剪强度统计关系
    2.3 与生产用静力触探测试结果比较
    2.4 与现有经验公式比较
3 结论

(4)广州南沙软土十字板剪切强度与比贯入阻力的对比试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比试验简介
    1.1 试验方法
    1.2 试验原始数据的筛选
    1.3 试验数据的回归分析
2 推导公式和已有公式的比较
3 在计算极限填土高度方面的应用
4 结论

(6)静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软基效果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软基加固常用处理方法及效果评价研究现状
        1.2.1 软基加固常用处理方法
        1.2.2 软基加固常用处理方法效果评价研究现状
    1.3 静动力排水固结法及效果评价研究现状
        1.3.1 静动力排水固结法发展进程
        1.3.2 静动力排水固结法研究进展
        1.3.2.1 数值模拟与理论分析
        1.3.2.2 室内模型试验
        1.3.2.3 工程应用及现场试验
        1.3.3 静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效果评价研究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 本文研究内容
        1.4.2 本文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软基加固效果评价内容分析
    2.1 引言
    2.2 软基加固效果检测常用方法
    2.3 软基加固效果常用监测内容
    2.4 软基加固效果检测的基本原则及要求
    2.5 静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效果评价
        2.5.1 静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机理
        2.5.1.1 微观机理
        2.5.1.2 宏观机理
        2.5.2 工法简介及施工工艺流程
        2.5.3 静动力排水固结法信息化施工、监测方法
        2.5.3.1 信息化施工控制与方法
        2.5.3.2 信息化监测方法
        2.5.4 静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效果的基本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静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模型试验设计
    3.1 引言
    3.2 相似理论
    3.3 试验设备组成
        3.3.1 控制系统
        3.3.2 冲击加载系统
        3.3.3 模型箱系统
        3.3.4 数据采集系统
    3.4 试验内容
        3.4.1 常规物理力学试验指标
        3.4.2 模型箱冲击试验
    3.5 模型箱试验设计步骤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模型试验固效果评价研究
    4.1 引言
    4.2 填砂、插板与加固效果关系分析
        4.2.1 填砂、插板期间不同深度孔压对比
        4.2.2 填砂、插板期间不同深度土压对比
        4.2.3 填砂、插板期间不同深度沉降对比
    4.3 排水系统与加固效果关系分析
        4.3.1 不同插板距离孔隙水压力数据分析
        4.3.2 不同插板距离土压力数据分析
        4.3.3 不同插板距离沉降全过程数据分析
    4.4 夯击作用与加固效果关系分析
        4.4.1 孔隙水压力实测数据分析
        4.4.2 土压力实测数据分析
        4.4.3 沉降数据实测分析
    4.5 模型试验误差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程实例加固效果研究分析
    5.1 引言
    5.2 静动力排水固结法设计和施工方案
        5.2.1 工程场地地质情况
        5.2.2 地基处理方案
        5.2.3 工程监测目的与内容
    5.3 插板+堆载预压法设计和施工方案
        5.3.1 工程场地地质情况
        5.3.2 地基处理方案
        5.3.3 工程监测目的与内容
    5.4 地基加固效果分析
        5.4.1 沉降观测分析
        5.4.1.1 插板+堆载预压法沉降监测数据
        5.4.1.2 静动力排水固结法沉降监测数据
        5.4.2 孔隙水压力观测分析
        5.4.2.1 插板+堆载预压法孔压监测数据
        5.4.2.2 静动力排水固结法孔压监测数据
        5.4.3 静力触探与十字板剪切试验数据观测分析
        5.4.3.1 静力触探试验监测数据
        5.4.3.2 十字板剪切试验监测数据
    5.5 静动力排水固结法与插板+堆载预压法加固效果对比
        5.5.1 沉降监测数据对比
        5.5.2 孔隙水压力监测数据对比
    5.6 一般黏性土静力触探参数与原位试验参数关系研究
        5.6.1 经验方法
        5.6.2 一般黏性土参数基本公式建立
        5.6.3 一般黏性土参数基本公式小结
    5.7 分析计算程序开发
        5.7.1 程序简介
        5.7.2 程序编写
        5.7.3 实例操作与计算
    5.8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静力触探技术在天津软土地区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静力触探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1.2 静力触探的特点和技术要求
    1.3 本文研究内容简述
第二章 静力触探的基本原理
    2.1 静力触探实验结果
    2.2 静力触探的几种理论
第三章 静力触探在国内外的应用成果
    3.1 静力触探参数与土的物理指标的关系
    3.2 静力触探参数与土的力学指标的关系
    3.3 静力触探估算桩的承载力
第四章 静力触探参数与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相关分析
    4.1 天津地区地基土静力触探曲线特征
    4.2 比贯入阻力P_s与端阻q_c的换算
    4.3 验证静探法确定地基土的名称
    4.4 几项研究成果
第五章 静力触探确定桩基承载力的研究
    5.1 分析方法及程序编制
    5.2 静力触探确定钻孔灌注桩承载力
    5.3 静力触探确定沉管灌注桩承载力
    5.4 研究成果总结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原位测试方法在天津滨海新区基坑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原位测试技术的特点及应用现状
        1.2.1 原位测试技术的种类
        1.2.2 原位测试技术在国内的发展
        1.2.3 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对比
        1.2.4 原位测试方法的适用性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所作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滨海新区基坑工程基本问题探讨
    2.1 基坑工程发展概况
    2.2 滨海新区基坑工程基本问题探讨
        2.2.1 基坑工程勘察
        2.2.2 土压力计算方法探讨
        2.2.3 基坑工程支护
        2.2.4 基坑工程降水
        2.2.5 基坑工程监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几种原位测试方法的基本理论
    3.1 扁铲侧胀试验
        3.1.1 概述
        3.1.2 扁铲头工作原理
        3.1.3 贯入机理分析
    3.2 静力触探试验
        3.2.1 概述
        3.2.2 探头工作原理
        3.2.3 贯入机理
    3.3 十字板剪切试验
        3.3.1 概述
        3.3.2 试验原理及影响因素
    3.4 旁压试验
        3.4.1 概述
        3.4.2 试验原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原位测试方法在滨海新区基坑工程中的应用
    4.1 试验概况
    4.2 试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4.3 试验数据整理与分析
        4.3.1 扁铲试验数据整理
        4.3.2 静力触探试验数据分析
        4.3.3 十字板试验数据整理
    4.4 试验成果对比分析及应用
        4.4.1 不排水抗剪强度
        4.4.2 水平基床系数
        4.4.3 静止侧压力系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软土地基强度试验研究及其增长计算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软粘土强度参数相关性研究
        1.2.2 软粘土抗剪强度增长规律研究
        1.2.3 软土地基上路堤施工临界填筑高度研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山间洼地软基承载力原位试验及相关性分析
    2.1 引言
    2.2 原位试验概况
    2.3 平板载荷试验结果与分析
    2.4 十字板剪切试验结果与分析
    2.5 轻便触探试验结果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山间洼地软土物理力学指标相关性分析
    3.1 引言
    3.2 室内试验概况
    3.3 山间洼地软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
    3.4 山间洼地软土物理力学试验指标相关性分析
        3.4.1 山间洼地软土室内试验指标相关性分析
        3.4.2 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4.3 硬塑粘性土物理力学试验指标的相关性
    3.5 山间洼地软基强度指标灰色关联度分析
        3.5.1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3.5.2 软基强度灰色关联度计算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软粘土固结作用下抗剪强度增长规律试验研究
    4.1 试验目的
    4.2 试验方法与步骤
        4.2.1 试验方法
        4.2.2 试验步骤
    4.3 试验结果分析
        4.3.1 一次性加压下抗剪强度增长规律
        4.3.2 分级稳定加压下抗剪强度增长规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路堤下软土地基承载力增长计算研究
    5.1 基于塑性区开展的承载力计算理论
        5.1.1 梯形荷载下塑性区图形
        5.1.2 梯形荷载(路基填土荷载)下地基中附加应力的确定
        5.1.3 梯形路基地基临界荷载公式的推导
        5.1.4 附加应力抛物线方程系数的确定
        5.1.5 地基承载力公式的确定
        5.1.6 地基容许承载力和极限承载力的确定
    5.2 考虑地基土因固结承载力提高的计算方法
    5.3 确定地基承载力提高的改进方法
        5.3.1 直接由C_υ、t计算承载力的公式推导
        5.3.2 直接由固结度U计算承载力的公式推导
    5.4 试验路堤与理论计算的对比分析
        5.4.1 试验路堤对比分析之一
        5.4.2 试验路堤对比分析之二
    5.5 潭邵高速公路K21+900段地基承载力验算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强度增长理论的路基动态施工控制计算方法
    6.1 强度增长计算方法
        6.1.1 总应力法
        6.1.2 有效应力法
        6.1.3 有效固结应力法
        6.1.4 三轴固结不排水剪切强度增长率的计算
        6.1.5 固结度的计算
    6.2 考虑强度随固结度增长的施工控制分析
        6.2.1 基本概念
        6.2.2 基本假定
        6.2.3 抗滑安全系数计算
        6.2.4 滑动圆弧中心位置的确定
        6.2.5 最危险滑弧的确定
        6.2.6 固结度的确定
    6.3 工后沉降的计算
        6.3.1 路基工后沉降
        6.3.2 路基总沉降量确定
    6.4 程序研制
        6.4.1 程序功能
        6.4.2 程序流程图
        6.4.3 程序应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6.5 应用案例
        6.5.1 潭邵高速公路典型工点动态施工控制实例计算
        6.5.2 动态施工控制工程验证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成果
    7.2 主要创新点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四、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与十字板抗剪强度Cu对比试验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一种基于旁压试验确定海洋地层力学参数的方法[J]. 汪明元,单治钢,王汉武,狄圣杰,程永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6(S2)
  • [2]静压桩施工沉桩阻力及沉桩挤土效应研究[D]. 樊向阳. 同济大学, 2007(08)
  • [3]实验室用小型单桥静力触探探头的标定[J]. 陈建峰,柳军修,马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 [4]广州南沙软土十字板剪切强度与比贯入阻力的对比试验分析[J]. 李承海,张德波. 人民珠江, 2004(02)
  • [5]长江三角洲软土原位试验结果相关性分析[J]. 杨军红,熊磊. 土工基础, 2010(01)
  • [6]静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软基效果评价研究[D]. 王茜. 广东工业大学, 2016(10)
  • [7]静力触探技术在天津软土地区的应用研究[D]. 高颂东. 天津大学, 2006(05)
  • [8]原位测试方法在天津滨海新区基坑工程中的应用[D]. 卢力强.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2008(06)
  • [9]基于扁板侧胀试验的软土地基承载力研究[J]. 于廷新. 铁道工程学报, 2011(10)
  • [10]软土地基强度试验研究及其增长计算理论[D]. 赵健. 中南大学, 2010(01)

标签:;  ;  ;  ;  ;  

静态贯入比贯入阻力Ps与横板抗剪强度Cu对比测试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